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各地的风俗
中国各地的端午节习俗介绍
中国各地的端午节习俗介绍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在不同的地方的端午节也会有一些不同的习俗活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各地的端午节习俗_端午节有什么习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各地的端午节习俗江苏江苏的端午习俗除了划龙舟外,节日饮食主要有粽子、雄黄酒、五黄宴,节日装饰则的五毒图、菖蒲与艾叶、挂钟馗像、缠臂的彩线,挂丝线粽、穿五毒衣、虎头鞋、戴香包等。
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浙江端午是浙江人民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文化与习俗多样的一个特别的节日。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祭祖、竞龙舟、吃粽子、祭龙头、点龙睛、披红、悬菖蒲艾叶、拴五色丝、饮雄黄酒、吃五黄、佩香包、采百草等是比较普遍的习俗但各地存在着习俗内容或习俗细节上的差异。
河北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
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葚,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葚,可全年不误食苍蝇。
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
山东山东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
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五色线。
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
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端午节吃粽子,是山西省城乡人民传统的习俗;包粽子习惯在端午节的头一天。
传统粽子以黍米为馅,佐以红枣,外包芦叶,吃时拌糖。
饮雄黄酒,也是山西民间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主要用于防病和祛毒。
陕西陕西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
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
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甘肃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
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
漳县,牧童祀山神。
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高邮的端午较为特殊,有系百索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习俗,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就是挑好看的鸭蛋装在彩线结成的络子中,挂在胸前。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端午节是个既庄重又热闹的节日,各地关于端午的习俗也是各种各样、各有特色。
大家知道有哪些端午习俗吗?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_端午节各地风俗介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浙江端午节习俗浙江有的地方吃“五黄”,指黄鱼、黄鳝、黄瓜、黄泥蛋、雄黄酒,俗信以为可以祛五毒。
有的地方小孩吃过粽子,会把粽箬往桃树干上去贴,一边还口中反复念叨:“你疰我不疰!”这也是某种古老的语言巫术残存。
而这一带民间讲述端午节起源,则大多与伍子胥有关。
杭州人过端午节喜欢游雷峰塔,喜欢看白蛇传戏曲,则大多与白蛇传传说在这一带深入人心的事实有关,这也是大同中的小异。
白蛇传传说一开始就和杭州西湖结下了不解之缘。
旧时在武义,有端午日推龙船驱恶鬼的习俗。
这是一种十分古老的风俗,据老人回忆,当年的人们用毛竹扎制龙船,船上绑五个纸人,称为“五鬼”。
端午上午,一人敲锣绕船三圈,称“侧船”。
午时,七名男青年推船,从城隍庙出发,沿大街向东,一直推出八素门外,然后把这只龙船抛入熟溪河中。
一路上,两旁人群纷纷向龙船抛掷银黄炮或茶叶米,以为辟邪,人称这种活动为“推龙船”。
龙船后面还有城隍仪仗和鼓乐,表示城隍押送“五鬼”出城。
这样一种风俗的内涵是“送瘟神”,应该是很清楚的。
其实,旧时在浙江各地,类似的“送瘟神”旧俗是很普遍的,各地的民俗学者有过许多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叙述各地端午的民俗事项,诸如送龙船、送纸船、送耗、拔茅船、送花船、送草船、送大暑船、龙船灯等,具体做法五花八门,各不相同,而其民俗内涵则大致相仿。
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些古老的风俗毕竟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顺便要提到的是,个别地方的端午节期也与众不同。
温州文成的黄坦、西坑一带,五月初四过端午;缙云的漕头,六月十五过端午;余杭的和睦,又称五月十三为小端午。
在当地还会有传说,用来解释这一特殊风俗的由来。
在江山一带,有端午敬师的传统,学生给老师送粽子、馒头,老师回赠纸扇,这样的传统也是充满着情感的。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仅供参考,欢迎阅读!端午节的传统习俗1、扒龙舟扒龙舟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
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十分流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端午有龙舟也有凤舟,凤舟是源于远古的乌舟,有的地方还有龙凤船。
扒龙舟是民间信仰中龙崇拜的一种形式,即要借龙之神威,祈福、辟邪。
2、挂艾草与菖蒲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民间认为艾草还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端午期间挂艾草于门上,相沿成习,遂成端午风俗。
南北各地均有端午挂艾草习俗。
南方视为天地纯阳正气吉日进行驱邪祛病,北方一些地方视为恶月恶日进行避恶避毒。
3、洗草药水洗草药水,端午习俗之一,端午这天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药。
