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织理论方法对城市地理学发展的启示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学习心得体会

城市规划学习心得体会

城市规划学习心得体会在城市规划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城市规划不仅仅是简单的规划一座城市的布局,更是涉及到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学科。

在学习过程中,我从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体会。

首先,城市规划要注重整体观念。

一个城市是由各种各样的要素组成的,包括建筑物、街道、公园、绿地等等。

在规划过程中,我们需要把握整体的布局和组织,依据城市的功能和特点进行合理的搭配和安排。

不能片面追求其中一方面的利益,而忽视了整体效益。

城市规划要注重协调和平衡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城市规划要注重人性化。

城市是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城市规划的首要任务就是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在规划过程中,要考虑到人们的出行、居住、工作、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设施和服务。

城市规划要注重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创建一个舒适、便利、宜居的城市环境。

再次,城市规划要注重环境保护。

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必然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规划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力和可持续性,避免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城市规划要注重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提倡循环利用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最后,城市规划要注重社会参与。

城市规划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而是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推动。

在规划过程中,我们要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居民的权益和需要。

要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到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形成共识和正面的互动。

只有充分实现社会参与,才能够使城市规划更符合公众的期望和需求。

通过学习城市规划,我深刻认识到城市规划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到众多的因素和利益,需要跨学科的综合性分析和决策。

城市规划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迭代和修正的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城市规划也需要注重创新和前瞻性。

城市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系统,城市规划需要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和技术的发展趋势。

ooo自组织理论与现代城市发展

ooo自组织理论与现代城市发展

功的经验,并在不同侧面验证了自组织 理论在我国城市发展领域的深刻现实意 义。 2.2自组织在城市发展中的表现 2 2 1 在城市形成和发展方面
总的来说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主要 受到来自内部韵自组织力和来自外部的 他组织力的作用是二者的相互交替才 使城市逐步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来自 外部的力量是他组织力。城市发展中一 直存在着有意识的人为干预,如规划调 控和政策引导等通过法律、经济、技术、 规划决策及实施等方面的作用使城市 空问结构演化尽可能符台人类发展的愿 望和要求。来自内部的力量是自组织力.. 城市在内在机制的作用下.不断地自我 优化组织结构.不断地自我完善运行模
自组织与他组织相比较而存在;他 组织与自组织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界限, 二者有着合作关系。自组织指那些在没 有特定外部作用下自行建立起有序结构 的对象群体.他组织则是指那些在特定 外部作用干预下获得有序结构的对象群 体。自组织指一种有序结构自发形成、维 持演化的过程即在没有特定外部干预 下由于系统内部组分相互作用而自行从 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从一种有序
式.并不断地经历集聚一拥挤…~分
散~—新的集聚的空间运动过程。 例如东西方历史城市,其产生、发展
更多地呈现出19组织的特征。翻开许多 城市的地图.随处可见弯弯曲曲的道路, 不拘一格的公共空间枝枝桠桠、盘根锚 节的路网结构,以及依山而建、傍水而筑 的空间格局。他们因地制宣、自发自为而 建体现了朴素的顺应自然、相土形胜和 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展示了历史城市 形成的内在动因,机理和逻辑。从中我们 还可依稀发现城市发展的”年轮。
自组织现象是包括生命系统在内的 许多天然系统中最引』、人胜而又发人 深思的一种行为其行为模式具有信息 #享单元自律、短程通汛微观决策并 行操作整体协调迭代趋优等特征。其作 用机制是.假没系统由大量分子组成分 子问的相互作用会使大量分子自发地以 一种很有组织的方式协同行动克服自 8

《2024年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范文

《2024年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范文

《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篇一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以深圳市为例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现象成为了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市的快速发展与自组织演化成为该领域的典型范例。

本文旨在探讨深圳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特性、影响要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自组织理论概述自组织理论是指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系统内部通过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一种自我组织和自我进化的机制。

在城市空间发展领域,自组织现象表现为城市空间结构的自我调整和优化。

城市空间的自组织发展具有动态性、复杂性、多尺度性和多样性等特点,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和文化演进紧密相连。

三、深圳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特性(一)深圳的快速城市化过程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吸引了大量人口和企业聚集。

城市空间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自组织特性,如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城市功能的混合性以及空间结构的动态变化等。

(二)自组织要素分析深圳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要素包括经济要素、社会文化要素、生态环境要素等。

经济要素如产业升级、资本流动等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重要影响;社会文化要素如人口迁移、社会网络等影响城市空间的布局与功能;生态环境要素如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则对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四、深圳城市空间自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一)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政策引导对深圳城市空间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制定土地政策、产业政策等,政府引导城市空间的布局与优化。

同时,市场机制也在城市空间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资本的流动和市场的竞争,推动城市空间的自我调整和优化。

(二)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圳作为科技创新的先行地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对城市空间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新技术的引入和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功能的更新和空间的再造,推动了城市空间的自组织演化。

