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的哲思

合集下载

道德经对孩子教育的启示

道德经对孩子教育的启示

道德经对孩子教育的启示
《道德经》对孩子教育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尊重孩子的本性:《道德经》提倡"无为而治"的理念,强调
物自有常,道自有德。

教育者应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和天性本能,并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引导他们自然地发展和成长。

2. 弘扬孩子的善良品质:《道德经》强调理善,道善,教育者应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善良品质,如诚实、尊重、关爱、正直等。

通过示范和引导,使孩子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3. 尊重孩子的独立思考:《道德经》提倡"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鼓励个体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性。

在教育孩子时,要给予
他们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培养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孩子的自律自控:《道德经》强调内功修炼,提倡克己复礼。

教育者应引导孩子们明辨是非,懂得自律,培养他们的自制力和自控力。

通过规范和约束,使孩子们学会自我约束,掌握正确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

5. 培养孩子的宽容和平和心态:《道德经》提倡"大爱无疆",
以柔克刚。

教育者应引导孩子们学会宽容、理解和包容他人,培养他们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同时,教育者自身也要持有平和的心态,以身作则,给孩子们树立榜样。

教育孩子的哲理名言警句

教育孩子的哲理名言警句

教育孩子的哲理名言警句教育孩子的哲理名言警句精选篇11.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2.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惰。

——韩愈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4. 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

——列宁5. 我们不需要死读硬记,我们需要用基本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

——列宁6.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7.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8. 教学的最高的最后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

——赫尔巴特9. 一个人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

——洛克10.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孔子11. 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

——《礼记·学记》12. 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夸美纽斯13. 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

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14. 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马卡连柯15.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16. 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完全由教学人员来决定。

——列宁17.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18.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增广贤文》19. 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陶行知20. 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马卡连柯21.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

——乌申斯基22. 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乌申斯基23.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24. 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教育哲学和教育理念的哲学思考

教育哲学和教育理念的哲学思考

教育哲学和教育理念的哲学思考教育是人类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教育哲学和教育理念作为教育领域的基石,对于教育的发展和实践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哲学的角度对教育哲学和教育理念进行思考,探讨其内涵、关系及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一、教育哲学的内涵教育哲学是对教育现象的哲学思考和解释。

它关注的不仅是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更在于揭示教育的本质和意义。

教育哲学试图回答关于教育的根本问题,如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价值在哪里?如何实现优质教育?通过哲学的思辨和辩证,教育哲学拓展了教育的视野,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启示。

二、教育理念的哲学内涵教育理念是对教育目标、方法和价值取向的理论总结和诠释。

它反映了教育实践中的价值观念和追求,是教育实践的精神支柱。

教育理念不仅仅是对教育现象的描述,更在于对于教育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案的提出。

在教育理念中,价值观念、人生观念和社会观念共同构成了教育的理论基础,塑造了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实践取向。

三、教育哲学与教育理念的关系教育哲学是对教育本质和意义的思考,而教育理念则是对教育目标和方法的诠释和总结。

教育哲学为教育理念提供了哲学基础和思想支持,指导教育实践的追求和目标。

教育哲学和教育理念相辅相成,前者为后者提供了思想的支撑,后者实现了前者思想的具体化和实践化。

四、教育哲学和教育理念的启示教育哲学和教育理念的思考不仅在于揭示教育的本质和意义,更在于提供教育实践的指导和启示。

通过对教育问题的哲学思考和反思,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教育的价值导向和实践取向,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

教育哲学和教育理念的启示,让我们认识到教育是一种对人类的关怀和呵护,是一种对未来的投资和希望。

五、结语教育哲学和教育理念的哲学思考,拓展了教育的视野,启迪了教育的实践。

只有不断地对教育问题进行哲学的思考和解读,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意义,更好地实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愿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追求真理,不断超越自我,为教育的蓬勃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教育的哲理名言(63条)

关于教育的哲理名言(63条)

关于教育的哲理名言(63条)一、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爱因斯坦二、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苏霍姆林斯基三、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陶行知四、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

——哈钦斯五、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

——爱默生六、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七、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培根八、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陶行知九、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十、德性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

——洛克十一、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十二、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萨克雷十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十四、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十五、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

——赫尔巴特十六、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叶圣陶十七、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马卡连柯十八、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

——狄德罗十九、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二十、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

