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教学案(33)总复习热现象练习三(2)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热现象教育科学版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热现象教育科学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中考复习:热现象二、重、难点1、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的判断2、晶体的熔化和凝固3、质量的概念及测量4、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5、天平的使用方法6、什么是内能及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7、比热容的概念及相关计算8、热机的工作过程及热机的效率三、具体内容:(一)温度及其测量1、温度与摄氏温度的规定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把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单位用符号℃表示。
2、温度计及其使用方法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或煤油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在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类型,使得被测温度在温度计的测量X围之内,否则温度计会被损坏。
因此第一步应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然后根据被测物体的温度确定所选温度计的量程,使用前,首先看清温度计的测量X围和分度值。
(2)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完全浸入液体中,放在被测液体中部,不能与容器底和壁接触。
(3)要等温度计的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读数时要保证玻璃泡不脱离被测物体,且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
也不能把温度计从测量对象中拿出来读数。
(二)物态变化1、物体的状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由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过程如图2、晶体与非晶体、熔点与凝固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如,海波、冰。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如,松香,蜂蜡。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凝固点:液体凝固成晶体都有一定的凝固温度。
对于同一晶体,熔点与凝固点数值相同。
3、沸点、蒸发与沸腾4、物态变化的条件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且不断从外界吸热。
液体凝固的条件:温度降到凝固点且不断向外界放热。
气体液化的条件:所有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体积压缩到足够小时都可以液化。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教学教案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热现象的基本概念,如温度、热量、内能等。
2. 让学生掌握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3. 让学生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知识,如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
4.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研究热现象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温度和热量1. 温度概念的引入和理解2. 热量概念的引入和理解3. 温度和热量的关系第二节:内能1. 内能概念的引入和理解2. 内能的计算和变化3. 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第三节:热传递1. 热传递的概念和方式2. 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实例解析3. 热传递的规律和条件第四节:物态变化(上)1. 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2. 熔化和凝固的实例解析3. 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和条件第五节:物态变化(下)1. 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2. 汽化和液化的实例解析3. 汽化和液化的规律和条件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热现象。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案2. 实验器材和材料3. 参考资料和习题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实验报告、作业和测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了解学生对热现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内容第六节:热机和热效率1. 热机的概念和工作原理2. 热机的种类和特点3. 热效率的定义和计算4. 提高热效率的方法第七节:比热容1. 比热容的概念和意义2. 比热容的计算和应用3. 不同物质比热容的差异和原因4. 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第八节:热力学定律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2.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3. 热力学定律在热现象中的应用4. 热力学定律的意义和价值第九节:生活中的热现象1. 热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2. 热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 热现象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4. 热现象的环保和节能意义第十节:实验和探究1. 热现象实验的设计和操作2. 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3.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七、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进行教学。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 声、热现象
复习单元二、声现象热现象总第教案教学目的:1.知道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2.知道声音在15O C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4.知道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5.知道温度及摄氏温度。
6.能正确使用温度计。
7.知道熔化与凝固现象及其吸、放热特点和熔点。
8.知道蒸发现象及其吸热特点和影响其快慢的因素。
9.知道沸腾现象和沸点及其与压强的关系。
10.知道液化现象。
11.知道升华现象和凝华现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1.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2.常用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物态变化中的熔解、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以及产生的条件。
难点:1.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2.海波的熔解演示实验,晶体、非晶体的熔解和凝固过程的图象。
教学类型:复习课课时:总4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1.知识点复习:声现象2.要点点拨:(一)声现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快,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音调:人们感到的声音的高低,决定于频率;响度:声音的大小,决定于振幅;音色:声音的特色,不同振动体,音色不同。
噪声的定义,减弱噪声的确良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二)热现象:(1)温度与温度计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冷热程度是一个比较含糊的说法,因人的感觉不同而有差异,常常是不准确的。
要准确地测量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摄氏温度是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
