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从弟》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卷附答案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2)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独坐[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房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均写了夜景,但季节不同,王维的诗的是1 ,周弼的诗的是2 。

(2)两诗均描绘了诗人独坐,但诗人的心境是不同的:王诗写的是1 的心境。

周诗写的是2 的心境。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①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②地,徙倚③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

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秋风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释】①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②横分:瓜分。

③徙倚:徘徊。

(1)全诗抒写了在特殊时间和地点的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仔细品味第三联中“万里”“三年”这两个数词的表达效果。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别老母清·黄景仁搴帷①拜母河梁②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③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注释】①搴(qiān)帷(wéi):掀起门帘出门。

②河梁:桥,替代送别地。

③惨惨:幽暗无光。

(1)“白发愁看泪眼枯”一句中,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母亲的担忧(用诗句中的字填空)。

(2)有学者评价此诗说“字字沉痛,令人不忍卒读”,请结合诗的三四两句说说你的理解。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首诗就体裁而言是,诗中写到的历史事件是。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6.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最新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题附答案

最新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题附答案

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测试题一、知识与运用。

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的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

(纵然/无论)谄媚....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①;马革裹尸狼烟,②;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③。

有多少人愿选择清贫,选择质朴,选择刚健........平息了壮志,阿谀逢迎..?物欲横流(淌尽/流尽)了血汗,歌舞生平迎合了庸人。

选择永恒,需要“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金弋..志向,“要..铁马去”的慷慨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

需要用今生无悔的选择(铸就/造就)春秋的华盖与乐章,虽九死而犹未悔!(1)文中加点字词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漫溯.(shuò)怡然歌舞生平B.蒙蔽.(bì)刚健阿谀逢迎C.谄.(chán)媚慷慨躬耕陇亩D.泽畔.(pàn)金弋马革裹尸(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无论流尽造就B.纵然淌尽造就C.无论淌尽铸就D.纵然流尽铸就(3)文中三处横线上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这是豪壮的选择②这是执着的选择③这是高雅的选择B.①这是执着的选择②这是豪壮的选择③这是高雅的选择C.①这是高雅的选择②这是执着的选择③这是豪壮的选择D.①这是执着的选择②这是高雅的选择③这是豪壮的选择2.(2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的节奏、他的理念,超越了大多数人,所以容易产生争议;有争议,说明受关注;有争议,说明他人气旺。

B.他说他的改变来自学校温暖的关怀:“让我感激的是老师们对我那么好,现在我对学校很有感情,因为我在这里能够时时感到成长的力量。

”小杰说。

C.身体温暖,微循环才会正常,所以清早起来第一口食物最好选择温热的,应该享用热稀饭、热黑米粥、热牛奶、热豆浆和芝麻糊……再配着吃蔬菜、面包、三明治、水果。

八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解析1

八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解析1

八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解析1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江上【明】孙蕡①江上青枫初着花,客帆和月宿蒹葭。

云过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

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平沙。

秋怀已向南云尽,又是沧洲②阅岁华。

【注释】①孙蕡(fén):字仲衍,号西庵先生,广东南海人。

②沧洲:滨水的地方。

(1)枫树是不会开花的,诗人却说“青枫初着花”,你如何理解?(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江上【明】孙蕡①江上青枫初着花,客帆和月宿蒹葭。

云过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

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平沙。

秋怀已向南云尽,又是沧洲②阅岁华。

【注释】①孙蕡(fén):字仲衍,号西庵先生,广东南海人。

②沧洲:滨水的地方。

(1)枫树是不会开花的,诗人却说“青枫初着花”,你如何理解?(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江上(宋)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第二句中“低徊”一词很富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中的三,四两句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做简要分析。

