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的负外部性研究

合集下载

政府针对网络问政现象应对机制研究

政府针对网络问政现象应对机制研究

72013年Vol.28No.6南昌教育学院学报理论与实践收稿日期:2013-05-15作者简介:伊海燕(1977-),女,河南永城人,讲师,从事宪法与行政法向的研究。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在民众中普遍运用,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互联网的公开性使得社会交流更加的便利,人们通过互联网对社会现象和政府决策进行讨论和研究,互联网成为公民行使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的有效渠道。

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政府机构注重网络的应用以来,我国的网络用户已经达到4.2亿,为互联网技术的传播带来了机遇,同时网络用户规模较大,也使得互联网管理更加重要,规范网民行为和语言是国家互联网发展的重点。

网络进入门槛较低,一些社会不好现象,会得到迅速的传播,易带动网民的不良情绪,同时,互联网也容易被居心不良的人利用,危害国家安全。

网络议题的增多,政府行为更加透明化,网民非理性趋向明显,都要求国家探索网络问政的应对机制,这直接关系着国家安定和民族团结。

因此,对政府网络问政现象进行研究,找出应对机制对国家社会的稳定和国家政治的安定有着重要作用。

一、互联网舆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一)媒体形式多样继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媒体,互联网之后,互联网媒体被称为第四媒体。

它不同于传统的媒体,传播更加广泛,门槛更低。

互联网发展初期,主要的社会舆论还是依附于前三大媒体,网络舆论大部分被转化为传统媒体的报道,社会事件和社会舆论得到求证和追踪,同时网民的参与度比较低。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用户不断增多,舆论形式更加多样化。

现代社会网络对于事件的报道和追踪通常比传统的媒体更加的快速和广泛,网民有了更大的互动交流平台,传统媒体由于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及时的对网络事件和舆论进行追踪认证,对网络舆论的控制力降低。

网络媒体同时也和传统媒体相互推动结合,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良性互动,社会舆论声势更加强大。

(二)网络为民众提供与政府交流的平台网络在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网络民众在社会中占据了一大部分。

浅议我国网络问政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浅议我国网络问政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浅议我国网络问政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摘要】网络问政是政府和公众以网络作为介质的互动过程,是公众政治参与的一种新形式。

网络问政在理论上主要借鉴了当代西方的参与式民主理论和协商民主理论,经过我国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展现出活跃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认真研究网络问政发展问题将促进其进一步成熟,进而对我国的政治制度、政府治理、社会发展等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网络问政;网络参与;民主监督;舆论引导一、引言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互联网就成为人类的重要沟通工具之一,在这之后,互联网与政治的沟通也越来越紧密,这种沟通也慢慢成为广大网民的一个热门话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在公布了一组数据,数据显示,中国网民人数在2012年底已经达到5.64亿人,目前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已经高达42.1%。

一方面,从媒体发展的角度来讲,网络与政治的融合是一种必然,互联网既是一种传播方式,也是一种彻底改变民主进程的工具。

这种媒体的互动性鼓励更多的公民参与公众舆论表达、政府治理和决策。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网络媒体不断发展,公民意识也在不断成长,由此而汇聚的网络民意也日益凸显,与此同时执政者也开始对网络民意日益重视。

网络问政这样一个新事物,慢慢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通过几年的成长,终于由隐性走向显性。

目前网络问政的主要方式是论坛,留言板,短信互动平台,博客,微博等等。

二、目前我国的网络问政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目前,中国的网络问政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凸显了很多问题。

比如网络问政为政府提供了了解民意的新方式,能够有效加强官民双方的意见交流,政府通过网络可以快速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又比如网络问政这一新生事物不断督促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这将会使得政府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增强了官民互信;还有网络作为舆论和多元思潮的集散地,政府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大有作为,正确引导舆论方向,服务民生;最后,网络问政使得政府工作总在民众监督之下,这有助于官员的自查自省,有助于反腐工作的推进。

我国网络问政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网络问政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度 化 是 实 现 公 民 有 序 参 与 网 络 问政 的 重 要 保 障 , 常 见 的 有 网 络 问 政平 台 中的网络发言人对 网 民留言长期不 回复 , 但 发 言 人 所 属 单 位 没有 办法对其 进行 处罚 。 第三, 公 民参与 网络 问政的形式 受 限。 目前我 国大多 数 网民
我 国 网络 问政 的现 状 与未 来 发 展 方 向
◆颛 孙一仁
(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 安徽 合肥 2 3 0 6 0 1 )
【 摘要 】 ‘ ‘ 网络 问政” 的兴起标 志着我 国政 府信 息化 已进入 到 网络 参与型 、 互助型 阶段 , 政 府开始 实行 电子治理模式。要 实现 网络 问
政 的稳 步前进 , 不仅 需要政府 的高度 重视和 支持 , 加强 问政理论 的 研 究和相关制度的建设 , 同时也 需要公 众的积极参 与理性 互动。
网络问政作为新兴的政府 对公共 事务 的管理形 式 , 在公 民参 与方面面临着很 多困境 。具体说来有 以下几个方 面 :
第一, 公 民对 网络 问政 的认 知方 面存 在一定 误 区。部分 网 民 参 与网络 问政的动机不 正确 , 部分 网民则未充分认 识到 自身参与 网络问政的重要 性等等。 第二, 网络问政 的环境 需要 实现制度 化。网络 统的信 息流动模式 , 即单 向的交流方式 , 是一种 由政 府 发 布再 由公 民反馈 , 最后 由政府 回复 的模 式 。在 向新 模式 过渡 的
过 程 中还 要 考 虑 到 网 民 可 能 由 于 技 术 因 素 而 影 响 参 与 度 等 问题 。 五、 我 国 网络 问政 的 发 展 路 径 ( 一) 标 准 化 1 、 构建标准化 的资源 整合平 台 建 设 标 准 化 的 资 源整 合 平 台 , 需 要 全 面 贯 彻 科 学 发 展 观 重 要 指导思想 ,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的发展理念 , 破除传统观念 束

