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景观设计任务书
《滨水公园景观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地位《滨水公园景观设计》这门课涉及滨水空间的亲水活动和环境生态保护规划与设计方面,是环境设计设计中景观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滨水区既是陆地的边缘,又是水体的边缘,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近的城市陆地空间,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
其建设活动大致可分为开发、保护和再开发三种类型。
滨水景观设计为环境设计专业设计中较为常见的设计课题,同时也是目前社会上城市发展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主要投资设计任务,经常涉及园林规划局和市政部门。
滨水公园景观设计的开设为学生毕业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环境设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因材施教、分类知道,通过一定数量的景观设计作业,逐步理解景观设计的含义,掌握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除了教师讲解基本理论以外,学生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草图设计练习以及优秀设计作品的借鉴练习。
突出学生为主体,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从关注知识传授到重视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突出教育思想转变,同时教师进行必要的示范和讲解,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关注学生能力提升。
(三)课程设计思路1.项目导入:项目环境介绍、项目要求指标、项目经济指标。
2.项目分析:环境现状分析、滨水公园布局分析、水域分析、驳岸处理分析3.项目设计:平面布置设计、滨水公园驳岸设计、效果设计。
4.课程总结:课程总结、效果图点评、学生互评。
框架设计:以框架图形式表示课程内容结构:第1层:课程;第2层;各大部分内容名称;第3层:各部分内容名称(章或节名称)。
教学方法手段:环境设计专业的学习包括课前预备材料、授课后查找资料、课堂做作业与课后继续学习四大部分组成。
教师在每章节教学开始讲述授课章节的知识要点,配合教学示范、多媒体课件等手法让学生明白此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及作业的要求。
理论讲述完毕后的时间为学生课堂完成作业的时间。
滨水景观设计说明(共五则)

滨水景观设计说明(共五则)第一篇:滨水景观设计说明设计说明:一、基本概况:此设计是城市滨水文化广场,临近松花江,该广场规划占地面积7200平方米,广场东西长度90米,南北长度60米,广场为四边形。
广场是由一个上升的空间到一个下沉的空间是由一个河流联系而成,在空间上形成高低的变化提升广场韵味,广场在城市格局中是与道路相连,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在广场中采用步行的交通手段,满足人们的生活活动需要。
二、设计主要思想:该广场是以满族文化为设计理念,主要体现满族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
三、设计原则:1、“以人为本”,创造舒适宜人的可人环境,体现人为生态。
人是景观的使用者。
因此首先考虑使用者的的要求、做好总体布局,要有利于广场环境,减少建设中的种种矛盾,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功能要求。
2、“以滨水、绿化为主”,体现自然生态。
设计中水景以水池、喷泉的形式,通过对动静的处理手段活跃空间气氛,增加空间的连贯性和趣味性。
在设置水景时考虑的广场的安全性,为防止儿童、盲人跌撞的装置,同时考虑了地面排水以及防滑的因素。
植物造景,绿地中配置高大乔木,茂密的灌木,营造出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
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
尽量避免裸露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广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
3、“因地制宜”是植物造景的根本。
在广场景观设计中,“因地制宜”应是“适地适树”、“适景适树”最重要的立地条件。
选择适生树种和乡土树种,要做到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充分反映出地方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经济、最节约,也能使植物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崇尚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纵观古今中外广场环境设计,都以“接近自然,回归自然”作为设计法则,贯穿于整个设计与建造中。
只有在有限的生活空间利用自然、师法自然,寻求人与建筑小品、山水、植物之间的和谐共处,才能使环境有融于自然之感,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
滨水广场设计说明

滨水广场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滨水广场工程基地位于平湖市解放西路北侧,东边是扬子廊下,紧邻解放路小学。
基地面积为16236平方米,东西长约100米,南北长约 180米,项目使用性质为住宅,兼容商业建筑, 商业建筑沿解放西路和杨子廊下集中布置,住宅层数基本为11层,部分底层架空。
间距满足1:1.3日照间距,点式小高层间距达到24米,同时满足3小时日照要求。
二、设计依据①. 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设计条件②.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③.《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08-93(2002年版)④.《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 16-87(2001年版)⑤.《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 50045-95(2001年版)⑥.《住宅设计标准》 DGJ08-20-2001 J10090-2001⑦.《停车库设计规范》三、设计理念平湖市是快速发展的城市,典型的江南水乡,滨水广场以展现新平湖新江南的精神面貌为方案构思的切入点,充分挖掘建筑内涵。
