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和维修
设备操作、保养和维修规定范本
设备操作、保养和维修规定范本一、操作规定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和资质考核,取得合格证书方可上岗操作设备;2、操作前必须核对设备之前的状态,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方可进行操作;3、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操作手册中的规定进行操作,严禁超负荷或违规操作;4、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穿戴防护设备,确保操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5、操作结束后,必须将设备恢复到安全状态,清理现场,并按要求进行设备的停机检查。
二、设备保养规定1、根据设备保养手册和保养计划,及时进行设备保养;2、设备保养期间,需要关闭设备电源、气源等,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3、设备保养前必须先切断设备的电源,并贴上“禁止启动”标志,确保人身安全;4、设备保养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规定,使用指定的保养工具和润滑剂;5、保养完毕后,必须清理设备表面和周围的杂物,并及时扔掉保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三、设备维修规定1、设备出现故障时,必须立即停止运行,并向上级主管报告;2、设备维修前必须将设备电源切断,并贴上“禁止使用”标志,确保人身安全;3、设备维修必须由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严禁非专业人员私自进行维修;4、维修人员必须按照维修手册的规定进行维修,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5、维修完毕后,必须测试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设备恢复正常运行状态。
四、设备维护与保养记录1、设备操作记录:操作人员每天必须记录设备的工作时间、运行状态、设备温度等;2、设备保养记录:保养人员必须记录设备保养的日期、内容、材料等;3、设备维修记录:维修人员必须记录设备维修的日期、故障原因、维修措施等;4、设备巡检记录:巡检人员必须记录设备巡检的日期、发现的问题、处理情况等;5、设备故障记录:运行人员必须记录设备故障的发生时间、现象、处理措施等。
五、设备事故处理规定1、设备事故发生后,必须立即停止设备运行,并采取紧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2、事故责任人必须立即向上级报告,并组织人员进行事故处理;3、事故处理过程中必须注意人身安全,严禁采取擅自行动的行为;4、事故处理完毕后,必须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般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维护与检修
一般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维护与检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电气设备成为了人们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
为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安全操作一、合理使用电器电器作为一种使用方便的电气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使用电器时,应遵循以下操作规范:1.正确连接电源线:安全的连接方法既应确保良好接触,又要防止短路。
2.小心插拔电源插头:插拔电源插头应该小心迅速,插头不要带电插入插座或带电拔出插孔。
如插头上带湿气或有绝缘物质,应先擦干或清除。
3.不应私自更改机器接线:由于操作不当而造成的事故,属于人为破坏西安做成的结果。
一旦发现插线表明有误,应及时通知技术人员检查。
4.仔细阅读说明书:在使用电器之前必须详细阅读其说明书,掌握性能、用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信息。
二、使用电气设备的注意事项1.避免用湿手或脚操作电气设备:在电器操作时,应以干燥的手和脚为宜,避免用湿手、脚操作或在潮湿环境下操作电气设备。
2.电气设备的维修和维护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
3.不得在电器设备与相关设施上悬挂物品。
4.不得使用产品过期的电源线以及配件。
5.不得在电气设备周围堆放易燃或可燃物品。
三、使用电气设备需要注意的安全措施1.应选择品质合格的电器设备:最好还是选择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产品,不要轻易相信非常便宜的产品。
2.避免人为损坏电气设备。
3.达到标准要求的配电箱是操作电气设备的关键:配电箱内线路必须清晰,不得有任何的绕线现象。
所有主接线头应保护在可拆装的接线盒中。
4.出现火花、发生漏电、电线渐短都需要立即断电处理。
维护与检修一、维护电气设备电气设备在使用中如果没有良好的维护,其使用寿命将会大大缩短。
因此,对于日常使用的电气设备,应做好以下几点维护工作:1.进行定期的清洁、检查:定期清洁设备可以延长设备寿命,同时还可以减少设备故障与安全问题。
2.定期注入绝缘油保养电气设备:在满足电气设备绝缘要求的前提下,其又可以达到焊接和防腐蚀的作用。
简述计算机维修步骤与维修操作注意事项
简述计算机维修步骤与维修操作注意事项
一、计算机维修步骤
维修一台计算机,不管什么复杂的操作,首先一定要做的是了解计算机的情况,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以便从根本上解决疑难。
1.了解故障的原因:
首先要了解计算机故障原因,可以采取听取用户描述、观察故障现象、上机检测、使用维修工具进行检测等方法了解故障原因。
2.检查固件:
检查计算机的固件,查看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等各部件状态。
如有不正常的状况,应及时更换,以便重新正常使用计算机。
3.系统维护:
检查计算机系统是否正常,如果出现错误,及早执行系统恢复,更新操作系统,进行系统优化和加固,以提升计算机的性能。
4.更换备件:
根据维修情况,更换计算机相关备件,如硬件、软件、系统等,以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5.测试确认:
维修完成后,通过专业的检测工具,对计算机进行杀毒、功能测试等操作,确保计算机能正常运行,达到一定的标准。
二、维修操作注意事项
1.工作台应当有安全措施:在维修计算机时,操作台上应当有安全措施,以防止操作失误,保证计算机安全。
2.禁止拆解部件散热片:在维修计算机时,不要拆除部件散热片,以免损坏硬件,并及时补上消耗的冷却油,以防止计算机过热。
3.手套小心操作:在维修计算机时,应当使用手套,以防止短接,并且要小心操作,以免损坏硬件。
4.软件备份并安装:可以使用软件备份系统,备份计算机上的重要文件,并安装安全软件,以防止计算机受到病毒的感染。
