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概览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征二、把握论述类文本的论证“3要素〞(一)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X。
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
论点一般出现在议论文的以下四个位置上:1.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如果表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一般就是论点。
2.文章的开头从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来看,文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往往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3.文章的中间这种论点一般是在议论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因此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4.文章的结尾例如,孟子在论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时,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通过层层分析,最后才得出结论的。
(二)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具有典型性。
它在论述过程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即通过典型的事实,凸显道理,突出论点。
2.理论论据理论论据可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定理、公式等,也可以是为社会普遍认可的道理。
运用时要做到精确,不篡改歪曲,能和论点建立必然联系,能恰当证明论点。
(三)论证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它所回答的是“怎样用论据论证论题或论点〞的问题。
一个论证过程可以只包含一个推理,也可以包含一系列推理。
论证是逻辑过程,涉及论述类文本的论证思路,因此,需要考生做到以下几点:1.掌握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考生还需要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或论题的方法。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三、掌握论述类文本的“3步读文法〞第一步:速读全文找关键1.标注关键词重点句主要包括内容句和结构句:圈注“如〞“例〞等句可迅速把握事实论据;圈注表比较、对比、引述等的句子可迅速把握理论论据。
第二步:读完每段理关系梳理关系有两层含意:一是概括出段落层次的含意;二是要注意分析重要句子间、段落间的相互关系。
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文学类)专题复习教学案——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目标】学会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意识。
通过对历届高考试题的分类解析,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答题技巧。
【复习重点】掌握现代文阅读的一般程序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方法。
读懂文章,掌握该题型的答题技巧。
【点击考纲】能阅读一般文学作品。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阐释】所谓“评价”,就是读者在阅读、分析、理解作品之后,站在一定的立场上,运用一定的观点方法,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作品的写作艺术、风格流派等各种文学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发表意见和看法,评判作品的是非、优劣、高低,衡量作品的阅读、欣赏价值,评价作品的社会教育意义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阅读评价过程的两分法。
通常,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关系,难以彻底分开。
《考纲》之所以分开表述,基于两点原因:一是客观上存在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不完全等同的情形,二是主观上要求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有相对独立的两分法。
【解读体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溜索阿城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
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
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
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
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
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
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
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
判定方法——分析作用
1、写作方法 先抑后扬 气氛渲染(气氛的特点 人物的性格) 对比烘托
2、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
3、修辞方法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 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尤其是 要关注文中的抒情、议论句,分析 评价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 读题目
题目有时蕴藏着主题
• 读原文
标上自然段
点明上文藏羚羊受惊吓的社会原因,揭示了人类残害生灵的暴行及其严重程度。
3、第6段引述了报载的猎杀藏羚羊的文字,有什么作用?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正因为藏羚羊十分渺小,娇媚生动,温情脉脉,而且依恋母亲,所以作 者觉得藏羚羊肯定通人性。 B、藏羚羊“像个不规则的亮点在远处的苍穹中变得越来越恍惚”。这个比 喻 句形象的写出了藏羚羊因惊恐而狂奔逃命,急速远去的情景。 C、“猎猎寒风扯破了天边的云朵。”这句景物描写,既写出了作者的自责 心
4、关于这篇文章的中心,有人认为是“要热爱生命, 珍惜生命”,有人认为是“要感恩大自然,珍爱大 自然”。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请根据文章简要 说明理由。
2002年杭州市中考现代文阅读: 《镜头下逃命的藏羚羊》 1、第3段中“悲天悯人的镜头”具体指什么?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2、第5段中,作者“明白了我的错误”。根据文意,解释这“错 误” 的具体含义。
1.能理解词语的本义以及在一定上下文中的引申义、
比喻义、特定含义,能确认词语、句子的表面意 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
效果 ;
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
3.能对文中的词、句的选择、增删、替换、移位、
照应等进行比较、辨析,从而揣摩其具体含义及 其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的变化。
中学教案专用纸
为什么这么肯定?有根据。请看投影
二、教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课件展示
1、展示我市近三年的中考题
2、发现总结中考题命题规律
判断论点题
把握文意题
论证方法题
品味词句题
拓展延伸题
3、完成今年的中考考试题《让真诚为心灵环保》,根据正确方法思考问题,寻求解答,说明解题思路。
4、能力提升:阅读短文《让有些话穿耳而过》,依据中考考点,出三至五道练习题。
2、遵循中考的命题规律,出几道议论文体的模拟题。
课
前
准
备
材料一:中考语文学科现代文阅读理解议论文《让真诚给心灵环保》部分原题(10题——13题)
材料二:课外议论文《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毕业班新课陆续结束,即将转入全面复习。语文学科怎么准备?
