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本的学习对我国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启示
课堂教学改革心得《课堂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改革心得《课堂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心
得体会
《课堂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启发和思考。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理解到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我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
注重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接受,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
而现代社会对于创新、合
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因此,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
造力。
其次,课堂教学改革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体,而不仅
仅是教师的听众和接受者。
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各种互动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
堂教学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通过互动和合作,学
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在实践中运用和拓展知识。
同时,课堂教学改革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创新和探索能力。
只有教师不断更新教学
方法和教学内容,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时代的要求。
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教学
改革研究和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总之,通过阅读《课堂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我对于课堂教学改革有了更深入的认
识和理解。
课堂教学改革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的改变,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转变。
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改革中,才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
力和合作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
队
以 问 题 为 基 础 的 学 习 ( Pr o b l e m— Ba S e d
Le a r n i n g , PBL ) 方法已成 为国 际 医学教育教 学方
法改革 的主流 。 华 中科技 大学 同济 医学院 自1 9 9 9 年
,
以来 在 我 国 医 学教 育 中系统 地 实 施 了P B L教 学方 法
协作精神、 批判性思维能力发挥 了独特 的作用。 同
时 。 促进 了教学 内容和课程体 系的 融合 , 为形 成 以 器官系统为基础 的课程模式奠定了基础 。 对建立 以 学生 为 中心 的 医学教 育模 式 具有 重 要 意义 。
加 拿 大 Mc Ma s t e r 大 学 医 学 院 专 家 做 P B L 专 题报告
则 、 程序和PB L教案体 系 , 采用P B L评 价 量 表进 行 的
形成性 评价 , 整合 课 程 , PBL教学基地建设 , 适合 PBL教学的人才培养计划等一 系列教学基本规范 ,
台湾 中 山 医 学 大学 专 家 来 校 做P B L 示 范 教 学
为我 国 医学教育实施P BL教学提供 了 示 范 。
问 题 为 基 础 学 习 教 学 方 法 的 实 践 与 探 的 改 革 实 践 探 索 , 形 成 了 以P B L教 学 方 法 为 主 要 内 容 的教学改革成果。
学校 在 规 范 实 施P B L教 学实践 中, 建 立 了 我 国 医
学教 育P B L教 学方 法 , 形成 了 科 学 的P B L “ 三 阶 段 ”
德 国海德堡 大学 医学专家做课程整 合 学术 报告
学 校P B L专 家 组 进 行P B L 教 师 培 可
以问题为中心,构建高中化学高校课堂
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 . 还 帮 助 老 师 探 索 出 了更 合 适 的教 学 方法 . 进 而 促 进 新 型 教 材 观 念 的形 成 。 最后 , 该 模 式 在 进 行 之 前 必
三、 问题 型 模 式 实 施 过 程 中 的 意 义
首 先 ,该 新 型 教 育 模 式 的实 施 突破 了 传 统 僵 硬 化 的教 学 方 须要准备好问题 , 同时 . 老师必须要熟悉问题的起因 、 模 拟 环 境 设 法 . 给 了学 生 更 多 的 想 象 余 地 和 自由发 挥 的 空 间 , 从 而 可 以 极 大 计 和 问 题 反 思 这 一 逻 辑 性课 堂模 式 , 避 免 教 师 技 能 生 疏 而 影 响 化 的调 动学 生 学 习 热 情 , 使 学生有机会取得更好 的学习成绩 , 也 提 学课 程 的 进 度 。 此外 , 为更好处理问题 , 老 师 还 应 该 鼓 励 学 生 做 好 高 了学 生 自主 创 新 和独 立 思 考 的能 力 。其 次 , 该 模 式 的 广 泛 推 广 课 外 指 导 工作 . 鼓 励 学 生 提 前 研 究 问题 , 课 后 整 理 和 反 思 问题 。 还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推 动 了教 师 教 学 观 念 的 革 新 。 和 新 型 教 学 观 念 的
把 问题 作 为 主 心 骨 的 新 型 教 学 模 式 的含 义 会产生气泡 . 同时, 该溶 液还 会 从 无 色 变 成 浅绿 色 ; 钠 在 稀 盐 酸 里 首 先 .这 一 教 学模 式 其 实 是 一 种 富有 研究 特 点 的教 学方 案 , 则 会 出现 “ 浮、 融、 游、 响、 红” 现 象) , 来 给 学 生 制 造 一 种 充 满 疑 问 该 方 案 主 要 是 引 导 学 生 从 问题 人 手 ,把 问题 作 为 课 程 的 最 终 动 的化 学 环 境 。 在 此条 件下 , 学 生 自然 而然 地 就 会 质 疑 : 是 不 是 所 有
美国高瞻课程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
美国高瞻课程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幼儿教育改革逐渐引起广泛关注。
作为一项涉及到国家未来的事业,幼儿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势在必行。
在这个过程中,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经验和做法是十分必要的。
美国的高瞻课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启示。
本文将就美国高瞻课程,探讨其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美国高瞻课程。
美国高瞻课程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和学习动力。
高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综合素养的培养,涉及科学、艺术、社会学、语言等不同领域的知识。
高瞻课程可以说是一种融合了多种学科、强调跨学科合作和整体性学习的教育模式。
那么,美国高瞻课程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有哪些启示呢?首先,高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这与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目标非常契合。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孩子们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和信息的,而高瞻课程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创造性思维。
我们可以借鉴高瞻课程中的“学生主导”理念,提倡幼儿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其次,高瞻课程注重学科融合和跨学科合作。
这也是我国幼儿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科间的联系被割裂了,导致幼儿难以将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
而高瞻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通过跨学科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我们可以在幼儿园教育中引入跨学科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在学习中能够同时获取多个学科的知识,并能将它们融会贯通。