5.备件选择专业:在维修计算机的时候,应当选择专业的备件,以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行,以及让计算机运行得更加安全、稳定。
设备标准操作及维修保养规程大全
设备标准操作及维修保养规程大全引言设备是企业正常运作的关键要素之一。
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制定设备标准操作及维修保养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全面的设备标准操作及维修保养规程大全,帮助企业建立科学、规范的设备操作和维修保养流程。
一、设备标准操作规程1. 设备基本操作规程1.1 设备启动与关闭在设备操作之前,必须确保设备的启动与关闭流程正确和安全。
下面是设备启动与关闭的基本规程: - 检查设备的电源是否正常,并连接到合适的电源插座。
- 启动设备之前,检查设备的开关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 按照设备的启动顺序,依次打开设备各部分的电源开关。
- 关闭设备时,按照相反的顺序关闭设备各部分的电源开关。
1.2 设备操作注意事项在设备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熟悉设备的使用说明书,了解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要点。
- 必须经过培训和授权的人员方可进行设备操作。
- 设备操作时要保持专注,并遵守操作步骤和安全规定。
- 定期检查设备的工作状况,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 在设备操作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或故障,应立即停机并上报维修人员。
2. 设备安全操作规程2.1 安全防护措施为了确保设备操作的安全性,必需采取以下安全防护措施: - 确保操作人员佩戴符合规定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等。
- 设备操作区域应明确标识,禁止未经培训的人员进入操作区域。
- 在设备操作区域内设置明显的紧急停机按钮和警示标识。
- 对涉及到高温、高压、高速等危险场所,应设置防护栏杆和相应的警告标识。
2.2 紧急情况处理在设备操作过程中,如果发生紧急情况,操作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 - 立即停止设备操作,并按下紧急停机按钮。
- 如有烟雾、火灾等,应及时采取灭火措施,并通知相关人员。
- 紧急情况解决后,必须进行事故调查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3. 设备维护保养规程3.1 定期保养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寿命,必须按照以下规程进行定期保养: - 根据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制定设备的定期保养计划。
电子产品维修的操作规程
电子产品维修的操作规程一、维修前准备工作在进行电子产品维修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确保工作环境清洁、干燥且通风良好,避免灰尘和湿气对电子设备造成影响。
2. 检查使用的工具是否完整、无损坏,如螺丝刀、万用表、焊接设备等。
3. 准备必要的备件,以备维修中需要更换或修复。
二、故障诊断与分析1. 查明故障现象,与用户进行沟通确认,了解产品的历史使用情况及可能的原因。
2. 使用测试工具进行电路测试,检查电源是否正常、电路是否短路等。
3. 对电子产品进行功能测试,排查可能存在的故障点。
三、维修操作1. 尽量采用静电防护措施,如使用防静电手套、使用防静电垫等,避免静电对电子产品造成损害。
2. 根据故障情况进行维修操作,包括拆卸、更换部件、焊接等。
在拆卸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损坏其他部件。
3. 维修过程中要仔细观察,确保连接正确、焊接牢固等,避免因维修不彻底或操作不当导致故障仍然存在或出现新的故障。
4. 维修结束后,进行功能测试,确保产品能够正常运行。
四、维修记录与总结1. 对每一次维修过程中的操作步骤进行记录,包括故障信息、维修操作、更换部件等。
2. 总结维修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一些常见故障,形成维修方法和流程,以提高修复效率。
3. 将维修记录进行整理归档,便于今后的查阅和借鉴。
以上便是电子产品维修的操作规程。
在进行维修操作时,我们应该保证维修环境的良好,并且进行准确的故障诊断与分析。
在维修过程中,我们需要小心操作,确保维修质量,最后要对每一次维修进行记录和总结,以提高维修效率和质量。
通过遵循这些规程,我们将能够更好地进行电子产品的维修工作。
电器维修操作规程
电器维修操作规程
《电器维修操作规程》
一、安全操作
1. 在进行维修操作前,必须确认电器已经断电,并且拔掉插头。
2. 在进行维修操作时,必须佩戴绝缘手套和安全眼镜,以防触电和眼部受伤。
3. 使用绝缘工具进行维修,避免直接用手触碰电器部件。
二、故障诊断
1. 在进行维修操作之前,必须对电器进行仔细的故障诊断,确认故障原因。
2. 使用合适的测试仪器进行故障诊断,避免盲目拆卸。
三、拆卸维修
1. 在拆卸电器部件时,必须按照制造商的操作说明进行,避免损坏其他部件。
2. 在拆卸电器部件时,必须小心操作,避免造成损伤或者安全事故。
3. 拆卸完成后,必须按照制造商的说明进行组装,确保电器正常运行。
四、保养维护
1. 维修完成后,必须对电器进行清洁和保养,以延长使用寿命。
2. 定期检查电器部件的连接和固定情况,确保电器的正常运行。
五、安全检测
1. 在维修完成后,必须进行安全检测,确认电器没有安全隐患。
2. 若发现安全隐患,必须及时修复并进行检验,确保电器安全使用。
以上就是关于《电器维修操作规程》的一些基本内容,希望大家在进行电器维修操作时能够严格按照规程进行,确保安全和准确维修。
电气设备安全维修操作规程范本
电气设备安全维修操作规程范本1. 修前准备1.1. 检查工作区域:确定工作区域没有明火、易燃物品或其他危险物品,确保工作区域通风良好。
1.2. 检查个人保护用品:带好必要的个人保护用品,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1.3. 检查工具和设备:检查所需的工具和设备是否完好,确保符合操作要求。
1.4. 检查电气设备状态:查看待修理的设备是否处于关闭状态,主电源已切断并锁定。
2. 维修操作2.1. 断电操作:先使用合适的工具将电源切断,确保设备没有通电。
2.2. 拆卸操作:根据制定的拆卸步骤,使用适当的工具进行设备的拆卸。
2.3. 维修操作: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维修操作,确保操作规范、安全无误。
2.4. 更换零件:如需要更换零件,先确认所使用的零件符合设备要求,并按照正确的安装步骤进行更换。
2.5. 安装操作:在维修完成后,按照正确的安装步骤将设备重新组装。
2.6. 接通电源:在确保设备安装正确、维修操作完善后,将电源重新接通。
3. 维修后清理3.1. 清理工具和设备:维修完成后,将使用过的工具和设备清理干净并妥善存放。
3.2. 清理工作区域:清理工作区域,确保工作区域干净整洁。
3.3. 检查设备状态:再次检查设备状态,确认维修操作正确无误。