同时兼顾住宅环境的优美安静和商业建筑的人气和活力。
①. 简洁、现代,舒适而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建筑风格。
②. 集约、务实、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四、总图设计(一).总体构思1.改善城市规划本地块的地理环境位置十分优越,南边是平湖市最繁华的解放西路,沿路还有景色秀丽的沿河景观带。
同时紧邻该地块的还有解放路小学和中学,这对于提高本地块的商业价值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地块四周大部分为居住区。
通过对该地块的分析,我们认为该地块的位置可以为这一地块提供购物、休闲等社会服务,辐射整个周边地区。
本设计将一中型超市及一条休闲广场引入蓝图中,既可活跃生活、聚拢人气、加速生活区的形成,也可增加开发效益,不失为城市规划与开放商的双赢之策,同时也是促进城市规划人性化、完善化的举措。
2、社会化服务现代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更崇尚自由,他们不愿时间被用于家务琐事,而更希望有效地利用它,在八小时工作之后,他们依然活力充沛。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目录
1.概述
1.1 背景
1.1.1 城市发展需求
1.1.2 环境保护意识
1.2 目的
1.2.1 提升城市形象
1.2.2 增加居民休闲空间
1.3 意义
1.3.1 促进经济发展
1.3.2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概述
在城市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环境保护和人居空间的需求越来越高。
因此,滨水景观设计成为一种重要的方式来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居民的休闲空间。
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绿地和水系逐渐减少,城市面临着空间紧张和环境恶化的问题。
因此,滨水景观设计应运而生,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
城市发展需求
滨水景观设计能够为城市增添独特魅力,吸引游客和投资,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同时,通过打造优美的滨水景观,也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环境保护意识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滨水景观设计可以有效保护水资源,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目的
滨水景观设计的目的在于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增加居民的休闲空间。
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滨水景观设计,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
同时,优美的景观也将为周边的商业活动带来更多的人气和商机。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优质的城市环境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让他们在美丽的滨水景观中放松心情,享受生活。
滨水景观设计不仅是城市形象的提升,更是为居民打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
[方案][重庆]滨水体育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文本
![[方案][重庆]滨水体育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文本](https://img.taocdn.com/s3/m/0ec4cfc6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2.png)
[方案][重庆]滨水体育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文本
•绿地类型:滨水公园
•图纸深度:方案(初设图)
•项目位置:重庆
•设计风格:现代风格
•图纸格式:JPG
•图纸张数:57张
•景观设施:亭·廊·花架,平台·栈道·汀步,座凳·座椅,景墙·围墙,树池·花坛·花钵,雕塑,水景设计
内容简介
[重庆]滨水体育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文本目录:区位分析、交通人流分析、视线分析、高程竖向分析、地表径流分析、现状植被分析、现状用地分析、设计说明、总平过程及总平面图、标注平面、总体鸟瞰、功能分析、主入口区、主入口透视、主题雕塑节点、景观连廊效果图、观演舞台透视图、湿地水溪透视图、小溪剖面图等,像素是5039*2339,共57张图纸。
景观设计效果图
景观设计剖面图
湿地水溪效果图
舞台效果图
游泳池效果图
运动区效果图
主入口广场效果图
总鸟瞰图
总平面图
总缩略图。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滨水景观设计是一种将建筑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艺术形式,通过对滨水区域的规划和布局,创造出美丽、宜人的空间,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环境。
本文将介绍滨水景观设计方案的要点和设计思路。
1. 背景介绍滨水地区是城市中宝贵的资源,它可以提供人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
然而,由于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滨水地区面临着环境破坏和开发压力。
因此,滨水景观设计方案成为了提升城市品质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2. 规划和布局在滨水景观设计方案中,规划和布局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需要对滨水地区进行细致的调研和分析,了解其地理特点、环境条件和文化背景。
然后,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包括建筑物的位置和形态、道路和步道的布置、植被的选择等。
