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合集下载

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力艺术教育在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促进审美情趣的培养,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力。

第一,学校应该重视艺术教育的地位。

艺术教育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一堂课,而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方式。

学校可以通过选拔有艺术潜力的学生,成立艺术特长班,提供更专业的培训,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了解艺术。

同时,学校也可以组织各类艺术活动,如美术展览、音乐会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

第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和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去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博物馆,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的魅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艺术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竞争意识。

第三,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成立艺术社团,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艺的机会。

比如,学校可以组织戏剧社团,让学生参演话剧;成立合唱团,让学生参加合唱比赛。

在艺术实践中,学生不仅能够培养自己的创造力,还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意识。

第四,学校可以引入艺术活动与课程融合。

比如,在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的教学中,可以加入艺术元素,让学生通过艺术的方式学习知识。

比如,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声乐或舞蹈等形式表达对诗词的理解;在学习几何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线条和颜色来表达几何概念。

通过艺术与学科的融合,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加主动、积极。

第五,家庭也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力。

家长可以带领孩子一起参观美术馆、音乐厅等艺术场所,让孩子接触更多的艺术作品和文化。

同时,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各类艺术培训班,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孩子发展艺术才能。

此外,家长还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总之,艺术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四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项重要且富有意义的任务。

审美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还对他们的情感发展、创造力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如何在四年级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一、引导学生感知语言之美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语言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美感。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节奏、韵律和语调之美。

例如,在教授诗歌时,教师可以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同时,注重对字词的品味和赏析,让学生理解词语的精准运用所带来的表达效果。

比如,在《桂林山水》一文中,“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通过对“无瑕的翡翠”这一比喻的讲解,让学生感受语言描绘出的色彩美。

二、挖掘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美很多文学作品都会塑造各种各样生动的形象,这些形象往往蕴含着独特的美。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和理解这些形象。

比如,在《狼牙山五壮士》中,通过对五壮士英勇无畏的行为和坚定的信念的描述,展现出他们的英雄形象之美。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深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之美。

此外,在童话和寓言故事中,也有许多鲜明的形象,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善良、可怜的小女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同情和关爱这个形象,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善良品质。

三、领略作品的意境美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所营造出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和情境。

在四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具有优美的意境。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领略作品的意境美。

例如,在教授《草原》一文时,可以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草原的辽阔和美丽。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在脑海中构建出课文所描绘的画面,如“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草原的意境之美。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摘要:那么,在新课标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一、审美移情,挖掘美所谓审美移情,是审美主体在进行审美活动时,将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审美对象身上去,创造一个蕴含了主观情感的审美形象,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观察、感知、探索和理解,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育要注重树立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作为一切基础学科的基础――语文,其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阵地。

把握美的特征,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也是增强语文教学魅力、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按照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课本内容和课程要求,采取相应的对策,不求完整而是有重点地实施审美教育。

让学生通过课堂审美教育的各个环节去感受到美好,领悟到含蓄,从而进行语文审美欣赏能力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鉴别和深入的思考,使学生进入审美对象所蕴藏的完整意蕴等深层领域,调动其全部的心智能力,去开发、去创新,使其达到更高的层面,将审美活动推向更深的境界。

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按照新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实现培养学生语文审美创造能力,形成丰富而坚强的内在品质和健全人格的目的。

那么,在新课标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一、审美移情,挖掘美所谓审美移情,是审美主体在进行审美活动时,将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审美对象身上去,创造一个蕴含了主观情感的审美形象。

如一个人在观赏一棵古松时,古松的形象引起类似高清风亮节的联想,心中便隐约感觉到高风亮节常伴自己的情感。

因为忘记了古松和自己是两件事,这个人就于无意之中把这种高风亮节的气概移置到古松上面去,仿佛古松原来就有这种性格。

同时,他又不知不觉地受古松的这种性格影响,自己也振作起来,模仿它那一副苍老劲拔的姿态。

所以古松俨然变成一个人,人也俨然变成一棵古松。

真正的美感经验都是如此,都要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审美能力是指个体在欣赏、鉴赏和创造美的过程中所具备的能力。