3.4. 恢复正常工作:确认设备安全可靠后,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4. 安全注意事项4.1. 勿随意接触电气设备:任何未经许可的人员不得随意接触电气设备,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4.2. 遵循维修操作规程:严格遵守维修操作规程,确保操作步骤正确、安全。
4.3. 佩戴个人保护用品:在维修过程中,必须佩戴必要的个人保护用品,以确保自身的安全。
4.4. 小心移动设备:当需要移动较重的设备时,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和工具,并注意防止设备翻倒或受损。
4.5. 注意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在维修操作中,必须确认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良好,以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5. 紧急处理措施5.1. 发生触电事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并拨打急救电话。
维修操作规程
维修操作规程标题:维修操作规程引言概述:维修操作规程是指在维修工作中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化操作步骤和流程,旨在确保维修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遵循维修操作规程可以帮助维修人员更好地进行工作,减少错误和事故的发生。
正文内容:一、维修前准备1.1 确认维修项目:在开始维修工作之前,需要明确维修的具体项目和范围,包括维修的设备、部件以及需要进行的具体操作。
1.2 准备维修工具和材料:根据维修项目的要求,准备好需要使用的工具和材料,确保工作进行顺利。
1.3 安全检查:在进行维修工作之前,需要对维修现场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没有安全隐患,保障维修人员的安全。
二、维修操作流程2.1 拆解和清洗:根据维修项目的要求,逐步拆解设备或部件,并进行清洗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 更换损坏部件:对于损坏或老化的部件,需要及时更换,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2.3 调试和测试:在更换部件或进行维修后,需要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设备的性能和功能正常。
三、维修记录和报告3.1 记录维修过程:在进行维修工作时,需要详细记录每一个操作步骤和所用时间,便于后续的追踪和分析。
3.2 编写维修报告:在完成维修工作后,需要编写维修报告,包括维修项目、所用材料和工时等信息,便于归档和备查。
3.3 反馈和改进:根据维修记录和报告,及时反馈维修情况,对维修过程进行总结和改进,提高维修效率和质量。
四、维修质量控制4.1 质量检查:在维修工作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检查,确保维修工作符合标准和要求。
4.2 故障分析:对于频繁出现的故障,需要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预防。
4.3 客户反馈:及时收集客户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不断改进维修服务质量。
五、维修后维护5.1 设备保养:在维修工作完成后,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5.2 培训和交流:定期组织维修人员进行培训和交流,提高维修技能和知识水平,保持维修团队的竞争力。
维修操作规范及程序
维修操作规范及程序1. 准备工作1.1 在开始维修工作之前,请确保已获得相应的维修任务单或维修指令。
1.2 检查维修工具和设备是否齐全,是否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1.3 了解维修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的维修技术和方法。
1.4 确保维修现场安全,断开电源,挂上警示牌,防止他人接近。
2. 维修程序2.1 故障诊断:通过询问操作人员,观察设备现象,分析故障原因。
2.2 故障定位:使用专业的检测工具,找到故障的具体位置。
2.3 拆卸设备:按照设备拆卸顺序,拆卸损坏的零部件。
2.4 检查和更换:检查损坏的零部件,确定是否需要更换。
2.5 安装设备:按照设备安装顺序,安装新的零部件。
2.6 调试设备:启动设备,检查设备运行是否正常,调整相关参数。
2.7 清理现场:维修完成后,清理工作现场,收拾工具和废弃物。
3. 安全注意事项3.1 在整个维修过程中,必须确保人员安全,防止意外伤害。
3.2 严格遵守电气安全规范,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3.3 操作大型设备时,确保操作人员站在安全位置。
3.4 处理有害物质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4. 维修记录4.1 维修完成后,填写维修记录表,记录维修设备、故障原因、维修过程和结果等信息。
4.2 维修记录表应保存至少一年,以备后续参考。
5. 培训和考核5.1 维修人员应接受定期的培训,提高维修技能和安全意识。
5.2 新入职的维修人员应接受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进行维修工作。
本维修操作规范及程序的解释权归公司所有,如有疑问,请及时反馈。
我们将不断优化本规范,确保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维修操作具体流程的步骤与内容
维修操作具体流程的步骤与内容
1. 准备工作:
- 熟悉设备的技术手册和维修指南。
- 准备必要的工具和备件。
- 检查工作环境是否安全合规。
2. 故障诊断:
- 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并记录故障现象。
- 根据故障现象查阅手册或利用专业诊断工具进行故障分析。
- 确定故障原因并制定维修计划。
3. 拆卸相关部件:
- 根据维修手册的指引,按步骤拆卸与故障相关的部件。
- 注意拆卸顺序和固定方式,避免损坏其他部件。
- 妥善保管已拆卸的零件。
4. 更换损坏部件或维修:
- 使用合格的备件或经过维修的原有部件进行更换。
- 遵循维修手册中的步骤,操作时注意细节。
- 确保新装部件安装到位,连接正确。
5. 测试和调试:
- 按照规范重新组装设备。
- 启动设备并进行全面测试,确认故障已解决。
- 必要时进行校准或调试,使设备恢复到理想工作状态。
6. 维护和记录:
- 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如更换易耗件、清洁部件等。
- 详细记录维修过程、更换的零件以及测试结果。
- 将维修记录存档以备将来参考。
7. 安全检查和交接:
- 确保设备外壳完好无安全隐患。
- 清理工作场地,整理工具。
- 向用户或下一班人员交接设备,说明维修情况。
维修操作流程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执行,注意安全生产,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能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设备维修详细操作规程
