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谈董氏针法要点.doc
概谈董氏理论
概谈董氏针法要点董氏奇穴目前在世界的许多国家及地区如韩国、美国、中国及台湾均已普及,可以说董氏奇穴是与十四经穴并立的针灸体系,而且许多地方比十四经穴的效果更好,精通十四经穴才能较好的掌握董氏奇穴,深入研究董氏奇穴对于十四经穴也会有更深的认识。
我们来看看董氏针法基本上与十四经穴有什么差异,各位都知道十四经针法在于通过经络治疗疾病:第一是循经取穴。
第二是表里经取穴。
第三是手足同名经取穴。
事实上十四经的高级针法也有很多是在远处扎针,《针灸大成.标幽赋》说:「泻络远针,头有病而脚上针」「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半取」。
左边有病针右侧,右侧有病针左边,头有病针脚,下面有病针上部。
各位知道,自古以来,高明的医师多半是不针患处的,左边有病针右边,这有平衡作用,上面有病针下边则有疏导的作用。
左上有病在右下方扎针,或右上有病针左下方,这就称做巨刺法,这种方法常用于活用十四经穴,在董氏奇穴中这种刺法也用的最多。
董氏针法最重要的核心内涵就是〈脏腑别通〉,例如肝与大肠通,大肠经走手,肝经走足,一在手一在足,一为阳一为阴,一为腑一为脏。
因能通上下左右而达平衡,治疗效果比本经取穴更佳。
就以曲池为例来看,大家知道曲池在大肠经上,因此曲池治泄泻效果甚佳,由于大肠与肝通,治疗眩晕症及头痛效果很好,也能降血压,并能治美尼尔氏症。
再举个例子,网球肘也可活用曲池穴治疗,在经穴学中曲池定位并未贴骨,针灸时稍往后贴骨效果既好又快,这种刺法就是董氏针法的第二重要理论的「体应针法」中的「以骨治骨」,即是贴骨刺或针刺抵骨可以治骨病,各位若读过《灵枢官针篇》,对这种针法就能有所了解。
曲池穴旁是尺泽穴,尺泽穴旁有一大筋,针刺尺泽穴贴筋进针,治疗五十肩特效,五十肩之肩臂不能举动可以说是筋病,这就是「以筋治筋」。
董氏针法的「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脉治脉」、「以肉治肉」「以皮治皮」的治疗效果是很大的。
在《董氏奇穴讲座──治疗学》中对「脏腑别通」法有详细的的介绍,「脏腑别通」原称「五脏别通」,系从《内经》而来,如再深入探索,就会了解此系从《易经》而来。
董氏针灸(整理版)
董氏针灸(整理版)董氏针灸(整理版)董氏奇穴,乃董门祖传数十代之针灸绝学,历来口授心传,不着文字,不传外姓,其独门之秘穴心法,对外隐而不发,秘而不宣,几成千古疑案,素有'江湖秘术'之称。
董氏先祖以其灵性智慧,妙造独悟,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针灸体系。
正如《医贯》有云:'夫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董氏奇穴非一方一法,一穴一术,乃自成体系的针灸流派,堪称针道。
其医理学术深如渊壑,浩若瀚海。
择其要者举述如下:一、穴法特色董氏奇穴号称七百四十穴,真正公开的尚不足二百。
分布在手指(一一部位)、手掌(二二部位)、前臂(三三部位)、上臂(四四部位)、足趾(五五部位)、足背(六六部位)、小腿(七七部位)、大腿(八八部位)、双耳(九九部位)、头面(十十部位)以及前胸、后背等十二个部位,脉络清晰,有章可循。
1、骨缘分布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讲究贴骨进针。
如妇科、还巢、灵骨、足三重等,均贴骨缘。
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效应与骨膜传导有关,董氏奇穴多贴骨缘分布,故疗效显着。
2、穴位组合董氏奇穴多以组合穴应用。
如胸腹及后背穴位,均以组合穴出现,多用刺血针法,取穴灵活,安全有效。
他如驷马穴、上三黄、下三皇、外三关等,均为三穴并列,跨越身体要有病,就必有其治法。
董公常云:'病非人身素有之物,能得亦能除,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此针法讲究治病无定穴,取穴无定处,注重疾病的外在感应(知象则理在其中),正所谓'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
'董公遇到疑难杂症,必凝神入定片刻,待心境澄明而迅即查明其显示穴位下针,往往针到病除,1/112页立见奇效。
最为精妙处,乃董氏刺血针法。
古法针灸,最重刺络放血。
董公秉承数十代之祖传绝技,又广泛涉猎各家活血化瘀之文献,厚积薄发,独出机杼,将董氏刺血针法运用得出神入化,时人盛誉'董氏刺血针法独步世界专治大病'。
杨师当年随侍董公身侧,尽得董氏刺血真传,又遍访中国刺血名医,使刺血针法从理论到实践有了进一步发挥。
董氏奇穴董氏针灸详解
