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唯物辩证法练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练习题
C.现象和本质没有关联
D.现十讲
难度:3
解析:唯物辩证法的五队范畴分别都是一组矛盾,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因为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
3.“守株待兔”者犯的错误是()
A.夸大必然性
B.夸大偶然性,把偶然性当成必然性
C.否定偶然性
D.形而上学
第十讲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现象和本质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A.有些本质可以自己直接表现出来
B.任何本质都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C.任何现象都表现本质
D.任何假象都表现本质
答案:A
知识点:第十讲
难度:3
解析:参考本质与现象的概念
2.我们必须通过事物现象认识事物本质,这是因为()
A.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答案:B
知识点:第十讲
难度:4
解析:守株待兔的错误之处在于把偶然发生的事情当成必然发生的事情
多项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因果关系的是()
A.月晕而风 础润而雨
B.水涨船高
C.一寸光阴,一寸金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答案:BD
知识点:第十讲
难度:3
解析:因为水涨所以船高,因为读书破万卷方能下笔如有神,其他两个备选项不存在因果关系
2.原因和结果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经常要遇到的一对范畴。以下关于原因与结果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原因和结果相互对立,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
B.原因和结果的界限总是确定的
C.因果联系只是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关系
D.原因和结果相互联系,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答案:AD
知识点:第十讲
难度:5
解析:参见因果的辩证关系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测试题及答案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所谓“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在生态系统的定义中,其揭示的哲学观点是( )A.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世界的本原是物质C.自然界不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D.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本身是一个相互交织的联系网,在其定义中也明确揭示了这一点,故应选D。
2.哲学上的联系概念与社会生活中人们常讲的具体联系之间的关系是(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③主观与客观的关系④多数与少数的关系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A 解析:哲学上的联系是对生活中具体联系的概括,因此①②符合题干要求。
3.《循环经济促进法》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些层面包括: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共生的企业生态网络;城市内部的资源循环利用;区域或整个社会的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系统。
这体现出世界是()A.客观的物质性世界B.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C.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D.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事物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题中的关键词“有机地联系起来”,材料中所列举的各个层面都是有机联系的,这体现出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B正确。
4.2010年9月13日~15日,世界经济论坛2010年新领军者年会,即第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
温家宝总理在开幕式上指出,中国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中国的开放是长期的、全面的、互利的。
一切有利于对外开放的政策,我们都会坚持下去。
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有()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④正确的意识决定着客观事物的方向和进程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A5.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地开采资源。
这种错误的做法,破坏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们的生存环境。
从辩证法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②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③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创造出来的④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答案:D6.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①自在事物的联系②人为事物的联系③主观臆造的联系④真实的联系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A7.“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完整版)哲学唯物辩证法练习题及答案
哲学唯物辩证法练习题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份,共80分)1.在哈尔滨“东北虎林园”,牛虎相斗,虎败牛“手”。
<<人民日报>>以文字和图片形象地报道了这个事实。
人工喂虎,虎性退化终致“牛胜虎”事实的发生。
这一事实表明A.牛和虎是对立的统一B.事物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事物的因果联系是客观的D.只有在特定的范围内,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2.“见贤思齐(齐:看齐),见不贤而内省(内省:自我反省,警惕)。
”这种修身之道包含的哲理有①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③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任用④要具体分析一事物同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④3.下列观点体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的是A.“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人定胜天”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存在即被感知”D.“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吃老鼠”与“老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4.“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的对立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联系之中,它们的相互联系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对立之中。
”这是一种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法观点D.形面上学观点5.“看不到二十多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就会丧失信心,是错误的;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就会丧失警惕,是危险的。
”这一思想①坚持了两点论的观点②坚持了矛盾分析的方法③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观点④坚持了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A.①②④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6.有人在办事以后说,这件事办得毫无结果。
“这件事”是否只有原因,而无结果?在你看来正确的是A.无结果,因为原因和结果没有必须联系B.有结果,因为相继出现的现象具有因果联系C. 有结果,因为有时办事情确实达不到自己的目的D.有结果,因为原因和结果不可分.有其因,必有其果7.“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随。
《哲学生活》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考试试题
《哲学生活》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了事物是( )A.变化发展的B.静止的C.联系的D.孤立的2.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磁悬浮列车,动力越来越大,运力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
这表明 ( )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B.新事物是旧事物矛盾演变的结果C.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3.下列选项中,属于发展的是( )A.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B.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C.力量强大的事物战胜力量弱小的事物D.新事物战胜旧事物4.下列属于新事物的是( )A.苏联社会主义被资本主义所代替B.中国市场经济的出现C.科技电脑算命D.生物的退化5.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6.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 )A.事物的变化是前进还是后退B.事物的数量是增加还是减少C.事物的变化是大还是小D.事物的性质是否发生了根本变化7.下列不符合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B.防微杜渐C.绳锯木断,水滴石穿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8.《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但是人才培养要以提高质量为主,不要单纯追求数量。