我国网络问政及其完善研究

我国网络问政及其完善研究

我国网络问政及其完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公众表达诉求、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平台。

网络问政,作为新兴的政治参与方式,不仅拓宽了公民参政议政的渠道,也对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网络问政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完善策略,以期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将对网络问政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特点。

在此基础上,通过梳理我国网络问政的发展历程,揭示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动因。

本文将分析网络问政在促进公民参与、提升政府透明度以及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也将探讨当前网络问政面临的主要挑战,如信息真实性问题、网络舆论的复杂性以及政府回应机制的不完善等。

本文将提出完善我国网络问政的具体策略和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加强网络问政平台建设、优化政府回应机制、提升公民网络素养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期待我国网络问政在推动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我国网络问政的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问政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网络问政作为一种新兴的民主参与方式,已经成为政府与公众沟通的重要桥梁。

我国网络问政的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网络问政平台多样化。

各级政府纷纷开设官方网站、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多元化的网络问政平台,为公众提供了便捷的参与渠道。

这些平台不仅方便公众了解政府工作动态,还能让公众通过网络渠道提出意见和建议,实现了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

网络问政参与度高。

随着公民民主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众通过网络问政平台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决策。

他们在网络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政府工作提出质疑和建议,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网络问政效果显著。

网络问政作为一种新的问政方式,对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改进政府工作作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网络问政”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网络问政”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网络问政”研究【摘要】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探讨了网络问政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介绍了网络问政的概念和特点,然后提出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网络问政研究的方法。

接着分析了网络问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最后总结了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网络问政”研究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这篇文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网络问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关键词】网络问政、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研究、作用、影响、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网络问政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何有效地运用网络问政,实现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有效互动,成为了当前需要探讨的问题。

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如何通过网络问政的方式,更好地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出发,探讨网络问政在当前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为进一步完善网络问政机制,提高网络问政的效率和质量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部分的内容如下:2. 正文2.1 网络问政的概念网络问政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通过网络进行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沟通和问题解决的一种政治实践。

网络问政是一种民主化的政治活动,通过网络平台,政府可以主动向公众征求意见和建议,公民也可以通过网络向政府提出问题和批评,从而实现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和对话。

网络问政的核心在于信息的共享和传递,政府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公开政府工作的信息和数据,公民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了解政府政策和决策的过程,从而增加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度。

网络问政也可以帮助政府更及时地了解公民的需求和意见,提高政府的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网络问政是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方式,可以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弥补传统政府与民众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政府的治理效能和公信度。

在当今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时代,网络问政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对于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经济学ppt 第二章 网络外部性

网络经济学ppt 第二章 网络外部性
❖ 具体形式可表示为:
w ifiX 1 i,X 2i,...,X n i,X m kik
第一节 外部性
二 外部性的分类
1
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
2 生产外部性与消费外部性
3 技术外部性与金钱外部性
第一节 外部性
三 外部性对市场效率的影响
(一)负外部性:社会有效产出的偏离
价格
P1
MSC MC MR MEC
❖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与网络外部性相关的市场失灵存在,不加区分两 者的定义,本书采用这一观点。
第二节 网络外部性的内涵与分类
二 网络外部性的分类
(一)直接网络外部性和间接网络外部性
❖ 直接网络外部性是通过消费相同产品的市场主体的 数量所导致的直接物理效果而产生的外部性。
❖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随着某一产品使用者数量的 增加,该产品的互补品消费量增加、价格降低而产 生的价值。
第三节 网络外部性的成因与影响
二 网络外部性的影响
(一)需求曲线的变化 ❖ 传统经济中,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 网络经济中,需求曲线依然向下倾斜,但因为存在网络
外部性,又将随着其预期将售数量的增加而上升。
第三节 网络外部性的成因与影响
❖ 个人需求
U
k
Hale Waihona Puke (ne)p0
p k (n e ) p k (n e )
第二章 网络外部性
本章主要内容
外部性 网络外部性的内涵与分类 网络外部性的成因与影响
e
i n
第一节 外部性
一 外部性的定义
❖ 外部性是指一个市场参与者影响到他人或公共利 益,而行为人又没有因此做出赔偿或得到补偿的 现象。
❖ 用数学符号表示,所谓外部性就是某经济主体的 福利函数的解释变量中包含了他人的行为,而该 经济主体又没有向他人提供报酬或索取补偿。

