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情景表演教案
一去二三里情景表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表达“一去二三里”这一情景表演的基本内容;2. 能够模仿并表演“一去二三里”这一情景表演;3. 能够理解并运用相关的表演技巧,提高表演的质量。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情景表演的基本内容;2. 模仿并表演情景表演;3. 运用相关的表演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情景表演的意义和技巧;2. 表演时的情感表达和身体语言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简单介绍情景表演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对情景表演产生兴趣。
2. 学习情景表演的基本内容(2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去二三里”情景表演的基本内容,包括人物、情节、环境等。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了解情景表演的具体内容。
3. 分组训练(30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段情景表演的内容,让学生在小组内训练并准备表演。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表演技巧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表演的质量。
4. 表演展示(20分钟)。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进行评价。
教师也可以对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讨论(15分钟)。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情景表演的要点和技巧,讨论如何提高表演的质量。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教师也可以给出一些建议和建议。
六、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继续练习情景表演,并准备下节课的表演。
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表演的内容,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配。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情景表演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验,能够初步掌握情景表演的基本技巧和要点。
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在情感表达和身体语言运用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相关的训练和指导。
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让他们能够更加投入到表演中去。
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去二三里教案《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篇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2个字,会写2个字:一、二。
认识笔画“一”。
2正确朗读童谣,并能初步理解童谣的意思。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设想拓展识字形式,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情趣。
教学程序与策略一、引入新课。
(拍手歌)师:你拍一,我拍一,我们一起做游戏。
你拍二,我拍二,一二一二向前进……小朋友们,这首童谣你们一定很熟悉吧!这首童谣里有很多汉字是数字,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今天,老师要你们一起学习一首古代的童谣,它里面也有很多数字。
二、揭示课题,认识生字宇。
1、出示课题。
2、学生自己看拼音,读出生宇。
3、齐读课题:从课题中发现了什么?4、读汉字:一、二、三,注意翘舌音和平舌音。
5、认读汉字去、里,区分n、l的发音。
三、自学童谣,学习生字。
1、提出要求:(1)看拼音,读通童谣。
(2)边拼边用圆圈圈出生字,每个生字拼读3遍。
(3)再结合图画,读懂童谣。
2、自学情况反馈。
(1)指名读通,读对童谣。
(2)指名和开火车认读生字:四、五、六、七、八、九、十。
四、再学童谣,理解意思。
1、你指我数逐行读童谣。
如:“烟村四五家”一行,可以让学生数数远处隐隐约约的几户人家,再来读读这行童谣,帮助学生大概理解这行的意思。
2、边数边读整首童谣。
3、用投影器出示童谣和图画,较有感情地读童谣。
引:小朋友在读的时候,要想象像春天,你来到了一个风景优美的小村庄,请你来赞美一下吧!4、分小组或男女生或大组比读童谣,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5、质疑解难:请小朋友说说还有什么地方不懂的?(理解“一去二三里”:打比方解答:走在一条路上,大约有二三里路。
二三里的路程,小朋友走,大概要花十分钟左右。
)6、看投影中的童谣,再齐读一遍童谣。
五、练习写字,完成课堂作业。
1、认识田字格。
让学生清楚田字格的各部分名称(横中线,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2、练练握笔姿势及写字姿势。
比比谁的姿势最漂亮。
3、认识笔画“一”。
幼儿园大班教案《一去二三里》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一去二三里》含反思教学目标1.能准确听懂儿歌《一去二三里》的歌词。
2.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正确朗读儿歌中的汉字、词语。
3.能够模仿老师和同学一起唱儿歌《一去二三里》。
4.了解乡村古风的民间音乐和生活情景,感受这首歌的感情旋律,加深理解。
教学内容1.对儿歌《一去二三里》进行集体欣赏,了解儿歌的意境,思考儿歌中的基本情境、人物形象、动作描写等。
2.逐字逐句对儿歌中的汉字、词语进行解释和讲解,让学生们掌握基本的汉字和词汇。
3.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正确模仿老师的声音、节奏和情感,完成对儿歌的朗读和表达。
4.让学生感受儿歌中蕴含的民间风情和情感,帮助他们在乐器的伴奏下,更好地理解这首歌曲的情感表达。
教学过程集体欣赏儿歌1.教师播放《一去二三里》的音乐,让学生整齐地坐在地上,安静地聆听,让他们自由思考这首歌曲的意境和感性表达。
2.参与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如“你喜欢这首歌吗?”“你觉得歌曲中哪些地方最感人?”“你心中能想象出来这首歌曲中的情景吗?”等,让学生们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3.老师安排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同学之间交流他们对这首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4.整体进行集体讨论,让同学们扩大他们对儿歌的理解和认识。
汉字、词语解释和讲解1.教师会分析儿歌中的重点词汇,为学生讲解汉字和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如“一去二三里”、“草木深”、“大雾携带着秋的气息”、“深山里雪飘”、“半夜上山摘茶叶”、“炮轰城池一夜迅风急”等。
2.注意为学生讲解汉字书写的特点,让同学们能够正确辨认和书写汉字。
模仿老师的唱法1.老师将歌曲的节奏和情感的表达教给学生,让他们在音乐的声波中感受到这首歌曲的情感。
2.教师进行模拟演唱,与学生一起唱歌,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3.让学生们分组跟老师唱,让他们感受更多的音乐气息和音色。
儿歌的反思1.儿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儿歌以乡村景象为背景,描述了农民叔叔在深山里摘茶叶,歌词中透露出生活的艰辛和乡土的历史文化。