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拜神祭祖拜神祭祖是端午节重要习俗之一。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
”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
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
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的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
5、佩香囊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
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
端阳以四色线系臂,并佩戴香囊,小巧玲珑精致可观。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一般是内装香料,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或者采用彩色绸缎或布块包上棉花,掺和着川芎、白芷、排草、芩草、丁香、山艾、细辛、甘松、白芷、甘草、雄黄粉等中药粉,再用彩绸扎绣而成,下边还垂上红、绿、青、蓝、紫各种线穗,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端午节的各种风俗
端午节的各种风俗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中国龙舟竞渡和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由于其在中国文化中的深远影响,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端午节这个日子,人们有着许多特殊的风俗,下面就来了解一下这些风俗。
一、吃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最重要的风俗之一。
粽子是一种传统食品,相传是以前为了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而制作的。
有着不同的口味和形状,通常是以糯米为主料,加入各种馅料,然后用竹叶包裹起来,蒸或煮而成。
现在甜、咸两种口味的粽子都流行,很多地方还有特色口味的粽子。
二、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运动。
它起源于中国南方的农耕文化中,作为涉水娱乐和祭祀龙王的一种活动,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体育竞技活动。
在端午节这个日子,各地还会举办龙舟赛事,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体验到这种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挂艾叶端午节又称为艾节,这是因为在这一天,人们会用艾草制成的蒸馏纯露来洒房、洒人、扫地、添水等,以驱蚊、驱邪、祛病、纳吉,同时挂上艾叶。
挂艾叶是端午节的一种传统习俗,据说是因为屈原死后,普天下的蛇精野鬼都纷纷来哭吊他,后来人们发现蛇精患上了疫病,于是用浸泡过艾草的酒或冷水涂抹在门上、窗户上、屋檐上、衣服上来预防疫病。
四、佩香囊佩香囊是中国传统习俗,每年端午节期间,民间都会制作香囊。
香囊是用花布绢、红绸缎、玻璃绣等材料制成,内盛龙眼、百合、艾叶等香草,或放入香料、药物等物品,再用各种线绳装扣做成点穴佩戴品。
由于其香味清幽,有清热、祛邪、驱蚊等功效,所以通常用来佩戴在衣服上,用来保平安、祛病、招财。
五、穿五色线端午节期间,穿五色线也是中国的传统风俗之一。
穿五色线是指穿上红、黄、绿、青、紫五种颜色的丝线,这五色线既是为了美化节日气氛,也有避邪防病的寓意。
传说这五色线赋有五行的五种力量,人们佩戴这些线,意在消灾祈福、远离疾病以及安康平安。
六、赶赛狗端午节赶赛狗是一项古老的民间传统,充满竞争和热烈的气氛。
据传说,屈原的忠犬“黄贝”为了守护主人的尸身墨玉水中,曾经绕着赛龙舟的船跑了三天三夜,于夏历五月初五溺死,为了纪念这只忠犬,人们在这一天赶的是贝犬,一犬一犬的竞速比试,赛出第一名还有奖金和荣誉。
端午节民间传统习俗_端午节风俗习惯
端午节民间传统习俗_端午节风俗习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缘起和许多节俗活动均与夏令有关,且与夏至时间相邻,故称为夏节。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端午节民间传统习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端午节民间传统习俗1、吃粽子端午吃粽子也是一个重要习俗,粽子又被称为“筒粽”、“角黍”,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
每个地方的粽子口味和馅料都有所不同,粽子最初为了祭祀祖先神灵,但是屈原投江那天也正是五月初五,人们不忍心江中的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便向江中的鱼虾投入粽子。
粽子的起源远早于屈原时期,为了纪念屈原,后人才坚持端午吃粽子,慢慢就形成了这样的习俗。
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各地都盛行,也是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
2、拴五色丝线传统之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
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谓之可去邪祟、攘灾异,会带来一年的好运。
3、佩香囊端午节这天小孩子佩戴香囊的习俗据说有避邪驱瘟的含义,而在南方,年轻男女还会通过香囊来表达各自的爱意。
香囊形状万千,小巧可爱,但它不仅仅是装饰品而已。
香囊内通常会装有中草药、香药、朱砂、雄黄等,具有驱虫防病的功效。
外面由丝布包着,再用彩色丝线缠绕固定,最后再用彩绸刺绣,五颜六色的香囊十分炫彩夺目。
4、饮雄黄酒雄黄酒有驱虫解毒的功效,多喝还能养颜美容。
端午节喝雄黄酒,寓意驱除病魔。
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
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
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5、悬艾叶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艾叶是一种药用植物,它的叶片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以驱赶蚊虫、提神醒脑。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把家里打扫干净之后,将艾叶插在门楣上。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及意义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及意义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中国古代祭祀龙神和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
