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课文《雅舍》教案范文

小学课文《雅舍》教案范文

小学课文《雅舍》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雅舍”形象,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学会欣赏美,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学会珍惜现有的生活环境,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会用课文中出现的词语描述事物。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雅舍”形象。

(2)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展示课文《雅舍》,引导学生思考:“雅舍”是什么样的地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象。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雅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全班交流:作者是如何描绘“雅舍”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对美好事物的看法。

四、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心中的雅舍”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美好事物的图片或文章,进行交流分享。

(2)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用相机或画笔记录下来。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3. 拓展作业:评价学生在收集、交流和分享过程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雅舍》详案

《雅舍》详案

《雅舍》教学设计蓬莱市郝斌中学王世媛教学目标:1.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引导其把握雅舍特征,感知雅舍之美。

2.引导学生品读精彩语句,让其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3.带领学生走进雅人世界,让其感悟作者的品格之美。

教学重点:品读精彩语句,把握雅舍特征,感知雅舍的美及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在恶劣环境中的那份乐观开朗、豁达恬淡的心境,那份超然于物外的情怀。

教学方法:阅读指导法讲授法谈话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谈“舍”同学们,如果你要对别人称自己的住所,通常会用哪些词?(根据答题情况,可以这样提示:别人到你家去,你会说欢迎光临——寒舍;还可能说:你的到来使我们家——蓬荜生辉。

看来,我们常用的是“寒舍”、“蓬荜”这样的自谦之词,因为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可是,有个人却偏偏不这样说话,非说自己的屋子是雅舍。

这个人便是——梁实秋。

(多媒体出示“寒舍”、“蓬荜”、“雅舍”。

)2.简介作者——谈人(1)师:我们曾学过梁实秋的《下棋》,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梁实秋这个人?(2)生自由答,教师补充。

(多媒体出示)3.解题——谈“雅”(1)师:既然题目为“雅舍”,你觉得这个“雅”字应如何理解?(2)学生自由谈.(3)师: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看看它能让你想起哪个含“雅”的词语。

(多媒体依次出示画面,教师可适当提示)①流水绕村落,这是清新淡雅。

②名人字画装饰,这是高雅脱俗。

③雕花阑干,古香古色,这是雍容典雅。

④绿树掩映,可谓环境幽雅。

4、过渡:那雅舍的“雅”究竟是哪种雅呢?这个名称的背后,又是一颗怎样的灵魂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雅舍。

二、交待学习目标1.丰富词汇积累,感知雅舍之美。

2.品读精彩语句,感受语言之美。

3.走进雅人世界,感悟品格之美。

三、检查字词掌握情况1.多媒体出示重点字词。

榛(zhēn) 莽咿(yī) 唔(wú) 喁(yú)喁奇葩(pā)砉(huā)然滂(pānɡ)沱无俚(lǐ) 竹篦(bì)2.指名读一遍,正音。

《雅舍》教学设计

《雅舍》教学设计

《雅舍》教学设计《雅舍》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雅舍》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雅舍》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作品典雅、隽永、幽默风趣、活泼自然的语言。

3、体会作者从苦难中寻找诗意、将辛酸化做幽默的豁达胸襟。

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一、导入语:余光中在怀念自己恩师梁实秋时候,这样讲道梁实秋:梁实秋的贡献,无人不知,莎翁全集的浩大译绩。

他的水准始终在那里,梁实秋的文章与他的前额并高。

文坛上,一直流传着两句这样的大俗话:娶女要看祝英台,嫁君要选梁实秋。

梁实秋真能侃,再小的芝麻粒的事儿,经他的笔一转一化,汩汩淌出一大洼水,一波三折,有滋有味。

梁先生淡雅从容,典型一绅士,持杖岸立,口衔烟斗,含笑窥乐。

散文是没有一定的格式的,是最自由的,同时也是最不容易处置,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掩饰的可能,提起笔来便把作者的整个的性格纤毫毕现地表示出来。