4.请你参与小雨和小王的学习过程,帮他们完成对话。

夜半闻横管(宋)程俱①秋风夜搅浮云起,幽梦归来度寒水。

一声横玉静穿云,响振疏林叶空委。

曲终时引断肠声,中有千秋万古情。

金谷②草生无限思,楼边斜月为谁明。

【注】①程俱:在南宋小朝廷为官,正直敢言,颇著气节。

②金谷:即金谷园,位于中原洛阳。

(1)小雨说:我觉得这是一首律诗,不是很严谨的律诗,从句数、字数、对偶、押韵可看出。

小王说:我来印证你的话:(2)小王问:此诗对笛声的描写很多,说说描写笛声的主要表现手法和作用吧。

小雨说:好吧!5.阅读下面这两首陆游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初二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质量检测试卷答案[001]

初二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质量检测试卷答案[001]

初二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质量检测试卷答案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秋宿湘江遇雨(唐·谭用之)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①。

秋风万里芙蓉国②,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③谁肯重王孙④。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①刘琨:晋代人,当时北方被少数民族所统治,刘琨和好友祖逖胸怀统一大志,他们常常闻鸡鸣而起舞,准备为国家做一番事业。

②芙蓉国:湖南因广生木芙蓉,故有芙蓉国之称。

③旅游:指长期旅居他乡。

④王孙:这里指游子。

(1)颔联以“________”、“________”两词极言场面之大,烘托出雄奇壮阔的境界。

(2)本诗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少年行(其二)【唐】王维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1)诗中少年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最后一句“纵死犹闻侠骨香”中运用“________”和“________”两词,以顿挫的用笔,更有力地展示了少年的内心世界。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梁甫行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这首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景象?(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独坐[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房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均写了夜景,但季节不同,王维的诗的是1 ,周弼的诗的是2 。

(2)两诗均描绘了诗人独坐,但诗人的心境是不同的:王诗写的是1 的心境。

周诗写的是2 的心境。

5.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早发[唐]韦庄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八年级初二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02 试题试卷 含答案

八年级初二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02 试题试卷 含答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课时练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

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两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2.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松柏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3.这首咏物诗写“松”有何用意?4.颔联两个“一何”各有何作用?三、对比阅读甲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乙赠从弟(其二)[东汉]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丙宗承,字世林,南阳安众人。

承少而修德雅正,确然①不群,征聘不就.。

闻德而至者如林。

魏武②弱冠,屡造其门。

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

承拒而不纳。

后为司空③辅汉朝,乃谓承曰:“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承曰:“松柏之志犹存。

”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

命其子④修子弟礼,就.家拜汉中太守。

魏武犹以旧情介意,薄其位而优其礼,就家访以朝政,居宾客之右。

(《楚国先贤传》)(注释)①确然:刚强的样子。

②魏武:曹操。

③司空:官名,分掌宰相职能。

④其子:指曹丕。

5.阅读甲乙诗文,用诗中词语填空。

《赠从弟》中寒风“________”、冰霜“________”,可看作是对甲文“岁寒”的具体描写。

6.“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富有气势,请作赏析。

7.为下列句中“就”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征聘不就.(_____)(2)就.家拜汉中太守(_____)(3)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_____)A.从事B.就职、赴任C.完成D.前往8.对丙文中画线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闻德而至者如林。

浙江省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03 古诗文阅读(含答案)

浙江省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03 古诗文阅读(含答案)

浙江省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03 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2021·杭州)(四)古诗文阅读甲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乙赠从弟(其二)[东汉]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丙宗承,字世林,南阳安众人。

承少而修德雅正,确然①不群,征聘不就.。

闻德而至者如林。

魏武②弱冠,屡造其门。

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

承拒而不纳。

后为司空③辅汉朝,乃谓承曰:“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承曰:“松柏之志犹存。

”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

命其子④修子弟礼,就.家拜汉中太守。

魏武犹以旧情介意,薄其位而优其礼,就家访以朝政,居宾客之右。

(《楚国先贤传》)【注释】①确然:刚强的样子。

②魏武:曹操。

③司空:官名,分掌宰相职能。

④其子:指曹丕。

(1)阅读甲乙诗文,用诗中词语填空。

《赠从弟》中寒风“________”、冰霜“________”,可看作是对甲文“岁寒”的具体描写。

(2)“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富有气势,请作赏析。

(3)为下列句中“就”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⑴征聘不就.________ ⑵就.家拜汉中太守________ ⑶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________A.从事B.就职、赴任C.完成D.前往(4)对丙文中画线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闻德而至者如林。

