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南水北调知识点
南水北调知识点南水北调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战略性工程,旨在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南水北调的相关知识点。
一、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我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南方水多,北方水少。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量占全国的 80%以上,而黄淮海流域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 7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方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南水北调工程应运而生。
二、南水北调工程的线路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东、中、西三条线路。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三、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1、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南水北调工程为北方地区提供了稳定的水资源供应,缓解了城市和工业用水紧张的局面,保障了居民生活用水,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改善生态环境水资源的增加有助于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恢复湿地、增加植被覆盖,减少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南水北调工程加强了南北方的经济联系和交流,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了区域协调发展,缩小了地区差距。
4、保障粮食安全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南水北调为北方农业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四、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难点1、工程规模巨大南水北调工程涉及的线路长、调水量大、工程复杂,需要建设大量的泵站、渠道、水库等水利设施,施工难度极高。
南水北调完整版
线路走向 开凿穿过巴颜喀拉山的输
(解决西北 水隧洞引水入黄河上游
缺水的问题)
可调水量 源地水质
较小 最好
二、工程进展情况
❖ 1、投资方面 ❖ 截至2012年3月底,我办已累计下达南水北调东、
中线一期工程投资2125.2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 247.3亿元,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106.5亿元, 南水北调工程基金159.3亿元,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基金1146.8亿元,贷款465.3亿元。 ❖ 工程建设项目(含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工程)累计 完 成 投 资 1455.3 亿 元 , 占 在 建 设 计 单 元 工 程 总 投 资 2188.7亿元的66%,其中东、中线一期工程分别累计完 成投资232.0亿元和1205.7亿元,分别占东、中线在建 设计单元工程总投资的78%和64%;过渡性资金融资利 息16.7亿元,其他0.9亿元。
❖
❖
世界上受益人口最多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供水规划区人口
4.38亿人(2002年)。仅东、中线一期工程直接供水的县级以上城市就
有253个,直接受益人口达1.1亿人。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可增加
防洪库容33亿立方米,与非工程措施和中下游防洪工程相配合,可使
汉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消
南水北调完整版
工程简介
❖ 南水北调就是指在长江下游、中游、上游规划了 三个调水区,形成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西 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 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构成我国中部地区 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 体格局。
南水北调——五个世界之最
❖ 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横穿长江、淮河、黄河 、海河四大流域,涉及十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输水线路长,穿 越河流多,工程涉及面广,效益巨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巨型水利工 程,其规模及难度国内外均无先例。仅东、中线一期工程土石方开挖 量17.8亿立方米,土石方填筑量6.2亿立方米,混凝土量6300万立方 米。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及线路图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及线路图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没有水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存在。
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其中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m3 ,居世界第6位。
但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
我国水资源的自然分布呈现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为适应缺水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重大举措,是解决华北、西北地区缺水的一项战略性基础设施工程。
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我国水资源自然分布不均我国水资源分布,具有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特点,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河川径流量占全国的83%,耕地面积占全国38%,其中长江流域年径流量为9513亿m3,占全国的35%,耕地面积只占全国的25%,人均和亩均水量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属丰水区;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年径流量占全国的17%,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2%,其中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胶东地区的河川径流量为1573亿m3,约占全国的6%,耕地面积却占全国的40%,人均和亩均水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缺水区,尤以海河流域更为突出,年径流量只有264亿m3,不足全国的1%,而人口和耕地却分别占全国10%和12%,缺水十分严重。
长江流域与海河流域相比,长江流域的人均水量是海河流域的近10倍,亩均水量为17倍。
江、淮、黄、海四大流域及全国的人均、亩均水量见表1。
我国北方缺水不仅因为水资源少,而且河川径流的年际变化很大,年径流最大与最小的比值,南方为2~4倍,北方为3~8倍,淮河为15倍,海河则高达20倍。