设备维修详细操作规程设备维修详细操作规程一、维修前准备1. 确认维修对象及维修内容:在申请维修任务前,确保准确了解设备的故障情况和要进行的维修内容。
2. 检查维修工具和器材:确认所需的维修工具和器材是否齐全,包括各种螺丝刀、扳手、锤子、电焊机等等。
确保工具和器材的完好性和适用性。
3. 准备维修材料:根据维修任务的要求,准备好所需的维修材料,如电线、电缆、接头、灯泡等等。
4. 检查安全措施:确保维修现场符合安全要求,如防止触电、防止火灾、防止意外伤害等方面的措施。
5. 组织维修人员:根据维修任务的性质和难易程度,合理组织维修人员,确保能够高效、安全地完成维修任务。
二、维修操作流程1. 断电和隔离:在开始维修之前,先切断电源,确保设备处于断电状态,避免触电危险。
如果设备连接了其他设备或电路,需要先隔离并确保其他设备或电路不会受到影响。
2. 检查故障点:根据维修任务的描述,找到设备故障的具体位置或部件,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查找故障原因。
3. 制定维修方案:在找到故障原因后,制定相应的维修方案,包括修复方法、所需材料和工具等。
4. 维修操作:根据制定好的维修方案,开始维修操作。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a. 维修过程中要遵守相应的安全标准和规定,如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
b. 维修时要注意操作规范,保持设备和工具的清洁和整洁,避免污染或损坏设备。
c.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维修,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d. 在维修过程中,随时注意设备的运行情况和维修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维修操作。
5. 维修测试和验证:在维修完成后,对设备进行测试和验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故障已被彻底修复。
6. 清理和整理:维修完成后,清理维修现场,整理维修工具和材料,确保现场的清洁、整齐和安全。
7. 维修记录和总结:对维修过程进行记录和总结,包括故障描述、维修方法、时间消耗、费用支出等内容,为后续的设备维护和改进提供参考。
三、注意事项1. 维修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范和流程,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设备的故障处理与维修操作规程
设备的故障处理与维修操作规程【设备的故障处理与维修操作规程】1. 引言在设备的正常运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故障情况。
为了保证设备的持续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正确的故障处理和维修操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设备的故障处理与维修操作规程,以帮助操作人员快速准确地处理设备故障。
2. 故障预防与排查2.1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设备的各项参数,包括电压、温度、压力等,确保设备运行在正常范围内。
2.2 注意观察运行过程中,需要时刻留意设备是否有异常声音、异味或异常振动等情况,并及时记录。
2.3 清洁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和紧固工作,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
3. 故障处理流程3.1 发现故障当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时,操作人员应立即发现并记录下问题的具体表现。
3.2 停机处理如果故障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应立即停机,切断电源,并采取应急措施确保安全。
3.3 故障分析根据故障表现和相关数据,分析故障原因,并绘制故障树,追溯可能存在的所有故障点。
3.4 故障判断根据故障分析结果,判断故障点的具体位置和范围。
3.5 故障修复针对故障点进行修复操作,修复后进行测试验证,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3.6 故障记录记录故障的具体情况、修复过程和测试结果,并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
4. 维修操作规程4.1 操作准备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并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4.2 故障切断在进行维修操作前,必须先切断设备的电源,并进行可靠的防护措施。
4.3 工具选择根据具体维修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并确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4.4 维修步骤按照设备的维修手册或相关规程,进行具体维修操作,注意细节和安全事项。
4.5 维修记录维修后,记录下维修的具体操作、更新的零部件等信息,并进行维护保养。
5. 结束语设备的故障处理与维修操作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通过预防与排查、故障处理流程和维修操作规程的正确实施,能够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效率,为生产和工作提供可靠支持。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操作与维修维护规程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操作与维修维护规程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操作和维修维护流程,以确保实验室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按照本文档指导进行操作和维护维修,能够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的发生率,提高实验室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2. 设备操作规程2.1 设备准备在操作设备之前,应仔细阅读设备的说明书,并确保具备以下条件:•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没有明显故障。
•确保操作环境符合设备的工作要求。
•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2.2 设备操作流程•打开设备的电源,并根据设备的界面提示进行操作。
•对于需要设置参数的设备,根据实验需求进行参数设置。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操作完成后,关闭设备电源。
