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思考题 (仅供参考)
中特思考题(仅供参考)
中特思考题(仅供参考)1.怎样理解中特的科学社会主义基础(1)“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中特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根据实际和时代特⾊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
(2)“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法:彻底解放和发展⽣产⼒,彻底解放和发展以⽆产阶级为代表的最⼴⼤⼈民群众。
在实践中产⽣,在实践中发展。
(3)“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凡是有利于两个解放和发展的思想、制度、实践都是我们追求的⽬标;凡是不利于两个解放和发展的思想、制度、实践都是我们要改⾰和突破之处。
(4)四个“中国特⾊”:1)实践特⾊:初级阶段,改⾰开放,⽣命依据,价值⽀撑2)理论特⾊:基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理论⾃觉3)民族特⾊:优良传统,民族复兴4)时代特⾊:⼯作重⼼,改⾰开放;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科教兴国,依法治国;两个⽂明,总体布局。
2.怎样深刻理解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是对近代以来中国⼈民争取民族独⽴、⼈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民富裕伟⼤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在当代中国,只有⾼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旗帜,坚定不移地⾛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完成中国当代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
(⼀)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1)两⼤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民解放;国家富强,⼈民富裕。
前者是前提,后者是⽬的。
(2)三⼤事件:1)完成了新民主主义⾰命,建⽴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民解放;2)完成了社会主义⾰命,确⽴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3)进⾏了改⾰开放,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社会主义。
(3)中国梦:是两⼤历史任务和三件⼤事的总结和展望。
1)两个⼀百年奋⽃⽬标;2)中国共产党成⽴100年,全⾯建成⼩康社会;3)新中国成⽴100年建成富强、民主、⽂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4)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民幸福。
(4)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1)应在完成和推进三件⼤事的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复兴的辉煌篇章;2)应正确把握好两⼤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3)应当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
中特最后的思考题(参考)
思考题:1.面对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和认可中国的制度优势。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认为,在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的指挥和控制体系实际上比其他市场经济体系更有效。
法国《欧洲时报》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和有力支撑。
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优”在何处?答:与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
这突出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采取完全不同的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基于中国国情自主探索的结果。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经济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资源配置上由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在政治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治,包括通过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建立公民政治参与体制;通过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建立科学化、民主化决策体制;通过发展基层民主,建立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体制。
在文化体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采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前提下保证文化多样性发展的体制。
在社会体制上,大力开展社会建设,培育和规范各类社会组织,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社会管理与运行机制。
在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顺应人类社会发展潮流、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发展格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从经济制度来看,我们不仅逐歩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而且确立了社会主义巿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把巿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既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注重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中特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第五讲16答:(1)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实际上就把实现社会和谐纳入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范畴。
(2)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反映了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性质。
社会和谐所包含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无一不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密切相关。
(3)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有利于进一步增创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合理最进步的社会制度,它应当而且也必然具有以往任何社会制度都无可比拟的巨大优越性。
(4)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必将给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带来新的历史性飞跃。
摆脱贫弱落后,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民族振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一切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
17重要性:民生问题关乎社会治乱与政权兴亡。
体现了党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始终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
重要意义:1.民生问题,可以反映出政府的行为和能力是否可以被人民所认可。
2.民生问题,与一定时期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密切的关系。
3.民生问题,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和政府在一定时期的制度安排有否合理。
1、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的核心内容坚持科学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解决民生问题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特思考题汇总(带目录,考试必备)
目录1、谈谈你对当代中国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3)2、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4)5、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最新概括? (5)6、怎样在实践中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现实路径 (6)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涵、特点和优势 (8)9、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9)10、正确认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9)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9)12、“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内涵 (10)13、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11)14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12)15、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2)16、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3)17、“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 (14)18、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现实意义 (14)19、切实推进经济改革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14)20、如何理解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 (15)21、为什么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16)2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什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形成了哪些基本经验? (16)23、如何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16)24、结合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谈谈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解。
(17)25、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18)26、有人认为,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而政治的改革和发展却相对滞后。
