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高考苏教版《实验化学》必记知识点复习总结(新)(20200615080052)

合集下载

2020版高考化学苏教版大一轮复习精练:专题四 第2课时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高考化学苏教版大一轮复习精练:专题四 第2课时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Word版含解析

课时2氯、溴、碘及其化合物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都能得到含氯消毒剂B.氯气易液化, 液氯可以保存在钢瓶中C.氯水、氯气、液氯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D.过量的铁在氯气中燃烧时生成FeCl2解析过量的铁在氯气中燃烧产物为FeCl3, D错误。

答案 D2.实验室里保存下列试剂的方法错误的是()A.新制氯水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存放于低温避光的地方B.液溴易挥发, 盛放在用水液封的棕色试剂瓶中C.碘易升华, 盛放在有水的棕色广口试剂瓶中D.浓盐酸易挥发, 盛装在无色密封的细口玻璃试剂瓶中解析碘单质应盛放在广口瓶中, 但瓶中不能加水。

答案 C3.下列变化过程中不能直接实现的是()①HCl②Cl2③Ca(ClO)2④HClO⑤CO2A.①→②B.④→⑤C.③→④D.②→③解析A项, 浓HCl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能产生Cl2, 可直接实现HCl→Cl2的转化;B项, 因HClO的酸性弱于碳酸, 所以不能直接实现HClO→CO2的转化;C项, Ca(ClO)2能与H2O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HClO), 可直接实现Ca(ClO)2→HClO的转化;D项, Cl2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CaCl2、Ca(ClO)2和H2O, 可直接实现Cl2→Ca(ClO)2的转化。

答案 B4.向盛有Cl2的三个集气瓶甲、乙、丙中各注入下列液体中的一种, 经过振荡, 现象如下图所示, 则甲、乙、丙中注入的液体分别是()①AgNO3溶液②NaOH溶液③水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①③②解析甲中气体和溶液都无色, 说明不存在氯气, 是加入NaOH溶液;乙中气体无色且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 说明不存在氯气且溶液中生成了白色沉淀, 是加入AgNO3溶液;丙中气体和溶液都呈浅黄绿色, 说明存在氯气分子, 是加入水。

答案 B5.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 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解析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氯气需要加热, A项错误;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应用饱和食盐水, 且导气管应长进短出, B项错误;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氯化锰溶于水, 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C项正确;加热过程中氯化锰水解, 最终得不到所要产物, D项错误。

高考苏教版《实验化学》必记知识点总结(新)

高考苏教版《实验化学》必记知识点总结(新)

苏教版《实验化学》必记知识点总结【专题1】1、海带灰化目的是使有机物分解,呈气体逸散,待测的金属或非金属以氧化物或无机盐的形式残留下来。

所用仪器有坩埚、坩埚钳、酒精灯、玻璃棒、三脚架、泥三角2、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出两种溶液时,注意分液漏斗使用前须检查旋塞及玻璃塞处是否漏水。

分液时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目的是与大气相通,使液体顺利流下。

能用CCl4萃取碘的原因是CCl4与水互不相溶;I2在CCl4中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3、纸层析法作为一种物质分离的简单方法,是色谱分析法的一种。

它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附着在纸上的水是固定相,不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又称展开剂),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和物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间的分配比的不同而使之分离。

为使观察效果更明显,实验中采用氨熏显色。

请写出Fe3+、Cu2+分别与足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3++3NH3·H2O==Fe(OH)3↓+3NH4+、Cu2++4NH3·H2O==Cu(NH3)42++4H2O显色反应结果是滤纸上方颜色呈蓝色,下方呈棕黄色(均在原点之上),说明Fe和Cu得到了分离。

由此可以得出Fe3+和Cu2+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分配情况是Fe3+在流动相中分配的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快一些Cu2+在固定相中分配的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慢一些。

在用纸层法进行层析操作时,为什么不能让滤纸上的试样点接触展开剂?如接触,样点里要分离的离子或者色素就会进入展开剂,导致实验失败。

4、要制备颗粒较大的硝酸钾晶体,应选择的结晶条件是减慢溶液的冷却速度。

当溶液发生过饱和现象时,如何操作使晶体析出振荡容器,用玻璃棒搅动或轻轻的摩擦器壁,或投入几粒晶种,都可促使晶体析出。

加热蒸发浓缩NaNO3和KCl的混合液时,为什么NaCl先析出?NaNO3、KCl、KNO3在高温时具有较大的溶解度,温度降低时,NaNO3、KCl的溶解度明显减小,而KNO3的溶解度则急剧下降;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

高考苏教版《实验化学》必记知识点复习总结(新)

高考苏教版《实验化学》必记知识点复习总结(新)

苏教版《实验化学》必记知识点总结【专题1】1、海带灰化目的是使有机物分解,呈气体逸散,待测的金属或非金属以氧化物或无机盐的形式残留下来。

所用仪器有坩埚、坩埚钳、酒精灯、玻璃棒、三脚架、泥三角2、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出两种溶液时,注意分液漏斗使用前须检查旋塞及玻璃塞处是否漏水。

