第八章微生物的生态
8.2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互生、寄生和拮抗)
寄生—(一)微生物间的寄生
小型细菌寄生在大型细菌中的独特寄生现象 例:蛭弧菌可以寄生在G-细菌中
Bdellovibrio
寄生—(二)微生物与植物间的寄生
微生物寄生于植物的例子极其普遍,各种植物病原体都是寄生物。
白粉菌属(Erysiphe)
霜霉属(Peronospora)
寄 专性寄生物(obligate parasite)
生
程
度 兼性寄生物(facultative parasite)
寄生—(三)微生物与动物间的寄生
寄生于动物的微生物即为动物病原微生物,种类 极多,包括各种病毒、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
研
人体和高等动物的病原微生物
究
方
向
昆虫的病原微生物
微生物 杀虫剂 或生物 农药
不利甲,不利乙
(6) 不利甲,损乙
(7) (8) (9)
损甲,不利乙 损甲,利乙 损甲,损乙
甲乙 ++ +- +O O+
OO
O- -+ -O --
类型 共生、互利共栖 寄生、捕食、拮抗 互生、偏利共栖
例同(3)
中性共栖
偏害共栖 例同(6) 例同(2) 竞争共栖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互生
两种可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在一起 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
细菌杀虫剂 真菌杀虫剂 病毒杀虫剂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拮抗
拮抗又称抗生(antagonism),指由某种生
物所产生的特定代谢产物可抑制他种生物的生长发育 甚至杀死它们的一种相互关系。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拮抗
周德庆第三版《微生物学》第八章部分名词解释及思考题答案
第八章微生物的生态名词解释1、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对象是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与周围生物及非生物环境系统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29、正常菌群:生活在健康动物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且一般是有益无害的微生物,称为正常菌群。
30、宏基因组:出生后才驻入人体,尤其是肠道内1000 种左右的正常菌群——共生微生物群的总基因组,即宏基因组。
31、微生态学:以微生物学和实验动物学为基础,研究正常微生物菌群与其宿主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的新兴边缘学科。
32、微生态系统: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由个体20〜200卩m不同种类组成的生物群与其环境组成的整体。
34、微生态失调:正常的微生物群之间和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的微生态平衡,在外环境影响下,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状态。
35、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又称为机会致病菌,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可致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
条件致病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当其集聚部位改变、机体抵抗力降低或菌群失调时则可致病,如变形杆菌。
37、微生态制剂:用于提高人类、畜禽宿主或植物寄主的健康水平的人工培养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或促进宿主或寄主体内正常菌群生长的物质制剂之总称。
可调整宿主体内的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
38、益生菌剂:通常是指一类分离自正常菌群,以高含量活菌为主体,一般以口服或粘膜途径投入,有助于改善宿主特定部位微生态平衡并兼有若干其他有益生理活性的生物制剂。
39、益生元(双歧分子):专指一类人类不能消化吸收的低聚糖类食物成分,通过选择性的刺激一种或几种细菌的生长与活性而对寄主产生有益的影响,从而改善寄主健康的物质。
41、悉生生物:凡已人为地接种上某种或某些已知纯种微生物的无菌动物或植物,即已知其上所含微生物群的大生物称为悉生生物。
52、混菌培养(混合培养):混菌培养又叫混合培养,也称混合发酵,是在深入研究微生物纯培养基础上的人工“微生物生态工程” ,指将两种或多种微生物混合在一起培养,以获得更好效果的培养方法。
8.1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共生)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形成根瘤共生体
豆科植物
刺激根瘤菌生长,提供 保护和稳定的生长条件
氮素养料
根瘤菌
豆科植物
根瘤
根瘤菌
共生—(二)微生物与植物间的共生 根瘤的形成过程
共生—(二)微生物与植物间的共生 菌根菌与植物
丛 枝 状 菌 根
外 生 菌 根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微生物学
第八章 微生物生态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
生物间的相互关系既多样又复杂。
微生物间、微生物与他种生物间的5种典型关系 一、互生 二、共生 三、寄生 四、拮抗 五、捕食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共生
共生(symbiosis)指两种生物共居在
一起,相互分工合作、相依为命,甚至达到
难分难解、合二为一、极其紧密的一种相互
细胞内共生性细菌为宿主提供B族维生素 等成分或促进它们大量繁殖。
共生—(三)微生物与动物间的共生 2. 瘤胃微生物与反刍动物的共生
反刍动物 (反刍胃)
纤维素、无机盐、水分、温度 pH、良好的搅拌、无氧环境
纤维素
提供生长繁殖的环境 提供所必需的养料
微
瘤胃微 生
物
生物
发
酵
有机酸 菌体蛋白
感谢聆听!
关系。
“双赢”
(一)微生物间的共生 (二)微生物与植物间的共生 (三)微生物与动物间的共生
共生—(一)微生物间的共生
1g 土壤
100万种 微生物
Dr. Gaines
<1%
可培养!
>99%
不可培养!
大多数微生物不能离开其它微生物单独生存!