魏武弱冠,屡造其门。

理解:听闻宗世林德行而到他家(拜访)的人很多。

曹操成年后,多次到他家拜访。

这样写,从侧面表现了宗世林品德高尚,受人敬重。

B.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

理解:曹操不高兴,但因为自己有贤德的美名,所以对宗世林还是非常尊敬。

“犹”字富有意味,表现了曹操复杂的心理。

(5)揣摩曹操与宗世林的对话,完成⑴⑵题。

“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松柏之志犹存。

”⑴朗读曹操问话,你觉得适合用怎样的语气?为什么?⑵借助甲乙诗文,谈谈宗世林以“松柏之志犹存”回答的妙处。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评价调研检测试题卷八年级语文含答案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评价调研检测试题卷八年级语文含答案
①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没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②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作老师和学生。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和疾病所带来的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A】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就马上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
⑩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出了那两句诗。岳老师却并没有应答,她正在哭泣——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作者:李修文,有删改)
12.面对厄运,岳老师带着小病号留下了哪些“抗争的痕迹”?请简要概括。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1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或王命急宣( )
(2)略无阙处( )
(3)犹望见此物( )
(4)故行者谣曰( )
1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18. “虽途经信宿,犹望见此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14.【A】示例:从“终年苍白”到“一丝红晕”,抓住脸色变化这一细节,表现出了岳老师成为小病号老师后的成就感和喜悦之情。
【B】示例:“每一天”“一输完液”“马上”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连用,写出了岳老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抓紧给小病号上课的情形。

八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语文试题带解析1

八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语文试题带解析1

八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语文试题带解析1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喜雨[明]朱曜一犁春雨润新田,小犊还宫老牸①眠。

笑摘园蔬漉②村酿,夜灯儿女说丰年。

雨夜[宋]项安世夜雨疏窗不堪听,独坐寒斋万感生。

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声?【注释】①牸(zì):母牛。

②漉:滤。

两首诗都写“雨”,所描写的场景与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2.请你参与小雨和小王的学习过程,帮他们完成对话。

夜半闻横管(宋)程俱①秋风夜搅浮云起,幽梦归来度寒水。

一声横玉静穿云,响振疏林叶空委。

曲终时引断肠声,中有千秋万古情。

金谷②草生无限思,楼边斜月为谁明。

【注】①程俱:在南宋小朝廷为官,正直敢言,颇著气节。

②金谷:即金谷园,位于中原洛阳。

(1)小雨说:我觉得这是一首律诗,不是很严谨的律诗,从句数、字数、对偶、押韵可看出。

小王说:我来印证你的话:(2)小王问:此诗对笛声的描写很多,说说描写笛声的主要表现手法和作用吧。

小雨说:好吧!3.古诗文阅读夜过西湖[宋]陈起鹊巢犹挂三更月,渔板惊回一片鸥。

吟得诗成无笔写,蘸他春水画船头。

(1)品析第二句中的“惊回”二字。

(2)这首诗的题目可否改为“西湖寻诗”?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4.阅读下面这两首陆游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秋雨渐凉有怀兴元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忽闻雨掠蓬窗过,犹作当时铁马看。

(1)试比较这两首诗的最后一句(加横线句)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2)“雨”这一意象在这两首诗中有何含义和作用?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甲】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①,收取关山五十州②?请君暂上凌烟阁③,若个④书生万户侯?【注】①吴钩:刀名,刃弯。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01(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01(含答案解析)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课时练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首句,诗人用“亭亭”描写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简洁生动。

B.诗中以“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两个“一何”使抒情意味更浓厚。

C.“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既写出松树成长环境的严酷,又体现青松“端正”的本性。

D.本诗是一首送别诗,情深意长。

《赠从弟》(其二)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6题)

《赠从弟》(其二)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6题)