(三)文化交流与社会互动文化交流和社会互动对深圳城市空间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城市规划学习心得

城市规划学习心得

城市规划学习心得城市规划是指通过科学有序的方法,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和管理,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我在学习城市规划这门课程的过程中,不仅对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有了深入的了解,也收获了一些实践经验和思考。

首先,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综合运用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城市规划不是一种孤立的行为,而是需要在各个层面进行思考和决策。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需要运用经济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预测,同时也要考虑到地理环境的因素,以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城市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参与。

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必须将居民的需求和意见纳入规划的过程中。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调查研究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一环,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居民的生活习惯、需求和期望,以便在规划中更好地考虑和满足他们的需求。

同时,还需要通过公开听证会等方式,将规划的内容和意见反馈给居民,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和优化。

第三,城市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不同元素。

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对土地和建筑的布局和设计,还需要考虑人口、交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城市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居住、工作、学习、娱乐等多个方面的需求,在规划中合理安排各个功能区域,并通过交通规划、绿化规划等措施,使得城市变得更为便利和宜居。

第四,城市规划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原则之一、城市规划要从长远角度出发,考虑到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保护,提出合理的利用方案。

例如,在规划中注重节能减排,推广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最后,城市规划需要注重社会和谐与公平。

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必须注重社会和谐和公平。

运用自组织理论浅析城市的“反规划”论文

运用自组织理论浅析城市的“反规划”论文

运用自组织理论浅析城市的“反规划”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居住系统中的大多数群体的生产、生活活动与环境问题上的各种突出矛盾,结合现在所居住城市的生活质量现状,总结我国现在已经有的城市规划理论及其规划过程中已经或者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重点在于使经济建设与自然环境的保护结合起来,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

关键词:生活质量,人居环境,城市规划,自组织理论,反规划,协调发展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aims at our country housing system in most of the groups of production, life and environment problems on the various contradictions, combined with the now living in city life quality present situation, summarizes our country now already some theory of city planning and the planning process has been or may be problems discussed. focus on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union rises, make person and natural harmony.key words: quality of life;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city planning;self organization theory;inverse planning;coordinated development自组织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的科学理论,其理论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于是有人逐渐地开始从自组织的哲学视角来分析我们面临的问题,寻找适用的科学方法来寻求突破。

《2024年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范文

《2024年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范文

《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篇一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以深圳市为例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空间发展问题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

自组织理论作为研究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理论工具,对于理解城市空间发展的内在机制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其城市空间发展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和研究价值。

本文以深圳市为例,探讨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机制与特征。

二、自组织理论概述自组织理论是一种非线性、复杂性的理论,强调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演化,不依赖于外部指令而形成一定的结构和功能。

在城市空间发展研究中,自组织理论关注城市空间结构的自发性演变过程,以及不同空间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三、深圳城市空间发展背景深圳市位于中国南部,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空间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从最初的农村工业化发展,到后来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再到现在的全球性城市,深圳的城市空间发展具有明显的自组织特征。

四、深圳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机制4.1 空间要素的互动与协同深圳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机制体现在空间要素之间的互动与协同。

城市空间中的土地、建筑、交通、人口等要素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城市的空间形态。

这些要素在市场机制的驱动下,通过自组织的方式实现空间的重构和优化。

4.2 制度与政策的引导作用制度与政策在深圳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政府的规划与政策为城市空间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框架,而市场机制则通过调节资源分配和需求关系,推动空间的自我调整和优化。

4.3 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深圳作为创新型城市,创新驱动成为了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动力。

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创新活动促进了城市空间的优化和升级,形成了创新驱动下的城市空间自组织发展模式。

五、深圳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的特征5.1 空间的动态演变深圳城市空间的自组织发展呈现出动态演变的特征。

浅谈我对城市地理学的认识

浅谈我对城市地理学的认识

浅谈我对城市地理学的认识
城市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发展和城市与环境关系的学科。

对我来说,城市地理学是关于城市形态、城市发展模式以及城市与人类社会、自然环境以及其他城市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城市地理学探讨了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形态。

城市的布局和形态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建筑设计密切相关。

研究城市的空间布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城市的发展特点,比如城市中心区域的集中发展和边缘地区的扩展。

此外,城市地理学还研究了城市内部的社会地理分异现象,比如不同社会群体在城市中的分布特点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空间隔离现象。

其次,城市地理学研究了城市的发展模式。

城市的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因素等。

城市地理学通过研究不同城市的发展历史和发展模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城市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比如,一些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现代化的商业中心,而另一些城市则因为特定的地理条件或经济结构而发展缓慢。

最后,城市地理学还探讨了城市与环境的关系。

城市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城市化过程中的建筑、工业和交通等活动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城市地理学研究了城市环境的变化和城市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城市规划和发展中更好地保护环境。

此外,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城市地理学也研究了如何构建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研究城市的空间组织、发展模式和与环境的关系。