2.3 设备日常保养•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使用适合的清洁剂和工具。
•定期检查设备的连接线是否松动或损坏。
•定期检查设备是否有异常噪音或异味。
•定期检查设备是否有漏电或其他安全隐患。
2.4 设备异常处理•如果设备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操作,并咨询设备的维修人员。
•在维修人员到达之前,不要擅自拆卸设备或进行其他非维修操作。
3. 设备维修维护规程3.1 设备维修人员实验室设备的维修维护工作应由经过培训和授权的专业人员负责。
3.2 设备故障报修流程•当设备出现故障时,操作人员应立即通知设备维修人员,并详细描述故障现象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
•维修人员在接到报修通知后,应尽快到达实验室,并与操作人员沟通确定故障原因。
3.3 设备维修处理流程•维修人员根据设备故障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维修处理。
•维修期间,维修人员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维修过程安全可靠。
•维修完成后,维修人员应进行设备的功能测试,并将维修情况记录在维修日志中。
3.4 设备预防保养计划为保证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应制定设备的预防保养计划。
预防保养计划包括:•定期更换设备的易损件,如滤芯、灯管等。
•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参数是否正常,并进行相应的校准。
维修操作规程
维修操作规程引言概述:维修操作规程是指为了确保设备、机器或设施能够正常运行,维修人员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流程进行操作的规范。
本文将详细介绍维修操作规程的五个部分,包括维修前的准备工作、维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维修后的收尾工作、常见故障的排查方法以及维修操作规程的更新与改进。
一、维修前的准备工作1.1 确定维修范围和目标:在维修操作开始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维修的范围和目标。
这包括确定需要维修的设备或机器,以及维修的具体问题或故障。
只有明确了维修的范围和目标,维修人员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操作。
1.2 收集相关资料和工具:在进行维修操作之前,维修人员需要收集相关的资料和工具。
这包括设备的技术手册、维修记录、维修工具等。
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和工具,维修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设备的结构和原理,并为维修操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1.3 制定维修计划:在进行维修操作之前,维修人员需要制定维修计划。
维修计划包括维修的时间安排、工作流程、人员分工等。
通过制定维修计划,可以提高维修操作的效率和准确性,确保维修工作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
二、维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1 安全操作:在进行维修操作时,维修人员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这包括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确保设备处于停机状态、切断电源等。
只有保证安全操作,才能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2.2 细致观察和记录:在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需要细致观察设备的状况,并及时记录。
这包括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现象、维修过程中的变化等。
通过细致观察和记录,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维修的准确性和效率。
2.3 按照规范操作:在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需要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这包括使用正确的工具和材料、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维修、注意维修过程中的细节等。
只有按照规范操作,才能确保维修的质量和可靠性。
三、维修后的收尾工作3.1 清理和整理:在维修操作完成后,维修人员需要对现场进行清理和整理。
这包括清理工具和材料、清除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和污染物等。
维修工的操作规程
维修工的操作规程
《维修工操作规程》
一、维修工作流程
1. 接受工单:维修工接受工单后,需确认详细的工程内容和现场情况。
2. 准备工具与材料:根据工单要求,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3. 维修过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维修工作。
在操作过程中,需注意安全防护,确保自身和他人安全。
4. 完成维修:维修完成后,对工程进行检查和试运行,确保维修工作的完成和质量。
二、安全操作规范
1. 安全防护:在进行维修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佩戴好相关的防护用具。
2. 工具使用:使用完工具后,需进行整理,并妥善存放,确保下次使用时安全可靠。
3. 材料管理:对所使用的材料进行妥善管理,确保材料的完好和使用合规。
4. 废弃物处理:对维修工程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确保环境卫生。
三、责任与义务
1. 工作责任:维修工在工作过程中需保持高度的工作责任感,
对所维修的设备和工程负责。
2. 安全责任:维修工需对自身和他人的安全负责,在工作中绝对不能出现安全事故。
3. 工作纪律:维修工需遵守公司的相关工作纪律和规定,确保工作按照规程进行。
综上所述,《维修工操作规程》对维修工的工作流程、安全操作规范和责任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有助于维修工按规章制度开展工作,确保维修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设备操作、保养和维修规定(三篇)
设备操作、保养和维修规定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重要准则。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备操作、保养和维修规定:1. 操作规定:- 操作者应事先了解设备的操作手册和安全要求,并按照操作手册的指导进行操作。
