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主题和意境。

2.能够通过诵读和朗读古诗来感受古诗的韵味。

3.能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4.能够简单描述古诗的意境和格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意境。

•教学难点: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三、教学准备1.教材:《古诗三首》课文。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录音机。

3.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看到题目《古诗三首》,询问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并引导他们谈一下自己对古诗的想法。

2. 学习新诗1.让学生单独阅读第一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并朗读。

2.引导学生讨论古诗的主题、情感以及意象等内容。

3.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构思和表达方式。

3. 讲评1.教师对第一首古诗进行点评,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关键词、核心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古诗的主旨。

4. 学习第二首古诗1.让学生朗读第二首古诗并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首古诗的情感表达和意蕴。

3.让学生分组进行古诗朗读比赛,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5. 学习第三首古诗1.学生认真阅读第三首古诗,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

2.学生群体讨论古诗的语言运用和诗意表达。

3.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首古诗,体验古典诗歌之美。

6. 教学反思1.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本堂课的感想和收获。

2.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完善。

3.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授《古诗三首》,让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课上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让学生在朗读古诗中感受语言之美和情感之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审美情感的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古诗的内涵。

同时,教师在点评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表现,帮助每位学生在诗歌朗诵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选取了three 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长相思》。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语言优美,寓意深刻。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才华,领略古诗的魅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一些简单的古诗可以独立理解,并能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但同时,由于古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学生对于一些古诗的含义和背景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含义,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阅读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含义。

2.难点: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美。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古诗中的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包括古诗的文本、图片、音乐等。

2.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古诗的译文、诗人的生平介绍等。

3.教学工具:准备好录音机、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题目,引导学生朗读题目,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三首古诗的文本,引导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和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和课后作业设计)

1.古诗三首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稚子弄冰》这首诗写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钲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

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水玉破碎的声音。

诗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嬉乐与失望,宛然在目。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

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昼.出耘田夜绩麻。

(zhòu zòu) 2.彩丝穿取当银钲.。

(zēng zhēng) 3.草满池塘水满陂.。

(bēi pō)二、按要求完成填空。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这句话出自( )代诗人( )所作的一首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 )、( )、( )、()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本诗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中的一个场景。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所作的七言绝句《稚子弄冰》。

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的场景。

3.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村晚》。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似被山含住的红红()以及放牛回家的()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和()之情。

三、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是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一课的内容。

本课包括三首古诗《稚子弄冰》、《村晚》和《蜂》。

这些诗篇描绘了孩子们在冰天雪地中尽情玩耍的场景,展现了孩子们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形象。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的意义,感悟古诗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义,把握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所表现的美好景象和作者的情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义。

2.难点:感悟古诗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生动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场景。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表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句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句、图片、音乐等素材。

2.教材:准备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3.教学工具:准备好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场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内容和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一呈现三首古诗,引导学生朗读并注意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同时,教师对每首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内容,包括《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示儿》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中国古代诗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代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感悟古诗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领会古诗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古代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

2.难点: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手段,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课件,设计教学活动。

3.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古诗的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个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标题、作者、注释等,了解古诗的基本信息。

3.朗读与背诵(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教师适时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确保学生正确朗读。

之后,学生进行背诵练习,巩固记忆。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3课时课前准备: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牧童》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

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5、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2、交流读懂了什么?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全诗。

四、三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学反思作为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的教师,我深刻认识到这节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孩子们能够认识到中国古代诗歌的美妙,并对诗歌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教学中,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实际情况,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引入激发兴趣在课堂开始,我先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歌曲《青春舞曲》激发他们对于诗歌的兴趣,然后再扯开话题,引导他们分析一下歌曲中出现的一些诗句,从而过渡到课堂主题。

引入阶段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感受诗歌风采。

二、诗歌鉴赏在介绍三首古诗之前,我针对每门诗的作者、创作背景、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帮助孩子们感受到每首诗所展示的意蕴。

然后,我让孩子们逐字逐句地朗读背诵,并结合动画等多媒体资料,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到诗句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同时,我组织学生分组阅读,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文所表达的思想,增强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互动讨论在学生朗读完之后,我会安排小组讨论环节,帮助学生思考并分析诗歌的意义及韵律,反映出诗歌笔调、主旨、意象,让他们自主悟出诗歌的内涵。

讨论过程中,我也会提出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这样能够鼓励他们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态度转变在课堂的最后,我向学生教授了几种朗读技巧和诗歌表演方法,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诵读的质量。

