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七年级《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

初中数学七年级《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

《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不等式的有关基本概念,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利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本章内容是继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之后,进一步探究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后学习意愿二次方程、函数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不等式的概念以及不等式的解的概念,相等与不等是研究数量关系的两个重要方面,用不等式表示不等的关系,是代数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它在解决各类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介绍不等式及不等式的解的概念及解集的表示方法,是研究不等式的导入课,通过实例引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不等式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经历、感受到概念形成的过程。

正确抓住不等式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

为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性质、解法和简单应用起到铺垫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集的概念。

2、能根据文字列出简单的不等式。

(二)、过程性能力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归纳和类比的数学方法,以及从具体到抽象获取知识的思维方式;初步体会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数学模型。

(三) 、情感与态度:通过对不等式概念及其解集等有关概念的探索,加强同学之间的分工合作与交流.学情分析: (1) 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不等量关系、数量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在小学阶段和生活中已有所了解和感知。

(2) 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回到实际问题解释和检验”的数学建模能力. (3) 学生已初步具备探究和比较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不等式相关概念的理解和不等式的解集的表示。

教学难点:不等式的解集不是一个或几个具体的数值,而是适合不等式的未知数的值的全体,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是本节教学中的难点.三、说教法和学法(一)、教法: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和七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目标教学的要求,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法;让学生以观察实例为基础,用归纳的方法形成概念,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观察、发现、探究的过程,再现知识的“发生”和“发现”及“形成”的过程,揭示事物发展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辩证规律;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信心,又有利于接受知识;也有益于形成对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和解决的能力.(二)学法:根据本节课的特点,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四、教材处理本节课是从一个实例(问题)的解答来引出不等式及其概念的,为了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我通过不等式与方程的类比教学,主要采用了:生活问题引入不等关系——列不等式——提出不等式的概念——列不等式解实际问题——不等式解的概念——不等式解集的表示,并穿插视频教学和相对应的例题和练习,加以巩固.五、说教学过程下面我来说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共分为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首先通过老师的自我介绍引入新课。

七年级数学《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七年级数学《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七年级数学《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七年级数学《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不等式及其解集》,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等式,方程,方程组的概念,重点研究了解方程及方程组之后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不等式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等式的延伸,而在此之后,我们所要学的很多知识,比如,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甚至以后的高等数学中所涉及到的优化问题都要用到本节课的内容,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中学数学乃至整个数学领域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思维变得更开阔,也对以后更好的学习各种科学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2、教学目标新课标下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及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必须体现三维目标,因此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不等式的概念,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会用不等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法。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及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自发的寻找不等式的解(3)精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不等式类数学问题的讨论,逐步培养他们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并能将他们应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说教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多让学生交流合作。

引导学生动脑筋思考,协助学生归纳总结知识重点,最终达到教学相长。

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讨论、交流合作等方法为辅。

不等式及其解集之说课稿

不等式及其解集之说课稿

不等式及其解集之说课稿蔡口集初中俄鹏冲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不等式》中的第一节:《不等式及其解集》。

对于本节课的处理,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材处理、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教材分析1.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及其简单的应用,是继一元一次方程学习之后,又一次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是进一步探究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以及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知识的基础。

相等与不等是研究数量关系的两个重要方面,用不等式表示不等的关系,是代数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它在解决各类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的内容主要介绍不等式及不等式的解的概念及解集的表示方法,是研究不等式的导入课,通过实例引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不等式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经历、感受概念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正确抓住不等式的本质特征,为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性质、解法及简单应用起到铺垫作用.1.2 学情分析(1)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不等量关系、数量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在小学阶段已有所了解.(2)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回到实际问题解释和检验”的数学建模能力.(3)学生已初步具备探究和比较的能力.1.3教学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方面:了解不等式及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并理解不等式的解、解集,能够正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能够列出不等关系式.2、能力方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归纳和类比的数学方法,以及从具体到抽象获取知识的思维方式;初步体会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数学模型。

3、情感方面:通过对不等式概念及其解集等有关概念的探索,加强同学之间的分工合作与交流.1.4教学重难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不等式相关概念的理解和不等式的解集的表示。