《赠从弟》(其二)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6题)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译文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

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2.主旨、情感本诗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歌咏了松柏刚劲顽强(不畏狂风严寒)的“本性”,表达了自己对松柏一样坚贞自守高风亮节的追求,并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不要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3.请赏析首联“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的表达效果。

答:运用烘托手法和对偶修辞,开笔便让山上亭亭之松拔耸而起,展现出一种突兀撑青穹的雄伟气象,然后再用瑟瑟谷风加以烘托,写得极有声势。

4.颔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风声”“松枝”各有什么含义?答:颔联用了衬托手法(或者是对比),用谷中风的迅疾凶猛衬托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更有力地突出松柏树不畏寒风冰雪、不惧外在压力的高贵品格。

为表现松柏的苍劲,进一步渲染谷风之凛烈。

“风声”象征险恶的环境,“松枝”象征正直的君子。

5.请赏析颈联“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的表达效果。

答:诗人采用反衬(或对比)的手法,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里,通过描画它与狂风、冰雹的搏斗,突出了松树的经寒不衰、凛然正气的品质、形象。

(或:通过残酷的冰雪环境的描写再一次衬托了松树不畏严寒的精神与高尚纯洁的傲骨。

)6.颔联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答: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两个“一何”表达了松柏顽强的生命力。

7.请赏析“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中两个“正“字的表达作用。

答:运用对比手法,表现松柏的坚贞志节。

前一个“正“字告诉人们,此刻正是滴水成冰、万木凋零的凄寒严冬;后一个“正“字又告诉人们,再看松柏,它却依旧端然挺立、正气凛然,不减春日青苍之色。

刘桢《赠从弟》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刘桢《赠从弟》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刘桢《赠从弟》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注:从弟,堂弟。

【试题】⑴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⑵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诗是怎样表现松树不畏凝寒而有本性的品质的?诗人如此描绘松树的形象,结合诗题,说说作者写作的用意。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

【参考答案】⑴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⑵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又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诗人采用反衬的手法,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通过描画它与狂风、冰雹的搏斗,突出了松树的经寒不衰、凛然正气的品质、形象。

诗人以松柏托物言志,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即使处于乱世也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5)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作者自己坚守的品格及对从弟的劝勉之意。

阅读练习二:三、四两句诗用了什么手法?风声松枝各有什么含义?答案:三四句用了衬托手法(或者是对比),用谷中风的迅疾凶猛衬托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意近即可)(2分) 风声象征险恶的环境(1分),松枝象征正直的君子(1分)。

解析:第一步,先通读全诗明确诗中运用衬托手法(或者是对比);第二步,抓主要意象风声松枝;第三步,结合作者情感具体点明其效果。

第四步,整合答案,注意答案表述的简明、连贯。

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松柏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塑造了一个雄健挺拔、挺立风中而不倒,端正、历经严寒而不凋(1分),本性高洁、内心坚劲的松柏形象(1分)。

赠从弟练习题(打印版)

赠从弟练习题(打印版)

赠从弟练习题(打印版)# 赠从弟练习题## 一、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古文,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赠从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问题: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 诗中描绘了哪些自然景象?3. 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 二、词语解释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 风急天高2. 渚清沙白3. 落木4. 滚来## 三、句子翻译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无边落木萧萧下2. 万里悲秋常作客3. 艰难苦恨繁霜鬓## 四、古文填空根据记忆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风急天高____,渚清沙白____。

2.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____。

3. 艰难苦恨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 五、写作练习以《赠从弟》为灵感,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现代散文,表达你对秋天的感受。

## 六、文化常识回答以下关于古代文化的问题。

1. 古代文人为何喜欢以秋天为题材创作诗歌?2. 请列举至少三种古代文人常用的表达秋天情感的意象。

## 七、诗歌鉴赏分析《赠从弟》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 八、开放性问题如果让你选择一首诗歌作为赠给朋友的礼物,你会选择哪首?请说明理由。

## 九、综合应用假设你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你将如何向学生介绍《赠从弟》这首诗,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学习和讨论?## 十、创意写作以《赠从弟》为背景,创作一个短篇故事,描述诗人与从弟之间的情感交流。

