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和解剂
和解剂
方剂学第四单元和解剂细目一概述要点一和解剂的适用范围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调和表里。
要点二和解剂的应用注意事项以祛邪为主,纯虚者不宜用,以防其伤正。
细目二和解少阳要点一小柴胡汤《伤寒论》【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炙)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用法】去滓再煎,温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证候分析2.热入血室证。
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妇人经水适断,邪热乘虚传入血室,热与血结,少阳经气不利。
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组方原理】使:炙甘草——助人参、大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要点二大柴胡汤《金匮要略》【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五两枳实四枚大枣十二枚大黄二两【用法】水煎二次,去滓,再煎。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组方原理】小柴胡汤合小承气汤加减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 +小承气汤去厚朴(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大黄、枳实)+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鉴别】大柴胡汤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仍以少阳为主之证;亦是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两方加减合成,为和解为主与泻下并用之方剂。
小柴胡汤为治伤寒少阳病的主方,以柴胡、黄芩配人参、大枣、炙甘草,和解中兼有益气扶正之功,宜于邪踞少阳,胆胃不和者。
要点三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组成】青蒿脑钱半至二钱淡竹茹三钱仙半夏钱半赤茯苓三钱青子芩钱半至三钱生枳壳钱半陈广皮钱半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三钱(包)【用法】水煎服。
方歌:蒿芩清胆碧玉需,陈夏茯苓枳竹茹;热重寒轻痰挟湿,胸痞呕恶总能除。
【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少阳湿热证。
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黏,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疼,小便黄少,舌红苔白腻,间现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
和解剂
服一升,日三服。
精医 尚德 求实 自强
大柴胡汤功用主治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少,大便不解,或协热下 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精医 尚德 求实 自强
大柴胡汤方义
精医 尚德 求实 自强
小柴胡汤加减化裁
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清热理气 宽胸;若渴,去半夏,加天花粉止渴生津;若腹中痛 者,去黄芩,加芍药柔肝缓急止痛;若胁下痞梗,去 大枣,加牡蛎软坚散结;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 黄芩,加茯苓利水宁心;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 参,加桂枝解表;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 五味子、干姜温肺止咳。
精医 尚德 求实 自强
目 录 CONTENT
大柴胡汤化裁
兼黄疸者,可加茵陈、栀子以清热利湿退黄;胁痛剧 烈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以行气活血止痛;胆结石 者,可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鸡内金以化石。
