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7 精品
2018届《金版新学案》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复习课件:题型1——选择题解题方法
认真审读题目,弄清题意,明确比 较项,归纳“相同点”或“不同 点”,判断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选项为史实则要求与题干材料情 境相对应, 选项为结论则要求符合 题干材料情境; 选项为历史事件则 要求佐证题干材料情境, 应根据题 干情境进行分析判断
二轮通史历史
第二部分
主题串讲 直击高考
技巧一 审题干巧排除,转换思维巧解选择题 [ 解题技法] 1. 审题干巧排除: 先抓住题干材料的“主旨”, 即材料所要表达的主要意图, 然后再排查四个选项,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的方法。 2.排除时间不吻合的选项:题目有时间的,首先确定此时间是否对解题有帮 助,如果有,则考虑利用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被选项所述内容是否符合题干 的时间限制。
二轮通史历史
第二部分
主题串讲 直击高考
C项 ——说法绝对的选项,可排除 题干材料只是提及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 的记载, 并不能说明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福建不能代表所有的内地宗族, “整体迁移台湾”太绝对,C 项可排除。 D项 ——说法错误的选项,可排除 材料中提到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 说明两岸居民正常往来没有受到阻碍。D 项说法错误,可排除。 答案: B
二轮通史历史
第二部分
主题串讲 直击高考
[ 高考示例] (2017· 全国卷Ⅰ· 29)1904 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 域与东南沿海 9 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 1 883 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 78%,直 隶亦有 172 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 351 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 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最新-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古代史设计教案 精品
2018年高考历史复习“考试大纲"串讲、辅导我们要辅导高考,就要在研究高考中去辅导高考。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法定性文件.它既是试题形成的源头,又是试题形成的蓝本。
因此,全体教师都要明确《考试大纲》既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理应成为教师教学的依据和学生备考的依据。
临考前我们切记要和《考试大纲》进行一次面时面的交流——实现对考点的“狂背”。
为提高大家“狂背”的效果和针对性,我们设计了《考试大纲》“串讲、辅导”这一篇目。
它以30%的浓缩容量.确保100%的精华获取,彻底为考生减轻大脑负担。
大家要明确:为什么历史一看就懂,一考就忘?-其重要原因是冲刺阶段没有对基本内容强化记忆。
没有对基本内容的强化记忆,临考也就失去了解题的最起码工具,这点你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哟。
古代部分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内容】西周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默写、背诵提示】(1)西周的建立与灭亡:周武王伐商、牧野之战(现今所在地),周朝的衰落(原因)、灭亡标志(周幽王被杀)。
(2)分封制:分封目的、对象,主要诸侯国(结合地图),受封诸侯的权利和义务,分封制的影响,分封制崩溃的原因和标志。
(3)宗法制:含义、目的、最大特点、宗法等级体系、影响。
(4)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点、难点破解1(1)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周王对诸侯国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属于一种松散的政治联盟关系,周王对诸侯国没有绝对的支配权):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2)周王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形态(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体系下):是君臣关系、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
(3)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见下一考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主要内容】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018年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资料.docx
考什么,教什么,怎样考便怎样教根据高考试题研究命题趋势(通过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教材仅是命题的背景和依托。
淡化历史结论,突出考查学牛学习过程。
突出学科主干知识,不追求知识的覆盖面。
强调重要概念的阐释。
试题与答案呈现--定的开放性。
突出学科素养的考查。
拉近与大学命题专家的距离o)根据高考试题有效整合教材(定位教材在备考中的地位。
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完善学生知识结构。
根据高频考点确定教材的重点。
根据高考试题完整准确阐释教材重要概念。
根据高考试题宏观、微观结合准确把握历史事件。
根据高考试题正确处理选修与必修的关系。
用通史体例进行复习)根据高考试题培养学生能力(发现学生失分原因。
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关注修订版课标2016年普通高中历史课标必修课程名为《中外历史纲要》,强调中外贯通,整体视野。
如强调古代中国大一统和多民族特征;又如明清史叔写:知道明初的屮央集权制度和国家管理体制,认识这些制度在秩序重建中的作用与弊端;通过了解由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世界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认识16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变化。
通过了解18世纪中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及此后各种矛盾的加剧,理解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转折。
通过清前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措施,认识清朝在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上的重要作用。
唯物史观(核心理论)、时空观念(核心思维)、史料实证(核心方法)、历史解释(核心能力)、家国情怀(核心价值观)一、构划吋空坐标、明确阶段特征陈旭麓先生说:“历史是年代的累积,历史的辩证法是从时间上展开的。
” 时空包括具体时地、阶段特征、年代特征(2013 •全国I 33) 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o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一一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
”这一论断(D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2013 •全国I 31) 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屮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与测试课件:板块6 第2讲 主题7