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19)27、目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重点要解决哪些问题? (19)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0)29、如何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1)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 (22)31、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22)32、什么是文化软实力? (23)33、文化软实力的价值? (23)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特征 (23)35、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途径 (24)36、怎样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 (26)37、为什么要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26)38、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要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中特思考题
1、怎样看待时代主题的变与不变?2、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3、怎样认识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4、如何认识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发生的变化?5、我国当前对外方针政策市什么?6、如何评价中国和平发展道路?7、美国“重返”亚太对我国周边外交有哪些影响?8、中国应如何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9、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请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10、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请您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11、为什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12、有人提出“发展是硬道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请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13、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4、如何认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如何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15、当前在任何解决贫富差距拉大问题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应把着力点放在继续发展经济上,只有经济发展了、蛋糕做大了,才有能力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另一种认为,应把着力点放在完善分配体制上,只要分配公平了,蛋糕粉合理了,就能缩小贫富差距。
请结合实际评析上述观点。
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
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和认识。
17、中共17届5中全会的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2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科学分析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请谈谈你是怎么样理解的。
18、如何认识和理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19、结合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和核心的理解。
20、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定发展的历史进程,谈天那你对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意义的认识。
中特思考题答案整理
1、如何全面把握我国的国情?答:1.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4.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在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方面,应该把握4个方面:1,必须清醒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2,必须清醒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3、必须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机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
4、是按照人们的根本利益制定的怎样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构成一个科学概念,才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
不了解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或者对其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就不可能对我国社会的基本特征,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和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分析,因而也不可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正确路线和政策,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不能正确地分析当前我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就有可能出现超越阶段或者落后于形势的判断,从而作出错误的决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性质问题的判断是正确的,但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则不够清醒,提出的任务和政策脱离了国情,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因此正确把握国情必须全面地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向,把社会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统一起来。
2、人口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中国的人口问题会影响经济发展。
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我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诸如吃饭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等,都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有着直接的关系。
没有对人口增长的合理控制,没有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很困难的。
在人口、资源与环境中,人口与计划生育是中国社会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我们要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认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中特思考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成就:经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谱写了中国发展进步的辉煌篇章。
分别从中国人民,国家,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国际影响等方面,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的历史性变化。
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得到了发挥。
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2.进入新世纪,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全面推向前进?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总纲。
(道路的主要内容)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点。
(思想前提和发展动力)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根本目的和力量之源)巩固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基本方针)3.推进改革坚持的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改革开放的导向性原则;“三个有利于”是判别改革正确与否的根本性原则;相关法律、制度和机制是推进改革的显示准则。
4.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税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
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既要努力实现欧洲早已完成的工业化,又要追赶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既要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又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既要实现国内的可持续发展,又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
因此,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但讲初级阶段,不光要讲生产力的不发达,还要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够完善和不够成熟。
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加倍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中特思考题(老师平时布置的)
1、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
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2、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3、如何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4、如何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
5、为什么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
和全过程?
6、为什么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
7、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什么会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
是什么?
8、怎样认识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是解决生态难题的必由之路?