通过深入研究城市地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2024年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范文

《2024年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范文

《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篇一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以深圳市为例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空间发展问题日益成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其空间发展的自组织特征对于理解和应对其他城市的相似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特性,并以深圳市为例进行深入研究。

二、文献综述自组织理论源于物理学领域,后被广泛应用于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

自组织理论认为,城市空间发展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自组织理论强调城市空间的动态变化和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理解城市空间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目前,关于深圳城市空间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布局优化等方面,对于自组织特性的研究尚不够深入。

三、深圳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特征(一)经济驱动下的空间扩张深圳作为经济特区,经济发展迅速,带动了城市空间的快速扩张。

众多企业和创新产业的集聚,形成了多个经济功能区,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等。

这些经济功能区的形成和发展,是深圳城市空间自组织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二)社会文化影响的空问重构深圳作为移民城市,人口结构多元,社会文化对于城市空间的重构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促进了城市空间的多样性和活力。

此外,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创新也推动了城市空间的优化和重构。

(三)政府与市场的共同作用政府在深圳城市空间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制定政策和规划,引导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和发展。

同时,市场机制也在城市空间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企业、开发商等市场主体根据市场需求和利润驱动,参与城市空间的开发和建设。

政府与市场的共同作用,促进了深圳城市空间的自组织发展。

四、深圳案例分析以深圳某片区为例,分析其自组织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该片区原为农村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逐渐发展成为集居住、商业、文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片区。

自组织城市理论研究进展与当代城市发展导向

自组织城市理论研究进展与当代城市发展导向
和 城 市 规 划 具 有 重 要 的 实 践 意 义 , 方 学 者 正 在 基 西 于 自组 织 思 想 发 展 了全 新 的 城 市 规 划 理 论 。

有 状态 才可 能成 为不 稳定 的 , 而 为 建 立新 的有 序 从 结 构提供 了可能性 。平衡 态和 近平衡 态不 可能有 发
构 , 不是长期 处 于混 乱之 中 。任 何 一个 自组 织 系 而 统, 当其达 到临界 状态 的时候 , 我们 就说 它具有 自组
织 临 界 性 ( efo g nz d c i c l y S s l r a ie r iai , OC) — t t 。

样存 在着进 化和退 化两 个方 向 。当城市发 展 处于进 化状 态时 , 会和 经 济 能量 在 地域 空 间 上 将呈 现 向 社 城市 集 中的态势 , 市 的 聚集 效 应 和规 模 效 益趋 于 城 增强 。 城市社 会 的组织分 化 和协 调程 度越 来越 高 , 城
向衰微 破败 。1自下 而上才 是发 展之道 。 L ] 城市 只 要能 够从外 部环境 得到 足够 的负 熵 流 , 要 内 部 的熵 增 只
加维持 在一个 比较 低 的水 平 , 城市 就 将 远 离平 衡 态
而表现 出耗散结 构 系统 的特 征 , 市 将 朝 着进 化 的 城 方 向发展 o l 自组织 城 市 研究 对 指 导 当代 城 市发 展 ,
自组 织城 市理 论 研 究进 展 与 当代 城 市 发 展 导 向
吴 婧 郭黎 霞 ,
(. 州 师 范 大学 . 江 苏 1徐 徐 州 2 1 1 ; 2 江 苏 塔社 会 科 学 院 泰 州 分 院 , 江 苏 2 1 6 . 泰 州 25 0 ) 2 30

从自组织角度重新定位城市规划

从自组织角度重新定位城市规划

自组织指那些在没有特定外部作用下自行建立起有序结构的对象群体,它是种有序结构自发形成、维持、演化的进程,即在没有特定外部干预下由系统内部组分相互作用而自行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

从一种有序到另一种有序的演化过程。

他组织则是指那些在特定外部作用干预下获得有序结构的对象群体,它是系统按照特定外部作用从无序到有序、由低序到高序、一种有序到另一种有序的演化过程。

无为而治思想体现了系统中自组织与他组织相辅相成的至高境界,阐明了在系统的演化过程中,自组织与他组织应扮演何种角色,他组织规律应如何协调引导自组织规律,共同促进系统的发展和完善。

自组织与他组织在城市中的应用:在演化过程中系统的复杂性不断增加,单纯依靠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自组织,已经不能有效地使系统向着有序性更高的方向发展,需要从更高层次处理信息,甚至分化出专门从事协调的子系统行使他组织作用才能解决问题。

在城市发展中,自组织主要表现为:城市不受人为调控的作用,按照其固有规律发展演化的过程;他组织主要表现在城市的职能部门依据城市的各项发展规划对城市中动态变化的各个要素进行引导性管理。

城市规划便是在城市发展成为复杂巨系统后,分化出来针对城市发展“专门从事协调的子系统”,它是人为的有意识的干预,使城市的演化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需求。