——叶芝二十一、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马卡连柯二十二、教育是把人内心勾引出来的工具和方法。

——苏格拉底二十三、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达尔文二十四、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让它如何发光。

十八条经典教育哲理名言及解析

十八条经典教育哲理名言及解析

本文为十八条经典教育哲理名言及解析。

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写的一副对联,也是他一生伟大人格的光辉写照。

这里的“心”,是一片赤诚的红心,是无私奉献的爱心。

这里的“草”是指个人的私利。

这句话箴告我们中小学教师要“爱满天下”,对教育事业和儿童要只讲奉献,不讲个人私利回报。

2、“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这是毛泽东同志早年所写的一副对联,箴告天下的读书人(知识分子)一方面要认真读书,持续提升思想觉悟;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锻炼身体,做一个思想解放、行为文明、体魄健壮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3、“工人爱机器,农民爱土地,人民教师岂能不爱小淘气”。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

这句话说明教师要热爱儿童,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

即使有些儿童调皮淘气,但教师也要真诚地爱他们。

4、“数子十过,不如奖其一功”。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这句话体现了一种“评价增益效应”,说明表扬、奖励的效果优于批评、惩罚的效果,教育过程中理应多用表扬奖励。

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有片面性,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一味地表扬夸奖,批评、惩罚也是必要的。

5、“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这句话出自《孔子家语》,是古人总结的至理名言。

意思是说,小时候养成的良好习惯,就如同自然发生的行为一样。

很显然,这是在强调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6、“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无穷”。

这句话常常被大家引用,用来说明教会学生学习,增强学习方法指导的深刻道理。

这里的“鱼”,指现成的知识和答案;“渔”,则是指捕鱼的方法和技能。

意思是箴告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水平,开发学生的智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7、“吃水不忘开井人,成才永念启蒙师”。

这句话的意思很浅显,拿“吃水不忘开井人”作比喻,引出“成才永念启蒙师”。

核心意思是叫人们勿忘师恩,永远记住老师培养自己成才的恩情。

8、“要想使学生得到发展,教师首先要学会发展”。

教育哲学的思考与启示

教育哲学的思考与启示

教育哲学的思考与启示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而教育哲学则是探讨教育的本质和意义的学科。

教育哲学不仅为教育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思考和启示,也对教育实践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教育的目标、方法和价值观,以及教育哲学对于教育的启示。

一、教育的目标教育目标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也是衡量教育成果的标准。

教育哲学认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体的自由发展。

教育应当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二、教育的方法教育哲学认为,教育的方法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

在教育方法的选择上,教育哲学强调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育应当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道德素养,通过美育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和道德观念。

三、教育的价值观教育哲学关注教育的价值观,即教育应当追求何种价值目标。

教育哲学认为,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人的完善和社会的进步。

教育应该重视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注重人的自由和社会的公正。

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发展潜力的公民。

四、教育哲学的启示教育哲学对于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通过探究式学习和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其次,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道德素养,通过美育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教育应当追求全面发展和个体自由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和终身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教育哲学为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思考和启示。

教育目标应当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体的自由发展;教育方法应当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核心;教育价值观应当关注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生万物——教育的最美境界

三生万物——教育的最美境界

三生万物——教育的最美境界“三生万物”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代表着宇宙万物的生成和变化。

在教育领域,“三生万物”同样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需要遵循“三生万物”的哲学思想,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实践和创新,帮助他们发现自我、实现自我,最终达到教育的最美境界。

一、教育的“三生”1、生命教育:教育首先要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根本,它涉及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情感体验、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

教育者需要尊重学生的生命,关注他们的成长过程,引导他们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生命意识和生命责任感。

2、生活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源泉。

生活教育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教育者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理解生活,培养他们的生活技能和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生活教育也强调学生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等社会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3、生存教育:生存是人的基本需求。

生存教育关注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存智慧,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和应对生存挑战的策略。

教育者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生存教育也强调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帮助他们更好地服务社会、贡献社会。

二、教育的“万物”1、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和潜力。

教育者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同时,教育者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人格。

2、社会需求:社会是教育的最终归宿。

教育者需要关注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将学生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参与社会建设。

同时,教育者也需要关注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教育的哲学思考

教育的哲学思考

教育的哲学思考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

而教育的实践和理论背后,也离不开哲学的思考。

本文将从哲学的角度探讨教育的本质、目的以及教育的理论基础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理解。