抗战次年,即1938年,梁先生内迁重庆,与吴景超夫妇一起在北碚主湾购置平房一幢,命曰雅舍,一住就是整整八年。

他的雅舍,虽然简陋素朴,但也青砖黑瓦,在绿树环抱之中。

这房子和梁先生有何渊源呢,能够给他以家的感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文章吧。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此文是抗战期间(1940)梁实秋与其清华大学同窗吴景超一起住在重庆北碚时写的。

所谓“雅舍”,实际是指他当时居住的简陋屋舍。

其名源起于吴景超的夫人龚业雅的名字。

梁先生后来解释道:“我和他们合资在北碚买了一栋房子,其简陋的情形,在第一篇小品里已有描述。

房子在路边山坡上,没有门牌,邮递不便。

有一天晚上,景超提议给这栋房子题个名字,以资识别。

我想了一下说:‘不妨利用业雅的名字,名之为雅舍。

’第二天,我们就找木匠做了一个木牌,由我大书‘雅舍’二字于其上。

高一语文必修二《雅舍》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必修二《雅舍》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必修二《雅舍》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雅舍》这篇课文,使学生能够: 1. 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 学会分析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形象描写和语言运用;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评论能力,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解析《雅舍》中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2.分析文学作品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艺术;3.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评论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幅艺术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写下自己对这幅画的感受和想象;•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如何通过语言表达感情和描绘形象的能力。

2. 阅读理解(25分钟)•教师分发课文《雅舍》,学生静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后,回答以下问题:–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主题是什么?–文章中有哪些形象描写和环境描写?你认为这些描写有何作用?–作者通过哪些手法和语言艺术来表达情感?•学生讨论并与同桌分享自己的答案。

3. 分析探究(2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任务:–小组一:分析课文中的形象描写;–小组二:分析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小组三:分析课文中的语言艺术和情感表达。

•每组讨论后,汇报自己的分析结果。

4. 文学鉴赏(2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文学评论,学生阅读并选择一篇进行阅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对这篇评论的看法,并写下自己的评论;•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评论,展示不同的观点。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雅舍》这篇课文的主要情节和表达方式;•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总结,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课堂作业1.以《雅舍》为题,写一篇感受文章,包括对课文中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的理解(300字左右);2.阅读其他上下文相关的文学作品,并写下自己的评论。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雅舍》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并通过分析探究提升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职业高中教材《雅舍》教案

职业高中教材《雅舍》教案

《雅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雅舍》的内容;(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优美的语言和表达技巧;(3)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并掌握文中的修辞手法;(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热爱和尊重;(2)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背诵;(2)文中优美语句的欣赏和分析;(3)文中成语和典故的掌握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文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文中某些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3)对作者观点的深入理解和探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对课文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分析;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深入理解课文;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4. 写作练习法: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3. 欣赏与分析: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优美语句,分析并掌握其中的修辞手法;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5. 写作练习: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6. 课堂小结: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练习,了解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4.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雅舍教学教案设计

雅舍教学教案设计

雅舍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雅舍”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美好,品味人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 作者写作技巧的鉴赏。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 文章深层次思想的挖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课文内容。

3. 利用情感共鸣法,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梁实秋及课文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对照注释,自主解决生僻词汇。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文本解析:(1)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修辞手法、描绘方法等。

(2)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情感共鸣:(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的感悟。

(2)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文的主要观点。

2. 强调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及其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

3.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好。

八、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九、课后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

2. 针对学生的实际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雅舍》教案完美版

《雅舍》教案完美版

《雅舍》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梁实秋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理解并欣赏《雅舍》中所表现的独特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观念。

分析并讨论《雅舍》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简介梁实秋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介绍《雅舍》的背景和创作动机。

分析《雅舍》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探讨《雅舍》所表达的审美观念和主题思想。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雅舍》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雅舍》所表达的审美观念和主题思想。