本证多由病邪已入阳明,化热成实所致,治疗以和解 少阳,内泻热结为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表明病 变部位仍未离少阳;呕不止与郁郁微烦,则较小柴胡 汤证之心烦喜呕为重,再与心下痞硬或满痛、便秘或 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等合参,说明病邪已进入 阳明,有化热成实的热结之象。
精医 尚德 求实 自强
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 阳之邪;轻用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 亦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 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半 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共为佐 药。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 胃,功兼佐使。
精医 尚德 求实 自强
小柴胡汤方义
本方多由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所致。治疗 以和解少阳为主。少阳经病证表现为三焦经以及胆经 的病证。少阳病证,邪不在表,也不在里,汗、吐、 下三法均不适宜,只有采用和解方法。
和解剂
方剂学——第四单元和解剂细目一概述要点一和解剂的适用范围和解剂除和解少阳证外,还包括调和肝脾,调和肠胃,调和表里等。
要点二和解剂的应用注意事项和解剂以祛邪为主,纯虚者不宜用,以防其伤正。
本类方剂又多兼顾正气,纯属实者亦不可选。
细目二和解少阳要点一小柴胡汤《伤寒论》【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炙)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用法】去滓再煎,温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热入血室证。
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组方原理】君:柴胡—透泻少阳之邪。
臣:黄芩—清泻少阳之热。
佐: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人参、大枣—益气健脾。
使:炙甘草—扶正,调和诸药。
原方“去滓再煎”,使药性更为醇和。
方歌: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趣记:(小胡)生芹菜炒大虾仁(小柴胡)生芩柴草大夏人要点二大柴胡汤《金匮要略》【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五两枳实四枚大枣十二枚大黄二两【用法】水煎二次,去滓,再煎。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组方原理】柴胡配黄芩—和解清泻,以除少阳之邪热;大黄配枳实—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芍药—柔肝缓急止痛半夏配大量生姜—和胃降逆大枣配生姜—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
方歌:大柴胡汤芩大黄,枳芍半夏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
【鉴别】大、小柴胡汤具和解少阳之功,小柴胡汤专治少阳证,适宜于邪踞少阳,正气不足,胆胃不和者。
大柴胡汤主治少阳与阳明合病,以和解为主,辅以泻下。
要点三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组成】青蒿脑钱半至二钱淡竹茹三钱仙半夏钱半赤茯苓三钱青子芩钱半至三钱生枳壳钱半陈广皮钱半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三钱(包)【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伤寒论》---和解剂
【目的要求】
• 掌握: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 四逆散、逍遥散、半夏泻心汤。
• 熟悉:1.痛泻要方Δ。
•
2.和解剂的涵义、适用范围及分类。
• 了解:达原饮。
概述
一、含义
二、作用 和解—半表半里(少阳) 调和—脏腑(肝脾、肠胃 )
三、适应证:
1、伤寒少阳证 2、肝脾失调证 3、肠胃失和证
【病机】寒热错杂,肠胃升降失调。 【治法】调和寒热,散结消痞,和胃降逆。(辛开苦降法)
·病位: 心下 — 肠胃;故“泻心”者,泻肠胃也。
少
误下
阳
证
损伤中阳 邪气传里
寒寒热(虚虚)实 热错(实杂)
小柴胡汤加减
寒热互结 升降失常
如何加减?
心下痞 呕、利