微生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专家讲座
微生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专家讲座
第22页
寄生
一个生物能侵入另一个生物体内吸收自己所 需要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繁殖,在一定条件下 对后者造成损害或死亡现象叫寄生。
微生物间寄生关系 微生物对植物寄生 微生物对人与动物寄生
微生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专家讲座
第23页
微生物间寄生关系
细菌间:一个细菌能够寄生在另一个细菌体内,如 食菌蛭弧菌能寄生在大肠杆菌等许多G-菌体内。
微生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专家讲座
第36页
清水型水生微生物
洁净湖泊和水库,微生物数量少(10-103/ml),以化能自养型 和光能自养型微生物为主,部分腐生细菌,如色杆菌、无色 杆菌和微球菌等;霉菌中如水霉、绵霉等一些种;以及单细 胞和丝状藻类和一些原生动物常在水面生长,数量较少。以 上微生物种类能够认为是水中“土著”菌群。
1、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C源、N源、能源。 2、为微生物提供有机物、无机盐、微量元素。 3、满足了微生物对水分要求。 4、土壤pH值范围5.5-8.5之间。 5、温度、季节与昼夜温差不大。 6、土壤颗粒空隙间充满着空气和水分。 7、适宜渗透压。
微生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专家讲座
第29页
细菌
生物量:单位体积内活细胞重量。 每克肥土可含25亿个细菌。 以每亩半尺深耕作层土壤重30万计,细菌活重 约100-450斤。
✓ 菌种:少数异养和化能自养菌。如:Pseudomonas aeruginosa(铜绿假单胞菌)、Ps. stutzeri(施氏假单胞 菌)、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脱氮硫杆菌)以及 Spirillum(螺菌属)和Moraxella(莫拉氏菌属)等。
微生物试题总结
绪论名词解释1、微生物;2、比面值;3、微生物学问答题:1、微生物的五大共性是什么?其中那个是微生物基本特性,为什么?2、试讨论微生物多样性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名词解释:1、原核生物;2、细菌;3、外膜(其上的脂多糖是细菌内毒素的主要成分);4、原生质体;5、鞭毛、菌毛、性毛;5、芽孢:6、菌落;7、菌苔;8、糖被;9、基内菌丝体;10、气生菌丝体;11、放线菌;12、革兰氏染色法问答(知识点):1、原核生物有哪些?2、细菌的形态有哪些?3、度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什么,度量其亚细胞构造大小的单位是什么?一般细菌的大小是多少?4、细菌的一般构造和特殊构造各自有哪些,主要构成是什么,各自的功能是什么(生物学意义?)5、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有哪些?6、磷壁酸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7、脂多糖的主要功能?8、G+、G-细菌细胞壁有什么异同?9、写出革兰氏染色步骤、结果并解释出现不同染色结果的原因。
11、糖被的功能有哪些?12、简述鞭毛的结构13、细菌菌落的特点14、放线菌菌落的的特点15、何谓“拴菌”试验?它的创新思维在何处?16、如何初步判断并进一步验证某一细菌是否长着鞭毛?17、试讨论微生物的细菌形态与菌落形态间的相关性及内在原因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名词解释:1、芽殖;2、真菌;3、酵母菌;4、霉菌;5、假菌丝;6、2um质粒;7、匍匐菌丝问答(知识点):1、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有什么异同?2、酵母菌的菌落有什么特点?3、霉菌的菌落特点是什么?4、试列表比较四大类微生物的细胞形态和菌落特征。
5、试列表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名词解释:1、包涵体;2、噬菌斑;3、温和噬菌体;4、溶源性细菌(溶源菌);5、类病毒;6、拟病毒;7、朊病毒;8、病毒粒;9、空斑;10、裂解性周期;11、效价;12、噬菌斑形成单位;13、一步生长曲线;14、隐晦期;问答(知识点):1、病毒有哪些2、病毒的特性有哪些?3、病毒大小的度量单位是什么,一般病毒的大小是多少?4、典型病毒的构造是怎样的?5、什么是烈性噬菌体?试述其裂解性增殖周期。
环境微生物学(08微生物生态)教学教材
一般说来,自然种群具有三方面的特征:(1)空间特征 ,即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和分布形式;(2)数量特 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量(即密度)将 随时间而发生变动;(3)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基 因组成,即系一个基因库,以区别于其他物种,但基因 组成同样是处于变动之中的。
了空气不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场所。
二、空气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
空气中的微生物来源于: 土壤(飞扬的尘土把微生物带至空中); 水体(水面吹起的小水滴); 人和动物(皮肤脱落物、呼吸道等)
空气中的微生物只是短暂停留,是可变的,没有固定类群。
在空气中存活的微生物,主要是有芽孢的细菌、有孢子的 霉菌、放线菌及各种胞囊。
第二节 土壤微生物生态
一、土壤的生态条件