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梁实秋的文学风格和写作技巧。

2.2 教学难点分析并讨论《雅舍》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理解并欣赏梁实秋对生活细节的细腻描写和独特见解。

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具体片段的深入解析来理解整体作品。

采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提供相关文学作品和评论文章,帮助学生拓宽视野。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在线阅读和讨论,增加学生互动。

第四章:教学安排与步骤4.1 教学安排每个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和讨论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理解和消化。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练习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2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阅读《雅舍》全文,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审美观念。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报告和写作练习等方式评估学生的理解深度和思考能力。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5.2 教学反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发表观点,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与学生保持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雅舍》教案完美版

《雅舍》教案完美版

《雅舍》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梁实秋的生平和文学地位理解并体会《雅舍》中所表现的作者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分析并欣赏《雅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语言魅力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1.2 教学内容简介梁实秋的生平及其文学贡献精讲《雅舍》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思想内涵分析《雅舍》的艺术特色,如语言、结构、修辞等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雅舍》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人生态度《雅舍》的艺术特色和风格学生对散文的阅读和鉴赏能力的培养2.2 教学难点《雅舍》中一些生僻词汇和古汉语用法的学习对《雅舍》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把握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雅舍》的背景、内容和艺术特色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雅舍》的理解和感悟鉴赏法:分析《雅舍》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情感美3.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雅舍》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文本材料:提供《雅舍》的全文及相关评论文章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信息,拓宽视野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梁实秋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10分钟)第二步:讲解《雅舍》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思想内涵(20分钟)第三步:分析《雅舍》的艺术特色,如语言、结构、修辞等(20分钟)第四步:学生讨论和分享对《雅舍》的理解和感悟(15分钟)第五步:总结《雅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10分钟)4.2 时间安排课时:共45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积极程度学生作业和练习:通过学生的写作和练习来评价其对《雅舍》的理解和感悟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5.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雅舍》的仿写,让学生尝试运用类似的写作风格和手法,创作自己的散文作品。

《雅舍》教案完美版

《雅舍》教案完美版

《雅舍》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感受作者的生活情趣和人格魅力。

理解并体会“雅舍”的内涵,认识生活即使在不完美中也可以找到乐趣。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激发创作热情。

1.2 教学内容课文《雅舍》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作品的语言特色、构思技巧和情感表达。

探讨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熟读并理解《雅舍》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分析并欣赏作者独特的语言表达和构思技巧。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体会作者的生活哲学。

2.2 教学难点理解并把握作者对“雅舍”概念的深入阐述。

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传达人生感悟。

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行思考和创作。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课文的深入解析,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实施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丰富教学形式。

提供课文的电子版,方便学生查阅和笔记。

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研究。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安排4.1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和构思特点。

深入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对生活的启示。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作练习。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

4.2 教学安排第1-2周:完成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第3-4周:分析课文的语言和构思特点。

第5-6周:深入探讨课文对生活的启示。

第7-8周:进行创作实践和总结反馈。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程度。

阅读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创作能力: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作的质量和创意。

梁实秋《雅舍》教案设计

梁实秋《雅舍》教案设计

梁实秋《雅舍》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2)了解《雅舍》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发展;3)掌握《雅舍》的基本词汇和表达方式;4)理解并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背景;5)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读小说中的文学语言和主题;6)提高阅读理解和阅读感悟的能力。

1.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2.1教学重点:1)掌握《雅舍》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人物形象;2)理解并分析小说中的文学语言和主题;3)提高阅读理解和阅读感悟的能力。

2.2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中的复杂情节和文学技巧;2)分析和解读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3.1导入环节:简要介绍梁实秋和他的作品《雅舍》,引起学生对该小说的兴趣。

3.2阅读环节:3.2.1阅读理解:请学生阅读《雅舍》的第一章,通过提问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例如: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2)故事发生在哪个时代和地点?这对人物和故事有何影响?4)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是什么?你对这个故事有什么理解和感悟?3.2.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和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分析,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辩论。