在中国,端午节的庆祝形式千姿百态,不同地区和不同族群都有各自的习俗与节庆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及其意义。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1.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为重要的传统活动之一。
相传屈原投江自杀后,当地百姓随即划船搜寻他的尸体,并在行船时放粽子以供屈原。
此后,屈原便成为船民的保护神并传承至今。
因此,赛龙舟成为了纪念屈原和祈求平安顺利的一种方式。
2. 食粽子在端午节的时候,中国家家户户都要制作并食用粽子。
粽子由糯米、豆沙、肉类等不同馅料包裹在竹叶中而成,形状类似于三角形。
其具体食用方式也有很多种,有的人会加花生或枸杞,有的则会配上红枣。
粽子的味道和口感极为独特,令人难以忘怀。
3. 悬艾叶传统上,端午节还有一个特殊而古老的风俗就是悬艾叶。
艾叶有驱虫、祛病和增进健康的功效,因此很多人都会在端午节期间将艾叶挂在门口或室内,以期驱逐邪气和疾病。
4. 打毒酒端午节还有一项古老的习俗,就是打毒酒。
毒酒是一种用米、黄酒和雄黄制成的饮料,颜色呈黄色或绿色,具有一定的毒性。
人们将毒酒洒在门前、床下、房角等处以驱赶恶鬼和疫病。
端午节的意义1. 纪念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的大诗人和爱国志士,他生于春秋时期的楚国。
他为爱国痛哭流涕,辗转反侧,曾写下了《离骚》、《天问》和《九章》等诸多不朽诗篇。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目的是让人们铭记先祖的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2. 增进团结和和谐赛龙舟是端午节最为热闹和充满竞争的活动之一,人们在赛龙舟的时候要紧密合作,团结协作一齐划舟,既能表演个人的身手,也能展现团队的实力。
赛龙舟活动让人们化解矛盾,增进团结和和谐。
3. 表达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端午节通过艾叶和毒酒等方式,将人们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艾叶可以驱虫消毒,而毒酒则意味着祛病驱鬼。
这些传统的活动和仪式都是中国人们对自然的一种敬畏和尊重,也是一种长久以来积累的文化价值。
端午节的各地特色庆祝方式
端午节的各地特色庆祝方式端午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这一天,人们以各种方式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并祈求平安和健康。
在不同的地方,人们有着丰富多彩的端午节庆祝方式。
以下是一些地区特色的庆祝方式。
1. 北方的粽子文化在中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和山东等地,吃粽子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传统。
粽子是用糯米、豆沙和其他馅料包裹在竹叶或菖蒲叶中蒸煮而成。
北方的粽子通常比较大,形状也较为方正。
人们会用五彩缎带将粽子系在柱子上,象征着祈福和驱邪。
2. 南方的龙舟竞渡在中国南方地区,特别是江浙沪一带,端午节最引人注目的活动是龙舟竞渡。
龙舟竞渡是模拟古代人们划龙舟搜寻屈原遗体的传说而来。
参赛队伍会装扮成龙舟,上面画满彩色的龙鳞,船尾则装饰成龙头,以迎接吉祥和祝福。
人们会聚集在江边观看比赛,欢呼雀跃。
此外,龙舟竞渡还伴随着舞龙、舞狮等传统表演,给观众带来视觉盛宴。
3. 香港的雄狮舞在香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之一是表演雄狮舞。
雄狮舞是一种民间舞蹈,由两名舞者扮演一只巨大的狮子,以象征驱邪和祈福。
表演者需要高超的技巧和协同配合,一人扮演狮头,另一人扮演狮尾。
他们会在广场、庙宇或商店前表演,以祝福商家繁荣和平安。
4. 台湾的艾叶戴戴在台湾,人们过端午节时喜欢戴艾叶,这被认为是驱邪避灾的方法。
人们会将艾叶系在门口、家具和汽车等物件上,以辟邪和祈福。
此外,台湾的鹿港庙会也是端午节期间最重要的庆祝活动之一。
数以千计的游客会来到这座庙会,观看传统的表演、舞龙、舞狮和花车巡游等活动。
5. 韩国的饮食和打马球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端阳节”。
韩国人会在这一天亲戚朋友一起聚餐,吃传统的端午节美食“粽子饭”和“谷饼”。
谷饼是一种由糯米粉制成的甜糕点,有着浓郁的香气和独特的口感。
端午节期间,韩国还举办传统的打马球比赛,人们骑着马,扔球、接球,展现出高超的马术和球技。
总结:端午节的各地特色庆祝方式多种多样,展现了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丰富多彩的文化。
端午节的八大传统风俗介绍
端午节的八大传统风俗介绍端午节的八大传统风俗介绍风俗1:吃粽子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为恐鱼吃掉,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
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
在老北京,粽子用江米、黄米、小枣做成,俗称“二米粽子”。
系粽子则用马莲草,也是北京特产。
风俗2:挂艾草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在院门前和房檐下挂艾草或菖蒲,因为二者皆为中草药,蚊虫害怕这种味道,能起到驱蚊的效果。
因为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古人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
人们便会把菖蒲刻成“小人儿”、“小葫芦”等形状,挂在儿童脖子上,以求吉利。
也会挂在门楣,起到驱魔祛鬼的效果。
风俗3:赛龙舟传说楚国人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王作楫说,古人赛龙舟时在终点设了鱼标、鸭标、铁标,谁拿到这3个标就获得了冠亚季军。
为了让参赛者从远处看到终点,古人还会在3个标上用锦缎打上蝴蝶结。
风俗4:吃五毒饼端午节临近夏至,天气越来越炎热,细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于是食用五毒饼消病强身。
五毒指蝎子、蛤蟆、壁虎、蜈蚣、蛇,古人将它们的形象盖在饼上,馅儿也是“五馅”:樱桃、荸荠、桑葚、黄杏和江米藕。
据说,吃了五毒饼可以增强抵抗力,灭虫免灾。
风俗5:斗百草古时人们到端午节,会结伴去郊外采药,采药途中会斗草玩,逐渐形成习俗。
王作楫介绍,参与游戏的两人会持草相对站立,双手各持一草或花茎的两端。
游戏开始后,二草相勾,双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谁的草或花茎被对方拉断谁为输。
风俗6:收五毒端午节时,女孩要在胸前别上“缯子”,据说这种用彩色丝线缝制、样子跟粽子类似的布艺可以驱邪避恶。