一去二三里 教学设计(通用16篇)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通用16篇)2022-12-15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通用16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篇1【教学重点,难点】认字和写字.【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观察画面,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见了什么2,揭示课题.3,教师读课题,结合实例解释"里".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2,图文结合,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大致了解"烟村,亭台"的意思.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同桌互帮互学.三,朗读感悟1,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结合图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四,学习生字1,读一读:出示生字卡,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重点指导读准"二,三,四,十".2, 认识田字格:⑴出示田字格,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各小格.⑵读拍手歌帮助认记: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3,指导书写"一":⑴介绍笔画名称"横".⑵范写"一",边讲述书写要领.⑶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回指导.五,实践活动课后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有本课的生字.第二课时一,巩固生字1,我会认:⑴出示生字卡,指名读,齐读.⑵做找朋友游戏.2,我会记:⑴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⑵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3,我会用:⑴用生字说词语或句子.⑵看图选字填空:( )朵花( )只鸟( )本书( )个人⑶交流: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用上本课的生字二,指导书写"二,三"1,回顾田字格的各部分名称.2,观察课本中田字格的范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3,教师范定,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三,扩展活动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篇2【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㈠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内容是一首古代童谣,要求认识十二个生字,配有两幅插图。
一去二三里教案(通用12篇)
一去二三里教案一去二三里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去二三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去二三里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
2、在写字过程中,初步认识“横、横折、横折钩、横折弯钩、竖、竖弯钩、撇、捺”等八种基本笔画。
3、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4、通过诵读,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点】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识字。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难点】1、能自主读写生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2、通过学习,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数字引趣,谈话导入师:今天老师请了几个小朋友到我们班来做客。
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几位小朋友?请学生认读十个阿拉伯数字,教师重在指导发音。
二、认识汉字一到十1、这十个小朋友准备进行一次篮球比赛(出示十个分别印有一到十汉字的篮球),哪个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小朋友,使小朋友身上的号码和他们篮球上的数字相符合。
2、认读十个汉字让学生建立数字与汉字之间的关系。
3、师:小朋友,古代有一位诗人,他很巧妙地把这些数字写到了一首诗里。
那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去二三里》,让我们到课文中去认识这些数字朋友吧!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诗歌。
2、之后教师请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诗歌,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识字,同时让学生想一想课文的插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你看到了什么呢?四、生字教学1、教师请小组同学交流合作学习,并请学生汇报学会了哪几个生字?你在哪里见过它?小组派代表当小老师教大家学生字。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THANKS
感谢观看
针对性改进措施提
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适当降低教学内容的难 度,增加一些辅助性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涵 。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 性。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加强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关注,采用个性化教学策略,为 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资源和指导帮助。同时,鼓励学 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知识点梳理与整合
古诗背景介绍
《一去二三里》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一 首代表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情的抒发。
诗词解析
主题思想探讨
引导学生思考诗中表达的主题思想, 如离别之情、自然之美等,培养学生 的文学鉴赏能力。
详细解读诗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 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学生活动组织及指导
朗读练习
组织学生分组或个别朗读,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提高学生的朗 读水平。
诗意描绘
引导学生根据诗句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乡村的美丽景象,培 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体验
让学生分享自己曾经在乡村漫步的经历或感受,与古诗中的情感产 生共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04
教学效果评价与反馈
课堂表现观察记录
学生参与度
01
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对于老师的提问能够迅速作出反应
,积极参与讨论。
课堂氛围