1. 营养 土壤内有大量的有机和无机物质(动植物的残体、分泌 物、排泄物等) 2. pH 3. 5~8.5,多为5.5~8.5;适合于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 繁殖。 3. 透压 土壤内通常为0.3~0.6MPa,而在微生物(细菌)体内, G+为2.0~2.5 MPa,G-为0.5~0.6 Mpa。所以,土壤是 等 或低 溶液,有利于微生物吸收水份和营养。
这是一个美丽的
3. 生态系统的分类
由于生态系统可以小到一滴水,大到生物圈,所以分类有 多种。 根据生存环境分:如水体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各自 还可进一步细分,例如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水生态系统。根 据动态和静态可将淡水生态系统分为河流生态系统和湖泊 生态系统。
根据生物群落分:有动物生态系统、植物生态系统及微生 物生态系统,在这些生态系统内又可根据生存环境或生物 群落进一步细分。
第八章 微生物生态
3、 环境保护 4、 监测环境污染 6. 微生物之间有哪些关系,请举例说明。 1、 互生。好氧性自生固氮菌与纤维素分解菌生活在一起,后者
分解纤维素产生的有机酸可为前者提供固氮是的营养,而后 者为前者提供氮素营养物。 2、 共生。菌藻共生的地衣,其中藻类进行光合作用,为真菌提 供有机物,而真菌分解岩石产生的有机酸,为藻类提供矿质 元素。 3、 寄生。噬菌体与其宿主 7. 一杯清水放在阳台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中的微生物的类群 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 先慢慢增多,再快速增多,然后有一段时间微生物数量较平稳,最 后逐渐下降衰亡。 8. 叙述述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生态分布规律。 土壤微生物的垂直分布:离地表越深,微生物的含量越少,物种越 单一。 9. 阐述微生物在各类水体间的生态分布规律 1、 淡水型水体的微生物,在较深的湖泊或水库等淡水生境中, 因光线、溶氧和温度等的差异,微生物呈明显的垂直分布带 2、 海水型水体微生物,的垂直分布带更为明显
第八章 微生物生态
一、名词解释
捕食:一种大型的生物直接捕捉、吞食另一种小型生物以满足其营养需 要的相互关系。 共生: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合作、相依为命,甚至达到难分 难解、合二为一的紧密相互关系 偏利互生:两种可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 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生活方式 寄生: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夺取 营养并进行生长繁殖,使后者蒙受损害甚至被杀死的一种相互关系。 拮抗: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特定代谢产物可抑制他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 至杀死它们的一种相互关系。 竞争 土著性微生物区系、 极端环境微生物:依赖极端环境才能正常生长繁殖的微生物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微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而导致水体表层蓝细菌和 藻类过度生长繁殖的现象 正常菌群:生活在健康动物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一般能发挥 有益作用的微生物种群 BOD: 又称生化需氧量、生化耗氧量,指1L污水或待测水样中所含的一 部分易氧化的有机物,当微生物对其氧化、分解时所耗的水中溶解氧毫 克数(mg/L)。 COD: 化学需氧量,指1L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在用强氧化剂将它氧化 后,所消耗氧的毫克数(mg/L) 硝化作用: 好氧条件下,无机化能硝化细菌将氨被氧化成硝酸盐的过 程。
微生物第八章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第八章试题及答案1. 试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答案: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它们通过分解死亡的有机物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从而促进了物质循环。
此外,某些微生物还能进行固氮作用,为植物提供氮源,而一些光合细菌则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2. 描述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答案: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用于面包和啤酒的生产,乳酸菌用于酸奶和奶酪的制作,而醋酸杆菌则用于醋的发酵。
此外,微生物还可用于生产酶制剂、食品添加剂和维生素等。
3. 阐述抗生素的发现对医学领域的影响。
答案:抗生素的发现极大地改变了医学领域,它为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减少了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并促进了现代医学的发展。
4. 列举几种常见的微生物分类方法。
答案:微生物的分类方法包括基于形态学的分类、基于生理生化特性的分类、基于遗传信息的分类等。
形态学分类主要依据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如细菌的菌落形态、真菌的孢子形态等。
生理生化分类则依据微生物的代谢类型、酶活性等生理生化特性。
遗传信息分类则是通过分析微生物的DNA序列来确定其分类。
