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绵城市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的探讨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排水难题等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治理亟需更加高效、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应运而生,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模仿自然,建立起一个类似于海绵的城市,实现雨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和排放的自然净化,缓解城市排水压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问题然而,目前海绵城市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技术和制度标准不成熟。
由于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技术和标准尚不够成熟,导致一些地方建设过程中存在理论与实践不相符合的情况。
比如,在一些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方案不够符合实际情况、设计理念过于空泛等问题。
2. 建设投入与管理成本高。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在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等方面耗费大量的资金,其中包括城市计划和设计、雨水管理和排放、水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
加上目前国内海绵城市制度还未建立,公共服务和企业运作不协调,造成建设和运营管理成本过高。
3. 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包括建设渗井、绿地等设施,影响城市生态环境。
如果建设不规范,有可能对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影响。
三、对策为了解决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下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加强研发和技术标准制定。
加强相关领域的研发和标准制定,推动相关技术突破,并建立相关的技术标准,这对于保证建设的质量与顺利进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建立公共服务与企业运作协调机制。
建立公共服务和企业运作之间的有效协调机制,加快相关单位合作步伐,化解建设困难,同时推广先进的消防设施,提高城市的应急处理、水源保护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能力。
3.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确保建设不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也要在建设完成后加强管理,开展宣传,鼓励公民参与,助力多种形式的环境保护。
四、结论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在技术、制度、经济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与推进。
“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思考
“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思考海绵城市是一种以自然生态系统为蓝本,采取综合性生态修复工程手段,通过保留、恢复和模拟自然水循环,保护城市面源污染物,提高城市适应极端气候事件的能力的城市发展理念和技术策略。
建设海绵城市是应对城市水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挑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海绵城市建设中还存在许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和思考,需在实践中深入研究和探索。
一、关键科学问题1.水资源管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将城市建设与水资源管理相结合,通过合理规划城市水系、提高雨水收集和利用率、减少径流排放,达到雨水更多地渗入土壤、滞留和净化的目的。
但如何实现城市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有效互动,如何保障城市的供水和排水安全,如何提高城市用水效率,这些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2.绿色基础设施海绵城市建设重点在于构建绿色基础设施,包括生态廊道、雨水花园、湿地公园等,用来增加城市的固体和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如何科学设计和布局这些绿色基础设施,如何保障其生态功能的有效发挥,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持生态环境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城市规划和密度控制海绵城市建设需要从源头上控制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建设密度,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使城市自然系统得到保护和恢复。
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合理控制城市规划和建设密度,如何兼顾城市更新和生态环境保护,这些都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4.社会管理和参与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协同管理,要求市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管理城市的水资源、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
但如何有效引导和管理社会参与,如何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跨学科研究和合作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管理等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性课题,需要跨学科研究和合作。
需要建立跨学科领域的研究团队和合作机制,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形成科学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
2.基础理论和方法创新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建立相关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体系,包括水资源管理、生态修复、城市规划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海绵工程难点解决方案
海绵工程难点解决方案一、雨水管理与治理1. 难点:传统城市雨水都是通过排水系统进行处理,但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改变这一模式,将雨水纳入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中,通过绿色基础设施进行雨水管理与治理,这对于城市规划和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解决方案: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可以采用多种绿色基础设施进行雨水管理,如雨水花园、雨水湿地、屋顶绿化、透水铺装等。
这些绿色基础设施能够有效地减少雨水径流,提高雨水的自然渗透和蓄存,同时还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
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需要合理布局和配置这些绿色基础设施,充分考虑城市的地形地貌和雨水径流情况,确保其在雨水管理中发挥最大的效益。
2. 难点: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管理需要进行综合规划和整体设计,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协同合作,需要解决跨部门、跨区域的合作难题。
解决方案:在城市规划和设计阶段,需要建立健全的城市雨水管理机制,明确相应的责任部门和主管单位,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协作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同合作。
同时,还需要加强政府主导,推动相关部门和单位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海绵城市的雨水管理和治理工作。
二、排水系统的优化与改造1. 难点:传统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着排水管网老化、排水设施不完善、排水压力大等问题,建设海绵城市需要对排水系统进行优化和改造,但涉及到工程技术、资金投入等方面的难题。
解决方案: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可以采用先进的排水技术和设备,对城市的排水系统进行优化和改造。
同时,还可以结合绿色基础设施,采用分布式雨水管理和生态工程,减轻排水系统的压力,提高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
在资金投入方面,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化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海绵城市建设,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 难点:海绵城市建设需要统筹考虑排水系统与雨水管理的整体规划,包括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建筑设计等方面,需要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和协同配合。