02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们之间的互动频繁,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点
的理解和记忆。
知识点掌握情况
03
通过观察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苦的人民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从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处与低处的关键所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次美丽的我为您带来了《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优秀5篇】,倘若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忙,请共享给最好的伙伴。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一去二三里》这篇识字课文美妙地把一至十数的数字镶嵌其中。
学情分析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心中肯定有着异样的新颖感,或许有的同学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老师的确定;也有大部分同学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得“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美妙的画面。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字、写字。
难点: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意境。
体会山村的美妙和生活的欢乐。
(一)激趣导入1、数数拍手游戏。
2、师:110是十个有趣味的数字,古代有位诗人把它们写进了一首诗,咱们一起去读一读吧!(二)学习古诗1、请小伙伴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读音的时候你有什么新发觉?2、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随机提示“一”的变调。
3、图文对比:再读课文,然后在图上找一找烟村、亭台、花朵,指给你的学习伙伴看一看,还可以和他一块儿交流一下。
4、假如你就是画中的孩子,你想怎样告知大家本身所看到的景象?(读古诗或着简述诗的大意)5、老师范读(配乐朗诵):小伙伴闭着眼睛体会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6、交流感受7、课间操8、与学习伙伴合作,一位读古诗,一位指图中的内容,轮换合作,边读边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山村?9、小节过渡,配乐齐读古诗体会意境。
(三)学习拓展,游戏巩固游戏:(1)分发篮球:把篮球送给小伙伴,使他们球衣号码与篮球上的数字相符。
《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5篇)
《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5篇)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诗歌。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3、初步认识田字格,学会写“一”。
教学重难点1、认识10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诗歌。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1、(《小燕子》歌曲律动。
)今天,燕子姐姐又来到了我们一(2)班,(课件)看,她们还为我们带来了漂亮的礼物,是什么呢?赶快打开来看看!(燕子礼物)只要你能读出上面的音节,就能打开来看到里面的礼物了!(复习本课生字的12个音节。
)二、自主研读,自读自悟(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燕子姐姐送完了礼物,它又飞起来,不一会儿就飞到了一座小山村,原来呀,它们的家就在这里呢。
小朋友想去小燕子的家乡看看吗?(放课件。
)2、看了燕子姐姐的家乡,你觉得这里怎么样?3、古时候有位诗人也觉得这里很美,就把这里的美景写成了一首诗。
(课件朗读)你们想读一读吗?4、小朋友学习的热情这么高,燕子姐姐可高兴了,你看,他来帮助我们了。
请小朋友打开书,咱们一起来做两件事儿,看谁的小耳朵听得最清楚:第一件事儿,请你找出生字果上的这十二个汉字,用圆圈圈出来,大声地读一读。
第二件事儿,请小朋友借助拼音大声读一读这首诗,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不能跟着人家一起读,做得到吗?看谁练习得最认真,开始。
读好了,读给你的饿同桌听。
5、会读了吗?谁能读给燕子姐姐听呀?6、指名读,评议正音。
(有两个生字宝宝的名字不太容易区分,稍不注意就会喊错,你知道它们是谁吗?(四和十)请找出四和十,你能区分吗?还有哪个字是平舌呢?哪个是特别韵母的生字?“六”正音找出来读一读。
)7、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二)、借助画面,了解诗意,诵读古诗。
1、小朋友朗读得那么认真,老师都听入迷了,眼前仿佛就看见了那座美丽的山村?你们也看见了吗?看见的小朋友举手,还有些小朋友挺诚实没看见,这样吧,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小朋友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到的景物就越多越美,四人小组小声读一读,试一试看。
中班综合《一去二三里》(精选14篇)
中班综合《一去二三里》(精选14篇)中班综合《一去二三里》篇1活动目标:1、学会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所表达的美丽意境。
2、情愿用吟、唱以及打节奏等多种方式来学习和表现古诗。
3、感受学习古诗所带来的欢乐。
活动预备:课件ppt、节奏卡、数字卡片活动过程:一、数字嬉戏,激发爱好。
1.老师:小伴侣,今日老师请来了很多数字宝宝,我们把他们请出来,好吗?(老师出示数字卡片,幼儿认读)2.玩数字嬉戏:看数字拍手、给数字排队等2.老师: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宋朝,有个名叫邵雍的人,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路过一个小山村,发现了山村漂亮的景色,而且和这些数字有关。
让我们一起跟着邵雍去观赏一下小山村的景色吧。
(观赏视频)3.提问:在这段视频里,你发现了些什么?(幼儿回答)老师随着视频的播放进行小结:这是一个漂亮的小山村,有山有水,走过去二三里路就到了。
住着四五户人家,正是烧饭的时间,家家户户的烟囱飘出了一缕缕炊烟。
小山上有六七座漂亮的亭台,很别致,再加上盛开的鲜花,小山村显得更加迷人了。
二、学习古诗1.初次观赏古诗老师:邵雍发现这样的美景,特别快乐,情不自禁地吟诵了一首好听的诗歌,题目是“山村咏怀”,又叫“一去二三里”。
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古诗是怎样的。
(放视频课件,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山村的美,感受诗歌)。
提问:你听到了些什么?2.再次观赏古诗提问:你有没有发觉这首古诗里面有一个小隐秘?(里面有1-10 的数字)老师小结:诗人把数字奇妙地融入古诗,表现了山村漂亮的景色,似乎一幅漂亮的画一样,而且这首诗朗朗上口,特别好听,一起来朗诵一遍。
3.请个别幼儿朗诵一遍。
4.配上节奏朗诵古诗。
老师:小伴侣想不想试试,边拍手边念这首古诗呢?老师示范边拍手边念古诗,幼儿朗读古诗。
出示节奏卡,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集体根据节奏卡边朗诵古诗边打节奏。
老师:小伴侣表演得真不错,想不想换种表演方法呢?请幼儿两个人一组, x x节奏时两位小伴侣相互击掌,x节奏时自己拍手。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去二三里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一去二三里》这首儿歌的歌词和曲谱。
2.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和节奏,并能够正确演唱。