更为严重的是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交替发生,黄河出现过连续11年枯水年(1922~1932年),平均年径流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70%。
海河出现过连续8年枯水年(1980 ~1987 年),平均年径流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57%。
南水北调相关知识点
南水北调相关知识点一、南水北调工程概况。
1. 工程目的。
- 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北方水资源匮乏,南水北调通过跨流域调水,以缓解北方地区的用水紧张局面,满足城市生活、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等多方面的用水需求。
2. 工程线路。
- 东线工程。
- 起点在长江下游扬州附近的江都水利枢纽。
利用京杭大运河以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逐级提水北送,途径江苏、山东、河北等省,终点到达天津。
东线工程主要供水区域为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等省的部分地区和河北东部、天津等地。
- 中线工程。
- 从长江中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
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通过陶岔渠首闸,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中线工程的供水范围主要是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的大中城市。
- 西线工程。
- 西线工程规划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调水入黄河上游,以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干旱缺水问题。
目前西线工程处于规划研究阶段。
3. 工程规模。
- 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
它涉及众多水利设施的建设,包括水库、渠道、泵站等。
例如,中线工程的丹江口水库,总库容达到290.5亿立方米,是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地,其大坝加高工程也是工程中的重要部分。
二、工程建设中的技术难题及解决措施。
1. 穿黄工程技术。
- 在中线工程中,穿黄工程是关键技术难题之一。
需要在黄河河床下开凿隧洞,将南水北调的水安全地从黄河南岸输送到北岸。
施工过程中采用了盾构法等先进技术,盾构机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进行掘进,同时要解决防水、防沙等问题,确保隧洞的稳固性和输水的安全性。
2. 水质保护技术。
- 为了保证调水的水质,在水源地及沿线采取了一系列水质保护措施。
例如,在丹江口水库及其上游地区,加强了水污染治理,关闭了大量污染严重的企业,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对入库河流进行综合整治,通过植树造林等生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从而保障水源地水质达到较高标准。
南水北调知识点归纳总结
南水北调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南水北调工程概述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由中线工程和东、西线工程组成。
中线工程自2002年开工建设,于2014年12月12日全线贯通,2014年12月27日通水;东线工程自2013年7月开工建设, 2013年10月28日动工开挖,2013年12月31日开工建设,2014年8月11日至2015年3月底,洪湖、九江船闸联合模拟船闸试验成功,2015年6月26日试通航,2015年12月30日正式通航;西线工程自2008年开工建设,2014年10月8日全线贯通。
中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主体工程,主要任务是将来自长江水系的水资源引到华北地区,解决其严重的缺水问题。
东线工程主要任务是利用长江水资源补充淮河流域的水资源,西线工程主要任务是将长江水资源引到山西、陕西等地区。
二、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资源调配1. 长江水资源的利用南水北调工程的核心是利用长江的丰富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将水资源引入到黄淮海平原。
根据规划,每年引水量为44.8亿立方米。
这需要大规模的水利工程设施,包括引水渠、水库、泵站等。
2. 水资源的分配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的水资源引入到华北地区,这涉及到了水资源的分配和调配。
在工程中,需要考虑到各个地区的实际用水需求,调配合理的水资源,以满足各地区的用水需求。
3. 生态环境保护南水北调工程对长江水系和接收地区的生态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
在工程建设和运行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护长江水系的生态环境,减少对接收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1. 生态补偿南水北调工程对长江水系和接收地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工程建设和运行中,需要采取措施对受影响的生态环境进行补偿,保护受影响的生态系统。
2. 水质保护在引水过程中,需要保证长江水系的水质在引水过程中不受到污染,保证引入的水资源符合相关的水质要求。
3. 生态恢复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对长江水系和接收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八年级南水北调知识点
八年级南水北调知识点南水北调是中国自古以来就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南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更加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在1990年代启动了南水北调工程,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和实施,该工程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水利工程之一。
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八年级关于南水北调的知识点。
一、南水北调的概念南水北调是由我国政府倡导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旨在调配中国南部水资源,把其输送至北方的黄淮海平原地区,以解决干旱和缺水问题。
该工程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事业”。
二、南水北调的来源南水北调的水源主要包括长江、汉江、金沙江、嘉陵江和乌江等江河水源。
其中,长江是南水北调的主要水源地之一。
三、南水北调的分三线工程南水北调实施分三期进行,分别为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
其中,东线工程起点是江苏扬州,终点为天津,全程约1450公里,被誉为“两千年修一次的工程”;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湖北十堰,终点位于北京,全长约1400公里;西线工程则从四川省盆地调水至华北地区。
四、南水北调的水质监测南水北调的水质监测非常重要。
中央环保督察组将南水北调作为重要督察内容,对工程建设过程进行全面监测。
同时,各地也会定期对南水北调输水口进行水质监测,确保输送的水质安全。
五、南水北调的经济效益南水北调的建设,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南水北调能够解决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其次,南水北调工程还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了当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六、南水北调的环保意义南水北调的建设不仅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也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能够进一步改善华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提高地区生态系统恢复能力。