备战中考,阅读理解少不了;
议论文体,十有八九会考到。
中学教案专用纸
备课时间
2012年12月08日
第13周
二年级
课型
复习
课题
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复习
第一课(学)时
目的
要求
1、议论文复习要点
2、中考议论类文体的命题探讨
重点
议论类文体复习要点及方法难点中考议论类文体来自命题探讨教法教具
1、多媒体教学
2、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
设计
1、依据我市近三年的中考原题,寻找命题规律。
理解词语教案
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理解词语的含义及作用【学习目标】1、掌握“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及作用”题型的答题方法与技巧;2、通过质疑研讨、总结归纳、检测反馈等来掌握答题的方法与技巧;3、能使用准确、流畅的书面语言回答问题。
【学习重难点】掌握“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及作用”题型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过程:一、准确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主要是指阅读现代文作品时,要结合具体的上下文语言环境,揭示词语的本义及在特定语境中的特定含义,以及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二、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大致有以下几类:①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
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比喻、象征、借物喻人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②词语的创新使用,包括动静结合(化静为动)、虚实相生(化虚为实、化实为虚)、变抽象为具体等。
如鲁迅《社戏》“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中的“踊跃”,化静为动,把静态的山作动态写,写出了小伙伴行船之快,也很好的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心情。
③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有深层次含义的词语。
如安徒生《丑小鸭》中“他感动难为情。
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一颗好的心”指善良的、美好的、有理想、有追求的心。
三、小组合作探究(任选一题),整理归纳答题的方法结合语境理解划线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1、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形象地表现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2(1)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2)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
(1)“羞涩”,害羞的意思。
这里运用拟人修辞,赋予小花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小,不易被发现;(2)羞涩,难为情,这里细腻地写出男孩第一次走上领奖台时的局促不安、害羞的心理。
语文复习教案二:现代文阅读理解
语文复习教案二:现代文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理解是高考语文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考试内容。
在这个环节,考生需要通过阅读一篇现代文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来检验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因此,现代文阅读理解的学习和复习对于高考语文的考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如何提升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要提升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根据高考的要求,我们需要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阅读速度,二是阅读技巧,三是思维深度。
阅读速度是阅读理解的基本技能,它涉及到我们阅读时的眼球移动速度、提取信息的速度、快速处理信息的能力等方面。
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在平时的练习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1.预览:通过对文章关键词和标题的预览,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建立文章的框架,了解文章大体内容。
2.略读:将文章大体浏览一遍,快速把握文章的大意。
3.有意识地快速移动眼球:通过改变阅读习惯,加快对文章的理解过程。
除了阅读速度,阅读技巧也很重要。
常用的阅读技巧包括:确定文章类型,把握文章语气,注意文章的结构,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及其含义,找出文章的主旨等方面。
这些技巧需要在平时的阅读练习中加以运用,并且在解题时要注意这些技巧的应用。
思维深度是考查阅读理解能力最为重要的方面。
在进行阅读时,我们需要深度思考文章中的内容,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意义。
对于有些较为深层次的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分析、推断和归纳等思维活动,以达到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目的和意思。
二、如何好好利用教材针对高中生的语文学习而言,教材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之一,特别针对现代文阅读理解而言,教材所包含的文章是我们的基础。
所以,在学习和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时,我们需要更好地利用教材资源。
必须熟悉教材内容,深刻理解教材中的文章。
要认真阅读教材中的文章,理解其含义和思想内涵,并掌握文章结构和写作方法。
透过教材了解高考考点。
了解高考考点有利于我们针对一些具体的问题方向进行重点复习和练习,教材中的部分篇章或者出现的重点句子,也可以作为学习的重点和练习的对象。
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文学类)专题复习教学案——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教学目标】学会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意识。
通过对历届高考试题的分类解析,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答题技巧。
【复习重点】掌握现代文阅读的一般程序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方法。
读懂文章,掌握该题型的答题技巧。