这也是为何在城市产生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后,城市规划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原因。

城市无时无刻不在与外界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它的形成发展主要受到来自内部的自组织力和来自外部的他组织力的作用,只有这两者相互协调才能使城市向着有序的方向不断发展。

内部的自组织力:是城市在内在机制的作用下,不断地自我优化组织结构,不断自我完善的运行模式。

但当城市系统足够复杂时,系统的自组织力难免滞后,甚至失效,所以可以肯定地说,城市规划这个他组织力量是不可或缺的,其作用在于研究、掌握、运用城市自身的发展规律,因势利导地组织协调城市中的各子系统,引导城市向着趋利避害的方向发展。

自组织城市新论

自组织城市新论

自组织城市新论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传统城市规划和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的发展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自组织城市成为了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和模式。

本文将从自组织城市的概念、重要性、内在特点、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读者深入了解自组织城市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自组织城市的概念和意义自组织城市是指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充分发挥个体和群体的自组织能力,实现城市的自我完善和可持续发展。

这种城市模式强调的是城市元素的自由、平等和互助,以及城市系统的开放、多元和动态。

自组织城市的意义在于能够克服传统城市规划和管理模式的弊端,提高城市的适应性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城市发展环境。

二、自组织城市的重要性和优势自组织城市的重要性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自组织城市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提高城市的抗风险能力。

其次,自组织城市能够充分发挥个体和群体的创造力,促进城市创新和发展。

再次,自组织城市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城市的整体效益。

最后,自组织城市能够促进社会公平和谐,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自组织城市的内在特点和规律自组织城市的内在特点和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自组织城市强调个体和群体的自组织能力,即自主性、互动性和创造性。

其次,自组织城市具有开放、多元和动态的系统特征,能够不断吸纳新元素,保持城市的活力和发展动力。

再次,自组织城市遵循“涌现”规律,即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协同和秩序,从而产生新的结构和功能。

最后,自组织城市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四、自组织城市的实践经验自组织城市的实践经验丰富多样,下面介绍几个典型的案例。

首先是美国的底特律市,通过引入艺术家和创业者,带动城市的自我组织和更新。

其次是德国的鲁尔工业区,通过建立自组织网络和平台,实现工业区的转型和升级。

再次是印度的班加罗尔市,通过创新和协作,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科技中心。

浅谈我对城市地理学的认识

浅谈我对城市地理学的认识

浅谈我对城市地理学的认识城市是一种特殊的地域,是地理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区域实体,是各种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的综合体,所以有许多学科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

比较成熟的学科有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地理学、城市建筑工程学、城市生态学、城市气候学等,它们各从一个侧面研究城市的某种矛盾和运动过程。

城市现象的复杂性,使这些研究领域互有重叠交错,保持紧密的联系。

而城市规划和管理可以看作是它们共同的应用方向。

一系列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组合即城市科学。

城市地理学侧重于城镇区域的地理学研究。

各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地理条件,各有不同的职能,承担不同的分工,形成各不相同的结构和形态,所有这些不同都不是偶然发生的,有它发展的内在规律。

城市地理学就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的规律性的学科。

按它研究的不同空间尺度,又可以分为国家或区域中的城市的空间组织(也称城市体系)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也称城市内部结构)两大部分。

城市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说法很多。

有人认为城市地理是人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理由是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的分布和迁移。

而人口分布以聚落表现出来,城市不过是人口分布的一种具体的聚落形式。

同时,城市也是人口在城乡之间迁移的一种结果。

显然,这是可予承认的事实。

然而,人口地理学主要从人口学特征诸要素(如人口数量、性别、种族、年龄等)来研究人口的分布和迁移,它只能触及城市地理一小部分的研究内容。

城市地理学所说的城市除了是人口的聚居点外,还是许多经济要素和非经济要素组成的综合体,这是人口地理学所无法容纳的。

这种观点的产生,可能是因为长期以来的区域经济地理描述中,总把人口和城市结合在一起作为描述的最后一部分的结果。

与上述观点有联系的一种看法认为城市地理学和工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一样,是经济地理学中的一个部门地理。

但经济地理学的部门分支学科,基本上按照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商业、人口等各经济要素(生产、流通、消费)为不同对象而划分。