小 柴胡、黄芩
柴 半夏、生姜
胡 汤
人参、甘草、大枣
3.现代运用: ·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 不完全性胃幽门梗 阻等病证属于寒热错杂,肠胃不和者.
4.名词解释:辛开苦降
??
1 本方所治心下痞乃气机失畅之征, 方中为何未用行气之药?是否可以加 入行气药? 2 如何掌握本方的使用指征?
答1 ①方中辛温之半夏、干姜有开结流动通
达之性,②气滞之因缘于寒热互结。若气 滞重痞满甚者可酌加理气药。
热痞满,黄疸泻痢 • 2、肺热咳嗽,高热烦渴 • 3、血热吐衄 • 4、痈肿疮毒 • 5、胎动不安
干姜
• 药性:辛、热。归脾、胃 肾、心、肺经
•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 脉,温肺化饮
• 应用: • 1、腹痛,呕吐,泄泻 • 2、亡阳证 • 3、寒饮喘咳
黄连
• 药性:苦、寒。归脾、胃 胆、心、大肠经
第3章和解剂
四肢厥逆 — 身 微 热
疏肝解郁
君
柴
胡 透邪外出
敛阴养血
热郁于里
清浊升降 失
透 邪
疏
肝脾气郁证 阳郁厥逆证
方剂学
小 柴 胡 汤
《伤寒论》
方剂学
【组成】柴胡半斤(24g) 黄芩三两(9g) 人 参三两(9g) 甘草炙,三两(9g) 半夏半斤(9g) 生姜切,三两(9g) 大枣擘,十二枚(4枚) 【方歌】小柴胡汤和少阳, 黄芩参半草枣姜。 主治伤寒少阳证, 热入血室常用方
方剂学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
方剂学
达 原 饮
《温疫论》
方剂学
【组成】槟榔二钱(6g) 厚朴一钱(3g) 草果仁
五分(1.5g)
知母一钱(3g) 芍药一钱(3g) 黄
芩一钱(3g) 甘草五分(1.5g) 【方歌】达原槟榔芍草果, 知母黄芩草厚朴, 辛香燥烈开膜原, 燥湿清热化秽浊。
方剂学
【功用】开达膜原,辟秽化浊
【主治】 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
【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瘟疫初起或疟疾,
邪伏膜原的常用方。临床以憎寒壮热、
舌红苔垢腻如积粉为辨证要点。
方剂学
【典型病案】刘某,男,18岁。于2005年8月14 日就诊。患者就诊前40天行肛肠瘘手术,当时 仅感每天下午发热,体温37.6℃左右,头晕, 余无不适,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0.9 × 109/ L,
臣 大 黄 内泻热结 行气消痞
胃气上逆
少阳之邪未解
阳明里热成实
枳 实
半 夏
泻 解 热 少
大便不解
阳明热结 气机阻滞 心下痞硬 或满痛 舌红苔黄
佐 生 姜
和胃降逆
结 阳
白 芍 — 柔肝缓急 使 大 枣 — 和中调药
和解剂
【功用】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 肝郁血虚脾虚证 肝郁——胁肋疼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烦躁易 怒,喜长太息,抑郁不乐,或往来寒热 血虚——头痛、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爪 甲不荣,毛发焦枯 脾虚——精神不振(神疲),四肢无力,饮食减少, 浮肿等 舌淡苔白,脉弦而虚
配伍特点
1 .疏肝与养血并施,补肝体,和肝用 2 .柔肝与健脾相配,调和肝脾
第一节 和 解 少 阳
小柴胡汤
《伤寒论》
主治1
伤寒少阳证
证 候
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 口苦 咽干 目眩 苔薄白 脉弦
主治2
热入血室
妇人伤寒
经水适断
症 状
寒热发作有时
主治3
内科杂病
属少阳证
如黄疸、疟疾等
主治
1. 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 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 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2. 热入血室 3. 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
小柴胡汤 大柴胡汤 蒿芩清胆汤
第二节 调和肝脾
四逆散 逍遥散 痛泻要方
第三节 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
小柴胡汤主治伤寒少阳证;热入血室证; 黄疸、疟疾及内伤杂病见少阳证者。具有 和解少阳的功用,为治疗伤寒少阳证的基 础方,又是和解少阳法的代表方。 大柴胡汤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的功用,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为治疗少阳阳明合病 的常用方。 蒿芩清胆汤具有清胆利湿,和胃化痰的功 用,主治少阳湿热证。为治疗少阳湿热证 的代表方。 四逆散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的功用, 主治阳郁厥逆证;肝脾不和证。为原治阳 郁厥逆证,后世多用作疏肝理脾的基础方。