“两会”微博问政研究

“两会”微博问政研究

【摘要】“微博”这个曾经在国外一路蹿红的网络新星,于2010年在中国呈现了井喷的发展。

从一开始只是网友们闲言碎语的唠叨,到2010年的两会中大放异彩,它们从关注代表委员的看法,到直接参与进两会议题的讨论中来,微博成为集民意、汇民智的交互式平台。

这股“微博风”愈演愈烈,最终结果形成了包括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广大网友全民参与的“微博问政”潮流。

虽然“微博问政”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但在这个热潮下我们更应该冷静思考,它的出现与快速发展背后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从“微博问政”与中国的民主建设二者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找到一些重要的、可值得借鉴的经验,为其在中国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实践意义。

本课题试以2010―2014年“两会”微博为例,从媒介政治学的角度,对“两会”微博问政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及其优势和局限性进行深层次思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可借鉴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两会;微博问政;优势;不足中图分类号:d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0-073-03一、微博问政的兴起和发展(一)“两会”微博问政概述“两会”微博是指在“两会”召开期间,由参加“两会”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媒体以及关心“两会”的普通网民,以“两会”为主要内容而发布的微博。

“两会”微博问政指的是:通过“两会”微博这一传播介质,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媒体以及普通网民对国家公共政治问题与政治现象进行观察、描述、评论,并提出相关建议,借以达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传播政治思想与观点、表达政治诉求,实现政府与民众之间意见收集与意见沟通的目的。

(二)“两会”微博的传播特点1.信息发布简便,时效性强微博上的两会内容很多都是实时发布的,更新速度快,形成了实时发布的信息流。

作为发布系统的微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发送信息,跨越了时间、空间和工具的限制,时效优越性突出,降低了公民参政议政的技术门槛。

微博的发布操作简单、便捷,任何人都可将自己的所思、所见、所闻发送到微博上,随时随地进行“直播”。

浅析我国政府的网络问政

浅析我国政府的网络问政

浅析我国政府的网络问政作者:崔蕾来源:《商业文化》2011年第07期摘要:网络问政近年来发展迅速,引起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的重视。

网民的参政热情高涨,并呈现出网络问政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趋势。

从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与网友在线聊天,到各省官员以实名登录论坛或实名开设博客等各种方式上网和百姓交流。

“史上最牛钉子户”、“华南虎照”事件、南京“天价烟局长”周久耕案等许多社会热点事件中,都有网民积极参与其中。

关键词:网络;网络问政;网络问政机制中图分类号:D6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7-0311-02一、我国公民网络问政的现状“网络问政”之所以能引起全国上下的重视,是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较传统媒介更为便捷的沟通渠道。

一方面,政府部门可能通过网络听取民意、汇集民智、了解民情;另一方面,网发可以通过网络反映问题、提供民间智慧。

网络问政已被各地政府部门所认同。

在人民网创建的“地方政府留方板”一栏,栏目自2006年开办以来,影响力随着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而持续保持增高态势。

至今全国共有157921条网友留言,回复总数达31570条,涉及到64位省委书记、省长。

政府部门网络平台构建情况。

目前,政府及各职能部门都非常重视门户网站的建设。

从各省人民政府到各地级市、县都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

各部门基本上能把当日的新闻及时更新到网站上去,不足之处在于,统计数据更新落后。

有些内容虽然设置了相关板块,但是却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各县级政府网站,这种情况更多。

网民参政问政情况。

大多数网民看好网络问政。

在对网络问政问题调查中,“您是否看好网络问政”一项中,94%的网民选择看好。

在“您相信官员通过网络回复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吗?”一项的调查中,75%的网民相信问题会得到解决。

同时,64.4%的网民认为网络能够对党员干部直到监督作用。

但是网民对网络问政所反映的问题能否得到解决,网民选择“不知道”的占51%,选择“不相信”的占21%。

对“网络问政”的思考与实践

对“网络问政”的思考与实践

“网”事并不如烟——对“网络问政”的思考与实践来源:中国反腐倡廉网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问政”作为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社会管理的一种新形式,正考验着党政干部的执政理念、执政能力和执政智慧。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善待网络、善用网络、善管网络,真正做到“上网察民情,下网解民忧”。

一、一“网”情深。

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一个伟大里程碑,它带来了信息革命,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思想观念。

一是文化信息的集散地。

互联网就像一张包住地球的“大网”。

在这张“网”上,各类信息随时随地互动传播。

截至2011年底,我国网民已达5.13亿,稳居世界第一网民大国的位臵。

规模庞大的网民已经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悄然到来。

二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网络舆论具有虚拟性、开放性、互动性和突发性等特点,形成的速度和广泛性是传统舆论不可比拟的,普通网民随时随地可以成为“公民报道者”。

三是工作生活的必需品。

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工作学习、交流娱乐、休闲购物等方面多元的载体,人类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

四是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网络是需求旺盛的商务市场,2010年,淘宝网平均每分钟售出4.8万件商品,一年的销售量已经超过了沃尔玛在中国店铺的销售总额。

同时,互联网与各个行业和领域的融合正不断深入,必将承载起更多的社会和经济责任。

二、继“网”开来。

通过网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已逐渐成为各级党政领导了解民意、汇聚民智、排解民忧的一种新方式、新途径。