3.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歌曲学习(1)播放《一去二三里》歌曲,让学生聆听。
(2)播放歌曲的同时,投影歌词,引导学生一起跟唱,加深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
(3)使用节拍器或打击乐器,引导学生按照歌曲的节奏进行打击,感受歌曲的节奏感。
(4)分组合唱练习,让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分别演唱歌曲的不同部分,增强合作意识。
2.情感的表达(1)分析歌曲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情感,如童真、快乐等。
(2)请学生描述自己在一去二三里的场景中是如何感受到这些情感的。
(3)分组小剧场表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力,编排一段表达自己感受的小剧场。
3.绘画与手工制作(1)根据歌曲中的场景描述,引导学生绘制一去二三里的场景。
(2)学生可以用纸板、彩纸、剪刀等材料,制作一去二三里的小道具,并进行展示。
4.扩展活动(1)通过收集不同版本的《一去二三里》歌曲,让学生进行比较,并分享他们的喜好。
(2)组织学生合作创作自己的一去二三里故事,并进行分享。
三、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通过播放快乐动感的儿童歌曲,进行简单的舞蹈活动,活跃气氛。
2.歌曲学习(1)播放《一去二三里》歌曲,让学生聆听。
询问学生对这首歌的印象和喜好。
(2)投影歌词,让学生集体跟唱。
逐行解释歌词的意思,并反复练习。
(3)演唱歌曲的同时,教学生使用节拍器或打击乐器,按照歌曲的节奏进行打击。
3.情感的表达(1)教师分析歌曲中的情感,并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
(2)请学生将自己在一去二三里的场景中所感受到的情感进行口头或书面描述。
(3)分组小剧场表演。
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力,通过表演的形式表达自己在一去二三里中的情感。
4.绘画与手工制作(1)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和描绘一去二三里的场景,如里子里面有哪些东西、外面有什么景色等。
古诗一去二三里教案
古诗一去二三里教案【篇一:一去二三里教案】第55---57课时《一去二三里》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笔画“横”。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带着想象的画面初步有感情地朗读。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辨别“八”“入”教具准备: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数字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展示成果:1.出示生字:一去二三里四五六七八九十①指名读----开火车读----抢读②去掉拼音读2遍③识字方法:比一比:八---入四---十加一加:云+1=去一+1=十2、读词语:三天四只鸡六只鹅八条鱼九朵花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1.看图说话。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说了些什么?2.出示课题:有一首诗歌,说的就是这幅图。
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
老师介绍:这是一首古诗,写的是两个小朋友出外郊游,一走就是两三里路。
看见沿途炊烟袅袅,有几户人家。
再往前走,看见了几座亭子,路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
这里真美呀。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老师指着行走的孩子学生读“一去二三里”老师指着炊烟袅袅的房屋学生读“烟村四五家”老师指着亭子学生读“亭台六七座”老师指着路边的花学生读“八九十枝花”老师指着整幅画学生读整首诗。
3.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4.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四、朗读感悟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个人自由读,同桌相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相机指导“一”的变调)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了解诗意。
(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小学一年级体育教案二:一去二三里的运动技能训练
小学一年级体育教案二:《一去二三里》的运动技能训练一、教学目标1.了解“一去二三里”的歌曲及含义,能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2.掌握“一去二三里”线路的运动技能,包括跑、跳、爬、绕、投等基本动作。
3.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平衡能力、灵敏度和反应能力。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歌曲节奏及歌词。
2.掌握“一去二三里”线路运动技能。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一)故事时间1.引入歌曲《一去二三里》,要求孩子们听歌曲并理解歌曲意思,并思考“一去二三里”是哪里?2.介绍“一去二三里”是一个童话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小兔子,他需要到距离家里很远的“一去二三里”去寻找喜欢的萝卜。
3.了解萝卜是小兔子身体所需的营养食品,并引导幼儿们好好吃萝卜,保持健康。
(二)幼儿运动活动1.活动前热身:自由活动,伸展肢体,做各种动作,提高身体的温度及灵活性。
2.让幼儿们自由活动,发现并描述园内环境中的景物及物品特征。
3.针对在故事中出现的跑、跳、爬、绕、投等动作,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
如:①根据文具盒,制定某种跑法,让孩子们在正中央做游戏。
②根据幼儿的身体尺寸,让孩子们跳过不同高度的障碍物。
③让幼儿做爬行动作,并了解身体的部位变化。
④模拟废墟场景,让幼儿们绕过前方的定位点。
⑤练习投掷能力,让幼儿们试着投篮、抛球等。
4.活动后放松:尽可能降低孩子们的运动强度,让孩子放松身体、缓解应力。
4、教学过程1.依照教学目标和步骤,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并在学习中玩,引导幼儿发现、思考、合作和创新。
2.教师要求孩子们在训练中互相帮助和配合,鼓励他们在游戏中体验集体合作的快乐。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孩子的表现,让孩子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即在游戏中发现自己的弱点,并努力改进,以达到教学目标。
孩子在实践中全面提高自己的身体协调能力、平衡能力、灵敏度和反应能力。
同时,还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游戏中让他们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和操练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4篇(语言《一去二三里》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4篇(语言《一去二三里》教案)下面是我分享的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4篇(语言《一去二三里》教案),供大家阅读。
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1教学目的: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学会5个生字和4种基本笔画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正确、规范地书写5个生字。