再次,高瞻课程注重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高瞻课程中,教师会提出一个或多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践来解决问题。
这种问题解决的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来说,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探索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需求。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国教育部门提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号召。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校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成果。
二、改革目标1.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4. 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三、改革措施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引入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内容。
利用PPT、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开展课堂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通过课堂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 改变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主体地位(1)实施启发式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开展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实施分层教学。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展。
3. 优化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1)多元化评价。
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2)过程性评价。
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创新。
(3)鼓励性评价。
用鼓励性语言肯定学生的优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4.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1)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鼓励教师参加教学比赛,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四、实践成果1. 学生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通过改革,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优秀率明显上升。
2.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更加积极,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3. 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课堂管理更加得心应手。
打造教育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质量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尝试各种教育创新模式。
本报告将以某市一所中学为例,分析其在教育改革中的实践经验,探讨其成功因素及存在的问题,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二、案例概述某市中学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一所具有50年历史的老牌中学。
近年来,该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号召,大胆尝试教育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下是该校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及成效:三、案例分析(一)创新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综合素质1. 课程改革背景: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该校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课程改革。
2. 改革措施:- 增加选修课程:开设了艺术、体育、科技等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 引入国际课程:与国外知名学校合作,引入国际课程,拓宽学生视野。
- 开设特色课程:根据学校特色,开设了国学、书法、武术等特色课程。
3. 改革成效:- 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 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声誉不断提升。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 改革背景: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该校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教学方法改革。
2. 改革措施:- 推行翻转课堂:将课堂学习与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 利用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改革成效:- 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习效果显著。
- 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教学成果丰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1. 改革背景: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
该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2. 改革措施:- 引进优秀人才:通过招聘、引进等方式,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
- 加强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 建立激励机制:设立优秀教师评选、职称评定等制度,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教学改革经验总结报告
【导语】通过总结报告,深知过去⼯作的成绩与失误及其原因,吸取经验教训,指导将来的⼯作,使今后少犯错误,取得更⼤的成绩。
以下是整理的教学改⾰经验总结报告,欢迎阅读!1.教学改⾰经验总结报告 通过⾃学,我进⼀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向和⽬标,反思了以往⼯作中的不⾜。
作为⼀名教师,我深知⾃⼰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相信⾃⼰是有所收获的。
这本书集对教育教学⼯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们的教育观念进⼀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浅。
教师的课程观不能停留在“课程即教材”这⼀层⾯上,课程也是师⽣共同构建学习经验的过程。
课程不再是由专家编制、教师执⾏的,物化的、静⽌的、僵化的⽂本形态,课程也是师⽣在教学中共同创制的、鲜活的、过程性的、发展着的活动形态。
课程不是⼀种结果,⽽是⼀种过程,更是⼀种意识。
正如课程专家斯腾豪斯所说,课程本质上是⼀种艺术,艺术的本质是⼀种探究。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探究、创新的精神。
课程是教师与学⽣共同建构的⼀个艺术品。
其次,课程是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
所谓开放,是指课程的开发要全社会关⼼教育事业的⼈共同参与;课程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不断趋向完善;课程的设计要为孩⼦个性的发展留有⼀定的空间。
所谓民主,就是课程决策、课程编制的过程应该是对话式的;课程实施的过程也应该是师⽣交互并⽣成意义的过程。
所谓科学,是指课程是孩⼦的课程,课程必须回归孩⼦世界、适应不同孩⼦的发展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孩⼦都能获得成功感。