一是民意的直通车。

在相对虚拟、隐秘的互联网上,现实社会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往往能原汁原味地展现在大众面前,这些海量的网络原生态信息,使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展。

二是沟通的连心桥。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问“计”于民最方便、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网络问政,也就是从广大网民的意见和建议中获取灵感、启发思维、开阔思路。

国内网络问政研究现状

国内网络问政研究现状

国内网络问政研究现状作者:何福强来源:《大观》2017年第08期摘要:文章主要阐述了最近几年我国在网络问政方面的研究成果,如对网络问政内涵的研究;网络问政的发展历程;网络问政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网络问政的常态化与制度化。

关键词:网络问政;网络问政常态化;网络问政制度化伴随着网络问政在我国实践领域的迅猛发展,在科研领域,也同样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以网络问政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平台上进行检索,检索出了5067篇文献,仅在2011年就有1096篇文献,为最近几年研究成果最多的一年。

国内学术界关于网络问政的思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网络问政概念的研究关于网络问政概念的研究是各个学者对网络问政进行研究的起点。

孟庆国认为:网络问政是政府网络治理模式的显现,是中国走向电子政府的重要标志,并将网络问政划分为三类:政府推动型、平台引导型、重大事件引起的压力型问政。

孙健认为网络问政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政府利用网络沟通民意,以促进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另一方面是网民利用网络向政府表达自己意见,维护自身的知情权、参与权,这样,通过双方共同努力,共同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肖滨认为,网络问政有四个元素:问政的主体是公民;问政的对象是政府和官员;问政是信息平台;过程是公民对政府监督。

从以上学者对网络问政概念的阐述上可以看出,大部分学者是从要素构成、意义和价值等几个方面对网络问政进行解释的。

二、关于网络问政发展历程的研究对于网络问政发展历程的研究在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划分,主要存在着“三阶段”和“四阶段”的划分。

由于划分标准和依据的不同,对网络问政发展历程的划分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有学者依据公众与政府通过网络沟通过程为依据,将网络问政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创阶段(2006-2008),表现为网络问政平台的、初步建立;第二阶段,形成阶段(2008-2011),以2008年胡锦涛同志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为节点,标志着政府开始注重网络舆论,通过网络考察民生,了解民意。

行政法视角下我国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法视角下我国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法视角下我国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行政法视角下我国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文/zuowen/“正如蒸汽机带来了工业社会一样,网络也在催生一个崭新的社会模式,建构一种新的网络社会。

”[1]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的行政执法方式出现了难以应对的尴尬,行政主体开始革新行政执法方式,网络问政应运而生。

一、网络问政的概念互联网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方法,行政主体逐步把网络应用到行政执法过程中,通过互联网进行执法,这种现象即网络问政。

网络问政不能单从技术层面理解,关键在于理解其价值内涵。

“技术只能作为一种手段和工本文由收集整理具,必然服务于其价值目标”。

[2]网络问政不是传统行政执法方式和信息技术的简单叠加,也不是用信息技术去适应封闭、僵化的传统行政执法体制,而是借助于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行政执法方式。

网络问政借助于网络这一区别于传统的媒体而开展的行政执法活动,指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运用信息技术及通信技术构建的,以改进行政主体组织体系、重组行政执法方式、最终实现办公自动化和信息资源共享为目的的新型行政执法模式。

具体来说,就是在行政执法领域中运用信息技术,处理行政事务和实施行政制度,简化行政程序,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行政效率,增强信赖性及透明性。

开题报告/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二、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理论和实践,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一定的距离。

人类创造了技术,但又受制于技术。

这是人类始终无法逃脱的一个命运。

[3]为应对信息技术带来的冲击,出现了网络问政这一崭新的行政执法模式,而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出现,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不成熟性,网络问政也不例外。

1. 执行公务身份的判断标准不再适用。

在传统行政执法模式中,行政人员是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办公,行政人员执行公务身份的认定,是通过时间和地点标准来确定的,即在上班时间和办公地点所从事的与职务活动有关的认为是执行公务。