它是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而在现代社会,美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追求和价值观,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文学常识、学习优秀的作品以及进行赏析活动等方式来展开。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史知识,介绍各个时期的文学成就,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美的追求和表达方式。

同时,教师可以引用大量的文学作品来进行讲解,可以通过展示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介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不同作品中的美的艺术魅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赏析活动,让学生能够自主分析、评价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感知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只有通过感知,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体验美的魅力。

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对词语、句子和篇章的感知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例如,通过给学生展示一幅具有艺术性的图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其中的细节,从而感知到其中的美。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朗读、诵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感,使学生能够从声音中感知到语言的韵律和美感。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打下基础。

3.努力了解和学习优秀的作品。

优秀的作品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资源,通过学习优秀的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创作风格和不同的美学观念,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通过分析和评价这些作品,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其中的美学特点和审美价值。

此外,在学习优秀的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创作将美的元素运用到作品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指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

审美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感知和欣赏文学、语言、艺术等领域中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审美教育,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文学作品欣赏: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童话等,培养学生对文字、形象、情感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言表达艺术:通过语言游戏、修辞手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敏感性,提高语言的美感,使学生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注重语言的韵律、修辞和形象的表达。

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欣赏:通过引导学生欣赏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手工艺美术活动:通过手工制作、剪纸、折纸等活动,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手工艺美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环境美化:在语文教学环节中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美化教室、布置文化墙等,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力,使他们能够真正欣赏、理解和创造美的事物。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掌握语言表达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其中,审美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探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文化意识和审美能力等多个方面。

其中,审美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对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评价和创作,培养自己对美的敏感度和审美情趣的能力。

通过学习语文,学生可以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提升审美能力。

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途径1.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经典文学作品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应该通过阅读名著、古诗词等文学作品,感受文学的艺术魅力,欣赏其中的韵律美、意象美和情感美。

通过品味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2. 开展多样化的文学创作活动学生参与文学创作活动是培养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写稿、作文、诗歌创作等活动,引导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表达内心感受、塑造形象,提升自己的艺术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听取专业的文学讲座和演讲邀请专业的作家、学者进行文学讲座和演讲,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通过专家的讲解,学生可以了解作品的背景知识、艺术特点和创作技巧,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4. 参观艺术展览和演出活动学生应该积极参观艺术展览、剧院、音乐厅等文化场馆,感受不同艺术形式的美。

通过观看精彩的舞台表演、艺术展览,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升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

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关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

良好的语文素养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素质,使他们更能欣赏、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

同时,学生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够感受文字的魅力和美感,培养自己对美的敏感度和审美情趣。

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学生能够接触到大量的文学作品,从中汲取营养,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品味。

小学语文教学的美育化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的美育化设计
美育化设计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02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目标
培养审美意识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优美的文学作品, 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培养他 们对美的敏感度和感知力。
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 文学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激发他们对 美的追求和向往。
06
小学语文美育化教学的评价 与反馈
学生审美能力的评价
观察学生的审美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审美表现,如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对美的表达和创造等。
评估学生的审美认知
通过测试和作业,评估学生对美的认知和理解,如对文学作品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的把握。
考查学生的审美判断
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判断,考查他们能否运用自己的审美标方式,及时收集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 议,了解他们对美育化教学的接受程度和期望。
分析反馈信息
对收集到的反馈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 足。
制定改进措施
根据反馈信息,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 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THANKS
结构美
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让学生领悟文章的组织之美,提高学 生的写作能力。
引导美的感悟
启发思考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 入思考文章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理 解美的内涵。
拓展想象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对文章进行再 创造,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美的无限 可能。
05
小学语文美育化教学的实施 策略
结合多媒体教学
组织审美实践活动
总结词
通过组织审美实践活动,如朗诵、角色扮演 、写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美、创造美 。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探析美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注重文字的美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美感。

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选择优美的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注重朗读和背诵,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感受到语言的音美和韵律的美感。

要注重课文的欣赏,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丽意象、优美语言和深层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美的表达能力。

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或者课外阅读,丰富自己的想象世界,激发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朗诵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激发学生对美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拓展多元的文化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拓展学生的多元文化体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视野。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多样性,让学生通过不同种类的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美术作品,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素养。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深度性,让学生通过深入的文化体验,了解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互动性,让学生通过文学赏析、音乐聆听、美术观赏等形式,参与到文化体验中去,提升学生对美的认知和理解。

