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必修2第一单元说教材

合集下载

Unit1TeenageLifeReadingforWriting(教学设计)高一英语系列(人教版2

Unit1TeenageLifeReadingforWriting(教学设计)高一英语系列(人教版2

Unit 1 Teenage LifeStep1. Lead-in1.Ask students a question.What problems do you have in your daily life?Facing these problems, how will you seek for help ?Suggested answers:Step2. Reading1.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with some questions.What is Worried Friend's problemSuggested answers:Worried Friend thinks that his friend plays computer games too often and spends too much time online.What are Susan Luo's suggestions?Suggested answers:Worried Friend can talk to his friend about his behaviour and encourage his friend to try new hobbies.2.Study the organization and language features.Find and mark the parts of the letter that match the following points.A.I know what the problem is.Suggested answers:You wrote that you are very worried about your friend, Chen Lei. You think that your friend plays computer games too often and spends too much online.B.I understand how you feel.Suggested answers:I understand quite well that you are anxious and feel terrible.C.This is my advice and reason (s).Suggested answers:I recommend that…his behavior. It is not unusual…world. But spending…inlife. Some students…family life. I think…new hobbies. Why not…together?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Unit 1Reading for writingStructure Basic elements of a letterDateGreetingBodyCloseSignature本课为读写课,读为写做铺垫,本节课的文本信件格式值得学生学习,学生对于建议信也是初次尝试,在写的环节,有的学生可能会有困难,针对书上的问题,应该积极的面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教学设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人口”的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必修(2)章节:第一章一、教学目标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二、教学重点: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四、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讨论法、辩论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新课教学]:知识点一世界人口分布一、世界人口的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1)从全球来看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北纬20度---60度地带最为集中。

(2)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的以内的沿海地区。

(3)从海拔来看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2、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及其原因(1)东亚包括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中南部。

原因是:有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人类在此聚居的历史悠久。

(2)南亚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

原因是:有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人类在此聚居的历史悠久。

(3)欧洲西部包括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等国。

原因是:经济发达,人口大多聚居在城市。

(4)北美东部包括美国东部和加拿大东南部。

原因是:经济发达,人口大多聚居在城市。

3.截至2018年年底,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一)自然因素:1.气候(1)过于寒冷、干旱的地区1)高纬度地带---严寒2)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区---降水量极少(2)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3)气候适宜地区----中低纬度地区2.地形人口分布多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例如,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的恒河平原,都是人口密集的地区。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2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2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2说课稿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2说课稿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Reading部分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的课题是高中一年级英语上册第2单元English around the world的第三课时Reading。

我说课的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教材分析,二是说教法,三是说教学程序。

一、教材分析1、单元背景分析本单元讨论的话题是“世界英语”介绍了英语在当今世界范围内人们生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及其重要意义。

尤其介绍了英美语言的差异,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学好英语的必要性和其重要意义。

促使学生了解英美语言在词汇、拼写、语音等方面的区别。

使学生在认识到学好英语的重要性的同时,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从而培养他们的祖国意识。

2、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高中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中的Reading.w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世界英语”,具体涉及“英语在当今世界范围内人们生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及其重要意义,以及英美语言的差异”。

本课的语言知识及语言技能主要是围绕“世界英语”这一中心话题进行设计的。

w 本课时主要分为两部分:1)Pre-reading. (读前准备)“读前准备”部分是Reading的前奏,此部分设计了两个问题,诱发学思考。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比较,让学生明白学好英语的重要性。

2).Reading (阅读)“阅读”部分文体为说明文,全文共分三个段落。

全文阐述了一个鲜明的观点:英语的确是当今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一门语言之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它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语言不可替代的。

3)Post-reading(读后)“读后”部分共设计了两类题型:第一部分是和个问题,其中前面两个是细节理解题;第三题是一个开放性题目,鼓励学生把英语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第二部分是填空形式,帮助学生梳理文章,掌握文章主要细节,概括中心思想,实为文章的一个纲要。