分液时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目的是与大气相通,使液体顺利流下。

能用CCl4萃取碘的原因是CCl4与水互不相溶;I2在CCl4中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3、纸层析法作为一种物质分离的简单方法,是色谱分析法的一种。

它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附着在纸上的水是固定相,不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又称展开剂),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和物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间的分配比的不同而使之分离。

为使观察效果更明显,实验中采用氨熏显色。

请写出Fe3+、Cu2+分别与足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3++3NH3·H2O==Fe(OH)3↓+3NH4+、Cu2++4NH3·H2O==Cu(NH3)42++4H2O显色反应结果是滤纸上方颜色呈蓝色,下方呈棕黄色(均在原点之上),说明Fe3+和Cu2+得到了分离。

由此可以得出Fe3+和Cu2+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分配情况是Fe3+在流动相中分配的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快一些Cu2+在固定相中分配的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慢一些。

在用纸层法进行层析操作时,为什么不能让滤纸上的试样点接触展开剂?如接触,样点里要分离的离子或者色素就会进入展开剂,导致实验失败。

4、要制备颗粒较大的硝酸钾晶体,应选择的结晶条件是减慢溶液的冷却速度。

当溶液发生过饱和现象时,如何操作使晶体析出振荡容器,用玻璃棒搅动或轻轻的摩擦器壁,或投入几粒晶种,都可促使晶体析出。

加热蒸发浓缩NaNO3和KCl的混合液时,为什么NaCl先析出?NaNO3、KCl、KNO3在高温时具有较大的溶解度,温度降低时,NaNO3、KCl的溶解度明显减小,而KNO3的溶解度则急剧下降;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

2020年苏教版高考化学知识点汇编

2020年苏教版高考化学知识点汇编

2020苏教版化学高考知识点集合手册汇编目录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2)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总结 (3)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 (6)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8)碱金属 (10)钠的化合物 (12)物质的量 (17)气体摩尔体积 (18)物质的量浓度 (22)卤素氯气 (27)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3)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36)化学键 (48)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