解决方案: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构建跨学科的研究团队,整合城市规划、水利工程、生态学、环境科学等不同学科的专业力量,进行雨水管理与排水系统的整体规划。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篇一一、引言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理念,旨在通过模拟自然的水文特征,促进城市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排水模式逐渐难以满足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海绵城市建设逐渐成为了中国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点工程,而关于其现状和问题也逐渐受到广大科研和建设人员的关注。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1. 政策支持与推动近年来,中国政府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各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这些政策不仅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还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指导。
2. 实施进展与成效在政策推动下,全国各地纷纷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等措施,有效缓解了城市内涝、雨水径流污染等问题。
同时,这些措施也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1. 资金投入不足尽管政策对海绵城市建设给予了支持,但部分地区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由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项目周期长、投入大,一些地方政府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投入仍显不足,影响了项目的推进和实施效果。
2. 技术标准不统一目前,海绵城市建设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尚未完全统一。
不同地区、不同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差异,导致建设效果参差不齐。
同时,这也增加了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技术交流的难度。
3. 后期维护与管理不到位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不仅在于建设过程,更在于后期的维护和管理。
然而,目前部分地区在后期维护和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如部分绿地被占用、雨水花园被填埋等,导致建设效果大打折扣。
四、对策与建议1.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继续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同时,应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和资金来源,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和实施效果。
2. 统一技术标准与规范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统一的海绵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明确建设目标和要求。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洪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愈发突出。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需要,海绵城市逐渐成为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方案。
本文将从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关的研究与讨论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海绵城市概念最早源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目的是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构建具有水文功能的城市。
现如今,全球范围内已有很多海绵城市建设的实例。
例如,新加坡的巴西立滨水滨海园区,通过收集和利用雨水,减少了城市内的洪水发生概率;荷兰的鹿特丹市在城市中央打造了一个巨大的积水区,用以应对自然灾害和增加城市的可持续性;中国武汉市在洪山区建设海绵公园,通过植被和地下蓄水设施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净化。
这些实例表明,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在国际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海绵城市面临的问题尽管海绵城市有很多积极的效果,但在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技术难题。
海绵城市强调雨水的收集和利用,需要包括雨水收集系统、蓄水设施等一系列复杂的技术手段。
然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缺乏相关技术和资金,使得海绵城市建设难以实施。
其次是规划与管理问题。
海绵城市需要全面的城市规划和管理,但由于相关概念还相对较新,一些城市在规划和管理上还存在问题,例如缺乏整体性规划、规划与实施不同步等。
此外,公众参与和意识问题也是一个关键,尚需提高广大市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支持,共同保护和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三、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与讨论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领域,需要依靠科学研究和学术讨论的支持。
一些研究已经对海绵城市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例如,加强城市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重视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将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绿地规划相结合等。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就如何应对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技术和管理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的困难误区及推进建议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鼓励社会资本通过PPP等模式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形 成政府与市场共同推动的格局。
提高社会认知度和参与度
加强宣传和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册、展览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海绵城 市建设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 知度和参与度。
鼓励公众参与和监督
建立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海绵城市 建设的过程和结果监督,促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民主化和 科学化。
建设意义与价值
缓解城市内涝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增加城市绿地、 水体等自然下垫面的比例,提高城市 排水系统的排涝能力,缓解城市内涝 问题。
促进水资源利用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通过增加绿地、水体等生态空间,改 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 活质量。
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实现雨水资源的有 效利用,补充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短 缺问题。
XX
REPORTING
2023 WORK SUMMARY
海绵城市建设的困难 误区及推进建议
汇报人:X
20XX-01-14
XX
目录
• 海绵城市概述 • 海绵城市建设困难分析 • 海绵城市建设误区剖析 •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建议 • 案例分析:成功海绵城市建设经验分享 • 总结与展望
PART 01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城市规划与建设不同步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合作,但目前城市规划 与建设往往不同步,导致海绵城市建设难以有效实施。
技术标准和规范不完善
