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 (2)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敨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基本除法运算的方法。
2.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表内除法的步骤和方法。
难点:理解除法运算中的余数概念,并正确处理余数。
三、教学准备
1.课件:包含表内除法的示例和练习题。
2.教具:计算器、白板、彩色粉笔等。
3.学生课前准备:复习前一单元数学知识,做好预习。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引入问题,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知识,为表内除法的学习做铺垫。
2. 新知识讲解
1.讲解除法的定义和基本步骤。
2.介绍表内除法的概念,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进行表内除法运算,包括
如何处理余数等问题。
3. 示例演练
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做几个简单的表内除法示例,确保他们掌握了基本运算方法。
4. 练习环节
让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检查他们是否掌握了新知识。
5. 拓展应用
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表内除法知识解决,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表内除法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并强调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表内除法的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除法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除法,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除法概念和运算方法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除法的实际应用场景有一定的好奇心,希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除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表内除法的计算。
2.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除法,理解除法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除法的计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除法的实例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情境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
3.练习题:设计一些除法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除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张图片,上有5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问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除法的概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 (2)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一课时平均分教学内容:课本P7~12页,例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例1(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老师要送给你们。
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 5 ) 、p8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3、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1、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2、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1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全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平均分(一)【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例1、做一做第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的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平均分”,在分东西的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7页参观科技馆食物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出示教材第7页情境图。
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小朋友正忙着准备食物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物。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导入新课他们买了一些食品:许多的矿泉水、面包、橘子、糖果、火腿肠、香蕉等食品。
把这些食品两个两个的分一类,或三个三个的分一类;或四个四个的分一类……提问:看了大屏幕,你们想说些什么?可让学生自由地说。
1.教学例1。
(1)分一分。
现在我们大家也来一分,从学具盒里拿出8块巧克力,分成两堆。
(2)说一说。
请学生口述操作过程,你是怎样分的?(分成1和7、2和6、3和5、4和4)(3)想一想:同桌的两位同学一人拿走其中的一份,怎样拿才公平?(每人都拿4块,也就是每人拿的数量同样多,这样才算公平)(4)总结:像这样每份都分得一样多,就叫“平均分”三、巩固拓展1.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题。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联系前面讲的平均分的定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2.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用正方形卡片代替枫叶,数一数,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讨论一下: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四、课堂小结师:请学生回忆一下,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知道了什么叫做平均分,了解了平均分的基本定义,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共9课时)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共9课时)一. 教材分析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除法的认识、除法算式的读写、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除法的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除法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除法的运算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如除数、被除数、商等。
2.让学生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表内除法。
3.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除法的基本概念的掌握。
2.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的掌握。
3.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问题解决法等。
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教材、PPT、黑板、粉笔、练习题、实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分水果的例子,引入除法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呈现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如除数、被除数、商等,以及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除法的计算练习,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
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进行除法的计算。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分物品、计算单价等。
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应用。
5.拓展(10分钟)可以通过一些拓展的问题,如除法的性质、除法的计算方法等,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掌握除法。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第二单元单元表内除法一第一课时平均分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2、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老师要送给你们。
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1、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表内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能够熟练运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
3.能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熟练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够灵活应用表内除法解决情境问题。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2.板书:准备好板书内容,包括定义、示例、练习等内容。
3.教具:准备计算器、小白板等教学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一个简单的表内除法计算题目,引导学生回顾表内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第二步:呈现概念(10分钟)通过示范和讲解,介绍表内除法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
第三步:示范操作(15分钟)老师通过示例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操作,让学生跟随操作,掌握计算步骤。
第四步:巩固练习(20分钟)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第五步:拓展应用(10分钟)老师提出几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梳理学生的学习收获,对下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预告。
五、教学反思本课程设计结合了理论与实践,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的相关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值得改进的是在巩固练习环节要更灵活地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练习数量和难度,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的组成、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以及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能够正确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加减法运算,对于数学符号和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于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建立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需要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例的观察和操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除法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实例的引入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除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除法的含义: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实例,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学习除法算式:学生学习除法算式的组成,包括被除数、除数和商的概念。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2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2课时)》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这一课时,学生能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除法的运算规则,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法的运算方法,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除法,他们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特别是对于除数是一位数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正确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能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能探索并总结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除数是一位数时的试商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时采用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除法的含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入除法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尝试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感受除法的运算规律。
3.合作交流: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总结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困惑,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5.练习巩固: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除法的运算方法。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 单元分析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一)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分两部分,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总课时:10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也分成了两个内容,一是平均分,例1到例3;二是除法的含义,例4到例5.也就是数学P7-P17(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平均分即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3.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等分和包含出用除法来表示,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和除法含义,运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材说明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为两个层次。
(1)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景,让学生通过对比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材通过让学生参与平均分的活动,探索平均分的方法,认识平均分的两种不同情况:等分和包含。
同时通过让学生操作、说一说、圈一圈等方式理解“平均分”,既重视平均分的过程,也注重对平均分结果的认识和表述。
(2)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材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研讨等学习活动,让学生逐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这样编排可以让学生处分参与“平均分”的活动,既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又促进学生对除法产生”亲切感“,使后面对除法的认识“水到渠成”。
第一部分:平均分★主题图呈现同学们分东西的情境图,其中2幅图蕴含了“每份同样多”的例子和还没有分的情况,另外两幅图则分别展现了两种不同的操作过程。
要充分利用主题图,可在学完除法后,再回过头来让学生说一说能不能找到主题图中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列出算式,既充分的利用了教材资源,又再次巩固了除法的意义。
★例1——引出“平均分”用分糖的情境引入,让学生说一说图上同学们在把糖做什么?接着请学生观察糖分的结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引导学生发现虽然都是在分,但是3个小朋友分糖的结果不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新备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新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整数的除法运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除法计算,并为后续的除法运算学习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学习除法时,可能会对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除法的本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除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除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本质,能够灵活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操作、数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情境,引入除法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理解除法的本质。
3.讲解: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学生掌握除法计算。