董氏奇穴董氏针灸详解火昌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穴位:在火梁穴下三寸。
即在后腿横纹正中央(委中穴)直上四寸。
解剖位置:后大腿神经、脊椎神经、心之分支神经、脑神经、肾分支神经、坐骨神经。
主治:脊椎骨骨刺、坐骨神经痛(特效)、颈椎骨骨刺(奇效)、腰痛、背痛、后脑部挫伤、脑神经痛、项紧痛、偏头痛、胸闷、肾脏炎。
痔疮(特效)、半身不遂、冠心症(特效)。
针刺法:直刺1——2.5寸或用三陵针点刺出血立即见效。
木府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穴位:在火府穴(臀下横纹正中央直下三寸。
)向内横开二寸。
解剖位置:后大腿神经、肝之副神经.脾之神经,闭锁神经。
主治:坐骨神经痛下腰痛有背痛、头痛、肝炎、疵气、持疮、经痛、摄护腺肿大、骨刺、便秘、腹泻、膀胱炎、尿道炎、腿痛、风湿开节炎,冠心症(特效)。
针刺法:直刺1—3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立即见效。
木梁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穴位:在木府穴直下四寸。
即火梁穴向内横开二寸。
(臀下横纹正中央直下七寸。
向内横开二寸)解剖位置:后大腿神经、肝之副神经.脾之神经心绞痛的症状,闭锁神经。
主治:坐骨神经痛下腰痛有背痛、头痛、肝炎、疵气、持疮、经痛、摄护腺肿大、骨刺、便秘、腹泻、膀胱炎、尿道炎、腿痛、风湿开节炎,冠心症(特效)。
针刺法:直刺1—3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立即见效。
木昌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穴位:在火昌穴向内横开二寸,(后腿横纹正中央直上四寸)向内横开二寸,距膝横纹四寸。
解剖位置:后大腿神经、肝之副神经.脾之神经,闭锁神经。
主治:坐骨神经痛下腰痛有背痛、头痛、肝炎、疵气、持疮、经痛、摄护腺肿大、骨刺、便秘、腹泻、膀胱炎、尿道炎、腿痛、风湿开节炎,冠心症(特效)。
三棱针点刺出黑血立即见效。
针刺法:直刺1—3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立即见效。
金府穴穴位:在火府穴(臀下横纹正中央直下三寸)向外横开二寸,距臀下横纹三寸五分。
解剖位置:后大腿神经、肺之神经、心分支神经。
主治:肩臂痛、腰痛、坐骨神经痛(特效)、两胁痛、偏头痛、半身不遂、痿症、背痛、痔疮、急慢性肺炎、胸痛、冠心症。
董氏特有针法--其它针法
董氏特有針法--其它針法
一、病位取穴法
在病灶直接下針。
以治痛為主。
例如:頭三針治腦、肩上三針治肩痛、五花穴治足跟痛。
另外亦可治療臟腑,例如:腑巢二十三穴治婦科,胃毛七穴治胃病。
二、上下左右平衡法
利用陰陽中和之理,在病位的對稱健側下針。
專門治痛。
例如:手三關治腳底痛,肩中三針治膝痛,下三皇治手尺側骨痛,足五花治頭痛、失眠,土水穴治膝痛。
三、循經取穴法
各穴所入之經為其所治之臟。
專治臟腑疾病。
例如:上三黃入肝經,可治肝病,下三皇入腎經,可治療腎病,心靈一、二、三穴入心包經,可治心病。
四、全息律對應針法
利用身體各局部區段,即可包含整體信息的方法,取全息律對應位置下針,以治療臟腑為多,治痛較少。
例如:腕順穴治胸椎、腰椎痛,正脊三針治脊椎疾病,婦科穴治婦科疾病,手三關治足跟痛。
五、指揮針法(三角針法)
在同一條經上取兩針,在鄰經上取一針,用以指揮另外的兩針,以加強其療效。
主治臟腑疾病。
例如:在心經上先取兩針,然後在其鄰經上取一針,使其成三角形,指揮並加強心經上的針效,以提升心臟方面疾病之療效。
六、按摩導氣針法
四肢循經取穴,臟腑病灶上按摩,心氣配合,導氣調整病灶之氣。
此法專治臟腑之病。
例如:四花三針治胃疾,下針後可按摩患者胃部,輕柔按摩即可增加療效與針氣引導;針上三黃時,按摩肝區;針下三皇
時,按摩腎區;針心靈一、二、三穴時,按摩胸口。
此方法即可達到意至病所、氣運至病所之功效。
(摘自李國政《台灣董氏針灸倒馬針刺療法》。
)。
董氏奇穴三种特效针法
董氏奇穴:三种特效的实用针法本文介绍的这三种针法,使用能显著增强针刺的治疗,不仅是在董氏奇穴的穴位上使用,在传统的针灸穴位上,熟练使用也可以收到满意的效果。
谈谈三种特效的实用针法针刺手法,补泻为极重要部份,此为大多数医师所公认,但是也有一些医师在治病时不用补泻手法,而用一些独特的针法也能收到很好的疗效,这也是值得探讨及研究的课题。
在此,笔者拟就个人最常应用的几种特殊针法,提出来与各位同道谈谈,期能抛砖引玉,对针灸之学术及临床能有所帮助。
这是我已应用四十年的针法,临床数十万人次,曾写于1975年出版之《针灸经纬》。
其内容有董老师常用之「动气」、「倒马」及我个人创用的「牵引针法」。