此外,南水北调还推动了全国水资源的统筹管理,建立了中国水利行业新的管理体制。
总之,南水北调是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大成就,解决了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对环保和水资源管理做出了积极贡献。
高三地理南水北调的知识点
高三地理南水北调的知识点南水北调是指我国长江以南水资源向北方调运,解决北方地区缺水问题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
该工程涵盖了广泛的地理知识点,以下将对南水北调的背景、水资源调运、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背景南水北调是由于北方地区深受水资源短缺困扰而发起的一项工程。
我国北方地区地广人稀,尤其是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地区,人口众多却缺乏足够的水资源。
相反,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因此南水北调成为解决北方缺水问题的可行方案。
二、水资源调运南水北调主要通过三条输水通道来调运水资源,分别是东、中、西三线。
其中东线自江苏扬州起,经过河南、山东,最终抵达北京;中线起自湖北丹江口,经过河南、山西,最终抵达北京;西线则是从四川广元开始,经过陕西,最终抵达北京。
通过这三条输水通道,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以南的水资源向北方输送,以满足北方地区的用水需求。
三、影响1. 解决北方缺水问题:南水北调工程的最大作用是解决北方地区的缺水难题。
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紧缺导致了人们生活和农业发展的困境,南水北调的实施将大大改善北方的水资源供应状况,助力北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2. 促进地区协同发展:南水北调不仅仅是解决北方的单一问题,更是推动地区之间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
南水北调将不同区域的水资源联系在一起,促进了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协同和合作,加强了区域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3. 生态环境保护:南水北调关乎着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
工程的实施涉及到水源地保护、水质监测、水资源调度等一系列环境管理问题,为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 地理格局优化: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我国的地理格局进行了优化和调整。
通过输水通道的修建,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得到了大幅增加,使得北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加有条件和可持续。
总结: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通过调运水资源解决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
它不仅改善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供应状况,也推动了地区的协同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南水北调知识点总结
南水北调知识点总结一、南水北调工程背景1. 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中国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而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
根据中国水资源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南方地区拥有约70%的水资源,而北方地区占有约30%。
而中国的经济发展却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尤其是京津冀、山东、河南等地区。
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北方地区水资源供应不足,水资源危机日益加剧。
2. 水资源需求不断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农业和城市化的进程,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
尤其是北方地区,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工业生产的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
然而,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限制,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供应能力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3. 水资源短缺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的推出,正是受到了这些重大挑战和需求的驱动。
二、南水北调工程规划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分为中线工程、西线工程和东线工程三大主线。
其中,中线工程是最主要的一条引水线路,主要负责将长江水系的水资源引入到北方地区。
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湖北省的江汉平原,终点位于河南省的郑州市、西安市及天津市。
总长约1275千米,其中319千米为引水渠,其余为水库、隧洞和泵站等设施。
2.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西线工程是南水北调的一部分,主要是将嘉陵江、乌江两条支流的水资源引入到长江上游的干流嘉陵江中,经由人民公园转入黔黎环城水库,再由人民湖转入巴北支水渠,最后由霞前潭引入涪嘉渠。
这条线路的总长约650千米,包括涪嘉渠、霞前潭水库和其他附属工程。
3.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东线工程是南水北调项目中最长的一条引水线路,也是目前正在建设中的一部分。
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终点位于山东省德州市和安徽省滁州市。
总长约1455千米,其引水方式大致为:引水渠、隧洞和加压管线。
南水北调的知识点总结
南水北调的知识点总结南水北调工程,是指将长江水资源通过中线工程输送至黄淮海地区,解决北方地区缺水问题的大型跨流域水利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经济建设中的一项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将从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建设历程、工程特点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一、背景中国素有“水资源短缺大国”之称,尤其是中国北方地区地广人稀,旱情频发,缺水问题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长江流域则是中国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南水北调工程的提出,正是为了调剂中国南北地区的水资源不均衡,解决北方地区的严重缺水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旨在通过输水系统,将长江水资源引入北方地区,为当地居民和工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水源,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二、建设历程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历程经历了长时间的筹备和规划,其中包括南水北调的初期谋划、中期规划和后期实施等阶段。