【点击考纲】能阅读一般文学作品。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考点阐释】所谓“归纳”就是把具体的内容加以抽象、提炼;所谓“要点”就是事情涉及的重要方面。
“内容要点”就是通过归纳、总结分析事情的原因、结果、影响等。
文章的内容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文的。
概括“作品主旨”就是用简明的语言归纳文章的核心内容或作者的思想观点,其形式就是“通过什么,表现了什么,有什么影响”等。
“作者观点态度”其实就是理解作者对文中涉及的某问题、某现象的看法。
本考点是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意,对具体的内容加以概括,对复杂的内容加以整理。
【解读体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双琴祭梁晓声⑴那两棵树,是生长极慢的树,其材最适合做琴。
那位老制琴师呢,他的经验是,一棵那样的树,只能锯取一段,做成一把音质优良的小提琴。
所以他打算用那两棵树同时做两把小提琴,使它们在音质上不分轩轾。
⑵琴取于材,材取于树。
老制琴师当年亲手栽下的两株小树苗,在十余栽里,不但增加着年轮,也像少年和少女渐渐长成健壮的青年和标致的女郎一样,深深地相爱了。
它们彼此欣赏,彼此赞美,永不厌倦地诉说着缠绵的情话。
⑶但是,琴还没做,老制琴师却病倒了。
他临终前对儿子说:‚我一直想要制成两把音质同样优良的小提琴。
我想做的事是做不到了,你一定要替我做到……‛⑷后来,他的儿子伐倒那两棵树,锯取了它们各自最好的一段,制成了两把音质同样一流的小提琴。
他把琴送到了琴店,郑重地交代:‚如果有谁在这两把琴中反复比较、挑选,那么无论他最终选择了哪一把,都不卖给他。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
论点有如下特点:(1)论点一般表述为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要准确、鲜明。
(2)论点出现的位置多变。
①有的直接出现在开头,开门见山;②有的放在文章结尾,大多以“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为标志,收束全篇;③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勾连首尾;④有的□01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直观醒目。
当然,也有少数文章并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而是要考生自己概括。
(3)文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中规中矩的论述类文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为了使论述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
2.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正确性和可行性的材料。
论据有两种:(1)□02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2)□03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
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论据的安排要有一定的顺序。
对论据的要求有三点:一是□04典型;二是□05新颖;三是能证明论点,与论点有内在联系。
3.论证。
论证是用□06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包括论证的过程和方法)是解决“□07怎样证明”的问题。
1.圈重点,抓关键。
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文眼句、中心句、结论句、过渡句及反复强化的词语等)。
2.梳思路,明结构。
对勾画内容进行提取、整合,梳理出文章思路。
理清文章围绕论点是如何展开说理的,把握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观点和材料的关系。
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住了上述内容,对“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理解才不至于出现偏差,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才不至于出现遗漏,对文中“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和“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才不至于出现偏移或错位。
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科普文章)
2013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专题复习教学案——科普文章【教学目标】1、分析科普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2、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复习重点】1.把握科普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分清其内容的主要构成及其重点。
2.学会根据问题准确筛选信息,并进行合理整合、准确答题。
【点击考纲】(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思想。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考点阐释】阅读科普文章,要注意把握好两个层面的目标和要求:一是科学与人文的层面。
也可以说是科学的人文性。
从科学中吸取智慧与力量,体会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另一个是知识和能力的层面。
要根据科学小品这一体裁的特点,学会筛选并整合文中有用信息,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重点研习将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解读体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互联网:没有脚印的道路李河与当今计算机互联网相比,代步工具的出现和发展只能算是现代信息时代的史前史。
现代信息文明直接产生于电子技术的发展。
当电子技术尚处于襁褓中时,它就在与传统代步工具的较量中显示出不同寻常的力量。
1888年中国与法国在云南交战,满清军队在当地义军的配合下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当中国使者在漫长的驿道上换马不换人向朝廷飞传捷报时,法国政府早已通过刚刚发明的电报得悉了战争结果。
于是它电令其驻中国公使对尚未得知事情真相的中国政府进行欺骗,称中国军队已在战争中失利。
最后,当中国信使到达京城时,腐败的满清政府已经与法方签订了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
显然,这不仅是一次外交上的失败,更是电子文明战胜驿道文明的范例。
如今以大型超音速飞机、高速火车和汽车为代表的代步工具(1)已经把传统的敝车驽马送进博物馆。
不过,代步工具,无论多先进,也只是人的行走的代理工具,使人走得更快、更远。
相比之下,互联网是一条没有脚印的道路。
广西2019年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二记叙文阅读课件
为一个短语或一句话。
(2)深层含义:①分析标题的修辞义。将标题中运用的修辞手
法还原后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有些文章题目中运用了修辞手法,