动气针法关于动气针法,笔者早年曾拜晤过不少针灸医师,不曾见他人使用。
此一针法甚为当时针灸名医董景昌博士常用及善用,董师之董氏奇穴施术简便,仅用「正刺」、「斜刺」、「深刺」、「皮下刺」与「留针」等手法即可达到所期望之治效。
由于不拘泥于补泻,董师研创出另一套平补平泻的特殊针法──动气针法与倒马针法。
动气针法即针后令病人疼痛处活动活动,看有无改善,再决定继续捻针或换针。
本人将此种手法为老师定名为动气针法,首刊于1975年版《针灸经纬》,老师亦甚赞同此名,遂沿用至今。
大陆虽亦有类似手法,但首见于1988年《北方医话》名之为「运动针法」并自谓首创,实则已晚于本人13年,晚于董师则更久矣。
近年来大陆及国外对此几种手法研究者不在少数,事实早在1985年山西科技出版社吕景山著的《针灸对穴临床经验集》已经引证本人著作及动气针法。
董师认为人体有自然抗能,并有相对平衡点,所以常采用「交经巨刺」以远处穴道疏导配以动气针法,疗效惊人。
尤其对于疼痛性病证,往往能立即止痛。
例如:三叉神经痛,董师针健侧侧三里、侧下三里两穴,并令患者咬牙或动颚,可立即止痛;坐骨神经痛,针健侧灵骨、大白两穴,并令患者腰腿活动,亦可立即止痛。
虽说奇穴有奇用,但是动气针法的功效也是不可忽视的。
董氏奇穴针刺法详解
董氏奇穴针刺法详解董氏奇穴及针刺方法是盛行于台湾和海外的一种特殊的针刺疗法,该奇穴的分布及应用,既源于传统的经络系统和针灸方法,又有所创新而独具特色,是目前行之有效的众多针灸新法中的一个新的体系,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发展前途。
现对其分布特点、针刺法及其理论基础作一简介。
1 董氏奇穴穴位分布特点董氏奇穴共有740个穴位,临床常用者约200余穴,这些穴位广泛分布于人体头面、耳、手、臂、腿、足等部位,大体可分为12组:即手指部称“一一部位”,手掌部称“二二部位”,前臂部称“三三部位”,后臂部称“四四部位”,足底部称“五五部位”,足背部称“六六部位”,小腿部称“七七部位”,大腿部称“八八部位”,耳朵部称“九九部位”,头面部称“十十部位”,另有“后背部位”及“前胸部位”,共12个部位。
(见1995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杨维杰著《董氏奇穴针灸学》)。
其分布特点如下。
1.1 骨缘分布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故进针时均紧贴骨缘。
如“一一部位”及“二二部位”的穴位均贴骨,或进针抵骨。
“三三部位”的心门穴、肝门穴、肠门穴,“五五部位”的海豹穴、木妇穴,“六六部位”的火主穴、门金穴,“七七部位”的四花上穴、足三重穴等,均贴骨缘。
灵骨穴也是紧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结合处等等。
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效应与骨膜传导有关,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故其治疗效应显著。
1.2 穴位组合董氏奇穴组合穴位较多,即多个穴位为一组,多穴一名,针刺效应相同。
如腑巢穴即包括23穴;后背的五岭穴包括大椎骨下连续10节10个穴位、旁开3寸连续8个穴位、再旁开3寸连续7个穴位,总共44个穴位;“七七部位”的下三皇穴包括天皇、地皇和人皇;“八八部位”的上三黄穴包括其黄、明黄和天黄等穴;其他如足三重穴、指三重穴、指肾穴、五虎穴、外三关、四马穴等,均为组合穴位。
董氏奇穴的穴位组合特点与其刺法之“倒马针法”常两针、三针并刺有关。
1.3 背部七线董氏奇穴有相当数量的穴位集中在背部,且位于7条垂直的直线上。
董氏奇穴针灸学习
董氏奇穴针灸学习
X
十四、上臂(肘横纹到腋窝横纹,共9分寸)及小臂
1.三灵一穴(72绝针之一),尺泽穴(肺经)上五分.三灵123穴同时取用立即见效。
*三棱针刺出血。
前腕皮神经浅枝、心之支神经、撓骨神经、肺分支神经。
急性心脏麻痺(奇效)、心绞痛(特效)、胸闷(下针立解)、胸痛透背膏盲(特效)。
心脏缺氧呼吸困难。
(用三棱针浅刺或点刺出黑血神效,点出紅血亦有卓效。
)
三灵二穴(72绝针之一),尺泽穴外五分横纹上。
三灵三穴(72绝针之一),尺泽穴內五分横纹上。
2. 合金穴(在肺经上)
手抚胸取穴、肘窝横纹上一寸,即尺泽穴上一寸。
即1分寸。
*直刺五分~一寸五分
有脉二头肌、上臂皮下神经、正中神经之分布区、肱动脉、头静脉、心之分支神经、肺分支神经。
过敏性鼻炎、鼻蓄脓症、感冒、喉炎、咳嗽之特效穴。
分金穴, 1.5分寸。
內金穴, 2分寸。
董氏针灸疗法大全(二)
董氏针灸疗法大全(二)制污穴(三个)位置:大拇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上变异性心绞痛,指间节距离中点为一穴点,此穴点与上下指节的平分线再各取一点,计三穴点。
