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第六篇课内文言知识梳理八下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讲解20190219147

合集下载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知识整理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知识整理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知识整理一、文学常识1、宋濂:明初文学家、政治家,字景濂,号潜溪,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2、赠序,始于唐代。

是文人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之辞。

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言辞恳切而意味深长,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写法。

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二、文白互译原文:余幼时即嗜(shì)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yàn)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ài)。

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chì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屣(yè xǐ),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yè)然若神人;余则緼(yùn)袍敝(bì)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销之供,父母岁有裘(qiú)葛之遗(weì),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文档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课文分析

文档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课文分析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课文分析一、整体感知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

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本课只节选了序文的前半部分。

在这部分中,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就板起面孔说教,而是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作者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

二、问题研究1.作者是怎样写自己的求学经历的?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

开篇即点出学习上难以解决的矛盾:“家贫”和“嗜学”,由此引出了求学的艰难:常借书于人,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因此得以遍观群书。

苦无名师引导,趋百里外,从师叩问。

经过作者的主观努力,顽强拼搏,在付出了无数辛勤的劳动,经历了无数辛酸后,终于克服了学习上“无书”和“无师”的困难,获得了知识,成为饱学之士。

作者特别渲染了从师求学的艰难:穷冬时节,穿行在深山大谷中,“足肤皲裂而不知”,“四肢僵劲不能动”。

生活上艰苦异常,粗茶淡饭一日也只有两顿,穿的是破衣旧袍。

但这些都未动摇作者求学的意志。

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作者怡然自乐,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

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

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

作者最后以“勤且艰”小结自己的学习生涯,想必马生能从中受到启发。

2.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

因为课文只是节选,参照后文叙太学的优越学习条件,以及对马生语重心长的鼓励和期望,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

同时,文章由自己的经历写起,读来也更亲切平易。

练习说明一、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做。

设计此题,意在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古文背诵的要求。

要求学生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何克服的,以及他能够这么做的原因,既为学生锻炼口语表达的能力提供了一次说的机会,同时通过这样的练习,也能引导学生在背诵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翻译及注释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翻译及注释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翻译及注释【导语】本文内容是作者为您整理的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翻译及注释,仅供大家参考。

译文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

(由于)家里贫困,(所以)没有办法买书来浏览,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身抄写,运算着日期按时送还。

冬天非常冰冷,砚台里的墨汁像冰一样坚固,手指(冻得)不能曲折伸直,也不敢懈怠。

抄完后,便立刻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

到了成年以后,我更加敬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忧没有才学渊博的人同我来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先辈请教。

先辈道德和名誉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顺些。

我站着伺候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对;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究获得学识。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当中。

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都冻裂却不知道。

回到旅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

侍侯的仆人拿着热水(为我)浇洗,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

我寄住在旅舍,旅店老板每天提供两顿伙食,没有新鲜肥壮的东西来享用。

与我同住别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潢的帽子,腰间系着白玉制成的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鲜明亮丽好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敬慕的心。

由于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我求学的辛苦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啊!注释[1]选自《宋学士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义乌西北),明初文学家。

东阳,地名,在今浙江东阳。

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序:文体名,这是一篇赠序[2]余:我。

浙江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第六篇课内文言知识梳理八下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讲解7

浙江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第六篇课内文言知识梳理八下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讲解7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1.重点词语解释(1)余幼时即嗜.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录毕,走.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不敢稍逾.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既加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益.慕圣贤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尝趋..百里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先达德隆望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门人弟子填.其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未尝稍降辞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援.疑质.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俯身倾耳以.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或.遇其叱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色愈恭,礼愈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俟.其欣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则又请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卒.获有所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穷冬..烈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足肤皲裂..而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至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四支.僵劲不能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媵人持汤沃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以衾..拥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寓逆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主人日再..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戴朱缨.宝饰之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腰.白玉之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右备容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烨然..若神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略无慕艳....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 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2)同舍生皆被绮绣 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词多义(1)之⎩⎪⎨⎪⎧弗之怠 益慕圣贤之道 当余之从师也(2)以⎩⎪⎨⎪⎧无从致书以观 计日以还 以中有足乐者 以衾拥覆(3)至⎩⎪⎨⎪⎧色愈恭,礼愈至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4.词类活用(1)腰.白玉之环 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今异义(1)既加冠.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帽子(2)无从致.书以观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达到,实现(3)媵人持汤.沃灌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食物煮熟后的汁水(4)走.送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步行1.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及注释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及注释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及注释《送东阳马生序》写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浦江(浙江省浦江县)到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见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人勤奋学习,成为朱元璋时,正在太学读书的同德才兼备的人。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送东阳马生序》翻译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八年级语文下《送东阳马生序(节选)》重点知识