自20世纪50年代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起,中国政府便对其进行了多次论证和研究,直到1992年国务院批准了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标志着南水北调工程正式立项。
接下来的20多年时间里,南水北调工程分别进行了西线、中线和东线三期的建设,历经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最终成功实现了长江水资源向北输送的目标。
三、工程特点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止期最长的一项水利工程,其规模之大和技术之复杂堪称世界级。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跨流域输水。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典型的跨流域输水工程,涉及长江、黄河、淮河等多个流域之间的水资源调剂,对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提出了巨大挑战。
2. 多期建设。
南水北调工程分为西线、中线和东线三期建设,每期工程都在中国水利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尤以中线工程最为复杂和艰巨。
3. 生态保护。
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过程中,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输水河段的生态环境,保障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4. 水资源综合利用。
南水北调工程不仅仅是一项输水工程,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水资源综合利用,使得输送过来的长江水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效益。
南水北调工程的介绍
南水北调工程的介绍
南水北调即“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
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受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和天津。
工程方案构想始于1952年国家主席毛泽东视察黄河时提出。
自此,在历经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后,调水方案获得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区涉及人口4.38亿人,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
工程规划的东、中、西线干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
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总长为2899公里,沿线六省市一级配套支渠约2700公里。
2012年9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全面完成。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一期)已经完工并向北方地区调水。
西线工程尚处于规划阶段,没有开工建设。
南水北调工程自2014年全面建成通水以来,南水已成为京津等40多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超过1.4亿人的主力水源。
其中,为沿线50多条河流实施生态补水85亿立方米,为受水区压减地下水超采量50多亿立方米。
2023年度,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共调水85.37亿立方米,超额完成年度调水任务。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及线路图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及线路图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没有水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存在。
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其中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m3 ,居世界第6位。
但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
我国水资源的自然分布呈现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为适应缺水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重大举措,是解决华北、西北地区缺水的一项战略性基础设施工程。
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我国水资源自然分布不均我国水资源分布,具有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特点,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河川径流量占全国的83%,耕地面积占全国38%,其中长江流域年径流量为9513亿m3,占全国的35%,耕地面积只占全国的25%,人均和亩均水量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属丰水区;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年径流量占全国的17%,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2%,其中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胶东地区的河川径流量为1573亿m3,约占全国的6%,耕地面积却占全国的40%,人均和亩均水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缺水区,尤以海河流域更为突出,年径流量只有264亿m3,不足全国的1%,而人口和耕地却分别占全国10%和12%,缺水十分严重。
长江流域与海河流域相比,长江流域的人均水量是海河流域的近10倍,亩均水量为17倍。
江、淮、黄、海四大流域及全国的人均、亩均水量见表1。
我国北方缺水不仅因为水资源少,而且河川径流的年际变化很大,年径流最大与最小的比值,南方为2~4倍,北方为3~8倍,淮河为15倍,海河则高达20倍。
更为严重的是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交替发生,黄河出现过连续11年枯水年(1922~1932年),平均年径流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70%。
海河出现过连续8年枯水年(1980 ~1987 年),平均年径流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57%。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
土(石)方工程 其中黄河以南 混凝土 新增泵站装机 新建输电线路 永久和临时占地 房屋拆迁
(亿m3) (亿m3) (万m3) (万kW) (km) (万亩) (万间)
总体规划 7.76 5.33 529 92.18 1326 33.91
7.6
一期工程 3.04
1.76 143
34.41 1282 30.2l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 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 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 线17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南 水
胶东 调水
北
调
东
线
穿黄工程
工
南四湖