从个体维度看,教育是培养人类全面发展的过程,旨在激发个体潜能、提高个体素质,并使其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从社会维度看,教育是传承社会文化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社会可以将价值观念、知识技能传递给新一代,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教育的本质还体现在其侧重于人的发展和自由。

教育旨在培养人的智力、品德、情感和技能等方面,促使人全面成长。

此外,教育应该提供机会和环境,使得个体能够实现自由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和潜能。

二、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有思想、有素质、有创造力的公民,使其具备实现自身价值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能力。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繁荣是其根本目标。

教育应当为个体提供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机会,提高其综合素质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教育的目的还涉及到人类的自由和幸福。

教育应该培养人的自由意识、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其能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并追求自己的幸福。

同时,教育也可以培养人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促使其在行为上遵循道德规范,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

在这些学科的理论指导下,教育实践得以规范和发展。

其中,哲学对于教育的思考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哲学提供了教育的价值观基础。

不同的哲学派别有不同的教育观念和目标,比如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和意义,而实用主义注重个体的实用能力。

教育的设计和实践需要在这些不同的价值观基础上进行选择与平衡。

其次,哲学提供了对教育思维方式的启发。

哲学的思辨性和系统性使其能够培养人们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从而影响到教育的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制定。

关于教育的哲理名言

关于教育的哲理名言

关于教育的哲理名言引言:做平常人,有平常心,才能教育出不平常的学生来。

接下来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一些关于教育的哲理名言,希望大家阅读之后有所收获。

1、做一个幸福辛劳的园丁,浇灌满园芬芳。

——陈媛媛2、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3、关于如何生活,如何行事,如何做人方面,我所需要知道的那些人生中最重要的道理都早在幼儿园里就学过了。

——美国作家罗伯特·福尔格姆4、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

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吴玉章5、我坚信,挫折和成功是一对软生兄弟。

——孙婷6、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翟7、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屠格涅夫8、有价值的教学是学习方法的传授。

——李玉娟9、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

——谢觉哉10、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看见学生们满心愉快地走进教室,意犹未尽的迎来下课。

11、是学生给了我们施展才华的机会,让我们的知识和智慧能够传承和增值。

——王书云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轲13、教育有规律,循道而行事事皆可行;学生有个性,因材施教个个都可教。

——邵承博1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丘15、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郭小川16、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教师的责任就是走进这个世界与学生共同营造这个世界,而不是用自己的独断强行改造这个世界。

——邵承博17、只要你勇敢,不放弃,去努力,我都为你自豪和鼓掌。

——房秀芹18、私心胜者,可以灭公。

——林逋19、做幸福教师,育满园桃李。

——朱凤霞20、那一个个学生的名字从来都不是一串冰冷的字符,他们会随每一个平淡的日子融入到我的生命里,成为我一生的记忆。

——侯红艳21、用行动和爱去浇灌,让每一个孩子的人生开出多彩美丽的花朵。

——焦玉兰22、明德勤自省,明智多读书。

——王涵23、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朱自清教育家的人生哲思

朱自清教育家的人生哲思

朱自清教育家的人生哲思朱自清,20世纪中国著名教育家、文化学者,他在教育事业中秉持着独特的人生哲思。

本文将从朱自清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成果等方面,探讨朱自清教育家的人生哲思。

一、朱自清的教育理念朱自清教育家的人生哲思根植于他独特的教育理念。

朱自清认为,教育的核心应当是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和独立思考能力。

他主张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朱自清提倡将学生培养为“完美人格”,认为道德品质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目标。

他认为,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关键在于教育者自身的示范。

他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注重以身作则,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朱自清还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他主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他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二、朱自清的教育方法朱自清在教育实践中采用了一系列独特的教育方法,以实现他的教育理念。

他主张灌输教育和启发教育相结合,通过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结合适度的灌输教育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朱自清提倡以情感教育为重,他认为情感的培养是教育的基础。

他注重与学生建立起师生情感的连结,倾听学生的内心需求,为学生提供安全而温暖的学习环境。

他善于运用故事和寓言等形式,通过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悟人生道理,从而引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

朱自清还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他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我思考和互动交流来探索问题。

他提倡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三、朱自清的教育成果朱自清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朱自清教育家的人生哲思在他的学生中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