摄氏度用符号℃来表示。
在0℃以下和100℃以上的温度用1℃间隔的同样大小向外扩展。
摄氏温度用符号t表示。
在0℃以下的温度写法、读法要特别注意。
东北地区十一月份的平均气温记作“-18℃”,应读作“零下18摄氏度”或“负18摄氏度”,而不能读作“摄氏18度”。
2024年初三物理全套总复习教案精华
2024年初三物理全套总复习教案精华一、教学内容1. 力学部分: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章《力的作用》、第三章《压强与浮力》、第四章《简单机械》。
2. 热学部分:第五章《热现象》、第六章《物态变化》。
3. 电学部分:第七章《电路》、第八章《电流与电压》、第九章《电阻与电功率》、第十章《磁现象》。
二、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力学、热学、电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学部分的重点难点在于力的合成与分解、压强与浮力的计算、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热学部分难点在于物态变化的判断及热力学定律的应用;电学部分难点在于电路图的识别、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力学部分的力的合成与分解、压强与浮力的计算、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热学部分的物态变化、热力学定律;电学部分的电路图识别、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天平、电压表、电流表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
2. 复习内容:(1)力学部分: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压强与浮力的计算、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2)热学部分:讲解物态变化、热力学定律,通过实验现象进行阐述。
(3)电学部分:讲解电路图的识别、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计算,结合实验进行演示。
3. 随堂练习:针对复习内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上讲台解答问题,或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板书设计1. 力学部分:力的合成与分解、压强与浮力的计算、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2. 热学部分:物态变化、热力学定律。
3. 电学部分:电路图识别、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训练三 热现象-2022年物理中考一轮复习【满分三部曲】
专题三热现象一、考点再现1.温度是指物体的。
测量的工具是。
2.温度计是根据原理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单位是。
1摄氏度的规定:把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等分,每一等分为℃。
4.常见的温度计有(1);(2);(3)。
5.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至℃,分度值是℃。
6.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和;(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或;(3)待温度计示数后再读数;(4)读数时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相平。
7.、、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8.熔化:物质从态变成态的过程叫熔化。
熔化要热量。
9.凝固:物质从态变成态的过程叫凝固。
凝固要热量。
10.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点。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11.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常见的晶体有、、、、,常见的非晶体有、、、。
12.熔化和凝固曲线图:t t(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上图中AD是晶体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态,在BC段是过程,热,但不变,处于状态,CD段处于;而DG是晶体曲线图,DE段处于,EF段落是过程,热,不变,处于状态,FG处于态。
13.汽化:物质从态变为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和,它们都要热。
14.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是在温度下,且只在液体发生的,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在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和同时发生的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热,但温度,这个温度叫。
15.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2)液体;(3)液面快慢。
16.液化:物质从变成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和。
17.升华和凝华: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升华,要热;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凝华,要热。
二、典例引路1.小强同学选择了一只量程适当的温度计,插入热水后立即拿出来,进行读数;请纠正他操作中的两处错误:(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现象》总复习教案
《热现象》总复习教案第一章:热能及其表现形式1.1 热能的概念与单位解释热能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热能是物质内部分子运动的能量。
介绍热能的国际单位制(焦耳)。
1.2 热传递的类型讲解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
通过示例或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这三种热传递过程。
第二章:温度的测量与调控2.1 温度的概念与计量解释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介绍摄氏度、华氏度、开尔文度等温度的计量单位。
2.2 温度计的使用与维护讲解常用温度计(如水银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强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与维护,以保证测量准确性。
第三章:热量与热量转换3.1 热量的概念与计算解释热量是热能的传递或转换过程中涉及的能量。
介绍热量计算的基本公式,如Q=mcΔT(质量、比热容、温度变化)。
3.2 热能转换的类型与效率讲解热能与其他能量形式(如机械能、电能)之间的转换。
讨论热机、热泵等设备的热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章:热膨胀与热收缩4.1 热膨胀的原理与现象解释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的现象。
展示不同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差异。
4.2 热收缩的原理与应用讲解物体在温度降低时体积缩小的现象。
探讨热收缩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热收缩套管、热收缩电缆接头。
第五章:热传导的规律与计算5.1 傅里叶定律介绍傅里叶定律,解释热传导的基本规律。
展示热传导过程中温度分布的图像或实验结果。
5.2 热传导的计算方法讲解热传导方程及其求解方法。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练习热传导的计算。
第六章:热传递的效率与热损失6.1 热传递效率的定义与影响因素解释热传递效率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损失的存在。
探讨热传递效率的影响因素,如材料的热传导性能、温差大小等。
6.2 对流换热的计算与增强讲解对流换热的机理和计算方法。
探讨如何通过增加表面积、改善流体性质等方法来增强热交换效率。
第七章:热能转换的设备与技术7.1 热机的基本原理与分类介绍热机的工作原理,包括内燃机、蒸汽轮机等。
中考物理热现象(物理中考复习课件)(392K)复习练习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
精中, 过一段时间后取出, 观察它的示数, 则发现( C )
A
20℃
B
20℃
C
20℃不变 D
20℃
【例2】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和冬天人说话时呼出的“白 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B
, 后者是液化现象
C
D
典型例题解析
【例3】小明在家烧饭时不慎将手指烫伤, 妈妈让他把烫 伤的手指放在自来 水龙头下用水冲, 小明让妈妈赶 快从冰箱冷冻室里取冰块敷在被烫伤的部位, 请你说 明, 采取这两种方法的目的是什么?哪种方法更 好?