3.3总结归纳: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总结和归纳,提出对故事和主题的深入理解。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来拓展自己的思考和视野。

3.4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场景或者人物,写一篇读后感,并陈述自己对故事和主题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1)教材《雅舍》的相关课文和注释;2)多媒体设备和相关视频、图片等;3)小组讨论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五、教学评估:1)观察和记录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提问情况;2)收集和分析学生的作业,评估其对故事和主题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雅舍》的理解和思考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雅舍》教案设计

《雅舍》教案设计

《雅舍》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于国难之下隐忍、豁达的生活态度。

2、引导学生领悟到换一种心境,换一种角度体察世界,体悟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

一、导入并引出作者简介首先,先让我们走近作者。

梁实秋(1903~1987)简介。

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梁实秋先生的精品散文《雅舍》,相信一定能找到答案。

二、品读文本(一)一读文本1、学生结合预习,讨论作者是在什么环境下做学问搞研究的?雅舍?如果从一个农民的眼里看雅舍,雅舍其实是一间什么样子的房子?结构:简陋(没有认能说不像房子)像一切房子的特点虽应有尽有,但却不能蔽风雨。

环境:荒凉(阡陌螺旋的稻田,榛莽未除的土山坡)条件:艰苦(鼠子瞰灯聚蚊成雷)陈设:简朴(有―几―椅―榻)总结:由此可见抗战爆发梁实秋先生卜居异地,他的住所,在形态上是不雅的。

2、但作者刻意为自己的住所取名为雅舍,雅在何处呢?(其写作手法是欲扬先抑。

)(这一环节可以减省成设悬念让学生在下一环节具体落实。

)雅:________(初步感知,不求概括到位)月夜之趣:幽绝清光四射友访之趣:情真路远而见情谊细雨之趣:朦胧若云若雾暴雨之趣:凄美奇葩初绽陈设之趣:洁净俱不从俗写作之趣:自由且志因缘成果斐然真雅、大雅总结:本文实际上是写雅舍的雅事雅趣。

(二)二读文本1、分组分配任务一组扮演摄像师主要任务是描述作者笔下的雅舍其实是一间怎样的屋子?要求紧扣文本,找到适当的文字描述。

二组扮演梁实秋先生主要任务:体验梁实秋抗战期间的生活,感受一下梁实秋眼中的雅舍是一间怎样的屋子?要求紧扣文本,找到适当的文字评价。

三组充当思考者主要任务思考为什么梁实秋对于雅舍的评价与众不同?四组充当体验者主要任务穿越时光隧道,时间是一个星期,体验雅舍生活描述一下自己的感受。

思考为什么不同的人对于雅舍的感受不尽相同?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2、分组汇报,师生互评。

A、雅舍形态上为陋室。

因为作者从建造:简陋、环境:荒凉、陈设:简朴三个方面描写了雅舍的破败、简陋。

《雅舍》教案设计

《雅舍》教案设计

《雅舍》教案设计第一节: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并认识《雅舍》这部作品的背景和主要内容;2.理解和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心理变化;3.分析和探讨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第二节:教学重点1.了解《雅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2.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心理变化;3.理解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

第三节: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通过简要介绍《雅舍》的背景和作者,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给学生展示一幅插图或书籍封面,引导学生猜测作品的内容和主题。

步骤二:核心教学1.教师朗读作品的开头部分,让学生对作品的基本情节有初步了解。

2.学生自主阅读《雅舍》的相关章节,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人物形象的描绘和心理变化的描述。

3.学生分组讨论各自对作品主要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主题和意义的初步思考。

4.学生小组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分析和思考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步骤三:拓展延伸1.教师向学生介绍《雅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与当代社会的联系和启示。

2.学生以小组或个人形式撰写读后感或评论,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3.学生展示自己的读后感或评论,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步骤四:总结归纳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探索更多优秀文学作品,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第四节: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程度和表现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达能力。

2.评价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对作品的理解程度,通过学生的读后感或评论来评判。