主治:恶生肿瘤、久年恶疮、瘫疤、或恶瘤开刀后刀口流污不止,不收口不结痂者。
以三棱针点出黑血立即见效。
针法:斜刺,由下往上刺 1—2分心绞痛的原因,或以三棱针点出黑血立即见效。
运用:本穴治疗一切疮疡,刀伤,烫伤或手术后伤口溃疡出水,久不收口。
尤有特效。
制污大指中,一节三穴通。
创面久不收心绞痛治疗,血出见奇功。
经验:制污穴配外三关穴,止瘤穴治外科肿瘤效佳。
五虎位置:大拇指掌面第一节外侧黑白肉际处,两指纹中至上而下,依次分为五个穴点。
主治:全身骨痛。
针法:针深二分至三分。
运用:本穴为常用要穴心绞痛的原因,自指尖向下依次为五虎一、五虎二、五虎三、五虎四、五虎五。
五虎一治疗手指酸痛及手指扭伤。
若腕部无力心绞痛症状,可径取列缺,速效;五虎三治疗足趾酸痛;五虎四治疗脚踝脚背酸痛;五虎五治疗脚跟酸痛,皆极有验效;五虎二为五虎一或五虎三之加强针。
本穴治疗运动损伤性疼痛疗效极佳。
而治疗足跟痛,伍以鲁琳下穴或小节穴,笔者治疗多例,莫不立见疗效。
而对于蔓延性指掌麻痛,五虎欠佳。
不若单取太渊,艾灸速效。
十指尽痛者,可取外关,支正。
挛急者心绞痛的症状,加取少商,极效。
要穴有五虎,大指掌面部。
一节外侧出,周身骨痛楚。
一穴攻手指,三穴足趾殊。
脚踝脚背痛心绞痛症状心绞痛的症状,脚跟五虎五。
止涎五穴穴位:手背大拇指第一节中央偏内侧五分,六分法取五穴.每上二分是一穴。
解剖位置:桡骨神经浅枝、眼神经、胃神经。
主治:中风患者流涎、小孩流口水、胃寒胃痛、虚泄、结摸炎、角膜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白内障、迎风流泪心绞痛的症状,牙痛、肠疝。
针刺法:由内往外斜刺2—3分。
或以三棱针点刺出血。
著者按董氏景昌于手指上发现诸多穴位,殊为不易。
手部穴位针刺时以无针感为佳。
本节穴位主要应用于较轻较短之病。
若能认穴准确,手法精练,其治疗效果亦非传统针灸所能比拟。
董针核心针法之一体应针法要点
董针核心针法之一体应针法要点体应针法包含体与体之对应,及体与脏之对应,可以说是全息针法的一部分,也是董氏奇穴之中心思想之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可以找到其刺法渊源。
许多古人的经验也与此相合,目前虽也能看到些零星的应用经验,但整体性全面性的论述并不得见,这里综合董公景昌及杨维杰教授个人近四十年之临床经验,将理论与临床做一简要阐述。
体应全息亦称「刺五体法」即: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脉治脉:以肉治肉;以皮治皮。
又可以五体治五脏,其原理及源流应系来自《内经》。
董分应用颇多,杨维杰教授个人应用尤多,现分述如下:第一节以体治体一、以骨治骨以骨治骨相当于古法之刺骨法,《刺齐论》说:「刺骨无伤筋」,此一刺法之要则有二:一是进针抵骨,此法相当于《内经》之《输刺法》。
《官针篇》说:「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
二是贴骨进针,此法相当于《内经》之《短刺》,《官针篇》说:「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
」。
董氏奇穴贴骨进针之穴位甚多,进针抵骨之穴位也不少。
清代周孔四先生在《周氏经络大全》说:「凡病在内而上下行者,经脉也;左右行者,络气也。
其为穴也,经行至此而为之凝,故穴必附于骨。
」。
近代研究有「骨膜传导」之说,骨膜富含神经及血管,针刺抵骨或贴骨,透过骨膜传导,治疗一些骨关节的疾病,效果甚佳。
例如灵骨贴骨治坐骨神经痛特效〈配大白贴骨更佳〉;人中、后溪、束骨均能治疗腰颈骨刺,配风市穴抵骨更佳。
灵骨贴骨治疗脚跟骨刺甚效。
加取束骨穴贴骨牵引更佳。
曲池穴贴骨进针治肱骨外上踝炎〈网球肘〉;太冲贴骨治手脚痛,尤其是治疗膝痛更有效。
二、以筋治筋以筋治筋相当于古法之刺筋法,《刺齐论》说:「刺筋者无伤肉」,此一刺法之要则有二,一是刺在筋上,此法相当于《内经》之《关刺法》,《官针篇》说:「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
」。
一是刺在筋旁,此法相当于《内经》之《恢刺法》,《官针篇》说:「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
董针常用的针法
董针常用的针法董针常用的针法董针常用的针法概略如下,现整理出来供所有董针学子们参考:(一)单针刺剌法此种针法通常以针对治局部酸痛症状为主,例如手肘疼痛不适,可于膝盖附近取对应点下针。
其他情况也偶有用之,例如消化不良,于鼻翼两侧取单点下针。
适合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取痛点下针,以痛为输。