Unit 1 Cultural Heritage(教学设计)高一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Unit 1 Cultural Heritage(教学设计)高一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Unit 1 Cultural Heritag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教学设计Activity 1 Pre-listening1. look at the pictures below. What are the students doing?Suggested answers:1.The two girls are looking for information about Mount Tai in books and on the Internet. The two boys are taking pictures of the rock carving at Mount Tai and taking notes.2.In the classroom, the students are discussing Mount Tai. The girl is working on her computer.Activity 2 While-listening3.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 and choose the main idea.A.Student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re working creatively to protect a temple in China.B.Youths from seven countries are working together to protect cultural relics on Mount Tai.C.Doing a project on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in China is interesting and exciting.Suggested answers:B3.Listen again and help the reporter to complete the interview notes. International youth project, h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7 countriesMount Tai, one of the most mountains in ChinaIt has been for more than 3,000 years22 temples, around 1,800 with writing on themDai Temple on ; over 6,000 .4.Listen again and use the context to 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s below. Tick the reason why you were able to guess the words.听力材料:Reporter: Hello. What are you guys doing?Stephanie: We’re creating an app about Mount Tai. We’re part of an international youth project.Reporter: That's interesting. How many students are taking part in the project?Stephanie: There are 23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seven countries. Reporter: Why is the project here at Mount Tai?Liu Bin: Well, as you know, Mount Tai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mountains in China. The mountain and the temples have been protected for over 3,000 years, so it's a great example of how people preserve their cultural heritage.We feel so proud to have chance to do something.Reporter: Tell me about the app you're making.Make a report of a cultural heritage.Choose a cultural heritage which you are familiar with and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 how to introduce it.Example:Today, I will introduce you to the Great Wall located in Beijing. It's one of our cultural heritage, which is very magnificent(雄伟的)... But now it is facing some problems. There is too much rubbish left on the steps. We should ...板书设计Homework:Search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Kremlin and Red Square and the Forbidden City through the library, Internet or other sources. Talk about their history and culture with your classmates.课后反思通过学习:1,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增强;2,学生学会抓住听力中的答案;3,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通过本节内容学习,理解并讨论主题图,预测单元的主题和内容,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谈论单元内容,该板块以听为本,学生通过听取信息和选择依据来学习语言知识,同时内化所学关于本单元的内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全册教案【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全册教案【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全册教案【新教材】第一单元怎样理解政治第一课怎样认识政治一、教学目标1. 了解政治的概念、内涵和分支学科等。

2. 掌握政治的本质、功能和价值等基本特征。

3. 了解政治与人民群众生活的密切关系。

4. 能够树立正确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政治的概念、本质、功能和分支学科等的理解和掌握。

2. 政治与人民群众生活的密切关系的深入思考。

三、教学过程1.引入(时间:5分钟)通过热身小游戏“政治是什么?”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和好奇心。

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猜测什么是政治,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个课题的重要性,为政治的研究打好伏笔。

2.知识讲解(时间:30分钟)通过幻灯片、多媒体等方式,对政治的概念、本质、功能、价值及分支学科道理和意义等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案例分析(时间:15分钟)运用具体案例来说明政治与人民群众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政治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政治与生活的联系。

4.自主研究(时间:15分钟)通过同桌讨论、小组分享等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所学政治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研究的良好风气,同时为后面的课程讲解做好铺垫。

5.课堂小结(时间:5分钟)对本节课程所学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和认知,为下节课的授课做好铺垫。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讲解,授课灵活多样,环节丰富,避免了单一化的授课方式,同时增强了学生参与感。

同时,运用具体实例来阐述政治与人民群众生活的密切关系,生动形象,课堂效果好。

但是,对于某些概念性的内容,应注意对于学生的详细讲解,并及时进行相关问题的澄清和回答。

同时,对于案例分析环节,应让学生提前思考、预习,减轻对部分学生的压力。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二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二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二说课稿【导语】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

不要让寻求之舟停靠在空想的港湾,而应扬起奋斗的风帆,驶向现实生活的大海。

作者高一频道为正在拼搏的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二说课稿》,期望对你有帮助!【一】一、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说明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应本着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动身,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我将以此为基础对教学设计加以说明。

数学本质: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从“数”的角度用解析式不易解决,转而由“形”——图象突破,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通过分类讨论,通过研究两个具体的指数函数引导学生通过视察图象发觉指数函数的图象规律,从而归纳指数函数的一样性质,经历一个由特别到一样的探究进程。

引导学生探究出指数函数的一样性质,从而对指数函数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必修1》第二章2.1.2节的内容,研究指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

是在学生已经较系统地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将指数扩充到实数范畴之后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