教师要充分信任孩⼦,相信孩⼦完全有学习的能⼒。
把机会交给孩⼦,俯下⾝⼦看孩⼦的⽣活,平等参与孩⼦的研究。
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孩⼦,孩⼦就能充分展⽰⾃⼰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如开展教学活动。
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让教师觉的难以驾驭教学⾏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
那么,怎样调动孩⼦的“思维参与”呢?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孩⼦⼼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孩⼦处与⼀种“⼼求通⽽未得,⼝欲⾔⽽弗能”的状态。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心得体会范文(10篇)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心得体会范文(10篇)第1篇: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心得体会范文教育部近日出台《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其目的是要通过系统设计,多方位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有效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学生个性化成才是中心职业院校的中心工作应该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围绕不同个性和不同职业发展需求的学生,做好顶层设计,畅通人才成长“立交桥”,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多元化、个性化教学,保障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相长,习得一技之长,顺利进入社会稳定就业、成功创业,成就出彩人生。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进入职业院校求学的学生,绝大部分是传统应试教育相对低分录取的学生,但他们绝不是“二等公民”,职业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重树信心,关注自身职业生涯发展,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职业教育教学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努力让志愿尽早就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偏好习得一技之长,努力让志愿继续读书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奋斗目标逐步实现进一步深造的人生理想,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就读职业院校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文化技能并重并举。
目前,个别职业院校由于办学条件制约,技能教学仍是在黑板上教学生开机器;一些职业院校仅仅重视职业技能训练,不开设或很少开设文化基础课程。
诸如此类的教学方式要坚决予以摒弃,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文化素养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并重并举。
专业特色发展是基石职业院校要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科学定位,合理调整设置专业,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道路。
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
目前,我国不同区域产业发展基础不同,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也不一样,迫切需要地方加大统筹力度,协调职业院校建立健全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及时按照国家“一带一路”“互联网+”“中国制造20__”等战略部署,依据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岗位要求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前瞻性地调整区域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形成与区域现代产业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布局。
课程改革实验总结5篇
课程改革实验总结5篇篇1一、引言本学期,我们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课程改革实验。
该实验旨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通过实验,我们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和经验。
二、实验目的和背景本次课程改革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入更加生动、有趣、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实验背景是我们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需要通过改革来适应时代的发展。
三、实验内容和过程1. 确定实验对象:本次实验涉及到了我校多个年级、多个班级的学生。
2. 设计实验方案: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任务,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学习、项目研究等,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实施实验:我们按照实验方案进行了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同时不断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4. 收集数据:我们通过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方式收集了学生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整理。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1. 学生学习成绩显著提高: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都有所提高,尤其是在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2. 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我们发现学生对新的教学方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学习氛围更加活跃。
3. 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本次实验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教师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五、经验和教训1. 注重学生主体性: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多样化教学方法:我们引入了多种教学方法和工具,如课堂讨论、小组学习、项目研究等,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及时调整和优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断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这有助于提高实验的效果和质量。
六、结论和展望本次课程改革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的名词解释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的名词解释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的名词解释一、引言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一系列策略和技巧,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就是一种注重学生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教学方式。
本文将对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和解释。
二、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的定义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是传递知识的主导者,而学生则扮演被动接受的角色。