5. 简述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答案: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可以用于污水处理、土壤修复和大气污染控制。
例如,某些细菌能够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而某些真菌则能够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
此外,一些微生物还能通过代谢作用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6. 描述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答案: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多种作用,包括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防治植物病害等。
例如,固氮菌能够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形式,而某些微生物则能够产生植物生长激素,促进植物生长。
此外,一些微生物还能产生抗生素,用于防治植物病害。
7. 列举几种常见的微生物疾病及其预防措施。
答案:常见的微生物疾病包括结核病、霍乱、肺炎等。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
4、空气消毒法: (1) 过滤除菌法:
用棉花、纱布、石棉滤板、活性炭或超细玻璃纤维过滤纸 对空气进行过滤除菌。 (2) 物理除菌法:
用紫外线照射对室内空气进行灭菌的方法。 (3)化学除菌法:
用福尔马林等药物熏蒸或喷洒对空气进行消毒。
(四)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
依赖于高温、低温、高酸、高碱、高盐或高辐射强度等极端环 境才能生活的微生物叫嗜极菌或极端微生物。
2)水中存在病原菌可能性很小,直接检测困难,因此需要选 择一种指示菌作为卫生指标;
3)作为卫生指标的指示细菌必须符合: ✓生理习性与肠道病原菌类似,即在外界的生存时间基本 一致;(代表性) ✓在粪便中的数量比病原菌多,不会漏检;(灵敏性) ✓检验技术较简单;(操作方便)
4) 比较理想的指示菌是大肠杆菌;但大肠杆菌的检测容易 受一些形态和理化特性相似的细菌的干扰;选择大肠菌群 (coliform)作为指示菌。
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
本章要求掌握:
1. 了解生态学、生态系统与微生物生态学定义。
2. 了解自然界中微生物在土壤、水体、空气及其他基质中 的广泛分布,掌握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主要关系类型。
3. 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各大类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和地位, 熟练掌握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和地位,理解细菌沥 滤的基本原理。
① 大肠菌群是一群好氧和兼性厌氧的,能在37℃24h内 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的总称。一般 包括大肠埃希氏杆菌、产气杆菌、柠檬酸盐杆菌和副大肠 杆菌等。
② 水中大肠菌群数量超过一定的数量,则说明水源可能被 粪便污染,有存在肠道病原菌的可能性。
(2) 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通常采用MPN法。
一般是微嗜盐并能耐高渗透压的微生物,常见的有具 有活动力的杆菌、各种弧菌以及藻类、发光细菌等。 海水生境中微生物的垂直分布规律: 透光区:多种海洋微生物 无光区:一些微生物 深海区:少量微生物 超深渊海区:极少数耐压菌
水产微生物—水域微生物生态学
水产微生物—水域微生物生态学第八章水域微生物生态学第一节水体中微生物的分布一、内陆水体中微生物的分布内陆水体的自然环境多靠近陆地。
内陆水体大多是淡水,淡水中的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土壤、空气、污水、人和动植物排泄物以及动植物尸体等。
特别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常随土壤被雨水冲刷进入江河湖泊。
因此,土壤中所有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大部分,在水体中几乎都能找到。
然而,水体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要比土壤中的少得多。
水域微生物的区系可分以下几类:(1)清水型水域微生物3在洁净的湖泊和水库蓄水中,因有机物含量低,故微生物数量很少(10,10/ml)。
典型的清水型微生物以化能自养微生物和光能自养微生物为主,如硫细菌、铁细菌和衣细菌等,以及含有光合色素的蓝细菌、绿硫细菌和紫细菌等。
(2)腐败型水域微生物上述清水型的微生物可认为是水体环境中“土生土长”的土居微生物。
流经城市的河水、港口附近的海水、滞留的池水以及下水道的沟水中,由于流入了大量的人畜排泄物、生活污物和工业废水等,因此有机物的含量大增,同时也夹入了大量外来的腐生细菌,使腐败78型水域微生物尤其是细菌和原生动物大量繁殖,每毫升污水的微生物含量达到10,10个。
还有一类是随着人畜排泄物或病体污物而进入水体的动植物致病菌,通常因水体环境中的营养等条件不能满足其生长繁殖的要求,加上周围其它微生物的竞争和拮抗关系,一般难以长期生存,但由于水体的流动,也会造成病原菌的传播甚至疾病的流行。
二、海洋中微生物的分布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
海水与淡水最大的差别在于其中的含盐量。
含盐量越高,则渗透压越大,反之则越小。
因此海洋微生物与淡水中的微生物在耐渗透压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差别。