我也强调了各种情况下的诗歌朗诵的技巧和方法,并鼓励学生下课后多加练习,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本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诗歌教学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诗歌不仅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高学生情感生活、人文素养和审美素质的重要渠道。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更加注重情感教育的引导,让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深刻领悟诗歌艺术的内涵和价值,并通过对泉州石窟、马王堆汉墓、敦煌文学等文化名胜古迹及文化艺术作品的解读,与学生一起探索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提升综合素质。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 【统编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    【统编版】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4篇课文。

文章感情色彩浓厚,通过描写童年往事,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古诗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祖父的园子》描写了祖父的园子给作者的童年带来的快乐;《月是故乡明》描写了作者小时候在家乡玩耍所见的美景,在他眼中,离乡后所见之月比不上家乡之月;《梅花魂》描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将自己的乡思寄托在梅花身上。

内容课时教学要点古诗三首31.会认42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18个字,正确读写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边读诗句边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能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把古诗改写成短文。

4.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能抓住课文中重要的语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祖父的园子 2月是故乡明 1梅花魂 1口语交际 11.走进提问对象——大人们的童年岁月,了解他们小时候的故事,学会针对不同的对象列出问题清2.学会倾听,在交流时边听边记3.学会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

习2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语文园地 21.归纳梳理本单元课文教学中关于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学会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把事物的特点写具3.学会用对比的手法表达思想感4.积累记背古诗《游子吟》。

1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晓”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诗句,想象情景,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想象情景,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和意义
•掌握《古诗三首》的韵律和格律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 教学内容
•《古诗三首》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古诗三首》的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
•《古诗三首》的诵读和赏析
3. 教学方法
•导入法:通过引入相关背景知识引起学生兴趣
•讲授法:向学生解析《古诗三首》的内容和意义
•朗读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古诗三首》的朗读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古诗三首》的诗意和情感
4. 教学流程
•第一节:《古诗三首》的背景介绍
–学生自主预习《古诗三首》的背景知识
–教师简要介绍《古诗三首》的背景和作者
•第二节:《古诗三首》的文学特点
–讲解《古诗三首》的文学风格和诗歌特点
–学生分析《古诗三首》的艺术价值
•第三节:《古诗三首》的诵读与赏析
–学生分组朗读《古诗三首》
–学生赏析《古诗三首》的典故和寓意
二、教学反思
1. 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学生的朗读效果和赏析能力来评估教学效果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古诗三首》的掌握情况
2. 教学难点
•学生对于古诗文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学生对于古诗文中隐含寓意的把握
3. 教学改进
•加强对古诗文中生僻词汇和典故的讲解
•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环节,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4. 教学体会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品味和审美能力
•学生在诵读古诗文时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抒发
以上是对《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的简要概述,希望对您备课和教学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进行教学。

这三首古诗都是经典之作,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能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同时也能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由于古诗的语言和现代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掌握古诗的韵律和意境,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的理解。

2.针对重难点的教学策略:通过反复朗读、解读、欣赏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理解古诗意境的学习环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用于课堂教学。

2.准备教材:准备《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原文和译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三首古诗的原文,引导学生注意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含反思)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含反思)

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 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且背诵三首诗歌。

2. 读懂诗歌内容,了解三首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且背诵三首诗歌。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认识三位朋友,介绍范成大、杨万里、雷震。

了解完作者,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

首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显示)。

有信心完成学习目标的同学请举手,(好,请放下。

)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我们将进行两场比赛,先看第一场比赛。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学习字词师: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要求: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文中的生字、新词。

5分钟后比谁能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昼夜耕耘供品幼稚涟漪教师过渡语:学习完本课生字,并读通顺课文后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场比赛。

个性化设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等方式学习生字词语。

强调:重点生字,词语着重学习。

拓展:易考词语:报晓、桑树、耕耘、昼夜三、第二次“先学后教”:翻译古诗师: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要求: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思考下面问题。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课件出示思考题:1.三首古诗词语解释师:时间到,停。

看第一个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引导出示总结答案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生:1.耘田:在田间锄草。

2.绩麻:把麻搓成线。

3.供:从事。

4.傍:靠近。

5.阴:树荫。

师:同意他答案的同学请举手。

(好,放下)我们来看《稚子弄冰》中的词语。

生:1.稚子:幼小的孩子。

2.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3.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钟,有长柄。