程 东线工程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从长江下游引水,基本沿京杭运河逐级提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 部供水,终点天津。
工程简介 东线工程 中线工程 西线工程 相关工程
西线工 程
南水北调工程位置
胶东调水
东线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 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 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以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持 续进行了0年的南水北调工作,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 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 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 富有价值的成果。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 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 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 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 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 京、天津。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南水北调
总干渠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需穿 过黄河干流及其他集流面积lOk㎡以上河流219条,跨越 铁路44处,需建跨总干渠的公路桥571座,此外还有节制 闸、分水闸、退水建筑物和隧洞、暗渠等,总干渠上各类 建筑物共936座,其中最大的是穿黄河工程。天津干渠穿 越大小河流48条,有建筑物119座。穿黄河工程 总干渠 在黄河流域规划的郑州桃花峪水库库区穿过黄河,穿黄工 程规模大,问题复杂,投资多,是总干渠上最关键的建筑 物。
东线调水图
2、中线工程
从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汉江 汉江丹江口水库调水, 汉江 经陶岔渠首闸(河南淅川县九重镇),沿豫西南唐白 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 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 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 流到终点北京。中线工程主要向河南、河北、天津、 北京4省市沿线的20余座城市供水。中线工程已于 2003年12月30日开工,计划2013年年底前完成主 体工程,2014年汛期后全线通水。
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
1、南水北调工程的概述 2、南水北调的调水线路的布置 3、南水北调的工程布置 4、南水北调的影响
一、南水北调工程的概述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 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 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 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 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 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 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 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 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 侧通过,从长江支流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引水, 可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 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 送。
南水北调工程名词解释
南水北调工程名词解释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两大水系之间的水利调水工程。
该工程是中国为解决华北地区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而进行的一项重大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之一。
南水北调工程自发展建设以来,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国家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
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调水方式,将长江和珠江的水源引入到黄淮海平原、北京、天津等华北地区,解决该地区长期以来的严重水资源短缺问题。
该工程由三个部分组成:中线工程、东线工程和西线工程。
中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主干工程,主要任务是将长江水资源引入到北京市、天津市及河北省的部分地区。
东线工程是将长江水资源引入到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区。
西线工程是将长江的水资源引入到宁夏、陕西等地区。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外,南水北调工程还包括了许多次要的分支工程,如调水过程中需要修建的隧道、渠道和泵站等。
这些分支工程的建设为整个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进行起到了关键作用。
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大型水利工程,在其建设过程中还涉及了许多专业名词。
比如,工程中使用的引水隧道和引水渠等设施,在水利工程中有着专门的定义和用途。
此外,还涉及到水库、泵站、输水管道、水源地保护等一系列专业名词。
这些名词的解释和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过程和运行原理。
总的来说,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建设和运行不仅为华北地区的水资源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也为全国的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通过了解南水北调工程中涉及的专业名词和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重大工程的建设和意义。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
从长江中游北岸支流汉江加坝扩容后的 丹江口水库引水,跨越长江、淮河、黄河、 海河四大流域,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输水总干线全长1267公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河南省淅川县陶岔 渠首到北京团城湖全长1277公里
2003年,一期工程正式开工。 截至2009年12月4日,南水 北调中线穿黄隧洞下游线进入约6 00米宽的黄河水面主河道掘进施 工地段,这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穿 黄工程已进入到攻坚阶段。
举世瞩目的南水 北调东线一期工 程于2002年 12月27日正 式开工建设,主 体工程总投资3 20亿元,其中 治污工程140 亿元。
二、南水北调的原因
南水北调的背景材料
思考:对数据进行比较,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 方面分析为什么要实施南水北调?