【方解】 君: 白术二两(6g) 补脾燥湿以治土虚
臣: 白芍二两(6g) 柔肝缓急止痛
和解剂
君 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
透 邪 解 郁 疏 肝 理 脾
臣 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与柴胡合用,敛阴和阳, 条达肝气(补肝体而助肝用) 佐 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 与柴胡为伍,一升一降,加强舒畅气机 之功,并奏升清降浊之效; 与白芍配伍,理气和血
使 甘草—调和诸药。与芍药缓急止痛;
少 阳 湿 热 痰 浊 证
吐酸苦水 —胆热犯胃
或呕黄涎而粘 —胆热夹痰上犯 甚则干呕呃逆 —胃气上逆
小便短少 其色黄赤 舌红苔白腻 脉数右滑左弦 湿热扰及膀胱
胆胃俱病,兼痰湿中阻
君 青蒿—苦寒芳香,清透少阳邪热 黄芩—苦寒,善清胆热并能燥湿
内清少阳湿热 又能透邪外出
清 胆 利 湿 和 胃 化 痰
臣 竹茹—善清胆胃之热,化痰止呕 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佐使 碧玉散 (滑石、甘草、青黛) 赤茯苓 清热利湿,导邪从小便而去 加强化痰止呕之功
3、疟疾、黄疸等见少阳证者。
疟疾—主见寒热往来
黄疸—病位在肝胆,见胸胁胀满,不欲饮食,心烦呕恶。
君 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与清解少阳之 邪从外而出,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 和 解 少 阳 臣 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 佐 半夏
生姜
人参 大枣
和胃降逆止呕
益气健脾,一者取其扶正以祛 邪,一者取其益气以防邪内传
2、肝脾不和证
肝郁
脾虚
3、肠胃不和证(寒热互结)
三、分类:
和解少阳 调和肝脾
调和肠胃 四、使用注意:
虽性质平和,终以祛邪之为主,不可久服。
小柴胡汤《伤寒论》
方歌: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百病此方宗。
柴芩姜夏参草枣
第八章 和解剂
三、调和寒热:适用于寒热互结于中 焦,升降失常的病证。 功效特 方名 点 半夏 和胃降 泻心 逆,开结 汤 消痞 主治病证
热
寒
默 默 不 欲 饮 食 心 烦
呕
主治2
热入血室
妇人伤寒
症 状
经水适断 寒热发作有时
主治3
内科杂病
属少阳证
如黄疸、疟疾等
柴胡
[柴胡]
辛、苦、微寒。归肺、肝、脾经。
为伞形科草本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 燥根或全草。生用或醋制。 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黄芩
《本经》
黄芩
[来源]为唇 形科植物黄 苓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 燥根。
调和肝脾
四逆散
汉· 张仲景《伤寒论》
组成与用法 Biblioteka 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
芍药各十分(各6g)
水煎服
功 用
透邪解郁,
疏肝理气。
主 治
1.阳郁厥逆证。 2.肝脾气郁证。
证 候 1
手足不温 或腹痛 或泄利下重 脉弦
胁肋胀闷 证 候 2 脘腹疼痛
脉弦
方 解
柴胡--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
枳实《神农本草经》
• 【药性】苦、辛、酸,温。 • 归脾、胃、大肠经。 • 【功效】破气除痞, • 化痰消积。 •
方解
青蒿
黄芩 清透少阳邪热 清泄胆热,清热燥湿 清泄胆胃,化痰止呕 行气燥湿化痰 和胃降逆 清热利湿,导湿热下行
竹茹
半夏 枳壳 陈皮
赤茯苓 碧玉散
临床应用
本方常用于肠伤寒、急性胆囊炎、 急性黄疽型肝炎、胆汁返流性胃炎、 疟疾等属少阳湿热痰浊内阻者。
陈长青和解剂
病机与治法
【病机】
胆经郁热,痰湿中阻。 (少阳胆经腑证)
【治法】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君:青蒿——清透少阳之邪,化湿辟秽; 黄芩——清泄胆热,且燥湿;
方 解
蒿、芩二者相伍,外透郁热(上) , 内清湿热(中);
臣: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竹茹——清胆胃之热,化痰止呕; 佐:枳壳、陈皮——理气化痰; 碧玉散、赤茯苓——清热利湿; 引湿热从小便而解(下)
舌红苔白腻,脉滑
苦喜呕
苔薄白,脉弦
蒿 芩 清 胆 汤 证
小柴胡汤与蒿芩清胆汤 主治及功效比较