这是因为( )A.只有质变才能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B.量变只是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C.量变的意义不大D.并非任何质变都是从量变开始的9.李大钊在被北洋军阀杀害前,大义凛然地宣告:“试看明日之环球,将是赤旗的世界。
”可见李大钊( )A.坚信新事物的前途是光明的B.预料到新事物的发展进程是曲折的C.认识到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的变化D.认识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0.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是当年温州人闯市场的生动写照,也是浙江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哲学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同步高考真题含答案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同步高考真题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同步高考真题11. (2013全国卷123)物理学家格拉塞有一次在喝啤酒时,将鸡块小鸡骨头丢入啤酒杯里,啤酒的气泡显示了鸡骨沉落的轨迹。
受此启发,他经过不断试验,发现带电高能粒子能穿越液态氮时,同样出现一串气泡。
他由此发明了“气泡室”,成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动轨迹,并因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到“腾讯课堂”搜索“馒头课堂”观看此套同步真题视频精讲】这一事例表明①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②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善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③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014安徽卷10) 20世纪30年代,喜旱莲子草(革命草)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
后来迅速蔓延,造成本土植物种类以及以这些植物为食的鱼类迅速减少、水土严重污染,蚊虫大量滋生等诸多问题。
这【到“腾讯课堂”搜索“馒头课堂”观看此套同步真题视频精讲】表明①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②事物之间联系具体多样性③事物联系是创造出来的④事物联系都有“人化”特点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 (2014课标卷I 21) 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但根据新配方研制的胶水粘不牢东西,人们认为这是不成功的发明。
几年后,弗雷应用斯班瑟的发明成功研制了不于胶记事贴,产品行销世界各地。
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创意。
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①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②联系是多样的,发明创造要善于建立事物的新联系③联系是必然的,发明创造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④联系是具体的,发明创造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过去说到雾,很诗意,中国的诗画之美,不少靠雾来表现。
现在,一提到雾,就想到雾霾、污染、PM2.5。
回答9-10题。
(2014重庆卷9.)由“雾”到“雾霾”,“雾”的意象被彻底改变。
知识点唯物主义辩证法自测题及答案
新东方在线考研资料免费下载中心精华资料推荐:《研途研语》2012年考研电子期刊免费下载考研英语【考研英语词汇】新东方考研词汇刘一男词根简单记忆刘一男:考研英语动词讲义最新版【考研英语阅读】新东方考研英语25个阅读模版新东方范猛老师推荐背诵的考研阅读真题【考研英语完型】考研完型填空常考固定搭配【考研英语写作】新东方英语写作点睛之笔200句考研英语写作必背句型考研政治【考研政治真题】新东方在线2011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考研政治模拟题】2011年考研政治理论全真模拟试题(1)【考研政治马政经】新东方考研政治经济学笔记精华【考研政治思修法基】考研政治思修法律基础重要知识点汇总考研数学【考研线性代数】2012考研数学线性代数复习题2012考研数学线性代数超强总结【考研高等数学】考研高等数学复习侧重点与典型题型分析【考研数学公式】考研数学初等代数公式大全考研数学常用平面几何公式考研数学常用平面三角公式2012考研数学概率公式整理汇总(超全)考研专业课【高校生存手册】中央财经大学高校生存手册名校周边备研生存手册之中国传媒大学篇【专业课真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真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真题解析日测内容:辩证法星期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B.全面的观点和重点的观点C.同一观点和斗争观点D.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2.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指()A.对立面之间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C.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D.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斗争焦点在于()A.是否承认联系的观点B.是否承认发展的观点C.是否承认内部矛盾的观点D.是否承认质变的观点4.“和而不同,同则不继”,这种对和谐的看法,表明()A.和谐与矛盾是排斥的B.和谐和矛盾是同一的C.和谐包含着矛盾D.有矛盾就没有和谐5.在我们分析人时,既要看到其优点,又要看到其缺点,这一工作方法的理论根据是()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6.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问题精髓的原理是()A.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原理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原理D.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原理7.《孙子兵法》日:“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习题(有答案)
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发展就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B.发展是同一事物的重复和循环C.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D.发展是指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变化的过程2、2009年10月29日,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成功。
该超级计算机的诞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该类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发展的实质是()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C.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D.事物性质和状态的改变3、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①联系的观点②矛盾的观点③发展的观点④实践的观点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4、划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A.出现时间的先后B.形式的新旧C.力量的强弱D.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5、“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与“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共同蕴涵的哲理是A.抓住时机,促成质变B.要重视量的积累C.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D.要重视事物的质变6、下列选项中,属于发展的是A.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B.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C.力量强大的事物战胜力量弱小的事物D.新事物战胜旧事物7、下列成语中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点的是A.和而不同B.唇亡齿寒C.吐故纳新D.对症下药8、读漫画《改革开放30年——笔记本的变化》。
漫画表明A.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B.发展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C.后来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9、下列事物中属于新事物的是①克隆技术和纳米技术②包装豪华的商品③“3G”手机④人类的返祖现象A.②④B.①④C.①②D.①③10、胡锦涛主席在2010年国庆祝词中说到:前进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团结起来,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创造我们的未来。
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挫折和困难肯定会出现。
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湖北省高三三模]2024年2月1日,世界首座跨径超600米的拱桥——南丹至天峨下老高速公路天峨龙滩特大桥建成通车,这标志着南天高速全线贯通,它推动了大跨度拱桥设计、施工工艺的跨越式发展,为高速公路、高铁跨越山区、峡谷等区域提供了技术支撑。
材料体现()①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科学技术的产物,是客观的③实践促进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相互转化④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天峨龙滩特大桥的建成通车,对人们出行以及对推动大跨度拱桥设计、施工工艺的跨越式发展等都有影响,说明联系是普遍的,①符合题意。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实践的产物,具有客观性,②错误。