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 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 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 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 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 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 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 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1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 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7分)
解题思路: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雍正时期„„下 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 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清政府„„决定先在 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分析。第二小问雍正年间矿 业政策实行的原因根据材料“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并 联系当时的经济政策分析;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实行的原因 结合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开展及煤铁的重要性分析。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矿产资源的勘探„„是„„工业 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 作”“加强对„„特别缺乏的资源„„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概括。第二小问从对矿业发展、“一五”计划及国家工业体系 建立等的影响分析。
规范答案:(1)差异: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19 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原因:雍正年间:推行重 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谋取矿利。19 世纪70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 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15分) (2)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 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5分) 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 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 制度的优越性。(5分)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与测试课件:板块7 选考3
考点二 东西方的先哲 1.孔子 (1)主要贡献及思想: ①伦理观:思想核心为“仁”,包含了仁爱、关怀、体谅、 宽容等一切美德。 ②政治观:为政以德、克己复礼。 ③哲学观:中庸。主张仁、礼结合,恰到好处。 ④教育方面: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⑤文化方面:编撰“六经”即《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
(2)评价: ①土耳其共和国的奠基者,被尊称为土耳其的国父。 ②其改革促使土耳其走上民族复兴和现代化的道路。
考点五 无产阶级革命家 1.马克思、恩格斯 (1)理论贡献: ①1844 年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神圣家族》 。 ②1845 年马克思、恩格斯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 。 ③1848 年 2 月发表《共产党宣言》 。 ④1867 年出版《资本论》第一卷。 ⑤1871 年马克思发表《法兰西内战》 。 (2)评价: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积极投身革命实践;建 立无产阶级革命组织;提出剩余价值理论;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 科学理论指导;他们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
考点三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1.克伦威尔 (1)主要事迹: ①早期:反专制王权的思想,与资产阶级结盟反对斯图亚特 王朝的专制统治。 ②内战时期:组建“新模范军”,指挥马斯顿草原、纳西比 等战役,打败王军、处死查理一世,为革命建立功勋。 ③共和国时期:就任护例》 ,打败荷兰。 (2)评价: 总体来说, 共和国成立前的克伦威尔应基本肯定(击 溃王军主力,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制),后期应基本否定(建 立起军事独裁统治,镇压民主派运动)。
(2)地位和影响: ①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也成 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②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 在教育目标、 教育内容、 办学形式等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③孔子学说成为东方文化的主干, 与古希腊文化并称当今世 界最具影响力的两种文化形态。 ④儒学传到西方,对西方的启蒙思想有重要影响。
[精品]新高考历史高中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史古代世界及答案
高中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指导思想: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史观,以史为鉴,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原则:纵横比较,点线面体;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注意问题:一、横向:阶段特征的整合横向整合即以纵向时间为依据,将教材内容中交叉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勾勒出横向的链式结构,在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它不是对教材知识的简单罗列和重复,而是注重历史知识之间的关联性。
横向整合,首先要正确划分历史分期①按照时间的标准,人类历史可以划分为三阶段(古代、近代、现代),史界通行的三个阶段的划分是:中国古代史从远古时期到1840年,近代史从1840年到1949年,现代史从1949年至今;世界古代史从远古时期到1640年,近代史从1640年到1917年,现代史从1917年至今。
②按照生产关系的标准,人类历史可以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③按照生产力的标准,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耕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然后根据历史阶段划分,从政治、经济、文等方面归纳相应阶段的具体史实,分析各方面特征,最后归纳历史阶段特征。
要特别关注中外历史上几个社会转型和巨变时期: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后、辛亥革命前后、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世界的16—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战后、二战后、20世纪八九十年代。