4.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应用: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除法的重要性和运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除法概念除法运算方法已知两个因数的乘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新备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新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新备教学设计,主要包含了8节课的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除法运算,包括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的读写、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除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除法运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来逐步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除法的实际应用场景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除法运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除法运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表内除法的计算。
2.难点:除法运算的实际应用,除法算式的读写和各部分名称。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激励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掌握除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练习和实例,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课件、练习题、实例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除法运算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例,如分水果,引入除法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除法运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示例讲解除法算式的读写和各部分名称。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除法运算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除法运算的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含除法的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除法运算。
本单元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除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除法运算的步骤和方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除法运算,掌握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除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数学问题的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能够灵活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实物,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出除法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新课:讲解除法运算的意义和基本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运算。
3.课堂练习:布置一些表内除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提高: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除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一个除法运算的流程图,或者是一些典型的除法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练习成绩等方面进行。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共9课时)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除法的概念。
2.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3.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除法的含义。
2.掌握表内除法的步骤。
3.计算简单的除法题目。
教学准备1.教材《数学下册》人教版。
2.黑板、彩色粉笔。
3.讲义、练习册。
教学过程1.引入:介绍除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除法是将一定数量的东西均匀分成几份的运算方式。
2.例题讲解:通过几个简单的例题讲解表内除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3.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强调表内除法的要点。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表内除法的基本步骤。
2.进行综合性练习。
3.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1.复习表内除法的步骤。
2.解决较复杂的除法问题。
3.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
教学准备1.教材《数学下册》人教版。
2.黑板、彩色粉笔。
3.讲义、练习册。
4.生活实例图片。
教学过程1.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回顾表内除法的基本步骤。
2.实例讲解:通过生活实例,讲解如何应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让学生进行综合性练习,包括简单和较复杂的表内除法题目。
4.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强调实际应用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单元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对除法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和综合性练习的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的应用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至第九课时(内容与前述类似,略)以上为《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内容梗概,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小学数学二下的一个重要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除法的意义、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除法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提高运算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本单元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除法这一新的运算类型,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和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操作教学法: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
3.交流讨论法:通过小组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和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运用除法。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如分水果、分配物品等,引导学生思考除法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说课稿(共9课时)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说课稿(共9课时)一. 教材分析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是该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并理解除法与乘法的关系。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除法的运算规则,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运算方法,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在学习除法时,可能会对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产生困惑,特别是在理解“除以几,乘几”的规律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除法概念的理解,以及“除以几,乘几”的规律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讲解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除法的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除法的运算规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乘法知识,引导学生进入除法学习。
2.新课导入: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除法运算的规律。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除法运算的过程,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
4.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除法的运算方法。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2课时着重讲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加减法,对数学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除法概念理解不深,对除法计算方法掌握不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除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除法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除法的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除法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除法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激励评价法: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除法概念及计算方法。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实例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卡片等教学工具,便于进行板书和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除法概念,如“小明有5个苹果,他想把这5个苹果平均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除法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讲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如“5除以5等于1,6除以5等于1余1,7除以5等于1余2”等。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二下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课本P7~27页。
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根底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
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
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了解除法算式的各局部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依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根底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2课时左右除法…………………………………………………3课时左右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第一课时平均分教学内容:课本P7~12页,例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一课时平均分教学内容:课本P7~12页,例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例1(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老师要送给你们。
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 5 ) 、p8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3、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1、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2、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1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2、练习二第4题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教学反思:第二课时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课本P10页,例3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2、出示分果冻问题的情景图。
(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师:瞧!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1、学习例3。
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能分成几份”。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小结: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8里面有几个2,8里面有4个2,就可以分4份。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1、课本第12页的第5题。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你能帮小熊分分看。
(1)、第6题。
出示分玉米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开放题。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五、课堂总结教学反思第三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课本P13页,例4,练习三第1、2、3题。
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
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
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二、学习新知1、引入除法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
除法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
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
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1、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1)、自己读题,理解题意(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1)、第一关(练习三第1题):“魔法卡片”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三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三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第四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5、6题。
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二、学习新知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1)、练习三第4、5题。
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6题:写出除法算式。
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对照算式画图,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第五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课本P16、17页练习四第7、8、9、10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2、学生举例。
3、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二、展开学习1、引导学生完成第16页练习三第7题。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8题。
(1)、教师巡视(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的第11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
(2)、全班交流汇报。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10题。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第六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一)教学内容:课本P18页例1,练习四第1~3题。
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2、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3、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
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4、学生交流想法。
5、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6、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7、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