小 柴 胡 汤 证
邪踞少阳 胆胃不和
少阳湿热痰浊
(胆热偏重,兼 有痰浊)
和解少阳 调和胆胃
清胆利湿 和胃化痰
蒿 芩 清 胆 汤 证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叫和解?和解剂的应用范围? 2. 和解少阳的涵义? 3. 小柴胡汤中柴胡配黄芩的意义。 4. 小柴胡汤与蒿芩清胆汤的异同? 5. 蒿芩清胆汤中为什么不用柴胡而用 青蒿?
症 状
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 口苦 咽干 目眩 苔薄白 脉弦
热
寒
默 默 不 欲 饮 食
呕
主治2
2.热入血室证
妇人经期伤 寒,热入血室
症 状
寒热发作有时
主治3
3.内科杂病 疟疾、黄疸等 属少阳证
方解
君:柴胡
臣:黄芩
佐:半夏、生姜
和 疏利少阳枢机,透邪外出 解 少 清泄少阳郁热 阳
辨证要点: 手足不温(四逆程度较轻, 冷不过肘、膝,或仅指、趾不温),
或胁肋疼痛,脉弦
逍 遥 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当归 茯苓 芍药 白术 柴胡 各一两 炙甘草 半两 用法: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烧生姜
方剂:第三章和解剂
概述一、定义: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截疟等作用,治疗少阳证、肝脾不和证、肠胃不和证、疟疾的方剂,统称和解剂。
属“八法”中的和法。
二、分类与适应证:少阳经位于人体半表半里。
邪入少阳,“既非发汗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伤寒明理论》),当用外透内清之方以和解之。
又前人有“疟不离少阳”,治疗疟疾也用和解。
此外,足少阳属胆经,与肝脏相表里,而肝脾(胃)关系密切,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金匮要略》),肝旺易克脾土,胆热易犯胃腑,而胃肠同属阳明,肠胃不和则易为寒热错杂,虚实相兼引起。
此类病证的治疗选用纯攻、纯补、纯清、纯温等法,均难收效,而肝脾同治、寒热并用、升降配合、正邪兼顾等法最为适宜。
本章方剂根据上述病证的病机和方剂功用特点,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三类。
三、组方用药特点:和解剂组方配伍较为独特,常常是祛邪与护正,透表与清里,疏肝与治脾,温里与清热等法兼施,全方无明显的寒热偏颇,性质平和,作用和缓,照顾较全面,体现出和法的组方思路。
张介宾曾解释:“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
凡病兼虚者,补而和之;兼滞者,行而和之;兼寒者,温而和之;兼热者,凉而和之。
和之为义广矣,亦犹土兼四气,其与补泻温凉之用无所不及,务在调平元气”(《景岳全书•新方八略》)。
因此,本类方剂又具有适应证病机较为复杂和其临床运用范围较广的特点。
四、使用注意:本类方剂虽然性质平和,但毕竟以祛邪为主,平调中也多有侧重。
因此凡邪不在半表半里者,或虚实各有所急,均非本类方剂所宜。
若误用和解剂后,轻者贻误病情,迁延难愈,甚至引邪入里,或变生他证。
临证使用要辨清表里、上下、气血以及寒热虚实的多少而恰当配伍调配药物,以适应病情的需要。
第一节和解少阳和解少阳剂适用于少阳证,证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心烦呕吐,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苔薄黄,脉弦等。
治疗既要透解半表之邪,又要清泄半里之热,还要防邪深入。
此类方剂常以柴胡或青蒿与黄芩配伍为主,辅佐以降逆止呕如半夏、竹茹等,或益气扶正之品如人参、大枣、甘草等,或行气分利如枳壳、陈皮、滑石、茯苓等。
第三章 和解剂
1、阳郁厥逆证。症见:手足不温,
主 治
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2、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 痛,脉弦。
方 解
柴胡:疏肝解郁,调畅气机——针对肝郁 升阳透邪,使郁热外达—针对阳郁 ——君 白芍:敛阴养血柔肝,又可制柴胡耗伤阴 血之弊。 ——臣 调肝的常用组合 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合柴胡一 升一降,舒畅调达肝脾气机。合 白芍则调畅气血而止腹痛。 ——佐 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
五、比较: 蒿芩清胆汤 和解少阳 和解中兼有清热利湿, 理气化痰之效 和解中兼有益气扶正
小柴胡汤
邪在少阳
少阳病
用少阳胆热偏盛,兼有湿热痰浊者。
往来寒热 用于少阳病,胆胃不和者 胃虚气逆者 。
大柴胡汤
《金匮要略》