- 操作者应经过培训和合格考核后,方可进行设备操作。
- 操作者应严格按照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设备设置和参数。
- 操作者应注意设备的工作状态,及时处理设备异常情况,并向维修人员或上级报告。
2. 保养规定:- 定期进行设备的保养工作,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维护等。
- 定期检查设备的关键部件和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
- 根据设备保养计划,及时更换设备的易损件和老化部件。
- 保养期间应断开设备的电源,并采取安全措施,避免意外发生。
3. 维修规定:- 设备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 维修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维修技能,按照设备维修手册进行维修工作。
- 维修人员应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并遵守维修操作规定,确保人身安全。
- 维修完成后,应进行设备的测试和验收,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设备操作、保养和维修规定,具体规定可根据设备的不同类型和特点进行调整和完善。
设备操作、保养和维修规定的制定和执行可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设备操作、保养和维修规定(二)1. 操作规定:- 在使用设备之前,确保已经了解并熟悉设备的操作手册和安全操作程序。
- 切勿擅自更改或修改设备的操作设置,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故障或危险。
- 在操作设备时,要保持专注和集中注意力,避免分心或任何可能导致操作失误的情况。
- 严禁在操作设备时穿戴松散的衣物、长发或任何可能干扰设备运行的物品。
- 清理设备之前,要先关闭设备电源,并进行必要的安全措施,如断开电源插头等。
2. 保养规定:- 定期检查设备的各个部件和部件,确保它们的完整性和正常工作状态。
- 根据设备的保养手册或建议,进行必要的保养和润滑。
设备管理、操作与维修人员的职责与要求
设备管理、操作与修理人员的职责与要求设备管理、操作与修理人员在企业或组织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和要求,他们负责设备的管理、操作和修理。
下面将具体介绍设备管理、操作与修理人员的职责与要求。
一、设备管理人员的职责与要求设备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设备的平安管理、保养维护、技术改进和性能优化等工作。
具体的职责包括:1. 设备运行管理:负责设备的开机、关机、调试、操作和停机等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满足生产需求。
2. 设备保养修理:负责设备的定期保养和修理工作,包括设备清洁、润滑、更换易损件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设备故障处理:负责设备故障的排解和修复工作,包括故障诊断、故障分析和故障修复等,确保设备的牢靠性和稳定性。
4. 设备改进优化:参与设备技术改进和性能优化,提出设备改进方案和实施方案,以提高设备的效率和品质。
5. 设备事故预防:制定设备操作规程和平安操作程序,加强设备的平安管理和事故预防工作,确保员工平安和设备平安。
设备管理人员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技术力量: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学问和技术力量,生疏设备的原理、结构和操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设备管理和修理工作。
2. 故障处理力量:具备良好的故障诊断和处理力量,能够娴熟运用各种故障排解技术和设备修理工具,快速精确地解决设备故障。
3. 平安意识:具备较高的平安意识和责任意识,能够严格依据平安操作规程和程序进行设备操作和修理,确保员工平安和设备平安。
第1页/共4页4. 团队合作力量: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力量和沟通协调力量,能够与其他部门和团队紧密协作,共同完成设备管理和修理任务。
5. 学习力量:具备较强的学习力量和适应力量,能够不断学习最新的设备管理和修理学问,把握先进的技术方法和工作流程。
二、设备操作人员的职责与要求设备操作人员主要负责设备的日常操作和生产任务的执行,其职责主要包括:1. 设备操作:负责设备的正常操作,依据工艺要求进行设备的开机、关机、调试和监控等操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设备维保的维修作业与操作流程
01
在开始维修作业前,应检查设备是否处于安全状态,确保电源
已关闭,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遵守安全规定
02
遵循设备制造商提供的安全指南和操作规程,确保维修作业过
程中的安全。
使用合适的工具
03
使用正确的工具和设备进行维修作业,避免使用不合适的工具
导致设备损坏或人员受伤。
工具与备件管理
工具清单
准备并维护一份完整的维修工具清单,确保工具 齐全且完好。
安全措施
在排查过程中,确保操作安全,避免造成二 次损坏或人员伤害。
维修计划制定
维修方案
根据故障原因,制定相应的维修方案 ,包括所需备件、工具和人力。
工作计划
确定维修工作的具体时间、人员和进 度安排,确保维修工作顺利进行。
资源协调
协调相关资源,包括备件采购、工具 租赁等,确保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风险评估
随着设备种类和复杂性的增加,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维保服务 将成为行业趋势。
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随着智能化维保技术的应用,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和知识的维修人员成为挑战。
行业整合与标准化
推动维保行业的整合和标准化建设,形成规范的市场秩序和统一的 行业标准。
THANKS
感谢观看
培训计划制定与实施
培训内容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培训课程和教 材,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培训时间安排
合理安排培训时间,确保维修人员能 够充分学习和掌握所需知识和技能。
培训方式选择
选择适合的培训方式,如内部培训、 外部培训、在线培训等,确保培训效 果。
培训实施
组织培训活动,确保培训计划的顺利 实施,并对培训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 。
设备操作、保养和维修规定模版
设备操作、保养和维修规定模版一、设备操作规定1. 操作前准备在操作设备之前,必须确保工作场所干燥、通风良好,并保持整洁。
必要时应戴上相关的个人防护装备,并排除工作区域内的火源和易燃物。