二、纵向:专题线索的整合按照内在知识的点联系,从纵向专题的角度清历史事件的发展线索,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按其演进线索整合为春秋战国—萌芽,秦朝—建立,西汉—巩固,隋唐—完善,北宋—强,元朝—健全,明清—顶峰;再由此升华整合政治文明的演进线索:从奴隶制时代的血缘政治、贵族政治(中国)和直接民主(希腊),到封建时代的官僚政治、专制政治、教权主义,到近代三、类比:中外历史的整合从全球史的视角,将历史事物置于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是2013年山东卷的新视角之一。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原创精选.doc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原创精选第四部分选考内容专题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I.(2017-江西重点川学协作体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54年,郑国子产执政后,先后进行了三项改革:整变田亩,承认土地私有;按丘(旧吋一种社会基层组织)向新的土地所有者征收军赋;把新颁布的法律条文铸在青铜大鼎上,公布于众,昭示全国上下一律遵行,以限制强宗贵族的特权和不法行为,保护庶民百姓的利益。
材料二在改革第一年,有人做歌谣:“子产计算我的家产,征收财务稅,丈量我的耕地,征收田稅,谁杀死他,我助其一臂之力!”面对各种阻力,子产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到了三年,又有人歌唱道:“我有子弟,子产教诲;我有士田,子产栽培。
子产若是死了,谁来继位?”子产执政二十六年后死去,当时丁壮号哭,老人儿啼,说:“子产离我们而去了!让我们怎么生活啊?”——上述材料译编自《左传》《史记•循吏列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改革的历史背景及冃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众对改革态度的变化并归纳其原因。
【答案】(1)背景: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井出制逐渐瓦解,私田大量出现;新兴地主阶层与贵族间的矛盾逐渐上升;大国争霸,小国生存艰难;百家争鸣,治国主张多元化。
目的:富国强兵,缓和社会矛盾。
Q)变化:对改革的反对和阻挠到犬力支持和赞扬* 2原因:子产坚定推行改革,成效显著,改革措施利国利民,顺应社会发展潮流。
3【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一“公元前554年”结合所学,政治上,春秋时期,大国争霸;根据材料一"承认土地私有”,经济上,井田制逐渐瓦解,私田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根据所学,地主阶级兴起,纷纷要求变革;思想上,百家争鸣,思想多元;第二小问,目的,根据材料一“征收军赋”,反映了春秋时期富国强兵的要求;根据材料一“限制强宗贵族的特权和不法行为,保护庶民百姓的利益”,缓和社会矛盾。
通用版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研透全国卷考情为二轮复习:指明备考方向学案(含答案)
研透全国卷考情为二轮复习指明备考方向1.整体布局——遵循考纲,科学统筹(1)时序化全国高考新课标文综卷的历史选择题基本遵循考纲,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古代、近代、现代)”的顺序编排,三部分的题量基本稳定,均为4道。
(2)均衡化①古代史:题目所涉及的内容在时段(朝代)、模块(政治、经济、文化)的分布上相对均衡,先秦、两汉、两宋、明清是重点(南北朝、唐朝则在选考题中密集考查),重视对政治与文化、经济与文化的渗透考查。
②中国近现代史:形成一些相对集中的命题密集区,如中国近代化、近代初期的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民国初期、抗战史、新中国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
③世界史:一般有一题考查对希腊民主制或罗马法的延展性认识,一题放在苏俄(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改革,另外两题较多考查资产阶级代议制、工业革命、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和国际格局调整等主干内容,试题分布也相对均衡。
2.命题趋向——稳中求变,变中出新(1)情境化①创设新情境:命题者站在更高的学科高度和更宽阔的学科视野审视中学历史教学,强调新材料的引用和新情境的创设,情境化已是高考命题的主流趋向。
②还原情境:主干知识常考常新,高考命题侧重于运用史料还原历史情境,考查考生对历史主干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纵观近年高考,突出了这一命题新趋向。
(2)前沿化从社会现实问题出发,把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强调鉴古知今,引导考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社会价值观。
题干中大量出现的“反映了”“反映出”“表明”“由此可见”“说明”等指示词,凸显高考命题的两大出发点:一是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对现实与社会影响较大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思考);二是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用历史的视角分析社会现象、看待现实问题,明确自身的责任)。
3.试题设计——立意高远,凸显能力(1)材料化①新课标高考材料型试题一统江山,以材料为命题的主要依据,文字材料、图片材料、表格材料被大量引入试题,“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已成为历史高考的常态。
2018届高考历史人民版第二轮专题复习三国 两晋 南北朝导学案
三国两晋南北朝[明确阶段特征]魏晋时期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现融合的局面;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知识整理(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特点。
江南农业开发及其影响;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北方农业与畜牧业的状况;新农具的创制与新技术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边疆地区的开发。
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丝织业的发展;冶炼技术的进步;南方的青瓷与北方制瓷业;造纸技术的改进;造纸中心;商业的发展。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科学技术道教与佛教唯物论思想家文学和艺术刘徽的数学成就;祖冲之的突出贡献;贾思勰及其《齐民要术》;裴秀的主要成就;郦道元与《水经注》。
魏晋玄学与“清谈”;道教的发展。
佛教的炽盛及其对社会的严重危害;范缜和《神灭论》;建安文学及其代表作品;陶渊明与田园诗;骈文;南北朝民歌;小说的兴起;《世说新语》。
书法艺术的发展与王羲之等书法家;绘画艺术与顾恺之等画家;石窟艺术及其杰出代表。
考点剖析考点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命题点一:考查西晋时期的社会发展特点1.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解析:选D 本题可采用排除法。
材料并没有反映养子与亲子的权利,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不能说明血缘亲情关系淡化,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家庭内部,而不是宗族内部,C项错误。
故选D。
命题点二: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2.下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解析:选D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表明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而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宋朝,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二三轮复习建议