八年级语文下《送东阳马生序(节选)》重点知识

八年级语文下《送东阳马生序(节选)》重点知识余幼时即嗜学(酷爱读书。

嗜,喜欢,特殊的爱好。

)。

家贫,无从致(得到。

这里是买的意思)书以观,每假借(借。

假也是借的意思)于藏书之家,手自(亲手、亲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不)之怠(懈怠,放松)(弗之怠:懈怠,不放松抄写。

“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

录毕,走(古义:跑。

今义:步行)送之,不敢销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逾:越过,超过。

)。

以是(因此。

以,因为。

)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已经)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冠,帽子。

),益(更加)慕(仰慕)圣贤之道(思想、学说。

)。

又患(忧虑)无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

硕,大。

)名人与游(交游,交往。

),尝(曾经)趋(快走)百里外,从(跟从)乡之先达(学术界的前辈)执经(拿着经书。

执,拿。

)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德,道德。

望,声望。

隆,高。

尊,声望、地位高。

),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

门人,弟子、学生。

填,塞。

这里的是拥挤的意思。

),未尝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辞色,语言和脸色。

)。

余立侍(侍侯)左右,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俯身(弯下身子)倾耳(侧着耳朵。

倾,侧斜。

)以请(请教);或(有时)遇其叱咄(训斥,呵责),色(表情)愈恭(恭顺),礼愈至(周到),不敢出一言以复(回复,回答。

这里指辩解);俟(sì等到)其欣悦(高兴),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终于)获(收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箧,小箱子。

曳,拖,拉。

屣,鞋子。

)行深山巨谷中,穷冬(隆冬,深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而不知。

至舍(这里指学舍,书馆。

),四支(支:通“肢”,肢体)僵劲(僵硬)不能动,媵人(这里指服役的人)持汤(古义:热水。

今义:做菜的汤汁。

)沃灌(浇洗),以(用)衾(被子)拥(围裹)覆(盖),久而乃和。

送东阳马生序课文讲解

送东阳马生序课文讲解

送东阳马生序课文讲解送东阳马生序课文讲解教学目标:1、熟练地朗读课文。

2、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3、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4、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中心的写法。

5、引导学生从前人的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精神中受益。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欣赏乐曲《高山流水》。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

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2、展示学习目标1)、熟练地朗读课文。

2)、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3)、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检查预习情况。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1.指名学生翻译部分重点句子。

2.思考: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思考: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

4.思考: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5.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以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2、学生讨论后明确:这一段是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3、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

主要语句有(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3)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4)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4、从本段最后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

这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初二知识点语文篇--送东阳马生序

初二知识点语文篇--送东阳马生序

初二知识点语文篇--送东阳马生序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初二知识点语文篇送东阳马生序1、文学常识、作者明朝著名文学家宋濂2、重点字词解释。

余幼时即嗜学:喜欢,爱好。

致书:得到书。

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致,取得、得到。

假借:借。

假也是借的意思。

弗之怠:懈怠,不放松抄写。

“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走送之:跑既加冠:已经加了冠,到了成年。

患硕师:患,担心,忧虑。

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

硕,大。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尝,曾经。

趋:奔向。

先达:学术界的前辈。

执经叩问:求教。

叩,问。

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

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

门人,弟子、学生。

填,塞。

这里的是拥挤的意思。

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或遇其叱咄:或,有时。

叱咄:训斥,呵责。

至:周到。

复:这里指辩解。

俟:等待,等。

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穷冬:严冬。

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舍:学舍,书舍。

僵劲:僵硬。

汤沃灌:热水。

沃灌,浇洗。

以衾:以,用。

衾,被子。

寓逆旅:住在旅店里。

逆旅,旅店。

日再食:每天提供两顿饭。

再,两次。

食,提供伙食。

被:同“披”。

朱缨:朱缨,红色的帽带。

腰:腰,挂在腰间。

容臭:容臭,香袋。

烨然: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

緼袍敝衣:破旧的衣服。

緼,旧絮。

敝,破。

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之心。

慕、艳,羡慕。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情,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3、理解背诵。