海水中常见的细菌主要有假单胞菌属、枝动菌属(Mycoplana)、弧菌属、螺菌属、梭菌属、变形菌属、硫细菌、硝化细菌和蓝细菌的一些种类。
常见的酵母菌有色串孢属(Torula)和酵母菌属。
此外,还有噬菌体、霉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
农业微生物第八章微生物生态
(二)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
同一土体由于微环境的通气、水分、营养等状况都存在着差
异,致使不同微生物呈立体分布。
每克肥土中通常含有几亿至几十亿个微生物,贫瘠土壤 每克也有几百万至几千万个微生物。 (1)细菌 数量:70~90%;种类:主要为腐生,少数自养 分布:表层最多,随土层加深减少,厌氧菌反之。 (2)放线菌 数量:5~30%
第八章 微生物生态学 (Microbiol Ecology)
第一节生态系统
一、生态学的概念
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二、什么是微生物生态学 微生物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微生物 群体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一、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水具有微生物生命活动适宜的温度、pH、氧气等,水体中也具备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其他条件,因此成为微生物栖息的又一天然场所。 (一)水体中微生物的来源 土壤、空气、动植物尸体、人和动物的排泻物、工业及生活污水。 (二)种类 水中存在的微生物90%为革兰氏阴性菌,主要有弧菌、假单胞菌、 黄杆菌等。鞘细菌及有柄附生细菌也常见于水体中。 (三) 微生物在水体中的分布 表现为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规律。此外,相同水域的不同浓度 微生物的含量及分布也不同。 (四)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 通过水体传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霍乱 弧菌等。因此,做好水的卫生学检查至关重要。
第八章 动物微生态平衡与失调-课件
一般来说,抗生素的抗菌谱越广,发生菌群 失调症的频率越高。而窄谱抗生素对菌群影 响程度有限,多导致优势菌群转换,形成一 度或二度失调。
耐药菌株增加,耐药谱加宽
耐药性的产生是通过耐药质粒(R质粒)引 起,以大约10-6不产生免疫反应。
外来菌侵入了正常菌群的微生境,或正常 菌群移位,则机体均视其为外来菌而产生 免疫反应。
由于各种物理因素(射线照射等)、化学 因素(致癌物质等)和生物因素(致癌病 毒等)造成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或免疫缺 陷,对外来菌或外籍菌的免疫排斥力度不 够,就会助长了这些菌的繁殖,导致正常 菌群平衡的破坏。
需氧菌与厌氧菌比例失衡,生物屏障被破坏,条件性病原 微生物或外源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有益微生物繁殖受到 抑制,肠道菌群失衡,出现菌群交替。
仔猪黄痢
大肠杆菌数量由5.5±1.5上升到6.4±0.9, 而拟杆菌则由5.0±1.1降为3.4±1.4,双歧 杆菌由7.2±0.7降为6.2±1.2。需氧菌与厌 氧菌的比例由正常的1:99反转为1:1。
外环境对宿主的影响
环境决定动物种类
不同的外界环境生存着不同的动物。 同一地区也养育着各式各样的动物。
环境与动物相互影响、相互适应
环境决定动物,动物选择环境。
外环境对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外环境因素对微生物菌群的影响主要 是间接的影响,通过对宿主影响而发 挥作用。
如环境影响宿主的健康和生理功能。一 旦宿主患有疾病,出现生理功能紊乱, 则必然导致微生态系统的紊乱。
为在最大程度减轻抗生素副作用,应用微生 态理论,有针对性的使用抗生素,才能发挥 其有益作用。
微生物生态试题及答案
第八章微生物生态试题一.选择题:81234.在制作酸菜或青贮饲料时,一般并不人工接种乳酸菌,这是人们利用了植物的:A.根际微生物B.叶面附生微生物C.与植物共生的根瘤菌D.寄生于植物的微生物答:(B)81235.指出以下中不是微生物与植物形成的共生体的是:A.根瘤B.菌根C.叶瘤D.叶面乳酸菌答:(D) 81236.根土比是指:A.植物根际土壤重与根外土壤重之比。
B.根外土壤重与根际土壤重之比。
C.每克植物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
D.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
答:(C)81237.植物根际每克土壤的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称之为:A 土根比B 根土比C 比土根D 比根土答:(B)81238.土壤中有一局部微生物在有颖有机残体进入时便大量发育占优势,而颖有机体被分解后快速衰退,这类微生物称之为:A.发酵性微生物区系B.土著性微生物区系C.清水型水生微生物D.腐生性水生微生物答:(A)81239.土壤中有一局部微生物对于颖有机物质的进入并不敏感,常年保持在某一数量水平上,这局部微生物称之为:A.发酵性微生物区系B.土著性微生物区系C.清水型水生微生物D.腐生性水生微生物答:(B)81240.好氧性微生物与厌氧性微生物共栖时,两者可形成:A.互利共栖关系B.偏利共栖关系C.拮抗关系D.寄生关系答:(B)81241.酸菜腌制后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这是人们利用了微生物之间的A.捕食关系。
B.寄生关系。
C.非专一性拮抗关系。
D.专一性拮抗关系。
答:(C)81242.弗来明觉察青霉素是由于观看到在产黄青霉菌菌落四周不见有革兰阳性细菌生长,而再深入争辩制造奇迹的。
这是人类首次观看到的微生物之间的。
A.寄生关系。
B.捕食关系。
C.专一性拮抗关系。
D.非专一性拮抗关系。
答:(C)81243.红萍与蓝细菌之间不仅在养分上互生,且蓝细菌生存于红萍腹腔内,它们之间是一种:A.互生关系。