这就要先将它的本义还原后再作分析。②分析标题的双关义。③
分析标题的象征义。④分析标题和文章内容、作者情感之间的关 系。
3.考向1:(2017北部湾经济区25题)本文的标题“笨拙的土豆”有怎 样的含义?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和第⑨段“偶尔,我会想起火车上遇到的那个人。”一句照应。
考点 5
方法指导
概括文章主旨(2012南宁.25)
(1)标题提示法,即从文章的标题上窥视出文章的中心主旨。 (2)首尾归纳法,即从文章的首尾段落中归纳出文章的中心主旨。 (3)段意串联法,即汇总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出文章的中心主旨。
(4)重复即中心法,即从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中发现文章的
中心主旨。 (5)层次顺序分析法和关键词归纳法。 答题规范: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景物), 抒发/揭露了作者……的感情/思想(性格、精神、实质)。
5.(原创)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题。(3分)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设问】(2012柳州23题)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补充完整下面一段
【答案】A 回忆名画
A 听闻故事
B 探究土豆 C 想种土豆
爱吃土豆 C
考点 2
信息提取与概括(2017北部湾经济区.23)
【考情搜索】直接提取类:北部湾经济区:2017.23;原因概括类: 其他地市常考考点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一
学案七体会意图,探究构思,理解小说特征、主旨真实与虚构二者似乎朝着两个方向前进,有着不可调和的张力,但二者在小说中却如同血与肉一样难以分开,现实是虚构的支点,虚构则提升了现实,使现实摆脱了庸俗。
小说通过真实和虚构的结合,更好地反映生活和历史的真实,使读者在领略生活和历史的同时感受到艺术真实的魅力。
【必备知识图解】【必备知识学习】一、小说的文本特征虚构与真实是小说的本质特征。
抓住小说中“虚构”与“真实”二者的辩证关系,学会从文体特征的视角审视小说文本,从文体视角考虑小说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主题达成、审美效果等,既有利于深入把握小说作品的内容,深入领会作家的创作意图,在对小说的分析解读以及考试的应对中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也有助于小说深度阅读能力与审美鉴赏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虚构性与真实性虚构是小说的本质特征,甚至是小说的灵魂。
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
虚构的特质是想象、夸张、怪诞和荒谬。
小说家是专业“说谎者”。
小说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它经由想象所显示出的那个世界是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的虚构世界,它绝然有别于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触手可及的现实世界。
小说中的真实不能只局限于现实里业已发生的事情;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是一种真实的谎言。
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
艺术的真实固然与生活的真实有关,但艺术的真实绝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实。
小说即便写的是历史或广为流传的故事,也可以进行再创造甚至是虚构。
【典题赏读】小说是虚构的,又是生活的真实反映,请从“虚构”与“真实”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于博《黄豆飘香》)答案:①小说中,于放等人物以及于放带领抗联小分队攻打庆城前后发生的故事是虚构的。
②东北抗联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日,军纪严明,并得到群众的支持,抗联战士手足情深,都是真实的。
③小说通过真实和虚构的结合,更好地反映生活和历史的真实,赋予生活和历史审美价值,更能感染读者,使读者在领略生活和历史的同时感受到艺术真实的魅力。
2022年中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赏析文学作品中次要人物的作用》课件(共24张PPT)
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 很快,天上飞起一只风筝。风儿似乎有些飘忽不定,那只风筝像只失群的孤雁,在空中东一头西一头 地上下乱窜。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天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 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
鹞爷低头一看,不知何时,身边多了一个男孩,正一脸好奇地望着他。终见有人陪了,鹞爷的心情豁然开朗起来。 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你玩一下,就知道了。”
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分析结构,把握思路)
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文学类)专题复习教学案——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学目标】通过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来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掌握结合整体把握局部的思维方法;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字词,领会答题的方向与要求。
通过对历届高考试题的分类解析,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答题技巧。
【复习重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的方法,如何将整体与局部结合的思维方法转化为实际的能力。
读懂文章,掌握该题型的答题技巧。
【点击考纲】能阅读一般文学作品。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考点阐释】文章结构是指对语言材料的组织和安排,是文章的骨架和重要的表现形式。
思路是指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通过内容组织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解读体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这是你的战争!”宗璞①昆明下着雪。
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
几个学生从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的标语:“这是你的战争!This is your war!”②前几天,学校举行了征调大会,盟军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大批新式武器和作战人员,由于语言不通,急需译员。