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

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

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

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

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

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总知识点一、几个基本概念1.氧化还原反应:凡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表现为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体现为元素化合价有升高)是氧化反应;物质得电子的反应(体现为元素化合价降低)是还原反应.3.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后被氧化形成的生成物为氧化产物.氧化剂在反应中得电子被还原形成的生成物为还原产物.4.氧化性和还原性:物质在反应中得电子为氧化剂,氧化剂具有氧化性;物质在反应中失电子为还原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表示方法①双线桥法:线桥由还原剂失电子元素指向氧化剂的得电子元素.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同氧化还原反应间的关系1.置换反应全都是氧化还原反应.2.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有一部分为氧化还原反应.3.复分解反应全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四、元素的价态与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一般常见的处于最低价态的元素不能再得到电子,只具有还原性.例如一切金属单质为O价Cl-1、S-2、O-2等,处于最高价态的元素等不能再失去电子,只可能得到电子而具有氧化性.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如等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还常以某一方面为主.如S、O2、Cl2以氧化性为主.五、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1)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一般需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而定.(2)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3)根据非金属活动顺序进行判断六、氧化还原反应基本类型1.全部氧化还原型:变价元素的所有原子的价态物发生变化如:2H2+O22H2O Zn+2HCl H2↑+ZnCl2等2.部分氧化还原型:变价元素的原子只有部分价态发生变化如:MnO2+4HCl(浓) MnCl2+Cl2↑+2H2O3.自身氧化还原型,同一物质中不同元素发生价态改变如:2KClO32KCl+3O2↑2H2O 2H2↑+O2↑4.歧化反应型:同一物质中同一元素发生价态的改变如:Cl2+2NaOH NaCl+NaClO+H2O七、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1.两个守恒关系:质量守恒和得失电子总数守恒.2.归中律:即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反应遵循“可靠拢不相交”.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知识点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或受热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或受热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例1CaO、SO3溶于水能导电,Fe能够导电,它们是否是电解质?解析CaO本是电解质,但不能说是因为它溶于水能导电才是电解质.溶于水有以下反应:CaO+H2O=Ca(OH)2,此时为Ca(OH)2的导电;SO3本身不是电解质,溶于水有以下反应:SO3+H2O=H2SO4,此时为H2SO4的导电.电解质实际上指的是不与水反应,通过本身电离出自由移离子而导电的一类化合物.Fe 不是化合物故不属于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之列.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二、离子方程式1.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之间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2.意义:离子方程式表示同一类型的所有的离子反应.3.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1)“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2)“拆”:把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凡是难溶、难电离,以及气体物质均写成化学式.(3)“删”:删去反应前后不参加反应的离子.(4)“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电荷总数是否相等.三、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1.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离子之间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1)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Ba2+与CO32-、Ag+与Br-、Ca2+与SO42-和OH-、OH-与Cu2+等不能大量共存.(2)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NH4+与OH-,H+与CO32-、HCO3-、S2-、HSO3-、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2.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H+与CO32-、S2-、SO32-、F-、ClO-等生成弱酸;OH-与NH4+、Cu2+等生成弱碱;H+与OH-生成水,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离子(如Fe3+、NO3-、ClO-、MnO4-等)与还原性离子(如S2-、I-、Fe2+、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注意Fe2+与Fe3+可以共存;MnO4-与Cl-不能大量共存.2.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1)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肯定没有有色离子.常见的有色离子是Cu2+、Fe3+、Fe2+、MnO4-等.(2)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起反应的离子.(3)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起反应的离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识点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有新的物质生成,常伴随能量变化及发光、变色、放气、生成沉淀等现象.(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①有热量放出的反应叫放热反应;有热量吸收的反应叫吸热反应.②原因:化学反应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与反应物质的总能量是不相同的,反应物与新物的能量差若以能量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和吸热,若两者能量比较接近,则吸热和放热都不明显.③实例燃烧:C+O2CO2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Zn+2HCl ZnCl2+H2↑CaO+H2O Ca(OH)2等为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实例:C+CO22CO H2+CuO Cu+H2O Ba(OH)2·8H2O+2NH4ClBaCl2+8NH3↑+10H2O等2.燃烧①通常讲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二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②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有足够的空气,二是跟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③不充分燃烧的危害:产生热量少,浪费资源;产生污染物.④化石燃烧包括:石油;天然气;煤属非再生能源.⑤煤的充分利用及新技术的开发:新型煤粉燃烧机;煤的气化和液化;转化为水煤气或干馏煤气.碱金属知识点碱金属是典型的金属元素族,主要内容有以下几项:一、钠原子结构结构特点:.