(二)倒马针法倒马针法是董针的重要常用针法,可以大幅提高针效。
实际使用时,可依状况选择探用直倒马横倒马、三角倒马以及四角倒马或多马针等。
提升针效的效果非常明显,如有神助。
(三)分刺针法分刺针法乃是针对实症而用,可以帮助瘀阻之气快速分流。
例如膝关节扭伤肿大、关节积水等。
(四)对刺针法对刺针法乃是针对虚症而用,其精神与分刺针法恰好相反,可以帮助能量迅速往病位集中,对于身体能量的局部调节非常快速有效。
(五)丁字刺针法丁字刺针法是一种很特别的针法,能够快速改善局部瘀阻不顺的情况。
常用于脐针。
(六)接针针法董针的接针针法在特别情况下能够大量增加气的流动,而且有针效相乘的神奇效果。
(七)联针针法董针的联针针法能够贯串体内不同系统,达到快速促进系统间.重新平衡的神效。
(八)十字针法十字针法是本门的一种特别针法,能够在病位快速集中能量,功效强大。
(九)营气针法营气针法,又称不定穴针法,乃是董针不传之秘,能快速提高营气,并且使整体针效大幅提升。
对于许多慢性病常有起死回生之功。
(十)卫气针法卫气针法,又称米粒针法,乃是董针最高阶针法之一,是必须结合心、气、针三者合而为一的针法,能快速提高卫气,并且使整体针效大幅提升,是专治久病、重病的针法。
(十一)动气针法(导引行气)健侧反射区,全息对应点扎针,活动患肢,导引气至病所,对治关节疼痛,僵硬,慢性风湿病等等,临床多用于肩周炎与膝,踝,腕疾病。
(十二)牵引针法根据患者疾病,在针方中加上一组穴位,牵引出患病脏腑,或肢体病气,如腿痛,在针方中加上患侧火主火硬,脏腑疾病针方中加灵骨,腕顺等等。
针灸大师--董氏针法
1.急性腰椎痛穴位:人中。
特点:开通闭塞,清热祛风。
用针:2寸针,在腰椎痛部位的对侧向迎香穴水平运针。
方法:站立位,进针1.5寸,轻轻用针刺激,直至患者感到疼痛。
边捻针边让患者弯腰,至最大幅度时再回到直立位,同时向相反方向运针。
反复操作2—3次,疼痛很快就会消失。
按:本人不同意这种所谓穴性的说法,穴位不像中药一样有寒热温凉偏性及以偏治偏达到治病目的,穴位主治跟腧穴不同分布、机体功能状态、施用工具甚至医师功夫水平等等关系很大。
个人认为以药性定穴性是歧途!本人常用手背部腰痛一、二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立竿见影,两穴同用效更大。
2.急性咽炎有两种治法:(1)耳背静脉放血,在耳背选取最明显的静脉,用指端搓揉以引气,拇食指固定该处,用三棱针点刺,放出几滴血即可。
按:耳尖放血亦极效,配少商商阳点刺出血效更佳。
(2)穴位针刺额中穴,在印堂和神庭的中点。
采用1.5寸针,刺向印堂。
进针3/4寸,提插20秒钟,患者平卧留针30分钟。
按:本法疗效确彰,有人以此法治疗白喉极效!3.急性结膜炎用针方法:患侧耳尖,用三棱针刺耳尖,挤出3—5滴血即可。
4.便秘穴位:秩边特点:清热除湿,消肿通便。
用针方法:用四寸针,进针三寸深,刺至(向)会阴,产生针感得气,留针20分钟,在10分钟后再行针一次即可。
注意对于急性症要进行2—3次治疗。
按:秩边透水道治疗前列腺炎、遗尿、尿道痛极效,秩边旁开2寸之夹秩边透水道治疗亦极效!还有环跳治疗盆腔炎、痛经、便秘亦有效,而直肠、前列腺、子宫、阴道、尿道位置相近,同属盆腔脏器,可见腧穴主治有位置相近原则,不但相近部位的不同腧穴主治有共同之处,一个腧穴主治的不同病症也位置相近。
5.鼻出血穴位:大敦和阴(隐)白。
方法:紧握住出血鼻孔对侧的大脚趾,一直握住不放,直至出血停止。
按:直立位拍腘窝治疗流鼻血简单方便有效。
6.胃肠道功能紊乱穴位:内关(透刺)至外关。
用针方法:用2.5寸针,直刺,必要时用更长的针。
直刺针尖透达外关皮下。
董氏奇穴:斡旋针法
董氏奇穴:斡旋针法以大斡旋针法、大立极针法奠定根基,化源针法化后天为先天,生生不息,源源不绝,如琼浆甘露,一滴落于黄庭,宴之味之,精醇甘美,名曰饮刀圭也,妙不可言!----左长波斡旋针法:斡,蠡柄也。
――《说文》。
段玉裁注:“判瓠为瓢以为勺,必执其柄而后可以挹物。
执其柄则运旋在我,故谓之斡。
”《四圣心源》:【生理状态】:中土斡旋,土枢四象,一气周流。
中土斡旋即是脾升胃降,一阴一阳,互根而不可分,斡旋斡旋,必有“斡”与“旋”。
己土升,戊土降,中土如轴枢转,才可有木、火、金、水四象。
【对应病机】:中土虚弱而生邪,中土斡旋不利,中土之气则停滞拥堵中焦,土郁为病,四维之转动也不利。
斡旋针法:一、组成:心门(右)、足三里(右)、太冲(左)、太白(左)。
二、取穴(只分析董氏奇穴,心门):【心门】:部位:在尺骨鹰嘴突起之上端,去肘尖一寸五分陷中。
取穴:以手抚胸,在下尺骨内侧凹陷处,去肘尖一寸五分解剖:在二头膊筋间、下尺骨副动脉、桡骨神经枝、心脏支神经。
归经:入心经。
穴性:通畅心络。
主治:心脏病、心悸亢进、胸闷、呕吐、干霍乱。
针刺法:直刺五—八分。
针感:酸胀微麻。
注意:本穴不可下针太深,扎太深会伤筋。
经验:(一)腹股沟痛取对侧本穴配上曲、下曲有效。