微博问政的SWOT分析及应对策略

微博问政的SWOT分析及应对策略
◆管理视野
2012 ・ 05 (中)
微博问政的 SWOT 分析及应对策略
张荣光
摘 要 微博问政是政府与公众沟通的一种新方式, 是政府转变工作理念、 公众主动参与政治、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创新模 微博问政 SWOT 分析 对策建议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592(2012)05-182-02 效应” 政府或政府中的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有悖于社会核心价 , 值观, 随着公众不满情绪及社会矛盾的高涨势必催生问责风暴, 正如气候学中的 “蝴蝶效应” 。微博问政促使网络监督的力度强 化, 政府面临强大的网络舆论压力, 须寻求摆脱公众牵制, 选择沟 通协商与公众达成一致意见, 树立政府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的良 好形象,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 劣势分析(Weaknesses) 1.参与主体存在缺位现象, 造成表达单向性。微博问政的主 体是政府和公众, 双方在行为上保持一致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政 策。 政府缺位容易造成公众表达单向化, 探究问题受限于公众与 公众之间而不能得到有效的论证, 最终公众对政府的工作能力产 生怀疑, 政府公信力下降。例如, 2010 年 11 月 12 日南京体育局 开通新浪微博, 24.5 万人的关注度发布 以 “南京市体育局的官方 微博正式开通” 此后杳无音讯, , 遭到公众的舆论攻击。因此, 政 府和公众在微博问政中若不履行其各自的职责, 微博问政的发展 势必空壳化。 2. 公众意愿表达易于情绪化, 造成政治参与无序化。 “有序 是发挥参与式民主优势和功用的基本前提, 如果民众有序参与失 控, 那就极容易陷入 ‘大民主’ 的危险中, 也容易导致 ‘多数人的暴 政’” 。 公众拥有话语权是民主政治的表现, 言论表达受制于公众 心理意念。 多数公众寻求民主的优势得不到系统的体现, 容易诱 发网络集体行动, 一定程度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势必把虚拟化扭转 为现实, 对影响政治参与的秩序和政治稳定。 3.公众言论表达自由, 实现科学决策。密尔认为表达自由即 是一种达致真理的工具, 同时是增进知识、 健全和维持民主政治 的必要手段, 其本身又是目的。孙斯坦教授认为 “在经济不平等 的情况下, 或许技术的进步可以使政治平等这个目标变得更加现 实。通过微博任何人都可以不受限制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建议, ” 制定出可行性的政府决策, 成为民主决策的典型, 草根政治思想 的价值得到体现, 实现公共参与的均等化, 与民主问政的本质相 吻合。 4.舆论监督力度强,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微博问政不仅是制 定政策的有效手段, 而且监督力度极强, 政府政策的制定及执行 都受到公众的监督。 微博问政给予公众的微权力催生舆论 “蝴蝶 3. 缺乏标准规范和有效的管理机制。有效的约束机制是政 治活动民主化的重要表现。 微博问政在机制创新上存在缺陷, 没 有相应的法律制度给予约束, 各级政府部门没有专门制定规范微 博问政等网络问政方式的政策、 规章和制度; 在注册政务微博的 审核上存在匿名性导致责任归咎无人,没有明确的责任归咎对 象, 微博问政的公平性就没有保障。 (三) 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1.资源优越。 目前,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 《第 28 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显示, 截止 2011 年 6 月底,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 4.85 亿。中国政务微博数量到 2012 年达到 50561 个, 2011 年初增长了 776.58%, 较 主要涉及党政干部和党 式。 基于 SWOT 模型分析法, 阐释我国微博问政的优势、 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探讨有效发展微博问政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张荣光,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管理学硕士生, 研究方向: 行政法制。 中图分类号: D920.4 一、 引言 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互动是民主社会、 公众参与政治的重 要体现。 微博问政作为网络问政的延伸和扩展, 在开展问政过程 中受内外部环境(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如何利用这次机会充分认 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促使微博问政功能的优化, 选择切合实际 的发展战略, 凸显重要。 二、 微博问政的 SWOT 分析 (一) 优势分析(Strengths) 1.以政府为主导, 创新执政理念和执政模式。微博问政作为 民主执政方式, 能否积极提升执政效能, 取决于政府如何运用这 一工具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微博作为创新政务的公开载 体, 政府就重大决策与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可以通过微博平台征 求公众意见, 科学决策。政府为主导人性化的执政方式, 充分体 现民主执政理念的科学性; 政府为主导互动性的执政规则, 充分 体现服务型政府执政模式的优越性。 2.多元化的参与主体, 促使政府与公众之间良性互动。微博 问政是双向互动的参政议政,参政主体与客体之间是相对而言 的, 是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定位对象的结果。 每一个主体有都可 能成为客体, 参政主体各有分工, 政府是微博问政的建设和管理 主体, 公众是微博问政的参与和维护主体。 任何参与主体都能充 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有助于提升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促 使政府更加注重倾听民情和民意,真正做到科学决策和民主决 策。

网络问政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解决路径_李威

网络问政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解决路径_李威

网络问政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解决路径□李威(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33)摘要:近几年来,网络问政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解读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它使得政府与民众的信息交流更加透明顺畅,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网络问政作为信息社会的一种新生事物,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虽然网络问政在我国政府管理工作中已经开始运用,但是其发展还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如网络法律缺失,问政缺乏保障;网络监督缺位,问政信息不安全;网络社会虚拟,问政者身份识别缺失;网络舆情泛滥,问政信息真假难辨等。

为此,必须找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从而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

关键词:网络问政;网络;网络监督中图分类号:D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12)02-0015-04收稿日期:2011-10-14作者简介:李威(1983—),男,湖北安陆人,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信息传播中心编辑,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政府治理与创新。

伴随着网络在我国的不断普及和应用,网民数量日趋增多,网情民意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互联网这个虚拟的信息平台已发展成为社会上的各种思潮、各种利益诉求以及各种舆情民意的集散地。

网络问政就是依托网络平台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它不仅成为我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成为各级党政官员汇集群众智慧、倾听群众呼声、拉近官民距离、坚持群众路线的新方式。

[1]一、网络问政的发展及意义(一)我国网络问政的发展情况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是从1994年的科研教育上网开始的,到1996年开始大众上网,真正的政府上网是1999年开始的。

虽然我国网络发展起步较晚,但是其发展速度非常迅速,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微博用户为1.95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