最后,将各个元素组织起来,形成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感的景观空间。
3. 水体处理水是滨水景观设计的核心要素,其处理方式直接影响到整个设计方案的效果。
可以通过设置水域、喷泉、湿地等方式,将自然的水资源与建筑物相融合,创造出动人的水景效果。
同时,合理的水体处理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降低气温,增加人们的舒适感。
4. 植被设计植被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提供防风、遮阳的功能。
在选择植物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在该地区的适应性、生长周期和色彩特点。
同时,合理的植被布局可以形成丰富的层次感和变化的景观效果。
5. 设施设置滨水地区的设施设置直接关系到人们的休闲体验。
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相关设施,如休闲区、游憩设施、亲水平台等。
此外,还可以考虑设置公共艺术品、广场和座椅等,提供更多的休闲选择。
6. 照明设计照明设计是滨水景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照明设置,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景观效果,增强场地的夜间吸引力。
同时,考虑使用节能的照明设备,有效减少能源消耗。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初步构建一个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并与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
滨水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生态科普区
环境教育
利用植物园、生态馆等场所,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的环 境保护意识。
互动体验
设置互动式解说牌、环保小游戏等设施,增强市民对环境保护的参 与感和互动性。
科研合作
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生态科研项目,为公园的生态保护提供科学 依据。
03
详细设计
道路与交通设计
道路分级
01
根据公园使用功能和交通流量,设计不同级别的道路,包括主
通过景观元素和设施的设计,展示了当地 的历史和文化,使市民对本土文化有更深 的认识和认同。
未来发展与可持续性展望
生态修复与保护
随着时间的推移,滨水生态公园的生态系统将进一步完善和稳定,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 环境。
促进绿色出行
通过与城市绿道的连接,滨水生态公园将促进市民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1.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构建健康的水生态系统。
2. 保留并改造工业遗存,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3. 创造多样化的活动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4. 融入绿色低碳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规划理念与特色
规划理念:本次设计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强调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传承历史、以人为本的原 则。 1. 生态修复:通过植物配置、水体净化等方式,改善生 态环境质量。
总体规划布局
生态优先
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合理 规划布局,确保滨水生态 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完整性
保持滨水区域的完整性, 将公园与城市融为一体, 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
功能性
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设 置各类功能区域,为市民 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娱乐场 所。
入口景观区
标志性景观
在公园入口处设置标志性景观, 如大型雕塑、特色花坛等,提升
滨水景观设计案例说明报告

滨水景观设计案例说明报告1. 简介滨水景观是指以河岸、湖边、海滨等水体边缘为蓝图,通过景观设计来创造一个宜人、美观、可持续的休闲空间。
本文将介绍一个具体的滨水景观设计案例并分析其设计理念、功能区域和景观元素的运用。
2. 案例背景本案例位于某城市河岸的一块空地,原本是一片荒废的土地,靠近城市的滨水区域。
为了改善城市居民的休闲环境,市政府决定对这片土地进行滨水景观设计。
3. 设计理念设计团队以“融入自然、提供休闲体验、激发创意灵感”为设计理念。
通过利用水体的特色,将人工元素与自然元素融合,打造一个和谐、宜人的环境,同时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休闲体验。
4. 功能区域设计团队将场地分为五个功能区域,每个区域具有不同的特色和用途。
4.1 水景区水景区是整个滨水景观的核心,设计团队在此区域设置了一个人工湖泊。
湖泊周围种植了各种花草植物,形成一个和谐的自然景观。
区域中心有一个小型喷泉,提供清凉的水雾,为市民带来愉悦的感受。
4.2 休闲区休闲区是供市民休息娱乐的场所。
设计团队设置了长椅和遮阳棚,为市民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区域中央设置了一个大型游乐设施,吸引着很多孩子前来玩耍。
4.3 绿化区绿化区是设计团队特别注重的区域,通过大面积的绿化植物的种植,使整个滨水景区呈现出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
团队选择了一些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4.4 活动区活动区是供市民举办各种户外活动的场所。
设计团队在这个区域设置了一个露天舞台,为市民举办音乐会、演出等活动提供场地。
此外,还设置了一个开放的草地,供市民进行各种体育活动。
4.5 步行区步行区是整个滨水景观的环绕区域,设计团队精心设计了一条环绕湖泊的步行道。
步行道两侧种植了众多花草植物,形成一个美丽的走廊。
市民可以在这里散步、跑步,欣赏湖泊的美景。
5. 景观元素的运用设计团队运用了不同的景观元素来营造滨水景观的美感和功能性。