2. 操作流程2.1 设备启动(1)按照设备的启动顺序,依次打开主电源开关和设备电源开关。
(2)检查设备运行状态指示灯,确保设备正常启动。
2.2 设备操作(1)根据操作手册或工作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设备。
(2)注意设备运行的指示灯和声音信号,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2.3 设备停止(1)将设备处于停止状态前,应先关闭设备的进料阀门。
(2)按照设备停机顺序,依次关闭设备电源开关和主电源开关。
3. 操作注意事项(1)严禁私自改动设备连接线路和控制参数,如需更改应由专业人员操作。
(2)操作过程中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并上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3)禁止在设备运行时擅自打开控制箱和执行机构的保护盖板。
(4)操作过程中严禁随意触摸设备内部或不熟悉的部件,必要时应戴上绝缘手套。
二、设备保养规定1. 日常清洁(1)每日对设备外部进行清洁,特别是设备面板和工作区域。
(2)定期使用无水酒精清洁设备内部部件,如电路板、开关等。
2. 外观检查(1)定期检查设备外观是否有损坏、脱落等情况,如有问题及时修复。
(2)检查设备面板上的标识是否清晰可见,如有模糊或损坏应重新标注或更换。
3. 防尘措施(1)定期对设备进行除尘处理,尤其是设备内部和散热器。
(2)检查并清理设备的滤网,确保通风畅通。
4. 润滑保养(1)按照设备润滑表的要求进行润滑,特别是设备的摩擦部位。
(2)注意选择合适的润滑油脂,避免过量或不足。
(3)做好润滑记录,并及时更换润滑油脂。
三、设备维修规定1. 故障排除(1)在设备发生故障时,首先应停止设备运行,并确认故障现象。
(2)按照设备的维修手册或工作指导书,进行故障排除。
2. 维修记录(1)对于每次维修,应详细记录维修日期、维修人员、维修内容和使用的材料等。
维修和安全操作规程
维修和安全操作规程维修和安全操作规程维修和安全操作规程是指在进行设备维修或操作时,所需遵守的一系列规则和步骤。
遵守正确的维修和安全操作规程可以确保人员的安全、良好的工作效率以及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本文中,我们将简要介绍几个关键的维修和安全操作规程。
1. 准备工作在进行维修或操作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必须了解设备及其相关工作原理和步骤。
其次,在维修或操作之前,必须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检查,以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此外,在维修或操作期间,必须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整洁。
清除杂物、积水、油污等可能影响操作的物品。
2. 告示标识和个人防护在操作或维修设备之前,必须阅读并明确告示标识。
操作或维修不符合标识要求的设备会增加人员受伤的风险。
通过正确地实施告示标识要求,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可能遭受的损伤。
同时,在操作或维修设备时,必须穿上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例如手套、护目镜、安全帽等。
3. 断电和卸压在进行设备维修或操作之前,必须将设备断电。
断电可以确保人员安全,并防止设备引发潜在的电击或火灾风险。
在维修或操作涉及水、气、蒸汽或其他类型的压力时,必须卸压。
这可以减少人员可能受伤的风险,避免气体或液体突然喷出造成的伤害。
4. 维修工具和设备在进行设备维修或操作时,必须使用正确的维修工具和设备。
错误的工具和设备不仅不能保证维修效果,而且可能会造成意外安全事故。
在使用维修工具和设备之前,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维护,并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5. 紧急情况预处理和设备应急停机在进行设备维修或操作时,可能会出现紧急情况,如火灾、电气故障、水、气等泄漏。
在此种情况下,必须根据紧急情况预处理措施进行处理,并关闭设备。
如果情况需要,请及时报告相关隐患,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6. 认真记录并定期检查在维修或操作前,必须记录维修前的设备工作状态和维修过程中的任何事情。
这可以提高对设备的管理和分析,以预测和防止未来出现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和维修手册总结总结1.供应的操作描述2.作供应的机器的规格3.机械零件的维修3.1 概论3.2 频率4. 零件的维修计划5. 安全法规6. 润滑计划引言零件/润滑剂表格7.所用的主要商业广告的复印件1.供应的操作描述本生产线设备能够加工下述尺寸的挡风玻璃的玻璃部分:厚度1— 3mm宽度不定(平均为100mm)长度最长为2000mm左右全尺寸片材2200 × 1300除去碎玻璃的最大重量1吨/小时装料斗的瞬间重量5吨/小时全部机器都配备有自动停止的马达,限位开关,传感器,安装的装置和为达到顺利操作所必须的一切设备。
符合全部的TPM法规,配备好全部的事故防治装置。
1.1 项目设备BIAA 62.04.W/S.PR1.100设备BIAA 62.04.W/S.PR1.1012.所供应的机器的规格2.1项目Q01;R01 收集碎玻璃装料斗装料斗有基础框架,由压弯的电焊钢管和薄钢板零件组成,Fe 370型(UNI EN 10025)。
该装料斗是用来收集玻璃碎片(在0º以下的高度整理玻璃时产生的)和将碎片传送到粉碎机内。
装料斗用易于替换的防磨损材料(锰钢)作衬里。
装料斗的上面部分固定在钢筋混泥土结构上,为的是能挡住侧向推力。
2.2项目Q02-R02粉碎机本机器是由支撑框架(由电焊结构钢型制成)和合适尺寸的钢板组成。
二个侧刀架用螺丝固定在框架的二边。
用螺丝固定在边上的这种刀架是支撑架,带有圆筒形空心滚珠轴承,在此轴承上按上机碾和被动辊。
这种机碾和被动辊是粉碎玻璃的装置,它们都是由适合尺寸的钢轴构成,在钢轴上焊上具有螺旋活动的星状粉碎器。
这种星状粉碎器是用特殊的极坚固的钢材制成。
机碾是直接安装在马达降速器上。
通过安装在机碾殼(在马达降速器对侧)上的二个齿轮使被动辊转动。
因此,机碾和被动辊有一种彼此对立的活动,此种活动对粉碎机的粉碎动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马达降速器安装后以摇动的动作运转,在基底部有一内置的反作用盘,通过用4个环形螺母拧紧的马达销子使得与机器结构产生反作用。
二个密封环安装在支架上(支架上放有轴承)。
密封环要与旋转轴相适应,这样可为上述轴承形成一个密闭的润滑室。
在止动框架侧面焊上一套对抗的倾斜式轧机,有助于机碾和被动辊轧碎玻璃。
因为这种轧机会遭到相当大的应力,所以覆盖上特殊的有高度耐磨性钢板。
轧机的安装要有一定间距,使得星状粉碎器能与轧机交替进行。
在止动框架的假面部分安装二个压弯的薄钢板肩状物,其功能是将粉碎的玻璃送入到位于机器下面的装料斗内。
鉴于这种肩状物会遭受到很大的应力,所以也覆盖特殊的钢板。
2.3项目Q03-R03平皮带传送机水平橡胶传送机有—基础框架,它由压弯的电焊钢管和薄钢板零件构成,Fe 370型(UNI EN 10025)。
本传送机是用来收集玻璃碎片(在0º以下的高度整理玻璃时产生的)并将碎玻璃传送到倾斜式橡胶传送机里。