男孩则在颈上挂一个葫芦,里面收进“五毒”图案,意思是“收”了五毒。
风俗7:贴葫芦花老北京人喜欢葫芦,因为葫芦是“福禄”的谐音。
古时人们会用红色毛边纸剪成葫芦,里面包括“五毒”图案,称为“葫芦花”,五月一日贴出,五月五日午时摘下扔掉,称为“扔灾”。
端午节的古老习俗
端午节的古老习俗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始于先秦时期,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形成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习俗。
这些习俗既有祭祀先祖、驱瘟避邪的风俗,也有民间娱乐、游戏、饮食等传统活动。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端午节的古老习俗。
1.包粽子粽子是端午节的特色食品,制作粽子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包粽子的风俗常见于南方,特别是江浙沪一带。
包粽子需要准备糯米、糯米叶、五花肉、咸蛋黄、豆沙等材料,将材料蒸煮后,再用糯米叶包裹成三角形或长方形的形状,然后再放到开水中煮一个小时左右。
包粽子不仅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也是老少皆宜、口感美味的美食。
2.插艾叶端午节也被称为“艾草节”,在传统习俗中,插艾叶是一种避邪驱瘟的仪式。
艾叶是一种中草药,能够驱虫除湿,对于消除湿气、增强体质很有帮助。
端午节这一天,许多人会将艾叶插在门前、窗前或枕头下,来保护自己免受疾病的侵扰。
3.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受欢迎的传统活动之一,历史悠久,一直流传至今。
据说,龙舟竞渡起源于战国时期,当时吴越两国因越王勾践迁都到吴之后与吴王夫差结为兄弟,心意不同,吴王想要讨伐勾践,于是派人往江边放龙舟做样子,引诱勾践乘船上观,然后再趁机抓住勾践,结果却导致勾践胸怀大志,火烧战船,愤然归国,发动了著名的“吴越之战”。
现在,龙舟竞渡已成为一种民间传统文化,每年端午节时,许多城市和乡村都会举办龙舟竞渡比赛,吸引着众多游客和观众。
4.挂菖蒲挂菖蒲是端午节另一个重要的传统风俗,据传能够辟邪驱瘟,为人们带来平安。
菖蒲是一种绿叶植物,有润肝熄风的效果,据说放在床头可除毒气,祛风暴瘟。
端午节当天,许多人会将菖蒲和其他花卉、香料挂在门前,屋内,或置于案头,来驱赶邪气,保护自身平安。
总的来说,端午节的古老习俗极为丰富多彩,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传承和发展。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对于传承中华文化有着重要意义,也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和精神享受。
端午节的文化风俗
端午节的文化风俗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其文化风俗丰富多样。
1. 赛龙舟: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通常在江河湖海等水域举行。
赛龙舟祈祷丰收和平安,同时也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和牺牲。
2. 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粽子是用粳米、豆子、枣等馅料包裹在竹叶中,以粽子形状蒸煮而成。
吃粽子象征着驱邪避病、祈求平安健康。
3. 佩香囊:香囊是用香料、布料等材料制成的小袋,通常挂在颈间或挂在门窗上。
佩香囊可以驱邪避邪、祈求平安,同时也有一定的装饰作用。
4. 贴艾叶:端午节还有一项传统习俗是贴艾叶。
人们将艾叶捆成束或制成卷,贴在门窗上,相信能辟邪驱瘟,保家平安。
5. 赛百步蛇:一些地方会举办赛百步蛇的活动,参赛者将蛇藏在竹管中,比赛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将蛇放出来,寓意驱除瘟疫。
6. 悬挂五色线:五色线是用五种不同颜色的丝线绳子编织而成,人们会将五色线绑在手腕上或挂在门窗上,以驱邪辟邪,祈求吉祥。
以上的文化风俗只是端午节习俗中的一部分,各地的端午节习俗还有一些地方特有的,如垒层屋、制作草人、舞龙舞狮等。
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一个庆祝丰收、祈求平安和健康的节日,人们通过各种传统活动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端午节的风俗
端午节的风俗端午节的风俗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端午节的风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端午节的风俗篇1扬州端午节的风俗吃提到吃,就不得不说端午的特色食品——粽子。
扬州的粽子和嘉兴的粽子有所区别。
嘉兴粽子松软可口,而扬州粽子却紧实有嚼劲。
扬州人包粽子喜欢用鲜肉、香肠、红豆、蜜枣等,形状也有斧头、小脚、三角等类型。
扬州人的端午宴要有“十二红”,代表着一年的十二个月,月月红火。
烧仔鸡、红烧肉、红烧鱼、炒长鱼、炒虾子、炒苋菜、炒蚕豆、拌黄瓜、拌凉粉、拌西红柿、咸鸭蛋……不过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龙虾也算“一红”上了端午宴的餐桌。
喝雄黄酒是端午不可缺少的。
把雄黄、朱砂、蒜头、生姜泡成雄黄酒,在端午的阳光下爆晒,正午时分用蒲艾把子蘸雄黄酒洒在室内户外的各个角落消。
“赏午”时家人同饮雄黄酒。
因为只有在端午的午时才用雄黄,所以扬州人有一句俗话:“过了午时不卖雄黄”,以示时过境迁。
穿端午节当天,大人会给家里的小孩挂上百索子,寓意辟邪。
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除了“百索子”,还有“鸭蛋篓”,也是用五色丝线,编织成盛放鸭蛋的篓子,挂在胸前。
甚至还有将蚕豆煮熟,串成珠链,也是悬挂用的。
“百索子”和“鸭蛋篓”为了辟邪,小孩子们还要穿上老虎兜,套上老虎鞋。
玩吃完“十二红”,喝过雄黄酒,是不是该划龙船赛龙舟了呢?端午节划龙船赛龙舟是旧时扬州最热闹的风景。
清人《望江南百调》中说:“扬州好,午节赛龙舟,蟹足八支争打浆,猪脬几个比抛球,夺标闹中流。
”扬州人还有一句俗话:“又吃粽子又划龙船”,用以调侃那些“鱼和熊掌兼得”的人。
洗一天的活动圆满结束后,是不是该享受下扬州人的水包皮的生活了。
过去扬州的各家老浴室澡堂,每到端午节这一天,就应时推出香草洗浴,将成捆的艾草、菖蒲等“五毒草”泡在大池里,让浴客洗香草澡,去污解毒,提神活血,预防在夏天害皮肤病、生疮生疖子。
端午节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传统风俗有哪些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
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端午节的传统风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端午节的风俗1、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2、端午食棕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