均可在2015修订版中特思考题答案中找到!!!!。
中特思考题
中特思考题1、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历史方位及面临的阶段性特征?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崭新局面,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实现了新的历史性突破。
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快速推进,在整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大国;信息化已跨入中等水平的国家行列,信息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已初见成效;城镇化已进入加速时期,城镇化率逐步接近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国家化发展日益深刻,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都将处于“五化”不断深入,并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历史进程中。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努力突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以崭新面貌登上并屹立于世界舞台,成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当代中国与世界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与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特征: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一个显著地阶段性特征。
阶段性特征还包括①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③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④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整理版1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答:这条道路归纳为四个方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最新概括?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建设、社会发展三大基本问题, 用一系列相互贯通、紧密联系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谨、结构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经验,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3、怎样在实践中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重大战略思想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涉及的重大理论问题,同时也是现实生活中的重大实践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重在解决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发展道路的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重在解决党的历史方位发生重大变化后如何加强党的建设的问题;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重在解决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
中特思考题
第1次思考题:1.什么是文化软实力?有人提出,发展是硬道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请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3.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请从你的角度谈谈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认识。
另外,你认为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算是世界文化强国?第2次思考题:1.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请谈谈你的理解。
2.理论上人们都知道,不能先走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少企业、甚至有的地方政府还是认为发展经济是最重要的,环境污染的问题等经济发展了,有了经济实力再进行治理。
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真正地把环境保护落实到实处?3.X候变化问题是国际热点问题之一,请谈谈你对解决这一问题的认识。
第3次思考题:1.在“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等成为热门词汇的同时,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也在思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城里90多年、执政60多年的今天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
请谈谈你的看法。
2.请结合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谈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第4次思考题:1.试述当前中国国情的基本特点,及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5次思考题:1.请分析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2.如何理解当前的改革是“改革再出发”?第6次思考题:1.社会物质建设与社会精神建设的关系是什么?你认为社会精神建设应包括哪些内容?2.如何描述当前我国民众心态,民众心态的特点是什么?第7次思考题:1.简述《中共中央关于全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改革内容及其意义?2.联系我党发展历程,简述群众路线发展简史?3.简述群众路线所蕴含的哲学道理?4.为什么说中国的改革也是一场革命,请结合理论,历史经验与现实国情分析这一命题的合理性?。
中特思考题答案整理
1、如何全面把握我国的国情?答:1.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4.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在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方面,应该把握4个方面:1,必须清醒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2,必须清醒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3、必须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机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
4、是按照人们的根本利益制定的怎样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构成一个科学概念,才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
不了解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或者对其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就不可能对我国社会的基本特征,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和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分析,因而也不可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正确路线和政策,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不能正确地分析当前我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就有可能出现超越阶段或者落后于形势的判断,从而作出错误的决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性质问题的判断是正确的,但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则不够清醒,提出的任务和政策脱离了国情,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因此正确把握国情必须全面地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向,把社会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统一起来。
2、人口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中国的人口问题会影响经济发展。
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我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诸如吃饭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等,都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有着直接的关系。
没有对人口增长的合理控制,没有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很困难的。
在人口、资源与环境中,人口与计划生育是中国社会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我们要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认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中特思考题--整合版
1、如何认识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及局限(答案一)贡献:一、对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弊端进行了深刻地揭露和无情地批判。
空想社会主义者深刻地分析指出,资本主义财产私人占有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之源,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罪恶和弊端都可以从私有制中找到原因。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其政治制度也是一种罪恶累累和充满欺骗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尽管资产阶级竭力鼓吹自由、平等、民主、博爱,但没有一个口号对广大群众具有实质性的内容,没有一项措施能真正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和富有积极意义的主张。
他们提出,在未来新的社会制度下,要废除私有制和与此相联系的雇佣劳动制度,要消灭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罪恶现象及其阶级和阶级差别,消灭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每个社会成员都要尽其所能参加对社会有益的劳动,在有计划的、共同的劳动中,每一个人都能够合理地分配到自己应得的劳动成果。
三、模糊地认识到社会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并初步探索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特点。
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和对新社会进行设计的时候,对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他们初步认识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并且明确地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不是永恒的社会,只是向更为美好的社会进步的一个暂时阶段,并且还试图从经济方面说明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因。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这些思想包含了辩证法和唯物论的某些因素,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论述中还萌发一些微弱的历史唯物主义幼芽。
局限一、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发现和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
无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还是对未来新社会的构想,空想社会主义者依据的都是人类的理性和正义等普遍原则,他们更倾向于从道德上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和设计未来社会的蓝图,而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资本主义的本质,更不能科学地得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结论二、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阶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第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1.文化的内涵与结构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总和。