【答案】手指被烫后,相关部位的温度迅速升高,使肌 肉组织受到破坏,若能让被烫部位温度降低,则可使肌 肉组织的破坏程度降低,这两种方法目的相似 ,在自来 水龙头下用水冲,只能利用水流与手指接触过程中水温 升高达到吸热的目的,而用 冰块敷时有三个吸热过程: 即零摄氏度以下的冰决温度升高到0 ℃,0 ℃的冰块熔 化成0 ℃ 的水;水的温度继续升高,而1 g 0 ℃的冰熔 化时吸收的热量相当于1 g水温度升高80 ℃所 吸收的热 量,所以,第二种方法的效果更好.
课时训练
7
, 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
糊不清, 过了一段时间, 镜面又变得 清晰起来, 在镜面上
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 A
A
B
C
D
8 发生了( A C
, 灯丝会变细, 玻璃会发黑这一过程中 C)
B D
课时训练
9
( D)
A
B
C
D
10
, 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
着, 这是因为(
A)
A
B
, 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物质 固态 名称 水银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完整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力学: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2. 光学:光的传播、反射、折射、透镜、光谱等;3. 热学:温度、热量、热力学定律、物态变化等;4. 电学:电荷、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电路等;5. 物理实验:各类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数据处理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各章节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力与运动的相互作用、光学中的光学器件、电学中的串并联电路、实验操作技巧等。
重点:牛顿运动定律、光的反射与折射、电路分析、实验原理及数据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2.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计算器、实验报告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2. 知识梳理:按照章节顺序,梳理各章节重点知识,让学生对整个物理体系有清晰的认识;3. 例题讲解:针对各章节难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5. 实践情景引入:结合实际生活,设计实践性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7. 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促进师生互动;8. 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提醒学生加强复习。
六、板书设计1. 知识框架:以树状图形式展示各章节知识点;2. 例题及解答:板书典型例题及解题过程,方便学生跟随;3. 重点、难点: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突出显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力学:计算物体受力情况,分析运动状态;(2)光学:分析光的反射、折射现象;(3)热学: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热现象;(4)电学:分析串并联电路的特点;(5)物理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中考物理总复习 热现象.ppt
C.放在寒冷室内的冰块逐渐变小是 升华现象
D.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结成冰后 也会干,是蒸发现象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固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B.烧一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 水蒸气
C.冰在0℃的房间里不会熔化 D.降低温度是气体液化的唯一方 法
19.如图是一个温度
计的一部分,温度计 的示数为 ___-_8_℃____。
20.小明有一只温度计,虽然它的玻
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标度
却不准确。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 是-0.7℃,在沸水中的读数是 102.3℃。
(l)当它指示的气温是-6℃时,实际
的温度是多少? -5.15℃
(2)它在什么温度附近误差很小,可 以当作刻度正确的温度计使用?