它既是对函数的概念进一步深化,又是今后学习对数函数与幂函数的基础。

因此,在教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另外,《指数函数》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特别体现在细胞*、贷款利率的运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测算等方面,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对抽象的指数函数及其图象缺少感性认识的实际情形,肯定在知道指数函数定义的基础上掌控指数函数的图象和由图象得出的性质为本节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发觉进程。

为此,特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直接性目标):知道指数函数的定义,掌控指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其简单运用、能根据单调性解决基本的比较大小的问题.2)能力目标(发展性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视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思想,增强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

2019新人教英语必修二unit 1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2019新人教英语必修二unit 1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2019新人教英语必修二unit 1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1. 学习如何描述人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

2. 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喜好和偏爱。

3. 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4. 提高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 阅读部分:通过阅读文章,学习如何描述人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以及如何表达自己的喜好和偏爱。

2. 听力部分:通过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同时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3. 口语部分: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练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喜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 写作部分: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学会如何写一篇介绍人物的短文,提高学
生的写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与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重点:如何描述人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以及如何表达自己的喜好和偏爱。

2. 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教学步骤与安排
1. 导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单元的主题——人物介绍。

2. 阅读:让学生阅读文章,了解如何描述人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以及如何表达自己的喜好和偏爱。

3. 听力:播放听力材料,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4. 口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练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喜好。

5. 写作: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写一篇介绍人物的短文。

6. 总结: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同时布置作业。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教案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教案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故都的秋》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的课文,是现代散文的名篇。

这个单元选的是写景状物的散文,文章展现了景之美,情之浓。

课标要求学生能通过鉴赏品味语言,赏析作者的情感。

此文是郁达夫对故都北平的秋景细腻描摹中流露出自己内心的眷恋和落寞之情的作品,体现出这位文人当时的处境和浓重的“主观色彩”,显示了作家卓越的艺术才华,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特点表现得最充分的典型之一,也是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景抒情方法的典型。

根据文章特点,教者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有感情的朗读和通过景物分析体会作者对故都的深深眷念和落寞之情上。

教学的难点定位在对作者对故都秋的“悲凉”感受上。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散文阅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是对散文景中蕴涵的情难以把握。

面对秋景,不同的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学生一般认为“清”、“静”的景物往往和“喜爱”等积极感情联系在一起,但由于学生对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身际遭遇感到陌生,因此对故都秋景中表现出的“悲凉”特点难以理解。

读文学作品,贵在“读懂作者笔下的客观现实,进而体会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因此,要引导学生探讨作者产生悲凉之情的原因。

(提示: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连年战乱,民生凋敝,读书人也衣食无所安,居无定所。

为了谋生,郁达夫辗转千里,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与哀痛。

正因为他有如此生活经历,因此在《故都的秋》这篇散文中他描写自己心中的“悲凉”已不仅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他整个的人生感受。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有感情的诵读,体会作者对故都秋的眷念和落寞之情。

2.讨论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讨论,体会课文以“情”驭“景”、形散神聚的特点。

3.讲授归纳法:教师对学生讨论进行归纳小结,形成对文章整体性理解。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

2、领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观情感,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品味文章明白晓畅、简洁清丽的语言。

1.2.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学设计(含解析)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1.2.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学设计(含解析)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情景导入】我们已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那么这张表又有何意义呢?我们能否从其中总结出元素的某些性质规律,以方便我们应用,解决新的问题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活动一、电子的能量及电子层【思考】阅读教材P13页内容,思考在多电子原子中的电子的能量与运动区域有何关系?【交流投影】【讨论】阅读教材P13页第二自然段内容,回答电子层及其与能量有何关系?【交流1】(1)科学研究证明,电子的能量是不相同的,它们分别在能量不同区域内运动。

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分别用n=1、2、3、4、5、6、7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并分别用符号K、L、M、N、O、P、Q来表示。

【交流2投影】(2)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

这就相当于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离引力中心越近,能量越低;越远,能量越高。

如下表:各电子层(由内到外)序号(n) 1 2 3 4 5 6 7 符号K L M N O P Q 与原子核的距离近→远能量低→高【交流3投影】(3)电子层模型示意图【问题探究】在理解核外电子排布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交流1】(1)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如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以排18个电子,而当它是最外层时,最多可以排8个电子。