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和 指导,给建设过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投资与资金筹措不足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政府投资和社会资本参 与程度不够,导致资金筹措困难。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海绵城市作为解决城市水问题的重要途径,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应对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弹性”,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水循环系统,使城市能够有效地应对降雨带来的水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近年来,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许多城市已经开始实施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通过建设雨水花园、湿地公园、透水铺装等措施,提高城市的蓄水能力和排水能力。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投入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然而,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地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管理机制;另一方面,由于技术和资金的限制,部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出现了“假海绵”现象,即只注重表面的建设和形象工程,而忽视了实际的生态效益和水资源的保护。
三、存在的问题1. 规划和管理的不足部分地区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管控制度。
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项目的实施效果参差不齐。
此外,部分地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导致项目无法达到预期的生态效益和水资源保护效果。
2. 技术和资金的限制当前的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仍面临技术和资金的限制。
虽然科技发展推动了海绵城市的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实际的项目实施中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部分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和技术的限制,无法有效地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项目。
3. 假海绵现象假海绵现象是当前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些地方为了追求表面的建设和形象工程,忽视了实际的生态效益和水资源的保护。
这些项目往往只注重表面的绿化和美化,而忽视了其实际的功能和效果。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洪涝灾害频发,传统城市建设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即通过模拟自然地形地貌,利用低影响开发技术,实现城市水资源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从而有效缓解城市内涝、雨水径流污染等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海绵城市建设现状近年来,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并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特别是在一些水资源匮乏、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
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广,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参与度不断提高。
在政策层面上,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大,为相关项目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
然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地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项目实施进展缓慢;此外,由于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限制,部分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质量不高,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1. 认识不足:部分地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技术瓶颈:虽然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技术成果,但仍存在一些技术瓶颈,如低影响开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等。
3. 资金问题: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部分地区由于财政困难,无法满足项目实施的需求。
4. 管理和维护难度大: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管理和维护难度较大,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制度。
四、对策建议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全社会的参与度和责任感。
2. 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低影响开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科技含量和水平。
3. 多元化资金筹措:通过政府投资、企业参与、社会捐赠等多种途径筹措资金,保障海绵城市建设的资金需求。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城市洪涝灾害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以及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逐渐兴起并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旨在研究和讨论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1. 定义和发展历程海绵城市是指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依靠低影响开发技术、生态工程、自然保护等手段,将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实现城市水的循环和生态保育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
海绵城市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980年代欧洲和美国的城市设计实践,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涵盖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市政工程等方面的理论体系。
2. 建设成果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比如,上海市嘉定区等地已经开始实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运用各种新型材料和技术手段来改善城市的雨水利用、水净化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成都市通过加强城市绿地建设、修复生态系统、引导市民参与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等方式,也在不断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
二、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1. 技术和经验的不足目前海绵城市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成熟的技术和经验。
给城市规划和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例如,如何有效地收集和利用雨水,如何改善城市的排水系统,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等问题,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2. 建设费用问题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包括对现有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新建生态系统、改善排水系统等方面的费用。
这对城市的财政压力会带来一定的挑战。
因此,如何协调好海绵城市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解决方案和建议1. 提升技术水平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和经验的研发力度,鼓励各方面的创新。
比如,可以组织专家学者、设计师等进行交流和研讨,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推广和应用一些新型的建设方式和材料。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水文环境问题,如城市内涝、水源污染和水资源紧缺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具有调蓄、净化和利用雨水的能力,可以显著改善城市水文状况。