14.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 象的是( B )
A.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 B.夏天,剥开的冰棒冒“白气” 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 散去
D.冬天,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15.下列物态变化例子中,属于液 化现象的是( B ) A.水结成冰 B.清晨空气中出现浓雾 C.冬天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冰 D.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白色的“霜”
凝华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凝固
夏天,剥开的冰棒冒“白气”液化
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升华
蜡烛燃烧时“流泪”
熔化
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
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珠 液化
室外冻冰的衣服会变干 升华
用热风干手器将湿手吹干 汽化 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 汽化 打开电冰箱时冒出的“白烟”液化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 汽化 夏天,输水管外出现小水珠 液化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 熔化 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九年级中考物理复习训练(热现象)及答案
初中物理热现象阶梯训练(每题10分,共100分;完成时间30分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常用温度计是利用的性质制造的。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它的符号是。
使用温度计前应观察它的:(1) ,(2) 。
*2.正常人体(口腔)温度约是。
体温计的量程是。
**3.医院在抢救中暑病人时,首先是在人体的皮肤上大面积地擦酒精,这种方法称为“物理疗法”。
这种物理疗法的依据是 ( )。
A.人酒精有消毒作用 B.酒精有刺激出汗的作用C.酒精温度低,有降温作用 D.利用酒精蒸发吸热降低体温**4.将盛有冰水混合物的容器放在-10℃的室外,则( )。
A.冰和水的温度都逐渐降为-10℃ B.水温渐渐降为-10℃,且水渐渐结冰C.水温保持0℃,且水渐渐结冰D.水渐渐降温而结冰,但冰的温度保持0℃**5.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蒸发是在液体表现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C.因为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不需要吸收热量D.夏天常看见自来水管“出汗”,这些水是从水管中渗出的(2002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题)知识的应用**6.用笔划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连起来,并在后面的括号中填写吸热或放热情况。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汽化(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华( )吃棒冰解热液化( )夏天湿衣服晾干熔化( )烧开水时冒“白气”升华( )冬天早晨草上有霜凝固( )**7.使用温度计测温度时,通常要事先估计一下被测物体的温度。
如果被测物体的温度低于温度计所能测的最低温度或高于温度计所能测的最高温度,就必须换用其他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因为:如果被测温度低于温度计所能测的最低温度,则;如果被测温度高于温度计所能测的最高温度,则。
知识的拓展***8.下列各小题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请分别在各题的横线上写一句或一小段话,用来说明相应的说法错在哪里:(1)任何物质吸热后温度都是升高的(2)液体的汽化都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的(3)任何物质都有一定的熔点***9.如果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将比被100℃的水烫伤更严重。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热学复习课 (2)
■分析总结1:题型、题量及分值的 分布 特点(3个)
• 1、题目主要集中在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
• 2、分值在10分左右。
■分析总结2:主要考点(9个)
• 1.温度计原理及其正确使用、读数 • 2.六种物态变化特点及应用
(1)液化现象的例子判断及解释 (2)熔化、凝固的图象及其意义 (3)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4)熔点、沸点的应用 (5)各物态吸放热情况 • 3.扩散现象及其意义 • 4.内能的描述、改变方法及其与热量的区别 • 5.比热容性质的描述 • 6.物质吸、放热计算及其与电学的综合 • 7.燃料热值的单位、意义及应用 • 8.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四冲程特点 • 9.能源的分类及应用
(ⅰ)使用前:要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ⅱ)使用时注意: (1)玻璃泡要完全浸入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壁, (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仍要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
相平。
三种常见的温度计
1℃
实验用温度计最小刻度是 ,体温计的测量范
围是
35℃,-4最2 小℃刻度是
。寒暑
表的读0数.1℃是__________。
6℃
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区别
相同点
不同点
实验室 用温度 计
体温计
1、都是根 1、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据液体热胀 冷缩的性质 制成的
2、测量范围从-20ºC到 110 ºC
1、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2、有一定的 (因为有细小缩口)
量程,都有一
定的分度值 2、测量范围从35ºC到
42ºC
【典例分析】
例1 、如图所示四种测量水温的方法,其中正确的 为( )
• 汽化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中考复习第三章热现象》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中考复习第三章热现象》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学生能够理解温度、内能、热量等热学基本概念,掌握物态变化的过程和条件,以及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
2.科学思维:通过热现象的分析和实验回顾,培养学生运用热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科学探究:激发学生对热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的科学探究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树立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了解热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应用,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温度、内能、热量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的过程和条件。