自组织理论及其对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的启示

自组织理论及其对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的启示
11 自组 织 理 论 及 其 组 织 特 性 .
自组织 理论 是研 究 在 开放 条件 下 . 系统 如何 通过 调 整物 质一 能量一 息 的流 动 方式 , 信 以实现 从无 序 到 有序 的转变 。 主要 包括普 里戈金 创立 的耗散 结构理 论和 哈肯 的协 同学 。 它 耗散结 构理 论指 出 , 个远离 平 一 衡 态且达 到 非平衡 的 非线性 区域 的开 放 系统 , 通过 与外 部环 境持 续地 交换 物质 、 量和信 息 , 能 可能从 原 来
要从 自组 织理 论 的协 同学 和 耗散 结构 的有 关思 想 来探 讨 自组 织理 论 的特 征及 其 对 我 国城 市发 展 战 略的 启示 , 以期能得 出一些有普 遍意义 的 结论 , 为我国城 市发 展水 平的提 高提供 理 论参 考 。
1 自组 织 理论 及 其主 要 内容
统, 创造 条件 让各个 子 系统通过 竞 争而 协 同 . 可使 组织 自动 地处 理 外界环 境 巨大而 多变 的信 息 , 以应 对 日 益复 杂 多变的 环境 。作 为一种 集合 学说 , 理论群 内容博 大 , 括宏 观视 角 的耗散 结构 理 论 、 观视 角的 其 包 微
协 同学 、 混沌理 论 、 分形理 论 、 元胞 自动机 理 论 、 自组织 临 界性理 论 , 而且还 包括 当代复 杂性 理论 。本文 主
系统 的 自组织特征 和对我 国城 市发展 战略 的启 示 . 以期 能为我 国城 市发展 战略 与管理提供 理论 参考
关键词 :自组 织; 自组 织理论 : 城 市发展 战略 : 启 示 中图分 类号 : 2 11 F9.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1 7 — 1 1 2 0 )2 0 4 — 6 6 1 6 9 (0 8 0 — 0 4 0

大学一年如何通过自学理解地理发展趋势

大学一年如何通过自学理解地理发展趋势

大学一年如何通过自学理解地理发展趋势
大学生在追求理解地理发展趋势的过程中,自学成为一种至关重要的技能和策略。

这种过程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一场关于探索世界的旅程。

首先,自学者如同一名探险家,通过搜索引擎和学术资源来发现新的领域和概念。

这些资源就像是一本巨大的百科全书,等待着被翻阅和探索。

他们阅读关于地理发展趋势的研究论文和学术文章,像是与专家交谈一般,从中获得见解和理解。

其次,自学过程仿佛是一场与导师对话的旅程。

虽然没有面对面的交流,但通过阅读专家的观点和研究成果,他们能够拓展视野,理解各种地理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这种学术对话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想的碰撞和理念的交流。

另外,自学者还像是一名雕塑家,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实践来塑造自己的知识体系。

他们不仅仅是 passively consuming information,更是积极地构建和整合所学知识。

通过总结笔记、制作概念地图或者参与在线讨论,他们将零散的信息逐渐铸造成深刻的理解和见解。

最后,自学者如同一位艺术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术研究中。

他们不仅仅是 passively acquiring
knowledge,更是积极地在社会和学术领域中发挥作用。

通过参与实地考察、社会调研或者学术项目,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地理发展趋势的本质和影响。

综上所述,大学生通过自学理解地理发展趋势不仅仅是一种学术技能的培养,更是一种探索世界、拓展视野的生活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如同探险家、与导师对话、雕塑家和艺术家一般,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深刻的思考,逐步建构起对地理发展趋势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自然地理条件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自然地理条件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自然地理条件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城市规划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自然地理条件是城市规划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然地理条件可以对城市规划产生深远的影响,影响着城市的布局、交通、建筑风格以及居民生活等方方面面。

首先,自然地理条件对城市的布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地理条件决定了城市的位置以及周围环境,直接影响到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潜力。

例如,地处山区的城市,地勘能力较弱,土地利用率低,因此城市面积相对较小,规模较小。

而位于沿海地区的城市,由于拥有丰富的港湾资源和海洋资源,更适合进行对外贸易,并且规模往往更大。

因此,城市规划必须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来制定,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符合城市发展的要求。

其次,自然地理条件还对城市交通网络的布局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地理条件决定了城市的交通路网的走向,影响到交通的便利性和效率。

例如,河流穿越的城市,可以利用水上交通,通过建设渡口、码头等设施,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

而地处山区的城市,地势复杂,交通道路可能较为狭窄,因此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山地公路、索道等交通方式的建设。

自然地理条件对交通网络的布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影响城市交通的便利程度。

另外,自然地理条件还对城市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各有特点,这种特点也会反映在城市的建筑风格上。

例如,位于北方寒冷地区的城市,建筑往往以保暖性为考虑,采用传统的砖木结构,以适应严寒的气候。

而位于南方湿润地区的城市,建筑往往采用石材、水泥等材料,以适应湿润的气候条件。

另外,自然地理条件也会影响居民的生活方式。

例如,位于山区的城市,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更注重身体锻炼和户外活动。

而位于河畔的城市,人们更喜欢以水上活动为主,饱受自然的滋养。

综上所述,自然地理条件对城市规划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城市规划必须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科学的布局和规划,合理利用资源,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环境对城市设计的启示研究探讨分析

自然环境对城市设计的启示研究探讨分析

自然环境对城市设计的启示研究探讨分析在当今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设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关乎着城市的外观和功能,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而自然环境,作为我们生存的基础和源泉,为城市设计提供了丰富而深刻的启示。