(二)本穴配腕顺上穴(腕顺一穴上一寸)治尾骶骨痛,有效。
(三)丹毒病灶上放血,用本穴配分枝穴。
(四)心门、肝门、肠门倒马治疗腿内侧痛,并配合导引行气针法,速效。
(五)本穴配心灵穴长期下针治心脏病,地宗穴配本穴治心悸,再配合背四五椎间放血可治心肌梗塞。
二、分析:【心门穴】:《董氏奇穴实用手册》中指出可对应手太阳小肠经的小海穴。
小海穴是阳火经(小肠经)合穴之土穴,本身小肠经是属火的,火能生土,把本经上的火气散到脾经上去了,所以它可以增强脾经的力量。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土经)之土穴。
属于阴土经(脾经)之真土穴,土主纳化,静以守位。
【太白穴】:为足太阴脾经(土经)之土穴。
董氏奇穴针灸学习
董氏奇穴针灸学习九、大腿外侧1.金营上穴(七十二绝针之一)金营上穴也是董氏三十二解穴之一,当中九里穴上二寸,向外横开五分。
*直刺一寸五分,三寸。
肺之神经、心之分支神经、外侧大腿皮神经。
药物中毒、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全身痛之止痛,各种急症之急救。
金营下穴(七十二绝针之一)在金营上穴直上二寸。
*直刺一寸五分,三寸。
金营下穴也是董氏三十二解针之一,2.金前下穴,膝盖骨外侧上角直上一寸。
*直刺三分,五分。
外侧大腿皮神经、肺之机动神经、肝之神经。
胸骨外鼓、肺弱、头痛、肝弱、皮肤过敏。
金前上穴,在金前下穴直上一寸五分。
3.下九里穴,风市穴外开五分*直刺二寸,三寸。
外侧大腿皮神经、肺之神经。
背痛、腿痛、坐骨神经痛、腰痛、手麻。
上九里穴,当驷马中穴开五分,下五分处。
4.驷马中穴在驷马下穴(在膝膑骨外上缘直上七寸五分。
)直上二寸。
*直刺二寸,三寸。
大腿外侧皮神经、肺之神经、肾之神经。
背痛、腰痛、脊椎骨膜炎(骨刺)、半身不遂、半身麻痺、项颈痛、手臂酸麻、腿痛、头痛、头晕、眼酸、神经痛。
肺炎、肺病。
腹胀、腹痛。
上九里穴与中九里穴同为止痛要穴。
5.中九里穴,当上九里穴与下九里穴连线之中央点处。
*直刺二寸,三寸。
在上九里穴与下九里穴之中央点。
配穴:中九里穴配三叉穴为治疗中风后遗症之(特效穴)。
6.解穴,当膝盖骨外侧上缘直上一寸向內横开三分。
*直刺三分,五分心之敏感神经,大腿神经前皮枝。
针灸后气血错乱、血不归经、下针处起包、疼痛、或西医注射后引起之疼痛、跌打损伤、脚扭伤、精神刺激而引起之疼痛、疲劳过度之疼痛、药物过敏、食物中毒。
7.下泉穴,在膝关节外侧面正中央直上二寸五分*直刺一寸,二寸。
外侧大腿皮神经,肺部与面部之机动神经。
绝妙的董氏奇穴的三大针法
绝妙的董氏奇穴的三大针法
董氏奇穴有那么好的临床效果,除了它的核心理论、脏腑别通外,主要还得归功于它的三大基本针法。
第一、动气针法:顾名思义,就是动引其气。
就是扎上针后通过活动患处,把针的经气引到你的患处来。
这个动气针法从根源上说,并不是董景昌老先生发明的。
在中国古籍中就有如下描述:令其动。
因为字少含义不明,因此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
后来人们发现,如果扎上针后让患者动起来活动患处,效果相当好,于是董老先生就把它明确提出并应用于针灸实践中,且成了董针的看家针法之一。
在临床上,四肢可以动,其它地方有的还真不好动。
比如嗓子痛,那可以吞咽口水;眼病可以闭上眼转眼球;内脏不舒服,那就可通过呼吸让躯干部得到起伏而得气。
再比如背痛,可以被动取气,让别人敲或推刮都行。
第二、倒马针法:是指在一条经络线上,连排二针或三针这样一种格局。
就好比围墙根基加宽,或象战争中的单车变成了车队,自然力量会增加不少。
仅看这名字,倒马,是指力量之在,可以把一匹马放倒,足以显示其力量之强大。
第三、牵引针法:比如我左侧的臂不能抬,我可以在对侧的肾关下一针之后,一边行针,一边活动患肢,但只好了七成,这时我们为了加强疗效,一个是可以在它上下两侧在各加一针形成倒马针,另外我们还可以在患侧经,比如本例可以在左侧灵骨上下一针。
相当于肾关这一针调动的经气冲不过去,我就在患侧再下一针,原针冲,我这边拽,这样哗一下就通了。
牵引针和治疗针有个这样的关系,那就是治疗针和牵引针一定是在患处的两侧,一个冲,一个拽。
并且下针还要按顺序来,先扎治疗针,活动活动再扎牵引针。
董氏针灸详解
董氏针灸详解董氏奇穴\董氏针灸详解(下)景昌奇穴针方赋侧三侧下三,取穴并肾关。
留针三刻钟,头痛应会痊。
五岭若点刺,即可立时缓。
耳痛偏头痛心绞痛的原因,四花外三重。
点刺出积血,豁然病无踪。
前头火菊用什么是心绞痛,顷刻见轻松。
头晕血压高心绞痛的症状,五岭血针通。
尔后针火硬,竖子去匆匆。
灵骨偷针眼,交刺效如仙。
双目瞑瞑闭,肾关火菊牵。
视物若模糊,明黄舞翩翩。
眉棱骨处痛心绞痛的症状什么是心绞痛心绞痛治疗,火菊指下捻。
夜盲医夜盲,其效不堪言。
见风如流泪心绞痛的治疗,木穴见中天。
鼻部各处症,驷马皆流连。
若医酒糟鼻,正本血出痊。