四、注重课程的整合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程的整合性,让美育教育渗透到语文课程的各个环节中。

要注重语文课程和美术课程的联动,让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相互呼应,形成课程的内在联系,提升学生的跨学科应用能力。

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美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

教育应该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放在一个重要位置。

语文教育因其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材以生动精炼的语言从各个不同的侧面,用各种不同的体裁描绘大自然,表现现实生活和挖掘人物思想。

因此语文课有比其他学科更广阔,更丰富的美的境界。

语文教学,可以使学生提高分辨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

感受大自然的美和现实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去体现美和创造美。

一年级学生是初次接受系统的语文教育。

教学时不仅要让孩子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还应该向学生进行美育的渗透,发挥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

笔者认为,应适时地将美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从而多方面来提高美育的渗透强度。

一、美读,感受语言美汉字读音抑扬顿挫,语文教材的编纂者又将许多课文写得押韵,朗朗上口。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在吟诵语言的语声时区分音高、音强、音长、音乐四要素,使语声有高有低,或高昂或低沉,或激越或舒缓,以使学生体会语言的韵律美,并产生情感的共鸣。

例如,在《柳树醒了》一课,我引导孩子抓住文中的几个感叹词“呀”“哟”“啊”,读出轻缓又欢快地语气,从而体会小柳树在春天中成长的快乐。

二、美形,突出美育的形象性俄国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美是在个别的,活生生的事物,而不在抽象的思想”。

一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形象、具体、生动的表现形式更易于接受和理解。

而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美术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这样不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例如:在教学《春雨的色彩》这一课中,我拓展孩子想象春雨还会有什么色彩,春雨的色彩又表现在哪些方面,以此引导孩子用自己的笔画出来,这样让孩子有了深刻的体会,也充分地理解了春雨将这个世界装扮的五彩缤纷。

美育教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活动,促进孩子的审美能力

美育教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活动,促进孩子的审美能力

美育教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活动,促进孩子的审美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孩子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但是,对于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却愈发地欠缺。

如何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美育教育,以达到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的效果,是当今教师和家长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语文课程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设计合理的美育活动,来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文化素质,全面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本篇文章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活动,来促进孩子的审美能力。

一、注重课堂语言的真实性语文课堂应该是具有人文关怀性的,而教师在授课中注重语言的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人文关怀性的语言是可以唤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去了解、去感受、去思考和去发问。

这样,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得到良好地开发。

事实上,孩子们在学习与观察美的时候,如果教师可以用生动、精彩、形象的语言描述,就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类似于美的质感和美的形态,从而培养他们的美感知和鉴赏能力。

在语文课中,教师应该注重语言艺术的表现方式,让美妙和神秘的形态跃然在纸上,从各种类别的文学作品、美术作品、音乐作品、戏剧作品等等中去启发学生的美育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注重阅读素材的多样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阅读素材的多样性,不仅要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还要注重选取优秀的音乐、电影、绘画、设计等等领域的作品。

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不同的美学领域中得到全面的开发。

当学生们在多样化的美学领域中接触到美,才能够从语文课程中加强其对美文化的感知,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提高其自身的审美力,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和识别美在不同的领域之中,真正地了解美的价值和意义。

三、注重互动性教学的开展互动性的教学模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创造性思考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开展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如配对讨论、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等,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四大核心素养中对审美这一核心素养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四大核心素养中对审美这一核心素养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四大核心素养中对审美这一核
心素养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四大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

对于审美这一核心素养,以下是具体的说明: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阅读、写作等活动,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美,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具体来说,学生应该能够:
1. 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等方面,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审美价值。

2. 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遵守审美准则和审美规范,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

3. 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和感受,创造美的事物和艺术形象,传递美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写作等活动,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
美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美育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升艺术修养,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通过艺术、文学等形式的教学,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使他们更加细致入微地感知世界,塑造高尚的人格品质。

## 1. 美育教育的意义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它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让他们在琳琅满目的文学作品中感受美的力量,增强对美的认￿￿和理解。

其次,美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用心感受、用文字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想,提升写作水平。