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易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Na-e-→Na+,形成稳定结构.所以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强的还原性.二、性质1.物理性质:软、亮、轻、低、导.(软——质软,硬度小;亮——银白色金属光泽;轻——密度小,比水轻;低——熔点低;导——可导电、导热.)2.化学性质:强还原性,活泼金属.与O2反应:常温→Na2O(白色固体)点燃或加热→Na2O2(淡黄色固体)与S反应:碾磨爆炸.与水反应:剧烈.现象:熔、浮、游、鸣、红(滴入酚酞,溶液变红)与酸反应:非常剧烈,以致爆炸.与某些熔融盐反应:可置换出某些熔融盐中的金属(如TiCl4等) 与盐溶液反应:实质是先与盐溶液中的水反应,然后再发生复分解反应.三、钠的存在与保存1.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有两种形态:游离态:以单质形式存在的元素.化合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元素.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自然界里无游离态,只有化合态(NaCl、Na2CO3、Na2SO4、NaNO3等)2.保存:因为常温下金属钠能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能跟水、水蒸气反应,所以金属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主要是为了隔绝空气和水.四、钠的用途1.K—Na合金用于原子反应堆作导热剂.2.制备Na2O2.3.做电光源:高压钠灯.4.冶炼稀有金属.钠的化合物一、钠的氧化物NaOH(1)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有强吸水性、易潮解,可作中性或碱性气体的干燥剂,如干燥NH3、H2、O2、CO等,一般将氢氧化钠和生石灰按一定比例混合制碱石灰.(2)化学性质:强碱、具有碱的通性.用NaOH溶液吸收SO2时:2NaOH+SO2Na2SO3+H2O(SO2适量)NaOH+SO2NaHSO3(SO2适量)(3)制法:工业制法:2NaCl+2H2O 2NaOH+Cl2↑+H2↑制取少量时:Na2CO3+Ca(OH)2CaCO2↓+2NaOH二.碳酸盐的热稳定性.(1)一价金属碳酸盐比二价金属碳酸盐稳定.如:Na2CO3>CaCO3NaHCO3>Ca(HCO3)2(2)正盐比酸式盐稳定.如:Na2CO3>NaHCO3三、Na2CO3、NaHCO3的鉴别.固体: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溶液:加BaCl2溶液.Na2O2试样的纯度(可供选用的反应物只有CaCO3固体,盐酸和蒸馏水).四、碱金属元素的相似性、差异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1)原子结构.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并且都容易失去这个电子而形成+1价阳离子.表现出强还原性.(2)单质的化学性质.①都能与O2、水、稀酸反应,反应中均为还原剂.②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强碱.2.差异性、递变性(1)原子结构.从Li→Cs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2)化学性质.①随着原子半径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使得原子失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则金属的还原性也逐渐增强.②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四、用讨论法解化学元素计算题的一般思路:有一类化学计算题,由于某一条件的不确定,结果可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也可能在某个范围内取值,这类题就需要用讨论的方法求解.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涉及讨论的试题主要有四种类型:①讨论反应发生的程度;②讨论反应物是否过量;③讨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范围;④讨论不定方程的解.前三种类型的讨论题一般思路是:①首先利用有关反应方程式(或加工变形的关系式)确定两种反应物恰好完全作用时,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具体的量的关系;②然后再按某一反应物的量不足或过量分别讨论;③最后将①②联系起来找出各种情况下对应的答案或取值范围.对不定方程的讨论,需充分利用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有选择范围地讨论.五、碱金属元素的“三性”(括号内为特殊性)1.相似性(1)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个,次外层为8个(Li为2个)的稳定结构.(2)单质的物理性质:都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除铯略带金色以外),质软,密度小,熔点低,有强的导热、导电性能.(3)单质的化学性质:与钠相似,都能与金属、与氧气、与水、与稀酸溶液等反应,且生成物都是含R+(R为碱金属)的离子化合物.(4)它们最高价的氢氧化物(ROH)均是强碱.2.递变性(差异性)(1)原子结构:随着Li、Na、K、Rb、Cs核电荷数递增,核外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2)单质的物理性质:随着Li、Na、K、Rb、Cs核电荷数递增,碱金属熔、沸点逐渐降低(与卤族、氧族单质相反),密度逐渐增大(Li、Na、K的密度<1g/cm3,Rb、Cs的密度>1g/cm3).(3)单质的化学性质:随着Li、Na、K、Rb、Cs核电荷数递增,核对电子引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因此金属性增强.例如,与氧气反应时,Li:常温或燃烧生成Li2O;Na:常温生成Na2O,燃烧生成Na2O2;K:常温生成K2O2,燃烧生成KO2(超氧化钾).(4)ROH碱性随R核电荷递增而增强.六、焰色反应1.焰色反应是指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火焰呈特殊的焰色.2.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焰色:Na: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Cu:绿色Ca:砖红色Ba:黄绿Li:紫红色3.操作:取洁净铂丝(或无锈铁丝或镍、铬、钨丝)在盐酸中浸洗后灼烧至无色,然后蘸取待测物灼烧.4.焰色反应不属于化学法检验.物质的量知识点【实验总结】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1)计算:根据配制要求计算所用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所需浓溶液的体积.(2)称量:当用固体溶质配溶液时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溶质;当用液体或浓溶液稀释配制溶液时用量筒或移液管量取液体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相对原子质量——Ar相对分子质量——Mr 质量分数——W六、物质的量、质量、及粒子数转换关系七、注意几点:气体摩尔体积重点难点解析1.物质的体积与组成物质粒子的关系:(1)总结规律:①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不同物质所占的体积:固体<液体<气体.②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气体体积近似相等,而固体、液体却不相等.(2)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①物质粒子数的多少;②物质粒子本身的大小;③物质粒子之间距离的大小.(3)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因素:气体分子间平均距离比分子直径大得多,因此,当气体的物质的量(粒子数)一定时,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粒子间平均距离的大小.(4)影响气体分子间平均距离大小的因素:温度和压强.温度越高,体积越大;压强越大,体积越小.当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大小几乎是一个定值,故粒子数一定时,其体积是一定值.2.对“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L”的理解:(1)标准状况:指0℃、1.01×105Pa的状态.温度越高,体积越大;压强越大,体积越小.故在非标准状况下,其值不一定就是“22.4L”.(2)1mol气体在非标准状况下,其体积可能为22.4L,也可能不为22.4L.(3)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比分子的直径大得多,因而气体体积主要决定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在标准状况下,不同气体的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是相等的,所以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都约是22.4L/mol.(4)此概念应注意:①气态物质;②物质的量为1mol;③气体状态为0℃和1.01×105Pa(标准状况);④22.4L 体积是近似值;⑤V m 的单位为L/mol和m3/mol.