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
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祝愿考生考上好的学校。
3、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古时人们以为自己发病是因为妖魔鬼怪上身),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
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4、悬艾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全国各地的端午节饮食习俗
全国各地的端午节饮食习俗全国各地的端午节饮食习俗1、福建福州端午节的家宴必在中午,餐席上必有粽子、雄黄酒、荷叶包、米粉肉等。
家宴后,幼儿穿新衣、红肚兜,佩戴用各色丝线织裹樟脑丸做成的诸如粽子、灯笼等形状别致、色泽鲜艳的香袋,还要洗菖蒲汤,有的孩子还要在口鼻之间贴一块雄黄烟熏的肥肉,然后由大人带着到江边看龙舟竞赛。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
所谓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下油锅煎成一大片。
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
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
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2、重庆重庆素有“巴渝大地”之称,所谓“巴”就是蛇,古时重庆人崇拜蛇,以蛇为图腾膜拜。
以前蛇是不能吃的,但20世纪80年代起,重庆人选择在一年之中的端午这天烹制蛇羹,吃下以求保佑自己。
重庆人吃蛇有很大原因是生育文化的影响,蛇作为图腾崇拜的象征,妇女相信在吃下蛇后便会繁殖后代,类似“有邰氏之女姜?,踩了巨人的脚印生了后稷”的传说。
其他人也相信在吃了蛇之后,祖宗进入到身体里便会与自己同在。
但蛇可不能肆意滥杀,也不能在自己家里烹煮,一般情况下是在打谷场上煮一锅蛇羹,全村人分享。
3、广西广西南部地区,比如宁明、崇左、龙州等地,过端午节都要包凉棕,叫做“灰水粽”。
包粽子前先到山上砍回一些诸如苦楝树等树木的枝叶,在阳光下晒到半干时就堆放到平地里烧,然后把得到的灰放到一个竹制容器里用清水冲滤。
最后用过滤得到的棕黄色的水来浸泡准备好的糯米。
经过浸泡后的糯米会在原来的香气中透出一股草木灰特有的清香,包出的粽子煮熟后多呈淡黄色或者棕黄色。
4、广东广东粽子是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个头较大,外形别致,状如锥形。
品种很多,有蛋黄粽子、什锦粽子、烧鸭粽等独具南国风味,久负盛名。
潮州的双拼粽,自成一派,一头用咸料,一头则用甜料,一粽两味,故称“双拼粽”。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
端午节各地的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各地的风俗有哪些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这一天,各地有不同的风俗习俗,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主要的端午节风俗。
1. 北方吃粽子:在北方地区,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会吃粽子。
粽子是一种用粳米、糯米、红豆、豆沙等包裹在竹叶或者芦苇叶中煮熟的食物,外形像长方体。
人们相信吃粽子可以驱邪、避恶、增加福气。
因此,北方人在端午节期间会互相赠送粽子,祝福对方平安幸福。
2. 南方赛龙舟:在南方地区,特别是江南地区,人们会在端午节这一天举行龙舟竞赛。
龙舟是一种长约10余米的木船,前端雕有龙头,尾部装有彩旗。
比赛时,一群人划着龙舟,响亮地鼓声和欢呼声穿梭在水上,非常壮观。
这项民间运动起源于古代中国人民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方式,带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意义。
3. 悬挂艾草和艾叶: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地方还会悬挂艾草和艾叶,以驱除瘟疫和鬼神。
人们相信艾草可以驱邪、清除病气。
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人还会用艾叶拍打自己的身体,以驱散疾病。
4. 挂菖蒲:挂菖蒲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在门前或者房间内挂上菖蒲,以驱邪避灾。
传说菖蒲有辟邪的功效,可以保护家人平安。
5. 穿五彩线:在一些地方,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会穿上五颜六色的绳子,代表幸运和吉祥。
这些绳子通常会系在手腕上,有些人甚至会互相交换绳子作为友谊的象征。
6. 玩艾草香囊: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人会制作艾草香囊并佩戴在身上。
香囊里通常装有艾草和一些香料,散发出清香的味道。
人们相信佩戴艾草香囊可以辟邪、驱鬼、保平安。
7. 登高望远: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地方有登高的习俗。
人们会攀登高山,以迎接节日的到来。
登高的同时,人们还会远眺,展望美好的未来。
8. 端午节民俗表演:在一些地方,会举行各种各样的传统民俗表演活动,如舞龙舞狮、踩高跷等。
这些表演形式独特,富有地方特色,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
这些风俗习俗展示了中国不同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
它们不仅是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民间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所在。
端午节有哪些食俗
端午节有哪些食俗端午节食俗1、粽籺端午节食粽是我国的传统风俗,粽的样子许多,品种各异,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样子。
由于中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
2、雄黄酒端午饮雄黄酒的风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
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
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