然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则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通过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将学习的重点从教材内容转移到问题本身。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讨论。
这样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感,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三、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的优势1.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调查、分析和归纳等一系列思维活动。
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有助于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学生需要质疑和评估问题,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
这样的思维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
3. 培养合作学习和团队精神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非常适合进行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协作和分享想法。
这样的合作环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领导力。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也尝试过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然而,我也认识到这种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
2022-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预测试题12(答案解析)
2022-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我国高等教育可追溯到哪个时期()。
A.夏B.商C.周D.汉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1989年以法律的形式确定的我国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是()。
A.校长负责制B.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校长负责制并存C.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D.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1989年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基本确立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高教法》对此作了明确规定。
因此,答案为D。
3.西方传统的大学教育的观念源自古希腊的()。
A.道德教育B.职业教育C.人文教育D.科学教育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西方传统的大学教育的观念源于古希腊的人文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公民,教育内容为“七艺”。
因此,答案为C。
4.在学生的学业评价中,试题的命制实行集中命题、分散命题和()三结合。
A.向社会征题B.自行命题C.修订命题D.组织命题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在学生学业评价的试题命制上,要有组织地进行,在专业队伍的带领下,广开题源,走开放性命题道路,实行集中命题、分散命题和向社会征题三种形式的结合。
因此,正确答案选A。
5.适用于帮助开设新课的教师提高相应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教师培养形式是()。
A.岗前培训班B.单科进修班C.助教进修班D.知识讲座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我国高校教师的培养途径和形式多样,岗前培训班作为目前高校培养教师普遍采用的形式之一,它适用于帮助开设新课的教师提高相应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因此,答案为A。
6.()是指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具有远程开放教育与虚拟学校的特征,实现一系列高等教育功能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
A.网络教育B.计算机学校C.网络大学D.多媒体学院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网络大学的含义。
网络大学是指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具有远程开放教育与虚拟学校的特征,实现一系列高等教育功能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
问题教学法实践应用(3篇)
第1篇摘要: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通过对问题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其优势、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以期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题。
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问题教学法强调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从问题教学法的优势、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问题教学法的优势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
在问题情境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习效率。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教学法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寻找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种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教学法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4. 促进师生互动问题教学法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问题教学法的实施步骤1. 确定问题问题教学法的第一步是确定问题。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
问题的难度应适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促使他们思考。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在确定问题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明确问题的本质和关键。
通过分析问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3.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总结材料7篇
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总结材料7篇篇1一、引言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材料将对我们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目标、实施过程以及成果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梳理,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改革背景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我们学校决定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本次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实施过程1. 教材改革:我们重新编写了教材,注重知识的更新和整合,增加了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内容,使教材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需求。