第八章微生物生态-PowerPoint演示文稿
污水处理中的几个常用名词
BOD5(生物耗氧量) COD(化学需氧量) TOD(总需氧量) DO(溶氧量) SS(悬浮物含量) TOC(总有机碳含量)
(三)水体微生物
1、不同水体中的微生物种类
淡水型水体微生物 清水型微生物:化能自养、光能自养微生物 腐败型微生物:肠道杆菌、芽孢杆菌、弧菌
淡水生境:湖泊与水库 沿岸区:蓝细菌、光合藻类和好氧微生物 深水区:严重缺氧
海水型水体微生物—海洋微生物学
海水的理化特征:含盐量3% 海水微生物:2-4%,2.5-3.5% 海水微生物比淡水微生物更耐渗透压 藻类 Bacilus Pseudomonas Vibrio 发光细菌
正常条件下,正常菌群与人体保持的十分和 谐的平衡状态,菌群内部各微生物之间相互 制约,维持稳定有序的关系 人体肠道中有60-400种微生物,数百万亿。
肠道菌群对人体的作用
有益作用 有害作用
某些正常菌群当条件变化会变成病原微生物,引 起疾病,称为条件致病菌,由其引起的感染称之 为内源感染 条件致病菌 正常菌群的微生物,当机体防御性降低,生存部 位改变或因数量剧增等而引起疾病者
环境污染 指土壤或水体等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受到 外来有害因素的影响或破坏失去了平衡,导 致物质流、能量流无法正常运转的现象
环境问题 三废处理 消除公害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水体的污染—富营养化
水体的自净作用 物理作用:沉淀、扩散、稀释 化学作用:氧化 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作用
《微生物的生态》PPT课件
a
3
微生物生态 研究处于环境中的微生物和与微生物
相联系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环境条件,以 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分支科学。
研究微生物生态的意义: 发掘丰富的菌种资源,推动进化、分
类的研究,开发应用微生物制剂,生态农 业、生物能源、生态平衡、智治理环境污 染
a
4
第一节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
a
10
发酵性微生物区系(Fermentative microbial
flora)
是指对新鲜有机物很为敏感在有新鲜有机物 进入时可爆发性地旺盛发育,而在新鲜有机物 消失后又很快消退的微生物类群。如格兰氏阴 性无芽孢杆菌、酵母菌、芽孢杆菌、链霉菌、 根霉、曲霉、木霉、镰刀霉等
有新鲜有机物时发酵性微生物区系占优势。 衰退后,土著性微生物区系重占优势
采样 测定
饮用水消毒常用方法:加入液态氯或 次氯酸盐
a
16
三. 空气中的微生物
微生物在空气中只能短时间停留,就要落地, 大部分死亡,包括一些人体病原菌, 但结核、白喉 ,炭疽等杆菌和肺炎双球菌、
葡萄球菌、流或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抗性 比较强。能传染疾病。
微生物在空气传播的距离是无限的,因而 其分布是世界性的。
万个/克土),纤毛虫,鞭毛虫、肉足虫等为主,
它们以其它微生物和有机物碎片为食,对其它几类
微生物的数量起调节作用。
数量分布:
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
a
7
影响因数
例如:
有机物含量(水平)、 湿度、pH、土壤类型、 深度、施肥、季节;
不同土壤中的微生物的 数量
施肥对土壤中微生物数 量的影响
不同深度的土壤中所含 的微生物的数量
《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绪论1、名词解释:微生物,微生物学,种,菌株、品系、克隆,菌落,菌苔。
2、简述微生物学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3、微生物共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4、微生物分类学有哪3项具体任务?试加以简述。
5、种以上的分类单元分几级?6、何谓三域学说?7、何谓(G+C)mol% 值?它在微生物分类鉴定中有何应用?第一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名词解释:原核生物,细菌,缼壁细菌,原生质体,芽孢,伴孢晶体,放线菌,2、细菌的基本有哪些?3、图示细菌细胞构造。
4、试比较G+和G-细菌细胞壁的异同。
5、简述革兰氏染色法的机制并说明此法的重要性。
6、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是如何解释芽孢的耐热机制的?7、简述链霉菌形态构造特点。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名词解释:真核微生物,酵母菌,生活史,霉菌,无性孢子,有性孢子,子实体,2、简述真菌的特点。
3、简述酵母菌的特点。
4、图示酵母菌细胞构造,并指出其细胞壁的结构特点。
5、简述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图示酿酒酵母的生活史并说明各阶段的特点。
6、霉菌的有性和无性孢子主要有哪些?7、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有何不同?为什么?8、试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并讨论它们原生质体制备方法。
13、什么叫锁状联合?其生理意义如何?14、霉菌的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各有何特点?它们分别可分化出哪些特化结构?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1、名词解释:病毒,真病毒,亚病毒,噬菌斑,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原菌,溶原性。
2、病毒粒有哪几种对称体制?每种对称又有几类特殊外形?3、什么叫烈性噬菌体?简述其裂解性生活史。