2.4项目Q04-R04碎玻璃传送机倾斜式橡胶传送机有—基础框架,它由压弯的电焊钢管和薄钢板零件构成,Fe 370型(UNI EN 10025)。
本传送机是用来收集玻璃碎片(在0º以下的高度整理玻璃时产生的)并将碎玻璃传送到碎玻璃箱里。
4.0皮带传送机的安全性材料用于建造本机器的材料或者在利用本机器期间所用的和所生产的产品均应是对安全,对接触机器的人员或使用机器的人员的健康不构成危险。
安全综合性原则根据结构,皮带传送机便于操作,调节和维持运转,如果按照制造商规定的条件操作,操作人员不会有任何的危险。
为了选出最合适的方法,制造商提出了如下的原则:●用最佳的方法(综合设计和建造皮带传送机的安全性)消除或减少危险性;●采用必要的保护措施来防止难以消除的危险;●向用户阐明由于所采用的保护措施效率不够完美而遗留的危险性,也就是说明是否需要特别的培训,建议是否需要提供个别的保护装置(DPI)。
对皮带传送机操作人员的告诫皮带传送机的操作人员应及时向上级(即工厂或生产经理,工程师(主管),技术经理或公司主管)报告在机器操作过程中所发现的任何故障,此种故障将会损害或危及操作者本人或其他人员的安全。
噪音空气中噪音的测定是在离机器表面0.5m,离地面1.6m的工作位置进行的。
应该提醒的是,应用皮带传送机的工作环境应该是所产生的噪音不高于现在法规所规定的水平。
防火皮带传送机的火灾危险不大,散发危险物质的可能性亦有限。
避免自由火焰和高温与机器的塑料墙接触。
为了小心起见,最好在机器旁边放置粉剂灭火机,或CO2型灭火机,它们不会对电气系统造成损害。
保护本机器安装有固定的保护装置(用螺丝固定),使操作人员不与机器的活动部件接触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拆除在拆除机器的时候,必须将由塑料制成的零件与由金属制成的零件,电气零件,润滑油或油脂分离开来。
这种材料应该送至特别的公司,这些公司按照清除废物的现行法规进行“废物分类收集”。
图1 表1表1运转中的皮带传送机原先的皮带传送机的任务是将粉碎的玻璃在提升皮带传送机上传送,然后通过双向漏斗(有电动—风动变向装置)把玻璃卸入特殊的金属容器内。
在这样操作时,如果操作条件发生故障,不论是何种故障,负责皮带传送机的操作者应立即关掉整个系统,并迅速向工厂经理报告。
接着他们联合作出应采取什么行动的决定,根据现行的法规防止工作场所发生事故。
维修本章论述传送机在交货前在调试好之后完善维护的必要工序。
必须记住,修理和特别维修的工序应该由合格的人员或请制造厂商的技术帮助来完成。
维修须知必须根据机器的使用状态和累积的运转时数进行周期性维护。
实际情况是,机器的工作应力越大,维修的频率越高。
负责维修的人员应该查明机器使用的一般情况以及机器部件的使用情况,由此作出评估,哪些部件要替换,哪些部件该作定期维护或修理。
下面列出皮带传送机的定期维修参考表(表2),这纯粹是指示性的。
灰尘和传送机皮带的国度拉紧可能会大大减少有关部件的使用寿命(皮带,滚珠轴承,支撑架,马达和减速器等)。
每次应由维修操作人员作出决定,机器的哪个部件应该替换,修理或仅作维护。
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和长期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以及公司的要求都能为维修提出更为合适的解决办法。
下面这些都是事故的警钟:新的噪音,突然的尖叫,机器结构的振动,传送机皮带的偏斜,马达过热,减速器过热(60+/-70℃),皮带传送机断断续续- 跳跃的运转,上面马达的过度吸收(安培),超过马达牌子上所显示的数值,达到400V 和50Hz。
使用的产品为了润滑轴承,最好使用一般用途的使用与工作环境温度为20℃左右(-5a + 80℃热偏差)的润滑脂。
对于全部的带有滚珠轴承的支撑架该用同一的润滑脂。
注意:在使用机器的头三个月里最好多作维修(例如每隔5天)及每日作技术检查。
定期维修表2说明:A=拉紧;B=拉直;C=磨损;D=控制;E=润滑;F=温度;G=吸收;H=噪音(50分贝);I=压紧。
注意:在运转的第一个月时,最好是每天检查皮带传送机的整个运转,如有必要应采取必需的行动。
该记住的是,维修操作应按照现行法律和预防事故的法规(D,P,R,547/95)进行。
皮带传送机的拉紧和滑动拉直的调节在皮带传送机侧面有专用拉紧杆,有可能要对这种拉紧杆施加拉紧。
为了施加拉紧,必须松开位于转辊侧面二个螺丝“A”,然后根据需要拧松或拧紧(毫米程度)位于结构(传动侧)末端的小轮“B”上面的拉紧杆,传动侧是用来调节结构长度所需要的冲击的。
接着压紧原先松开的螺丝“A”,确保皮带不偏斜。
拉紧的强度应该相当于移动皮带所需要的拉力(在皮带上放有重物),决不应过大,因此建议这种操作应该是以渐进的方式进行。
同时建议应严格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因为如果将过多的负荷到皮带传送机上将会损坏机器的织物结构。
应该记住的是,皮带传送机主要是由织物结构组成,以后由于过度的拉紧而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伸长。
皮带传送机的拉紧操作应该是由经过培训的且了解情况的专业人员进行,并应遵守现行的车间安全法规(L.626/94)。
为了调整可移动的皮带的直度,应操作专用小轮“B”(DX和SX),并要考虑到:因为这些小轮是很敏感的,皮带可能产生过度的和事故性的偏差。
因此有必要十分小心谨慎,每一个步骤都要是以毫米程度的调节。
这也就是说,“B”小轮每次都是以小步骤向右转(DX)或向左转(SX),只能以毫米的程度,皮带应该转一圈,然后再作校正。
千万不要移去保护装置,事故防止装置,保证人身和物体安全的机械和/或电气设备,以及制造厂商装上的任何种用来防止事故发生的装置;千万不要去接触可移动的皮带,机器可旋转的部件,例如转辊,轴,齿轮,所有可移动的部件,因为上面这些东西都会不知不觉中造成人们严重的伤害,有时甚至是致命性的,人体的某个部位可能被拉入遭粉碎或切割。
只有主管该设备的,经过适当培训的并由公司技术经理批准的技术人员才能实施这种操作。
可移动的传送机为了取出可移动的传送的皮带,按下述说明操作:A) 有金属连接或机械插头的皮带传送机1º) 在总配电盘上关上机器的电源;2º) 再次检查是否仍有电源开着,以便工作能安全进行;3º) 挂出“机器在维修”的牌子;4º) 充分松开被动辊的二个螺丝(螺纹杆),使被动辊混动以使可移动的皮带传送机松开,放松二个压紧螺丝(如果有的话)(位于被动辊轴的末端(SX,DX));5º) 移去钢销,因此皮带传送机环被打开;6º) 从合适的一端从纵向取出传送机的皮带;7º) 如欲重新放入皮带,可按上述相反的程序操作。
B) 有硫化环的闭合式皮带传送机1º) 在总配电盘上关上机器的电源;2º) 再次检查是否仍有电源开着,以便工作能安全进行;3º) 挂出“机器在维修”的牌子;4º) 充分松开被动辊的二个螺丝(螺纹杆),使被动辊混向里面,以使可移动的皮带传送机松开;5º) 移去会妨碍取出皮带操作的所有结构(即装料斗,下转辊及其他的障碍物);6º) 从一侧逐渐取出传送机的皮带;7º) 如欲重新放入皮带,可按上述相反的程序操作。
警告为了要取出可移动的传送机的皮带,首先应知道该机器的构造及全部需要移动的部件,从而知道所需要的人数。
但是,无论如何在开始工作之前都必须对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危险作一次分析。
操作人员应该是熟手,经过培训的,对这方面有足够的知识。
不论进行何种操作都必须遵守下述安全法则·清洁和维修皮带传送机时,机器应该是断开的(切记要切断电源!);·在开始任何种维修前,必须将“机器在维修”的牌子挂在明显看得见的部位,并将维修场所围起来;·在易燃物质例如油,橡胶和塑料附近切勿吸烟和使用自由火焰;·在修理机器时,采用所有的事故防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