此外,美育教育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品质。

## 2. 美育教育的实施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的实施方式多种多样。

老师可以通过朗诵课、课外阅读、文学作品赏析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内涵与魅力。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书法展览等活动,开拓他们的艺术视野,激发对艺术的热爱。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专业艺术家进行讲座或工作坊,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 3. 美育教育的未来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将愈发重要。

未来,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化修养,让他们在物质文明的同时,不忘初心,追求内心的美好。

同时,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丰富美育教育的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格的陶冶。

只有通过深入的美育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为社会的繁荣与进步贡献力量。

让我们共同关注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入更多的美好与希望。

语 文 教 学 与 美 育

语 文 教 学 与 美 育

语文教学与美育提纲:一、语文教学与美育的关系。

二、发掘语文教学的美育资源。

1、发掘语文教材的美育资源。

(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语言美。

)2、发掘教师教学语言的美育资源。

(语言与语态美。

)3、发掘教学板书设计的美育资源。

三、通过语文教学活动实施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1、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2、通过课外、校外活动,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3、通过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我们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应该包涵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内容。

“美”就是审美教育,简称美育。

美育的目的和任务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等审美能力。

美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促进他们智育、体育和技能的发展,而且能够更有效地促进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因此,美育是关系到合格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国家前途的大事,其意义是极为深远的。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途径很多,语文教学是主要渠道之一。

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丰富的审美知识,高尚的审美情操,高超的审美创造力,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可是长期以来,不少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使用识字、解词、分段、归纳中心等肢解术来分析课文,只注重知识、技能和品德的教育,常常忽视了美育。

在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探讨和强化语文的美育功能尤为重要。

鉴于以上原因,根据几年来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我在这里粗浅的谈谈关于语文美育方面的尝试。

主要谈两点:一是发掘和利用语文教学的美育资源,二是通过语文教学活动实施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发掘和利用语文教学的美育资源。

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样的,语文教学的美育资源也是取之不尽的。

(一)、发掘和利用语文教材的美育资源。

作为审美对象,初中语文教材本身就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集萃的仓库,集思想美、形象美、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人物美等于一体,所以语文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

语文教学美育的第一个基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语文教学美育的第一个基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求美,在教师——文本——学生的互动中,让它闪耀着美丽的光辉。

一、妙用导语——愉悦美一堂课语文课的导入不仅是至关重要的,还能体现一个教师的综合素质。

因为要想传播美,就必须营造一种美的情景,美的氛围。

这就要求我们应该精心设计导语,以用美好的情感来抓住学生的心灵,使其带有一种高涨的、激动的热情从事语文学习和思考。

正如心理学表明:愉悦的情绪对学习有明显的优越性,它能引起和保持学习的兴趣,给大脑带来明晰的状态。

精妙的导语如投石激浪,往往瞬间就可以勃发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迅速进入五彩缤纷的语文课堂。

因此,适当得体的导语不仅能消除学生的疲劳、集中学生的精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给学生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体验,并感受愉悦美。

我们语文课的导语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文体来设计,它可以是一段风趣生动的语言,也可以是一幅画面,可以是一段轻松明快的音乐、一个蕴涵哲理的问题,也可以是一次小小的活动。

如在教学《蔺相如》这篇课文时,伴随着音乐,我深情并茂的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已驶入公元二千零六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你们踏上时空的隧道,来到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去见识一下赵国的名将——廉颇、名相——蔺相如,感受在他们身上发生惊心动魄的感人故事,领略他们至今还传颂的高尚情怀……这段导语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春秋战国时代,它强烈地吸引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审美活动的兴趣和对那个时代人物的探究,为学生进一步体验教材中的人物美,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伴随着教材的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思维的活跃得到了美的感染,在潜移默化中,感情也得到了升华。

二、创设氛围之美挖掘出作品的美,还不够,在课堂教学中,还要营造谐和的审美氛围,这一点,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装点”,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注重美读,以声传情。

教师和学生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可以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文中的人、物、景、情跃出纸面,形成立体思维,从而感受作品的美。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1.鼓励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
等,让他们在阅读中领略文学的魅力,培养对文字的审美情感。