通过实践自在事物的联系可以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人为事物的联系不能转变为自在事物的联系,③不选。
天峨龙滩特大桥的建成通车,说明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2024·安徽省淮南高三模]由于人类自身的活动,世界上迅速融化的冰川对赖以生存的动物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全球冰川融化的十大后果分别是淡水短缺、过度泛滥、动物灭绝、珊瑚礁的消失、致命疾病的回归、甲烷气体释放、缺电、天气模式中断、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增加。
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有()①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②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的③人们无法改变自在事物的联系④联系是客观的,切忌主观随意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由于人类自身的活动,世界上迅速融化的冰川对赖以生存的动物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全球冰川融化的十大后果分别是淡水短缺、过度泛滥、动物灭绝、珊瑚礁的消失、致命疾病的回归、甲烷气体释放、缺电、天气模式中断、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增加”。
唯物辩证法习题
唯物辩证法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2.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
这一事实说明()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的发展3.在工作中防止“过”和“不及”的关键在于()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4.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5.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6.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它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是()A.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B.唯心主义诡辩论的错误观点C.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7.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D.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8.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 )A.是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B.是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C.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的D.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9.生物物种的遗传和变异表明事物内部存在着()A.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B.质变和量变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10.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 )A.人们思维中的自相矛盾B.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C.对立面的相互排斥D.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11.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原理在方法论上应坚持( )A.均衡论B.一点论C.重点论D.二元论12.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考试知识点及练习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考试知识点及练习一、联系和发展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一)联系1、世界的普遍联系世界的普遍联系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体现。
2、整体与部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有的功能,部分离不开整体。
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其决定作用。
(二)发展发展是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的范畴,发展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地上升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三大基本规律(一)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两者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二)对立统一性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即既要看到矛盾的同一的一面,又要看到矛盾对立的一面;“重点论”即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一哄而起”等错误的做法。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同一性中包含着斗争性,没有脱离斗争性的同一性;没有脱离同一性的斗争性,即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矛盾的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矛盾的斗争性促使矛盾双方力量消长、转化,推动事物量变、质变。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次要矛盾,次要矛盾处理得好,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唯物辩证法复习练习(发展观点)
哲学常识《唯物辩证法》专题复习练习(发展观点)1、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
A. 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B.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 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2、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者含动,动不舍静。
”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3、“现代科技瞬息万变,企业切不可以以僵化、静止的观点来对待产品质量,认为一种名牌产品可以优势长存,一劳永逸的观点是错误的。
”上述论断说明()。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反映C.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4、清代山水画大师石涛说:“纵逼真似某家,亦食某家残羹耳,于我何有哉!……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齐白石也曾告诫他的学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这主要表明()。
A.事物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B.内因和外因是不可分割的C.只有创新才能发展 D.只有继承才能发展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B .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C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 .量变到质变的过程6、下列说法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人无远虑,必有近忧C.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7、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对21世纪中国发展的理念变得更加理性、成熟。
“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的转变过程从哲学上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
①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③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④正确处理好发展和增长的关系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8、“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
辩证唯物主义习题
辩证唯物主义习题
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而且物质具有客观存在的特性。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分析和研究,以及通过辩证法的应用来认识世界。
以下是一些与辩证唯物主义相关的习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哲学思想。
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它与唯心主义有何不同之处?
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什么是世界的根本?为什么物质具有客观存在的特性?
3. 辩证唯物主义如何看待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请举例说明。
4.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分析和研究,请解释全面分析的含义,并说明其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
5. 辩证唯物主义倡导使用辩证法来认识世界,请解释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6. 辩证唯物主义如何看待矛盾的存在?请解释矛盾的本质、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7. 辩证唯物主义如何看待阶级矛盾和社会变革?请解释辩证唯
物主义对社会变革的理解。
8. 辩证唯物主义对科学发展的理解是什么?它如何认识科学的
发展规律?