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男生入伍,其他年级的也可以志愿参加。
③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从校门走出,他刚上完课。
无论时局怎么紧张,教学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
一起走的几个学生问:“做志愿者有条件吗?”弗之微笑答道:“首先是爱国热情。
英语也要有一定水平,我想一个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足够对付了。
”他看着周围的年轻人。
谁将是志愿者?他不知道。
可是他知道那些挺直的身躯里跳动着年轻的火热的心。
④弗之走了一段路,迎面走来几个学生,恭敬地鞠躬。
弗之不认得。
一个学生走近说:“孟先生,我们是工学院三年级的,愿意参加翻译工作。
”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却觉得话语都很一般,只亲切地看着那几张年轻而带几分稚气的脸庞,乱蓬蓬的黑发上撒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来,便递过一块叠得方整的手帕。
【公开课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章的特色考法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章的特色考法教学目标把握科普类文章的特色及考法,准确阅读解答科普类文章的各种设题。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做题规律,避开设题陷阱,准确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一考情考向近两年来,新高考的信息类阅读主要选择论述类文本为命题对象,但信息类阅读既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也包括实用类文本阅读,在高考命题日益灵活的当下,实用类文本也应纳入复习备考的范围。
2023年全国甲卷《以考古学构建中国上古史》,《树的秘密生命》,2023年全国乙卷《深时之旅》就分别选自社科类和自科类文章,科普类文章作为轮考点,不应被忽略。
科普类文章的选择题跟论述类做题思路是一致的,这里重点针对科普类文本的主要文体知识及常考主观题目进行概括梳理分析。
二科普文类文章的特点科普文是一种以科学技术知识为题材,用文艺性笔调写成的文章。
就其内容看,一般是对科学知识的讲解,对新兴学科的介绍,对某种规律的阐述,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说明,它兼有说明文和散文的特征。
就其写作看,主要是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兼以或形象生动,或通俗易懂,或亦庄亦谐的语言来展示科普知识。
1.结构形式科普文作为典型的说明文,其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分式(从“概说”到“分说”)、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2.写作顺序有时空顺序和逻辑顺序两大类。
其中逻辑顺序包括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
3.写作方法主要是说明。
常见的说明方法包括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列图表、作比较、打比方、引用、作诠释等。
近三年高考题对科普文的考查,2020年新高考全国Ⅱ卷《我包罗万象》的第2题和2021年全国甲卷《水的密码》的第5题都考到了科普文的文本特色,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的,一般表述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是”,涉及的考查点有:概括内容、行文方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观点、表达效果。
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筛选并整合信息)
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文学类)专题复习教学案——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教学目标】掌握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常见方法;训练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历届高考试题的分类解析,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答题技巧。
【复习重点】掌握现代文阅读的一般程序及筛选、整合信息的基本方法。
【点击考纲】能阅读一般文学作品。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考点阐释】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信息进行筛选与整合的过程。
所谓“筛选”,就是按照考题设定的阅读目的对文章进行分析,准确、快速、有效地辨别并获取命题所要求的信息。
所谓“整合”,就是对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的认知,把握各信息材料之间的关系,并能归纳综合,或者按照命题要求进行信息重组。
在表述题中,“筛选与整合”主要是根据一定的内容要求获取相关的信息要点,并再通过语言转换达到信息的重组;在选择题中,主要是通过对芜杂的信息材料的比较甄别,来检验阅读理解的正确与否。
【解读体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乡村的风许俊文风是乡村的魂。
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
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
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
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
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
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
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专题 复习教学设计 (一)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一)中考即将到来,各科的复习工作也进入了最后阶段,其中语文是很重要的一门科目。
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阅读,而记叙文阅读则是其中的重头戏。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记叙文阅读,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我的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基本情境和事件情节。
2. 熟悉文中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心理活动。
3. 了解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营造的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