教学难点:在田格中正确书写“四”,特别注意字的笔顺。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看图读拼音识字第1课,认识了5个生字,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卡片:一、三、五、七、九,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个生字。
板书:看图读拼音识字2二、有顺序观察插图1.在实物投影上出示本课插图:提问:你们看看这幅图的远处有什么景物?再看看近处有什么?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三、朗读儿歌1.学生自由读儿歌,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读不准的音节旁边画上?号。
2.质疑读不准的音节,请同学解疑。
3.再自由读儿歌,把字音读准确。
4.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
5.指名读。
边读边借助插图大致了解儿歌内容。
6.教师范读,读出乡村孩子们快乐的心情,强调“一去、烟村、亭台、八九”后面要停顿。
7.学生练习朗读。
四、学习生字(一)学习生字的音1.读儿歌,用“”画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同学互读生字,比比谁读得最准确?3.抽读生字卡片,教师纠正èr(二)的读法。
4.找朋友游戏,巩固生字的音做。
教师发给学生5个生字的卡片和生字的音节卡片,做找朋友游戏。
如:拿着èr的卡片来到讲台,说:“我是èr,谁是我的好朋友?”手里拿着“二”字的同学,边说边走到讲台:“我是二,我是你的好朋友。
”然后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二)了解字义1.回忆昨天学习的“一、三、五、七、九”这几个生字是表示什么的?是什么数?2.让学生知道今天学习的生字也是表示数字的,是双数。
3.引导学生分别用这些字练习口头组词、说句,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4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4【教学要求】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
认识1种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表示数的多少可以用阿拉伯数字写,也可以用汉字写,以及各自使用的不同场合。
【教学重点】知道写字的笔顺规则:从上到下。
【课件设计】课文的插图生活中各种数字。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
[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三、学习古诗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二)了解诗意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
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还有什么问题?(三)配乐诵读全诗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背诵全诗,并设问:(1)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2)这个小山村热闹吗?(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3)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4)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
小学《一去二三里》教案
小学《一去二三里》教案范文小学《一去二三里》教案1教材的理解: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
诗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
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对学生的分析: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学生心中涌动着新奇感,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但少数学生也可能不会读。
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认识十二个生字。
(一至十及去和里)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
其中识字和写字是重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自我拼读课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程序: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以下几步教学程序。
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之中。
第一步,复习拼音、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复习拼音,教师用充满趣味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快乐的学习环境当中,鼓励孩子们大胆学习新知识,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教室里很热闹,来了许多老师,还来了一群数字宝宝。
你们会读吗?(学生齐读)数字宝宝怎么会到我们的语文课上来了呀?原来数字宝宝在语文里有不一样的写法,你们想知道数字宝宝在语文里是怎样写的吗?第二步,结合数字,学习一至十(出示课件)。
出示一至十、我已经认识了哪一个的形式,读一读,说说怎么记的,组组词,说说话,使绝大多数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重点指导“三”、“四”、“十”和“里”四个生字的发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
第三步,图文结合,学习古诗。
第一环节:读准字音,掌握节奏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然后指名读,请其他小朋友来评一评,提提意见。
重点读准:里、烟村、亭台。
第二环节:师范读,指导朗读。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优秀10篇去二三里教学设计篇一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致力于体现新课程的这些理念:识字教学时结合儿童熟识的生活材料、生活经验,充分利用识字资源;力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生活化、开放化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识字。
学习目标: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
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
师:今天,我们用学会的汉语拼音本领去学习汉字和文章,你们有兴趣吗?二、借助拼音,初读感知。
1、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自己拼拼拼音,读读这首诗。
2、这首诗中有哪些数字?用铅笔圈出来,拼拼拼音读准它。
3、出示生字卡片齐读、指名读、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4、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诗中再读一读,自由读诗歌。
5、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或者同桌一起读一读。
6、指名读:请会读一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会读两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全都会读的小朋友读一读。
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自由说)三、借助画面,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刚才脑子里看到这幅画的小朋友请起立,掌声表扬自己。