4.磬: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师:同意他答案的同学请举手。

(好,放下)我们来看《村晚》中出现的词语。

生:1.陂:池塘。

2.漪:水中的波纹。

3.腔:曲调。

4.信口:随口。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古诗三首教案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古诗三首教案教学反思》

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通过描写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的劳动场面,塑造了乡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

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稚子弄冰》全诗共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描绘出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村晚》是一首描写乡村晚景的诗。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闲适的乡村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对于古诗,通过几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

教学时,可采用举一反三、比较教学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

再借助导语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介绍诗人之后,可充分发挥插图和注释的作用,让学生自读自悟,从而更好地理解诗句。

1.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拼音把每首诗读准确、读流利,在对古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加深对诗句的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

2.加强朗读和背诵。

诗词的积累,是一种重要的积累。

它不仅是语言的积累,更是文化的沉淀。

要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诵读,把握住诗人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

3.在学生对诗意有所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感受和课文中的插图,想象诗中呈现的情景,体会孩子们童年生活的有趣。

4.让学生课外积累、诵读有关童年趣事的古诗,进行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古诗,理解诗意,感悟诗中描绘的画面和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2.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向往,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2(最新审定)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2(最新审定)

1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课文以《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三首古诗组成。

该组教材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的。

三首诗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1.教学效果(思效)依托动词,表演感悟。

《稚子弄冰》一诗运用动词准确地写出了孩子的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教学时,我让学生先把诗意弄明白,然后找出诗中孩子的动作“脱、穿、敲”,然后让学生模仿诗中的孩子进行表演,也来做一回无忧无虑的“稚子”,大家纷纷行动起来。

表演后,我让学生进行自我和他人评价,通过评价,学生了解到:稚子弄冰也是小心翼翼,倍加珍惜的,一块普通的冰,在孩子眼里是“银钲”,是“玉磬”,是“玻璃(古代玉石)”,而刚才同学们的表演没有把孩子的这份珍惜之情表演出来,甚至还有的学生趁机闹腾,经过这样的“抓动词——表演——评价”,学生真正理解了“稚子”的天真可爱。

2.教学收获(思得)(1)读中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体会古诗文的意境,是古诗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但同时也是古诗文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四时田园杂兴》时,我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插图,由画入境,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如诗的第一、二句围绕耘田绩麻,我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学生会说出很多答案:插秧、收割、犁地、积肥等,想象诗人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然后同桌互相练习,互相表演,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农民的艰辛,达到较好的效果。

(2)古诗所描写的什么季节,是我们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一个知识点。

在教学《村晚》时,我并没有按照教参上的标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从诗句、诗意中进行推理。

学生从“山衔落日”判断出是傍晚,从“草满池塘”可以推断出是夏天,再从“寒漪”推断出是秋天,最后综合起来,正是“夏末秋初”,这样让夏末秋初更加形象化。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1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2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1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2

1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课文以《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三首古诗组成。

该组教材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的。

三首诗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1.教学效果(思效)依托动词,表演感悟。

《稚子弄冰》一诗运用动词准确地写出了孩子的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教学时,我让学生先把诗意弄明白,然后找出诗中孩子的动作“脱、穿、敲”,然后让学生模仿诗中的孩子进行表演,也来做一回无忧无虑的“稚子”,大家纷纷行动起来。

表演后,我让学生进行自我和他人评价,通过评价,学生了解到:稚子弄冰也是小心翼翼,倍加珍惜的,一块普通的冰,在孩子眼里是“银钲”,是“玉磬”,是“玻璃(古代玉石)”,而刚才同学们的表演没有把孩子的这份珍惜之情表演出来,甚至还有的学生趁机闹腾,经过这样的“抓动词——表演——评价”,学生真正理解了“稚子”的天真可爱。

2.教学收获(思得)(1)读中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体会古诗文的意境,是古诗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但同时也是古诗文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四时田园杂兴》时,我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插图,由画入境,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如诗的第一、二句围绕耘田绩麻,我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学生会说出很多答案:插秧、收割、犁地、积肥等,想象诗人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然后同桌互相练习,互相表演,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农民的艰辛,达到较好的效果。

(2)古诗所描写的什么季节,是我们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一个知识点。

在教学《村晚》时,我并没有按照教参上的标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从诗句、诗意中进行推理。