本文旨在研究和讨论目前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海绵城市建设现状1. 海绵城市概念的引入海绵城市概念源于新加坡的“雨水包容性城市”构想。
近年来,中国各个城市也纷纷引入了海绵城市的理念,推动了相关政策和规划的制定。
同时,海绵城市建设在实际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与应用。
2. 海绵城市建设成果许多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例如,通过构建可渗透的硬质路面,改善了城市内涝问题;建设雨水花园和湿地公园,提高了城市水体的净化能力;修建雨水收集系统,增加了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等。
这些成果表明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水问题的解决有着积极的效果。
二、海绵城市建设问题1. 城市规划和设计的不足许多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没有很好地融入规划和设计过程。
有些地区只是进行了表面的改造,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水文环境问题。
此外,一些开发商和设计师在建设中仍然倾向于传统的“排水”模式,忽视了海绵城市的理念,导致了问题的产生。
2. 技术手段的滞后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应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如雨水收集系统、地面透水材料等。
然而,目前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还不够普及和成熟。
一些地方由于缺乏相关技术支持和专业知识,导致海绵城市建设进展缓慢。
3. 管理与维护的不到位海绵城市需要长期的管理和维护,但是目前在很多地方管理与维护工作的投入不足。
一些设施存在着多功能缺失、破损和维护不及时等问题。
此外,由于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标准不够完善,导致一些问题无法及时解决。
三、对策与建议1. 完善政策与规划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支持,制定明确的规划和标准。
政府应该鼓励和引导各个城市将海绵城市概念融入到城市规划和设计中,打造适应当地水文环境的海绵城市。
浅析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对策
J“ 研 究
难 点 与 对 策
一 、 建设海绵城市存在的难点 1.“绿 色 海 绵 体 ” 相 对 稀 缺 在城 市 化进程 中,部 分地 区急功 近利 ,只 顾眼 前利 益 ,而忽视 了长远生态效 益 ,填 湖造地、侵 占生态湿地 , 破 环 了 原 生 态 水 系 的 现 象 屡 见 不 鲜 ,导 致 绿 色 海 绵 体 锐 减。其 次,导致城 市海绵体不足 的原 因是在市政 建设过程 中采用 了大量 的硬化不透水性路面 ,导致径 流系数过大 , 汇水 时间缩短 ,为城市 内涝埋下 了隐患。另外 ,流经城市 的河道 出于 行洪的考虑 ,大 多被硬化 ,被覆 盖 ,沿河两岸 可 以 净 化 城 市 环 境 和 抵 抗 自然 灾害 的 “绿 色 海 绵 体 ”逐 步 消 失 ,这 就 自然 降低 了城 市 抵 抗 暴 雨 等 自然 灾 害 的 能 力 。 由此可见 ,在城市建设过程 中保护好 自然湖泊 、湿地和水 塘 就是对绿色海绵体最好 的保 护和利 用。 2.海 绵城 市 建 设 政 策 不 完 善 基 于 建设 “海 绵 城 市 ” 的 绿 色 理 念 ,海 绵 城 市 建设 处 于 起 步 阶 段 ,2014年 住 建 部 出 台 了 《海 绵 城 市 建 设 技 术 指南 》,各地 海绵城 市建设方兴未艾 ,但 “海 绵城 市”建 设 不 能 仅 靠 拿来 主 义 ,还 必 须 与 当地 实际 相 结 合 ,因地 制 宜地 制 定适 合 当 地 海 绵 城 市 建 设 的政 策 。 海 绵 城市 建 设 涉 及 国 土 资 源 、 城 乡建 设 、规 划 、 水利 、 绿 化 、 城 市 管 理 、 防汛 应急等多部 门参与 ,因此需政府统 一规划协调 ,出台 完 善的政策 ,以利于海绵城市 建设的推 广和应用。 同时 , 城 市 规 划 、 建 设 等 相 关部 门在 进 行 具体 设 计 时 应 在 施 工 图 设 计 审 查 、建 设 项 目施 工 、 监理 、 竣 工 验 收 备 案 等 管理 环 节 加 强 审 查 ,确 保 海 绵 城 市 建 设 的相 关 目标 与 指 标 落 实 。 3.社 会 公 众 对 海 绵 城 市 建 设 缺 乏认 识 社 会 公 众 对 “海 绵 城 市 ” 普 遍 缺 乏 认 知 ,城 市 化 建 设的前期 ,人们 只顾一味地追求建设速度 ,舒 适性 ,而忽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内涝、水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理念,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海绵城市旨在通过模拟自然的水文循环过程,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改善。
本文将就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讨论。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1. 政策支持与推广近年来,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各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同时,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推动相关项目的实施。
2. 实践案例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多个城市开展了海绵城市建设,如北京、上海、深圳等。
这些城市通过建设雨水花园、渗水砖、生态湿地的等多种措施,实现了雨水的有效收集和利用,改善了城市水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1. 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各地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差异和不平衡。
有的地区过度强调人工干预,忽略了自然修复能力;有的地区则缺乏对区域水环境特征的考虑,导致建设效果不佳。
2. 投资与收益问题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短期内难以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因此,部分地区在资金筹措方面存在困难,影响了项目的推进。
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评估机制,部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浪费现象,进一步加大了投资压力。
3. 公众参与度低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然而,当前公众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度较低,参与度不高。
这导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和反馈机制,影响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四、未来发展方向1. 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与规范为了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应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和规范,明确各项技术指标和要求。
同时,还应加强对区域水环境特征的考虑,确保建设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多元化资金筹措与利用为解决资金问题,应采取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方式,包括政府投资、企业参与、社会捐赠等。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篇一一、引言近年来,海绵城市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建设方向之一,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这一理念旨在模仿自然界的水文循环机制,让城市空间与水系统能够更好地协同运作,减轻城市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生态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然而,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状况及面临的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就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讨论。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1. 政策推动与实施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与规划,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通过政府的引导和资金的投入,我国多个城市已经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海绵城市建设。
2. 实施成效通过多年的努力,部分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如雨水收集利用、雨水排放系统的优化、城市内涝的缓解等,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同时,海绵城市的建设也带动了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领域的进步。
三、存在的问题1. 认识不足与缺乏统一标准目前,仍有许多人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不足,导致在实际建设中存在偏差。