你们不仅会读课文,而且读懂了课文,多能干呀!2、看图。
师:中国有句话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老师指着行走的孩子,学生读“一去二三里”老师指着炊烟袅袅的房屋,学生读“烟村四五家”老师指着亭子,学生读“亭台六七座”老师指着路边的花,学生读“八九十枝花”老师指着整幅画,学生读整首诗。
3、情趣练读,读出节奏感。
老师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一学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另一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4、当小诗人有感情的读一读。
试背。
四、巩固生字。
1、巩固字音:“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
2、巩固字形:和生字说再见的游戏。
(读卡片)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
1、唱对数歌。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5篇)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5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知识目标:学生能认识 12个汉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五个汉字能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背诵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并且喜欢学习古诗。
教材简析:本课包括一首古诗和一幅插图及 12个生字。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并且喜欢学习古诗教学重点、难点:能认识 12个汉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 5个汉字并能背诵古诗。
一、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数字朋友,有 10个老朋友想考考大家还能不能认出他们,有信心吗?(出示 1到 10数字卡片)这些老朋友真高兴,同学们都记住他们了。
二、学习生字1 、还有 10位新朋友也急着跟大家见面,大家看!(大屏幕出示)这些新朋友是 1到 10的汉字写法,让我们赶快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2 、打乱顺序你还能认出他们吗?(学生读)看来大家已经和这些新朋友成了好伙伴,说能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如:八和入的区分,十和七,四和十、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3 、游戏:找朋友 .“师:我的朋友在哪里?生:你的朋友在这里。
”一起读。
三、学习古诗古代一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巧妙地用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出示古诗读)(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1. 请小朋友们在书上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圈出来,仔细观察读音有什么变化。
(出示带拼音的十个字,练习拼读)2 、其实还有两个生字宝宝特别着急跟大家见面,出示“去和里”拼读,组词,说反义词。
3 .师范读:这么美的诗,老师也想都,能给我个机会吗?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4 .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
5 、引读:一去——烟村——亭台——八九——6 、展示读。
(二)了解诗意1 .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现烟村、亭台、花图片)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子?2 .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幼儿园一去二三里教案
幼儿园一去二三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地方和建筑物。
2.提高幼儿的空间定向能力和记忆能力。
3.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一去二三里的名胜古迹介绍以及照片展示。
2.选择三到四个地方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忆。
3.团队合作完成制作地图和标识地点写明简介。
教学设计:活动一:一去二三里的名胜古迹介绍以及照片展示1.介绍一去二三里所在地、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2.展示幼儿园附近的名胜古迹的照片。
3.根据照片表现和描述这些地方的特色和背景。
活动二:选择三到四个地方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忆1.将幼儿分组,每组带一名老师,选择不同地方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忆。
2.进入到目的地后,先展示照片,然后团队协作完成判断地点,并进行相关的互动游戏和角色扮演,提高幼儿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3.制定观察任务,例如:对于文化街道,观察内部灯光和路标;对于唐风街市,观察汉字和建筑风格等。
活动三:团队合作完成制作地图和标识地点写明简介1.将幼儿再次分组,每组由一个地图师负责,并由老师作为指导。
2.组内根据实地观察和记忆,利用在活动二中拍摄的照片,制作地图,并标上重点地点和简介,如文化街道,唐风街市等。
3.最后将地图展示出来,所有幼儿围着地图一起谈论交流。
教学评价:1.通过活动一,提高幼儿对于一去二三里及其名胜古迹的认知,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活动二可以让幼儿更好地“走出教室”,从多角度去感受和认识文化街道、唐风街市等,提高其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
3.活动三可以让幼儿在小组合作中,学习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空间定向能力和地理知识的掌握。
总结:通过这次“一去二三里”的活动,幼儿不仅学习了地理知识和历史文化,同时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现能力。
这对于幼儿的认知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023年最新-在诵读中感悟——《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优秀5篇)
在诵读中感悟——《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优秀5篇)去二三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并会书写笔画“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生字卡片、课前学生准备好语文书、同步阅读、课堂作业本。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学习10个生字1、板书1至10十个数字:⑴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它们吗?一起大声地和他们打声招呼吧!(生齐读)⑴让我们再轻轻地和它们打声招呼吧!(生齐倒读)2、出示一至十十个数字:⑴这节课,唐老师把这十个数字的好朋友请来了。
瞧,你会读吗?(在数字下贴上相应的生字卡片)生自由读。
⑴谁来读一读?⑴小老师领读从小到大,从大到小,打乱顺序领读⑴读了这10个汉字,你有什么话要说吗?3、师1至10是十个有趣的数字,古代有位诗人把它们写进了一首诗,咱们一起去读一读吧!二、学习古诗1、翻开语文书,请小朋友自由读古诗。
2、请小朋友在诗中找到这10个数字,圈一圈,拼一拼。
3、再拼拼读读,想想读音的时候你有什么新发现?(“一”的变调)指导朗读第一句:这一句诗中还有两个生字宝宝,学习生字“去”、“里”。