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羡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明第2段观点的句子是: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4、思考、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路途:遥远艰难。

衣着:破旧不能御寒。

饮食:每日两顿,毫无滋味。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知识讲解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知识讲解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义乌)人。

明朝初期著名文学家,生平著作甚丰,曾主修《元史》,与刘基、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

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召入朝晋见。

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本课只节选了序文的前半部分。

在这部分中,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的身份,就板起面孔说教,而是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作者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

知识积累重点实词1.致:得到。

2.假借:借。

3.走:跑。

4.逾.(yú)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5.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6.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硕,大。

7.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叩,请教。

8.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9.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辞色,言语和脸色。

10.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11.叱咄..(chìduō):训斥,呵责。

12.至:周到。

(色愈恭,礼愈至.)13.俟.(sì):等待。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14.负箧曳屣...(qiè yè 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15.穷冬:隆冬。

16.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17.舍:这里指学舍,书馆。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18.媵.(yìng)人:这里指服侍的人。

关于八年级语文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总结

关于八年级语文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总结

关于八年级语文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总结第1篇:关于八年级语文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总结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

编辑了八年级语文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总结,以备借鉴。

八年级语文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总结: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八年级语文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总结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中考语文总复习课内文言文知识精讲八下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新人教版共19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课内文言文知识精讲八下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新人教版共19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课内文言文知识精讲 八下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新人教版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重点词语解释
(1)余幼时即嗜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录毕,走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敢稍逾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既加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益慕圣贤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尝趋百里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先达德隆望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门人弟子填其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未尝稍降辞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援疑质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俯身倾耳以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或遇其叱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色愈恭,礼愈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俟其欣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则又请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卒获有所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穷冬烈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足肤皲裂而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至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6)四支僵劲不能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媵人持汤沃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以衾拥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寓逆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主人日再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戴朱缨宝饰之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腰白玉之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右备容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烨然若神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略无慕艳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2)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词多义
弗之怠
(1)之{益当慕余圣之贤从之师道也)
无从致书以观
计日以还
(2)以{以衾拥覆)
以中有足乐者
色愈恭,礼愈至
(3)至{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4.词类活用
(1)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今异义
(1)既加冠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帽子
(2)无从致书以观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达到,实现
(3)媵人持汤沃灌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食物煮熟后的汁水
2
(4)走送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步行
1.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

明初文学家,与刘基、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

著有《宋学士文集》。

2.文章中心概括
这篇赠序,通过叙事、议论阐明一个道理:学业的成就和道德修养,主要是依靠自己的主观努力,而不取决于客观条件。

作者通过情境对比、现身说法,表达对马生及像他一样的学生的期望和勉励之情。

答案:【知识梳理】
1.(1)特别喜欢,爱好(2)得到来(3)借向
(4)跑(5)超过(6)因此把(7)已经成年(8)更加学说(9)担心大交往(10)曾经跑,疾走(11)向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12)道德声望高(13)挤满(14)言语和脸色(15)引、提出
询问(16)而(17)有时训斥,呵责(18)周到(19)等待(20)兼词,于之,向他(21)最终(22)
背着书箱,拖着鞋子(23)隆冬(24)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25)这里指学舍,书馆
(26)同“肢”(27)热水浇洗(28)用被子(29)住在旅店(30)每天两顿(31)同“披”,
这里是穿的意思(32)帽带(33)用作动词,腰佩
(34)气味,这里指香气(35)光彩照人的样子
(36)旧絮破(37)毫无羡慕(38)因为
2.(1)支“肢”(2)被“披”穿
3.(1)代词,指代抄书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修饰,而连词,因为介词,用(3)形容词,周到
动词,到
4.(1)腰佩(2)穿着破旧的衣服
5.(1)表示年已二十(2)得到(3)热水(4)跑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