【交流2】(2)电子不一定排满M层才排N层,如K和Ca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分别为。

【典例1】某短周期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那么该原子()A.有3个电子层B.有2个电子层C.最外层电子数是8 D.核电荷数是10【答案】 B【解析】第一层排满为2个电子,第二层排满为8个电子,第三层为最外层时,最多排8个电子,若该原子有3个电子层,依题意可知最外层(第3层)要排到24个电子,这不可能,则该原子只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为2个电子,第二层为6个电子。

《故都的秋》说课稿(通用10篇)

《故都的秋》说课稿(通用10篇)

•••••••••••••••••《故都的秋》说课稿《故都的秋》说课稿(通用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故都的秋》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故都的秋》说课稿篇1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故都的秋》。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故都的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是郁达夫先生的一篇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写景抒情散文。

本文通过对“秋晨的天空、秋槐的落蕊、秋蝉的残鸣、秋雨的凉意、秋枣的色彩”等画面描写表现了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赞美了故都秋色特有的美,抒发了作者眷念、热爱故都的真挚感情,从中也流露出作者忧郁、冷清的情怀。

整体而言,本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将自然的“客观色彩”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完美地融化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

学习本文可以逐渐提高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感受散文情景融合的艺术之美。

二、说学情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高一的学生已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自主性不断增强,具备一定的散文鉴赏能力,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停留在初读和泛读的层面,难以深入理解本文的抽象形象以及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作者丰富的情感内涵。

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用心品味,感悟所写之景,通过鉴赏品味语言,把握文章的思想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概括课文内容,品味文中形象,学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领悟法、合作探究法,分析故都的秋的特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说课稿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说课稿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说课稿说课稿材中,每篇散文后都有个性解读和合作探究两个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作品内涵,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2.编排体例及目的本单元共选用七篇散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编排,每篇散文均有相应的研究目标和教学重点。

编排体例既符合教学逻辑,也有利于学生掌握散文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3.内容结构本单元内容结构清晰,分为“写景状物散文的特点”、“景与情的关系”、“作品鉴赏与探究”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紧扣单元目标,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散文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4.知识与技能的整合本单元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整合,既有对散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的认识,也有对文章结构和语言技巧的分析,同时注重学生的鉴赏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三、说建议1.教学方法本单元教学方法应以“阅读、讲解、分析、鉴赏、探究”为主要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合作探究,同时加强语言技能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2.教学手段本单元教学手段应以多媒体、互动教学、小组讨论等为主要手段,注重情境感染和学法指导,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研究,提高研究效果。

3.教学重点本单元教学重点应注重学生的鉴赏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语言技能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4.教学难点本单元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作品内涵,同时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和思维能力。

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合作探究,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的鉴赏和探究能力。

教材的内容结构遵循了“个性体验—质疑思考—语言实践”的研究规律,从而使学生在课内得法,在课外获益。

此外,教材还采用了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包括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两种方式。

在横向整合方面,写景状物散文可以与“表达交流”模块的“研究描写”“研究抒情”结合,将品读佳作所得,应用于学生自己的创作。

同时,修辞与写作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高中语文新课标版高一第一单元新教材说课稿

高中语文新课标版高一第一单元新教材说课稿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及编排统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2019版)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具体文本为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闻一多《红烛》、昌黎《峨日朵雪峰之侧》、雪莱《致云雀》、茹志鹃《百合花》、铁凝《哦,香雪》。

其中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闻一多《红烛》、昌黎《峨日朵雪峰之侧》、雪莱《致云雀》共同构成了第2课。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诗集《女神》中的代表作,表达“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红烛》是闻一多同名诗集的序诗,赞美了红烛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

《峨日朵雪峰之侧》创作于1962年,诗人昌耀受到时代、社会等因素影响创作了这首蕴含谦卑而强劲生命力量的诗作。

《致云雀》是英国诗人雪莱的抒情诗代表作,热情赞颂了象征欢乐、光明、美丽的云雀。

2.所属任务群及课标要求该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课程标准“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3.主要学习内容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把握,第二课的学习内容确定为(1)精读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形象、意蕴、情感、形式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的一般规律。