• 有效信息,就是对解决问题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问题聚焦”,阅读提炼。 • 有效信息不能遗漏,注意整体性、系统性;合 理解读,就是有逻辑关系;准确,就是不偏离 本意。避免随意性、任意夸大、缩小、歪曲。 • 历史事实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是客观存在的 无法改变的,历史上叙述是对历史事实的描述 ,受叙述者主观意识的影响。历史记录者自身 条件(出身、学识、品德、兴趣、意图、生活 经历等)影响历史记录的真实性,同时却是历 史记录者极其相关环境的一定反映。
交通信号灯
• 2.如何研究第40、41、选考题? • (1)近五年所涉及的专题或主题(考了什么 ?) • (2)材料自身的特点?长度、难度。 • (3)设问的特点?常见角度。 • (4)答案的特点?(广度、深度) • (5)与所学知识的关联度? • (6)复习备考需要培养哪些能力? • (7)审题、答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二、研究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
• 过去,是老师们在研究考纲能力要求,有些 老师甚至自己也没有吃透; • 由于参加考试的是学生,学生如果心中不明 白这些要求,他们的复习就没有目标,就无 法反思自己,学习就是被动的、比较盲目的 • 要真正让学生提高,必须向学生讲解这些能 力要求的内涵,用案例给学生讲清楚,让学 生内化为自我意识和自我要求
3.描述和阐释事物
·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 的特征 ·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 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
3. 描述和阐释事物
• 客观叙述历史事实。 •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考核目标与要求4
2017年 前 2017年
4.论证和探讨问题
4. 论证和探讨问题
试题题号和题型
第33题,选择 第33题,选择 第33题,选择 第33题,选择 第33题,选择
【浙江选考】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仿真模拟卷:(七) Word版含答案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历史)仿真模拟卷(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2.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3.(2017·浙江稽阳联谊学校高三选考)陆游诗云:“千钱买轻舟,不复从人借。
樵苏晨入市,盐酪夕还舍。
岂惟载春秧,亦足获秋稼。
……常侵落月行,不畏恶风吓。
”该诗歌所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小农户个体经营的封闭性B.重农抑商政策已经被打破C.草市具有完备的服务功能D.农民生活与市场联系密切4.(2017·浙江宁波选考适应性考试)北宋乾德二年,宋太祖“欲为赵普(时任宰相)置副而难其名称”,翰林学士承旨(官名)陶毅的建议最后被采纳。
下列选项中他推荐的“名称”最有可能是()A.刺史B.三司使C.枢密使D.参知政事5.(2017·浙江杭州高一下学期期末)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先后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
这种演变趋势,最能说明()A.城市经济日趋繁荣B.专制皇权逐渐加强C.选官制度明显变化D.民族融合已经加深6.(2016·浙江温州选考模拟)史书记载,北宋名将李纲镇守开封时,曾用霹雳炮击退金兵。
明朝将领曾铣镇守陕西时,发明了被誉为定时炸弹雏形的慢炮。
清初军械制造家戴梓发明了连珠炮,在抗击沙俄侵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这说明()A.北宋时火药开始用于军事B.军事将领是火药武器的主要发明者C.火药武器能影响战场局势D.古代中国火药武器一直领先于世界7.(2017·浙江杭州高二下学期期末)“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这一观点出自()A.《论语》B.《日知录》C.《明夷待访录》D.《海国图志》8.清朝有官员认为“洋商卖船与番,或载米接济异域,恐将来为中国患”,他支持的经济政策是()A.农战结合B.对外开放C.重商D.海禁9.(2016·8月浙江金丽衢高三联考)下列历史史实的组合中,搭配不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赔款2 100万银元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C.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开放广州为商埠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10.(2016·浙江宁波高三上学期期末)陈旭麓先生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doc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项训练一、材料分析题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1901年7月,在刘坤一(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会奏变法之疏的第一疏“筹议变通政治人才为先折”中提出四条重大拳措:一为设文武学堂,二为酌改文科,三为停罢武科,四为奖励游学。
……1904年1月,朝廷正式颁布张之洞及管学大臣张百熙、荣庆所厘定之学堂章程,明确宣布十年三科内减尽科举名额。
材料二:1904年1月,负责修订新学制的张之洞、学务大臣张百熙及荣庆上折指出:由于科举未停,导致新学堂的设立受到阻碍;而新学堂未能普遍设立,乂使得科举不能立刻停止。
因此,朝廷应该确立一个过渡期,使科举和学堂教育归于一途。
这个奏折上去后,得到了清廷的认可。
由此,科举便开始逐渐减少录取名额而转向学堂选拔人才了。
……1905年9月,直隶总督袁世凯会同盛京将军赵尔巽、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周馥等六人一起奏请立停科举,获诏准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摘选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废除科举的特点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革的意义°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之义,内渚夏而外夷狄。
…一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
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
并得其所, 上含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
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别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一一摘口【西音】江统《徙戎论)材料二: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
昨王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
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材料三: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C一一摘自昊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据材料i,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学案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学案唐宋部分(-)时代特征1,整体上: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全面繁荣和鼎盛时期。
总的特征是: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族融合;对外开放。
2,政治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和新的发展。
(1)国家统一的进程:唐朝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但宋朝又出现了分裂,多个政权并立和对峙。