(5)适用对象:纯净气体与混合气体均可.本节是历届高考的热点,对于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的多方位多角度考查,注意相关计算、换算.题型以选择题为主.核心知识一、决定物体体积的因素有三:①物质粒子数的多少;②物质粒子本身的大小;③物质粒子之间的距离的大小.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不同物质,固体液体的体积主要取决于物质粒子本身的大小,而对于气体的体积则主要取决于粒子之间距离的大小,当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大小几乎是一个定值.二、气体的摩尔体积①标准状况即0℃1个大气压(101KPa)②1mol任何气体纯净或混合物均匀且其物质的量总和应为1mol③体积约为22.4L4.概念: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叫气体摩尔体.V m= ,单位为L/mol和m3/mol.三、阿伏加德罗定律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对该定律既要从影响气体物质体积的因素出发定性分析和理解,要能灵活运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n:物质的量;ρ:气体的密度;M:气体的摩尔质量;V:气体的体积;m:气体的质量;N:气体的分子数.)(1)同温、同压下:= =(2)同温、同体积下:= =,(3)同温、同压下:=(4)同温、同压、同体积下:=(5)同温、同压、同质量下:=(6)同温、同体积、同质量下:=物质的量浓度重点难点解析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是将一定质量或体积的溶质按溶液的体积在选定的容量瓶中定容,因而完全不需要计量水的用量.②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因为配制过程中是用容量瓶来定容的,而容量瓶的规格又是固定的.常用的有25mL、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等.③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溶质在烧杯内稀释或溶解时常有热效应.④用胶头滴管定容后再振荡,出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时不要再加水.这是因为容量瓶是属“容纳量”式的玻璃量器(指注入量器的液体体积等于刻度所示的体积),用胶头滴管定容到液面正好和刻度线相切时,溶液体积恰好为容量瓶的标定容量.之所以在把容量瓶再振荡后,竖直容量瓶时会出现瓶内液面低于刻度线的现象,是因为极少量溶液在湿润磨口处而损失了.⑤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切不可直接将溶液转入容量瓶中,更不可用于进行化学反应的实验.⑥如果加水定容时超过了刻度线,不能将超出的部分再吸走,必须重新配制.⑦如果摇匀时不小心洒出几滴,不能再补加水到刻度,必须重新配制.因洒出的溶液中带走了一部分溶质,再补加水,同样也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⑧溶质溶解的操作在转移至容量瓶时,必须用少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净2~3次,并将洗涤液一并倒入容量瓶中.因为烧杯壁及玻璃棒表面沾有溶质,如不洗涤,溶质有损失,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⑨用溶液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需用移液管移取原溶液.先将移液管洗净,然后用原溶液润洗2~3次移液管再取溶液,否则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另外,称液管尖嘴部分残留的液滴不能吹入容量瓶中,否则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⑩配制NaOH溶液时,必须用带盖的称量瓶或用小烧杯快速称量NaOH固体.因NaOH固体易潮解,且有腐蚀性,称量过程中时间越长,吸水越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若在纸上直接称量,NaOH 吸水潮解并粘在纸上,会损失部分NaOH,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另外,潮解后固体表面的溶液渗过纸后会腐蚀托盘.2.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本节重点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及应用,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多种类型出现,知识点交叉,延伸多.知识点一、物质的量浓度1.概念: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2.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浓度不变,但所含溶质的量因体积不同而不同.二、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认识新仪器——容量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是本节重点之一.首先应用明确,配制这种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用的专用仪器——容量瓶,它的使用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只用于配制溶液,不能用作反应容器;②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常温.因为溶质在烧杯内稀释或溶解时会吸热或放热,而容量瓶必须在常温下使用;③用容量瓶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这是因为容量瓶的规格是固定的,常用的有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等规格,配制溶液时可据所需溶液的体积选择合适的容量瓶;④使用前,除洗涤外,还应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液;⑤向容量瓶注入液体时,应沿细玻璃棒注入,以防注入操作时液体流出而损失;⑥容量瓶上只有一个刻度线,正确读数时,要使视线、容量瓶液刻度线和瓶内液面的最低点相切.(2)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①计算:求出所配制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体积.如果是用浓溶液(如浓H2SO4)来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稀溶液,则需求算出浓液所需用的体积;②称量:如果溶质是固体,可用天平称量溶质的质量;如果是浓溶液,可用量筒来量取溶液的体积;③溶解、移液:把称量好的溶质或浓溶液和入烧杯中,加适量的蒸馏水溶解、搅拌静置到室温下,再用玻璃棒引流,让溶解后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内;④洗涤、移液: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后的溶液都要注入容量瓶内,以确保溶质全部进入容量瓶,防止产生误差;⑤摇匀、定容:把上述容量瓶小心摇动,使里面的溶液混合均匀,然后注入蒸馏水直至液面离刻度线2~3cm,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水至与液面刻度线相平.盖好瓶塞,倒置后摇匀.⑥装瓶、贴签:最后把上面配好的溶液转移至规定的试剂瓶,贴好标签,写明溶液名称和物质量浓度.注: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量筒内壁的残液为什么不要冲洗?因常用的量筒与移液管、滴定管一样均属于“流出量式”的量具.如用量筒量取20mL硫酸,倒出的液体(不包括内壁残留液)就是20mL.b.用胶头滴管滴入蒸馏水定容后,再盖上容量瓶盖颠倒几次后出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为什么?能否再加蒸馏水?因为容量瓶属“容纳量式”的玻璃量器.用胶头滴管加入蒸馏水定容到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时,溶液体积恰好为容量瓶的标定容量.如果再振荡容量瓶(一般用手指压紧容量瓶的磨口玻璃塞颠倒几次)后,竖直容量瓶时会出现瓶内液面低于刻度线,这是因为极少量溶液在磨口处损耗了(沾在瓶塞或磨口处).容量瓶的刻度是以“容纳量”为依据,所以颠倒后不需再加蒸馏水至刻度,若再加,则所配溶液浓度会变小.三、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间的关系c(B)=四、溶液稀释:溶质不变:m浓·w浓=m稀·w稀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c浓·v浓=c稀·v稀卤素氯气重点难点解析1.氯水的成分和性质(1)氯水的成分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通常情况下为浅黄色溶液,氯水中只有部分Cl2与水反应.(2)氯水的性质氯水具有多种物质的性质:Cl2、HClO具有强氧化性,HCl具有强酸性,HClO具有弱酸性……氯水的性质比较复杂,有可能存在多种成分同时作用于一种物质.在一般情况下,认为是溶液中氯分子的性质.若为盐酸或次氯酸的性质,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①作为盐酸的性质:当与弱酸的盐或硝酸银溶液作用时,主要作为盐酸性质。