•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如何将抽象的热学概念与具体的生活实例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理解内能与温度、物态之间的关系,以及热量传递的微观机制。
•分析复杂情境下物态变化的过程及其能量转化。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热现象图片、动画、实验视频等。
•教材及配套练习册。
•热学实验器材(如温度计、烧杯、冰块、酒精灯等,视条件而定,主要用于演示或学生回顾)。
•近年中考热学部分真题及模拟题。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回顾热学基础知识,强调重点难点。
•实验演示法:利用实验器材或视频,直观展示热现象,加深理解。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热学问题,促进思维碰撞。
•例题解析法: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练习巩固法:安排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导入:展示几个与热现象相关的生活实例(如烧开水、冰箱制冷、冬天呼气形成白雾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热学原理,激发学习兴趣。
•复习回顾:简要回顾第三章《热现象》的主要知识点,为后续复习做好铺垫。
2. 新课教学(复习)(1)温度、内能、热量•概念阐述:明确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度量。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教学教案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现象的基本概念,理解热传递的原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热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热现象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热现象的基本概念2. 热传递的原理3. 热现象的观察与分析4. 热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5. 热现象的实验探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热现象的基本概念、热传递的原理、热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热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热传递的原理、热现象的实验探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热现象的本质。
2. 利用实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热现象。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热现象问题。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热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热现象的基本概念:介绍热现象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3. 热传递的原理:讲解热传递的途径、方式及特点。
4. 热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热现象的规律。
5. 热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实例,让学生了解热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6.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热现象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与热现象相关的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4.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其合作与交流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物理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 实验器材:准备热现象实验所需的各种器材,如温度计、热量计等。
3.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热现象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4. 网络资源:收集与热现象相关的科普文章、视频等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热现象的基本概念2. 第2周:热传递的原理3. 第3周:热现象的观察与分析4. 第4周:热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5. 第5周:热现象的实验探究6. 第6周:总结与反馈九、教学反思1. 课后及时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教学教案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现象的基本概念,理解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热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能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体验热现象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热现象概述1.1 温度的概念及计量1.2 热量的概念及计量1.3 内能的概念及计量第二章:热量传递2.1 热传导的原理2.2 对流的概念2.3 辐射的原理第三章:热膨胀与热收缩3.1 热膨胀的原理及应用3.2 热收缩的原理及应用第四章:吸热与放热4.1 吸热的过程及影响因素4.2 放热的过程及影响因素4.3 热效率的计算及提高方法第五章:生活中的热现象5.1 热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5.2 热现象的利与弊5.3 节能环保与热现象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热现象的规律。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热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反馈。
3. 实验报告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期末考试评价:全面检测学生对热现象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时间安排1. 第一章:4课时2. 第二章:4课时3. 第三章:3课时4. 第四章:4课时5. 第五章:3课时六、热力学定律6.