组成:柴胡12g,黄芩、芍药、半夏、枳 实各9g,生姜15g,大枣4枚,大黄6g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调气机而止疼
痛
三、应用:
1、本方主治肝脾不和之腹痛泻泄,泻必腹痛,
泻后痛减,反复发作。
2、小儿消化不良泄泻加山楂。
3、现代用于慢性肠炎、结肠过敏症,胃肠神
经官能症。
第三节 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
组成:半夏15g,黄芩、干姜、 人参、炙甘草各9g,黄连3g, 大枣4枚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达原饮
方解:槟榔—行气破结,化痰截疟 Nhomakorabea君
厚朴—燥湿除满,下气化浊 草果—辛香化浊,辟秽止呕,宣透伏邪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 白芍、知母—清热滋阴,防诸辛燥药之耗 散阴津 甘草—调和诸药 使
第二节 调和肝脾 四逆散
《伤寒论》
组成:甘草(炙)、枳实(破, 水渍,炙干)、柴胡、芍药 各6g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中医《方剂学》和解剂(调和肝脾)——四逆散(《伤寒论》)
中医《方剂学》和解剂(调和肝脾)——四逆散(《伤寒论》)一、组成甘草炙(6克)、枳实破,水渍,炙干(6克)、柴胡(6克)、芍药(9克)。
二、用法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日三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
三、歌括1.四逆散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和抑郁厥自除。
2.柴胡疏肝散四逆散中加芎香,枳实易壳行气良;方名柴胡疏肝散,气闷胁痛皆可畅。
四、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五、主治少阴病,四逆之证。
或颏,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
六、方解本方主证为“少阴病,四逆”,故以四逆散为名。
四逆,即手足不温也,与四肢厥逆有别,由阳气不得至于四肢之故。
《伤寒论》对本方证虽未明言寒热,但有“少阴病,可知有“但欲寐”,无心烦;而其临证相应之加减用法,除茯苓外,皆是温热之品,可知非少阴热证。
然而又无恶寒踡卧,呕吐下利,方中又不用姜、附,可知亦非治虚寒之证。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阳实四肢”。
而四肢为脾所主。
故知此证由脾气素虚,又因外邪传入少阴而抑阳气不得至于四肢,故为四逆。
阳郁不伸,虽能生热,却无明显之热证,所以当平调兼顾为治。
本方用炙甘草甘温益气以健脾,柴胡透邪升阳以舒郁,枳实下气破结,与柴胡合而升降调气;芍药益阴养血,与柴胡合而疏肝理脾,四味互配,使邪去郁解,气血调畅,清阳得伸,四逆自愈。
至于“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温肺散寒以止咳;“悸者,加桂枝五分”,温阳制水以定悸;“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淡渗健脾以利水;“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温中散寒以止痛;“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以温中散结而除下重;以及后世用本方加减以治肝郁而见四肢厥逆,或肝脾不和而致脘腹胁肋诸痛和小儿发热肢厥者,均是变化为用,即“师其法而不泥其方”,不可与立方本旨相混。
七、附方及方论1.枳实芍药散(《金匮要略》):枳实烧令黑,勿太过,芍药等分,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中医和解剂
逍遥散
《和剂局方》
柴胡
薄荷
当归
茯苓 甘草
白芍
白术 煨姜
一、配伍意义:
柴胡 疏肝解郁
助肝 治
薄荷 条达肝气,透肝经郁热 用
白芍 养血柔肝 补肝体
肝
当归 养血和血 益体达用
白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苓、甘草 补气健脾 治脾
煨姜 温运脾阳
配伍特点:气血兼顾,肝脾同治。
体现治则:疏肝实脾,实脾抑木,益体达用。
二、功用: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三、主治:肝郁血虚脾弱之证。
肝 两胁作痛,乳房胀,喜叹息,
郁 月经不调,口燥咽干。
舌质淡
血 头晕目眩 虚 神疲食少
脉弦虚
四、应用:
1、本方为调理肝脾常用方,无论是 内科、妇科属肝郁血虚者均可应用。
以两胁疼痛,月经不调,神疲食少, 脉弦虚为使用要点。
2、丹栀逍遥散 本方加丹皮、栀子。用于肝郁血虚 发热之症,症见潮热,盗汗,头痛 目赤,口干颊赤。
3、黑逍遥散 本方加生地、熟地。用于肝郁血虚 经前腹痛,脉弦。