外踝四周血,堪疗中耳炎。
耳鸣泻驷马,尔后补肾关。
梅核劳宫后心绞痛的原因,咽痛血耳先。
鱼骨倘刺喉,足下千金添。
颈疬从何治,三重并六完。
亦可三重血,承扶与秩边。
项痛与项强,正筋正宗兼。
痄腮耳背血,落枕重子前。
再针承浆穴,金针名下传。
手指有麻木,复溜与肾关。
若然食指痛,四花中穴添。
或取五虎一,亦见医名玄。
侧三侧下三,医者疗手酸,并治腕关节,疼痛复无言。
症见中指(趾)麻,通山与通关。
手指关节痛,五虎一堪选。
特效诚如是,兼疗腱鞘炎。
手臂不得举心绞痛症状,对侧针肾关。
同侧四花中,疾恙去豁然。
手痛难握物,列缺功效罕。
亦可重子穴,倒马针重仙。
曾言左臂痛,特效在膝眼。
肘部关节痛,灵骨必有验。
或取四花中,济世将壶悬。
曾闻手抽筋,对侧针火山。
两手见拘挛,泻曲针肾关。
坐骨神经痛,灵骨大白兼。
若是大腿痛,金林血针连。
脚部常抽筋,正筋指下看。
足跟疼痛症,且将委中拦。
亦疗难行处什么是心绞痛,患者言腿酸。
复治踝扭伤,功效不等闲。
腿软兼心跳,肩中与通天。
脚麻外驷马,对侧肩中添。
膝盖疼痛久,三金结善缘。
或可针肩中,拂云见欢颜。
脚痛不履地,对侧九里玄。
大腿风湿痛心绞痛的症状,同在一针间。
脚痛背心血,双凤尤关连。
小腿胀痛酸,次白抱针眠。
精枝如放血,何惧疾恙顽。
背面倘出血,笑指两腿酸。
脚掌脚背痛,五虎四与三。
或是单背痛,重子与重仙。
董氏针灸七十二绝针、解针1
董氏72绝针是董氏不传之秘.以下只是简单的描述.以后再发详细的.还有32解针.及董氏掌诊.1.外三关一穴:在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之直线上。
外三关二穴与外踝尖联机之中点。
主治:扁桃腺炎、瘤、癌、喉炎、喉癌(特效)、肺癌(有奇效)。
腮腺炎、肩臂痛、各种瘤、红鼻子(特效)。
青春痘、粉刺(效佳)。
瘰?(特效)。
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效果卓著。
2.外三关二穴在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联线之中点。
3.外三关三穴为外三关二穴与膝盖外侧联机之中央点4. 双龙一穴:在外膝眼下一寸五分,胫骨外侧骨陷中。
解剖位置:外侧腓腹皮神经、肺支神经。
主治:乳癌、乳瘤、乳腺炎、乳头炎。
5.双龙二穴一穴下6分主治:乳癌、乳瘤、乳腺炎、乳头炎6.双灵一穴:掌面中指第一节与第二节之间,横纹中央(四缝穴)内侧二分半处。
解剖位置:固有掌指侧神经皮下浅枝、心脏神经、肺分支神经、肾分支神经。
主治:肺癌、骨癌、心脏内膜炎、肾炎水肿、肝癌、肝硬化、血癌、白疲风、口腔炎、喉癌、百日咳、小儿瘠积、小儿消化不良、心脏扩大、狭心症、心律不整、胃腺炎、及重症急救。
以三棱针浅刺、从针孔挤出少雀埙梜z明液特效。
刺出黑血亦佳。
7.双灵二穴穴位:掌面中指第一节与第二节横纹正中央偏外侧二分半处。
主治:肺癌、骨癌、心脏内膜炎、肾炎水肿、肝癌、肝硬化、血癌、白疲风、口腔炎、喉癌、百日咳、小儿瘠积、小儿消化不良、心脏扩大、狭心症、心律不整、胃腺炎、及重症急救。
以三棱针浅刺、从针孔挤出少雀埙梜z明液特效。
刺出黑血亦佳。
8木灵穴穴位:掌面无名指第一节与第二节间之横纹中央点偏外侧二分半处。
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皮下枝、肝之神经。
主治:肝硬化、肝炎、肝癌、两?痛、胆囊炎、胆道蚵虫症。
痿症、半身不遂。
以三棱针刺出黄白色液体、或刺出黑血均效。
9.妇科五穴之一穴:手背大拇第一节外侧,从掌指横纹起,每上二分一穴、合计五穴。
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皮下浅枝、子宫神经、六俯神经。
主治:子宫癌、于癌瘤、子宫炎、卵巢炎、不妊症、月经不调、经痛、月经过多或过少、阴痛肿痛、赤白带下、阴吹、产后风症(月内风症)。
董氏奇穴-董氏针灸详解4
董氏奇穴-董氏针灸详解42009-11-21 15:36:08木肢肝胆虚,胆石见分渠。
堪治夜啼郎,直向穴中取。
水通位置:嘴角下四分处是穴。
主治:风湿病、肾虚诸症、闪腰岔气。
针法:针由内向外斜扎心绞痛的治疗心绞痛的原因,针深一分至五分,若向颧骨方向皮下针入针可至一寸五分。
水金位置:水通内开五分心绞痛的原因,与下唇平行处穴。
主治:同水通穴。
针法:同水通穴。
运用:上二穴均主治肾病,下针时不必拘泥穴位,就发青处扎之即可(常规来说,凡出现该穴主症时心绞痛症状,二穴附近则呈现乌青色)。
该组穴理气作用极强,凡举咳嗽、气喘、打呃、腹胀、呕吐等皆有特效心绞痛治疗,为临床上常用要穴。
嘴角下四分,水通此为根。
下唇平行处,内五是水金。
二穴常青处,阿是可入针。
针向颧骨方,堪与医者遵。
水金与水通心绞痛的原因,风湿肾亏宏。
闪腰与岔气,咳喘立时功。
呃逆呕霍乱,腹胀倾俄空。
玉火位置:眼中央直下主,颧骨直下凹陷处是穴。