网络经济学实验报告

网络经济学实验报告

山东建筑大学商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网络经济学班级:电子商务111学生姓名:学号:成绩:指导教师:吴学霞所属学期: 2013 - 2014 学年第 1 学期实验一网络外部性原理运用实验目的理解网络条件下外部性的新特点。

实验内容搜集资料,选取网络经济下的一个企业案例,分析网络外部性对网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影响。

实验过程1. 网络正外部性分析由于此时网络经济的社会价值大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曲线在个人价值曲线之上。

此时的最适量体现在社会价值需求曲线与个人成本供给曲线的交叉点并大于供需曲线一般的均衡量(市场量) 。

由此可见,网络的正外部性使得微软公司的股东们在获得较高个人收益的同时,扩散了相应的生产率效益,并取得利他的社会效果———体现为:在互联网中的经济单位所采取的生产或消费行为,使得整个行业或社会上某些群体无需更多的付出,以极低的成本就能得到好处,共享资源。

2. 网络负外部性分析但是,网络的负外部性也同时并存,不可忽视。

如互联网的通用标准及微软等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公司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垄断效应,以及由于互联网的蝶状领结结构(见图2) ,信息在互联网中多向流动、大容量文件的频繁上传和下载所出身的网络拥堵,都体现为负外部性的特征。

同时,负外部性还体现在:由于互联网信息的快速传递,不需要太高的技术要求,黑客( Hacker)借助现成的软件就可以肆意进攻互联网,甚至局域网。

木马和病毒更新速度极快,使得杀毒软件防不胜防,屡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仍以微软为例,微软公司发布的第六期“微软安全研究报告”显示,随着软件公司改善了操作系统的安全性,目前第三方应用软件已成为恶意软件的主要攻击目标,2008年下半年发现的漏洞中有90 %涉及到应用软件[10 ] 。

图3 表示了网络负外部性造成社会成本曲线在供给成本曲线之上,这两条曲线的差别反映了由于网络垄断、网络拥堵以及黑客的存在所带来的外部成本。

此时网络的最适量同样体现在社会价值需求曲线与个人成本供给曲线的交叉点,但小于供需曲线一般的均衡量(市场量) 。

对网络问政的研究与思考

对网络问政的研究与思考

2021年第9期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治理理念和治理手段面临诸多挑战,网络综合治理既是顺应互联网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手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落实互联网企业信息管理主体责任,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网络问政作为网络综合治理的重要构成,其常态化发展在保障网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引导其良性发展是一个大课题。

创新发展体现人民性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党的十九大报告阐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丰富内涵。

可以说,以人民为中心,既是理论命题,也是根本要求。

网络问政践行这一命题和要求就是要做到建网为民,以网民的需求和感受为中心,不断提升网民的满意度。

一是精心完善功能。

2011年,上海市政府率先对政府门户网站进行“无障碍改造”,即在政府网站浏览信息可以调整字体大小、界面对比度以及启用有声验证码等,通过聘请上海盲人协会人士全程体验“无障碍”,使得各项功能设置得到进一步优化,便于更多的老年人和视障人士进行“无障碍浏览”。

上海“网上政府”作为国内率先实施升级的省级政府网站,实现了政府服务对象的“全覆盖”。

网络问政的发展需要以解决不同阶段的问题为出发点,当前,政府网站要注重人性化“导航”,不断提升信息无障碍水平,努力让服务更具有效性。

二是精准掌握需求。

民意背后是民心,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网络问政走精细化发展之路,就是要树立用户体验思维,对网民在网络问政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尤其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解决方案,以改善用户的体验。

北京市东城区曾利用动态大数据发现该区居民通过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反映供暖问题的数量大幅增加。

根据这一情况,协调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活动,排查重点地区的供暖问题,最终有对网络问政的研究与思考2021年第。

网络在政府舆论危机中的负面作用及其防范

网络在政府舆论危机中的负面作用及其防范

〔摘要〕网络主体的“匿名性”模糊了政府舆论危机的边界,网络平台的“聚合效应”放大了政府舆论危机的程度,网络权力的“分散效应”弱化了政府舆论危机的控制,网络利益的“驱动性”窒碍了政府舆论危机的引导。

面对网络在政府舆论危机中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完善网络立法与法律监管制度,树立“意见领袖”,设置网络议题,借鉴搜索引擎危机公关的方法,用积极的正面的新闻“覆盖”消极的反面的新闻。

〔关键词〕政府舆论危机;网络;危机防范。

一、网络在政府舆论危机中的负面作用。

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的产生,既有政府垄断政治信息、执政观念落后和法治建设滞后的自身原因,也有公民权利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对政治信息的渴求欲望与日俱增的社会原因,除此之外,网络舆论传播固有的特性也是引起政府舆论危机的重要原因。

网络舆论传播的固有特点有别于其他传统媒体,其特性可谓种类繁多,五花八门。

其中,网络的四种特性对政府舆论危机起着一定的负面作用,即网络主体的“匿名性”,网络平台的“聚合效应”,网络权力的“分散效应”以及网络利益的“驱动性”。

(一)网络主体的“匿名性”模糊了政府舆论危机的边界。

网络信息发布主体的“匿名性”使得信息过滤机制减弱,不同价值观念、不同阶层群体、不同兴趣爱好者之间的对话困难,使得在真实信息与虚假信息的交锋过程中,虚假信息常常轻而易举地压倒真实信息。