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6.2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增加6.3 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的不可能性七、比热容与热量传递7.1 比热容的概念及计算7.2 热量传递的数学表达式7.3 热量传递的应用实例八、热能转换8.1 热能与机械能的转换8.2 热能与电能的转换8.3 热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换九、热机与热力学循环9.1 热机的原理与分类9.2 热力学循环的效率9.3 热机的发展与应用十、生活中的热现象解析10.1 烹饪中的热现象10.2 保暖与降温中的热现象10.3 能源利用与热现象十一、热现象的综合应用11.1 热现象在工业中的应用11.2 热现象在科技领域的应用11.3 热现象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十二、热现象与气候变化12.1 地球气候变化的原因12.2 热现象在全球变暖中的作用12.3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十三、热现象与生物体13.1 生物体体温调节13.2 生物体热量的摄取与消耗13.3 生物体热现象的适应性十四、热现象的安全与防护14.1 热危害的类型与预防14.2 热防护措施与设备14.3 热安全常识与应急处理十五、课程总结与拓展15.1 热现象教学总结15.2 热现象拓展学习资源15.3 热现象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六、热力学定律:3课时七、比热容与热量传递:3课时八、热能转换:3课时九、热机与热力学循环:3课时十、生活中的热现象解析:3课时十一、热现象与环境科学11.1 热现象与环境污染11.2 热现象与气候变化11.3 热现象与可持续发展十二、现代热现象技术应用12.1 热能转换技术12.2 热力学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12.3 热现象在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十三、热现象与人类健康13.1 人体热平衡与健康13.2 热现象与疾病13.3 热现象在健康保健中的应用十四、热现象与社会生活14.1 热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4.2 热现象与节能减排14.3 热现象与社会经济发展十五、热现象的跨学科研究15.1 热现象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15.2 热现象在多学科中的应用15.3 热现象研究的未来方向十一、热现象与环境科学:3课时十二、现代热现象技术应用:3课时十三、热现象与人类健康:3课时十四、热现象与社会生活:3课时十五、热现象的跨学科研究:3课时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中,重点包括:1. 热现象的基本概念,如温度、热量和内能。
初三物理教学案(30)总复习热现象知识点四
汽 油 机
吸气冲程 压缩冲程 做功冲程 排气冲程
1、 请你阅读课本 155 页,简单叙述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热 机
2、 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中,只有_____冲程燃气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都是辅 助冲程,要靠安装在曲轴上的飞轮的________来完成过。
柴 油 机
吸气冲程 压缩冲程
做功冲程
排气冲程
内燃机的应用 (1)汽油机的应用 汽油机比较轻巧,常用在汽车、飞机和小型农业机械上面。 (2)柴油机的应用 柴油比较便宜,但柴油机比较笨重,主要用在载重汽车、拖拉机、坦克上面。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 汽油机 燃料 柴油机
不 同 点
结构 吸气冲程 压缩冲程 点火方式 工作循环
相 能量转换 同 点
活塞、曲轴运动
压缩冲程: 做功冲程:
运动 优缺点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轼北大附属实验学
校九年级物理教学案(30)
课题总复习热现象知识点四主备张继维审定时间 1、 在燃烧的过程中, 燃料的____能转化为_____能,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燃烧时放出的______。
燃 料 的 利 用 和 环 境 保 护
2、1kg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量(放出的热量),叫做____________。 3、锅炉__________的热量与__________放出的热量之比,叫做锅炉的效率。 4、 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和锅炉效率的措施,把煤磨成煤粉, 用空气吹进炉堂, ______________。 用各种办法加大受热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煤和石油等燃料往往含有杂质,在燃烧时会产生__________等有害气体,在燃烧不充分 时,还会产生_______和________等,这些烟尘是__________污染的主要来源。 6、大气污染直接危害________和________,大气中的_________和________经化学变化溶于 水中,会产生酸雨。 1、将燃料燃烧时放出的_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的机器,统称热机。 2、汽油机的结构主体是 部有 和 ,内有 ,顶部有 ,它通过 。 与 相连。上
推荐初三物理教学案(32)总复习热现象练习二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北大附属实验学校九年级物理教学案(32)课题总复习热现象练习二主备张继维审定时间1.在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的是[ ]A.凝华、凝固、汽化 B.熔化、凝华、液化C.液化、凝固、凝华 D.汽化、升华、熔化2、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属凝华现象的是[ ]A.草地上露水的形成B.夏天冰雹的形成C.清晨大雾的形成D.以上都不是3、在箱子里放卫生球用来防虫蛀,过几个月后,卫生球变小或消失了,这一物理现象是:A升华 B.汽化 C.蒸发 D.熔化4.关于雨、露、霜、雾跟物态变化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雨水是水的液化形成的 B.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5.留心观察,生活中时刻发生着物态变化现象。
以下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A.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罐粘满“汗珠”B.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C.冬天早晨,屋顶瓦片上积一层霜D.敞开瓶盖,酒精逐渐减少6、日光灯用久了,管壁上发黑是因为( )A、灯丝受热产生升华,灯丝的气体在管壁遇冷凝华而成B、玻璃分解产生黑的物质C、灯丝受热蒸发后遇冷凝固而成的D、灯丝发热,使灯丝附近玻璃熔化发黑7.下面哪些现象是升华()A.放在木箱中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B.夏天清晨,植物上常有露水C.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D.放在冷冻室的鲜肉变硬了8、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冰棍周围冒“白气”B.玻璃窗上结的冰花C.冰冻的衣服上的冰没融化也会变干 D.放在火炉上的冰一会不见了9、很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变模糊了,这是因为A.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凝华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上B.眼镜上有灰尘C.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D.镜片导致水发生汽化蒙在玻璃上10.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B.冰冻的衣服也会干C.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D.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11.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变小B.花盆里的潮湿泥土变干C.夏天,冷饮杯外壁有小水珠D.秋天,屋顶瓦上结霜12、在夏天会看到冰棍冒出白色的“气”,这是因为:( )A.冰棍蒸发产生的水蒸气B.冰棍升华产生的小冰晶C.冰棍熔化成小水珠 D.冰棍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13、为了抗旱,向空中云层中发射“干冰炮弹”,就能实现降雨,这是因为:( )A.干冰熔化变为水B.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成的小液滴C.干冰在云层中迅速升华又凝华而形成的D.