9. 辩证唯物主义如何看待人类认识的发展?请解释联结认识和
实践的关系。
10. 辩证唯物主义对于解决问题和促进社会进步有何启示?请举例说明。
通过思考和回答以上习题,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辩证唯物
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对于我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和促进社会进步都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部分试卷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部分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2、在哲学发展史上,辩证唯物主义是属于()A.一切劳动阶级的世界观 B.一切革命阶级的世界观C.新兴阶级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3、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不变论 D.相对主义诡辩论4、空间的特点是()A.一维性 B.三维性 C.抽象性 D.不可逆性5、列宁说,唯物辩法所讲的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辩证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想出来的矛盾”这段话提示了()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C.矛盾的客观性 D.矛盾的主观性6、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指()A.它是看得见的实物B.它是物质的形态和结构C.它是不能被人们认识的抽象的东西D.它是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7、表象同感觉、知觉相比,它是()A.和后者没有任何区别B.带有某种程度的概括性C.更为具体D.完全是抽象的8、偶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A.不起任何作用 B.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C.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D.起决定性作用9、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系统规律10、“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顶峰”的观点是()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绝对主义观点C.相对主义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1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是说明()A.感性认识有待上升到理性认识B.量变引起质变是一个过程C.检验真理的实践是一个过程D.认识事物是一个过程12、真理和谬误是()A.绝对对立的 B.绝对同一的C.既对立又统一的 D.认识的两个不同阶段13、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就在于()A.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坚持矛盾的斗争性C.坚持矛盾的普遍性D.坚持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原理14、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特点是()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15、“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A.质和量的统一 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渗透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D.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转化16、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C.科学性和真理性 D.对抗性和非对抗性1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18、在真理问题上,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不否承认() A.真理的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B.真理的客观性C.真理的辩证法 D.物质世界的可知性19、否定方面是指()A.保持事物自我存在的方面 B.促使事物自我灭亡的方面C.事物内部好的方面 D.事物内部坏的方面20、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质变 B.事物的量变C.关节点或临界点D.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21、认识的起点是()A.社会存在 B.感觉 C.理性认识 D.客观世界22、概念、判断、推理是()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意识的三种形式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23、真理“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观点是()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真理观 C.主观唯心主义的实用主义真理观 D.客观唯心主义真理观24、经验论是()A.唯心主义的 B.唯物主义的 C.二元论的D.既可是唯心主义的,也可是唯物主义的25、正确理解主客体关系的关键在于()A.物质第一性观点 B.实践观点C.意识第二性观点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一切哲学都是()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E.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理论来源是()A.黑格尔的辩证法 B.培根的经验论C.康德的认识论 D.笛卡尔的唯心论E.费尔巴哈的唯物论3、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是()A.人们自然知识的发展 B.自然界和社会压迫的存在C.唯心主义的正确 D.剥削阶级的愚昧E.思想方法的片面性和表面性4、下列哪些理论进一步证明了时空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A.宇宙热寂说 B.非欧几里德几何学C.牛顿力学 D.相对论 E.唯能论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A.物质是运动的本质B.运动是物质的动力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E.物质是运动的基本形式6、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依赖()A.人的大脑 B.思维的发展 C.客观存在D.社会的精神现象 E.人的各种情绪7、脱离了人身体的手、名可以叫手,实际上已不是手了,这说明() A.部分依赖整体 B.整体决定部分C.失去部分整体就不存在了D.研究部分不能认识整体E.研究整体不能认识部分8、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相互区别,是因为它们具有()A.不同的物质基础 B.各自不同的特殊矛盾C.各自特殊形式和内容 D.统一的物质主体E.简单运动形式的基础9、割裂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会导致()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C.相对主义诡辩论 D.唯心主义先验论E.形而上学不变论10、事物的本质是()A.构成事物的诸要素总和B.事物的质和属性的统一C.事物内在的全部质的规定性的总和D.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E.事物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总和11、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双方势不两立、你死我活,这种说法是() A.提示了矛盾斗争性的深刻含义B.把矛盾的斗争性与矛盾的对立性混淆了C.否定了斗争性是广泛的哲学范畴D.抹杀了矛盾同一性的普遍性E.对矛盾斗争性简要而明确的表述12、事物的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A.质是内在的,属性是外在的B.质是客观的,属性是人为确定的C.在质不变的情况下,某些属性是可以变化的D.质是个别的,属性是一般的E.质是偶然的,属性是必然的13、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这种观点是()A.折衷主义 B.辩证法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 D.绝对主义观点E.一分为二观点14、体现矛盾发展不平衡的概念有()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C.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E.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15、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特征是()A.不可逆性或前进性 B.直线性 C.曲折性D.封闭的圆圈式的过程 E.周而复始的过程16、下列现象中属爆发式飞跃的有()A.地震 B.炸弹爆炸 C.铁钉生绣D.塑料老化 E.水果腐烂17、下列属于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有()A.司法人员办案 B.艺术家表演 C.运动员训练D.医生诊病 E.农民播种18、与感性认识相比较,理性认识的特点是()A.主观性 B.现实性 C.间接性 D.抽象性 E.直接性19、“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表明了() A.理论和实践同样重要 B.理论可以指导实践C.理论具有相对独立性 D.理论不依赖实践E.理论决定实践20、人的需要本质上是()A.社会性的需要 B.纯主观的需要 C.受物质生产制约的需要 D.主体性的需要 E.个体性的需要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历史形态()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古代朴素辩证法C.庸俗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E.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C.实践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E.无产阶级的世界观3、由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原子作为世界的本原,所以它不能() A.解释物质是多样性和复杂性B.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问题C.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D.彻底克服唯心主义E.揭露二元论错误4、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它是()A.人的先天素质的差异B.人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C.人的实践经验的不同D.意识的对象不同E.人的立场,世界观的不同5、造成意识主观性差异的是()A.人的先天素质的差异B.人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C.人的实践经济的不同D.意识的对象的不同E.人的立场,世界观的不同6、发展的内容是指()A.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B.不仅包括事物的量变,而且主要是质变C.相同事物的简单重复 D.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E.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变化7、唯物辩证法坚持联系的()A.客观性 B.普遍性 C.条件性 D.多样性 E.具体性8、事物的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是()A.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B.二者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C.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二者的界限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E.二者的转化是无条件的9、事物的质变是()A.超出事物的度的变化 B.事物的根本性质的变化C.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 D.事物的显著突变和飞跃E.事物发展连续性的中断10、新事物对旧事物的代替都是()A.包含肯定的否定 B.事物的自我否定C.继承和变革的统一 D.事物的自我完善E.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11、直线论会导致()A.拔苗助长 B.守株待兔C.盲目乐观 D.墨守成规 E.急躁冒进12、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原因是()A.片面理解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未能科学地说明意识的起源C.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由于唯心主义的狡猾和诡辨E.不懂得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3、“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行到高一级的程度。