苏教版2020高考化学 精品资料 知识点精讲与精品习题汇总:核心素养提升25

苏教版2020高考化学 精品资料 知识点精讲与精品习题汇总:核心素养提升25

核心素养提升○25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在化工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素养说明:化学平衡在化工生产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尤其是控制合适的反应条件使平衡向着理想的方向移动,是近几年高频考点,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

1.总体原则(1)化工生产适宜条件选择的一般原则条件原则从化学反应速率分析既不能过快,又不能太慢从化学平衡移动分析既要注意外界条件对速率和平衡影响的一致性,又要注意二者影响的矛盾性从原料的利用率分析增加易得廉价原料,提高难得高价原料的利用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从实际生产能力分析如设备承受高温、高压能力等从催化剂的使用活性分析注意催化剂的活性对温度的限制1(2)平衡类问题需考虑的几个方面①原料的来源、除杂,尤其考虑杂质对平衡的影响。

②原料的循环利用。

③产物的污染处理。

④产物的酸碱性对反应的影响。

⑤气体产物的压强对平衡造成的影响。

⑥改变外界条件对多平衡体系的影响。

2.典型实例——工业合成氨(1)反应原理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2)反应特点:①反应为可逆反应;②正反应为放热反应;③反应物、生成物均为气体,且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

(3)反应条件的选择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对平衡混合物中氨含量的影响合成氨条件的选择2增大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平衡混合物中氨的含量压强增大,有利于氨的合成,但需要动力大,对材料、设备的要求高。

故采用10~30 MPa的高压升高温度增大反应速率平衡逆向移动,降低平衡混合物中氨的含量温度要适宜,既要保证反应有较快的速率,又要使反应物的转化率不能太低。

故采用400~500 ℃左右的温度,并且在该温度下催化剂的活性最大使用催化剂增大反应速率没有影响工业上一般选用铁触媒作催化剂合成氨反应的转化率较低,从原料充分利用的角度分析,工业生产中可采用循环操作的方法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题型专练]1.某工业生产中发生反应:2A(g)+B(g)2M(g) ΔH<0。

苏教版实验化学课本知识整理(学生版)

苏教版实验化学课本知识整理(学生版)

《化学实验》记忆性知识汇总2019()班姓名正误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1.关于萃取和分液漏斗的使用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分液漏斗使用前,需检查玻璃塞和旋塞芯是否与分液漏斗配套,并分别涂上凡士林(2)()分液漏斗在使用前只需旋塞芯处是否漏水即可(3)()分液漏斗中液体的总体积不得超过其容量的3/4(4)()用分液漏斗分液时,经过振荡、放气、静置后,再打开旋塞,将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5)()振摇时,需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下口旋塞,将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摇(6)()振摇完毕,应打开上口玻璃塞放气,以防内部压强过大导致安全隐患(7)()放气时支管口不能对着人,也不能对着火(8)()准备放出下层液体时,应将分液漏斗口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9)()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I:先加适量新制氯水,再加四氯化碳萃取、分液(10)()从碘水提取单质碘时,可用裂化汽油代替四氯化碳作为萃取剂(11)()萃取时,萃取剂的密度一定要大于原溶剂(12)()萃取时,经几次振摇放气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上,静置片刻,打开旋塞下层液体即可从下口流出,可用烧杯或锥形瓶承接下层液体(13)()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2.关于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纸层析法用于分离结构相近、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似的物质,是一种简单的色谱分析法(2)()纸层析不能用于分离无色物质(3)()毛细现象是物质分子间作用力的结果(4)()在距滤纸条末端2cm处用钢笔画一个小圆点作为原点(5)()层析试样的溶液应选择稀溶液,有利于后续的观察(6)()可用玻璃棒代替毛细管蘸取试样在滤纸条的原点处进行点样(7)()点样点需晾干后再点,且要求留下斑点的直径大于0.5cm(8)()展开剂可以沿试管内壁缓慢注入到试管的底部(9)()用纸层析法进行物质检验时,应注意避免滤纸接触到试管内壁或使点样点浸入到展开剂中(10)()纸层析法属于色谱分析法,其原理跟“毛细现象”相关,通常以滤纸为惰性支持物,它所吸附的水为固定相(11)()用纸层析法分离Fe3+和Cu2+,由于Fe3+亲水性更强,因此Fe3+在滤纸上流动的快些3.减压过滤(书本14~15页)4.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植物样品高温灼烧,其中的碳、氢、氧等元素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呈气态逸散,待测的金属或非金属元素以氧化物或无机盐(称灰分)的形式残留下来(2)()当有氯离子存在时,铝表面的氧化膜易被破坏,因此铝制容器不能用来腌制咸菜(3)()Al3+与过量F-反应生成正八面体型的AlF3-6,该离子中含有离子键和配位键(4)()铝粉和Fe2O3的铝热反应实验,实验结束后用磁铁靠近蒸发皿沙中的熔化物,能被磁铁吸引可确认其为铁(5)()将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分别投入到装有纯净的乙醇和苯酚试管中,可比较反应速率快慢(6)()向1mL 0.5mol·L-1AlCl3溶液中滴加2mL饱和NaF溶液至过量,无明显现象;再继续滴加1mL 3.0mol·L-1氨水,仍无明显现象(7)()制备明矾大晶体的操作:配置比室温高10~20℃的饱和溶液,待溶液开始自然冷却,将明矾小晶体悬挂在烧杯的中央,用硬纸板盖好静置过夜(8)()常温下,苯酚可溶于水并能相互形成溶液(苯酚与水形成的浊液静置后会分层,上层是溶有苯酚的水层,下层是溶有水的苯酚层)(9)()在浓盐酸作用下,苯酚过量时,苯酚和甲醛反应可合成体型酚醛树脂(10)()将火柴的火柴头摘下浸于水中,片刻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AgNO3溶液、NaNO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元素(11)()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后,牙膏中的F-能和Ca2+及PO3-4反应生成更难溶的Ca10(PO4)6F2,使牙齿坚固,从而有效防止蛀牙(12)()甲醛也叫蚁醛,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13)()亚硝酸钠俗称“工业盐”,在建筑工业中常用做混凝土掺加剂(14)()亚硝酸钠是一种食品添加剂,用作食品防腐剂和肉类食品的发色剂(15)()酸性条件下NO-2可氧化I-以及Fe2+(16)()酸性K2Cr2O7可用于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17)()为了防止人体缺碘,市售的食盐大多加有碘(碘化钾),这种食盐称为碘盐《化学实验》记忆性知识汇总2019()班姓名5.下列关于药品的存放、取用说法是否正确?(1)()少量白磷可保存在水中(2)()保存氯化亚铁溶液时,可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和铁粉(3)()金属钠保存在四氯化碳中(4)()水玻璃保存在配有玻璃塞的细口瓶中(5)()液溴应保存在配有玻璃塞的棕色细口瓶中,并在液溴上加水形成“水封”(6)()硝酸银应保存在配有玻璃塞的棕色细口瓶中(7)()浓硝酸应保存在配有橡胶塞的棕色细口瓶中,并置于冷暗处(8)()取用细口瓶里的试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然后标签朝外拿起瓶子,瓶口要紧挨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中(9)()实验剩余的药品均不得带出室外,用剩的药品应交还给老师(10)()液溴取用时,用长胶头滴管吸取液溴(长胶头滴管应伸入水面下),迅速转入受器之中(11)()实验室取用钠、钾时,用镊子夹取,用滤纸吸干煤油,放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割,剩余的钠、钾可以放回原试剂瓶中(12)()取用白磷时,可用镊子将白磷取出放入水槽中水面下,用长柄刀切取,不能放在空气中切取,否则会使白磷燃烧,不能与皮肤接触,因为白磷剧毒。