文化的内部结构包括下列几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物态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心态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与结构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的文化。
马克思主义文化是最核心的部分,其次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再次是世界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点:1.鲜明的时代性;2.浓郁的民族性;3.实事求是的科学性;4.高度的民主性;5.深广的群众性;6.勇于改革的创造性。
3.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文化内在契合性的表现1)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是统一论哲学。
本体或本源内在于现象或表象,现象或表象分有本体或本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答:这条道路归纳为四个方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最新概括?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建设、社会发展三大基本问题, 用一系列相互贯通、紧密联系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谨、结构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经验,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3、怎样在实践中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重大战略思想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涉及的重大理论问题,同时也是现实生活中的重大实践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重在解决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发展道路的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重在解决党的历史方位发生重大变化后如何加强党的建设的问题;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重在解决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
硕士研究生中特课思考题
硕士研究生中特课思考题一.思考题1.你怎样看待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模式”的争论?在你看来“中国模式”是存在,还是不存在?如果存在?它还有哪些不足?如果不存在?又怎样看待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出的具有自己特点的道路?2.有一种观点认为,当年美国为拖跨苏联,美国有意故意炫耀其强大的国防实力,引诱苏联与其展开激烈的竞争,结果苏联在无休止的竞争中经济被拖跨,导致最后解体。
今天,美国又在用当年同样的方法对待中国。
中国也要小心被美国拖跨。
你怎么看这个观点?3.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你怎样看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当今世界“一球两制”,资强社弱是不争的事实,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1资本主义指的是一种经济学的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都归私人所有,并借助雇佣劳动的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利润。
在这种制度里,商品和服务借助货币在自由市场里流通。
投资的决定由私人进行,生产和销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业控制并互相竞争,依照各自的利益采取行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其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
○2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社会学思想,主张或提倡整个社会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
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过渡,而且社会主义需要有发达的资本主义作基础才能实现。
○3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力量和阵地急剧萎缩。
而且,仅剩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发展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这时就导致了资强社弱,资攻社守的现状。
但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中间形态,社会主义的发展只有建立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之上才能比较平稳快速地发展。
而当今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所以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难免遇到挫折和失败,甚至会出现一些倒退,这都是合理的。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前后相继的关系,社会主义某些因素是在资本主义的母体中得到孕育和生成的,社会主义是继资本主义之后出现的,比资本主义更先进、更合理、更能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的新的社会形态,这两个社会形态存在着内在的、紧密的联系,社会主义也终将战胜资本主义成为世界的主体形态。
新中特思考题
新中特思考题
1.如何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2.怎样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交技巧?
4.怎样教授学生有效的时间管理技巧?
5.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率?
6.怎样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7.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8.怎样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沟通技巧?
9.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0.怎样教授学生有效的批判性思维?
11.如何引导学生发展良好的判断力和评估能力?
12.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13.如何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情商和人际关系能力?
14.怎样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和领导力?
15.如何教授学生有效的沟通技巧?
16.怎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17.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和挫折?
18.怎样教授学生有效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技巧?
19.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20.怎样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中特思考题答案整理
1、如何全面把握我国的国情?答:1.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4.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在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方面,应该把握4个方面:1,必须清醒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2,必须清醒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3、必须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机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
4、是按照人们的根本利益制定的怎样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构成一个科学概念,才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
不了解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或者对其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就不可能对我国社会的基本特征,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和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分析,因而也不可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正确路线和政策,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不能正确地分析当前我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就有可能出现超越阶段或者落后于形势的判断,从而作出错误的决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性质问题的判断是正确的,但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则不够清醒,提出的任务和政策脱离了国情,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因此正确把握国情必须全面地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向,把社会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统一起来。
2、人口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中国的人口问题会影响经济发展。
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我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诸如吃饭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等,都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有着直接的关系。
没有对人口增长的合理控制,没有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很困难的。
在人口、资源与环境中,人口与计划生育是中国社会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我们要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认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上课的思考题1.怎样理解中特的科学社会主义基础(1)“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中特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实际和时代特色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2)“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方法:彻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彻底解放和发展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最广大人民群众。
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
(3)“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凡是有利于两个解放和发展的思想、制度、实践都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凡是不利于两个解放和发展的思想、制度、实践都是我们要改革和突破之处。
(4)四个“中国特色”:1)实践特色:初级阶段,改革开放,生命依据,价值支撑2)理论特色:基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理论自觉3)民族特色:优良传统,民族复兴4)时代特色:工作重心,改革开放;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科教兴国,依法治国;两个文明,总体布局。