流域 流域面 水资源总 水资源 积占全 量(亿立 占全国 国比重 方米) 比重 (%) (%) 28.2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
一、工程简介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 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 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 性工程。南水北调工 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 源合理配置,大大缓 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 重短缺问题,促进南 北方经济、社会与人 口、资源、环境的协 调发展。
1952年,毛泽东在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方水多, 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 设想。 1992年,江泽民提出要抓紧南水北调等跨世纪 特大工程的兴建,南水北调的实施被提上国家议事 日程。 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于2002年 12月27日正式开工建设。 2008年底举行的南水北调第三次建委会确定 了工程建设目标。
经济意义
1、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2、优化产业结构, 3、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 4、扩大内需,促和谐发展,提振国内GDP。
南北水调工程施工
南北水调工程施工一、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是由中国政府发起并实施的,旨在将长江、海河、黄河、淮河等河流的水资源通过输水工程途径转移至黄淮海河流域的北方地区。
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北方地区水资源却相对匮乏,尤其是在北方地区的高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之下,北方地区对于水资源的需求更加急迫。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有利于保障北方地区的工农业生产用水,提升生态环境水平,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南水北调工程的具体内容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中线和东线两个工程部分。
其中中线工程主要是将长江水资源通过中线输水通道引流至北京等北方城市,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生活、生产用水需求。
而东线工程则主要是将长江水资源通过东线输水通道引流至山东、天津等北方城市,以满足其水资源匮乏的情况。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分为多个工程段,并采用不同的水源地点,将水资源联通起来,实现南北调水的目的。
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主要取自长江,具有距离远、水质好、水量大等特点。
为了确保水质和水量,南水北调工程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水源地的保护,防止受到污染。
此外,在输水过程中,南水北调工程也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确保输送水质量的稳定和安全。
三、南水北调工程的施工过程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现代工程建设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工程最艰巨的一项工程。
自工程开工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了认真部署和科学指导。
南水北调工程的施工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涉及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等多个领域,施工难度较大。
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工程人员克服了诸多困难,包括地质条件恶劣、气候恶劣、地下水位较高等情况。
但是他们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确保工程的建设顺利进行。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历时多年,经过多个工程段的施工,最终实现了工程目标,实现了长江水资源和黄淮海河流域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共享。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北方地区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也提升了中国水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南水北调精神宣讲题目
南水北调精神宣讲题目
摘要:
一、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二、南水北调精神的内涵
三、南水北调精神的具体体现
四、南水北调精神的价值与意义
五、弘扬南水北调精神的建议
正文: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为了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性工程。
该工程旨在将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黄河、海河流域,以满足北方地区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需求。
南水北调工程自2002 年启动以来,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
【南水北调精神的内涵】
南水北调精神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精神品质,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为民造福。
这五个方面既体现了工程建设者的职业精神,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南水北调精神的具体体现】
南水北调精神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具体体现。
首先,工程建设者们不畏艰难,勇于担当,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其次,他们积极探索新技术,推动科技创新,体现了开拓创新的精神。
再次,各参建单位密切协作,形成了团结协
作的良好氛围。
此外,他们无私奉献,全力以赴,为民造福,体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南水北调精神的价值与意义】