学生从“山衔落日”判断出是傍晚,从“草满池塘”可以推断出是夏天,再从“寒漪”推断出是秋天,最后综合起来,正是“夏末秋初”,这样让夏末秋初更加形象化。

【七彩课堂】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反思备课素材

【七彩课堂】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反思备课素材

【七彩课堂】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反思备课素材1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会认“昼、耘、稚、漪”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晓”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村晚》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引导:同学们,课余时间大家都喜欢做什么呢?(出示课件3)预设:踢足球、跳绳、踢毽子、跑步、上兴趣班……教师引导:童年生活真是无忧无虑啊,那古代儿童在平时都喜欢做什么呢?请你们看。

(出示课件4)预设:踢毽子、丢沙包、放牛。

教师总结:是啊,多有趣啊。

童年的生活历来是诗人笔下最美的一幅画卷,在诗人眼里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首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

(板书:古诗三首)(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古诗,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出示课件5)提出要求:课文中的三首诗都是七言绝句,现在请你出声朗读这三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教师示范:播放音频范读,请学生注意听字音和断句。

2.引导学生划出古诗的节奏。

(课件出示古诗的节奏划分)教师引导:同学们,根据音频请你尝试划分一下节奏吧,画好以后看看抬头看看老师的节奏划分,是不是和你的一样呢。

3.(出示课件6-8)课件出示作者资料,教师简介作者。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3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3

1 古诗三教学反思3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一、熟读深思,层层深入
在教学《四时田园杂兴》时,首先让学生了解诗题及作者,然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品读、感悟。

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梳理诗中的重点词句,抓住诗中的字眼,理解整首诗的诗意。

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全班反馈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层层深入。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诗歌的意境,体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最后又为学生补充了《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其他诗句,让学生自己分析、感悟。

二、抓住字眼,品味意境
在教学《稚子弄冰》时,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细细品味,鼓励学生抓住相应的字眼,品味到了古诗所传达的意境。

三、以画激趣,读中感悟
在《村晚》这首诗的教学中,改变了古诗教学一味讲解、生硬体会诗意的传统教法,从插图激趣、读中自悟、延伸阅读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力求让学生从画中体验古诗的意境,在个性化朗读中感悟诗意和情感,很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学得快乐,体现了让学生“乐学”的教学新理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1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1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1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1

1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三首古诗都是写的作者童年时候的事情,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是其所创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中的一首,诗人抓住村庄男女的劳动的场面进行描写,男的外出劳作,女的在家忙碌,就连那小孩也深受家长勤劳品质的影响,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实地再现了夏日乡村农忙时的质朴生活,那生活充溢辛劳,也充溢恬适,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扬。

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七言绝句。

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一、教学效果(一)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七言绝句押韵和断句的特点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味。

(二)在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描述的画面,感受诗歌的美好意境,诵出诗人的美好情怀。

(三)迁移拓展阅读,引导学生主动积累。

二、教学收获教学《四时田园杂兴》诗句时,其一,我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一边读,一边充实画面的物象,丰满图画的内容,感受田园劳动的繁忙与快乐,感受桑阴下学种瓜孩子的俏皮可爱,从而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其二,反复地“想象——朗读——感受——朗读”,融合起来,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诵读。

并且我适时予以点拨,如抓住“昼”和“夜”感受农民的勤快,抓住“各当家”联想农民是多么繁忙啊!这样,田园生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宁静安详的生活画面就呈现出来了。

《稚子弄冰》的诗句稍难理解一些,我采用了小组学习的方式,根据注解,让学生讨论、想象,也不难理解其意,同时也感受到了古诗的优美,达到了陶冶情操,提升鉴赏的目的。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课后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课后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课后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课后反思5、(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本周进行了第二单元的语文教学,第—课便是(古诗三首)的教学。

进入了五年级,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已经不再感到陌生,对于古诗的学习方法也不再感到生涩,于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采取了,以复习古诗的学习方法,从而引导学生自学、汇报的方法进行学习。

课堂伊始,我以童年的美好引入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自己童年时光的幸福和美好,激发学生探究一千多年前的儿童是怎样度过自己童年的兴趣。