虚假信息的散布使得政府舆论危机的边界无限延伸,舆论链条无序蔓延。

由于网络自身技术上的缺陷,在当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信息的同时,又像魔术师的障眼布一样,限制了我们的视界,隔断了不同价值观念、不同阶层群体、不同兴趣爱好者之间的共享与对话,使得人们对于信息的判断、加工与过滤出现障碍。

因为,我们难以发觉这些发布信息主体的信息占有能力、道德价值观念、社会身份以及信息发布时的个人情绪、理性程度、信息发布的动机等信息,所以,面对互联网中海量般的主体,海量般信息的不断轰炸,我们无法从信息发布者自身的信息来正确对待信息发布者发布的信息,相当多的民众难以像在现实中一样具有驾驭这些信息风暴的能力。

网络外部性国内外近期研究综述_陈秋英

网络外部性国内外近期研究综述_陈秋英
1 国外对网络外部性的研究 1.1 外部性概念起源
在经济学上,常用“外部性”(Exter nalit y)来描述一项经济 活 动 给 当事人 以 外 的 其 他 人带 来了某 种 影 响。对外 部 性 问 题作 经济 学分析 最早 始 于马歇 尔( M a r s h a l l )。18 9 0 年,马歇 尔 在他 的 《经济学原理》第四篇中首次提出了“外部经济”概念,用来与“内 部经济”(Inter nal economy)这一概念相对应。马歇尔的外部经 济概念是指经济活动中外在于企业的因素变化对企业的有利影 响,如 知 识增 加、技 术 进 步 等 导 致 单个企 业 的成 本下 降 [3]。曼 昆 ( N·Gregor y Man kiw)指出“:当一个人从事一种影响旁观者福 利,而对这种影响既不付报酬又得不到报酬的活动时,就产生了 外部性”[4]。 1.2 网络外部性概念及起源
一般情况下,对于网络外部性的研究都只关注正的网络外部 性,可是网络外部性并不只是正的,Liebowitz在1994年明确指出, 网络外部性也可能是负的,即超过一定点,网络规模扩大会降低网 络用户的效用。免费公路拥挤、国际互联网的堵塞就属于负外部性 的情况[8],这是对网络外部性研究的一个重大贡献。 1.4 具有网络外部性产品的竞争
胥莉、陈宏民 (2 0 0 6 ) 认 为在具 有网络 外 部 性 特 征 的产业中, 可 以 更多地 采用歧 视 定价 策 略,歧 视 定价 策 略 比 单一定价具 有 成 本 优 势 [16 ]。邢明青、王来生、孙 洪罡 (2 0 0 9) 在 建 立存 在消费 者 多方 购 买 情 形 时生 产网络 外 部 性 产品的 双 寡 头垄 断企 业 博 弈 模 型 的 分 析 中,认 为网 络 外 部 性 强 度 不是很 大 时,市 场 中多方 购 买 消 费 者所占比例 越 大,产品间 的 差 异 化 越 大,均 衡 价 格 越 高,均衡 利润越大[17]。刁新军、杨德礼、佟斌(2011)研究具有不 对 称网络 外 部 性 的 纵向差 异化产品进行 的 C o u m o t 数 量 竞争或 Bertrand价格竞争, 研究表明, 两产品在Coumot数量竞争中的 市场 利润和 社会福利都大于在B e r t r a n d 价格竞争中的市场 利润 和社会福利, 且两产品通过Coumot数量竞争和Bertrand价格竞 争 获 得 的 市场 利 润 增 加 值 是 相同的 [18]。郭 渊 静 (2 010) 通 过 论 证 认为企业需要正确的预测网络外部性的大小,利用网络外部性 对增值业务市场的作用,推出有效的市场策略,才是增值业务提 供商制胜的关键[19]。童乾、沈乐平(2010)采用无穷维变分不等式 刻画网络产品水平差异的模型,研究了消费者分布不均匀时,具 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企业进行价格竞争的两阶段完全信息动 态博弈问题。得到了厂商价格竞争均衡的存在性条件,分析了产 品的网 络 外 部 性 特 征 及 单位 运 输 成 本对 两个厂 商竞争均 衡 情 况的影响[20]。 2.3 具有网络外部性的产品发展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 问政 的负外部性研 究
苏伟 刚
摘要 : 基 于 网络 环 境 的 特 点 分析 了网络 问政 的 负外 部性 。认 为 要 克 服 网 络 问政 的 负外 部 性 , 应 当进 一 步 加 强 网络 管理 、 健 全 网络 法 制 。 进 一 步 提 高 领 导 干部 网络 执 政 能 力 , 同时 加 强公 民教 育 , 使 网 民 回 归公 民。
状态 , 最 终 实现 正和 博弈 。
衡) ; 认 为 公 民表 达 的意 见 不 符 合 自己利 益 时 , 则 会 不 接受 甚 至 打压 公 民 的表 达行 为 ( 不 均衡 ) 。公 民会 从“ 经济 人 ” 角 度 出发 慎 重 考 虑 是 否表 非政 府 机构 作 为 网络 问政 主 体 , 通 过
使 他 人 或社 会利 益 受损 ,而造 成负 外 部性 的个 体 或
图1 网 络 问 政 的运 行 机 制