朱自清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学术上出类拔萃,还具备了高度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哲学思想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哲学思想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哲学思想教育学专业是培养教育工作者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哲学思想的教育专家。

教育哲学思想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基础,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指导教育实践的准则和方向。

本文将通过探讨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哲学思想,介绍其重要性和应用。

一、教育哲学思想的定义教育哲学思想是指在教育实践中探寻教育本质、目标、方法以及教育活动的道德、伦理问题等思维方式和理论思想。

它借助哲学的思辨性和逻辑性,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指导教育实践的思路和原则。

二、教育哲学思想的重要性教育哲学思想在教育学专业中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首先,教育哲学思想帮助教育工作者深入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育哲学思想使教育工作者能够深入思考教育活动的意义和目标,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成长。

其次,教育哲学思想提供了教育方法和策略的指导。

教育活动需要科学的方法和策略来实施,而教育哲学思想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和实施教育活动。

再次,教育哲学思想对于教育工作者个人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哲学思想的学习和运用可以提升教育工作者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在教育领域中更加出色。

三、教育哲学思想的应用教育学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并灵活运用教育哲学思想。

首先,他们应该学习并理解不同教育哲学思想的内涵和特点。

教育哲学思想包括实用主义、进步主义、重视个体发展的人本主义以及重视社会整体发展的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等等。

了解这些思想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

其次,在实践中,教育学专业的学生需要结合自身实际,灵活运用教育哲学思想。

他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育环境和对象,选择合适的思想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效果。

总之,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哲学思想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基础。

它的学习和运用对于提升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能力和专业水平至关重要。

教育后的哲学感言

教育后的哲学感言

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经走过了求学的道路,站在了人生的新起点。

回首过去,我感慨万分,仿佛一幅幅画面在脑海中浮现。

在这漫长的求学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了教育的真谛,体会到了哲学的智慧。

今天,我想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一下我教育后的哲学感言。

一、教育的本质是启迪智慧在我国,教育被视为国之大计,民之大本。

教育的本质是启迪智慧,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然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于教育的理解却千差万别。

在我看来,教育的真谛在于启迪智慧,而非仅仅传授知识。

1. 智慧是教育的核心智慧,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知能力。

它包括知识、经验、思考、判断等方面。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智慧,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

2. 智慧的传承与创新教育的智慧传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瑰宝。

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到现代教育的普及,智慧的传承从未中断。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也需要不断创新。

我们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使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教育的价值在于塑造人格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塑造。

一个优秀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人格。

以下是我对教育价值的一些思考:1.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2. 塑造独立的人格独立的人格是人在社会中立足的基础。

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选择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育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下是我对教育目标的几点理解:1. 德育为先德育是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首要任务。

浅谈我对教育哲学的认识理解

浅谈我对教育哲学的认识理解

浅谈我对教育哲学的认识理解教育的目的是教育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我看来,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独立性。

国家实现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有一流的人才,而培养一流的人才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人的智慧和培养人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指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更包括人的品质、道德和价值观的培养。

教育也要注重培养人的个性和独立性,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擅长的领域,并且发展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才能。

教育的价值是教育哲学关注的重要问题。

教育的价值不仅仅是指教育所能带来的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指教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具有的非经济的价值。

教育对于个人来说,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受教育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并且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

对于社会来说,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教育的方法是教育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教育方法是指教育实践中采用的策略和手段。

在我看来,教育方法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

传统的教育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教导和灌输,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能力。

教育方法也应该是多样化和个性化的。

每个人的学习方式和兴趣都是不相同的,所以教育方法也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教学活动。

教育哲学是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的学科。

在我看来,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独立性,教育的价值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推动社会进步,教育的方法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并注重多样化和个性化。

通过对教育哲学的研究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教育的本质和意义,从而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道德经》中的教育哲学

《道德经》中的教育哲学

《道德经》中的教育哲学:成长是一种自然属性一、教育孩子首先要讲人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二三是什么不用管,我们只关心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宇宙观。