2. 教学方法改革: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教学评价改革:我们建立了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而不是单一的知识点的掌握。
4. 教师培训:我们为教师提供了全面的培训和支持,包括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掌握、教学评价的运用等,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他们在各种比赛中屡获殊荣。
其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激发,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了提高。
最后,我们的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更加密切,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六、结论与建议本次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我们还需继续探索和实践更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保障。
PBL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础 的学 习模 式 ,其基 本要 求就是以学科领域的 问题作 为学 习的出发点 ,将 体验和 经验 的获得作为知识学习
的重要途径 ,该模 式注重学 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技能 的掌握 ,充分 发挥学 生在学 习过程 中的主导性 作用 , 对培养生产 、管理 、建设 、服务一线高级技术应用型 人 才的高职教 育教学 改革具有 重要的参 考价值 。
一
、
P L的特征 B
1 问题 的真实性、开放性和跨 学科 性。P L要求 . B 学生 面对 现 实 中的真 实 问题 进行 探 究 , 目的是寻 找 对真实 问题的真正解决 ,因而具有 明显的真实性 ;问
收 稿 日期 :2 1 — 5 2 000-O
题的答案可能不是 唯一 的,因而具有开放性 ;P L的 B 问题 来源于实践 ,具有 明显 的跨学 科性 ,尽管 问题可 能是 以某 一学 科 或某一 知 识点 为 中心 而设计 的 ,但 是与问题有 关的知识呈横 向、交叉状 态 ,实际 问题 在 研 究 的过 程 中 ,需要 综合 运用 多学 科知 识来 理解 和 分析 。 2. 决问题 过程 中的建 构性、 自主性和合 作性 。 解 PBL学 习模 式给学生 提供 了一 种学 习经历 ,学 生在 确定 问题 、寻求解决方法 、选择信息 、分析信息 、合 成信 息的过程 中能够建构 自身的知识 ;由于 PBL的 问题 来 源于 现 实生 活和 职业 实践 ,含 有 许多 未知 的 成分 ,带有 一定的复杂性 ,有 时问题本 身甚至具有 不 确定性 ,无 现成 答案可循 ,学 习过程完全要 发挥学生 的 自主性 ,学生需 要 自己去搜寻和发掘有关资源 ,需 要 自己整理和 分析有 关信息和 材料 ;问题是开 放 的、 真实 的,有一定 的难度 ,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要 以小 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 ,共同分析 问题 ,共 同承担责 任 ,相互交流想法 ,相互 鼓励和沟通 ,形成学 习共 同 体 ,成员之 间是 一种密 切合 作的 关系 。
教育改革的心得体会6篇
教育改革的心得体会6篇教育改革的心得体会篇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钟长期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改革目标和前景令人兴奋。
针对“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这点,提出本人拙劣的见解:本人认为在现阶段,实现教育公平至少需要10—20年,要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教育思维甚至更长的时间,中国教育迫切需要前行,但前行的道路充满荆棘。
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如下:教育发展不平衡存在于城乡之间,在城市内部许多中学也存在教学软、硬件的巨大差异,我觉得先要从城市内部改变和农村改变同时进行比较好。
只有这样,才能从观念上去改变城市群体对择校和考取所谓“重点中学”的陈旧思维,同时消除农村教育所谓“跳出龙门”的误区。
具体做法:(1)学生(包括农民工子女)一律实行就近入学,保证生源的一致性,保证教育的公平性。
每个学校升入重点高中的名额应该针对该校学生人数进行分配(即有最低分数线,成绩合格的学生由高到低录取,若名额多,合格的学生少则让出名额),刺激教师的积极性;但政府部门又要保留一部分进入重点高中的名额,刺激学校之间进行良性竞争。
(2)教师实施城市内部,城乡之间每三年一次的轮岗制,即教师每三年到一个学校进行教学,良性循环,具体安排由个人意见和上级指示的结合。
这种做法可以保证每个学校都能享受到现有的优秀师资力量,并且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实行轮岗制,必须以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为前提,例如甲教师要到乡村执教,那么政府部分或学校应该补贴相应的差旅费和通讯费,同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师资力量的平均化。
如有可能,可以考虑城乡之间的物价差别,教师工资整体部分可以无差异,但可适当地有物价补贴等。
(4)建议义务教育阶段不实行晚修制度,主要原因有: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自理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不能保证睡眠质量,从而影响发育和智力发展;二是住校、晚修在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弊端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调控大多数属于空白;三是晚修及住校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筋疲力尽,不能给予教师多余的时间完善教学设计,反思教学的有效性,和个人发展的空间指数等。
教学改革实践专题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改革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各地学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报告以某中学为例,总结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二、教学改革实践内容1. 教学理念更新(1)转变教师观念: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培训、研讨等活动,使教师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2)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需求。
2. 教学模式改革(1)项目式学习:以项目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翻转课堂:将课堂时间用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讲解时间缩短,提高课堂效率。
(3)微课教学:利用微课资源,实现个性化学习,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3. 教学评价改革(1)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实施过程性评价。
(2)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4. 教学资源整合(1)校内外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
(2)网络资源整合: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三、教学改革实践效果1. 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通过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教师通过教学改革实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4. 学校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改革实践使学校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赢得了社会认可。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问题:部分教师对教学改革认识不足,教学方法单一,难以适应新形势。
改进措施: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教学改革的认识,引导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2. 问题:教学改革过程中,部分教师过度追求形式,忽视教学实质。
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分析
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分析课程改革是我国21世纪教育发展的突破口。