2.引导学生欣赏美的艺术作品:通过观赏名家书画、音乐、舞蹈等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
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让他们感受到美的力量。

3.组织课外文艺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文艺活动,如朗诵比赛、文艺表演等,让学生参
与其中,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4.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自然景色、人物风采等,让他们
学会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从而培养审美能力。

5.鼓励学生进行创作:通过写作、绘画等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见解,
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能够掌握知识,更能够领略到文学艺术的魅力,提升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浅谈阅读课教学中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浅谈阅读课教学中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浅谈阅读课教学中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培养阅读课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中包括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一些具体方法和途径探讨如何在阅读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方面,可以采用多元化的阅读材料。

采用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文体的作品,让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审美形式。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以及一些现代文学作品、诗歌、小说、散文等,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欣赏文学之美,培养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艺术、音乐、影视作品,让他们从多个角度去感受和理解美的内涵,培养对多种艺术形式的鉴赏能力。

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和感悟。

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对作品的解读、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审美。

可以让学生聆听音乐、观看艺术作品、进行社会实践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悟美的力量。

并通过一些问题和思考方式,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和审美情感的表达。

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增强学生对美的敏感度,又能培养他们对美的感悟和阐释的能力。

然后,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可以在阅读课中进行创作活动。

创作是一个锻炼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阅读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续写、改编、创作、模仿等活动,让他们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个人的创作。

可以通过对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改编,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版本。

或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日记、小品、手记等形式的创作,让他们把阅读的感悟和体验通过文字进行表达。

通过这些创作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文字表达和写作技巧。

可以通过一些课外阅读和拓展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音乐作品等给学生,鼓励他们进行独立阅读和审美欣赏。

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文学沙龙、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审美体验和创造机会。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同时也有机会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创造作品。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美育则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何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美育的概念、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意义以及具体实践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美育的概念美育是指通过对美的欣赏、审美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观念的教育活动。

美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社会发展和学校教育中,美育已经成为了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

语文教学作为打开人文知识大门的学科,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修养的场所。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意义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诗词文章等,能够让学生产生对美的感受和情感。

这种美感的产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美的存在和体验。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不仅仅是对美的感受和情感,更重要的是通过美的表达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艺术作品中的美,往往需要通过语言来进行表达,因此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通过创作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学生能够在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全面、综合地发展。

1. 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解析2. 艺术课堂的开设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单独开设一些艺术课堂,让学生进行绘画、书法、剪纸等艺术创作。

通过艺术创作,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创造能力。

小学语文审美鉴赏和创造素养的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审美鉴赏和创造素养的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审美鉴赏和创造素养的培养策略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与创造素养意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向。

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问题,从赏析材料语言、讨论材料主题、续写材料内容三个方面对培养策略进行了论述。

标签:小学语文审美鉴赏创造素养培养方法一、案例背景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存在较多的应试化元素,“讲授+习题”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被动学习,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同时提供的语文学习材料无法发展学生的思维,更无法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得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和艺术实践中,体验和欣赏活动的价值,最终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从案例入手,对赏析材料语言、讨论材料主题和续写材料内容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二、案例呈现(一)赏析材料语言,初步感知美每一篇入选部编版教材的文章都是具有一定审美鉴赏价值的,其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和表现手法,结构也比较新颖,正是这些生动的语言形式让整篇课文体现出了美的形态,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从美学的方向进行比较和分析。

笔者让学生阅读课文,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去赏析材料语言美在何处,从而让他们在体验文本语言的过程中,提升对美的感知力。

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让学生体验文章的修辞和表现方法,体验文章语言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词语本义和引申义,在多变的语言艺术中探索语言之美,从而产生审美意识。

案例内容: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梅花魂》这篇文章中有这么一句话:“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课文中的“呜”是一个拟声词,表达了外祖父的伤心之情。

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将“呜呜呜”去掉,你们会想到什么画面?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邀请部分学生发言,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有的说:“少了这三个拟声词,会让整个画面变得静止,不能体现出外祖父的忧伤之情。

”有的说:“一个简单的拟声词会让画面由静变动,更能表现出外祖父像一个‘小孩’,语言描写更加生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作者:禹世忠
来源:《成才之路》2013年第08期
摘要:语文课离不开审美,审美渗透在课文的方方面面。