我们搞教育,首先要了解人性。

人性又被什么决定?我们人生活在宇宙之中,又被宇宙运行的规律所决定,所以宇宙观很重要,人性观很重要。

教育是要帮助孩子完成他身上的使命,完成他身上的必然的本性,而这个必然的本性是源自他的人性生出来的。

宇宙万物都是被一个力量所创造出来的,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是生的力量。

因为有生的力量,所以才把这个世界创造出来,这是《道德经》的思想,哲学上叫创世论。

熟悉《圣经》的都知道,上帝创造诸天和大地。

同样是我们的宇宙万物是生出来的,这个力量运行在万物之中,运行在每个人的身上。

二、释放“生”的能量当我们迷茫陷入情感的时候,你发现就是生的力量在背后起作用。

所以才迷恋爱情,其实爱情就是让你生。

所以这种生除了身体的生,大家回想一下,生命中最快乐的瞬间,这些瞬间都跟生有关。

能够生出一个孩子健健康康,能够写出一首诗,能够画出一幅画,一个想法能够得到认可……这些都是你的快乐瞬间。

为什么这样你就会快乐了?因为你顺应了天道,生的力量在你身上释放出来了,你就非常快乐,而且很健康。

当生的力量被压抑了,你会非常难受,甚至会憋出病来。

当有了生的眼界后,我们再看孩子时,就会用新的眼光看他。

你会发现孩子的很多调皮捣蛋,其实他是想生,他捣乱东西是想重新组装,他要表达生的力量,但是我们有时候把它看成调皮捣蛋,孩子特别不喜欢做作业,因为这个作业压抑了他的生让他死记硬背,根本就没有释放他的生的动力,为什么孩子有时候随便画一个圈就很高兴,秀给你看,你只要一表示赞赏,他就很高兴,生,或者孩子唱了一首歌,管他好听不好听,一鼓掌他就很高兴,都是生。

所以,宇宙是生、天道是生,一定要有生的眼光和生的教育。

知识是为了服务生的,比如教语文是为了让孩子会写文章和诗歌,教数学的目的会算帐对数感兴趣,探索宇宙的数……这些都是生。

告诉孩子的六大哲学原理

告诉孩子的六大哲学原理

告诉孩子的六大哲学原理告诉孩子六大哲学原理是为了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哲学思维,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智慧。

1. 人的自由意志:人是自由的生命,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力。

告诉孩子,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决定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但也要提醒他们,自由并不意味着无限制,我们的选择应该尊重他人的权益和契合社会规则。

2. 悲观主义:告诉孩子,生活中会遇到挫折和困境,但它们是人生的一部分。

悲观主义教导我们要接受生活的苦难,并从中寻找成长的机会。

孩子应该学会面对困难,勇敢地应对挑战,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境。

3. 尊重他人: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是独特而尊贵的个体,应该尊重他人的权益和差异。

我们要用善良和宽容的心对待他人,不论他们的种族、宗教、性别或其他背景。

培养孩子的宽容和尊重能力,让他们成长为关心社会、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人。

4. 知识的追求:告诉孩子,追求知识是人类成长的动力。

鼓励他们持续学习,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知识的获取不仅能够丰富头脑,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思维。

5. 生命的意义:告诉孩子,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义和目标。

他们应该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并为之努力奋斗。

要提醒孩子,追求物质上的成功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感,而是与自己的价值观相符合的生活才能给予真正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6. 存在主义:告诉孩子,生命是瞬息万变的,我们必须承认人生的不确定性。

无论我们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和困境中,都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做出选择。

告诉孩子,他们要发现并塑造自己的存在,并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坚持追求个人发展和创造力。

当告诉孩子这些哲学原理时,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

让他们在学习哲学思想的同时,也能明白它们与他们自己的生活和成长相关的重要性。

同时,要给予孩子的意见和想法自由发展的空间,鼓励他们对哲学理论进行自己的思考和探索。

关于学校教育目的的哲思和实践

关于学校教育目的的哲思和实践

关于学校教育目的的哲思和实践幸福需要教育,同样,教育需要幸福。

教育家朱永新说过:“儿童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做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

”学校应该成为提升学生幸福水平的乐园,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幸福者和幸福的创造者。

学校既要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又不能忽视对学生心灵的慰藉与健康体魄的培育;既要重视升学率,又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体验和追求幸福。

课堂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

学校要激励教师追求具有现代特性、符合学生特点、高效而快乐的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在自我发展中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感受来自探究与创造的幸福。

近两年来,我校开展了“幸福校园的创建活动”,要求学校领导班子带头树立幸福教育理念,人人做播种幸福的人,不但以优美的校园环境育人,还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增强师生的幸福意识。