(2)中央集权的发展:唐末出现藩镇割据的问题,北宋解决了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3)君主专制的加强:唐朝时期中央官制实行三省六部制,中央机构不断完善。
宋朝设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权,皇帝得以大权独揽。
(4)选官制度的演变:唐宋时期不断完善科举制度,鼓励庶族地主参政,宋朝扩大进士科的录取人数,有力地巩固了中央集权。
3,经济上:是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和发展时期。
(1)农业:唐朝时期在整个封建经济繁荣的大环境下,出现许多先进生产工具,促进农业繁荣,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宋朝时期,稻麦轮作标志着精耕细作技术全面成熟,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2)手工业:唐宋时期冶金,制瓷纺织业获得大的发展,宋朝时棉纺织业兴起。
(3)商业:唐时期对内对外交通的发达,推动商品经济繁荣。
宋朝城市,农村商业发展,对外贸易也获得一定的发展。
4思想文化上:鼎盛时期(1)思想:唐朝,出现“三教合归儒”的思潮。
北宋形成新的思想体系即理学。
(2)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文艺:文学,书法,绘画全面繁荣,文化交流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
二、考点整合(一)政治文明1、君主专制的加强唐:完善三省六部部制(1)分工: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流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3)评价:A、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和皇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与测试课件:板块7 选考4
考点四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改革背景 (1)地主与农奴的矛盾尖锐,农民骚动此起彼伏。 (2)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新思潮的涌动,社会各阶层展开激烈争论。 (4)克里米亚战争使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2.“二一九法令” (1)内容 ①政治: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并享有一系列公民权利。 ②经济: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交付赎金购买份地。 ③组织:农民仍然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 (2)进步性: ①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②使农奴成为自由人,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3)局限性:不彻底性;掠夺性;欺骗性。
4.影响 (1)进步性: ①对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②对后世: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及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对中 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2)局限性: ①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②存在旧制度、文化和习俗的残余。
考点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 1.改革背景 (1)必要性:北魏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2)可能性:北魏的崛起与黄河流域的统一,出现民族大融 合的趋势;冯太后和孝文帝的个人作用。
2.主要内容 (1)政治上,“废藩置县”,实行“四民平等”,颁布《大 日本帝国宪法》 ,建立近代天皇制。 (2)经济上,改革币制,实行土地私有制,推行“殖产兴业” 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 (3)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生活习俗倡导 西化。 (4)军事上,建立近代军事体制并辅以武士道教育。
考点三 王安石变法 1.变法背景 (1)土地兼并严重,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2)形成了“三冗”局面,北宋积贫积弱;军费开支高涨。 (3)庆历新政失败,统治危机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收入,初步改变了“积贫”的局 面。 ②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初步扭转了“积弱”的局面。 (2)局限性: ①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②免役法对穷人来说成为沉重的负担。
2018届高考历史人民版第二轮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导学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通史整合(1)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战后初期世界形势和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对德国、日本法西斯的处理两极格局的形成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在军事、经济上的表现;苏联军事、政治实力的壮大;雅尔塔体系的概念及实质;联合国的成立、主要机构和宗旨;纽伦堡审判和苏、美、英、法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实行分区占领;美国军队占领日本和东京审判;丘吉尔演说;美国发动“冷战”;“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成立;两极格局的形成;德国分裂;美国侵略朝鲜和派舰队驶入台湾。
(2)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西欧日本矛盾与问题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的稳定发展: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放缓和衰退,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滞胀”;80年代的经济复苏;90年代的经济繁荣;二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联邦德国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欧洲共同体;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缓和与矛盾;美国社会危机的加深;德日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极右势力的活跃。
(3)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战后初期的苏联和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阵营的形势苏联的改革和挫折与东欧各国的变革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战后初期苏联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东欧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八个国家及取得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亚洲人民民主政权的四个国家;中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诞生的世界历史意义;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它在国际舞台上产生的巨大影响;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南斯拉夫的改革;波兹南事件和波兰的改革;匈牙利事件和经济体制改革;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后期的美苏关系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的美苏争霸:对奥地利和约;赫鲁晓夫第一次访问美国;“柏林墙”的修筑;“古巴导弹危机”;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苏联出兵阿富汗;尼克松调整美国对外战略;80年代的美苏争霸;里根提出“战略防御计划”;戈尔巴乔夫裁减军备。