4、什么是一步生长曲线?它可分几期?各期有何特点?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1、名词解释:自养微生物,异养微生物,营养,营养物,C/N,氨基酸自养型生物,氨基酸异养型生物,生长因子,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培养基。
2、指出四大类微生物的最适生长pH范围及常用的培养基名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藻类和原生动物
藻 类 (5万个/克土) 原生动物 (3万个/克土) 纤毛虫,鞭毛虫、肉足虫等为主,它们以其它微生物 和有机物碎片为食,对其它几类微生物的数量起调节 作用。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布的影响因素
土壤深度对微生物分布的影响
有机物含量对微生物分布的影响 碳源对微生物分布的影响 酸碱度影响微生物分布
微生物对植物的寄生
微生物对植物的寄生很普遍,这是植物发生 病害的重要原因。 能引起植物病害的微生物称为植物病原微生 物。 植物或染病微生物发病后,出现变色,组织 坏死,萎蔫和畸形等症状。 能引起植物病害的有真菌、细菌、病毒等。 植物病害以真菌病害为主,占95%。细菌 性植物病害占3%。
微生物对人与动物的寄生
NH4+
生物固氮:据70年代中期的统计全球生物圈每年生 物固氮达1.7108吨,其中草原3.5 107吨,林地4.0 108吨,海洋3.6 108吨,其它土壤0.6 108吨。根 瘤菌属每年可为每公顷土地固氮达250Kg。
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
•定义:土壤或水体中的氨态氮经化能自养菌的氧化 而成为硝酸态氮的过程。
微生物与植物共生体-菌根
根毛
侵入线
已侵入的 根瘤菌
根瘤菌 根瘤
根瘤的形成过程
微生物与动物共生
微生物和昆虫的共生 瘤胃共生
牛羊等反刍动物,草是主要饲料,但它们本身没 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而是靠瘤胃微生物帮助分 解,使纤维素变成能被牛羊吸收的糖类。
发光细菌和海洋鱼类共生
竟争
一种微生物生命活动中,通 过产生某些代谢产物或改变 环境条件,能抑制其它微生 物的生长繁殖,或毒害杀死 其它微生物的现象。
第八章微生物生态学
第八章微生物生态学 第一节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第二节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 第三节人体微生物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第四节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第一节、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微生物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碳循环 氮循环 硫循环 磷循环 铁循环 其他元素的微生物转化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四、大气生境的微生物
空气干燥,不利于微生物生命活动,不 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场所但却飘浮着相 当数量的微生物,来自地面、动植物、 尘土。 城市街道、医院、畜舍等公共场 所空气中含量高;森林、海洋、高 纬度地带的空气中微生物含量很少。
光合作用 发酵作用
醇有机酸 CO2+H2 化石燃料 CH4
CO2+H2O
CO2+CH2O
呼吸作用
氮循环
自然界中的氮素循环 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
固氮 氨化作用 硝化作用 硝酸盐还原和反硝化作用
自然界中的 氮素循环
生物体有机酸
NO3
-
大气 N2
生物固氮 反 N2O 硝 化 NO 作 用 NO2-
微生物与高等植物之间的互生关系
根际微生物与高等植物:高等植物为微生物提 供所需的营养物质,植物发达的根系改善了土 壤结构,水分和空气条件,有利于微生物的生 长。
微生物与人及动物间的互生关系
某些种类微生物在数量极少的情况下对人及动 物物体是有益的。一般不会致病。
共生
两种微生物紧密生活在一起,彼此依赖,相互 为对方创造有利条件,有的达到了难以分离的 程度。生理上相互分工,组织上形成了新的结 构,彼此分离各自就不能很好地生活。
腐败型水生微生物
类型及环境情况:流经城市的河水、港口附近的海水、滞留的 池水、阴沟水;流入了大量的人畜排泄物、生活污物和工业废 水等,有机物含量大增。 微生物数量和类群:数量:大量外来的腐生细菌,使腐败型水 生微生物尤其是细菌和原生动物大量繁殖,每毫升污水的微生 物含量达到107~108个;类群: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纤毛虫 类、鞭毛虫类和根足虫类等原生动物,还有一些随人畜排泄物 和病体污物进入水体的动植物致病菌 繁殖及后果:通常因水体环境中的营养等条件不能满足其生长 繁殖的要求,加上周围其它微生物的竞争和拮抗关系,一般难 以长期生存,但由于水体的流动,也会造成病原菌的传播甚至 疾病的流行。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按种类递减
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藻类—原生动物
耕作土壤中,细菌湿重约90 ~225kg;以土壤有机 质含量为2%计算,则所含细菌干重约为土壤有机质 的1%左右。
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 进行物质转化,因此,土壤微生物是构成土壤肥力 的重要因素。 若按生物量计算则各种微生物的生物量基本相当。
反硝化作用
