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41 农业(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合集下载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4.1 农业(第2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4.1 农业(第2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

第一节农业一、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的种类和分布;2.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分布和主要牲畜品种。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2.我国四大牧区的分布和主要的优良畜种。

(二)难点: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三、教学流程设计【复习巩固】1.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粮食、蔬菜来源于() A.种植业 B.林业 C.牧业 D.渔业2.下列地区中不利于种植业发展的是()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塔里木盆地3.2011年5月,鄱阳湖出现严重干旱,已无“烟波浩淼水天一色,千帆竞发万鸟翱翔”的景象。

这次干旱所影响的农业部门是() A.种植业 B.林业 C.畜牧业 D.渔业4.关于我国农业的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的国家B.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应该优先发展农业C.我国粮食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D.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仍较薄弱5.下列商品粮基地位于东北地区的是()A.洞庭湖平原B.成都平原C.三江平原D.珠江三角洲6.某地的小麦生长期集中在9月~次年6月,则该地所种的小麦和所处的地区可能是()A.春小麦东北B.冬小麦华北C.春小麦华北D.冬小麦东北(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直接揭示课题】第一节农业的第二课时。

【提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的种类和分布;2.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分布和主要牲畜品种。

(二)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本P88,思考问题(4分钟):1.经济作物有哪些种类?每一类的代表性作物是什么?2.看图说明各种经济作物的分布。

(结合《地图册》P40图“中国主要经济作物分布”)(三)师生互动,解决教学重难点1、纤维作物——棉花及其分布2、油料作物——北花生、南油菜及其分布3、糖料作物——北甜菜、南甘蔗及其分布4、饮料作物——茶叶(四)自学指导二阅读P89,回答问题(3分钟):1.我国畜牧业可分为哪两类?2.我国有哪四大牧区?各牧区的代表性牲畜是什么?3.东南地区的畜牧业有什么特色?(五)师生互动,解决教学重难点看图认识中国农耕区和牧区的分布、界线,各牧区的主要畜种:“中国四大牧区及其优良畜种”【课堂小结】(六)课堂作业必做:《全优》P63-64选择题;选做:P64第9四、板书设计第一节农业四、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纤维作物——棉花油料作物——北花生南油菜糖料作物——北甜菜南甘蔗饮料作物——茶叶1、牧区畜牧业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牧区——细毛羊青海牧区——牦牛西藏牧区——牦牛2、农耕区畜牧业——畜禽饲养为主。

八年级地理上册 4.1 农业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4.1 农业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
农业
1、学习目标:
1.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能运用资料,能说出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2.运用地图,熟记我国主要农作物、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的分布。
3.能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二、学法指导
1.利用资料,分组讨论说出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2.结合地图,小组比赛识记我国主要农作物、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的分布。
2、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
(1)南北差异: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2)根据不同,小麦有冬小麦与春小麦之分。以为界,以北地区主要种植春小麦,如我国最大的平原;以南地区主要种植冬小麦,如平原。
3、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1)特点:价值高、要求高、性强。
(2)种类分布:
纤维作物:棉花主要分布在、地区,(省区)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
三、预习·导学
导入语: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和熟悉我们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以及保护环境的有关知识。
1、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1)农业含义:一种直接利用所从事的生产活动。
(2)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产业。
(3)农业部门:主要包括、林业、、副业和。
(4)农业历史: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又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国家。
5、练习提升水源、等方面分析商品粮基地形成的条件。
1,2,3,4,5,6,7,8,9。
六、自省·收获
(1)请对本节课你的表现作个自我评价
(2)本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技能?请简要列举。
油料作物:油菜的最大产区是;花生的主要产区是省和省。
甘蔗
主要分布在华南及盆地,
为最大产区。
甜菜
主要分布在、、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4.1 农业3-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4.1 农业3-湘教版

“中考农业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及学情分析本节课主要是中考前的农业专题复习,本节课选取初中地理中所有农业知识点进行复习,目的是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重视学生的答题规范。

本节课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和复习中,已经掌握了农业的基础知识,但是没有系统深入与思考,所以这堂课会让学生充分认识和分析农业的考点,同时以“近三年鄂尔多斯考点”为出发点,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共鸣。