同时,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上尚未形成统一的建设标准,导致各地区建设水平和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2. 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海绵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技术需求巨大,许多城市面临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双重困境。
此外,对于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也存在不足,影响了海绵城市建设的质量和进度。
3. 后续管理与维护困难虽然许多城市在初期建设阶段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在后续的管理和维护上存在困难。
缺乏专业的管理和维护团队,导致一些已经建成的海绵设施不能得到有效的维护和保养,影响其长期效益的发挥。
四、解决策略与建议1. 加强宣传与教育通过媒体、宣传活动等途径,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度。
同时,鼓励和支持学术研究,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
2. 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与规范建立统一的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和规范,确保各地区在建设中能够遵循相同的指导原则。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海绵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模拟自然水循环过程,构建城市水循环系统,以实现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现代化城市。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1. 政策支持与推动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各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这些政策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2. 实施成果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城市开展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例如,一些城市的雨水积存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城市内涝灾害发生频率降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三、存在的问题1. 认识不足部分地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不足,认为这只是城市排水系统的一个小部分,未能充分认识到其对于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
2. 规划与实施脱节部分地区在海绵城市规划与实施过程中存在脱节现象,导致实际建设效果与规划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3. 技术与资金瓶颈海绵城市建设需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大量的资金投入,部分地区存在技术水平和资金支持不足的问题。
四、解决策略1. 提高认识,完善政策法规应提高各地对海绵城市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2. 加强规划与实施的衔接在规划阶段应充分考虑实际建设条件和技术水平,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在实施过程中应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实际建设效果与规划目标相一致。
3. 引进先进技术,拓宽资金来源应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技术水平。
同时,应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五、结论及展望当前,海绵城市建设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未来,应继续加强政策支持、提高认识、完善规划与实施、引进先进技术和拓宽资金来源等方面的工作,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建设海绵城市的对策建议
建设海綿城市的对策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海綿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
海綿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理念,它借鉴了自然界的海綿吸收、储存和释放能量的特性,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提高城市的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一、强化城市规划,确保海綿城市理念的落实在城市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海綿城市的特点,注重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排水系统、绿化带、雨水收集设施等。
同时,应加强城市土地利用的规划,确保城市绿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空间的存在,为海綿城市的形成提供基础条件。
二、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海綿城市的核心是“吸水”,因此,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应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提高排水效率,确保在暴雨等极端天气下,能够及时将雨水排入河道,防止内涝的发生。
同时,应推广雨水收集设施的应用,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绿化、景观等用途,节约水资源。
三、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城市绿地是海綿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提高城市的绿化率。
通过增加绿地,可以增加城市的吸水能力,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市民是城市的主人,他们的环保意识直接影响到海綿城市的实施效果。
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海綿城市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海綿城市建设。
五、引入专业机构进行技术支持和指导海綿城市的实施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应积极引入专业机构,为海綿城市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确保海綿城市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六、建立完善的监测和评估机制为了确保海綿城市的实施效果,应建立完善的监测和评估机制。
通过定期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总结:建设海綿城市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市民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引入专业机构进行技术支持和指导,并建立完善的监测和评估机制,才能实现海綿城市的愿景,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舒适、安全、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2024年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范文
《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的研究与讨论》篇一一、引言海绵城市是一个以自然生态为基础,以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城市规划理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水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提出与实施对于缓解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与建议。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1. 政策支持与推广近年来,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各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在政策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 实践案例分析以某城市为例,该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等措施,有效减少了雨水径流量,提高了城市排水能力。
同时,该市还加强了雨水收集与利用,将雨水用于绿化、冲厕等方面,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1. 规划设计与实施脱节部分地区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存在脱节现象,导致实际效果与规划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这主要表现在规划设计不科学、不系统,缺乏对地域特性和实际需求的深入分析。