高考历史第二历复习专项教案7
专题24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巴黎和会的召开《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和“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国际联盟的成立华盛顿会议巴黎和会;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凡尔赛和约》;欧洲和中东政治格局的变化;凡尔赛体系;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比较(2009年全国Ⅱ.20)在20世纪,我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大日本帝国等帝国渐次消失。
这反映出A.资本主义扩张的方式发生变化 B.第三世界兴起C.经济实力的提高受到普遍重视 D.民主政体在世界范围内确立(2)1929至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及其影响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日本法西斯的建立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和影响;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及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及其内外政策。
罗斯福新政与苏俄新经济政策(2008年全国卷I.21)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3)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共产国际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斗争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的侵略西班牙内战共产国际“七大”;埃塞俄比亚军民的抗意斗争;西方大国对意大利侵略的绥靖政策;中朝军民的抗日斗争;西班牙内战的爆发和德意法西斯的武装干涉;英法等国对西班牙的“不干涉”政策;国际纵队;德意日法西斯结盟。
2018届高考历史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古代文化专题教学案
中国古代文化专题1、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繁荣:①思想:百家争鸣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诸子思想:②科技:战国时期出现了司南和《石氏星表》等科技成果;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算筹记数法。
③文学艺术:商代汉字形成完整体系;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诗经》《离骚》等文学杰作和帛画《人物龙凤图》等艺术珍品。
用阶级分析法认识先秦诸子思想的特点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的诸子百家分别代表了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利益,也因此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二、秦汉时期文化:①思想:由“无为而治”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更能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科技: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出现了《九章算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氾胜之书》等科技论著。
③文学:汉赋集中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
知识拓展:1.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民本思想(1)孔子的民本思想是“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荀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君舟民水”。
(4)董仲舒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天人感应”学说上,即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2.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①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神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
②新儒学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并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想。
(2)联系: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为董仲舒新儒学所继承,并适应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
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因此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古代的治国思想:“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中国古代封建帝王治理国家最理想、最成功的理念是“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
即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
最新-2018届高考历史 第7单元总结提升复习方案课件 精品
第七单元 │ 专题探究
二、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及其时代特征 (1)我国古代城市的发展主要体现了如下规律特征: ①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 济日趋活跃。 ②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③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④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 变化。
单元总结提升
第七单元 │ 考点考向 知识网络
第七单元 │ 专题探究
专题探究
一、中国古代货币发展概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 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 经历了五次重大的演变: (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 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 从“贝”。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 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 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 演变。