哲学唯物辩证法练习
《生活与哲学》专题二题组11.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
如果是七分成绩,那么就应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
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
”从唯物辩证法看,这里强调的是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②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确认识矛盾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④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图3漫画《学习先进经验》讽刺了一些人不懂得图3《学习先进经验》(赵汀阳,《读书》)①学习他人经验就能更好的发展自己②先进经验通过实践能够转化为现实的东西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④事物的表面联系与本质联系的区别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在谈到中国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时,习近平指出,“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
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①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②基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③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就能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④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题组21.传统石油钻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泥浆,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某油气田采用“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将废弃泥浆制成免烧砖等,既有效消除了钻井污染隐患,又节约了土地、水泥等资源,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利用佐证了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④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测试题及答案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所谓“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在生态系统的定义中,其揭示的哲学观点是( )A.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世界的本原是物质C.自然界不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D.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本身是一个相互交织的联系网,在其定义中也明确揭示了这一点,故应选D。
2.哲学上的联系概念与社会生活中人们常讲的具体联系之间的关系是(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③主观与客观的关系④多数与少数的关系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A 解析:哲学上的联系是对生活中具体联系的概括,因此①②符合题干要求。
3.《循环经济促进法》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些层面包括: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共生的企业生态网络;城市内部的资源循环利用;区域或整个社会的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系统。
这体现出世界是()A.客观的物质性世界B.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C.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D.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事物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题中的关键词“有机地联系起来”,材料中所列举的各个层面都是有机联系的,这体现出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B正确。
4.2010年9月13日~15日,世界经济论坛2010年新领军者年会,即第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
温家宝总理在开幕式上指出,中国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中国的开放是长期的、全面的、互利的。
一切有利于对外开放的政策,我们都会坚持下去。
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有()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④正确的意识决定着客观事物的方向和进程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A5.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地开采资源。
这种错误的做法,破坏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们的生存环境。
从辩证法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②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③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创造出来的④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答案:D6.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①自在事物的联系②人为事物的联系③主观臆造的联系④真实的联系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A7.“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马克思主义原理唯物辩证法习题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D ) A.批判继承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2.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是指( B )A.决定论和非决定论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是( C ) A.是否承认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的B.是否承认事物都是发展的C.是否承认事物内在矛盾是发展的动力D.是否承认事物存在是一个过程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C ) A.否定之否定规律B.联系和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5.在关于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否认( B ) A.世界的普遍联系B.联系的客观性C联系的多样性D.联系和发展的关系6.“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他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是( D ) A.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都承认的观点7.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发展是指( B )A.事物状态的改变B.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C.事物的一般运动D.事物的一般变化8.汉朝的哲学家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种观点属于( A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心论的观点C唯物论的观点D.辩证法的观点9.新生事物是指( C ) A.在形式和现象上都具有新意的东西B.一经产生就是强大、完善的东西C.合乎历史前进方向的东西D.从旧事物中产生出来的东西10.新生事物之所以不可战胜,主要是因为( A ) A.新生事物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B.它得到了英雄人物的支持C.它的优越性是与生俱来的D.旧事物太软弱1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A.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B.矛盾内容的客观性和形式的主观性C.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1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的,因为(A )A.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B.没有内部的联系就没有外部的表现C.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本质是现象的内部依据14.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 A )A.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B.纯粹是外力作用的结果C.矛盾同一性起作用的结果D.矛盾斗争性起作用的结果15.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理论依据是(A )A.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的原理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相互转化的原理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17.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 A )A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B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C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D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18.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19.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B )A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B .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C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0.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21.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思想根源在于 A .强调矛盾的斗争性而忽视其同一性B .强调矛盾的同一性而忽视其斗争性A .矛盾斗争不被任何条件所束缚B .矛盾斗争能脱离同一性而单独存在C .矛盾斗争不需要任何条件D .矛盾斗争能打破特定条件的限制A . 