2. 技术应用与标准不统一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到多项技术与应用,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不同地区、不同项目在技术应用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效果参差不齐。
3. 资金投入与维护管理不到位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部分地区由于财政困难,导致资金投入不足。
同时,建成后的海绵城市设施维护管理也存在一定问题,如缺乏专业维护人员、维护经费不足等。
四、解决方案与建议1. 加强规划设计与实施衔接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地域特性和实际需求,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同时,要加强规划设计与实施的衔接,确保实际效果与规划目标相一致。
2. 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与规范针对海绵城市建设涉及的多项技术与应用,应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各地在技术应用上保持一致,提高建设效果。
分析海绵城市建设的问题与措施
分析海绵城市建设的问题与措施海绵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城市建设提出的一种新模式,旨在解决城市内涝和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海绵城市作为新型城市发展方式,对集中解决城市建设中雨水问题,提高居民生活环境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措施进行了分析。
标签:海绵城市;建设;问题;措施1海绵城市的概述海绵城市,是对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的阐释和总和,也被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即城市可以根据自身的弹性性能,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与此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灾害进行有效防控和处理。
国际上把海绵城市称之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海绵城市的构建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海绵城市可以对雨水起到吸、蓄、渗、净等功能,从而使城市排水能力不断增强,继而降低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2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2.1 有利于防治城市内涝与增加水资源可用量海绵城市的建设是通过建设下沉式的绿地、道路和广场的透水铺装,使降水能够被积存、净化以及回用,或者渗透为地下水,以减轻城市开发的进程中对城区水文地质的影响,继而实现防治内涝以及增加水资源可用量的建设理念。
海绵城市还可以通过预防、预警和应急的措施将洪涝风险将到最低限度,使城市得以与雨洪和谐共存。
2.2 有利于实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建设海绵城市的根本目的是改变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实现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不断战胜自然、超越自然、改造自然,引发了严重的城市水生态危机;而海绵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人们首先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通过对原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发展模式是对水生态系统的低影响。
2.3 有利于城市弹性应对各种水环境的变化与水旱等自然事件海绵城市积极推行的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可以修复和自然恢复遭到破坏的水生态体系,起到对原有的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作用。
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促使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合理控制土地利用开发强度,保护原有的水生态系统不遭到破坏,更要通过科学规划留足生态用地。
海绵城市建设关键问题探讨
海绵城市建设关键问题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过度地面铺装导致水源枯竭、洪涝灾害频发等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海绵城市建设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并给出相关解决方案。
什么是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指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模拟大自然的水文循环过程,将雨水收集、贮存、净化并集中利用,达到城市防洪、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等多种功能,从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概念。
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1. 理论与实践水平不匹配海绵城市理论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十分成熟,但是落地实践的情况却比较少见,主要是由于许多城市在实践过程中缺乏经验或者要面对庞大的成本问题。
2. 缺乏一致标准和规范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到多个领域,如防洪、水资源管理、城市绿化、建筑设计等,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使得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难以标准化和制度化。
3. 公众未能真正认识到海绵城市的意义尽管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的发展非常重要,但公众对其作用还不够理解。
由于缺乏宣传和教育,人们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尚未普及。
4. 建设成本高昂由于海绵城市需要加大建设投入和维修成本,许多地方无法承担建设和运营成本,导致该建设成果无法得到有效的应用。
如何解决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1. 推进理论研究与实践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对海绵城市的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建立海绵城市技术体系,形成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和品牌,使海绵城市建设实际行动与成效之间的距离得以缩小。
2. 制定制度标准和规范制定一套统一的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和规范可以减轻不同城市的建设成本,从而使各地的实践更显具有普适性。
3. 宣传教育,推广海绵城市观念城市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如开展普及知识公开课、主题演讲、科普活动等等,向广大市民普及海绵城市观念、增强沙盘模型调查、实地点标注、天然地形探索等等意识。
只有广大市民的参与和共同使命感,才能加速海绵城市建设进程。
4. 探索多种投资渠道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建设、运营等多种问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政府应该与社会资本、企业、金融机构合作探索多种资金投入模式,破解海绵城市建设资金难题。
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
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面临了许多环境问题,其中包括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概念,并从此宣告了一场以建设具有“极强自然恢复能力”、实现“雨水资源高效利用”、具备“管理智能化”等为目标的城市创新实践的开始。
本文将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探析,以期提高今后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效果。
一、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1、缓解城市内涝城市内涝是指城市或城市化区域在降雨或雪融时,由于地表径流体系不完善或排水设施失效,致使地表积水严重影响到城市运行及市民生产生活的现象。
随着城市人口和建筑物数量的增加,城市内涝问题日趋加重。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可使城市变得更为透水,让雨水能够通过屋顶花园、绿地和雨水收集系统等渗透入土层,减少径流的形成。
2、保护水资源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和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可以通过雨水收集利用及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实现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达到减轻水资源压力的目的。
3、改善生态环境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其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必然涉及环境问题。