第七单元 │ 专题探究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汉初,听任郡国自 由铸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文帝时“除盗铸钱令, 使民放铸”,于是“盗铸如云而起”。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 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公元前113年, 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 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 发宋的东京,商业繁荣,店铺林立,突破了唐朝“市”的 限制;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反映了北宋封建经济在唐朝 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明朝中后期的城市未必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商业贸易的内 容已经日益接近人民的日常生活,商品经济开始侵蚀自然经济, 农民与市场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这一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 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尤以 江南为盛,并在苏州等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反映了明 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封建经济逐渐衰落的时代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7)专题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考纲要点解读】考纲一新航路的开辟1、开辟的原因(1)经济根源: 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根本原因)(2)社会根源:对黄金的狂热追求,掠夺东方的贵重商品。
(受《马可·波罗行纪》中描述中国等东方国家遍地是黄金的影响,很多人希望到东方去“寻金”。
)(3)思想根源: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精神。
(4)宗教原因:西欧人热衷于传播天主教。
(5)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切断了东西方传统商路。
(商业危机)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1)客观条件:①物质条件:包括物资和资金。
(生产力的发展和西、葡王室的支持)②航海技术:中国发明的罗盘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没有罗盘针的使用,远洋航行简直是不可能的。
③造船技术:已出现了新型的快速、舱宽的大船。
④地理知识:欧洲已经开始流行地圆学说。
(2)主观条件:①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
(目的:获得财富;加强统治)②西欧人传播天主教的热情。
③航海家的航海经验和冒险精神。
3、开辟新航路的史实:(1)对欧洲:促进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亚非拉地区:殖民掠夺带来沉重的民族灾难。
(3)对世界:开始由孤立走向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深化拓展新航路与早期殖民扩张对中国影响及中国反应。
1、对中国的影响:(1)不断骚扰我国东南海疆,葡萄牙强租澳门、荷兰侵占台湾;(2)当然来自其他地区的商品如美洲的玉米、甘薯等传人中国,丰富了中国人的生活。
2、中国反应:明清时期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考纲二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1、荷兰的殖民扩张(1)概括:在北美、亚洲、非洲抢占殖民地。
(2)特点①以政府为后盾,成立商业性贸易公司。
②发展银行信贷业务。
(3)结果:17世纪成为世界性的殖民帝国。
2、英国的殖民扩张(1)概况:在亚洲、北美拓展殖民地,进行殖民战争。
(2)过程:与荷兰、法国展开商业战争,进行黑奴贸易。
(3)结果:18世纪中期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深化拓展英国和荷兰殖民扩张的不同1、荷兰殖民扩张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商业资本主义的推动,其主要形式是带有欺诈、强制和掠夺性质的海外贸易,最重要的特点是实行商业上的垄断。
2、英国是殖民扩张中的后来者,英国殖民扩张的原动力除商业资本主义的推动外,还有政府以及移民的力量;形式上除组织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发展海外贸易公司和拓展殖民地外,在扩张中还不断向老牌殖民国家发动战争,从他们手中攫取既得利益,建立殖民霸权。
考纲三工业革命(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政治保障。
(2)条件:①劳动力、市场: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②资本: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③技术: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④市场:随着殖民扩展,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已无法满足市场需要。
(直接原因)2、英国工业革命进程(1)首先发生的行业:新兴的棉纺织业。
(2)发明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3)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资本主义工厂制度(4)动力:1785年,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
(5)工业革命的扩展: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很快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等地,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随后不久,法国、美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化生产迅速普及,推动工业化进程。
3.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力:工业革命本质上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因此,极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的水平。
(2)社会生产关系: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希望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于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变革。
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加快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3)城市化进程: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促进了许多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4)文教与思想:促进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5)社会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
(6)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深化拓展工业革命对中国影响及中国反应对中国影响:政治上: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冲击了中国自然经济等。
中国的反应:近代工业产生(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思想界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开启了中国人关注现实、探求救国救民之路。