主要矛盾B .普遍矛盾C .次要矛盾D .内部矛盾A .必然和偶然相结合的道理B .质变和量变相结合的道理C .可能和现实相结合的道理D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道理(C)C强调矛盾的普遍性而忽视其特殊性D.强调矛盾的特殊性而忽视其普遍性2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 D )A. 都是诡辩法的观点B. 都是辩证法的观点C. 前者是诡辩法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D.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辩法的观点23.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D )A.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部分质变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24.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 D )A. 事物质变的临界点B. 事物质变的关节点C. 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D.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25.区别事物质变和量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A )A.量变限于度的范围,质变超出度的范围B.量变不显著,质变显著C.量变决定于数量,质变决定于属性D•量变渐进,质变突然26.只承认事物的质变而否认事物的量变,在政治上容易导致( D )A.右倾机会主义B.经验主义C.教条主义D.左倾冒险主义27.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B)A.形式和状态B.方向和道路C.源泉和动力D.结构和功能28.辩证的否定是( D )A.绝对的否定B.外力强加给事物的否定C.对事物的任意否定D.事物的自我否定29.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C )A.循环B.继承C.扬弃D.抛弃3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是( B )A.平衡性和不平衡性的统一B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1.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ABDE )A.用发展的观点还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B.用联系的观点还是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C用社会的观点还是用自然科学的观点看问题D.用片面的观点还是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E.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ABCDE)A.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B.它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一矛盾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一切事物的根本方法D.它揭示了一切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E.它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3.在下列说法和做法中,坚持和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观点的有(ABE)A.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B.要振兴经济,必须发展教育C.喜鹊叫喜,乌鸦叫丧D.片面追求升学率E.无农不稳,无工不富4.下列关于发展的观点正确的有(ADE)A.发展是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B.发展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位移C.新陈代谢就是发展D.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E.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5.判别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要看它(ACD)A.是否具有远大的前途B.是否尽善尽美C.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D.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E.是否比旧事物强大6.下列说法体现了矛盾同一性的有(ABC)A.矛盾对立的双方向着各自的对立面转化B.矛盾对立的双方相互依存C.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和相互渗透D.矛盾双方互相分离和排斥E.矛盾双方在斗争中改变各自力量对比,为质变做准备7.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斗争性表现的有(ABCDE)A.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的冲突B.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对立C人民内部的意见分歧D.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E.同学之间对某一问题认识上的差异8.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BCD )A.同一性与斗争性直接同一B.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C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D.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E.斗争性重要,同一性不重要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ABDE)A.相互转化的关系B.相互联结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E.共性和个性的关系10.以下各项哪些体现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道理( BDE)A.守株待兔B.对症下药C.削足适履D.因材施教E .量体裁衣11.割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危害性在于(ABDE )A.会导致教条主义B.会导致经验主义C.会导致唯心主义D.会导致形而上学E.会导致绝对主义12.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及其意义表现为(ABCDE )A.两点论和重点论相互渗透、相互补充B.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C.两点论反对只抓一点不及其余的一点论D.重点论反对不分轻重的均衡论E.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13.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ABCD)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E.整体和部分的关系14.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BCDE)A. 整体是各部分之和B .整体由部分所构成C. 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来的性质和功能D.整体具有各个部分所不具有的新的性质E.整体和部分可以互相转化15.事物的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指的是(ACE)A.不同量的事物可能是同质的B.事物的质就是事物存在本身C.质总是一定事物的质D.同质的事物没有量的差别E.事物总是具有一定质的事物16.割裂量变与质变关系会导致(ABCE)A.激变论B.改良主义C.冒险主义D.诡辩论E .庸俗进化论17.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BDE)A.否定是发展的中断B.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的统一C在任何意义上,否定就是肯定D.肯定中包含着否定E.否定中包含着肯定18.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点是(ABDE)A.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表现出其全过程B.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现形式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形上升C.经过量变和质变表现出其全过程D.经过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E.揭示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9.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A.盲目乐观主义B.唯意志论C.宿命论D.直线论E.循环论20.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A.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B.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C.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D.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E.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ACDE ) (ADE)。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联系观(附答案)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联系观一、单项选择题1、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要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蕴涵的哲理是()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②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题和基础③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④人与自然始终是对立的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下列选项能够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是()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②乌鸦叫丧,喜鹊叫喜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④彗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A、③④ B 、①④ C 、②④ D 、①③3、 2008 年是奥运年,人们不断听到“奥运年结婚、奥运年生子,有福气”的说法。
从哲学上讲,将个人命运同年份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其依据是()A 、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B、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D、联系是客观的,于人的活动无关4、 2008 年 1 月 15 日,国家质检总局通过门户网站向社会发布了产品质量信用记录。
今后,社会各界可以随时在国家质检总局网站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专栏进行查询。
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产品质量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国家形象。
这表明()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B、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没有任何条件的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起新的具体联系5、计算机网络使全球“网民”的联系更加密切、迅速和便捷,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