4、加减: 胁痛加川楝子、玄胡索;纳差加麦芽、山楂; 谷丙转氨酶升高加蒲公英、败酱草、黄芩、 龙胆草; 肝脾肿大加鳖甲、牡蛎、丹参、三棱、莪术; 乳腺小叶增生加 橘核、荔子核。
5、现代应用: 慢性肝炎、肝硬化、神经衰弱、慢性胃炎、 胁间神经痛、视网膜炎、胸膜炎、经前期紧 张症、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小叶增生等。
大枣、 人参、甘草 补气健脾,扶正祛邪, 实里防邪
配伍特点:
寒热并用,和解表里,
辛开苦降,扶正祛邪。
四、比较:
小柴胡汤
和解之中寓于补益
和解少阳 为治少阳病专方。
大柴胡汤
和解之中寓于攻下
5. 和解剂
强化精讲班方剂学第四单元和解剂细目一概述1.适用于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病证。
2.应用注意事项(1)根据病证不同,分别选用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的治法。
(2)和解剂无明显寒热补泻之偏,性质平和,作用和缓,应用广泛;然而,该法毕竟以祛邪为主,纯虚证不宜使用,纯实证亦不宜使用,以免贻误病情。
(3)凡外邪在表,未入少阳者;邪已入里,阳明热盛者,均不宜使用和解剂。
细目二和解少阳小柴胡汤《伤寒论》【组成】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白,脉弦。
(2)治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等见少阳病证。
【方义】邪犯少阳,正邪分争,枢机不运,进而影响脾胃之升降运化。
方中柴胡疏透半表半里之邪为君;黄芩清泄半表半里之热为臣,合而清透并用,和解少阳。
半夏、生姜散结和胃,降逆止呕;人参、炙甘草、大枣益气健脾,既扶正以助透邪外解,又实里以御邪气内传,共为佐。
姜、枣相配,又能和营卫;草、枣同用,兼可调诸药为使。
使半表半里之邪得解,少阳枢机自运,胃气因和,诸症遂除。
【运用】(1)辨证要点: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为辨证要点。
(2)临证化裁:少阳病或见证尚多,因此本方加减法亦多。
原书加减法可资参考: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瓜蒌实;若渴,去半夏,酌增人参用量,加栝楼根;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若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若不渴者,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温服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
(3)使用注意:柴胡升散,黄芩、半夏性燥,阴虚血少者禁用。
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组成】青蒿、竹茹、半夏、茯苓、黄芩、枳壳、陈皮、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少阳湿热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和解剂
【目的要求】
• 掌握: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 四逆散、逍遥散、半夏泻心汤。
• 熟悉:1.痛泻要方Δ。
•
2.和解剂的涵义、适用范围及分类。
• 了解:达原饮。
概述
一、含义
二、作用 和解—半表半里(少阳) 调和—脏腑(肝脾、肠胃 )
三、适应证:
1、伤寒少阳证 2、肝脾失调证 3、肠胃失和证
【辩证要点】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痞 硬,大便秘结,苔黄,脉弦数有力。
类方
小柴胡汤
大柴胡人参、炙甘草
大黄、枳实 、芍药
同
和解少阳
功
用
异
功专和解少阳,兼 以扶正
内泻阳明热结
同
伤寒少阳证
主 专治少阳病证而呕 治 异 逆轻,正气有所不
足者
主治少阳阳明并病而呕 逆重,又有阳明腑实者
2.组方特点:常用柴胡、青蒿、黄 芩、半夏等药配伍组成方剂。
▲▲▲
小柴胡汤
《伤寒论》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组成]柴胡 黄芩 人参 甘草
半夏 生姜 大枣
[主治]伤寒少阳证——半表半里证
病
机
邪在少阳
要
(往来寒热)
点
经气不舒
(胸胁苦满)
胆热犯胃
(呕恶)
立法 和解少阳
▲▲▲ 大柴胡汤
《伤寒论》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白芍将, 煎加姜枣表兼里,妙法内攻并外攘。
柴 胡
芍 药
黄 芩
半 夏
大
黄
枳
生
实
姜
大
枣