人民掀起反封建反侵略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2、成就①电力的广泛应用②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③化工技术和化学工业的发展④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①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生产关系: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出现垄断和垄断组织。
③国际关系: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狂潮,也引发了列强重新分配世界的激烈斗争。
(阅读)④世界市场: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使世界连接为一体。
★深化拓展思维延伸:第二工业革命中国影响及中国反应。
对中国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冲击自然经济,自然经济解体加快。
中国的反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实业救国)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难点突破】1、资本主义列强殖民扩张与掠夺与建立世界市场的联系。
(1)17和18世纪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建立海外商品市场,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它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2)随着殖民扩张的进行,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使世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使世界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之中。
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不仅为欧洲商人带来丰厚的利润,还为西欧国家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世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给西欧带来巨大的利益,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
殖民主义者对殖民地野蛮的屠杀、掠夺、奴役,打断了亚、非、拉美的历史进程,使它们发展缓慢、贫困落后,面临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严重威胁和无穷灾难,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
东西方的历史进程大大拉开了距离。
2、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及其影响【真题例析】1.(18山东文综)地圆说的流行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之一。
图5是新航路开辟不久一位德国人绘绘制的世界地图,它反映出()A.世界各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C.人们对世界尚缺乏全面了解D.中国与西方的贸易日渐频繁【解析】C 绘制地图即德国人眼中的世界,从地图可以看出这幅地图是不完整的,没有北美洲、非洲大陆、大洋洲等,时间又是新航路开辟不久,故选C。
此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根据所给信息找出问题的切入点,即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本题的立意是全球史观,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综合信息的能力。
2.(18海南单科)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器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
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A 材料的含义强调的是世界各地的分工协作,同时西欧是制造业的中心;美洲当时只是提供自然资源。
由此可见题目反映的应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候的世界概况,所以选A。
3.(18海南单科)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
”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A.18世纪中后期B.19世纪前期C.19世纪中后期D.20世纪前期【解析】C 题干强调的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起来,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特点,那么它的时间就开始于19世纪中后期,所以选C。
4.(18上海综合)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改进和运用为标志,大大推动了人类交通工具的改进。
1814年世界上第一辆蒸汽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A.瓦特B.斯蒂芬逊C.富尔顿D.莱特兄弟【解析】B考查学生的识记。
1814年英国人斯蒂芬逊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火车机车。
5、(18江苏单科)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
”不能..佐证这一观战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解析】C 抓住题干中的时间1500年至1763年,A项新航路开辟使世界从孤立走向紧密联系的整体。
B项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很多地方也纳入这些殖民国家的控制之下,打破了之前这些地方的封闭状况。
D项英国通过一系列的殖民战争,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等国家,到18世纪中期,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C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1765年的英国。
6. (2018上海)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进入垄断阶段,“垄断”的本质是A.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的高度发展B.生产规模巨大、资本高度集中C.消除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D.托拉斯组织的普遍出现【解析】B 解答本题应注意对特定概念的理解。
生产规模的扩大,大企业兼并小企业,资本高度集中,集中到一定程度,出现垄断。
A项是垄断出现的原因;C项说法错误,没有消除自由竞争。
D项是垄断的表现。
7、(2018上海)司汤达小说中的人物曾说:“自从蒸汽机成为世界的王后以来,贵族头街已成为无用之物。
”结合所学史实,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客观真实,可以采信B.主观臆断,有待考证C.背离史实,不足为信D.小说家言,皆不可信【解析】A 本题通过创设情境,考查依据历史知识推理的能力。
解答本题应注意对工业革命影响的理解。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资产阶级力量显著壮大,很多国家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通过革命或改革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的统治。
8.(18宁夏文综)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D.科技革命对杜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解析】A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以工业革命的成果对世界的影响为铺垫,意在说明人类的思想文明成果也在影响整个世界,B、D两项没有能够抓住核心观点,而C项对《共产党宣言》视而不见,故答案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