2020届江苏省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以及答案

2020届江苏省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以及答案

2020届江苏省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9年江苏“两会”明确提出要守住“环保”、“安全”等底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强对化学危险品的管控,以免发生安全事故B.开发废电池综合利用技术,防止重金属等污染C.研发高效低毒农药,降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D.推广农田秸秆就地焚烧,以提高土壤钾肥含量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聚苯乙炔的结构简式:B.BF3的电子式:C.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HS﹣水解的方程式:HS﹣+H2O⇌S2﹣+H3O+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氧化铝的熔点很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B.硅酸钠溶液呈碱性,可用作木材防火剂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用作制溴工业中溴的吸收剂D.乙烯具有还原性,可用作水果的催熟剂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加入苯酚显紫色的溶液:Cu2+、NH4+、Cl﹣、SCN﹣B.无色透明的溶液:Na+、Fe2+、NO3﹣、SO42﹣C.=10﹣12 mol•L﹣1的溶液:K+、Na+、CO32﹣、CH3COO﹣D.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Mg2+、Ba2+、ClO﹣、I﹣5.下列制取、净化Cl2、验证其氧化性并进行尾气吸收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制取Cl2B.除去HClC.验证Cl2的氧化性D.吸收尾气6.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氯化镁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Mg2++2OH﹣═Mg(OH)2↓B.银氨溶液中加入盐酸:[Ag(NH3)2]++2H+═Ag++2NH4+C.酸性碘化钾溶液露置于空气中:4I﹣+O2+4H+═2I2+2H2OD.Ca(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烧碱:Ca2++HCO3﹣+OH﹣═CaCO3↓+H2O7.已知:①N2O(g)+3H2(g)═N2H4(l)+H2O(l)△H1②N2(g)+3H2(g)═2NH3(g)△H2③2NH3(g)+3N2O(g)═4N2(g)+3H2O(l)△H3④3N2H4(l)═4NH3(g)+N2(g)△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H=3(△H2﹣△H1)+△H3B.使用催化剂可使△H1变小C.反应②在一定条件下能自发进行,则△H2>0D.反应③若生成28 g N2,转移的电子数为6.02×1023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Z 的周期数是其族序数的3倍,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X的电子总数相等。

苏教版2020高考化学 精品资料 知识点精讲与精品习题汇总:专题3 第2讲

苏教版2020高考化学 精品资料 知识点精讲与精品习题汇总:专题3 第2讲

第2讲铝及其重要化合物【2020·备考】最新考纲:1.了解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2.掌握铝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掌握铝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认识铝及其化合物的两性,能从铝化合物的多样性,理解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有关铝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考点一铝的性质及用途(频数:★★☆难度:★★☆)名师课堂导语铝的考查主要集中在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特性上,另外铝热反应实验也是考查重点,复习时应加以关注。

1.铝的原子结构与物理性质12(1)地壳中元素含量前四位元素为:氧、硅、铝、铁。

(2)铝的化学性质活泼,但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铝制品由于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铝不再被氧化,通常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