5.1 水景水景是滨水景观的核心,设计团队通过人工湖泊、喷泉和水雾等元素,营造出一个清凉、宜人的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滨水景观设计任务书
设计要求
一、景观设计内容
1、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姚渡镇,东临金堂赵镇,南靠青白江清泉、福洪,西界西江河与日新镇相望。
地理坐标约在东经104°19′,北纬30°42′,海拔472—490米。
北邻的毗河为沱江三级支流,水源来自岷江,上段为柏条河,通过都江堰枢纽蒲柏闸分流,向东南,至郫县石堤堰,是东风渠引水的主水源,不仅是成都平原的主要排洪河道之一,而且是都江堰渠系的灌排两用河道。
研究区属亚热带气候,冬春干旱,夏季多雨,全镇气候温和、湿润。
年平均温度16.5℃,年均降雨量900毫米,年日照时数1298.2小时,常年盛行风向为东北风,风速1—2级。
目前姚渡镇境内毗河景观主要存在一下两个方面问题,一是,河道自然形态破坏严重;毗河南岸是姚渡场镇所在地,每年雨季的抗洪防汛压力大。
近年来,姚渡镇政府逐年对河道进行修整加固,导致河道被截弯取直,河岸硬化比例逐渐增加,致使蜿蜒曲折多变的河道自然形态消失,河岸缓冲带植被减少,造成湿地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失衡。
二是,河流水污染现象普遍;目前姚渡场镇排水设施较为落后,部分沿河的农家和居民区生活污水为经处理直接排入毗河。
另一方面是沿岸农业生产管理较为粗放,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效果不佳,化肥和农药残留随着灌溉水流入毗河,造成水体溶解氧下降,自净能力减弱。
三是、沿岸场镇区建筑风貌杂乱无章,各片区景观建筑不协调,新旧建筑风格不统一,居民区自住房屋违章加层现象普遍。
场镇道路未形成系统,断头路较多,道路绿化率低,没有形成绿化网络和系统,城镇整体风貌瞻观效果差。
为改善毗河沿岸景观,塑造姚渡镇新形象,拟对毗河沿岸滨河景观及场镇区域进行景观规划设计。
本次规划范围为姚渡镇域内毗河段以及部分场镇区,具体范围为南至金石路,北至毗河北岸,东西为姚渡镇域界(如下图)。
总面积约18.5公顷。
项目区详细资料见附件内容。
2、规划设计原则
(1)自然生态及多样性原则
遵循水的自然运行规律,模拟自然水系的
自然生态群落结构,以绿化及植物造景为主体,营造自然的富有生趣的滨水景观,构建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
(2)延续性原则
保持滨水空间与规划区域总体空间结构的联结,强化水系与城市绿地景观系统、城市建筑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对人文景观和空间环境的营造,延续当地的历史文脉。
(3)亲水性原则
充分凸显水的可亲近性,积极营造可亲近的滨水空间,体现人文关怀,尽可能做到“可见”、“可近”、“可触”,促进人与自然的融合,营造良好的滨水空间。
(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重视水环境综合整治,处理好当前和将来长远发展的关系,统筹兼顾、综合协调,以实现对水系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充分利用交通区位、环境资源和教育资源优势,通过用地的合理布局,实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
3、规划设计目标
打造滨河新景观,体现姚渡镇新形象,将沿河场镇开发、传统文化保护与滨河生态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有机融合,做到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四大效益的统一。
4、规划设计内容
(1)研究姚渡镇毗河沿岸景观带的区位、自然现状以及人文现状等概况,了解毗河的对该镇的经济、社会、生态和环境保护的价值,并进行景观规划定位;
(2)依据规划设计原则,以及研究区域现状分析,进行滨河景观规划总体构思;
(3)依据总体构思,确定滨河景观功能分区;
(4)进行景观要素(植被、水、建筑物、景观小品、铺装等)及配套设施的景观设计;(5)完成相关图纸内容。
(6)完成说明书的编写工作。
二、设计要求
1、规划要对区域内功能分区、景观建筑空间布置、交通组织等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对整体布局、重要节点及各主能建筑做出效果示意图。
2、解决好有关方面的衔接:充分把握拟规划区域在整个姚渡镇中的地位和作用,处理好滨河区和整个姚渡镇及其场镇建成区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姚渡镇历史文化、地方民俗、风土人情的融合;坚持科学发展、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
景观设计应达到宜游的目的,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3、考虑远期与近期实施的关系:规划区域的开发应具有一定的策略性,要结合用地的现状情况进行分期建设,规划设计和布局也应有一定的灵活性,使规划区域能根据周边地区开发和环境变化,以及未来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不断做出调整的可能性,从而保持其
吸引力和生命力。
4、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开展更为深入的景观规划设计工作;能对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自主性的适当拓展,能对规划对象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能够做到思路与逻辑关系较清晰,有一定的系统性与科学性;图纸表达美观清晰,文字表达层次分明、语句通顺,论证说明有力。
设计最终成果
一、图纸
1、区位分析图
2、现状综合分析图
3、景观规划设计总平面图
4、功能分区图
5、景观结构图
6、交通组织分析图
7、景观分析图(视线)
8、竖向设计图
9、整体鸟瞰图(效果图)
10、景观照明示意图
11、分区详图
12、驳岸、景观小品等专项图
13、其它必要的表现图和效果图
二、说明书
时间安排
第1周星期一----滨水景观设计理论
第2周星期一----滨水景观设计案例汇报;资料整理、现状调研分析
第2周星期四---- 公园快题
第3周星期一----现状分析汇报
第3周星期四----确定设计思路,概念构思
第4周星期一---- 一草
第4周星期四----一草汇报,方案修改
第5周星期一---- 二草
第6周星期四----二草汇报,方案修改
第7周星期一---- 总平深化,定稿
第7周星期四----分区详图设计
第8周星期一---- 分区详图设计
第8周星期四----专项设计
第9周星期一---- 方案最终汇报
第9周星期四----方案完善修改
第10周星期一---完成文本和说明书
第10周星期四----成果整理
第11周星期一---交图,居住区景观设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