## 参考答案:### 一、阅读理解1. 杜甫2. 风急天高、渚清沙白、落木、长江3. 悲秋、客居、多病、孤独、艰难、苦恨### 二、词语解释1. 风急天高:形容秋天的风势猛烈,天空高远。

2. 渚清沙白:指江边的沙洲清澈,沙粒洁白。

3. 落木:指秋天落叶。

4. 滚来:形容长江水流湍急,滚滚向前。

### 三、句子翻译1. 无边落木萧萧下:无数的落叶在秋风中纷纷落下。

左思《咏史》和刘祯《赠从第》古诗词比较阅读

左思《咏史》和刘祯《赠从第》古诗词比较阅读

左思《咏史》和刘祯《赠从第》古诗词比较阅读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咏史(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从体裁上区分,甲诗属于______ 诗,从题材上判断,乙诗属于___ 诗。

2.写出乙诗中的情感寄寓3.鉴赏甲诗划线句的手法特点【答案】1.古体诗咏物2.抒发了对松柏所象征的坚贞自守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于高风亮节的人生追求,同时以此激勉堂弟能象松柏那样,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

3.涉及用典、对比、借古讽今等均可。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体裁的基本能力。

解答时要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把握诗歌体裁的样式特征以及诗歌描绘的具体内容。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古诗词题材分为:咏史怀古诗、惜别送别诗、爱情怨女诗、思乡怀人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

甲诗内容自由,形式多样,韵脚也比较自然,属于“古体诗”;乙诗是主要写松,所以应是“咏物诗”。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情感的基本能力。

解答时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尤其是要结合诗歌要点进行把握。

解答本题主要扣住“松”的意象的“坚贞自守、高风亮节”的含义,同时结合“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写出的是松树凌寒冰雪,傲然挺立,这突出诗人内心的价值追求,写出了不被外界压迫的本性特征。

3.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能力。

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

赠从弟刘桢理解性默写(精选9篇)

赠从弟刘桢理解性默写(精选9篇)

赠从弟刘桢理解性默写(精选9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赠从弟刘桢理解性默写的资料9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刘桢《赠从弟》《赠从弟》刘楨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木性。

[注释]1.罹: (lí)[评析]作者写诗勉励他的堂弟要有松柏一样的品质。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这是古代的一句格言,这首诗就是由这句格言构思出来的。

诗人想象着那亭亭耸立在高山上的青松,在瑟瑟凄凉的谷风中显得那样刚劲和顽强。

山风愈是迅猛激热,松枝也愈显苍劲有力。

到严冬季节,那凛烈的风霜冰雪一齐向青松袭来,它也一样巍然挺立,毫不动摇。

最后,诗人强调指出:那不是因为青松不怕遭受严寒的袭击,而是因为它有足以抗拒冰霜的坚贞的品质。

这首诗,尽管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修饰润色的功夫还嫌少了点,但却显得很有骨气,把诗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性格表现得异常充分。

【古文论今,韵味无穷】精炼的语言,就是指用小量的文字就能表达出深层的意思。

古文是中国文学的骨髓,文字的运用在古文中达到了一个顶峰时期,在古文中的语言是相当的精炼的。

就让我们一同去品评吧!篇二:刘桢《赠从弟》$$$$《赠从弟》刘楨$$$$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木性。

[注释]1.罹: (lí)[评析]作者写诗勉励他的堂弟要有松柏一样的品质。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这是古代的一句格言,这首诗就是由这句格言构思出来的。

诗人想象着那亭亭耸立在高山上的青松,在瑟瑟凄凉的谷风中显得那样刚劲和顽强。

山风愈是迅猛激热,松枝也愈显苍劲有力。

到严冬季节,那凛烈的风霜冰雪一齐向青松袭来,它也一样巍然挺立,毫不动摇。

最后,诗人强调指出:那不是因为青松不怕遭受严寒的袭击,而是因为它有足以抗拒冰霜的坚贞的品质。

这首诗,尽管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修饰润色的功夫还嫌少了点,但却显得很有骨气,把诗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性格表现得异常充分。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检测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检测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检测试卷带答案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2)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本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犯武则天,被诬而下狱。