用完善的管理制度、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保障师生的权利和幸福,为学校发展注入内在的动力和永恒的生命力。

我们还尝试在部分教师和部分学生中推行导师制,贯彻落实“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管理理念。

导师们通过学业辅导、生活关爱、谈心交流、心理咨询、家校互动等方式,对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纪律等方面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帮扶教育。

明确了“一帮一”“一帮二”的帮教方式;举行了32名导师与49名学生的“帮扶协议书”签字仪式。

采取多项考核方式,加强对导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导师制的实施效果,从而实现学校倡导的“不抛弃,不放弃”“转化一个学困生,就塑造一个美好人生”的教育理念。

两年的帮扶实践证明,由于导师们真情投入和耐心教育,许多学困生有了明显的进步,学生和家长对此项工作非常满意,许多家长通过电话、书信、家长会及问卷回复的方式表达对导师们的感激,对学校这一举措的支持。

教育哲理名言名句

教育哲理名言名句

教育哲理名言名句
教师之所以伟大,在于他(她)永远消耗自己,照亮别人。

愚蠢的教师只会传授真理,聪明的教师应教孩子发现真理。

感人肺腑的谈话,能医治孩子心灵的创伤。

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教书。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爱就是教育,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是宽容而不是纵容,是诱导而不是命令。

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孩子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孩子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教师的工作是激发孩子对人生无限的好奇心。

教师的人格是教育的基石。

教师要融于师生的相互理解中。

能得到家长和孩子的尊敬和喜爱,这是教师的价值所在。

在教学上,要做教师兼学者;在写作上,要做学者兼教师。

坚持启发式,防止注入式。

博学、耐心、宽容,是教师最根本的素质。

教师应该善于挖掘孩子的潜能,培养他们包括能力在内的多方面能力。

不尊重学生,就是不尊重自己。

以仁治校,以爱执教,以诚待人,才可融社会、学校、师生为一体。

为师者当高风亮节,动之以情,付之以爱。

教与学理当为一体,即师生融洽是鱼与水、血与肉的亲情之融合。

先学会做人,再学会知识。

非学无以立身,非教无以立国。

追求无悔。

将我的血与汗,用明的甘露,浇灌鲜嫩的花朵;将我的灵与肉,化作知识的养分,肥沃强国的土地。

耕耘在绿草地,此生无怨无悔。

给学生一个世界,给老师一片天空。

纳百川,容学问,立德行,善人品。

浅谈我对教育哲学的认识理解

浅谈我对教育哲学的认识理解

浅谈我对教育哲学的认识理解
教育哲学是关于教育的理论思考。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涉及到众多的因素和问题。

教育哲学就是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探究和讨论的学科。

通过对教育问题的哲学思考,我们可以寻找到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找到教育的最佳实践方法和策略,进而推动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教育哲学是关于教育的价值观问题的思考。

教育是对人的一种塑造过程,它涉及到对人的关爱、尊重和培养。

教育哲学通过对教育的价值观问题进行思考,探讨和界定了什么是优质的教育,什么是合适的教育目标,以及如何实现这些目标。

它提供了对教育问题的伦理和道德准则,为教育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和价值取向。

教育哲学是关于教育方法论的思考。

教育是一门科学,它需要一套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去实施。

教育哲学通过对教育问题的思辨和探讨,提供了对教育实践的方法论指导。

它探讨了教育的操作方法、教育的策略和教学的技巧,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教育工作。

它也提供了对教育问题的批判性思考,帮助我们理解和评价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幼儿园教师的人生哲理

幼儿园教师的人生哲理

幼儿园教师的人生哲理作为幼儿园教师,我认为教育不仅是职业,更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哲学思维,一种价值观念和信念。

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也在不断成长和学习,这启示我思考出自己的人生哲理。

一、教育的核心是爱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的传统角色是传授知识,但教育的核心应该是爱。

孩子们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被爱与关怀。

我们应该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对待每一位学生,耐心、用心、真心地关爱他们,让孩子们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二、言行一致,做榜样教育不仅是言传,更是身教。

幼儿对成人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尤其是对于身边的老师更是如此。

我们作为老师要言行一致,做好身体力行的榜样,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引导孩子的言行举止。