定义:由硝酸盐还原成NO2–并进一步还原成N2的 过程(广义)。狭义的反硝化作用仅指由亚硝酸 还原成N2的过程。 条件:厌氧(淹水的土壤或死水塘中)。 菌种:少数异养和化能自养菌。如:Pseudomonas aeruginosa(铜绿假单胞菌)、Ps. stutzeri(施氏 假单胞菌)、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脱氮硫杆 菌)以及Spirillum(螺菌属)和Moraxella(莫拉 氏菌属)等。 意义:土壤中氮元素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水稻 田中施用化学氮肥,有效利用率只有25%左右。 另外可以利用水生性反硝化细菌去除污水中的硝 酸盐。
微生物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寄生引起人与动物的传染病 常见的畜禽传染:炭疽病,口蹄疫,猪瘟,鸡瘟病等
病原微生物寄生在有益的动植物体内会给人们造成经 济损失,寄生有害在动物体内,则对人类是有益的, 可以加以利用。
猎食
原生动物以水体和土壤中的 细菌,放线菌,真菌的孢子 及单细胞藻类为食,这种关 系即为猎食关系。
二、陆生生境的微生物
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场所
土壤中的微生物 藻类和原生动物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布的影响因素
细菌 放线菌 真菌
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场所
1无机盐、微量元素。 3、满足了微生物对水分的要求。 4、土壤PH值范围5.5-8.5之间。 5、温度、季节与昼夜温差不大。 6、土壤颗粒空隙间充满着空气和水分。 7、适宜的渗透压。
一、微生物群落
种群:具有相似特性和生活在一定空间内的 同种个体群,种群是组成群落的基本部分。 群落:一定区域内或一定生境中各种微生物 种群相互松散结合的一种结构和功能单位。 种群的相互作用
中立生活、偏利作用、偏害作用 互生 寄生 共生 捕食 竟争
互生
两种生物可以独立生活。也可以形成松散的 联合,对一方有利,或双方都有利。 微生物间的互生关系 固氮 固氮菌 纤维素分解菌 碳源 微生物与高等植物之间的互生关系 微生物与人及动物间的互生关系
•过程:两阶段——(1)由亚硝化细菌参与,铵→ 亚硝酸;(2)由硝化细菌参与,亚硝酸→硝酸。 •意义:是自然界氮素循环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对农 业无益。
氨化作用(ammonnification)
定义:含氮有机物经微生物的分解产生氨的作用。 含氮有机物的种类:蛋白质、尿素、尿酸、几丁质 等。 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种类:Proteus vulgaris(普通变 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巨大芽孢杆菌), Clostridium putrificum(腐败梭菌)。 分解尿素的细菌:Sporosarcina ureae(脲芽孢八叠球 菌)和Bacillus pasteurii(巴氏芽孢杆菌)。 分解几丁质的细菌:Bacterium chitinophilum(嗜几 丁杆菌)等。 意义:含氮有机物必须经过微生物降解才能被植物 利用。
寄生
一种生物能侵入另一种生物体内吸取自己所 需要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繁殖,在一定的条 件下对后者造成损害或死亡的现象叫寄生。
微生物间的寄生关系 微生物对植物的寄生 微生物对人与动物的寄生
微生物间的寄生关系
细菌间:一种细菌可以寄生在另一种细菌体内,如 食菌蛭弧菌能寄生在大肠杆菌等许多G-菌体内。 真菌间:一种真菌寄生在另一种真菌间较普遍。 寄生物先分泌毒素,引起寄主活力衰退,然后再 缠绕致死。 有些寄生真菌不分泌毒素,由菌丝将寄主的菌丝 紧紧地缠绕起来,再由接触部位侵入寄主菌丝内吸 收营养使之死亡。 还有些寄生真菌将菌丝或吸器伸到寄主真菌丝内或 寄生菌丝与寄主菌丝接触,溶解寄主细胞膜,吸取其 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繁殖。
清水型水生微生物
洁净湖泊和水库,微生物数量少(10-103/ml),以化 能自养型和光能自养型微生物为主,部分腐生细菌, 如色杆菌、无色杆菌和微球菌等;霉菌中如水霉、 绵霉等的一些种;以及单细胞和丝状的藻类和一些 原生动物常在水面生长,数量较少。以上微生物种 类可以认为是水中的“土著”菌群。 根据微生物对水生环境中的营养要求,将其分为三 类:贫营养细菌(1-15mgC/L)、兼性贫营养细菌 (指一些在富营养培养基中经反复培养后也能适应 并生长的贫营养细菌)、富营养细菌(10gC/L)
微生物间的共生 微生物与植物共生体——菌根 微生物与动物共生
微生物间的共生- 地衣
组成:真菌(子囊菌,担子菌)单细胞藻类(绿藻, 蓝藻)共生组成一种植物体。 结构:有些种地衣真菌无规律地缠绕藻类细胞, 另一些种地衣真菌与藻类形成一定层排列。当地 衣繁殖时,表面生出珠状粉芽。其中含有少量藻 细胞和真菌丝,粉芽脱离母体。 生理: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已形成特殊形态的整 体了,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真菌异养生活,藻类 制造养料,真菌提供水分、无机盐供藻类光合作 用。
水的自净作用
污水中的微生物在污水环境中大量繁殖,逐渐把 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同时它们的 数量随之减少,污水也就逐步净化变清。 水源的饮用价值:良好的饮用水细菌含量应在100 个/ml以下,当超过500个/ml时,即不适合作为饮 用水。更重要的是水中的微生物种类,一般用大 肠菌群数作为是否含有病原菌的指标。 在自然水体尤其是快速流动的水中,存在着对有 机或无机污染物的自净作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稀释、沉降、吸附等物理作用,更重要的是各 种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作用,这种作用称为水的自 净作用。是流水不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