它所体现的教学理念要求高中历史教学必须要适应历史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行为等多方面进行调整和创新。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正是高中历史教学创新的产物。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一种研究型学习的方法,即在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学生以向教师提问的方式挖掘问题答案.教师根据学生提问,选取或者归纳出典型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研究。
这种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必要性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根据教科文组织发布的21世纪教育报告可以知道.21世纪的四个支柱是:学知、学做、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生存。
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也就不会主动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
问题式教学在激发学生思维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必须重视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我国教学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中历史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极大地局限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中历史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以分数定优异,严重的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不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求知欲望,点燃智慧火花,追求真知灼识,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实施要点在问题的发现阶段,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促使学生发现问题。
很多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往往感觉一切都懂,但是遇到老师提问时却回答不}:来,这说明阅读方法不得法。
所以,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歪关重要,是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基础。
学习《校本教研的实践与创新》心得体会
学习《校本教研的实践与创新》心得体会《校本教研的实践与创新》是一本关于校本教研理论与实践的专业书籍,通过研究学校教育问题和教学改革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教研方法和策略。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不仅对校本教研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还对如何运用校本教研进行教学改革有了新的思考。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本书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地介绍了校本教研的意义和目标。
书中指出,校本教研是一种基于学校实际、以解决教育问题为导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术研究活动。
通过校本教研,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找到教师自身的发展方向,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
对于我而言,校本教研不仅是一种学术活动,更是一种对教育工作的负责态度。
只有通过不断的教研和反思,我才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其次,本书以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为支撑,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校本教研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书中提到,校本教研分为课题选择、课题研究、课题输出和课题分享四个阶段。
在每个阶段,教师们需要明确研究目标、调查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最终形成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教材教法研究成果。
通过这些实践步骤,教师们能够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探索问题和寻找答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教材内容。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不断反思并加以改进,才能走上教学改革的道路。
此外,本书还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教研方法,如问题导向的教研、教学团队的合作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等等。
这些方法都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术研究,更好地改善教学实践。
其中,我对个案研究这一方法印象深刻。
通过深入研究一个特定的教学案例,教师可以系统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找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此外,个案研究还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整个教师团队的教学水平。
这种方法的实施不仅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梳理和总结,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科研精神。
最后,这本书还介绍了一些结果导向的评价方法,如教学录像评价、学生作品评价和合作评价等等。
国家教育发展心得体会(精选20篇)
国家教育发展心得体会(精选20篇)国家教育发展心得体会篇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规划了未来10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要实现的目标,令人鼓舞,非常振奋,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教育改革发展的美好蓝图。
它紧扣国情,实事求是,目的明确。
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我从中深受启发:教育优先发展,以人为本,均衡公平的发展,也就是国力增强,必须以提升人的素质,更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
同时提高教师道德水准和专业化素质。
一、学校的发展要求青年教师继续学习的必要性我校的教师教龄都比较年轻,这样的好处就是教学有创新,容易接受新事物,做事敢于拼搏,有冲劲。
但同时也暴漏出一些弊端,那就是缺乏教学经验,同时教学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学校的发展也要求青年教师继续学习的必要性。
现代教育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观念,因为我们生活在知识爆炸的年代,当今高新技术发展飞速,面临着时代的挑战,身为教师如果用昨天的知识来教现代的学生去做明天的事,那就太可悲了,所以这种学习不只是我在进入课堂教书以前要做的事情,一个真正的教师总是在寻求机会学习更多的知识不断拓展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德育为先纲要指出:坚持德育为先。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
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纲要具体的指明了教育的目的及途径,这就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将之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
晏子旭数学
晏子旭数学
摘要:
一、晏子旭的数学成就
1.晏子旭对数学的贡献
2.晏子旭的数学成就在国际上的认可
二、晏子旭的数学教育理念
1.晏子旭的教育理念
2.晏子旭如何将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
三、晏子旭对我国数学教育的启示
1.晏子旭的教育方法对我国数学教育的启示