不等式说课稿

不等式说课稿

不等式说课稿关于不等式说课稿关于不等式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不等式及其解集》,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等式,方程,方程组的概念,重点研究了解方程及方程组之后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不等式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等式的延伸,而在此之后,我们所要学的很多知识,比如,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甚至以后的高等数学中所涉及到的优化问题都要用到本节课的内容,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中学数学乃至整个数学领域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思维变得更开阔,也对以后更好的学习各种科学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2、教学目标新课标下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及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必须体现三维目标,因此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不等式的概念,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会用不等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法。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及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自发的寻找不等式的解(3)、精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不等式类数学问题的讨论,逐步培养他们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并能将他们应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说教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多让学生交流合作。

引导学生动脑筋思考,协助学生归纳总结知识重点,最终达到教学相长。

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讨论、交流合作等方法为辅。

先复习了已有的等式、方程的有关知识,然后举两个不能用等式表示的数量关系,接着让学生联想生活实际中的一些不等关系并举例,最后选择教材上的问题1让学生分组讨论,各组找出几个能满足该问题中未知数的值学生会发现各组所选数值的差异,紧接着引出解集的概念。

不等式的性质与解集说课稿6篇

不等式的性质与解集说课稿6篇

不等式的性质与解集说课稿6篇不等式的性质与解集说课稿(精选篇1)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主要分四块内容进行说课:教材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学法指导;教学流程。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第九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这是继方程后的又一种代数形式,继承了方程的有关思想,并实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进一步学习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有着及其重大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的目标:1)知识目标:主要是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类比的思想来探索新知的能力,扩充和完善不等式的性质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猜想与归纳的思维方式,体会类比思想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和难点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是本节课的中心,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所以我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不等式三个基本性质的学习以及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

本节课的难点是用不等式的性质化简。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本节课在性质讲解中我采取探索式教学方法,即采取观察猜测---直观验证---托盘实验---得出性质。

使学生主动参与提出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

为了突破学生对不等式性质应用的.困难,采取了类比操作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来设置教学。

整节课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法来落实知识点。

三、学法指导:鉴于七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比较薄弱,应以激励的原则进行有效的教学。

鼓励学生一种类型的题多练,并及时引导学生用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

例题讲解采取数形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树立“转化”的数学思想。

充分复习旧知识,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主要环节)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复习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学生活动: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教师活动:注意强调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除数不为0)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学生活动:观察思考,两个(或几个)学生回答问题,由其他学生判断正误。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9.1.1《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9.1.1《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9.1.1《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不等式及其解集》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9.1.1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解集及其表示方法。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不等式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材中,不等式的概念是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入的,让学生感受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不等式的解集是指满足不等式的所有实数的集合,可以用数轴或区间表示。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等式及其解集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一元一次方程等基础知识,对于数学符号和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对于不等式的概念和解集的表示方法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数轴和区间的表示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应用到不等式的解集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概念的引入和学生的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起不等式和解集的知识体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解集及其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概念及其解集的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不等式和解集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解集的表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黑板,进行图文并茂的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不等式及其解集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入不等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

《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

《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下面是《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欢迎阅读。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9.1.1《不等式及其解集》一、教材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学习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识及其应用,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进一步探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本章通过对汽车行驶速度问题的分析,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抽象过程,体会到现实世界中有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既有相等关系,也有不等关系,使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不等式.通过讨论、交流、归纳得到:大于3的每个数都是不等式x+2>5的解,而小于3的每一个数都不是不等式x+2>5的解,因此不等式x+2》5的解有无限多个,它们组成集合,称为一元不等式x+2》5的解集。

即表示为x》3。

2、主要知识结构不等式的概念—→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这还是要从考研大纲中所给出的题型以及各个题型的分值结构开始说起。

考研英语试卷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useofEnglish,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完形填空。

这一部分对于单词的考查主要有三种考法:3、教学重点和难点对于初一学生来说,以前接触到的代数式及方程等知识都具有唯一性,给定字母的值,能确定唯一的代数式的值,给定方程能得到唯一的解,而这一节所接触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却有无数个解,需要我们去用集合的形式来表示,这对学生形象思维来说是一个大的转变,所以我们将不等式解集的理解和表示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将不等式解集的概念本节课的难点.明确转化原理后,让学生试算例题。