4、把你会读的诗句读给大家听,集体正音。
5、读整首诗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6、出示课件仔细看看这幅图,想想与我们这首诗有什么联系?(学生观察回答,自主图文对照,在图上找一找烟村、亭台、花朵。
)7、这首诗写得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同桌配合,一人读,一人指出相应的图。
8、教师范读小朋友闭着眼睛体会一下,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交流感受。
9、看着这幅图,再来美美地读读这首诗。
注意了,读完题目要停留一下再读。
指名读,评价──齐读。
10、鼓励背诵小山村真美啊,小朋友愿意把这首诗背下来吗?三、指导书写1、回忆田字格小朋友,我们知道四线格是拼音的家,那么生字的家在哪儿?(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
古诗《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6篇)
古诗《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6篇)古诗《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6篇)《一去二三里》这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
这首童谣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项目,培养儿童通过朗读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优美景色。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古诗《一去二三里》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诗《一去二三里》教案篇1教材背景本次活动选自幼儿园学前班主题式课程《谁和谁是好朋友》分主题“数字王国里的兄弟们”中的综合活动《一去二三里》。
这是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炊烟、村子、门前、鲜花等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
这首古诗排列整齐,描绘的景物错落有致,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小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
其中包含语言、社会、艺术、科学等多项领域,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幼儿感受环境、生活中的美,从而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经验。
教学目标一、欣赏并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
二、理解、感受古诗《一去二三里》描写的美好意境,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根据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本活动中的欣赏、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是重点,理解、感受古诗《一去二三里》诗中的意境是难点。
教学准备一、幼儿用书《一去二三里》。
二、录音磁带配乐古诗《一去二三里》。
三、视频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一、谈话1.教师:小朋友,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吧。
从一数到十看谁数得准。
教师:真厉害!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在我国的古代有一位诗人,他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一首诗里,想知道他是怎样写的吗?那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吧,名字就叫《一去二三里》。
二、听古诗《一去二三里》1.听配乐古诗朗诵《一去二三里》。
2.讨论。
小朋友,你们听到了什么?请你把听到的说出来。
二、欣赏古诗《一去二三里》1.图文结合,理解古诗描写的美好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笔画“横”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教学难点:辨别“八”“入”教学方法比较记忆法、以读代讲法教具准备课文插图、生字卡片、数字卡片、音乐磁带一、复习导入1.复习六个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i yi wu)和三个音节(jia zuo hua)2.激趣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了的向识字王国出发吧!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1.看图说话。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说了些什么?2.出示课题:有一首诗歌,说的就是这幅图。
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不同符号分别标出会读的字和不会读的字,同桌互帮互学。
3.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那些字?是怎样认识的?(表扬能自主识字的学生)4.教学生字a读一读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重点引导学生读准“四、十、三”。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b 摆一摆人人动手,把12张字卡分成两类摆一摆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
(“一”至“十”是数字,“去”与“里”不是)。
全班交流。
出示四行五列的方格(课文的格式),请小朋友把12个“生字朋友”送回自己的“座位”(把每一张字卡分别贴到相应的方格里)。
五、朗读感悟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个人自由读,同桌相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相机指导“一”的变调)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了解诗意。
(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
(3)请小朋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还有什么问题?(5)男女生分别齐读。
课间活动:数数歌六、认识田字格,知道书写“一”1.认识田字格2.a谈话激趣: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
(我们叫它“田字格”,请学生说一遍“田字格”)b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3.指导书写“一”。
a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b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后学生再写。
第二课时一、巩固生字1.我会认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2.我会记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辨析“几、九”“云、去”“入、八”来记住“九”“去”“八”。
入──捺在撇上住八──撇捺要分家3.我会用a摘苹果说词语或句子出示苹果树图(上面挂着12个苹果,每个苹果后有一个生字)。
指名摘。
摘到后,领大家正确的读两遍,再连读诗句。
b选生字卡填空。
(图文对应)c.我们来做游戏吧,看看图,找到生字卡片贴一贴,再拼拼,填对读对的就是小老师,黑板上有五幅图,情仔细根据图意选择生字卡片填空kuai tian pian gua tiao yu duo hua ge qiu()块田()片瓜()条鱼()朵花()个球二、配乐诵读全诗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自由配上动作背诵课文:指名背诵,小组背诵,全班齐背。