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3、五黄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风俗。
五黄,是指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雄黄酒有毒性,一般都喝一般的黄酒代替雄黄酒〕。
也有〔其它〕说法,咸鸭蛋可以用黄豆替代。
农历五月,江南人称五黄月。
4、打糕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
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芳香的打糕。
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
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加节日的气氛。
5、煎堆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
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
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
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端午节一般做什么1、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风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很多人划船追逐挽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嬉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消遣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2、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风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风俗_端午节经典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风俗_端午节经典习俗有哪些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
吃粽子是端午的传统习俗,除了吃粽子,大家知道还有哪些风俗吗?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风俗_端午节经典习俗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风俗1、咸鸭蛋吃咸鸭蛋为端午节又一食俗。
咸鸭蛋咸而微寒,能滋阴、清肺,可治膈热、咳嗽、喉痛、齿痛、泄利等病症。
咸鸭蛋不仅具有医疗作用,且能有效补充人体在夏天盐分的缺失和营养物质的消耗,因而也是一味夏季食补与佐餐佳品。
2、蒸馍馍和米糕不少地方过端午节时还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一起蒸馍馍,或做成米糕(又称打糕)。
艾草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可驱虫杀菌,对多种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驱瘟,无论食还是用,艾草均必不可少。
3、大蒜蛋有些地方端午要吃大蒜蛋,即将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以供食用。
有的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
鸡蛋除有滋补强壮作用之外,还有滋阴润燥、补心宁神、养血安胎、解毒止痒的功效,与大蒜、艾叶合用,民间谓可以避“五毒”,益健康。
4、大蒜炒苋菜大蒜炒苋菜是许多家庭在端午节喜欢食用的一道蔬菜。
大蒜素有“天然抗菌素”之誉,在食物中杀菌解毒作用十分显著。
苋菜性味甘凉,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痢之功,适宜于暑天赤白下痢、里急后重者食用。
大蒜与苋菜同炒,优势互补,是防治痢疾等夏季肠道疾病不可多得的良药佳蔬。
5、“五黄”端午江南一些地方有吃“五黄”的习俗,即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雄黄酒。
① 黄瓜:黄瓜性凉味甘,具有生津止渴、除烦解暑、利尿消肿的功效。
尤其作为盛夏主蔬,治疗多种夏日时病,应时顺季,内食外用,老少咸宜。
② 黄鳝:端午的黄鳝体壮肥美,肉质细嫩,正是择食的佳季,故民间素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黄鳝性味甘温,具有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的功效,常用于劳伤气血、风寒湿痹、产后淋沥、下痢脓血等症。
黄鳝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多种营养物质,特别适用于进入毒月体虚之人食用,具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端午节的风俗提纲
端午节的风俗提纲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被称作天下第五节。
这个节日最初起源于中国南方的楚国,后来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并且延续至今。
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节日,端午节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多种有趣的风俗,以下是有关端午节的风俗提纲。
一、吃粽子在端午节,吃粽子是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粽子是一种用竹叶包裹的糯米饭,内馅可以是肉类、蛋黄、红枣等。
相传,吃粽子的起源和纪念原本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避免让鱼虾恶鬼吃掉他的尸体。
后来,这个传统渐渐发展成为了节日食品和家庭团圆的标志。
二、赛龙舟赛龙舟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之一,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这个节日最初起源于中国南方的楚国,在一次赛龙舟的比赛中,龙舟队成功地击败了强敌。
这场比赛如此激动人心,因此成为了端午节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一些地方会举办龙舟赛和观看比赛的活动。
三、挂艾草和菖蒲在端午节,人们经常会采集艾草和菖蒲来装饰房间和门窗。
这些草药被认为可以驱邪和祛病,同时也有保护家庭和增强身体健康的功效。
很多人还将这些草药夹在身上,以祛病和驱邪。
四、戴香囊和挂麒麟在一些地方,端午节还有戴香囊和挂麒麟的传统。
香囊通常由小巧别致的布袋子和各种香料组成,被认为可以散发出香气和吉祥的气息,以驱逐邪恶的力量。