1 6 —
政 府机 构 、 领 导 干 部作 为 网络 问政 主体 , 在 网络
渐演变为“ 网络 怨 民 ” 和“ 网络暴 民” 。这种 对 峙 延伸 到 现实 社会 生活 中, 则 双方 都成 为 “ 单 向度 的人 ” 。 ( 三) “ 搭便 车” 心 理 阻碍表 达 自由 从 信息 博 弈 的角 度 来 看 ,网络 问政 中公 民 与政 府 的信息 博 弈不 完 全对 称 。公 民可 能会 选 择 向 政府 表 达 意见 的 策 略来 主张 自己的利 益诉 求 。政 府认 为
收稿 日期 : 2 0 1 5 — 0 3 — 0 4
基金项 目: 2 0 1 3年 度 安 徽 工程 大 学 青 年 科研 基 金 ( 人文社会科 学类) 项 目“ 网络 问政 的 负 外部 性 研 究 ” ( 2 0 1 3 Y Q0 8 ) ; 教 育部 人 文 社会 科 学研 究专 项 任务 项 目( 1 3 J DS Z 3 0 2 7 ) 。
公 民表 达 的 意见 对政 府 有 利时 会 接受 这 些 表 达 ( 均
问政 平 台上 , 通过 交 流 沟通 、 领 导 信箱 、 网络 信 访 , 实
现在 线 交 流 ; 通过 网络论 坛 、 地 方 领 导 留言板 、 博客 、
微博 , 体 恤 民情 、 关 注 民生 ; 通 过 网络 参政 议 政 、 网络
网络信 息 技术 的广 泛 应 用 ,公 民参 与意 识 的觉 醒, 为 网络 问政奠定 了基 础 。网络 问政具 有双 重 主体 和 客体 ,其角 色 的确 定 是依 据公 民与 政府 所 承 担 的
责 任来 界 定 的 。一端 是 政府 机 构 、 领导 干 部 , 一 端 是 社 会 公众 、 非 政 府组 织 。形 成两 条 问政 主 线 , 即 以政 府 机 构为 主 导 的 网络 问政 和 以社 会 公 众 、非 政 府 机 构 为 主导 的网络 问政 。其运行 机 制如 图 1 所示。
重 庆科 技 学 院学 报 ( 社会科学版 ) 2 0 1 5 年第4 期
J o u na r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N o . 4 2 0 1 5
民 主征 集 、 网 络 民主 听 证 , 聚焦 民意 、 集 中 民智 ; 通 过 网络 舆 情 监 测 、 网 络集 中 调查 、 网络 建 议 留 言 , 提 供 公 共 服务 , 优化 社 会 管理 , 进 而形 成 政 府 与公 民 的反
馈 机制 。通 过反 复 的博弈 过程 , 形成 新 的“ 纳什 均 衡 ”
网络 问 政 之 “ 问” , 包 括 政 府 自上 而 下 的 问 和 网
组 织没 有 为此 支付 成 本 ,致 使政 府 公信 力 一 步 步消
解, 陷入 “ 塔西 佗 陷阱 ” 。

络 公 民 自下而 上 的 问两个 方 面 。 网络 问政 可 以使 草
根舆 论和 民众智 慧被集 纳 和传播 , 从 而推 动政府 实现
科学 决策 、 民 主决 策 , 同时也 为普 通 民众 提供 一 只“ 麦

网络 问政 的 运 行 机 制
克风 ” , 使 社会 公 众 从 “ 旁 观者 ” 转化为“ 当事 人 ” , 从 传 播 的“ 客体 ” 转化 为 “ 主体 ” , 实现 “ 主客 体 ” 的融合 。
网络 问政 的外 部性 ,是 指政 府 或公 民通 过 网络 平 台, 进 行 网络 问政 活动 时 给其 他个 体 带来 的影 响 。 这些 影 响没 有计 入 网络 问政 的社 会 总 效用 中 ,它是 网络 问政 本 身 的外 部性 ,并 非公 民与 政府 博 弈 产生 的外 部性 。网络 问政 的负外 部性 是 指 网络 问政 活动
网络 问政 平 台参 与 国家事 务 、 公 共 事务 管 理 , 民主 监 督 政府 行 为 ;引发 公众 对 社会 公 共 事务 和事 件 的关 注, 触 发公 众 参 与激 情 、 集 中表 达 利 益 诉 求 ; 聚 焦 现 实 问题 , 设 置 网络 议 题 , 引发社会热议 , 形 成舆 论 中 心 。最终 促 进政 府 主动 与公 民沟通 , 形 成 良性 循 环 。
关键 词 : 网络 问政 ; 负外部 性 ; 表 达 自由 ; 政民关系
中 图分 类 号 : D6 3 — 3 9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1 9 9 9 ( 2 0 1 5 ) 0 4 — 0 0 1 6 — 0 4
作者 简介 : 苏伟 刚 ( 1 9 8 6 一) , 男, 硕士 , 安 徽 工程 大学 ( 安徽芜湖 2 4 1 0 0 0 ) 建 筑 工程 学 院助 教 , 研 究 方 向为 行政 管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