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尝试诗歌创作。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高中生物 第1章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 第1章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生物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用豌豆做遗传实验的优点和方法1.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2.人工异花传粉的一般步骤3.常见的遗传学符号及含义符号P F1F2×♀♂含义亲本子一代子二代杂交自交母本父本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过程P 高茎×矮茎↓F1高茎(显性性状)F2高茎∶矮茎(性状分离现象)3∶1 (性状比)2.特点(1)P具有相对性状。

(2)F1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

(3)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比约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孟德尔对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是单个存在的。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1)F2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1DD∶2Dd∶1dd。

(2)F2性状表现及比例为3高∶1矮。

3.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模拟内容用具或操作模拟对象或过程甲、乙两个小桶雌雄生殖器官小桶内的彩球雌雄配子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2)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1∶2∶1,彩球代表的显隐性状的数值比为3∶1。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即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测交实验图解3.结论测交后代分离比接近1∶1,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产生D和d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五、分离定律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2.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一、用豌豆作实验材料的优点及方法1.阅读教材P2~3,分析图1-1、1-2、1-3,判断正误:(1)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

因此,难以进行人工杂交。

(×)(2)人工去雄时,要去除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进行套袋。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案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案

教学设计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设计思路以问题探讨为线索引入,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遗传现象。

利用豌豆做实验材料成功的原因引出性状、相对性状、自交、杂交、正交和反交等概念,通过分析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了解杂交实验经历了“提出问题——构建假说——验证假说——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二、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教材伊始,通过“问题探讨”栏目,既让学生了解“融合遗传”的内涵,为理解孟德尔的“颗粒遗传”埋下伏笔。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介绍实验前,教材首先介绍了孟德尔及孟德尔所选用的豌豆适于作为实验材料的生物学特征。

这为讲述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并获得成功作了必要的铺垫。

教材的主导思想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本节教学内容逻辑结构严密,层层深入地展开。

其依次展开的顺序是: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孟德尔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验证假设)→总结出分离定律。

这种内容的内在逻辑性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是相一致的,能让学生亲自踏着孟德尔的足迹,亲自经历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的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学情分析1、由于初中不同学校对生物课的要求和开设情况不同,导致大部分学生对遗传相关知识了解不多,总体基础薄弱。

鉴于此,课堂上需要对一些基本概念进行回顾、描述,会占用一些教学时间。

2、遗传现象随处可见,对于杂交实验中后代出现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高中这部分的教学对学生的生物素养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中对于孟德尔提出的四点假说的理解和领悟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条件分析学生的初中生物学素养基本为零。

但高中这部分的教学对学生的生物素养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中对于孟德尔提出的四点假说的理解和领悟有一定的难度虽然每班都有电子白板,但是已无法使用,平时的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基本上能够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一一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13课辛亥革命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第16课抗日战争第17课解放战争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附录一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附录二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三历史学习推荐网站后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发达的古代农业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3古代商业的发展4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5开辟新航路6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7第一次工业革命8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9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5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6大众传媒的变迁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7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8罗斯福新政19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3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24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附录一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附录二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三历史学习推荐网站后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课宋明理学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7课启蒙运动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第17课毛泽东思想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第20课“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第23课美术的辉煌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附录一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附录二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后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探究活动课一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第六单元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第1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第2课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改革的后果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探究活动课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第3课明治维新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第3课百日维新第4课戊戌政变探究活动课三改革成败的机遇与条件附录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后记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2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第1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第2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第2课法国《人权宣言》第3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探究活动课一撰写历史短评——试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2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第3课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第1课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第2课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第3课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第1课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第2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第3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第七单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第1课英国宪章运动第2课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第3课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第4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探究活动课二近代时期人们对民主的追求与斗争——学习编辑历史报纸附录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后t己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3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旷日持久的战争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第二单元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1巴黎和会2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3 华盛顿会议4维护和平的尝试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3走向世界大战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8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探究活动课一世界大战的启示一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1两极格局的形成2冷战的开始3美苏争霸4两极格局的结束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2越南战争3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4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5南亚次大陆的冲突6两伊战争7海湾战争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1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2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3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探究活动课二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努力维护世界和平附录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后记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探究活动课一追寻孔子的足迹第2课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第2课美国国父华盛顿第3课一代雄狮拿破仑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躯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2课圣雄甘地第3课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第2课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第4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第5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探究活动课二春天的故事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1课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第2课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第4课近代科学之父牛顿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5第一单元历史和历史的“重现”第1课历史是什么第2课历史学是什么第3课历史学怎样“重现”历史第4课历史学有什么社会功能探究活动课一我们身边的历史学第二单元人类起源之谜第1课人从哪里来第2课人类进化的历程第3课寻找人类的祖先第4课人类起源在何方第三单元米诺斯宫殿遗址与克里特文明第1课克里特岛的美丽传说第2课伊文思的惊人发现第3课克里特文明的“重现”第4课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第四单元二里头文化的探索第1课二里头遗址的发掘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第3课二里头文化与认识夏史第4课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第五单元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第1课“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第2课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第3课三星堆文化和古蜀文明第4课三星堆文化的未解之谜第六单元玛雅文明的消失第1课玛雅文明的发现第2课玛雅文明的历史第3课玛雅人的智慧第4课玛雅文明的假说第七单元大津巴布韦遗址与非洲文明探秘第1课穆塔帕王国与“黄金国”的传说第2课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发掘第3课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建筑与文物第4课谁创造了大津巴布韦文明探究活动课二走进历史博物馆附录一历史读物与网站推荐附录二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三大事年表后记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6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2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第二单元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1雄伟的金字塔群2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新生第三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1雅典卫城和奥林匹亚遗址2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第四单元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1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2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第五单元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1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2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3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第六单元明清的宫殿、皇家园林和陵墓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北京故宫2瑰丽的夏宫——颐和园3突显皇权的明孝陵4宏伟壮观的明十三陵第七单元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1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2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探究活动课本居住地区人文自然环境的考察和保护建议第八单元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1古雅的昆曲2昆曲的拯救和保护第九单元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1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2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附录后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说课稿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说课稿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我今天研说的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写景状物散文》。