2.教学目标“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是中国地理中农业的课标要求,“说出”是行为动词,“说明”是行为条件,主题内容是“我国农业分布特点”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运用图标说出气候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以及“简要分析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是世界地理中对农业的要求,主题内容主要是“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以及“某国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3.教学思路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课以“鄂尔多斯近三年中考中农业考查点”为出发点,引出农业问题的主要考点,通过探寻考试规律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以期待能对初中地理教学有指导作用。

本节课重点是农业的分布,难点是农业发展的条件,本节课以案例分析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坚持学生为主体。

二、教学过程三、教学反思1.务必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农业的基本考查点,包括农业的地域类型、东西部农业的差异、我国主要种植业的分布、世界主要农业的分布、发展农业的条件。

但是本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不太理想,所以务必还要引导学生对农业基础知识进行归类、比较和整合,找出他们的联系,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和结构化,这样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提高学生运用农业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答题的规范性由于课堂容量有限,今天没有过多的强调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问题,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药努力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严格答题规范,要让学生书写工整、整洁、表达完整,切实减少答题不规范而带来的无谓失分。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一节 农业 中国四大牧区教学素材 (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一节 农业 中国四大牧区教学素材 (新版)湘教版

中国的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分别着我国最大的草原,可利用草场0.68亿公顷,约占全国草场面积的1/4。

随降水条件的变化,全区草场从东到西,分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草场。

家畜也相应地由牛、马、绵羊向山羊、骆驼过度分布。

东部的呼伦贝尔盟是有名的三河马、三河牛产区。

全区以天然草场放牧为主,已由过去长年游牧走向四季轮牧。

新疆牧区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属山地牧区。

主要分布于天山以北的北疆和南疆西部山区。

随山地海拔的变化,从低处的荒漠到高山草地,形成垂直分布的不同牧场。

按气候的寒暖、地形的坡向、牧草的情况,分成四季牧场,实行转季放牧,轮流利用。

优良畜种有伊犁牛、伊犁马、伊犁白猪、新疆大尾羊、阿尔泰大尾羊等。

国家已把阿尔泰地区确定为我国大尾羊商品生产基地。

西藏牧区西藏属高寒牧区。

草场资源以高山草甸、高原宽谷草场面积最大。

牧畜品种主要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

牲畜对高寒缺氧的高原环境适应性强。

藏北有“春放水边,夏放山,秋放山坡,冬放滩”的牧谚;藏南有“春季牧场在山腰,夏季牧场在平坡,秋季牧场在山顶,冬季牧场在阳坡”的说法。

西藏牧民过去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现在农牧交错地区基本实现定居,牧区尚属半定居状态。

青海牧区青海属草原牧区。

天然草原可划分为草甸草场、灌丛草甸草场、草原草场、沼泽草场、荒漠草场和森林草场等,其中,以草原草场、草甸草场面积最大。

天然牧场集中在青海湖环湖区、青南高原区和柴达木盆地区。

主要牧畜有青海藏羊、哈萨克羊、河曲马、玉树马等。

由于长期沿袭传统的自然放牧,靠天养畜的粗放经营方法,畜牧业发展缓慢,而且不稳定,出栏率和商品率低。

1。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4.1 农业2-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4.1 农业2-湘教版

《中国的农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农业的概念及其主要农作物。

2.能力目标:了解我国农作物分布的地区差异。

3.情感目标:通过对我国农业发展成就的认识,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农业的分类及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

2.难点:农作物的分布差异。

三、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微课、多媒体辅助。

四、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中国的农业
一、农业的基本概况 二、中国农业取得的成就
水稻
小麦 玉米
豆类 薯类 三、农作物 纤维作物:棉花 油料作物:花生、油菜
糖料作物:甘蔗、甜菜
饮料作物:茶叶。

4.1 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

4.1 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

农业教材分析本节课的课程标准要求: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生产活动的分布。

这一标注不仅要求学生明确分布特点,并能够运用资料学会简单分析农业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必要性的了解。