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抽象出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最后概括总结出移位的法则。

具体做法如下: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题学习力求达到如下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不等式的意义,不等式解的意义,并能判断出不等式的解.2.理解不等式的解集,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经历问题的提出→分析→探索→类比的过程,体会到生活中数量关系的多样性,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数学思想.情感与态度: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师生共同探索不等式的意义及找到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三、教法学法分析本节课主要是教给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多合作,大胆猜,会验证" 的研讨式学习方法.这样做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及通过动手实践,理解记忆和强化训练的学法掌握本节课内容.根据本节课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主要以讲学稿为载体,采用探索发现法,以问题为主线,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求解与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通过情境的分析过程,强化学生的主动探索,加强对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数学建模思想教学,体现新课程标准里,对重要的概念和数学思想呈螺旋上升的原则.四、教学过程分析(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1、导入新知,解释疑难(1)不等式的概念通过对前面情境的分析,学生对生活中的不等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对进一步了解不等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此时再引入新的情境,让学生去分析其中的不等关系,学生乐于接受.问题: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A地50千米,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分析:设车速是x千米/时.从时间上看,汽车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则以这个速度行驶50千米所用的时间不到小时,即①从路程上看,汽车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则以这个速度行驶小时的路程要超过50千米,即②通过对20世纪科技发展成果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获得更多的科技前沿的信息,增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养成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科学的习惯.式子①和②从不同角度表示了车速应满足的条件.(2)不等式的解和解集在了解不等式之后,学生很容易将思维转移到什么样的值才满足这个不等式,光凭想像很难得出结果,此时利用多媒体的交互作用,让学生对未知数的值进行试探. 比如:若速度为100千米/时,(多媒体演示)输入速度x的值为100,多媒体中的汽车随之进行运动,观察运动的结果,满足题目的要求,所以100是这个不等式的解,从中得到不等式解的概念.师:其实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数学问题,南京地铁中就蕴含着许多数学问题。

不等式及其解集的说课稿

不等式及其解集的说课稿

不等式及其解集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不等式及其解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不等式及其解集》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

不等式是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形式,它不仅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后续学习函数等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概念,以及在数轴上表示解集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性质和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等式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但对于不等式这一新的概念,学生可能会感到陌生和抽象,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不等式,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解集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不等式的概念,能正确列出不等式。

(2)理解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不等式的解。

(3)会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体会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

(2)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不等式的概念及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概念。

(2)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2、教学难点不等式解集的理解及在数轴上正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023年最新-七年级数学下册《不等式及其解集》教案设计优秀3篇

2023年最新-七年级数学下册《不等式及其解集》教案设计优秀3篇

七年级数学下册《不等式及其解集》教案设计优秀3篇最新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例文篇一教学目标:1、运用所学的圆、比例等知识解决问题;了解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知道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2、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经历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重点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说一说你了解到的有关这两种自行车(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知识。

2、自行车里会有数学问题吗?想一想。

二、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1、提出问题:两种自行车,各蹬一圈。

能走多远?引出学生对自行车里的数学的研究。

2、分析问题(1)学生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方案一:直接测量,但是误差较大。

方案二:根据车轮的周长乘以后车轮转的圈数,来计算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

(2)讨论: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前齿轮转的圈数× 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转的圈数× 后齿轮的齿数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数据并求解。

(1)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车轮的周长×(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2)分组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带入上述模式,求出答案。

4、汇报结果。

各小组展示并解释本组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在比较结果。

三、研究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1、提出问题: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1)了解变速自行车的结构。

(有2个前齿轮,6个后齿轮。

)(2)根据这个结构,可以组合出多少种速度?2、分析问题,求解,汇报。

3、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四、课堂作业1、一辆自行车的车轮直径是0.7米,前齿轮有48个齿,后齿轮有16个齿,蹬一圈自行车前进多少米?2、一辆前齿轮有28个齿,后齿轮有14个齿,蹬一圈自行车前进5米。

求自行车的车轮直径。

(保留两为小数)五、课堂小结自行车里的学问可真大,你还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吗?最新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例文篇二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倒数的意义。