2.晏子旭的教育理念对我国数学教育的启示
正文:
晏子旭是一位在数学领域有着杰出贡献的教育家。
他对数学有着深厚的理解和广泛的研究,尤其是在代数几何领域,他的成就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可。
晏子旭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
他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晏子旭将这一理念融入到他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晏子旭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对我国数学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我们应该借鉴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
我们也应该学习他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4-10-19作者简介:高耀丽(1976-),女,河南汝州人,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生。
以问题为本的学习对我国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启示高耀丽(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上海200062)摘 要: 本文首先探讨了以问题为本的学习的含义、理论基础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它的改进和完善等,在此基础上得出对我国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启示:一是在高校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要关注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变化;二是要注重对教学实践需要的体察和教学理论的研究;三是要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方法改进与完善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 以问题为本的学习;高等院校;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3192(2005)01-0117-03 教学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不仅与教学内容有关,而且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不仅要获得大量的知识、技能,而且要具备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过程的能力,尤其是在某些实践性强的专业,如教育管理、医学等领域,就更需要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结合起来。
以问题为本的学习正是针对这种培养或训练的缺乏而创造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以问题为本的学习概述以问题为本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 n -ing,简称PBL)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之后在60多所医科院校中推广、修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目前有更多的院校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或教学改革,如教育学院、商学院以及工程学院等。
(一)以问题为本的学习的含义以问题为本的学习(PBL)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设计一些现实生活中重要的结构不良问题,并根据问题为学生提供资源、指导,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PBL 中,学生通常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的,小组成员的人数以5~7人为最好,每个成员在小组里都有明确的角色分担。
具体来说,以问题为本的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第一,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第二,问题是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常常碰到的;第三,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是围绕问题而不是学科来组织的;第四,不管是个人学习还是集体学习,学生对他们的教和学承担主要责任;第五,大多数学习是以小组而不是课堂为背景发生的。
(二)理论基础)))建构主义PBL 是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的学习可以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两个水平[2]。
初级学习的内容是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也即由事实、概念、原理或定律组成,彼此之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和层次结构。
但是,这些知识比较抽象,是对复杂的外在世界加以过分简化的产物,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机械性、静止性和孤立性。
学生仅仅学了这些入门性知识尚不能够灵活地综合地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学习高级知识。
高级学习的内容是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它有两个特征:一是知识应用的每一个实例中,都包含着许多应用#117#2005年第1期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No.1 第15卷总第60期 Journal of Railway Police Co lleg e Vol.15Serial 60广泛的概念的相互作用(即概念的复杂性);二是同类的各个具体实例中,所涉及的概念及其相互作用的模式有很大差异(即实例间的差异性)。
结构不良领域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在所有的领域,只要将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情境中去,都有大量的结构不良的特征[3]。
一般来说,在传统教学中经常使用的讲授法等教学方法适合于初级知识的教学,也即结构良好领域知识的教学,而以问题为本的学习则适用于结构不良领域知识的教学。
换言之,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时,采用PBL可以使学生将其所学的概念、原理等应用于不同的问题解决过程中,从而实现概念、原理等在不同问题情境下的重新建构。
建构主义理论基于上述对学习的理解,认为传统的去情境化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因而提倡情境性教学。
主张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
情境性教学不需要独立于教学过程的测验,在学习过程中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本身就反映了学习效果。
而PBL正是情境性教学的一种方式,它选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作为教学的起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这些问题。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实施他们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案,体验行动的效果,并从其同伴、老师那儿获得反馈。
除此之外,建构主义者还认为学习者是以自己的方式主动地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因而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但是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变得更加丰富和全面[4]。
因此,建构主义者非常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在教学中运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
PBL 采用的是小组讨论和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
(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改进和完善PBL过程中的作用作为一种新教学方法,PBL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在其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5]:第一,当前许多PBL课程主要是依靠书面或口头的问题陈述和学习资料,这将影响课堂中问题情境与真实生活中的类似问题情境之间的转换,从而导致问题情境失真;第二,由于PBL专题方案的设计需要教师在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准备和实施问题的解决方案,所以有人指责PBL效率不高,并认为这是它不能被广泛采用的一个主要原因。