教材选取了主要农作物分布和畜牧业分布两方面进行编写。

首先介绍了农作物种类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利用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南方北方就餐时的图片。

通过观察到主食不同,引导学生得出南方北方粮食作物的分类。

经济作物种类繁多,教材简单的罗列了经济作物的种类和经济作物的基本特点,利用中国经济作物分布图和相关阅读简要归纳了我国各类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在畜牧业部分简洁地介绍了农耕区畜牧业和牧区畜牧业的分布特征及优势条件。

通过地图说明我国四大牧区及各地的优良畜,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对比两者之间的差异。

教学目标(1)结合地图,分析并说明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2)依据材料,对比我国畜牧业的差异,掌握我国四大牧区的名称及分布,了解其优良畜牧品种。

教学重点结合地图,分析并说明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

教学难点结合地图,分析并说明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及分布;教学方法地图教学、讲述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对比南方年夜饭和北方年夜饭的不同。

二、主要农作物分布1、分类。

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2、练习判断各类农作物属于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

3、粮食作物的分布(1)在中国小麦、水稻分布图上,标记出我国7大商品粮基地。

(2)说出7大商品粮基地主要的粮食作物,以此总结水稻和小麦的分布特点。

(3)结合气温分布图和降水分布图分析水稻和小麦分布原因。

(4)结合实际说一说,粮食作物的分布对生活的影响。

4、经济作物的分布(1)分组展开讨论: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在我国的分布。

(2)小组派出代表上台展示棉花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长江和黄河中下游。

糖料作物:南甘北甜(广西壮族自治区是甘蔗最大产区)油料作物:长江流域——油菜、山东和河南——花生、东北——大豆饮料作物:茶叶、咖啡5、说一说:我们这里主要的粮食作物有哪些?主要的经济作物有哪些?6、练习:找出图中分布错误的作物种类。

【K12学习】八年级地理上4.1农业学案(新版)湘教版

【K12学习】八年级地理上4.1农业学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4.1农业学案(新版)湘教版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节《农业》【学习目标】知道农业的概念,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与原因。

知道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知道新型农业的含义。

理解我国农业部门布局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运用地图说出小麦、水稻、主要经济作物和四大牧区的分布。

【重点难点】运用地图从气候、地形等方面分析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农作物地区分布的特点。

分析出口农产品基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原因。

【自主学习】什么是农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农作物包括哪两类?南、北方的粮食作物各以什么为主?南、北方的主食各是什么?我国经济作物主要有哪些?经济作物有什么特点?我国的油料、糖料和饮料作物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我国有哪三大重要的产棉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在哪儿?我国畜牧业分为哪两类?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哪一类?【学习过程】知识点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学生阅读P83页内容,结合图4-1回答:什么是农业?狭义的农业是指,广义的农业包括。

知识拓展:种植业是指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

我国建立商品粮基地的条件和优势各是什么?水稻和小麦的分布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怎样?我国经济作物主要有哪些?经济作物有什么特点?作物种类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纤维作物南方北方南方北方代表作物长绒棉棉花分布地区读课本P88页阅读及图4-10,完成下列表格:知识点四:畜牧业的分布分类分布有利条件典型分布区主要形式代表畜种畜牧业牧区牧区牧区牧区畜牧业阅读P89-90页内容填写下列表格:阅读90“活动”内容思考:为什么甲村的经济效益会显著好于乙村?我们从中获得哪些启示?【归纳总结】狭义农业农业的概念广义农业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粮食作物:南稻北麦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经济作物:南油北花、南蔗北甜农业棉花: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疆分类畜牧业四大牧区【达标检测】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粮食集中产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A、水稻B、冬小麦c、春小麦D、谷子下列关于我国四大牧区的说法错误的是:A、四大牧区主要分布在非季风区B、四大牧区分布于我国西部和北部c、内蒙古东部牧草繁茂,有三河马和三河牛等优良畜种D、我国牧区的牲畜占全国总量的比重大下列关于我国经济作物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油菜子的最大产区是长江流域B、甘蔗的最大产区为海南省c、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丘陵、山地是我国茶叶的主要产区D、山东、河南两省为花生的主要产区外向型农业指的是:A、以出口创汇为主的农业B、主要引进的是外国的品种和技术c、以劳务输出为主的农业D、劳动力主要来自外国的农业既是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又是我国糖料作物产区的是A、成都平原B、江汉平原c、华北平原D、江淮地区关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前,我国粮食、肉类、棉花等产量已经居世界首位B、我国谷物人均占有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c、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但农业生态环境还较差D、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郊农业蓬勃发展起下列四位同学对家乡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本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x疆塔里木河流域,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B、黄土高原地区,发展垦荒种粮c、东北平原地区大力发展棉花生产D、在江南低山丘陵地区发展水果和林业生产下列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的是A、在陡坡上毁林开荒,开垦梯田B、禁止乱伐森林,滥垦草原,防止土地沙漠化c、大面积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D、大量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提高草场利用率0、农业发展要有适宜的土地、热量、水和光照等条件。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2024-2025学年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湘教版)配套教案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2024-2025学年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湘教版)配套教案