自然环境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系统,其蕴含的规律和特点对于城市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自然的生态平衡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和谐共生的范例。

在自然界中,每个生物都有其特定的角色和作用,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

这启示我们在城市设计中,要注重不同功能区域的合理布局,以及各种设施和服务的协同配合,以实现城市的整体平衡和有序运行。

例如,在规划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时,不能孤立地考虑它们的需求,而要充分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商业区需要便捷的交通和大量的人流,住宅区则需要安静、舒适的环境,工业区需要充足的土地和便利的物流。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使这些区域相互支持,避免相互干扰,从而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自然环境中的多样性也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启示之一。

从丰富的生物物种到多样的地形地貌,自然界的多样性赋予了它强大的适应能力和生命力。

在城市设计中,我们也应该追求多样性。

这包括建筑风格的多样性、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公共空间的多样性等。

多样化的建筑风格可以展现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避免千城一面的单调景象。

不同功能的混合使用,如在居住区域内设置小型商业和服务设施,可以减少居民的出行需求,提高生活的便利性。

多样化的公共空间,如公园、广场、步行街等,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交流和活动场所,增强城市的活力和凝聚力。

自然环境中的水资源管理也为城市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水是生命之源,自然界通过复杂的水循环系统,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在城市中,我们同样需要重视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这包括合理规划城市的给排水系统,推广节水技术和措施,以及充分利用雨水和再生水等。

自然辩证法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

自然辩证法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

自然辩证法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对自然现象的全面性探究与理解,是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

在城市规划中,我们需要透过自然辩证法去理解人与城市环境之间的作用关系,创造一个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第一章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是一种超越主观意志所能理解的自然现象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在自然界中,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们都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从而相互转化。

在城市规划中,我们需要考虑建筑物、道路、公共设施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这些元素之间如何相互转化,从而确定如何更好地利用城市资源。

2. 单位(或矛盾的两个方面)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身存在的特质,但这些特质不能从其它事物中分离出来。

这就是所谓的单位。

另一方面,每一个单位也都包含了内部的矛盾。

在城市规划中,我们需要考虑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与矛盾性,以便优化城市环境的规划。

3. 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自然界中,发展是不平衡的。

不同元素之间的发展速度、方向、强度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

城市规划中,我们需要考虑城市内部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性,以及如何通过规划策略来平衡这些差异。

第二章 1. 影响城市规划的因素分析城市规划的整个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等。

在这些因素中,自然环境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自然环境的保持和改善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在城市规划中,我们需要考虑自然因素,如地形、水系、植被、气候等等,以便更好地解决城市环境问题。

2. 城市规划的整体性思维城市规划需要的是全局性的思维,而不是零散性的思考。

在城市规划中,我们需要把各种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因素放在一起思考,在确保城市整体规划的同时,考虑到城市内部每一个部分的需求。

3. 知识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城市规划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和技术的互动显得非常重要。

城市规划者需要具备的不仅是一定的知识理论,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技术手段,如GIS、BIM等等。

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之我见

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之我见

中外城市地理学发展之我见【摘要】地理学的发展过程和研究水平制约着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两者具有大体相应的发展阶段。

西方发展史由于战争等原因欧洲的城市地理学发展主要集中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之后则主要依靠飞速崛起的美国来进行城市地理学的研究,直到二战结束部分西欧学者又继续开始了他们的研究。

由于我们国家在1949年以前大部分时间处于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城市地理研究。

中国近代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中基础较为薄弱的科学之一,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始于20世纪,其间随着整个人文地理学的沉浮经历坎坷。

【关键字】地理学分支中外城市阶段城市地理的发展简史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地理学的发展过程和研究水平制约着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两者具有大体相应的发展阶段。

另一方面城市地理学作为相对后起的分支,对地理学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结合对中外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的了解,我们一般将这个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1)描述性的地名词典阶段(20 世纪以前)西方最早的区域地理的代表作斯特拉菩(Strabo,B.C.63-24)的十七卷《地理学》就对城市有较系统的描述。

同时代中国西汉史马迁的《史记。

货殖列传》也对全国 16 个州的 25 个重要城市做了描述。

记叙城市的地理位置、行政隶属、人口、商业、物产等,15 世纪地理大发现后,不过是描述的城市更多,记叙的内容更广,对贸易和地理位置更重视。

这时,城市地理是区域地理的一部分,尚未独立出来。

属于古代地理学的阶段----描述。

(2)自然位置论阶段(20 世纪前 20 年)西方经过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在 19 世纪上半叶经德国的洪堡( A. Humboldt,1769-1859)和李戴尔(K.Ritter,1779-1859)科学地总结古代地理学后,开始进入探讨地理现象分布规律的转折。