但城市发展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通过增加城市的绿地、湿地和花园屋顶等场景,增加城市空气湿度、降低城市温度,以及改善城市水体等多种方式,实现对城市的生态环境的改善。
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1、缺乏标准化措施海绵城市建设处于发展初期,目前缺乏统一的标准化措施,是该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缺乏实际的完善的数据分析,因此,需要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标准和规范,以便快速实现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
2、资金缺乏资金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海绵城市建设本身是具有长期性的治理过程,需要统筹规划和筹资,现实情况是海绵城市建设的资金缺口相当大,如何解决资金缺乏问题将是后续建设的关键。
关于海绵城市推进不够,示范区未完成的整改说明
关于海绵城市推进不够,示范区未完成的整改说明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环保概念。
海绵城市的建设旨在通过合理利用城市自然资源,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适应能力,提升城市的应急能力及可持续发展水平。
然而,近年来一些地方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进展不够,示范区的建设甚至未能按计划完成,这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隐患和挑战。
下面将针对海绵城市建设不足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
一、海绵城市建设不足的问题1.缺乏整体规划一些地方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缺乏整体规划,着重于单个项目的开展,而忽视了整体城市的海绵化建设。
这样容易导致城市海绵化建设的断点现象,无法实现城市水文循环系统的全面整合,降低海绵城市的整体效益。
2.技术与经验不足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涉及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包括水利工程、土地规划、生态环境等方面。
然而,在一些地方,相关技术与经验不足,导致海绵城市建设中出现了许多技术难题和工程质量问题,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3.资金缺乏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在项目初期的土地改造和设施建设方面需要巨大的投入。
然而,一些地方由于财政状况不佳,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资金支持不足,导致许多项目进度缓慢或者无法进行下去。
4.公众意识不足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支持,而一些地方由于缺乏对海绵城市概念的认知,导致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对相关项目的建设和推进产生了困难。
二、整改建议1.健全规划体系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力度,指导各地区在城市建设中更多地考虑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推动城市规划的海绵化转型,促进城市空间格局和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善。
同时,建立完善的城市水文循环系统规划和调控机制,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全面推进。
2.提升技术水平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加强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力量,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水平。
同时,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相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的探讨作者:朱优来源:《科技信息·下旬刊》2018年第03期摘要:本文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设方法。
建议在工程建设中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转变观念,推动技术发展,同时政府也要给予大力支持,只有在多个环节加强建设力度,科学选择城市建设的技术和施工方案,进而更好地保证海绵城市建设的质量及水平。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机制;方法海绵城市就是要在城市建设中能够及时吸水,同时还要保证排水效果,确保城市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这一工作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其也具有非常强的基础性。
海绵城市建设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中的内涝问题,进而降低城市污染对城市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且在资源环境的合理应用方面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当前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城市雨水系统建设模式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人都已经认识到传统建设目标的不足。
1.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海绵城市建设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海绵体的质量和数量,在以往的城市建设当中更重视城市整体规划的完整性,根据城市建设的相关要求,所有的地区都应在尽最大力量保证当地的河流、湖泊、湿地、沟渠等多种淡水资源不会受到城市开发建设的影响。
此外,若海绵体出现明显的受损现象,也应在实际的工作中采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等多种方式来保证生态环境的质量。
在建设的过程中,若具备更好的条件还应筹建一定规模的海绵体。
按照做技术指南的要求,海绵城市的建设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建筑、小区、道路和广场等的建设来更好地保证海绵城市的建设效果。
绿色屋顶的应用能够在存蓄雨水的过程中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此外其对城市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热岛效应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城市的道路和广场建设中可积极应用透水铺装的方式处理,城市绿地的数量也应得到有效的控制,增加海绵体数量,扩大海绵体的规模。
1.1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我国城市化不断发展,同时城市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和地下工程,为了更好地推动城市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上升。
但是,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同时,绿化面积锐减现象十分明显,且城市的抗渗能力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城市排水系统的质量也在不断下降。
海绵城市可以十分有效地提高城市的建设质量,其能够提高河流、湖泊以及原有的绿植的生态平衡能力,此外还能采用不同类型的新材料来更好地保证城市保水和吸水的水平,进而避免降水对城市正常运转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1.2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非常明显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机动车尾气排放、工业废水和废气等,上述因素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都产生了较大的负面作用。
海绵城市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是一种全新的建设模式,其能够更好地运用当地的资源,保证城市生态系统内部的科学规划和调节,进而充分利用自然因素来控制城市污染问题,进而也能更好地确保生态系统自身的协调性与稳定性。
1.3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海绵城市能够充分利用雨水和地下水资源,雨水可以经过市政设施进入到地下水循环系统,在经过有效的处理后得以应用。
很多沿海城市均为季风气候,因此在夏季雨水较多,所以增大了发生内涝问题的风险,地基的稳定性也明显降低,更容易出现泥石流等多种地质灾害。
对城市的正常运转以及人们的财产安全都产生了一定的威胁。
海绵城市建设能够更好地保证排洪效果,此外对控制热岛效应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2、海绵城市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海绵城市的建设对城市的发展以及人们的安全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是在提出建设海绵城市的倡议之后,也必须要面对多种问题,在海绵城市建设的初期阶段,如果不能对提出针对性的建议,采取更为有效的建设方案,或者过度地模仿,不能对其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这一方面会影响海绵城市的建设效果,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