2.怎样深刻理解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在当代中国,只有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完成中国当代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1)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前者是前提,后者是目的。
(2)三大事件:1)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3)进行了改革开放,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中国梦:是两大历史任务和三件大事的总结和展望。
1)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2)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新中国成立10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4)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4)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1)应在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的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2)应正确把握好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3)应当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1)将社会主义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起来;2)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紧密联系起来;3)将国家的安危荣辱和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起来。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中国获得了自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的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关键在于它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3.怎样理解中特“三总”论述和意义(1)“三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总依据:1)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必需从实际出发;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百年不动摇;4)贯彻于经济社会所有领域,所有过程。
(3)总布局:1)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2)形成相对完整性。
具有历史性、现实性、时代性的统一。
具有指导未来的开创意义。
(4)总任务:实现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与中华民族追求的有机统一。
(5)“三总”作用意义:1)总布局:相对完整的现实构架,成熟有机体,具有强大生命力2)总依据:基础,立足点,出发点3)总任务:目标,终点,归宿4)有机统一:出发点,目标,现实路径。
4.试从中特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等3方面,阐述中特的科学性和意义(一)理论基础及科学性: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1)科学定义:关于改变资本主义,建设共产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是正确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
(2)科学方法:历史地看待资本主义,在批评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一是对历史的客观评价:这一时期主要矛盾是经济危机,根源是产品过剩和生产资料私有制,唯一的出路是公有制。
而是对主体的批判,矛盾是两极分化,根源是按资分配,出路是废除私有制。
(3)理论核心:1)彻底解放生产力,高度发展生产力2)彻底解放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3)在实践中完善发展理论,在理论创新中推进实践创新。
(二)主要内容:(1)中特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2)四个基本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3)四大特色: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4)道路、理论、制度“三位一体”(5)“五位一体”基本构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
(三)意义:1)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社会主义2)是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3)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和开创的社会主义4)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5)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旗帜6)对维护和推进国际共产主义事业有重大意义。
(二)课本思考题1、谈谈你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1)两大主要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中国共产党担当起来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集中体现为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1)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3)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两大历史任务间的关系:1)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前提。
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根本目的,也是保证国家强大、维护民族尊严的重要物质基础。
(4)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1)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在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的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2)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正确把握好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
3)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当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主要内容):(1)理论、道路和制度三位一体: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
1)中特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特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2)中特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中特制度:以中特理论体系为指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实践相适应,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形成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
(2)“五位一体”基本构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
(3)四大特色: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4)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5)四个基本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二)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聚了几代共产党人不懈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在实践探索中开辟出来的,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因此不论遇到任何困难,我们都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优”在何处?(1)中国“特”色:1)实践特色:初级阶段,改革开放,生命依据,价值支撑2)理论特色:基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理论自觉3)民族特色:优良传统,民族复兴4)时代特色:工作重心,改革开放;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科教兴国,依法治国;两个文明,总体布局。
(2)“五个有利于”彰显了中特社会主义制度优势:1)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3)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4)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5)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一)上课的思考题1.怎样认识中特的社会主义基础及其意义?(毛泽东时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成果及其当代意义)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基础:(1)新中国建立后的积极探索和成果:1)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中央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相结合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基础:完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了公有制及其经济基础。
提出和实践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
提出和实践了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稳步发展思想。
提出和尝试了利用私营工商业和商品经济思想。
3)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和文化基础:确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贯彻“双百方针”,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和实践4)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阶段和中心任务的实践探索5)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根据本国国情建设社会主义的时间探索6)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实践探索7)关于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实践探索(2)重大意义:1)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形成基本制度框架及其实践基础2)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国民经济和工业体系,创造了最初物质和技术基础3)为我国改革开放、中特的当代兴起,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前提,提供制度、物质基础,理论准备和宝贵经验2.怎样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具体表现,包括:(1)经济实力显着增强,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性增长方式尚未改变(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4)协调发展取得显着成就,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治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6)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7)社会活力显着增强,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性课题(8)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