进而引入本课的教学。

在学生初读古诗,互读古诗,提示简单出现错误的字的读音,并且落实重点生字“牧〞“蓑〞不断抓住相应的字眼,品味到了古诗所传达的意境。

有的同学从“三四〞“一二〞上下行文中的关联感想到了,古诗的对仗关系。

有的从“卧〞字中体会了那种随心所欲的牧童生活。

有的在“月明〞体会到了古时候生活的静谧,儿童与自然的亲近。

还有的,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他们的小脑瓜里就涌现出了学多不同的理解,迫不及待的期望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

在汇报的过程中,更是精彩纷呈,充分展示了孩子们个性化阅读背后的个性化理解。

他们往往从古诗的一个字入手就能体会到其中深蕴的意味,很轻松就将古代儿童那种自由自在的儿童生活体会的淋漓尽致。

在理解的根底上,学生对于朗读也就不费吹灰之力了,读得入情入静。

并且在当堂就完成了古诗默写,教学效果非常好。

在教学过后,我认真反思了整个的教学过程,之所以取得了这样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成功之处在于,教学的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地信托学生,学生也会充分地信托自己,从而产生课堂教学的朵朵漂亮的火花。

但是反思之于也发觉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缺乏之处,在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教师的主导性在我的课堂似乎反映的不够。

教学目标达成后,教师的深刻挖掘仍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按要求掌握生字。

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古代少年们童年生活的情景。

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所描述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童年是纯真的、难忘的。

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写着美丽的故事。

这些画卷体现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三首》真实再现了古代少年儿童多彩的童年生活。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看看诗中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

(板书课题,释题:“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2、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学生举手自由发言,可根据课外掌握的或是课前搜集的资料,知道多少说多少。

)3、师相机补充介绍范成大及其文学成就。

(课件出示: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他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今天要学习的是其中一首,这首诗描写的是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请说说古诗应该怎样读?(指名说)明确:朗读诗歌要求读正确、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

(2)师范读。

(课件出示划分节奏: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个人自由朗读。

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说说诗歌写的什么情景吗?3、小声自读,边读边想: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师引导学生回答,并小结板书:村庄儿女耕田织布童孙学种瓜)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

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昼:白天。

耘田:在田间锄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儿女:男男女女。

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解:理解,懂得。

耕织:耕田织布。

供:从事。

傍:靠近。

阴:树荫。

2、结合注释,学生自主逐句翻译诗句。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诗句的意思:白天外出耕田,夜晚把麻搓成线,农家男男女女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句的意思:小孩子不懂得耕田织布的事,也模仿着大人的样子,靠近桑树荫学着种瓜。

3、指名说整首诗的意思。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农民繁忙的劳动景象)(2)想象:昼和夜分别指什么?农民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昼”指白天,“夜”指晚上(插秧、收割、种豆、犁地、施肥……)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3)结合想象诵读。

(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自由读、指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

2、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

(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为什么?(天真、勤劳、不怕苦、好学、爱劳动)(2)指导诵读,带着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

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小孩子热爱劳动、勤奋劳作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的辛勤劳动。

学生入情入境地齐读,在朗读中自然成颂。

五、总结拓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搜集一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进行积累。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课件出示冰的图片)同学们,请用“冰像”这个句式说一个句子。

(指名说)你们知道冰在古人眼里像什么吗?今天,我们一起从《稚子弄冰》这首诗中找出答案吧。

(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理解字词1、认识作者。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情趣。

当时人称“诚斋体”。

2、字词理解。

稚子:幼小的孩子。

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磬(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3、划分节奏。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1、同桌之间互相读诗,读给对方听,有错误改正再读。

同桌合作翻译诗句,全班汇报交流。

(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早晨小孩子从金属盒里把冰取出来,用丝线穿着当作钲来打击。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清脆嘹亮的声音,忽然听到了如玉石落在地上碎裂的声音。

2、谁能尝试用自己的话翻译一下整首诗的意思。

明确:写小孩子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钲来敲打,声音清脆、嘹亮。

忽然,冰被敲碎落地,发出像玉石碎裂的声音,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

四、含情诵读,体会童年生活的趣味(一)学生自读。

思考:诗句中何处让你觉得有趣?(二)交流对古诗的解读。

(课件出示诗句)1、抓住“脱”“穿”“敲”等动词,感受儿童的天真淘气。

明确: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了(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