(1)诗中的“玄鬓”指的是________,“南冠”指的是________。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春寒①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②,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

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颔联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体现了“春寒”。

(2)全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独坐[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房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均写了夜景,但季节不同,王维的诗的是1 ,周弼的诗的是2 。

(2)两诗均描绘了诗人独坐,但诗人的心境是不同的:王诗写的是1 的心境。

周诗写的是2 的心境。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①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②地,徙倚③湖山欲暮时。

《论语 子罕》《赠从弟(其二)》《楚国先贤传》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杭州市中考题)

《论语 子罕》《赠从弟(其二)》《楚国先贤传》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杭州市中考题)

《论语·子罕》《赠从弟(其二)》《楚国先贤传》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题)(四)古诗文阅读(19分)甲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乙赠从弟(其二)[东汉]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丙宗承,字世林,南阳安众人。

承少而修德雅正,确然①不群,征聘不就。

闻德而至者如林。

魏武②弱冠,屡造其门。

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

承拒而不纳。

后为司空③辅汉朝,乃谓承曰:“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承曰:“松柏之志犹存。

”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

命其子④修子弟礼,就家拜汉中太守。

魏武犹以旧情介意,薄其位而优其礼,就家访以朝政,居宾客之右。

(《楚国先贤传》)【注释】①确然:刚强的样子。

②魏武:曹操。

③司空:官名,分掌宰相职能。

④其子:指曹丕。

16.阅读甲乙诗文,用诗中词语填空。

(2分)《赠从弟》中寒风“”、冰霜“”,可看作是对甲文“岁寒”的具体描写。

17.“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富有气势,请作赏析。

(4分)18.为下列句中“就”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3分)(1)征聘不就()(2)就家拜汉中太守()(3)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A.从事B.就职、赴任C.完成D.前往19.对丙文中画线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闻德而至者如林。

魏武弱冠,屡造其门。

理解:听闻宗世林德行而到他家(拜访)的人很多。

曹操成年后,多次到他家拜访。

这样写,从侧面表现了宗世林品德高尚,受人敬重。

B.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

理解:曹操不高兴,但因为自己有贤德的美名,所以对宗世林还是非常尊敬。

“犹”字富有意味,表现了曹操复杂的心理。

20.揣摩曹操与宗世林的对话,完成(1)(2)题。

(7分)“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松柏之志犹存。

”(1)朗读曹操问话,你觉得适合用怎样的语气?为什么?(3分)(2)借助甲乙诗文,谈谈宗世林以“松柏之志犹存”回答的妙处。

2022-2023学年北京通州区初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2023学年北京通州区初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北京通州初二(上)期中语文一、基础,运用。

(共18分)任务一:书写诚信。

1.(4分)在“一撇一捺写诚信”活动中,王同学书写了自律格言“行千里路诚为伴”。

欣赏后,完成问题。

(1)下面是三幅名家作品(局部),你认为王同学书写的作品最有可能临摹的一项是(2)王同学打算为“行千里路诚为伴”匹配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A.万紫千红信竞芳B.真挚恳切君子言C.读万卷书信作友D.跃万重山信同行任务二:宣传诚信。

2.(3分)下面是主宣传周的海报(其中隐藏着“诚信”二字)。

请你向同学们介绍海报的内容和寓意。

(不少于50字)3.(5分)学校组织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下面是张同学的演讲稿(节选)。

阅读后,完成问题。

ㅤㅤ诚信在我国传统文化思想中有着丰富的内涵[甲]许慎《说文解字》云:“诚,信也。

信,诚也。

”所以诚信就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

《易经•系辞上》说:“人之所助者,信也。

”可见人们所扶助的是笃守诚信的人。

《论语•为政》中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换句话说,人如果缺乏诚信,就不能立身处世[乙]可以说,诚信既是一种个人修养,也是一种道德行为。