干冰在云层中升华吸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14.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在100 ℃时一定沸腾B.冰在0℃时一定熔化C.水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蒸发D.冰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15.(2011浙江绍兴,第2题)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C.秋天,早晨草木上露珠的形成D.冬天,湖面的水结成冰16.(2011浙江嘉兴,第4题)下列事例中,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A.用扫把将地面上的水扫开 B.将盘子中的水倒入瓶中C.把湿衣服上的水挤掉一些 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17.(2011安徽芜湖,第12题)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如图所示的各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18、夏天扇扇子是为了加快空气流动,使皮肤表面汗液________.19、蒸发是液体在________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________发生的汽化现象.20、我国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________下用________的方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的.21、液化石油气,就是在普通温度下用________的方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的.22、烧饭时,掀开锅盖会有水珠从锅盖内壁上滴下来,这些水珠是锅里的水________形成的水蒸气经________后形成的.23、用水壶烧水,当水烧开时,在壶嘴附近会出现上升的“白气”,这些“白气”是_________形成的;当“白气”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就不见了,这是由于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热现象》专题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热现象》专题复习卷一、填空题(共10题;每空1分,共20分)1.如图所示,为寒暑表和体温计的一部分,其中图为体温计.寒暑表显示的读数为℃.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3.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中,物质的温度___ ___。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题1图题3图题8图4.下列物态变化,是吸热还是放热。
(1)地球变暖,冰川减少,海平面升高。
热。
(2)夏天,从冰箱冷藏室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热。
5.煮牛奶时,能闻到奶香味,这是现象。
为了保持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能用高温煮,为此,人们制造了一种锅(选填“高压”或“低压”),用这种锅煮牛奶,可以使牛奶里的水不到100℃就沸腾。
6.“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有着巨大的开发使用潜力。
同等条件下,“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可达煤气的数十倍,这说明“可燃冰”的很大。
1kg“可燃冰”完全燃烧大约放出4.2×108J 热量,可使㎏的水从20℃加热至60℃。
[水的比热容为4.2×103kg/m3]7.夏天将厚衣物和樟脑丸装入塑料收纳袋内,用抽气筒向外抽气时,筒壁因摩擦而发热,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了筒壁的内能;冬天打开收纳袋会闻到樟脑丸的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 .8.如图是某四冲程汽油机的_____冲程,在此冲程中能量转化是。
9.小明用燃气灶把质量为12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100℃,燃烧掉0.42 的天然气,则燃烧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是J,燃气灶的热效率是.(天然气的热值是)10.泡温泉时感觉身体会发热,这是通过_________的方式改变了身体的内能。
烈日下,小兵去游泳池游泳,3m37/102.3mJ他感觉到游泳池边的水泥地面很烫脚,但游泳池里的水却很凉,这是因为水的__________较大的缘故。
初三物理课程资源库热现象教案2备
课题热现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一)温度1、了解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了解摄氏温度3、会用液体温度计测温度(二)物态变化1、了解熔化和凝固现象2、了解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区别3、了解晶体的熔点4、了解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5、会查熔点表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梳理归纳知识框架,让学生在复习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物理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重点难点重点:1、温度计的读数2、晶体熔化实验3、熔化和凝固特点难点:分析熔化和凝固图像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方法复习法、练习法、讨论法一、课前检查预习知识(见独学指导单)二、教学过程:(一)学习2015年分项细目(二)温度知识结构教学内容及步骤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国际单位:开尔文K单位常用单位:摄氏度℃单位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
在0℃和100℃之间分为100个等份每一份就是1℃。
温原理: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实验室用温度计度种类寒暑表温度计体温计使用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典型例题:温度计读法(三)学生练习1、2(见学案)(四)物态变化:知识结构熔化吸热固态液态凝固放热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判断物态变化的方法:初始状态(固态)末状态(液态)教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判断物态变化的方法:初始状态(液态)末状态(固态)(1)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海波、石英、萘、冰、水晶、食盐、明矾、金属非晶体:玻璃、松香、蜂蜡、沥青(2)晶体熔化和凝固特点:吸热(放热)不升温(不降温)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特点:吸热(放热)升温(降温)(3)晶体熔化条件:a.温度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学内容及步骤教晶体凝固条件:a.温度达到凝固点b.继续放热3、熔化实验:实验装置温度(℃)时间(min)物质的凝固曲线(图象)温度(℃)时间(min)OEFGH凝固点晶体的凝固曲线非晶体的凝固曲线典型例题:例1:会查熔点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凝固点为℃.学内容及步骤教学例2:了解熔化过程中吸热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装有碎冰块的烧杯中,若对烧杯底部加热,当烧杯中的碎冰块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碎冰块能熔化吗?为什么?例3:了解凝固过程中放热如图乙所示,是探究某液态物质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验装置,图甲是依据实验数据描绘出了该液态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内容及步骤(1)由图像甲所示可知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熔点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北大附属实验学校九年级物理教学案(33)