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

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

0翟自律自强成人成才《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富顺县童寺镇芝溪九年制学校:叶顶川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不等式及其解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6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1、说课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让学生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不等式的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力求使“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2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后面临的一个新问题,而在此之后,我们所要学的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次函数及方案设计等问题都要用到本节课的内容。

因此,本节课在整个中学数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我从以下四个维度说明我的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①体验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不等式数学符号的过程;②理解不等式及相关概念,能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2)数学思考通过不等式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建模思想,建立符号意识。

(3)问题解决学会在具体情景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过程中思考方法和结论并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呼号自律自强(4)情感态度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渗透德育生命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4 、重点难点本课中不等式相关概念的理解和不等式的解集的表示是重点,不等式解集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讲清重难点。

二、教学策略:我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通过让学生举例、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

《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5篇

《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5篇

《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1说教材分析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不等式的有关基本概念,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利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和课题学习。

此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方程(组)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不等式,教材首先从数量大小之分说起,这是人们熟知的客观事实。

由大小,就有相等或不相等,例如,在引言中给出的不等式2+3>1+3,a+bc等,用等式可以研究相等关系,要研究不相等关系,也需要专门的数学工具,这就是不等式。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感受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意义,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自发的寻找不等式的解,会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的表示在数轴上。

2.数学思维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经历探究不等式解与解集的不同意义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将它们应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说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不等式、不等式解与解集的意义,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的表示在数轴上。

2.难点:正确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

说教学方法:探究、合作、质疑说教具:三角尺、多媒体课件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多媒体展示问题1: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离A地50千米,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问题2:元宵佳节,在燃放各种礼花弹时,为了确保安全,人在点燃导火线后要在燃放前转移到10米以外的安全区域。

已知导火线的燃烧速度为0.02米/秒,人离开的速度为4米/秒,那么导火线的长度应为多少厘米?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1.1《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1.1《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1.1《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不等式及其解集》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9.1.1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不等式的概念及其解集的求法。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重要基础,为后续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不等式的性质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入不等式的概念,接着讲解不等式的解集及其表示方法,最后介绍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有理数、整式等基础知识,对数学符号、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不等式的概念和解集的求法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例子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负数的不等式解集有一定的困惑,需要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不等式的概念,知道不等式的解集及其表示方法。

2.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不等式解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不等式的概念及其解集的求法。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其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不等式的解集。

2.使用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解集。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不等式例子和练习题,用于讲解和巩固不等式的解集。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不等式的解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判断两边不等式的大小关系,引出不等式的概念。

向学生解释不等式的定义,强调不等式的符号“<”和“>”。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简单的不等式例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解集。

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不等式的解集的表示方法,如数轴、区间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些简单的不等式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共同求解不等式的解集。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说课稿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说课稿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1节【教材分析】用不等式表示不等的关系,是代数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解决各类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内容是继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之后,又一次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是进一步探究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知识的基础,旨在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学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这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教育等方面都起着比较关键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对不等量关系、数量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但对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还是第一次接触,本节课就是对“不等”这一概念进一步明确,使它成为一种有效的数学工具。

学生在列不等式时,对数量关系中的“不大于”、“非负数”等数学术语的含义不能准确理解,在把用文字语言表述的不等关系转化为用符号表示的不等式时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另外,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但是受年龄特征的影响,知识迁移能力不强,还需进一步培养。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不等式和不等式的解的意义,能正确列出不等式。

【教学难点】准确应用不等号,正确理解不等式的解与解集。

【教学目标】基于上述分析,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并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制定如下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不等式,理解不等式的意义,会根据给定条件列不等式。

2.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

3.理解不等式的解的意义,能举出不等式的几个解并且会检验一个数是否是不等式的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数学化的能力,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产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合作精神。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不等式及其解集》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研讨说课复习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不等式及其解集》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研讨说课复习课件