19 世纪后半叶确立了近代地理学。

20 世纪早期人文地理异常繁荣,城市地理开始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0-8462(2002)06-0651-04自组织理论方法对城市地理学发展的启示①郑 锋(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中国广东广州 510275)摘 要:自组织理论是探索宇宙复杂性问题的系统科学理论。

它为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

自组织理论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思想方法论启示。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其空间聚集和演替表现出典型的自组织特征。

城市地理学的重要任务就是研究、揭示城市自组织现象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的规律。

运用自组织理论方法来研究城市问题,有助于城市地理学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建立城市大科学观,有助于深化城市地理学对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如生态城市、数字城市、城市规模等的研究。

关键词:自组织理论;城市地理学;发展中图分类号:K90文献标识码:A 自组织理论是继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之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系统科学理论。

自组织理论综合运用熵、信息熵、涨落等概念进行严密的科学抽象和科学推理,敲开了人类探索宇宙复杂性的大门,开创了人类统一认知世界的新时代。

自组织理论的思想方法闪烁着人类理性思维的光辉,它不仅为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而且也给科学技术方法论带来一次新的革命性变化。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

毫无疑问,自组织理论方法对于探索城市这样的复杂巨系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将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1 城市地理学思想史回顾城市地理学是一门涉及人类社会复杂性的科学,表现出哲学观和方法论多样化的特征。

在其演变过程中,城市地理学从未被单一学派所统治,原因在于每一个学派所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手段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包揽所有非常复杂的客体。

18世纪,欧洲爆发工业革命,使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类开始步入以城市为主导的时代,从而引起了人们观察城市、研究城市的兴趣。

早期的城市地理学深受英美人文地理学环境决定论的影响,其研究方法大多是实证和定性研究。

城市地理研究以有关城市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为基础,重点针对自然环境方面,人类被理解为受自然环境所控制的被动的客体,因而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比较盛行。

生态学方法强调从人对环境适应的角度而不是从环境影响的角度来研究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文化景观研究则强调人类在重构自然和环境中的作用,研究重点在形态而不是过程,事实而不是理论,内容而不是前后因果关系。

后来,有关自然环境以及人类在地球表面活动的各种不同研究方法的综合,导致了区域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从总的来看,早期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虽然出现了几个学派,但是经验论者居多,研究方法都比较简单,基本上停留在资料收集整理和定性的描述,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和理论总结,难以出现一个成熟的令人信服的学说,更不用说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库恩认为,范式是科学界所共有的,广为接受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于理论的不同评价,实际上是不同范式的竞争,科学总是以稳定的方式沿着已开辟的道路前进,偶尔伴随着巨大的裂变或革命。

这些裂变或革命,是以资料的组织、新问题的定义以及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等方面的重要变化为标志的。

毫无疑问,城市地理学也是这样发展的。

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来自各方面的实证主义向传统的人文地理学提出挑战,以往的学派受到激烈的批评,终于引发了一场地理学的数量化、科学化革命,科学主义学派迅速发展起来,并形成新的范式。

科学主义学派采用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方法与哲学观来寻求城市地理学的“法则”,认为城市地理学是一门空间科学,是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现象的空间配置,提倡用数量方法来精确描述城市空间,并制定城市地理学的法则。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地理学科中的数量化和科学化革命达到了顶峰,越来越多的城市地理学家把注意力转向制定“法则”,并运用已接受的科学方法来研究城市问题。

科学主义流派醉心于建立各第22卷第6期2002年11月 经 济 地 理EC ONOMIC GE OG RAPHYV ol.22,N o.6N ov.,2002①收稿日期:2002-01-28;修回日期:2002-02-27种空间现象的数学模式,并借助其他相关理论和统计方法来发展城市地理学的法则和理论,他们发表的大量关于数量地理学的文章占据了较有威望的地理学杂志的版面,《地理学模型》是人文地理学研究领域中广泛应用科学方法的重要成果。

然而,科学和数量化方法,并没有触及到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

20世纪60年代末,有些地理学家发现,科学社会主义学派所建立的各种范式中没有一个能精确完善地描绘真实世界。

他们对科学和数量化方法在地理学中广泛应用提出质疑,认为在理论总结和模型建造中数学及数量化方法使用得太多,而且这个理论框架内的大多数著作无助于解决那个时代的社会问题。

到20世纪70年代,许多地理学家冷静下来,重新考虑他们的思维方式,想方设法寻找对城市地理学更具可行性的新的研究方法,这便是城市地理学人文主义、行为主义和激进主义等学派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人文主义学派由历史和文化地理学家发起,他们运用现象学的方法,通过研究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人类的地理行为,以及人类关于空间和地方的情感及思想来获得对人类世界的认知。

现象学否认科学主义学派的基本假设:存在一个唯一的、理性的、客观的、能通过运用数学和解释假设的实验来加以修正的世界。

行为主义学派受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影响,重点研究与资源管理、环境感知、决策、空间传播有关的人类行为过程,力图凭据人类个体的心理特征(全部或部分)来解释人的空间活动以及由此所导致的结果。