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视听技术、录像设备、网络等的运用可以使PBL在上述方面的不足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首先,通过多媒体可以将问题情境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能更清楚地了解问题情境中的各种人物、事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保持课堂中问题情境的真实性,有利于学生在其以后的职业生涯中遇到类似情境时将所学知识进行快速而恰当的运用;其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师为制作PBL专题方案而进行的收集资料、图像和问题情境等工作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从而为教师节省大量的时间,极大地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二、以问题为本的学习对我国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启示近些年来我国已经有人对以问题为本的学习做过一些介绍,有的高校已将PBL应用到教学中去。
当然,以问题为本的学习只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它既有传统教学方法不及的地方,同时也有不足。
因此,它的引进不可能取代其他教学方法,但是作为一种新教学方法,它对我国高校教学方法的改革无疑会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在高校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要关注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变化二战之后,人类知识总量以成倍的速度增加,有人形象地称之为/知识爆炸0,与此同时,科技的发展、网络的盛行,使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不断增多,知识的获取也变得越来越容易。
在这种背景下,教师不再是/真理0的传授者;另一方面,教师也不可能成为/真理0的传授者。
其原因在于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知识并不少于教师,尤其在大学阶段,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应由教给学生知识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由此带来了教师与学生角色、地位的变化。
在以问题为本的学习中,教师由/真理0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前的设计者、课程实施中的指导者、课后的反馈者和反思者,学生由原来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独立、自主学习者,这种转变也是我国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一种发展趋势。
下面我们从教师的视角对其角色与地位演变进行探讨,在此过程中兼论学生角色和地位的转变。
1.课前的设计者。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需要教师进行课前的准备,但在PBL中,课前准备要求教师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远多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师不仅要开发新的PBL方案,或者运用别人开发好的方案,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做进一步# 118 #的修改,而且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材和其他资源,如房间的布置、成员的分组与角色的安排、各种需要的仪器设备的准备等等。
这些前期投入使得教师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课前设计者,而不仅仅是知识、资料的准备。
2.课程实施中的指导者。
教师在课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对课程的设计,并不是由教师在课堂中唱/独角戏0,而是由小组中的学生来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在课堂中实施解决方案,教师在其中担任指导者的角色。
在此过程中,教师由/幕前0转向/幕后0,而学生则由/被动0变为/主动0,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在实施PBL的过程中,有学生把教师的角色形象地比喻为/向导0、/灯塔0,与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的角色相比,这些比喻反映了教师在课堂活动中的相对静止性。
3.课后的反馈者和反思者。
在PBL中,学生实施完自己的解决方案之后,教师的角色就发生了转变。
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实施的结果进行反馈,评价学生在方案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另一方面则要对整个专题方案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原有方案中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修改,以备以后使用。
教师在课后的这种角色定位使得教师对其教学内容的设计、实施的效果以及课后对教学内容的评价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而有助于以后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专业化的目标是提高教师的实践性反思能力,使教师从靠模仿和经验的实际工作者变成深思熟虑的专业人员0[6]。
在以问题为本的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换正好符合了教师专业化进程中对教师的要求,从而为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二)注重对教学实践需要的体察和教学理论的研究新教学方法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教学实践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教学理论发展的结果,两者缺一不可。
换言之,教学实践的需要和教学理论的发展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前提。
PBL正是在这两个动因的促使下产生的。
20世纪50年代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教师发现,他们的教学与学生未来在工作场所中所面临的真实情境和复杂问题之间的联结并不紧密,从而导致学生工作之后对在学校中学习内容的遗忘率非常高,这使哈佛大学医学院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
与此同时,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其中关于初级知识与高级知识的学习之间的区别、情境性教学等内容,为PBL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我国高校教学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迫切需要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来解决。
目前对大多数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已经有所认识,但对高校教学理论问题的研究却是非常薄弱的,这也是我国高校教学方法改革进展不大的原因之一。
如何推动我国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认真研究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的原理和理论问题,比如,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如何既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又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愿、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如何教学才能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应用等;二是从国外引进一些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从而为解决我国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参照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