“脱”字形象传神,写出了孩子(取冰)的样子。

2、想象声音,感受儿童的快乐。

3、想象儿童从“脱晓冰”到“当银钲”再到“敲玉磬”至最后的“忽作玻璃碎地声”的心理特征,体会孩子从快乐到失望的心理变化。

4、关于“银钲”“玉磬”这些名词的理解要立足于诗歌实际。

明确:“银钲”指穿了丝线的冰块,“玉磬”指玉磬形状的冰块,表现出冰块的色泽、透明、易碎的特点。

(三)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情绪的变化。

明确:从字词出发,以“趣”为着眼点,关注学生的生活与诗中儿童生活的联系,想象有趣的画面和变化而灵动的声音,感受儿童的心理,从中品味儿童生活的快乐。

五、拓展延伸,改写古诗根据自己的理解,将《稚子弄冰》改编成短文,展现诗句中的情景,可以加入自己的合理想象。

(课件出示改写提示)六、课堂总结《稚子弄冰》这首诗写了孩子们的一场嬉戏,诗句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喜乐与失望,宛然在目。

大家课后还可以读一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进一步感受少年儿童的快乐和生活的纯真、烂漫。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引导回忆,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出示诗题:村晚。

解题:启发学生用逐字理解、补充意思的方法读懂诗题,初步了解这首诗描绘的乡村傍晚的景色。

二、初读古诗,激发疑问1、学生自由读古诗,教师提出要求,指导自学。

要求:读得流利,有问题可以在书上做记号。

2、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指名分句朗读,相机出示生字,指导识记。

(2)读好诗句,重点指导学生按古诗的节奏朗读诗句。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3)教师组织学生点评朗读情况。

3、激发疑问。

师:读了这首诗,同学们有疑问吗?(学生阐述自己的疑问,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做笔记。

)问题假设:(1)诗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样吗?(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不相同的,一个是池塘,一个是池岸)学生找出诗句中和图画上相对应的地方,看图说出诗句的意思,理解这句诗写出了水草丰美的样子,显得生机勃勃。

(2)这一句里的“山衔落日”是什么意思呢?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山衔着将要落下去的太阳)为什么要用“衔”字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理解“寒漪”。

(指的是水中的波纹)“浸”是什么意思?(倒映在水中)从图画上能看出这句诗的内容吗?为什么?你能想象出这部分的图画吗?(学生自由地发挥想象,可以说说图画上没有的内容是怎样的)(4)“牧童”是指什么人?(指放牛放羊的儿童,这里指的是放牛娃。

)“归去”是指去哪里?(回家)“横牛背”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该词的意思)看看牧童在牛背上干什么?哪一句诗和这个画面是对应的?(理解“短笛无腔信口吹”,明白这句的意思是:手里拿着短笛不成曲调地在吹。

)(5)“牧童归去横牛背”中的“横”字用得好,表现出牧童怎样的性格特点?找一找本诗中还有没有能表现牧童性格特点的好字?(“横”字用得好。

从“横”字可以看出牧童顽皮、活泼、可爱的特点。

“信口”这个词用得好,可从这个词体会到牧童悠闲自得的样子。

)(6)本诗中用了两个“满”字,请问有什么表达效果?(两个“满”字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水草生机勃勃的景象和池水满塘的美景。

)三、指导学法,理解诗歌1、同学们,研究问题就好比打仗,只有运筹帷幄,方能决胜千里。

让我们想一想,解决疑问的办法有哪些?(指名说,比如,同桌讨论、查找课外资料、结合课文插图等。

)2、学生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解决问题。

3、集体交流。

4、谁能将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说说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四、练习背诵1、教师引读:草满池塘……2、分组练习背诵:一组背诵,另一组听,然后进行交换。

3、指名背诵。

4、全班一起背诵。

五、课堂总结本诗寓情于景,通过描写晚间乡村图景,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教学板书: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村庄儿女耕田织布童孙学种瓜↓童年的纯真生活稚子弄冰稚子银钲玉磬玻璃↓童年的趣事村晚环境:草池塘牛山人物:吹笛的牧童晚间乡村图课后积累: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唐·白居易《鸟》意思是:我劝你们不要打枝头上的鸟儿,幼鸟还在巢中等待母亲的归来,弄不好一石数命啊!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围绕教学目标,通过诵读并板书重点字词,引导学生先理解个别词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弄懂古诗的意思,并以课件辅助理解,板书流程图直观归纳诗中脉络,提出问题并探究总结,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养成深入探究的思维习惯。

在探究中强调学生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结合图片让学生对画面具有更直观的印象。

但教学时间的掌握很关键,需在实际教学中合理控制教学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