主症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 ,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 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 ,脉弦数有力。
功用 和解少阳
内泻阳明
少阳阳明合病
邪在少阳 邪气化热入里 阳明经证
肝脾失调证
运用
1.辨证要点
·胸胁、脘腹疼痛,脉弦。(名医论方)
2.临证加减:
·气郁化火甚者 + 金铃子散或郁金、青皮;
·兼血瘀者 + 失笑散或丹参、赤芍、川芎。 3.现代运用:
·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胃炎、
胃肠神经官能症、附件炎等病证属肝脾(肝胃)不和者。
4.附方:
本方要点
1、由小柴胡汤合小承气汤加减而成 2、功用以和解少阳为主 3、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
蒿芩清胆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
蒿芩清胆碧玉需,陈夏茯苓枳竹茹, 热重寒轻痰挟湿,胸痞呕恶总能除。
组成
• 青蒿 竹茹 法半夏 赤茯苓 黄
芩 枳壳
陈皮 碧玉散
主症
寒热如疟,寒轻热重, 口苦,吐酸苦水甚或干呕呃 逆,胸胁胀痛。舌红苔白腻, 脉数右滑而左弦。
第 节 调和肝脾
1.适应证:适用于肝脾不和的病证。症 见脘腹胸胁胀痛,神疲食少,月经不调, 腹痛泄泻,手足不温等。 2.组方特点:常用疏肝理气药如柴胡、 枳壳、陈皮等,与健脾药如白术、茯苓、 甘草等配伍组方。
▲▲▲
四逆散
《伤寒论》
柴芍枳草四逆散,阳郁厥逆非虚寒; 透邪解郁疏肝脾,胁胀脘腹痛能蠲。
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郁郁微烦 呕吐不止
心下痞硬或 满痛,大便 不解或热结 旁流,苔黄, 脉弦数。
方解
表里同治
柴胡 黄芩
外和 透解 内少 清阳
半夏 生姜 大枣
和胃调营 防邪复入
和胃 枳实:行气导滞
降逆 止呕
和营卫 调诸药
气 血 大黄:荡涤热实 并 治
芍药:泻实缓急
【配伍特点】集疏、清、通、降于一体,既 和解少阳,又通泻阳明,使少阳与阳明得 以双解。
四、分类
1.和解少阳—少阳证 2.调和肝脾—肝脾失调证 3.调和肠胃 —寒热错杂证
五、使用注意
1.邪在表及全部入里不宜和解少阳 ,邪 在表误服和解剂,会引邪入少阳。
2.脏腑极虚,气血不足之寒热,不宜使 用和解剂,恐贻误病情。
第 一 节 和解少阳
1.适应证:适用于伤寒邪在少阳证。 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 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 目眩,脉弦等 。
组成 甘草 枳实 柴胡 芍药
[主治]
1.原书:阳郁厥逆证(外邪传里, 郁遏阳气)
2.肝脾不和证:胁肋胀痛,脘腹疼 痛,脉弦。
透邪解郁
立法 ?
疏肝理脾
方解
敛阴和阳
柴胡:透邪 升阳舒郁
芍药:益阴 养血柔肝
枳实:行气破结
甘草:调和诸药
柴胡——疏肝 芍药——柔肝 枳实——理脾 甘草——补中
疏肝 理脾
现代临床
问题 如何和解少阳?
散+清
方解
柴黄胡芩————疏清泄散和少少阳阳解之之少邪热阳疏利气机
(君) (臣)
半夏、生姜——和胃止呕
(佐)
人参、甘草、大枣——①扶正祛邪 ②实里以防邪入
甘草——兼调药性
(使)
??
①柴胡一味能否和解少阳 ②为什么要扶正 ?
[ 功用] 和解少阳 [临床应用]
①伤寒少阳证(往往来来寒寒热热,,胸胸胁胁苦苦满满,, 心心烦烦喜喜呕呕,,苔苔白白脉脉弦弦)。可见于多种发
主治 少阳湿热痰浊证
◎证候与伤寒少阳证何异?
※邪热较甚:热重寒轻,舌红,脉数
※兼挟湿(痰)热:呕吐黄粘痰涎 苔腻,脉滑 ※气滞较著:胸闷胁胀痛
◎治法与伤寒少阳症何异?
方解
青蒿—和—清解透少少阳阳,邪热共为君药
黄芩——清泄少阳湿热
竹茹、半夏——清热化湿,和胃止呕; (臣)
枳壳、陈皮——理气宽胸
(佐)
赤茯苓、碧玉散——清利湿热,导热下行。
?? 本方用药与小柴胡汤有何异同?
[功用]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应用]
1.用方要点:少阳证、邪热较甚、兼挟 湿(痰)浊者。症见:?
2.现代应用:消化系统疾病(肝胆、胃 );外感病发热见上症者。
本方要求
掌握本方与小柴胡汤在组成、 功用、主治三方面的异同点。
运用
热性疾病,以往来寒热为主症者。
②妇人伤寒,热入血室。 ③疟疾、黄疸及内伤杂病见少阳症者。
运用
1.辨证要点(名医论方) ·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脉弦。 2.临证加减: 兼气滞者 + 香附、苏梗、枳壳; ·热入血室证 兼血瘀者 + 归尾、桃仁、元胡; 兼热伤阴血者 + 生地、丹皮。 ·黄疸者 + 茵陈、山栀子。 3.现代运用: · 感冒、疟疾、病毒性肝炎、胆囊炎、胆道感染、胸膜炎、 乳腺炎、睾丸炎以及产后发热等见少阳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