第五节:教学反思1.教师对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之处。

2.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要,对今后的教学做出调整和改进。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雅舍》这部作品,掌握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雅舍教学教案设计

雅舍教学教案设计

雅舍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雅舍”这篇课文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价值。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雅舍”,让学生领悟到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律美,感受“雅舍”的意境。

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时代背景介绍:介绍课文作者及时代背景,使学生了解“雅舍”的文学价值。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式,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朗读与解析。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领悟课文所传达的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方法:1. 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雅舍”的意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作者及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律美。

3.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式。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雅舍》【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典雅隽永而又活泼自然的语言,能体会作者幽默风趣的文风。

2、能领悟托物言志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把握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

3、能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学会在逆境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用美的心灵去审视世界。

【学习重点】1、能由形入神地把握文章内蕴,能理解雅舍之“陋”和“雅”。

2、能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

【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如何化“简陋”为“雅趣”?领会心中要有精神支柱,身上要有点文化底气,才能在苦涩的物质条件下开掘精神生活的谐趣之泉的深刻涵义。

【学习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预习导学】一、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⑴梁实秋(1903-1987):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

字实秋,笔名秋郎、子佳,学名梁治华。

现代著名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

⑵梁实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

在以前的文学史上,他是一个“反动文人”,建国以来中学语文教材一直没有其作品的一席之地,相反,鲁迅痛批梁实秋的杂文倒是连篇累牍,不一而足。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梁实秋也得到了重新评价。

他在文学事业和学术研究上的巨大成就,获得了充分肯定。

梁实秋在其漫长的人生历程中,虽然有某些严重偏见,但终究是一位爱国的文人学者。

⑶梁实秋先生散文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旁征博引,内涵丰富,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

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

2、简介背景雅舍,是梁实秋在四川定居的住宅名。

抗争期间,国民政府迁往重庆。

1939年5月,梁实秋随教育部迁至重庆北碚,与友人吴景超、龚业雅夫妇在北碚主湾购置平房一栋,并以友人龚业雅名字中的“雅”字命名为“雅舍”。

在这里蛰居7年,期间编写教材,创作散文,翻译莎士比亚作品。

他的代表作是散文集《雅舍小品》。

本文命名为“雅舍”,实际上是记述半山腰的一间陋室。

明明是“陋”,却偏要称“雅”,这是为什么呢?二、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奢.望(shē)蜀黍.(shǔ)奇葩.(pā)纤.尘(xiān )吮.汤(shǔn)滂.沱(pāng)砉.然(huā)咿唔..(yīwú)岑.寂(cén)榛.莽(zhēn)猖獗.(jué)斑斓.(lán )无俚.(lǐ)俨.然(yǎn )瞰.灯(kàn )2、解释下列词语。

①躬受亲尝:亲身去体验、去尝试。

②喁喁(yú)细语:形容说话低声柔和细微。

③惶悚不安:惊慌害怕得不得安宁。

④数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⑤疏落参差:有多有少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

⑥长日无俚:一天到晚长时间的没有什么可消遣的事情或因由。

【合作探究】1、请学生朗读课文。

2、本文的写作对象是什么?(雅舍)3、什么是“雅”?(美好的,不粗俗的)雅舍——雅致的房屋陋室——简陋的房屋4、作者为何称他所住的地方为“雅舍”?⑴表面上是因为同住者“龚业雅”之名。

⑵实际上有仿刘禹锡《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室虽陋而吾人雅之意。

5、请学生描绘一下自己心中的雅舍是怎样的。

6、通读全文,说说在你眼里,“雅舍”是否名副其实?在作者眼里,他的房子是“雅”还是“不雅”?⑴略⑵在作者眼里,自己的住处富有“个性”,具有“雅趣”。

7、根据文章内容,我们得知,“雅舍”虽以“雅”为名,实乃是一栋典型的“陋室”,“陋”是实情,“雅”是情趣。

那么它“陋”在哪里,“雅”在哪里?⑴七大陋处:①结构简陋②风雨难避③地点荒凉④行走不便⑤门窗不严(隔墙传声)⑥鼠子瞰灯⑦蚊子猖獗(或聚蚊成雷)⑵三大雅点:①地势较高,得月较先,便于欣赏自然美景。