这说明()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③人们能够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④事物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我国目前兴建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将会继续加强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推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练习题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练习题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矛盾规律是宇宙间的根本规律。
下列包含矛盾观点的有( )①失败是成功之母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③刻舟求剑④居安思危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矛盾同一性所要求的统一体的稳定状态,是事物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矛盾同一性的是( ) A.量体裁衣B.因材施教C.积劳成疾D.居安思危3.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哲理的是(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④失败是成功之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③④4.“自己是对方的对方”,与这句话包含相同哲理的是( )A.最好的苹果酒常带着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会看到黑点B.拥抱真是一个奇怪的东西,明明靠得那么近,却远得看不见彼此的脸C.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D.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5.猫和老鼠有着天然的关系:老鼠会“装死”,猫会“假眠”;老鼠昼伏夜出,猫夜间仍可看见东西……由此可见,矛盾双方( ) A.对立是绝对的、有条件的B.统一是绝对的、不变的C.就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D.相对应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6.《左传》中说:“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意思是,有些遭劫难的国家,政权巩固,疆土拓展;有些未遭劫难的国家却政权不守,疆土丢失。
这蕴涵的辩证法道理是(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②矛盾具有客观性③矛盾具有同一性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多难兴邦”贵在“兴”。
“多难兴邦”就要自强不息。
这是因为( )A.矛盾双方的对立是有条件的B.矛盾双方的同一是无条件的C.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D.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不可分的“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测试题含答案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测试题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1.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必须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下列说法中能够正确反映发展的实质的是()A.发展就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B.发展是同一事物的重复和循环C.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D.发展是指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变化的过程2.下列对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原因的理解,正确的有()①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②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③新事物符合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④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郑板桥有诗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其中的哲学寓意是()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发展的实质就是旧事物的灭亡③旧事物不符合发展的规律④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A.①④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4.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
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这表明()①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③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不是一帆风顺的④旧事物必然要走向灭亡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5.对于质变与发展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发展一定是质变②质变一定是发展③发展不一定是质变④质变不一定是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6.青海湖每年入湖沙量987万吨,湖深由上世纪初的37.5米淤塞到现在的25.28米,湖堤裸露面积达359.4平方公里,成为近年来沙尘活动新的诱发地。
这表明() A.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B.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C.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D.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7.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这启示我们() A.要抓住机遇,赢得主动B.要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C.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D.要正确对待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8.“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
唯物辩证法练习题
唯物辩证法练习题唯物辩证法练习题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关于世界和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它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推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下面我将提出一些唯物辩证法的练习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方法论。
1. 请解释什么是矛盾?并举出一个例子说明。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或多个方面之间的关系。
这些对立的方面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互相转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例如,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是光与暗的矛盾。
光和暗是相互对立的,但又相互依存,没有光就没有暗,没有暗就没有光。
光和暗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相互转化,推动了自然界的运动和变化。
2. 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是如何推动事物的发展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推动的。
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面,它们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互相转化。
矛盾的斗争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矛盾的斗争,事物不断地从一个质变到另一个质变,实现了事物的发展。
例如,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矛盾推动的,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3. 请解释唯物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的含义。
否定之否定是指事物发展的规律。
它认为,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线性前进,而是经历了一系列的否定和肯定的过程。
当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它内部的矛盾会引发否定,旧的事物被否定,新的事物产生。
但是,新的事物又会继承旧事物的一些积极因素,得到肯定。
这样,事物在不断的否定和肯定中发展壮大。
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否定之否定是指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然后被社会主义社会否定,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肯定。
4. 唯物辩证法如何应用于科学研究?唯物辩证法作为一种方法论,可以应用于科学研究中。
它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分析和综合考虑,注重研究对象内部的矛盾和发展规律。
科学研究要求我们从事物的矛盾和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和解释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例如,在生物学研究中,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从细胞的矛盾和发展规律出发,探索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唯物辩证法练习题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份,共80分)1.在哈尔滨“东北虎林园”,牛虎相斗,虎败牛“手”。
<<人民日报>>以文字和图片形象地报道了这个事实。
人工喂虎,虎性退化终致“牛胜虎”事实的发生。
这一事实表明A.牛和虎是对立的统一B.事物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事物的因果联系是客观的D.只有在特定的范围内,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2.“见贤思齐(齐:看齐),见不贤而内省(内省:自我反省,警惕)。
”这种修身之道包含的哲理有①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③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任用④要具体分析一事物同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④3.下列观点体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的是A.“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人定胜天”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存在即被感知”D.“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吃老鼠”与“老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4.“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的对立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联系之中,它们的相互联系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对立之中。