南水北调精神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它不仅是工程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南水北调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精神财富。
南水北调精神宣讲题目
南水北调精神宣讲题目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2.南水北调精神的内涵
3.南水北调精神的价值和意义
4.如何传承和发扬南水北调精神
正文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为了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而实施的一
项重大战略工程。
这项工程不仅规模宏大,技术难度高,更是体现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和伟大的精神。
这种精神,被称为南水北调精神。
一、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东、中、西三条线路,总长超过 1200 公里,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将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华北、西北等地区,以解决这些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二、南水北调精神的内涵
南水北调精神是一种以人民为中心,敢于创新,勇于担当,团结协作,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种精神体现在工程的规划、建设、运营等各个环节,是推动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动力。
三、南水北调精神的价值和意义
南水北调精神不仅对于南水北调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我国的其他重大工程建设,以及全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它体现了我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和奋斗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如何传承和发扬南水北调精神
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理解南水北调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持续进行了50年的南水北调工作,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臵格局。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相机向黄河下游补水。
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
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简介2005年8月16日一、中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中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占世界总量的5.8 %左右,仅次于巴西、原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
但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163m3,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世界银行1998年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只居第88位。
因此,水资源是中国十分珍贵的自然资源。
在研究开发利用我国水资源时,要看到中国水资源总量虽较丰富,但人均水资源相当贫乏的这一基本特点。
中国水资源分布的另一个基本特点是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空间分布很不平衡。
河川径流主要来自降水,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是来自西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印度洋、孟加拉湾的西南季风。
东南沿海山丘区,台湾,海南东部山区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西南部分地区、平原地区约1600~1800毫米,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部分超过1000毫米,淮河流域为800~1000毫米,华北平原下降为500~600毫米,大西北沙漠区,降水量不足25毫米。
中国水资源分布的第三个基本特点是年内或年际变化大,随着季风出现的次数、强弱和水汽量多少,降雨和径流量年际间、年内的分布也极不均匀,经常出现连续多水时段和连续少水时段或连续干旱年和连续丰水年,尤其是连续干旱年的出现,对水资源本已短缺地区来说,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并引起生态环境恶化。
以上三个基本特点,也是开发利用水资源、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南水北调就是借助于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优化配臵中国水资源的一项宏伟工程。
二、黄、淮、海流域是中国当前最缺水地区黄河是中国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全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52mm,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580亿m3,可开采的地下水资源量110亿m3,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2.5%,2000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633 m3。
淮河流域(包括胶东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854mm,水资源总量为961亿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4%,2000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478 m3。
其中胶东地区2000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30m3,水资源开发程度已高达86%,遇大旱年份,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海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39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72亿m3,占全国的1.3%。
2000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92m3,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7,比全国人均年用水量还低138 m3,缺水十分严重。