我的研说流程是“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大板块十个方面。

一、说课标1、说目标总目标: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通过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这五个方面,以知识技能、学习方法的积累整合为基础,注重培养审美、探究、应用能力,进而使学生有所发现和创新。

单元目标:依据总目标,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将本单元目标归纳为:(1)了解写景状物散文特点,学习其写作技巧;理解景与情的关系,学习鉴赏方法。

(2)品语言,析美景,悟浓情,培养学生的鉴赏和探究能力;并通过读写结合,提升应用能力。

(3)领悟作品内涵,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进而提高审美情趣。

2、内容标准本单元所选的散文,皆出自作家的亲生经历,传达出他们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所以单元重点便是景与情的关系。

依据课标要求,我将本单元内容标准归纳为:诵读作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借助想象,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在合作交流中,探索作品所蕴含的时代精神。

同时,学习散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手法。

最后在对自然之景的赏析和品味中感悟人生。

二.说教材我将从教材编写特点,编排体例及目的,内容结构,知识与技能的整合几个方面解说。

1.单元编写特点。

为了使特点更突出,我将新旧教材比较说明。

①更关注学生认知水平。

大纲版教材中,所选散文出自不同国家和地区,而且风格各异,注重了散文的丰富性,忽视了学生认知水平。

新课标教材经历一次改版后,精选的都是我国现代作家的作品,而且难易适度,更利于学生赏读。

②更注重学法指导和情境感染。

各版教材在篇章之首都编有单元提示,它既是单元学习内容之纲,又是重难点突破之策,在教学中起着指导作用。

大纲版的单元提示,强调知识要求,而新教材用大段文字指导学生如何去鉴赏,重知识更重学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 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 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 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加深对历史上以人 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 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 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 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 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 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上述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 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 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 养。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 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 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 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 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 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 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 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经济文明史
历史(Ⅱ)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 重要内容,共有8个专题。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 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在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了解自古以来中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以及人类为发 展社会经济、改善生活所做出的努力,进一步加深对人类社会发 展进程中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的认识,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 容之一。
人教版高一必修2经济文明史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与特点
说课标 知识与能力
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 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 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 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市的变迁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
目的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概况
古代的经济政策 土地制度的演变
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 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国有土地所有制 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
目的 重农抑商 过程 影响 原因 海禁与闭关锁国 商周-战国-西汉-明清
措现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耕作技术进步 灌溉水平提高 条件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特点
作用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官营手工业 概念 冶金技术 制瓷技术 丝织技术
民间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丝绸大国 享誉世界 瓷器大国
古代商业的发展
概况
原因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学习要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 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 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 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