二、教学过程1. 学生预习在课前布置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在阅读记叙文时先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基本情境和事件情节;其次,阅读时要重点关注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心理活动。
同时,学生还要注意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营造的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
2. 教师讲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安排,选择一个篇目展开讲解。
首先,要介绍文章的基本情境和事件情节,让学生了解整个故事的过程;然后,分别讲解文章中的重要人物,加深学生对这些人物的理解;最后,重点分析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如何营造出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
3. 学生互动在教师介绍完毕后,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一下篇目,并分析其中的人物性格、行为和心理活动,感受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营造的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
然后再与同桌或整个班级进行交流,分享各自的阅读体验和理解。
4. 练习评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题型进行训练和评估。
例如,选择题,填空题,以及写作题等等。
同时,还可以采用小组比赛,分角色扮演等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效果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记叙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更能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了解人物性格和心理,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为中考做好语文复习铺垫。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全套(一)章节: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2. 掌握分析文章结构的方法。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中的信息。
教学内容:1. 文章主旨和作者观点的识别。
2. 分析文章结构的方法。
3. 阅读理解技巧的练习。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篇现代文文章,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2. 讲解:讲解如何识别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如何分析文章结构。
3. 练习:让学生练习阅读一篇现代文文章,找出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分析文章结构。
4. 反馈:给予学生反馈,纠正他们的错误。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全套(二)章节:古诗文阅读教学目标:1. 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掌握翻译古诗文的方法。
3. 提高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古诗文意境和作者情感的识别。
2. 翻译古诗文的方法。
3. 古诗文阅读理解技巧的练习。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首古诗文,引导学生思考古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讲解:讲解如何识别古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如何翻译古诗文。
3. 练习:让学生练习阅读一首古诗文,找出古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翻译古诗文。
4. 反馈:给予学生反馈,纠正他们的错误。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全套(三)章节:写作技巧教学目标:1. 学习不同的写作技巧。
2. 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写作技巧的介绍。
2. 写作技巧的练习。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篇优秀的文章,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使用了哪些写作技巧。
2. 讲解:讲解不同的写作技巧,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提高写作能力。
3. 练习:让学生练习使用一种或多种写作技巧进行写作。
4. 反馈:给予学生反馈,纠正他们的错误。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全套(四)章节:语言运用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散文的语言赏析》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借助常用修辞知识体会文中重要词语的表达效果。
3.能体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能理解文章词句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课前准备——课堂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归纳——实践练兵
【情感、态度与价值】
1.培养学生感悟作品语言美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用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探究答题思路,归纳解题方法。
2.选准切入角度,灵活运用方法。
3.学会举一反三,形成赏析思维。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散文很美,很有味道。
曾经有文学评论家说过:“散文就是一种味道,一种精神的味道,以及文字的味道。
散文就是通过自己独有的语言方式把它的味道传达出来。
”因此,学会品味散文的语言,走进散文语言的审美世界,才是真正走进了散文。
散文的语言赏析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一大考点。
这节课,我们就这方面做一些探讨。
(二)回顾最近三年江西中考语言赏析的相关题型。
(三)语言赏析要遵循的总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中心。
(四)语言赏析第一步:字斟词酌细推敲——赏析词语
技法探究:
先请同学们交流赏析词语的一些常用的方法,在些基础上归纳:
1.结合语境法。
例:(2013江西中考)第17题:结合语境,理解“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中“干净透明”的含义。
(结合语境,得知“干净透明”是指男孩子内心纯洁,待人真挚。
)
2.抓住主旨法。
例:《我的第一本书》一课的题目应如何理解?它仅仅是指那半本国语课本吗?