只有我们自身能够理解、实践和表现出优秀的行为模式,才能教育出更好的孩子。

三、教育是一种艺术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需要我们用心和创造力去经营,并不是一味地按照固定的标准和模式规范孩子的行为。

每个孩子都有着独特的个性和特点,只有针对不同的孩子,用不同的方法去引导他们,才能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

我们应该具备创新和变通的思维,进行教育艺术的探究,以让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天赋才能。

四、认真、细致、责任幼儿的教育是一项责任重大的工作。

我们的工作并不像一般的职业那样只是完成分内的任务就可以了。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具备认真、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

我们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还要用心感受孩子的需求和情绪,为他们提供更加细致的照顾和关爱。

五、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技巧。

我们不能仅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应用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新技术对教育方式进行创新和改进。

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但同时也很有成就感的工作,只有不断学习、探索和改进,才能为孩子们带来更好的教育体验和发展。

六、教育需要团队合作教育是一项团队运作的工作。

老师不能单靠自己去完成一切,需要与团队共同合作来提升教育的质量。

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哲学启示

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哲学启示

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哲学启示
陶行知:
1、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概括起来包括三大基本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2、“生活即教育”的意思就是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和目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只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才能教人积极向上。

3、“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必然结论。

陶行知主张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书本,而应扩大至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向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学习,使学校教育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紧密相连,形成真正的教育。

4、陶行知反对以“教”为中心,主张“教学做合一”。

5、这就从教学方法上改变了教、学、做的分离状态,克服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脱节、理论与实际分离的弊端。