语文课的任务就是从这些优美的课文中使学生汲取到营养,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美育、德育和智育联系在一起,提高其自身的语文素养,使美育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学生在受到教育的同时从中发现美和创造美。

教师要紧紧抓住语文教学这个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促进学生情感、知识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审美
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过:“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指望审美情感会自发地形成,必须进行目标明确的工作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在这里教师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活动天地。

”语文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审美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语文能力的渴望和追求。

美育可以净化学生心灵,陶冶情操,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

现在学生所学习的教材都是文质兼美、培养学生情操的好课文。

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用正确的方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将美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语文课的任务就是从这些优美的课文中使学生汲取到营养,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美育、德育和智育联系在一起,提高其自身的语文素养,使美育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学生在受到教育的同时从中发现美和创造美。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审美教育,无论是对知识的学习还是情感的归结都离不开审美,审美渗透在语文课堂的方方面面。

传统的语文教育只侧重了对教材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究其原因,首先是教师对美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作为语文教师重视对学生传授知识和语文智能的培养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那么这个语文课是不够完美的。

因为语文是形象性和可感性极强的课程,课文中具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佳句无不对学生的情感产生极大的触动,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意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学生的心灵、情感与情操得到良好的美育熏陶。

一、引导学生发现美
课堂教学是落实审美教育、进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融入了作者的喜怒哀乐,每一句甚至是每一个字都是作者认真推敲所写出的。

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让学生感知、体味这种情感。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来看课文,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课文中的美。

教材是美的集中地,它内容丰富,蕴涵着各种各样的美,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这些美,使学生用智慧的双眼去捕捉教材中的美,进而发现生活中的美,并通过审美的过程来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以《荷塘月色》中,“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以及“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为例,其手法娴熟,联想丰富,变幻多姿,是散文
语言美的一个巅峰。

让学生从文中领略到自然美,从自然美中畅想到现在生活的美。

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二、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仅仅让学生发现美还不够,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学会鉴赏美。

要想让学生具有高尚的审美观必须先让学生学会审美鉴赏,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美。

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美的情境,使学生能够用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去感受和体会美。

通过鉴赏优秀的文学作品,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知识和社会知识,提高他们观察生活和认识生活的能力,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感情,学生对生活有了深刻的感知能力,就会处处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无论是有趣的、美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和发人深思的事情,学生都会被这些事情所感染,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念。

同时,课堂教学教师要掺杂一些问题进行,鼓励他们去探讨、研究,开启大家的智慧,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增强。

以《荷塘月色》为例,通过先前的预习,教师向学生提问:“这篇课文被称为美文,它美在哪?作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通过这种预设的提问有意识地刺激了学生去发现课文中的美、欣赏它的美。

即在感受美的过程中教育学生要具有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使他们在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文明行为和高尚的精神风貌。

三、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创造美是指引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学生能够发现美、鉴赏美这都不是审美渗透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在此基础上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再创造。

语文教学从读到写的整个过程,本身就是由欣赏、鉴赏到创造美的一个过程。

对中学生来说,他们对美的认识与创造首先是模仿和尝试性的。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审美再创造作为最高的目标,还学生创造美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创造美。

在语文教材中无论是正面的英雄人物,抑或是平凡的劳动人们,他们的行为举止美和心灵品质美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深刻的洗礼。

为了使学生印象深刻,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到审美活动中,对人物进行有目的的评议,看清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了解到理解,使学生吸取精神美的养料,懂得人生哲理,使自己在思想品质方面向好的方向转变,有一个质的飞跃,获得一种创造的快感,得到一次美的享受,这也是创造美的一个过程。

美是圣洁的、高尚的,人类要进步,社会要发展,那么,我们审美教育就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它净化人的心灵,升华人的精神,健全人的思想,使人们能够站在更高的高度,更理性地去思考、解决问题。

作为走在时代潮流前端的语文教师,有这个义务更有这个责任去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情感力和独特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把美的思想和美的文化传播开去,把美的种子播洒在每一个角落,让这颗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开花、结果,为创造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侯慧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渗透探究[J].文学教育,2011
(17).
(甘肃省通渭县华家岭初级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