激进主义学派则采用了结构主义和唯物辩证法,坚信马克思理论是解决常见社会问题的最好办法,主张把包括地理学在内的所有社会科学结合在一起来处理所有的复杂问题,创造一个公平世界来代替现在的世界。

综上所述,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哲学和研究方法论的革命性变化,导致了一系列新学派的诞生,从而推动了城市地理学的快速发展。

新学派的共同特征是采用了其他学科如数学、物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概念、方法和技术,系统地综合地研究城市问题,同时也非常重视建立模型、制定法律和理论建设。

发展的一个总趋势是,城市地理学的区域论方法逐渐被系统科学方法所取代,城市地理学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以人为宇宙的中心,并要求城市地理学家更多地参与政府决策。

2 自组织理论思想方法论的启示自组织理论是一个学科群,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耗散结构理论、相同论、超循环理论、生命系统论、资源物理学、突变论等。

尽管各种非平衡自组织理论的背景和对象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它们都试图解决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即有序与无序相互转化的机制和条件。

“组织”和“自组织”是非平衡自组织理论的基本概念。

组织是指一个系统的要素按照特定的指令,形成特定的结构或功能的过程。

一个系统的要素按彼此的相干性、协同性或某种默契形成特定结构与功能的过程称为自组织。

自组织的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它可能是理解天体、太阳系、地球、生命等“四大起源”的钥匙。

自组织理论关于有序与无序相互转化机制的研究具有许多独到之处。

非平衡自组织理论认为,开放系统如果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通过引进负熵和正反馈循环,经涨落或起伏,将从无序状态进入有序状态即耗散结构。

按照非平衡自组织理论,系统进入有序状态的主要条件是:系统必须是开放的,即系统内外环境之间要有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和流通,并且必须使系统从外部输入的负熵流绝对值大于系统内部的熵增加,如下式所示:dS=deS+diS<0式中,deS称熵流,可为正,可为负,也可为零。

但形成耗散结构时deS即是负熵流;diS是内部的熵产生,这部分绝对不会为负,即diS≥0。

一旦系统封闭起来,无论是物理系统、生命系统还是社会系统,都只能自发地走向无序。

即使在开放系统中,如果系统不是从环境中引进负熵,而是引进正熵,也会加速系统向无序退化。

除此之外,系统进入有序状态还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条件:①系统必须处于远离热平衡态。

②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之间存在非线性的相互作用。

③系统存在正反馈。

④系统内部产生涨落和突变。

非平衡自组织理论的思想和方法中蕴含着许多重要的方法论启示,现已引起各门科学的普遍重视。

从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来看,至少可以从非平衡自组织理论的思想方法中得到如下的启示:2.1 城市地理学要从系统化、整体化的观点来研究和揭示城市的空间发展规律自组织理论方法属于系统科学方法。

自组织理论方法要求我们把研究对象看作一个整体,把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看成一个总体过程,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综合地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把握住对象的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关系,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动态的巨系统,这个系统包含的内容很广,不仅包括生产、消费、流通等空间现象,也包罗造成各种空间现象的非空间过程。

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必然要求城市地理学从综合的整体的角度来研究城市发展问题。

采用自组织理论思想方法来研究城市系统时,可以把城市自组织过程视为由种种关系和相互联系交织起来的网络画面,同256经 济 地 理 22卷时尽可能将此画面做组织化的科学抽象,从而具体地反映和把握城市的运行规律。

2.2 城市地理学要对城市空间的自组织演化律进行系统化研究自组织现象在宇宙的物质运动中普遍存在,天体运动、物种进化、人类“社会分工”等都是客观世界自组织的结果。

城市作为一个开放、复杂的巨系统,也明显地具有自组织现象和演化功能。

城市的区位择优和不平衡发展过程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自组织现象。

具体而言,城市发展的空间首先在优势区位得到发展,由于区位之间存在差异,产生了位势,促使人类活动从低位势向高位势流动,从而形成城市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的一种负熵流,产生了自组织现象。

由人口流、信息流、物资流等共同作用形成了空间聚集,聚集的结果使区位规模发生了变化,由于规模效应的作用,又产生新的势和流,进一步产生新的自组织现象,使城市空间继续聚集和演化。

另外,城市空间的演替如商业替代居住、学校替代工厂、金融替代商业等等,这些看来非常偶然的现象,其实也有着隐藏的秩序,其发展的结果仍然形成一个整体有序、有活力的空间结构。

城市地理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研究、揭示城市空间自组织现象的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2.3 城市地理学的发展要建立大科学的系统观念自从牛顿时代把科学分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以后,300多年来,二者之间一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严重束缚了科学思维和科学的发展。

自然界本来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科学作为对自然界的认识应该有内在的统一性。

事实上,随着科技进步,各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不断相互渗透、互相交叉,整体化已经是科学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