”这是一种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法观点D.形面上学观点5.“看不到二十多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就会丧失信心,是错误的;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就会丧失警惕,是危险的。
”这一思想①坚持了两点论的观点②坚持了矛盾分析的方法③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观点④坚持了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A.①②④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6.有人在办事以后说,这件事办得毫无结果。
“这件事”是否只有原因,而无结果?在你看来正确的是A.无结果,因为原因和结果没有必须联系B.有结果,因为相继出现的现象具有因果联系C. 有结果,因为有时办事情确实达不到自己的目的D.有结果,因为原因和结果不可分.有其因,必有其果7.“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随。
”老子的这段话说明A.万事万物都在运动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C.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矛盾的双方是互相排斥的、互相斗争的8.在理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这段话反映的哲学原理是A.矛盾具有普遍性B.局部和整体不可分割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9.澳门被外国人占领,是旧中国积弱积贫的必然命运;澳门回到祖国怀抱,是新中国日益繁荣昌盛的必然结果。
这主要说明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B.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质变是量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D.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10.计算机网络给我们提供大量有益的信息.也带来许多毫无价值的信息,甚至传播一些有悖于社会道德规范的东西。
这启示我们A.要重视事物的积累B.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C.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解决问题D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11.“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和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恩格斯这段话揭示的哲理是: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既作为个体的事物存在,又作为普遍联系的事物而存在②客观事物与人的意识之间是彼此孤立的③任何事物都与它周围的事物相联系,而这些周围的事物又与其周围的事物相联系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⑤从自然界内部到人类社会内部、人的意识的内部,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到客观世界与人的意识之间,都连结为一个统一的整体⑥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③⑤⑥12.动物和植物都有吸收和排泄的过程。
植物是通过叶和根,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水等无机物和光能,然后把它们合成转化为自身的有机物和能量;而动物则是利用消化、循环系统,从食物中获取自身所需求的营养物质,以及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动物和植物在异化作用中虽然都会产生二氧化碳,但其排出的途径有所不同。
这表明A.任何事物只存在矛盾的特殊性,不存在矛盾的普遍性B.任何事物只存在矛盾的普遍性,不存在矛盾的特殊性C.任何事物既具有矛盾的普遍性,又具有矛盾的特殊性D.研究事物的特点是很重要的,研究事物的共同点是不必要的13.从哲学上讲,“怨天尤人”错在A.强调客观,否认主观,是唯心论B.承认对立,否认统一,否认矛盾观点C.割裂内外因关系,忽视内因D.否认联系,是孤立的形而上学观点14.“先进典型的经验值得推广,放到哪里,哪里就出成果。
”这个看法A.懂得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B.懂得按规律办事是成功的首提C.不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不懂得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15.江泽民同志指出:“党内消极腐败现象严重干扰了改革开放,群众很不满意,如果不采取坚决措施加以克服,任其发展,就会葬送改革开放事业,最终也会危及党的执政地位。
”这表明A.矛盾的主次方面必定会相互转化B.腐败与廉政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C.事物的性质会随着矛盾主次方面的变化而发生变化D.反腐败应作为党的中心工作16.“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是说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后,他没有按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
这一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想问题、办事情要学会抓主要矛盾B.只要有创新精神,就能成功地改造世界C.做任何事情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外因在一定条件下时对事物发展起重要作用l7.“揠苗助长”却事与愿违,“扈丁解牛”则事半功倍。
这两个不同结果的寓言故事共同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反映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和利用规律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18.科学研究表明,太阳活动每11年为一循环,2000年夏天到2001年夏天是太阳活动最剧烈的一段时期。
太阳风暴以每小时300万公里的速度向地球扑来,与地球磁场发生碰撞产生地磁冲击波,不仅对卫星通信、地面通信、供电设备等造成一定的干扰,而且能使人体免疫力下降,皮肤容易被强烈紫外线辐射灼伤,使心血管系统病人病情加重,还能影响胎儿生长和孩子智商。
科学家对太阳活动规律的把握说明A.人类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B.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一切事物C.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D.我们要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l9.上述材料表明,天气、气候变化是引发人类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说明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C.必须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D.分析和解决问题必须抓重点、抓关键20.“现代科技瞬息万变,企业切不可以僵化、静止的观点来对待产品质量,认为一种名牌产品可以优势长存,一劳永逸的观点是错误的。
”上述论断说明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反映C.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1.甲鞋厂推销员到某小国推销鞋子,发现这个国家多数人不穿鞋,认为鞋子在此地不会有销路,就打道回国。
而乙鞋厂的推销员在此地却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回国建议厂长依据该国人的脚形特点生产适用的鞋向该国出口。
结果,乙厂大获成功。
从哲学角度看A.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保证做任何事物都可以成功B.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也有差异C.辩证地看待客观实际是办好一切事情的前提条件D.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重要条件22.查·约翰逊在《通产省和日本的奇迹》一书中指出:“日本和美国同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但是日本政府的功能在于为了经济发展而利用市插,而美国政府的功能着眼于调节市场规则,以法规维持市场经济。
”这说明①美国和日本政府都根据事国的条件、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干预社会经济②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③日本政府比美国政府更多地运用了市场调节的手段④美国政府干预和管理经济的职能强于日本政府A.①③D.③④c.①②D.②④23.2001年4月1日,美国军用侦察机超越国际法允许的“飞越自由”,的范围,对我国进行电子侦察.撞毁我方飞机,导致我一名飞行员罹难。
后又未经我方许可,闯人我国领空并降落在我方机场,构成了对我国主权和领空的侵犯。
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政府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的统一,对美国的霸道行径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迫使美国政府改变了最初的强硬、蛮横态度,向中国人民致歉。
对上述事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①国际法对主权国家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实现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碍③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插④和平与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24.上题材料中“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的统一”的哲学依据主要是A.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B.现象与本质是辩证统一的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5.下列观点或做法属于形而上学的有A.抓住一点不及其余B.万事万物在概念中运动C.“智者千虑,必有一失”D.“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26.“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这种观点属于A.辩证法B.唯物主义C.唯心主义D.形而上学27.下列看法中最能体现矛盾的“统一”的是A.积劳成疾B.声东击西C.因材施教D.居安思危28.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变化,其中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比较突出。
这说明A.不同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各有其特点B.矛盾越来越激化C.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D.我国社会主义的主次矛盾相互转化了29.宋代有个管理建材和官员,苦于库存木材长短不齐,上书宋太祖,请求将木材锯齐。
宋太祖批复道:你的手指、脚趾不是也有长短吗?你怎么不把它们锯齐呢?这则材料可以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具有普遍性,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B.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认识都是正确的D.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30.邓小平同志提出“两个大局”战略思想,其中,“一个大局”是指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要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
另“一个大局”是指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时期,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内地发展,沿海地区也要顾全这个大局。
这一论断中所体现的哲理是A.事物有着因果关系B.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事物的量变会引起质变31.“茉莉、米兰香气袭人,可花并不艳丽;君子兰、牡丹雍容华贵,但并不那么香;玫瑰倒是色香俱全,却有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