课题总复习热现象练习三主备张继维审定时间
1.将一块铁切去一半,变化了的物理量是[]
A.密度 B.质量 C.比热容 D.温度
2.在我国北方农村,农民常在菜窖里储存几桶水,是因为[]
A.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气温升高时放出的热量较多,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冻坏
B.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气温降低时放出的热量较多,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冻坏
C.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气温降低时吸收的热量较少,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冻坏
D.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气温升高时放出的热量较少,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冻坏3.(2003·广东梅州)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热器同时给水和煤油分别加热,在此过程中,水和煤油的温度升高一样快,由此可以判定 ( )
A.水的体积小于煤油的体积 B.水的体积大于煤油的体积
C.水的质量大于煤油的质量 D.水的质量等于煤油的质量
4.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 B.物质放热越多,比热容越大
C.物质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 D.物质的比热容与质量和温度无关
5.以下四种现象中,与水的比热容有很大关系的是 ( )
A.汽车的发动机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 B.内陆地区的气温变化比沿海地区大
C.夏天往室内洒水可使室内温度降低 D.生活中往往用热水取暖
6.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两倍,若水和煤油的质量之比为1:2,吸收的热量之比为2:3,则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 )
A.3:2 B.2:3 C.4:3 D.3:4
7.水温从20 升高到30℃吸取的热量为4.2×104J,水的质量是 ( )
A.1 kg B.10 kg C.0.1 kg D.100 kg
8.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等的热量,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则
A.水升高的温度高
B.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一样高
C.煤油升高的温度高
D.无法判断
9.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比内陆地区的气温变化小,其根本原因是
A.海水的吸热本领比沙石、泥土的小
B.海水的质量比沙石、泥土的大
C.海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泥土的大
D.海水具有流动性,沙石、泥土不易流动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没有吸热过程和放热过程,说热量是毫无意义的
B.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吸收的热量、物体的质量及物体温度的变化有关
C.两个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也一定相同
D.热总是从含有热量多的物体传递给热量少的物体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B.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 C.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一定多
D.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12.在沙漠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夜抱火炉吃西瓜”的奇特现象.而沿海地区是“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这表明水对气温有显著影响,是因为( ).
A.水的透明度高,容易吸收太阳能 B.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
C.水在蒸发时有致冷作用 D.水的对流性能好
13.下列有关比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B.在释放相同热量的条件下,比热小的物体温度降低得多
C.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构成,因此比热相同D.将一物体分成两半,其比热也必减半14.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会发生变化的是()
A.一杯水倒去一半 B.水凝结成冰
C.一块铁加工成铁屑 D.15℃的水变成45℃的水
15.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种类有关的是( ) A.体积相同的两杯水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B.质量相等的两块钢温度分别升高5℃和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C.体积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D.质量相等的水和铜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16.煤油的比热容是2.1×103焦/(千克·℃),它表示______。
17.冰的比热容是2.1×103 J/(kg·℃),当冰融化成水后,比热容是_________,说明同种
物质,在不同状态时,比热容是_________的.
18.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温度升高越多,吸收的热量_________;同一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_________越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升高相同温度时,_______小的吸收热量少.
19.把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两个金属球甲和乙,加热到相同的温度,然后分别投入两杯初温相同、质量也相同的水中,最后发现投入乙球的杯内水温较高,那么可以断定甲、乙两种金属的比热容c甲_________c乙.(填“>”“=”或“<”)
20.甲、乙两金属球的质量之比是5∶3,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之比为1∶5,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_.
21、质量为10kg的水温度从25℃升高到65℃,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22、质量为2kg的沸水(100℃),温度降低了60℃,水放出了多少热量?
23.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为3:1,吸收相同的热量之后,升高的温度之比为2:3,求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