根据1993年国际人口会议提出并经1996年国际自然资源会议认可的标准,当一个地区水资源利用率达到25~50%而人均水资源量仅为500~1000m3,则该地区属于缺水地区;当一个地区水资源利用率大于50%而人均水资源量小于500m3时,属于严重缺水地区。
按此定义,2000年黄河流域人均633m3、但开发率已达67 %,淮河流域人均478m3、开发率达59 %,海河流域人均292m3 、开发率达94 % ,均属于严重缺水地区。
近10年来,黄河源区干旱趋势加重,中小型湖、塘干涸,草场大面积退化和荒漠化,多年冻土层出现萎缩。
下游从1972~1999的28年中有22年断流,1997年利津站断流226天,断流河段上延到开封附近。
1999年后虽未断流,由于采取封堵口门和控制抽水泵站等措施对两岸生产、生活影响很大。
海河流域平原河道长期干涸,地下水严重超采,现状平均每年超采地下水65亿m3,其中浅层地下水35亿m3,超采面积达4.4万Km2,深层地下水30亿m3,超采面积达5.6万Km2, 20多年来已累计超采900多亿m3。
造成地下水位埋深大面积持续下降,京广铁路、津浦铁路沿线城市附近地下水漏斗不断加深和扩大,现在已基本连成一片,局部地区地下水资源已接近枯竭。
水资源过量开发,导致河湖干涸、河口淤积、湿地减少、土地沙化以及地面沉陷等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近20年来面对长期严重缺水的局面,许多地区都加强了节约用水、污水处理再利用、调整供水与用水结构、限制高耗水工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随着节水力度的加大,节水成本也在不断增加,预计到2010年单方水的节水成本将在9元以上。
据多方预测,到2010年和2030年,在考虑充分节水的情况下,黄淮海流域生活、生产和生态需水量将分别为1,636亿m3和1,819亿m3,比现状水平年新增131亿m3和314亿m3。
供需分析结果表明:黄淮海流域现状(2000年)缺水量145~210亿m3;到2010年,缺水210~280亿m3;到2030年缺水320~395亿m3。
其中,海河流域缺水程度最严重,在考虑继续加大节水力度和挖掘当地水资源潜力的情况下,2010年仍缺水100~120亿m3,难以支撑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优势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干流全长6300余公里.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约9,600亿m3,特枯年有7,600亿m3。
据1956~1980年资料分析测算,长江人海水量只占天然径流量的94 %以上。
即实际消耗水量不到6 %。
尽管流域内工业及生活用水量较大且增长较快.但大多可以回归。
从全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考虑,长江流域能够调出部分水资源,支撑北方干旱缺水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此外,从地势上看,长江正好自西向东流经大半中国,上游靠近西北干早地区,中下游与最缺水的华北平原相邻.地理条件也非常有利于兴建从长江引水到北方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中线一期工程水源地汉江是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流域年均径流量566亿m3,水资源总量582亿m3,与黄河水资源量相近。
现状耗水量仅占天然径流量的7%,说明流域水资源量较丰富,有余水可供北调。
四、东、中、西三线调水南水北调研究自五十年代开始,总体布局被设计为三条调水线路,即西线工程、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发展需要。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逐步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中国大水网。
这样的总体布局,有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臵格局,对协调北方地区东部、中部和西部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这个总体布局也能很好地适应中国大陆三个地势上的梯级。
西线位于最高一级青藏高原,地形上能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但由于长江上游的水量有限,仅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补水。
中线工程从第三个梯级西部通过,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江引水,可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的大部分地区。
东线工程位于第三个阶梯东部,由于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引水,水源丰沛,可利用现有泵站和河道,工程较简单,投资较小,易于分期建设。
东线工程是在现有的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京杭运河工程、淮河现有工程和其它相关工程基础上建设的,包括输水系统和蓄水工程。
输水工程主要包括输水河道工程、泵站工程、穿黄工程。
有两个引水口,分别是淮河入长江的三江营和京杭运河入长江的高港。
从长江到天津输水河道总长1156公里。
黄河地势最高,引水口处比黄河地面处低36~37米,从长江引水到黄河南岸需建设13级泵站,总扬程65米。
穿过黄河将自流到天津。
东线泵站特性是低扬程(2~6 m) ,大流量(每台15~40 m3/s),长运行时间(5000 小时/年)。
穿黄河工程选定在山东东平县与东阿县之间黄河底下打隧洞方案。
根据长时间地质勘探和勘探试验洞开挖,查明了河底基岩构造和岩溶发育情况,并成功解决了河底隧洞堵漏开挖的施工难题。
穿黄工程从东平湖出口到黄河北岸出口全长7.87 km,包括585.38 m倒虹隧洞,直径9.3 m,在黄河河床下70米处。
长距离输水需要蓄水工程,沿东线黄河南岸有洪泽湖、骆马湖, 南四湖, 东平湖,略加修整加固,总计调节库容可达48.9亿方,不需要新增蓄水工程。
黄河北有五处平原水库总调节库容14.9亿方。
目前,沿线水质污染严重,尤其是南四湖和东平湖周边地区污染特别严重,处理难度较大,这是实施东线工程的难点。
中线工程地理位臵优越,可基本自流输水,工程投资较大;水源水质好,规划输水干线与现有河道全部立交,水质易于保护;输水渠线所处位臵地势较高,可解决京、津、冀、豫4省(直辖市)京广铁路沿线的城市供水问题,还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供水范围主要包括唐白河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的中西部,供水区总面积约15.5万平方米,因为汉江引水量有限,不能满足规划供水区的需水量要求,只能提供京、津、冀、豫、鄂五省市的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部分地区的农业及其它用水。
近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从长江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通过沿伏牛、太行山的干渠引水至北京。
该工程的优点主要在于提供优质水、能覆盖大的供水面、能自流输水等。
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
中线工程将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水源区工程和输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