第一节农业【课标分析】课标要求及解读:进行野外考察并利用图文资料,描述家乡典型的自然与人文地理事物和现象,归纳家乡地理环境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形成过程及原因。

2022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对农业知识有调整,将2011年课标中“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重要性”和“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两节的内容调整为“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这是因为我国从农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大国[1]。

根据以上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对农业的知识内容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将重点放在了家乡典型的气候、地形、湖泊、农业的生产条件和脱贫攻坚的成功之路上。

通过问题为情境,设计地区脱贫致富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区域实际情况,思考区域农业与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通过脱贫为目标导向,达到增强家国情怀的目的。

【教学目标】1.通过对家乡所在地区的大量图文资料,对地形、气候、河湖等自然地理特征建立起初步的区域认知。

2.构建生活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气候与农业、农业与生产生活方式、农业与国家政策、农业与科学技术之间相互影响的综合思维。

3.通过问卷调查的图文资料,了解家乡地理事物和现象,提出脱贫攻坚的目标,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渗透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4.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使用信息技术软件记录行程的能力、现场问卷调查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教学重难点】1.通过充分挖掘图文信息,归纳出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2.提出脱贫方案,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根据图文资料判断香山村的纬度位置和气候类型,根据图片判断该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什么?包括哪些农业部门?材料二:香山村地处娄底市双峰县沙塘乡,经度约东经112.28°,纬度北纬27.4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教学设计(第1课时)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教材分析】
“让土地奉献的产业”这部分内容的编写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农业,要让他们理解我国农业分布规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为学习相关课程内容打好基础。

“中国农业的发展”对应的课程内容是“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主要农作物分布”对应的课程内容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
1、联系身边实际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2、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教学设计】
活动
2、学生思考——讨论——展示
不行,北方的自然条件不适合种植甘蔗。

蔗生产基地,以满足制糖原料的需求。

这种想法是否可行?为什么?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备选答案中,我国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有()(对应目标1)
A.小麦B.水稻C.棉花D.玉米
2、下列关于我国农业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对应目标1)
A.人均农产品占有量居世界首位
B.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
C.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D.农业生产发展较快
3、下图为中、美两国农业新增产值主要因素构成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对
应目标2)
A.美国主要依靠非科技投入增加农业产值
B.中国主要依靠科技投入增加农业产值
C.美国依靠科技投入增加的农业产值占农业新增总产值的60%
D.中国依靠科技投入增加的农业产值占农业新增总产值的70%
4、我国油菜的最大产区是()(对应目标3)
A.淮河流域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D.珠江流域
5、下列省份中,适宜生产热带经济作物的是()(对应目标3)
A.海南B.湖南C.河南D.山西
二、读我国油料、糖
料作物分布图,回答
下列问题:(对应目
标3)
(1)图例中A、B、C、D分别代表的经济作物是: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2)我国农作物的分布以______——_______一线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南方的耕地类型以_________为主,北方以________为主;南方的粮食作物以_________为主,北方以_________为主。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中较多的运用了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在具体操作时一定要注意掌控时间,还要引导学生多次重复,强化知识点的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