②陈设简朴,易于安排,能满足主人翻新布局的雅兴。

③常有客到,尽显“主雅客来勤”。

8、作者对于“雅舍”有着怎样的情感?(请找出文中直接表露作者态度的那句话)十分喜爱。

(原文:“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的。

有个性就可爱。

)9、对于如此恶劣的环境,作者却称其“有个性”“可爱”,这表现出他怎样的人生态度?处于大动荡时代的梁实秋,亲身经历战乱流离的困苦生涯,却对环境的恶劣始终安之若素,表现了他的超脱、豁达、安时处顺的人生态度。

10、文章结束语引用刘克庄《玉楼春》中的名句“客里似家家似寄”,有何用意?此句是说住在外边的时候多,住在家里的时候反而少,表达了抗争时期流落重庆时的感慨。

(或委婉含蓄地表达抗争时期,作者身处动荡年代流落重庆时无法免除的凄凉心境和忧患之感。

)【课堂测评】1、梁实秋的所谓“雅舍”,实际上是一个简陋的寓所。

2、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E )A作者将雅舍的月夜与雨夜形成对比,是为了表现抗战期间,国难当头时知识分子漂浮不定的人生遭遇。

(划线部分的表达与主旨不符)B梁实秋的散文于朴实、恬淡中深藏着深厚的功力。

文中并不奢谈人生的大道理,淡淡的氛围中自有一种韵味,在不知不觉中给人以美的享受。

C本文笔触细致入微,语言典雅隽永又活泼自然。

D作者在幽默风趣中体现闲适,充分体现了中国散文历来讲究的含蓄的美。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随遇而安的乐天性格。

E雅舍之美在于它雅而不俗,虽简朴而实用。

人处其间,能化孤寂,能解惶恐。

(划线部分夸大了其作用,也与主旨不符)【理解】正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一是要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不能“以偏概全”;二是要从作品实际出发,不能无中生有,也不能“拔高”。

从内容看,本文确实将雅舍的月夜与雨夜形成对比,但第1段中“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

有个性就可爱。

”已将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苦中作乐的情趣表露无疑。

【拓展延伸】你能描绘一下自己心目中的雅舍吗?【课后作业】阅读第3段,回答问题。

1、这段主要突出雅舍的“闹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①门窗不严,互通声息。

②鼠子瞰灯或老鼠喧闹。

③聚蚊成雷或蚊风之盛。

)2、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

……破我岑寂//……不也是没有法子//……3、“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使得人不得安枕”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⑴排比⑵突出了入夜老鼠的吵闹不休,表现雅舍环境的恶劣。

4、作者为了突出雅舍的蚊风之盛,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①蚊子数量多。

②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

③蚊子骚扰的时间长。

5、“我没有法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自嘲与无奈)6、“聚蚊成雷”“累累隆起如玉蜀黍”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夸张)7、“但是我仍安之”一句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性格?以不变应万变,对恶劣的环境始终安之若素,表现出作者超脱、豁达的性格。

8结合全段内容,分析最后一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乐观、豁达)第二课时【预习导学】1、熟读课文。

2、什么是托物言志手法?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合作探究】一、归纳概括各段主要内容1、总谈“雅舍”的建筑特点——简陋,强调它自有其可爱的个性。