3.背诵全诗,并设问:(1)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这个小山村热闹吗?(2)你来到这个小山村,觉得它美吗?(3)总结:小山村真美,请小朋友一起背,就好象走进了小山村。
三、指导书写“二”“三”1.观察课文中田字格的范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横的长短及在田字格的位臵来说)3.教师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讲评: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四、扩展活动1.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2.跟好朋友一起说饶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
饶口令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要想说对十,舌头别伸直,要想说对四,舌头碰牙齿,要想说对四和十,多多练习十和四。
五、作业设计1.今天我们学了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请大家课后找一找,说说看我们周围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比如教室里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看,看谁找得多。
2.课后找一找带有本课生字的诗或儿歌读一读。
《口耳目》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象形字归类识字。
12个字按人体器官、动物、植物、天体和物象分成四类。
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以便让学生理解字义,认清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课后练习“我会连”又举了四个字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汉字义形结合的特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识记12个生字;难点是通过对这12个象形字的学习,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掌握象形字的学习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目标】1、认识“口、耳、目、日、月、火、羊、鸟、兔、木、禾、竹”12个生字,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理解字意,认清字形。
2、掌握象形字的学习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策略】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建议】把文中的12幅图画做成12个头饰;把12个象形字做成一张“龟甲”,贴在小黑板上;在“送信”的游戏中巩固识字。
外加一台录音机,一盒磁带。
【教学过程设计】一、故事导入,激趣激情1、配乐讲故事:老师指着“龟甲”上的文字说:“有一位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块“龟甲”,上面刻着许多奇怪的图案,(出示一个大大的“龟甲”刻着12个甲骨文)考古学家说这里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你们猜猜,会是怎样的故事呢?(先给出让学生猜的时间,然后教师再讲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人们。
有勇敢的爸爸,勤劳的妈妈,还有可爱的孩子们。
一天清晨,一轮红日从竹林里升起(贴出“红日”图),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爸爸们出去打猎。
这一天,收获可真大。
他们捉到了一只兔子和一头羊(贴出“兔”和“羊”)。
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妈妈们在田地里辛勤地培育禾苗(贴出结着穗儿的禾苗图)。
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在竹林里游戏。
一阵微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出示“竹子”图)林子里的鸟儿一边喳喳的欢唱,(出示“鸟”图)一边扑楞楞地欢舞。
鸟儿们可喜欢那群孩子们了!因为孩子们不但有一张乖巧的嘴巴,(出示“嘴巴”图)还有一双机灵的耳朵和水汪汪的大眼睛(出示“耳朵”和“眼睛”)。
于是他们成了好朋友。
日子可过得真快!夜悄悄地来临了。
你看!月儿弯弯挂蓝天(出示“月儿”),今晚的月色可真好。
懂事的孩子们决定用他们动听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为劳动了一天的爸爸妈妈们拂去疲劳。
于是他们用木头燃起了火把(出示“木头”和“火把”)。
熊熊的火把映着他们美丽的笑脸。
他们唱啊,跳啊,度过了一个美妙的夜晚。
小朋友,和你们猜得一样吗?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么美丽的故事,考古学家是怎么知道的呀?(让学生初步了解:龟甲上刻的是古时候的文字,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
)2、让学生猜一猜龟甲上刻的是什么字?出示汉字的演变过程:把“图画──甲骨文──简化字”一一对应起来。
3、小朋友,你们可真了不起。
知道吗?你们刚才所认出的这12个汉字(指龟甲上的文字)是我们的祖先在四千多年前所使用的。
它们的形状跟动物的图形非常象。
这种古老的文字我们叫它“甲骨文”。
二、自主学习,读准字音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46页,请大家看看图画,拼拼音节,读读生字,难读的字多读几遍,不会读的请教老师、同学。
看哪个小朋友在最短的时间里和这12个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2、借助图画,借助拼音,开火车认读生字。
三、互助学习,识记字形,了解字义1、仔细观察汉字的(图画──甲骨文──简化字)演变过程,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
2、四人小组互助学习,每人选择其中的两个生字宝宝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四、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学习生字,其中重点学习“火、竹”和“羊、兔、鸟”要求学生结合图画,展开想象,说说“火、竹”和“羊、兔、鸟”的字形;然后在给“火、竹”找朋友。
尤其是“火”,用“()火”和“火()”的形式了解字义。
五、游戏识记,加强记忆1、“找朋友”:老师手举甲骨文卡片,让学生用手中的简化字卡片与之相对,选反应最快的小朋友上台。
2、老师手中的和孩子手中的卡相对应,加上孩子头上的图片头饰就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
(老师用奖励相应的图片头饰奖励学生,并用激励性地语言表扬如:圆圆的太阳送给你……)3、“欢乐传递”:每组每人分别拿一张不同的去拼音的12个生字,手牵手走上讲台。
音乐响起,每人用自己手上的生字组成一个词并领读两遍。
读完以后把卡片传自己的朋友。
下一轮同学再组词,再读,再往下传……直到音乐停止。
六、巧记字形,张扬个性1、“我会编”:⑴老师随意抽出一组“图──相形字──简化字”,并用该字编一句儿歌。
如:“月”字,编成“月儿弯弯象小船”。
⑵再让学生从中也抽出一组,编一句。
⑶最后,把学生编的一句句话串成一首儿歌。
2、把自编的儿歌熟读成诵。
七、“我会连”出示课后的“鱼、石、刀、网”的图片、象形字和简化字。
请学生一一对应起来,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连?先小组合作,连连说说,并读准字音。
八、小结,巩固小朋友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我们的汉字本身就是一幅幅画。
它和世界其他民族的拼音文字不一样。
我们的汉字多了不起,我们可要好好学习它。
六、综合能力训练题其实,我们也能成为考古学家的,是吧?你们说,我国的汉字奇妙不奇妙?现在,我们已经都是小考古学家了。
那么,小考古学家们,让我们再来研究研究这些奇妙的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