2.1房地产开发过度,绿色海绵体数量不足产生绿色海绵体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发展中房地产开发过度,城市的地价不断提高,同时很多企业由于过于重视经济利益,所以土地开发的程度也正在不断提高,这样的开发方式使城市的绿化面积不断下降,劣质土地的面积也在不断提高,绿色植被的数量显著减少,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也产生了较大的障碍。
2.2社会对海绵城市缺乏认知我国的水资源现状并不十分乐观,同时人们在受到暴雨灾害时对雨水排放后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并没有准确的认知,所以在海绵城市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出现了一定的不足。
现阶段,海绵城市建设投入力度最大且最为重视的是政府有关部门、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
很多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并没有形成科学的认识,这对海绵城市的建设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2.3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新思想和新的建设模式,这一建设模式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所以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
法律法规的建设并不十分完善,所以必须要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不断地分析和总结,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政策制度进行科学调整。
所以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并没有形成较强的法律与政策保障,也没有创建行业标准中的主要内容及要求,所以建设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无序状态,影响建设的质量,因此这也成为了影响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2.4建设模式不合理在海绵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当中,突袭式的建设模式会给城市的发展带来很多的问题,如在绿化带改造的过程中没有健全的安全评价机制,在理论支持方面也比较薄弱,所以这一现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绵城市的建设效果。
北方城市植物的耐涝性不佳,而夏季的雨量又很大,所以可能会对整座城市的园林绿化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
此外,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还要对原有的市政设施进行改造处理,这会对基础结构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因此在建设中必须要以风险评估报告为建设的基础。
下雨后的雨水在处理中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此外也无法有效保证处理效果,所以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安全风险。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还有很多尚未发现且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需要在建设中不断地发现和分析,因此必须要多方对其进行科学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和控制。
2.5 科技研发滞后海绵城市是一个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当前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所使用的技术通常是学习和借鉴而来,在技术的自我研发上相对不足,且研发需要有较多的经验和详细的分析,此外还要对建设的整体效果进行科学评价。
所以技术研发的耗时较长,且研发还需要较大的人才和资金支持。
而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也同样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所以,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还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与完善。
3.海绵城市建设对策3.1 确定合理的规划控制目标,选择恰当的开发技术首先,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规划控制目标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其可分为不同种的可选条件,如径流峰值控制、雨洪利用、径流污染控制等多个环节,选择不同的条件也会有不同的城市建设标准及实施效果。
不同城市在区域位置、水文特点和气象条件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规划控制整体目标的设立也差异明显。
所以一定要科学选择规划控制目标。
同时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将径流量总量作为控制目标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
开发技术的选择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在充分了解各项指标的基础上对重要技术指标予以有效控制。
其次,在开发技术选择中一定保证其资源的充分利用,技术自身应对环境不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且技术自身的经济适用性也应满足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
在工作中还要科学选择雨水技术和组合方式,必须要高度重视吸纳收续和雨水利用两个方面,对多雨的城市而言,应着重开发雨水快速手机和排放技术。
3.2合理确定规划控制目标海绵城市主要是借助高质量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来更好地协调市政设施的积极作用,保证雨水径流的控制效果,进而更为充分地利用自然因素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从而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作用。
在建设海绵城市时一定要全面头筹规划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同时还要对给水和排水等各个环节进行协调处理。
此外,在实际的工作中还应充分考虑到其自身的复杂性与长期性特征。
因为不同城市存在着不同的水文特点、地质特征和气候特点,所以在规划控制的目标上也存在着十分显著的差异。
以此为基础所制定出来的方案也会因此产生较大的不同,秉承多元化、低影响开发以及充分利用雨水的原则,保证城市的防洪功能,在出现大雨和暴雨时能够及时排水,避免发生内涝现象,在天气干旱时也能将吸入的水资源调出来加以合理利用。
3.3完善设施维护机制公共项目类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维护涉及到诸多部门,社会投资类低影响开发设施通常是坚持水持有,谁管理的原则。
而设施的日常维护以及雨季前的设施检修通常是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应不断建立和完善设施维护机制,从而更好地保证海绵城市功能的全面实现。
3.4制定更为全面的政策和规范低影响开发技术中包括很多如城市排水、中水回用、雨洪利用等多种不同的技术形式,同时多项设施的设计标准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首先做好技术的改进,同时还要对设计标准以及相关的制度和法规进行补充和改进,重视环境保护制度建设,从而更好地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
4.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方法4.1建设水系湿地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水系湿地的规划理念,没有水系湿地系统,海绵城市的功能是无法很好的实现的。
水系湿地包含了城市中的河流和水景等可以对雨水产生净化作用的水源。
所以,这就要求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要结合城市的实际水源情况,充分的加以利用,降低城市内涝的影响,保护好城市固有的水资源是首要任务。
此外,还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发展趋势,合理的对城市的整体规划进行布局和调整,在实际的建设中要学会因地制宜,将城市中的水资源都合理的进行分配,利用自身的优势展开建设,进而保证雨水的净化和控制工作顺利进行。
4.2建设城市绿地广场绿地广场的人们居住中不可缺少的场所,城市居民多选择去广场进行休息和散步,这也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在进行绿地广场的建设规划过程中,要合理的对城市的绿色资源进行利用,进行开放式的建设,还要做好绿地广场的保护工作,这样,当遇到城市洪涝灾害的时候,绿色植被可以很好的对雨水进行净化,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中的水资源污染的问题。
另外,绿地广场的建设还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增加舒适度。
做好绿地广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可以很好的提升城市的抵抗灾害的能力,保证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根本价值,对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3城市道路的建设城市的道路是保证城市发展,人们生活便利的基本设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海绵城市的建设也要做好城市道路的规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