(为下文分谈个性的“可爱”奠定基调。

)2、雅舍之“闲趣”。

(表现在:前后左右皆为山水田地,远离闹市,有客来访则随高就低)3、雅舍之“闹趣”。

(表现在:①门窗不严,互通声息。

②鼠子瞰灯或老鼠喧闹。

③聚蚊成雷或蚊风之盛。

)4、雅舍之“夜趣”和“雨趣”(表现在:入夜月华初上,清光四溢,情趣幽绝;偶然遇雨,满室滴漏,又是另一番“苦趣”,旁人难以体验。

)5、雅舍之“陋趣”。

(表现在:屋内陈设简单,惟生存而已;但作者能经常变换位置,亦时有新奇的感受。

)6、雅舍之“理趣”。

(居此陋室,品尝苦辣酸甜,是特定时代里的一段生活奇遇。

作者能于苦中作乐,体味出特有的各种情趣,已是人生中的一番心得。

)7、点明写作地点和因缘。

二、研读第1段1、请学生朗读。

2、作者认为四川人建造房屋的特色是什么?(最是经济)3、作者笔下的四川人是如何经济地建造房屋?材料:火烧过的砖柱子:四根砖柱墙壁:竹篦编成,敷了泥灰4、对待这样一座在风雨中“飘摇”的房子,作者最初的要求是什么?仅求能蔽风雨,并不敢存有奢望。

5、那客观情况是否满足了作者的要求呢?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

6、这段中哪句话体现了雅舍的简陋?(不能蔽风雨)三、托物言志的写法1、雅舍有如此多的缺点,但作者却还能居于陋室不嫌其陋,住久了好感油然而生,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强调雅舍的个性。

雅舍的个性,从客观方面讲,应当是最自然真实简陋的居住环境;从主观方面讲,是作者作为雅舍主人从中体会出的各种“雅趣”。

(体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笑对人生坎坷的生活态度。

)2、雅舍的“理趣”是在前面几种“趣”的基础上的升华,是将“情”升华为“理”,代表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3、至此,作者以简陋为美,以清贫为乐的独特审美心态,抒写了既亲切又闲适的生活情趣。

雅舍外观不美,结构不丰,位置偏僻,既不能挡风避雨,又不能隔绝邻里干扰,黄昏时“聚蚊成雷”,入夜后老鼠横行。

这般苦不堪言的居室,作者却能超然物外,细品生活的“苦辣酸甜”,于烦中求安,苦中作乐,表现出一种豁达开朗、乐观诙谐、旷达超脱的处世态度,对物质需求不存奢望,也不追求十全十美。

梁实秋:“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转为烦恼。

”“这个世界,这个人生,有其丑恶的一面,也有其光明的一面。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随处皆是。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雨有雨的趣,晴有晴之妙,小鸟跳跃啄食,猫狗饱食酣睡,哪一样不令人看了觉得快乐。

”4、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恬淡超然的心态,即使环境不好,作者却也很喜欢雅舍,因为他在这里得到了清净安宁,月明之夕、风雨之日或默坐,或读书,或写作,绝少干扰;而每逢佳客到,一把藤椅,一壶清茶,高言畅谈。

四、揣摩字句,把握语言特点。

(结合文后练习二)1、本文语言有哪些特点呢?①骈散相间。

②雅俗共存。

③引用自如。

④幽默丛生。

2、练习讲评(见书)【课堂测评】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却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一是对物质需求不存奢望,也不追求十全十美;二是坚守独立的人格,不攀附权贵,不随意从俗。

【拓展延伸】比较阅读《雅舍》和《陋室铭》,体会在情趣和理念上的异同。

1、同:都表现了中国人旷达乐观、不为困境所羁困、乐观昂扬的精神品格,清高而超脱。

2、不同:①前者心态平和,气度雍容,没有愤世嫉俗的内蕴;后者表现态度的平静,掩盖的是内心的不平静及理想不能实现的愤懑,故以清高狂放来宣泄。

②前者是隐士的气度,后者是绅士的气度。

【教学总结】《雅舍》是《雅舍小品》中的第一篇,是序言。

文章记述了作者居住“雅舍”的感受,表达了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抒发了苦中作乐的情趣,充分体现了梁实秋的散文所具有的清雅通俗的美文风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