每个人,无论成功与失败,高贵与平佣.,都应该将诚信作为自己的崇高追求。

ㅤㅤ诚信深深镌.刻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上。

古人留下了大量诸如“①”“一言九鼎”这样称赞诚信精神的成语,“②”“晏殊树信”等有关诚信的轶闲掌故也广为传诵。

由此可见,先人已将诚信的种子深植于华夏子孙的血脉之中,只要你坚守不缀.,它便会悄.然绽放美丽的花朵……(1)对演讲稿中加点字读音或字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佣”应写为“庸”B.“镌”应读为“juàn”C.“缀“应写为“辍”D.“悄”应读为“qiǎo”(2)任选①②其中一处,补充的内容为。

(3)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A.[甲]冒号[乙]句号B.[甲]句号[乙]句号C.[甲]冒号[乙]分号D.[甲]句号[乙]分号4.(4分)校刊《启航》发表了活动期间的一篇新闻。

2023衡水市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2023衡水市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2023衡水市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2)诗的题目是“赠从弟”,内容是歌咏松柏,作者有何用意?2.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请解释“初平”、“暖树”两个词语。

(2)诗歌写了西湖诸多美景,却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联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从“初”、“暖树”两个词中任选一个词作解释。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4.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汉江①临泛王维楚塞②三湘接,荆门九派③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①汉江:即汉水。

②楚塞:指古代楚国地界。

③九派:长江干流及其支流的统称。

(1)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使至塞上》首联写了诗人奉使出征,独当重任,到边疆察看,过居延属国的内容。

B.《汉江临泛》尾联通过具体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也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

C.《使至塞上》用一“直”一“圆”展现了边塞的壮阔:《汉江临泛》用一“浮一“动”渲染了水势的磅礴。

D.王维的诗以“诗中有画”著称,这两首诗在意境创造上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2021中考仿真模拟考试《语文卷》含答案解析