(明确:不仅指那半本国语课本,还指我人生的第一课(主旨)。
3.联系形象、情感法
例:“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 说说在这句话中,“标致”
一词的具体含义。
(明确:反语,指清国留学生附庸风雅、不学无术的丑陋,表达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
4.明确指代法。
例:2012江西中考第17题:文中多次提及的“俗愿”,实为作者追求的平凡而淡泊的生活,试用简洁语句归纳其具体所指。
(明确:“俗愿”一词,文中有明确的指代:逛书店、观书画展、听音乐会、买鲜花、研究化妆、学烹饪术。
)
5.巧析修辞法
例: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
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
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鲁迅《故乡》
文中划线的词“看不见的高墙”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比喻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
(五)赏析语言第二步:片言只语总关情——赏析句子
1.请同学们分享这方面的经验。
2.向同学们推荐一种方法。
四步法:找角度——品效果——析特征——扣情感
第一步:找角度(如修辞、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角度)
第二步:品效果(如:生动形象、准确传神、意味深长、直抒胸臆、含蓄委婉等)
第三步:析特征(表现了所写对象的什么特征。
)
第四步:扣情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给读者怎样的感受。
)
3.请同学们选择角度试着赏析语句。
例1.(江西2012年中考试题)第18题: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3分)
那样清脆和圆润的笑声,真有点像荷叶上的露珠,风吹过来时就滑来滑去,圆滚滚的、晶亮亮的,一直不肯安静下来。
(明确:这段文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孩子的笑声比作圆滚滚、晶亮亮的露珠,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孩子笑声的清脆和圆润,表达了作者心头的喜悦和爱意。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1)从修辞角度分析
不同的修辞有不同的效果: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对比、夸张、反复——强调突出、鲜明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等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反语——增强幽默或讽刺意味
对偶——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
双关——蕴含着深层含义
例2:赏析语句:我很贪婪地啃着瓜果,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笑着。
(明确:2)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角度赏析
运用“贪婪”和动词“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大口大口吃瓜果时的情状,表达了“我”对家乡瓜果的喜爱之情。
“心满意足”准确地写出了母亲当时看我吃瓜果时的欣慰,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爱)
3)从句子的表达方式角度赏析
议论句,揭示哲理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
抒情句,直接或间接抒情,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
描写句,可使人、景、物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人物描写:
类型: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正面、侧面、细节描写。
作用:反映人物的心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品质。
例3:(2013江西中考)第16题: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任选其中两种)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具体分析。
(4分)
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帮助塑造人物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
例4.(2012年江西中考)(一)阅读席慕容《槭树下的家》,完成第15—18题(17分)16、一年四季槭各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来描写槭树?
(明确:这一段使用了正面衬托的写作手法,用槭树一年四季的美映衬了槭树下家的温馨和美,表达了作者对家的美好情感。
)
教师归纳:4)从句子的表现手法角度赏析: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托物言志、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对比、照应、渲染、铺垫、情景交融等
例5.(2011年江西中考)现代文阅读:琦君《方寸田园》
20.琦君的散文语文质朴自然,清新雅洁,灵活生动。
试赏析下面的语句,体会其特色。
(4分)
(1)整天里不必看时钟,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手倦抛书,就可以睡一大半天。
(2)山水使人明智清明,友情使人心灵温厚。
名山胜迹,总愿与好友同游;美景良辰,亦望与好友共享。
(明确:第一句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朴实,清新气息扑面而来。
第二句句式整齐(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语言典雅有韵味,读来朗朗上口。
归纳:5)从语言风格角度赏析句子
常见的语言风格有:清新优美、通俗朴实、简洁凝练、诙谐幽默、准确严密、精辟深刻等。
4.提醒同学们做语言赏析题时的两个注意:
理解分析时注意:明确赏析的角度、抓住关键的词语、结合上下文语境、联系文章的中心,结合作者的情感。
答题表述时注意:结合具体语句表达,语言简明准确到位。
5.牛刀小试:
阅读查一路的《在冬夜里歌唱的鱼》,选择合适的角度,赏析你最喜欢的句子。
6.布置作业:
阅读查一路的《在冬夜里歌唱的鱼》,回答问题。
1、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歌唱”指的是什么?题目表达了哪些感情?
2、理解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1)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
(2)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