【例4】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x<2;
(2)x≥-3.
(1) 答案图
(2) 答案图
小结:画出数轴——找到对应点——判断实心或空心——判 断方向——画出解集.
用不等式表示如图所示的解集,正确的是( A)
A.x>-2 C.x≥-2
B.x<-2 D.-2<x<2
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用不等号填空:
(人教7下P116)直接写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x+3>6; x>3 (2)2x<8; x<4 (3)x-2>0. x>2
知识点四: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 (1)思考:用数轴表示解集时,实心与空心的区别? 实心表示 包含 ;空心表示 不包含 .
(2)不等式的解集用数轴表示(设a<0):
例题
不等式 x+1≥-1的解集为: x ≥ -2
画数轴
定点
定方向
例题
注意:在数轴上表示-2 的点的位置上,应画实心圆心 ,表示包括这一点.
练习 写出下列数轴所表示的不等式的解集:
x > -3
x≥2
x < -3
x≤a
练习 直接说出不等式的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x>3
(2)x<-2
总结
不等式的符号统称不等号,有 “>” “<” “≠”, 其 中“≤” “≥”也是不等号.
例题 下列式子哪些是不等式?
① -1<3 是
③ 3x ≠ 4y 是
⑤ 2x -3 不是
② -x+2=4 不是 ④ 6 >2 是 ⑥ 2m <n 是
练习 其中不等式有( B )
练习 下列式子哪些是不等式?哪些不是不等式?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1.不等式的概念:

《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

《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

不等式及其解集一、引入本节课将重点讲解不等式及其解集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不等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数学问题,它描述了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通过学习不等式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运算中的大小关系,并且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

二、知识点概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 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操作规则; 3.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求解方法; 4. 不等式组和不等式链的解集求解方法。

三、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 熟练掌握不等式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2. 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操作规则; 3. 能够准确地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4. 能够准确地求解不等式组和不等式链的解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 1. 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 2.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求解方法;教学难点主要包括: 1. 不等式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不等式组和不等式链的解集求解方法。

五、教学准备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以下教学材料: 1. 教学课件:包含了本节课的知识点概述、示例题目和解题步骤的PPT; 2. 课堂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不等式解集的求解方法的掌握。

六、教学过程1. 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不等式是一种描述数值大小关系的数学语句。

•不等式中常用的符号有大于号(>)、小于号(<)、大于等于号(≥)和小于等于号(≤)。

•示例:2x+3>5。

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求解方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求解主要包括两个步骤:消元和求解。

•示例:求解不等式2x+3>5的解集。

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求解方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由多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解集是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的交集。

•示例:求解不等式组$\\begin{cases} 2x + 3 > 5 \\\\ x - 1 < 3\\end{cases}$的解集。

《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

《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

《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
•不等式的复习反思
这次复习课的知识量很大,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书的相关部分。

这些知识学生都学过了,但是时间长了就会忘记,也只是在课堂上对知识做了简单的复习(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师生一起回忆)。

...
•数学教案-不等式的证明(二)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比较法证明不等式; 2.了解作商比较法证明不等式; 3.提高学生解题时应变能力.教学重点比较法的应用教学难点常见解题技巧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活动(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教师打出字幕(复习...
•数学教案-不等式的证明(三)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析法证明不等式; 2.理解分析法实质——执果索因; 3.提高证明不等式证法灵活性.教学重点分析法教学难点分析法实质的理解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活动(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待学生回答和思考后点...
•不等式的解法举例
教学目标(1)能熟练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不等式;(2)在巩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基础上,掌握分式不等式、高次不等式的解法;(3)能将较复杂的绝对值不等式转化为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一元...
•不等式的证明(三)
第四课时教学目标 1.掌握分析法证明不等式; 2.理解分析法实质——执果索因; 3.提高证明不等式证法灵活性.教学重点分析法教学难点分析法实质的理解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活动(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待学生回答和...
•初中说课稿范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第1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第1课时,课题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我将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教学方式与手段的选择及教学过程的设计几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在学习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初步解法等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结合一些实际问题,重点讨论了两方面内容:1、如何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归纳其基本过程;2、如何解不等式,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

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不等式是解决涉及求未知数取值范围的有力工具,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数学模型,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又为下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课程标准中,有关本节课的要求是: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具有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3通过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描述不等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体会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数学模型,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4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中蕴含的类比、化归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以不等式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本章的重点,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解集的几何表示是本章的基本技能,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由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进一步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含有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因此对于如何分析出其中的不等关系,并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描述不等关系,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难度,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不等关系的分析与数学表示。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通过设置若干个具有层次性、挑战性的探究点,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的活动中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并适时恰当地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启发式教学方式。