主治:坐骨神经痛、肩臂痛、四肢痛、膝盖痛、颧骨痛、腮骨痛。
针法:针深一分至三分。
运用:该穴为镇痛要穴,尤善治血虚血瘀所致的各种疼痛。
玉火眼球下,颧骨直下中。
主治是诸痛,坐骨肩臂中。
四肢及颧腮,膝盖亦相同。
血虚及血瘀心绞痛的原因,尽在不言中。
鼻翼位置:鼻翼上端,鼻翼沟陷中是穴。
主治:眉棱骨痛、头昏眼花、肾亏诸症、四肢骨痛、面神经麻痹、舌紧舌硬、舌痛、偏头痛、喉痛。
针法:针深一分至二分。
运用:该穴为镇痛要穴,尤善治气虚、气郁所致各种疼痛。
该穴尚能消除疲劳,提神醒脑极妙。
此外变异性心绞痛,杨氏亦常以此穴治疗坐骨神经痛极妙。
鼻翼上陷中心绞痛治疗,气虚气郁佳。
眉棱骨不遂,四肢骨痛夸。
面痹偏头痛,喉痛舌恙插。
提神去疲劳心绞痛的症状,还治头昏花。
全身酸痛症,坐骨写风华。
著者按概头面为诸阳之首。
故该处穴位对于头面一切实症均可择穴而泻之什么是心绞痛心绞痛治疗,疗效确凿。
对于某些穴位的具体应用如四腑二穴,取治癫痫,疗效稍显不足。
故可并取肾关,酌情点刺太阳、百会,伍腰奇诸穴心绞痛的原因,效甚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谈董氏针法要点
作者:杨维杰
董氏奇穴目前在世界的许多国家及地区如韩国、美国、中国及台湾均已普及,可以说董氏奇穴是与十四经穴并立的针灸体系,而且许多地方比十四经穴的效果更好,精通十四经穴才能较好的掌握董氏奇穴,深入研究董氏奇穴对于十四经穴也会有更深的认识。
我们来看看董氏针法基本上与十四经穴有什么差异,各位都知道十四经针法在于通过经络治疗疾病:
第一是循经取穴。
第二是表里经取穴。
第三是手足同名经取穴。
事实上十四经的高级针法也有很多是在远处扎针,《针灸大成.标幽赋》说:「泻络远针,头有病而脚上针」「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半取」。
左边有病针右侧,右侧有病针左边,头有病针脚,下面有病针上部。
各位知道,自古以来,高明的医师多半是不针患处的,左边有病针右边,这有平衡作用,上面有病针下边则有疏导的作用。
左上有病在右下方扎针,或右上有病针左下方,这就称做巨刺法,这种方法常用于活用十四经穴,在董氏奇穴中这种刺法也用的最多。
董氏针法最重要的核心内涵就是〈脏腑别通〉,例如肝与大肠通,大肠经走手,肝经走足,一在手一在足,一为阳一为阴,一为腑一为脏。
因能通上下左右而达平衡,治疗效果比本经取穴更佳。
就以曲池为例来看,大家知道曲池在大肠经上,因此曲池治泄泻效果甚佳,由于大肠与肝通,治疗眩晕症及头痛效果很好,也能降血压,并能治美尼尔氏症。
再举个例子,网球肘也可活用曲池穴治疗,在经穴学中曲池定位并未贴骨,针灸时稍往后贴骨效果既好又快,这种刺法就是董氏针法的第二重要理论的「体应针法」中的「以骨治骨」,即是贴骨刺或针刺抵骨可以治骨病,各位若读过《灵枢官针篇》,对这种针法就能有所了解。
曲池穴旁是尺泽穴,尺泽穴旁有一大筋,针刺尺泽穴贴筋进针,治疗五十肩特效,五十肩之肩臂不能举动可以说是筋病,这就是「以筋治筋」。
董氏针法的「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脉治脉」、「以肉治肉」「以皮治皮」的治疗效果是很大的。
在《董氏奇穴讲座──治疗学》中对「脏腑别通」法有详细的的介绍,「脏腑别通」原称「五脏别通」,系从《内经》而来,如再深入探索,就会了解此系从《易经》而来。
若无《易经》就无今日的经络,可以说易学为经络之根源,多研究易经的对称及平衡法,就能成为针灸的高手。
有关董氏的「体应针法」在治疗篇也有介绍及说明,此外董氏针法虽说是以奇穴为主,但是也不能脱离五行理论,若能多研究五俞穴则会对董氏奇穴及针法活用的更好。
董氏奇穴还有一个重要原理就是全息原理,董老师认为每个部位都可分为上中下三焦,例如前臂前段相当于上焦能治头面病,中段部位相当于中焦可治中焦病,肝门肠门就在这个部位内。
后段为下焦,心门穴位在此部位内,能治尾椎痛及膝痛甚效,又如云白、李白穴在上臂后段,主下焦能治妇科病。
手掌第二掌骨侧亦分三焦,三间在上焦善治头面病,合谷在中焦善治肠胃病〈古书说:口面合谷收,亦善治头面病〉。
灵骨在下焦善治下焦病,治腰痛、坐骨神经痛、足根痛甚效。
头部亦分三焦,印堂及镇定穴在上焦能安神,人中、马金水在中下焦交会处善治
腰痛,承浆穴在下焦能治闭经(承浆为手足阳明及任脉交会,能通会阴并调气血亦为治闭经之重要原因)。
大腿部常三针并用,如驷马上中下;天黄、明黄、其黄都与全息律相合,三焦并治。
下腿的肾关在上焦善治五十肩及头痛,人皇在下焦,地皇在中焦,合用则上中下三焦之病并治。
再如脚部之大敦、隐白皆在最下段,善治身体最下部之疾病,如大敦善治疝气、阳痿,两穴合用善治崩漏。
这些都是董氏奇穴的基本的重要原理,这里简单的介绍,在《董氏奇穴讲座──治疗学》中有详细的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