麒麟是一种神兽的形象,也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在端午节期间也会挂在房间或门窗上。
五、参加舞狮舞龙舞狮和舞龙是端午节期间的传统表演,也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活动。
通过舞动色彩鲜艳的龙和狮子,演员们表达出祝福和吉祥的意愿,加强人们对节日的共同感和归属感。
六、骑马游行和游玩传统游戏除了以上提到的活动,一些地方还会举行骑马游行和许多传统游戏。
比如说,踩高跷,拔河和抓手等游戏,这些游戏都被认为具有传统的意义和背景,体现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
总结起来,端午节风俗文化丰富多彩,除了以上提到的风俗习惯,不同地区也有其独有的传统方式来庆祝端午节,这些方式展示了中国多元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使得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被更多人了解和关怀,也激励人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
端午节的风俗活动有
端午节的风俗活动有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时间为每年的五月初五。
在中国各地,端午节的庆祝方式和风俗习惯各不相同,但是都充满着古老的文化内涵。
下面就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端午节的风俗活动。
1. 赛龙舟:端午节期间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就是赛龙舟。
据传说,端午节的龙舟竞赛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杀的故事。
因为屈原在水中,后人就划龙舟去寻找他的踪迹,形成了今天的龙舟竞赛。
2. 食粽子:端午节吃粽子也是主流的家庭庆祝活动之一。
粽子是一种由糯米包裹在枸杞、蜜枣、咸蛋黄、五花肉和豆沙馅料的传统美食。
传说吃粽子有祈求健康的寓意,代表抵御毒虫,以及传达了中国人对祖先的尊重。
3. 饮雄黄酒:雄黄酒是一种中药制剂,被认为可以驱虫、消炎和滋补肝脏,所以在端午节期间人们饮用雄黄酒也成了传统的节日活动。
传说在战国时期,刘邦为对付恶魔,就将雄黄装在酒里,结果奏效,从此饮用雄黄酒成了一种有效的驱除毒气的方法。
4. 戴香包:端午节期间,人们还会制做香包,以纪念屈原和祭祀祖先。
香包通常是由芳香香料制成,被穿上丝线或者绳子挂在身上,用来祈求平安和健康。
5. 佩艾草:端午节的另一个传统是佩带艾草。
艾草被认为可以驱瘟疫,所以人们通常会将它们蘸上醋,穿在颈部或外衣口袋内。
此外,还有熏香艾酒、熬艾浴和拔罐艾烤等传统做法。
除了以上这些主要的端午节习俗,各地还有许多其他闻所未闻的奇特活动,比如:在安徽芜湖,人们会在篝火中烤猫耳朵金酥饼;在湖北神农架,人们会举行猴王比赛等等。
无论哪种端午节庆祝方式,人们都会在欢乐中共同庆祝这个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庆祝方式多种多样,但是它们都传承了中国古老的文化遗产和民间传说,代表了人们对于祖先的纪念和尊重。
希望我们能够更好地发扬传统文化,将积极参与和传承下去,让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得以延续下去。
关于端午节的风俗50字左右
关于端午节的风俗50字左右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源自我国古代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风俗繁多,其中包括赛龙舟、草艾包粽子、挂香囊等。
以下是关于端午节的各种风俗。
1.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传统的习俗之一。
这是因
为在战国时期,有位爱国诗人屈原曾投江自尽,人们为了防止鱼虾啃食他的尸体,就将一些食物扔进江里,这样鱼虾就会不去啃屈原的尸体。
2. 赛龙舟:端午节赛龙舟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传统体育
活动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龙舟比赛具有鼓舞士气、
提高团队凝聚力的作用,也是重要的文化交流形式。
3. 战楼山:战楼山是四川省自贡市的一种传统风俗,主
要表现民间娱乐文化和封建社会的残酷压迫。
当地的人们会在端午节期间的“战楼山”上进行斗蟋蟀、斗鸟、斗鱼等各种游戏
活动,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4. 挂香囊:在端午节期间,许多人会在家中挂香囊,这
是一条香气袋,主要是用独特的香草做成的,具有驱邪、消瘟、祛毒、避邪的功效。
挂香囊也是一种古老的民俗设计,用来祈求家庭平安。
5. 包粽子:在端午节的时候,许多地方都会制作和食用
粽子。
粽子是由糯米和各种甜或咸馅料包裹而成,以叶子包裹,
然后用细麻绳捆扎而成。
端午节期间,包粽子也是一种团圆的方式,许多家庭会一起包粽子,分享其欢乐和回忆。
以上是关于端午节的风俗,每一种风俗都有其深远的意义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在这个端午节,我们可以一起学习和欣赏其中的一些风俗,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简短一点
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简短一点
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其丰富多彩的传统风俗更是让人们在这个节日里感受到浓浓的民族情怀和文化底蕴。
那么,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呢?
一、龙舟竞渡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为著名的传统风俗之一。
相传,龙舟竞渡原是为了寻找屈原的遗体而进行的,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项具有竞技性质的传统运动项目。
在端午节这一天,各地会举办龙舟竞渡比赛,选手们穿上统一的队服,手持长桨,拼尽全力划动龙舟,争取最好的成绩。
而观众们则会在河岸边加油助威,为选手们加油打气。
二、挂艾叶、饮雄黄酒
在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挂上一些艾叶,这是为了驱赶蚊虫和瘟疫,保佑家庭平安。
同时,人们还会饮用雄黄酒,这是一种由酒精和雄黄混合而成的饮料。
相传,雄黄酒具有消毒、防疫的作用,可以
让人们远离疾病,保持健康。
三、吃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最为重要的传统食品之一。
通常,粽子是由糯米、豆沙、肉类等材料制成的,口感软糯、香甜可口。
相传,粽子起源于为了纪念屈原而制作的,表示人们对屈原的怀念和悼念之情。
现如今,吃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传统风俗之一,人们会在这一天亲手制作粽子,或者在商店里购买粽子,与家人一起分享这一美味佳肴。
综上所述,端午节的传统风俗丰富多彩,从龙舟竞渡到挂艾叶、饮雄黄酒再到吃粽子,每一项风俗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
这些传统风俗不仅为人们带来了欢乐和美味,更是传承和弘扬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人们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和文化底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节各地的风俗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重要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您了解端午节习俗有哪些呢?各地端午节习俗又有什么不同?风林网络小编整理了“五一劳动节源于哪国”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一:端午节各地的风俗
(河北省)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
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
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
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
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
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
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
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
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
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
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
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
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
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
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
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
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
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
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江苏省﹞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
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
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
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
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四川省﹞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
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
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
敲锣打鼓,街游行。
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
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
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
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淅江省﹞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
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江西省﹞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湖北省﹞黄岗县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
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
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
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
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福建省﹞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
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
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
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
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
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
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广东省﹞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
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
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
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台湾省)台湾地处亚热带,早期来自大陆的移民多无法适应这里的气候,死于瘴疠时疫者,时有所闻。
因此,端午这个以驱疾避疫为基本精神的节日,便显得格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