教学中利用幻灯片,一方面创设强烈的生活气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扩大课堂教学容量,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程序分为创设情境、激趣质疑;探究新知、解决问题;巩固训练、加深理解;归纳小结、分层作业四个环节进行.
(一)创设情境、激趣质疑
教师首先引导学习回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初步解法,然后提问:“你觉得我们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对于我们的生活实际有帮助吗?”然后教师出示问题情境:
甲、乙两商店以同样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并且又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在甲店累计购买100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0%收费;在乙店累计购买50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5%收费,假如派你去购买这种商品若干件,从节省费用考虑,你应选择哪个商场购物呢?
这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购物问题,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近,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的价值。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本题具有一定综合性,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了降低学生探究的难度,设置了5个由易到难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情况分问题进行有效探究:
(1)甲商场购物款达到多少元后可以优惠;乙商场购物款达到多少元后可以优惠?
(2)现在有4个人,准备分别消费40元、80元、140元、160元,那么去哪家商店更合算?
(3)如果累计购物超过100元,那么在甲店购物花费小吗?
(4)累计购物超过100元而不到150元时,在哪个店购物花费小?累计购物恰好是150元时,在哪个店购物花费小?
(5)根据甲乙商店的销售方案,顾客怎样选择商店购物能获得更大优惠?你能为消费者设计一套方案吗?
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适时予以指导。

5个问题中,问题(3)最为复杂,需要列不等式解决,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应予以重点讨论。

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启发学生:
1此时,你能计算出两个商场的花费吗?为什么?
2你能用式子表示出两个商场的花费吗?怎样表示?
3如果假设在甲店购物花费小,你能用不等式表示两个商场的花费关系吗?
4这个不等式你会解吗?如果不会,那么把不等号换为等号后你会解吗?他们的解法相同吗?
问题解决完之后,引导学生归纳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并与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进行对比,使学生体会到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巩固训练、形成技能
解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1)()35+x ﹥14-x
(2)()52+x ﹤()53-x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然后小组内交流解法,教师用实物投影矫正错误,用多媒体展示解题的规范步骤,要求学生在每一步解答之前,先写出该步名称。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过程,并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作对比,强调系数化1时,要注意不等号的方向。

此环节是为了落实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重点而设计。

使学生通过具体的练习,然后经历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类比、对比过程,进一步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解集的几何表示,规范解题步骤,养成按步骤操作的解题习惯,夯实双基,同时发展学生运用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的意识,从而进一步完善已有的知识体系。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由教师出示问题:
甲乙两家商店出售同样的茶壶和茶杯,茶壶每只定价都是20元,茶杯每只定价都是5元。

两家商店的优惠办法不同:甲商店是购买1只茶壶赠送1只茶杯;乙商店是按售价的92%收款。

某顾客需购买4只茶壶和若干只(超过4只)茶杯,何时到甲商场购买更优惠呢?
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先独立思考,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出示下列问题,予以提示,并组织学生讨论:
(1) 本题中包含着怎样的不等关系?
(2)在甲商店购买时,所有茶杯都需要付款吗?
(3)如果设顾客需购买x只茶杯(x﹥4),那么在甲商店购买茶壶和茶杯需付款元,在甲商店购买茶壶和茶杯需付款元,不等式列为本次活动中教师重点关注两个方面:(1)学生能否通过独立思考或讨论交流,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一工具解决问题(2)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环节意在使学生独自经历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获得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归纳小结、分层作业
由教师提出小结问题,学生总结:
1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是什么?与用一元一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有何异同?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在方法上有何异同?
3受本节课的启发,你会解不等式:
71
-
x

35
2+
x
吗?
4谈一谈你学完本节课的心得体会?
通过小结,引导学生回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并为学生提供课下继续思考的空间,为下节课作铺垫。

最后是作业布置:
1看书P131—P133(补全书上留白,划出重点内容,完成读书笔记)
2习题9.2第1(1)(2)、3(1)、(2)、5题
3选作:习题9.2第10题
读书作业有利于学生养成主动复习的学习习惯,分层作业为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发展空间。

以上是我对《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第一课时的认识,一定还有不足之处,请在座的专家、老师们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