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

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

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 稿 主持 人:姜平
E ma i l : c s j k y j p @1 6 3 . c o m
关 于 教 育 的哲 思
一 郭元祥
我们的基础教育最缺什 么
教学方式盛行 ,学生 的问题意识 、创新思维 、学科 程与方法” 目标被悬置 ,以知识训练 为中心的教学 遮蔽 了知识 的 “ 智育 ”功能 , “ 解题能力 ”替 代了
我们的基础教育不缺实际 ,最缺实践 。中国的
基础教育是世界上最实际 的教育 ,只顾 眼前 ,缺 少
教育理想和教育梦想 ,乃其病症 。德性成长也 罢 ,
创新能力也罢 ,离开 了实践 ,教育仅仅体 现的是 知
偏 狭的 “ 知育” , “ 知识授受 主义 ”教学价 值观和 性 。实践是人类最普遍 的存在方式 ,离开 了认识 性
过 我们的基础教育最缺什 么?答 案也许 是多种多 能力 的培养 的教学 目标 ,也就是新课程 提出的 “ 样的 。我们 的基础教育不缺 “ 德”,不缺 “ 倡德”, 但缺具体细致 的 “ 立德 ”。改革开 放三十多年来 ,
我们一而再 、 再而三地强调德育 , “ 德育 渗透” “ 德 全部 的学科能力 ,少有 中小学研 制了明确的学 科能
2 0 1 5 年 1月 D
l 4
专 稿
实践 、工具性 实践 、交往性实践 ,几乎难 以想象人 的 自然背景 、社会 现实 ,以及 学生真切的人生状态 的生成 。德性养成需 要实践 ,能力发展需要 实践 , 教育一定是人性丰满 的教育 。
我们 的课堂缺什么
和生活体验 ,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找不到 自己。课堂
的德育 停 留在 “ 粗放德育 ”的状态 。建构 以 “ 贴近 时也成为学生 品德养成和能力培育 的”为特征 的德 育体系 , 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难点。
实现 “ 立德树人” 的教育 目标 ,仍然是 当前 我国基
础教育德育改革面临的根本 问题。 中国的基础教育不缺 “ 知育” , 但缺 “ 智 育”。 “ 应试教育”的愈演愈烈 ,把 中小学 的智育引 向了
知识的简单 占有 和解 题训练上 ,学 习方式 的变革 亦 是教育 的对象 。”可现在 我们的课堂知识才是教学
停 留在教与学 的关 系在时间序列上 的简单 翻转 和时 的对象 。获得知识变成 了教学的惟一 目的 ,学生 的 间数量 的粗暴分配 上 。课 堂教学仍然常常漠 视学 科 成长被忘却 了。丧 失了 自我感的课堂 ,何 以转识 成 的基本能力 、基本思 想或基本态度 、基本 经验等发 智 ,化知识为美德?又怎么可能有力量 ?
享 的核 心价值观 、生活方式 以及对 自己负责 、对他 学 生在知识 的学习中获得了哪些经验 ,经历 了什 么
人 负责 、对社会负责 的生活态度 。但 目前为 止 ,几 样 的反省性 思维的过程?这些问题在课堂教学行 为 乎少有中小学制定 了明确 的学校德育质量标 准 ,少 方式 中难以找到明确 的答案 。建构 以 “ 问题导 向 、 有 中小 学制定 了学生必备 的生活能力表现标 准 ,少 能力导 向、自我导 向”为特征 的教学活动体 系 ,实 智育”功能 ,使学生学 习知识 的过程 同 有 中小 学建立 了学生 品德养成 的评价数据库 。学校 现知识的 “
活动德育 、 实践德育 、 开放德 育。 德育 活动没有 “ 立 识 只有还原 为经验并 通过反省性 思维才能获得儿童 德” ,没有真正培育起来人应有的德性 品质 、德性 的生 长。”在课 堂教学中 ,知识 的德性智慧如何达
“ 知识 的力量”是否变成 了 “ 学生的力量” ? 智慧 ,没有真正关注每个孩子成长过程 中应有 的共 成 ?
展性 目标 的深度达成 。总而言之 ,课堂教 学的发展 成学生 的学科素养 , 课堂教学缺乏改变 力 、 发展力 。
原因何在?这可 能不 是用 “ 应试教育 ”一词 就能明 确 回答 的。
缺乏力量 的课堂 ,往往不 能提升和增强学生学 学生获得关于书本知识 的某种 “ 假定性意义 ” 或“ 给
育为首 ” “ 德育 为先 ” ,对德 育不可谓不重视 。我 力表现标准 。当前 的所谓创新性 的教学模 式几乎都 们开展 了那么 多德育 活动 ,但却收效甚微 。原 因何 致力 于解决一个 问题 ,那 就是 如何 让学 生用最快的 在?在于我们 的德育 大多是 说教的德育 、知识 的德 速度掌握知识并学会解题 。苏格 拉底说 : “ 知识 即 知识 就是力量 。”杜威说 : “ 知 育、 课 堂的德育 、 封 闭的德育 , 而缺少 了生活德育 、 美德 。”培根说 : “
失 了改变学生 的力量 。美 国有学者极力 地主张知识 教学必须要具有 回应性 ,通 过建 立书本知识与学生
实践的缺位意 味着教 育品质 的偏狭和干瘪 ,高贵的 失去 了感动力 、感染力 、感化力 、感 召力 ,从 而缺
的生活背景 、生活体验 和人生经验的 内在联 系,开
本质是 回到人 的身上 ,在课 堂教学 中发现那个 “ 未
定性意义” ,不顾学 生通 过知识 加工产生 了什么个
性品质普遍偏低 ,学 科知识未能真切 、现 实地转 化 习的效能感 。把 书本 知识 当作结果来接受 ,只能让
人想法 , 形成了什么思想和能力 。“ 堂堂清 ”,“ 清”
缺乏力量 的课 堂 ,往往 不能提升 和增 强学生对 的是什么 ?显然是 符号知识及其 给定性涵义 。学 习 知识学习的意义感 。如果让学生把书本知识 当作一种 效能感强 的学生在 知识学 习的过程 中往往伴随着丰 事实性的材料来学习 ,那么充其量他们只能获得前人 富 的情感体验 ,尤 其是理智感的不断增强 。成就体 关 于客观世界的描述 , 只能获得 “ 关于世界 的知识”, 验 ,甚至高峰体验 激励着 他们不断地探究与体验 , 而不能获得 “ 进入世界 的知识 ”。书本知识离开了学 反思与感悟 ,不 断地挑 战 自我 ,完善 自我 。当然 , 生的人生成长的内在需要 ,其价值性和意义性层面的 效能感是不 能仅仅从 学生是否会 解题这一结果上得
中小学 的课 堂缺 乏力量 ,已是不争 的事实。尽 展现实 的回应 、生 活的回应 、文化的 回应 ,回应 的 管有效教学 、 高效课堂 的研究 与实践 似乎十分活跃 ,
但 所谓 的 “ 有效 ”大多仅仅表现在强调学 生对书本 完成 的人” ,并促进他 的发展 。乌 申斯基说 : “ 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