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为目标,构建多元综合实践教学运行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为目标,构建多元综合实践教学运行机制[摘要]高职教育的任务要求高职教育必须将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组成
部分。
本文结合“林业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探讨性的提出通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正确把握实践教学内涵、建立多途径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内容,全面有效的构建多元综合实践教学运行机制。
[关键词]高职教育多元综合实践教学机制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生产一线、基层单位所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社会发展带来的人才需求岗位的变化要求学校培育与之相适应的技术人才,相应地教学模式要适应这种要求。
结合“林业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改变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思想,将实践教学作为职业技术教学体系中主要组成部分,并构建科学的多元实训方式,是完成教育目标的关键。
一、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为实践教学的科学、高效运行提供保证
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备程度直接影响着实践性教学的组织、过程与效果,以学生为中心,实践教学要以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使学生想学、能学、易学,使教学有压力、有动力、有保证。
实践教学体系可由四个子体系构成,即:目标子体系、内容子体系、条件子体系、管理子体系。
见表1。
只有目标清晰、有针对性,内容丰富、合理,条件充分、有效,管理完善、到位,才能为实践教学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内外相结合,多途径实现实践教学目标
从技能目标出发,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多种方式,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1.课内实验。
是按课程教学大纲安排进行的课堂验证性实践教学,作为课程理论教学的辅助,通过实验使学生对课程理论和知识点加深理解,以校内实验室完成为基础。
2.课内实训。
是从课程教学内容出发、为掌握基本教学单元(节或章)的操作能力而实施的教学环节,是课程理论教学的加强。
3.课程实习。
为训练学生的单项或几个项目的技能和应用而设计的实训,是学生理解专业知识、熟悉专业设备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必要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应用能力。
4.课程设计。
为训练学生的课程综合能力而设计的实训环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
5.综合实习。
按课程能力模块设计的综合实训环节,通过多个相关技能的综合训练,建立技能间的联系运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6.毕业设计。
以专业综合技能项目的完成为目标,通过基础理论与相关技能综合运用,提升学生运用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的训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7.学研结合。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尤其是应用性研究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
在参与项目过程中掌握基础理论及技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8.产学结合。
主要通过生产实习的方式完成。
在生产一线有岗位、有任务,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完成职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综合训练,是学生走向社会的非常必要的方式。
此外,参与学院的生产项目也属此方式。
9.职业技能辅导训练。
主要是为达到某种职业资格所要求的技能水平,通过课外辅导的方式,完善学生职业能力的、非学校主体安排的一种辅助性技能教学形式。
10.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学习方式,即服务于生产、学习于生产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训练。
如三下乡活动,技术服务等。
所有实践教学方式有规范文件,有管理制度、考核方式,使实践过程顺利执行。
三、重视实践过程,把握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在实践教学中,不论是哪一种方式,都可概括为“5W5H”,见表2。
理解5W5H,实训就会有方案、有执行、有结果,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建立高起点、多形式、多渠道的实训基地
通过改建、新建、联建、协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形成内外一体的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营造广泛真实的职业教学氛围。
包括室内仿真实训基地、室内模拟实训基地、学院室外实训基地、联建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外协议实训基地
可按“双方介入,紧密合作,互惠互利,相互补充”的原则,选择技术水平先进、管理规范、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事业单位作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联建校外实训基地提供了真实职业能力训练场所,可以让学生充分吸收企业文化的营养,捕捉市场信息,了解新材料和新技术,学习生产经营理念,深化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社会能力,有利于双师素质师资的建设,从企业挖掘兼职教师,同时可弥补
学院建设经费的不足,在建设、学习中互惠互利,是一种非常成功的实训基地建设途径。
2.搭建共用平台,实现实训基地资源共享
发挥现有实训基地的有限资源,杜绝盲目、重复投资,适应多专业、多岗位的职业技能训练,是搭建共用平台的目的所在。
这些平台在一个或几个职业岗位的综合与交叉的技能训练中起积极的作用,“平台”可采取院、系级管理,以保证功效的最大化发挥。
3.发挥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
实习基地要真正体现专业特色和水平,体现先进性、专业性和实用性,不仅要产生教育效益,而且要产生经济效益,形成以生产带效益、以效益促教学、以教学带学生、以生产促学习的教学、实训、生产、服务于一体的运行机制。
在实训基地满足教学的同时,应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先进实验设备的优势,以生产项目为突破口,在保证实践教学的同时,面向社会开展服务工作,学生通过参与工作,可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方法能力。
通过社会服务,除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外,可起到扩大专业影响,提高学院知名度的良好作用。
4.依托实训基地,建立产、学、研、就业四结合机制
充分的实训条件为产、学、研奠定了基础。
在科研、生产过程中,教师的理论、实践水平大大提高,成为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一个有效方式;学生积极参与,成为提升学生能力素质的必不可少的途径。
科研为经济建设服务、以科研提升教师水平、以科研培养学生能力。
科研活动可使教师与生产单位人员紧密合作,使教师的理论与实践良好结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部分学生参与项目,使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同时进步,为就业及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于实训基地开展生产服务活动。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对外承担、完成工程项目,学生不但提升了能力,具备良好能力素质的学生受到服务单位的青睐,直接获得就业机会。
生产、就业活动的全面开展还应体现于学生的生产实习中。
依托校外实训基地,实现产学结合、生产就业结合。
实习结束时学生可具备直接进行生产的能力,实现了就业“零适应期”,部分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可与实训基地签订就业协议,是学生就业的一条主要途径。
产学研结合还广泛表现于对生产单位人力资源的良好应用上。
有合作关系的生产单位专家参与专业建设,也成为兼职教师的主要来源,促进了专业教学的科学发展,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同时更新了专职校教师的知识水平。
五、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实现专业循环发展的关键环节,为保证实践教学效果,学院需制订《专业实践环节质量标准》,结合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加强教学评价工作的科学性,使教学评价落到实处。
学生实习结束后,通过学生实践总结、成绩,掌握学生的实训效果、实践体会、对教学过程的建议;通过生产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建议,掌握专业教学体系的缺陷,形成专业评价的基本数据。
根据评价数据,改进教学计划、调整培养方案、改(完)善实训条件,使实训教学不断适应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周慧崇,袁光德.高职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 大众科技, 2006,(8).
[2] 王勇,张游.关于创新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3]俞仲文,刘守义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丁继安.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学习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杨伟军,张磊.高职高专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3,(19).
[6]石伟平,徐国庆.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J].职业技术教育,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