2021中考仿真模拟考试《语文卷》含答案解析

语文中考综合模拟检测试题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 悖.论/蓬勃.干涸./禁锢.粗犷./旷.日持久吹毛求疵./芒刺.在背B. 开拓./拓.片御聘./驰骋.桎.梏/鳞次栉.比引颈受戮./未雨绸缪.C. 倒坍./瘫.痪惬.意/箱箧.簇.新/猝.不及防遍稽群籍./声名狼藉.D. 攫.取/矍.铄妥帖./字帖.称.职/称.心如意持.之以恒/恃.强凌弱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辗转部署相题并论常年累月B. 渲嚣嬉闹郑重其事异曲同工C. 旁骛恻隐砰然心动望眼欲穿D. 瘠薄骄奢顾名思义励精图治3.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依托于大数据建立的“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收集、传播的资源不仅有图书、文字等传统纸介出版物,还有影视、音乐等音像作品.其中,贵州籍汉族歌手吟唱的楚辞经典了汉语之美,彝族儿女演绎的悠悠旋律展现了他们的,大数据了民族文化传承的新模式,为打造民族文化精品提供了无限可能.A. 诠释荡气回肠坚韧气质开启B. 诠释慷慨激昂坚强气质开创C. 注释迂回曲折坚韧气质开始D. 注释缠绵悱恻坚强气质开拓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随着“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B. “朗读者”节目播出后,好评如潮,主持人董卿精美的语言和睿智的思想,让很多观众获益匪浅.C. 随着共享单车的广泛使用,怎样规范停放成为群众谈论热议的话题.D. 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A,可以有效增强发展中国家人民营养不良的现状.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准确...的一项是()A. 在情节发展中设置一些悬念、波折和意外等,就属于增添故事波澜的写法.B. 教材向学生推荐了一些自主阅读的书籍,如《基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创业史》等.C. 请品尝品尝这新茶,它的味道是香甜,还是苦涩?D. 最使我彷徨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江城子·密州出猎》选自《东坡乐府笺》,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B. 《秋天的怀念》《我用残损的手掌》《苏州园林》《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史铁生、戴望舒、叶圣陶、都德.C. 《孔乙己》《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都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朝花夕拾》.D. 杨绛的《老王》字里行间充满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理解,体现了作者对社会不幸者、卑微者充满爱心的人道主义精神.7.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题目.【甲】当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地方时,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么有力的“掌”重重地打击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乙】一个清晰而离的很近的声音突然大叫:“婚礼不能继续举行,我宣布存在着障碍.”……我瞧见罗切斯特先生的双唇被一个狞笑扭曲了,他嘟囔地说:“老天作证!我很留神不让人听说有这件事,至少不让人听说有个这样称呼的她.”【丙】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丁】“嘿,你在说什么,格里高里•伊凡诺维奇?让我跳舞?不是开玩笑吧?”外婆笑了起来,往众人身后躲着,大家都附和着.突然,她站了起来,收拾一下衣裙,挺直身子,高高地仰起脑袋,像年轻的姑娘一样迈着轻盈的步子走了过去,笑着说:“让大家开开心,来吧!雅科夫,换支曲子!”甲段选自名著《_______》,他为我们展现大自然的小生灵们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乙段中的“我”是________(写出人名);丙段的作者是_______(写出人名),他引我们结识大观园中一位位至情至性的女子;丁段中可以看出外婆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8.古诗文名句默写①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②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③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④苏轼,一代文学奇才.面对明月,他充满哲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面对强敌,他豪情满怀:“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面对贬谪,他失意却又达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承天寺夜游》))9.语言综合运用(1)将下列三个短句改为一个长句.(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①5月14-15日,“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②《中国青年报》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进行了专题报道.③报道是全景式,立体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为下文补写一个与前后语意连贯、结构相似、修辞相同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美丽的风景,总带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泉水叮咚,是大自然奏出的最美妙的乐章;________,______;星光闪烁,是大自然送出的最美好的祝福.让我们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吧!二、阅读理解(一)古诗文阅读阅读刘桢的《赠从弟》,完成小题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0. 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技也.”有间,曰:“已习其技,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②,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③,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此曲确《文王操》④也.”(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③为人:作曲的人.④《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弗食,不知其旨.也 __________ ②已习其技,可以益.矣 _______ ③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________ 12. 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其.此之谓乎 丘未得其.志也 B. 学而.不思则罔 丘得其为人,黑而.长 C. 教学相长也. 此曲确《文王操》也.D. 非文王其谁能此也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倡 1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②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技也.14. 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B. 【乙】文中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C. 【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D.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15. 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具体分析.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赠从弟》阅读答案
《赠从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凝寒,松柏有本性。

(1)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各有什么不同?(2分)
(2)全诗运用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第一个“一何”突出了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2)象征手法。

全诗以借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松柏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以此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这首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

诗人并没有讲他希望堂弟应当如何如何,但其劝勉之意却又不言而喻。

陈明评论刘的诗,用了“翠峰插空,高云曳壁”的精妙比喻(《采堂选》)。

《赠从弟三首》确实当得起这样的赞美。

作为咏物诗,这三首对苹藻、松柏、凤凰虽然着笔不多,却都是画龙点睛,使它们个个风骨棱然。

这正是诗人自身高洁之性、坚贞之节、远大怀抱的写照。

倘若他自身没有这种“挺挺自持”的气骨,就不能将这类无情之物铸造得如此“高风跨俗”、富有生气。

诗人运笔也摇曳多姿、富于变化:咏苹藻,则映衬抑扬、着色清淡,正适宜表现它的淡泊高洁之性;赞松柏,则辞气壮盛、笔力遒劲,正可与它的抗风傲霜之节并驱;歌凤凰,则笔势跌,飘逸多姿,正显现了凤凰奋翅高举的远大志向和潇洒身影。

仅从咏物这一点看,它们继承了屈原《橘颂》的创作,又表现了张戒所说“咏物之工,卓然天成”(《岁寒堂诗话》)的妙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