2.金属铝的化学性质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①②2Al +3Cl 2=====点燃2AlCl 33③ ④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1)常温下,能用铝制容器盛放浓硫酸、浓硝酸的原因是二者能使铝发生“钝化”,而不是铝与浓硫酸、浓硝酸不反应。

(2)能与铝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可能呈强酸性也可能呈强碱性。

3.铝热反应实验专项突破 实验装置实验现象 ①镁带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白光,氧化铁与铝粉在较高温度下发生剧烈的反应;②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实验结论 高温下,铝与氧化铁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Fe 2O 3+2Al=====高温2Fe+Al 2O 34原理应用 ①制取熔点较高、活动性弱于Al 的金属,如铁、铬、锰、钨等。

3MnO 2+4Al=====高温3Mn +2Al 2O 3;②金属焊接,如野外焊接钢轨等铝热反应不是一个反应,而是一类反应。

4.铝的制备及用途(1)制备:电解熔融Al 2O 3:2Al 2O 3(熔融)=====通电冰晶石4Al +3O 2↑。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高考化学实验题技巧总结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高考化学实验题技巧总结

①取少量待测液 ,加几滴指示剂 ,观察颜色变化。 ②若使用试纸 ,不可把试纸伸到溶液中 ,而是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到试纸上观察
( 在表面皿上 ) 。红色石蕊试纸遇碱性溶
液变蓝;蓝色石蕊试纸遇酸性溶液变红。
③若使用试纸检验气体时 ,应先把试纸用蒸馏水润湿 ( 可粘在玻璃棒一端 ) ,再靠近待检气体 ( 不可接触溶液或集气瓶口 ) 。
试纸遇 H2S气体变黑 ,可用于检验微量的 H2S气体。
⑥进行中和滴定实验时 ,宜用酚酞或甲基橙作指示剂 ,不宜选用石蕊试液。
(4) 浓酸、浓碱的使用
在使用浓酸、浓碱等强腐蚀性的药品时
,必须特别小心 ,防止皮肤或衣物等被腐蚀。
如果酸 ( 或碱 ) 流到实验台上 ,立即用适量的碳酸氢钠溶液 ( 或稀醋酸 ) 冲洗 或碱溶液滴到实验台上 ,立即用湿抹布擦净 ,再用水冲洗抹布。
固体药品
液体药品
药品
粉末
块状
一定量
少量
多量
一定量
仪器
药匙 ( 纸槽 )
镊子
托盘天平
胶头滴管
用试剂瓶倾倒
量筒、滴定管
(1)固体药品的取用:
(2)液体药品的取用 没有说明用量的实验 (3)常见指示剂的使用
,往往应该取用最少量:液体 l mL 一2 mL ,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即可。
各种指示剂在不同 pH的溶液中可以显示不同的颜色 ,以指示溶液的酸碱性。应掌握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及测定操作方法。
,又不与水反应的气体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C12 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 ) 。
②易潮解的药品 ,必须放在玻璃器皿 ( 如小烧杯、表面皿 ) 里称量。
( 5)物质的加热 ①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向灯里添加酒精时 ,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3 。

2020届高考化学(江苏版)总复习专题八专题提升

2020届高考化学(江苏版)总复习专题八专题提升

专题提升化学实验综合题解题策略【考情分析】近几年的江苏化学高考卷中第19题均为化学实验综合题,该题型一般为4小题,分值固定为14分,特点是文字多、信息量大,一般结合实验步骤叙述、工艺流程图等形式呈现。

该题常考点主要有基本实验操作、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实验原理分析、定量试验中数据处理以及实验方案的设计等,其中最后一问实验方案的设计难度较大,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较高。

【解题策略】1.解题步骤第一步:迅速浏览全题,进行整体扫描,产生总体印象。

第二步:明确实验目的与原理。

第三步:了解产品性质,考虑外界环境(H2O、CO2、O2等)对实验的影响。

第四步: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提出合理的假设和设计思路并设计实验步骤、连接实验装置。

(或分析装置图中各部分的作用。

)第五步:对记录的现象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

(若是定量实验,分析最终结果的误差,应通过最后得出的代数表达式来观察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从而得出实际误差情况)。

第六步:根据题中所提的问题,正确规范解答。

2.物质提纯常用的化学方法(1)溶解法:利用特殊的溶剂(或试剂)把杂质溶解而除去,或提取出被提纯物质的一种方法。

如Fe粉(Al粉):用过量的NaOH溶液充分溶解后再过滤、洗涤;苯(苯酚)用过量的NaOH溶液充分溶解后再分液;CO2(HCl、H2O):先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再通过浓H2SO4。

(2)沉淀法:利用沉淀反应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而除去,或将被提纯物质转化为沉淀而分离出来。

如Fe2+(Cu2+):加入过量的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Cu2+(Fe3+):加入足量的CuO,待充分反应后,过滤。

(3)转化法:将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物质而除去的一种方法。

如Na2CO3(NaHCO3):。

2020届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及答案

2020届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2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K 39 Mn 55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018年10月,中国美丽乡村百家范例经验交流会在我省举办。

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是( )A. 秸秆就地露天焚烧B. 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C. 消除农村黑臭水体D. 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2. 用化学用语表示Na2O+2HCl===2NaCl+H2O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1817ClB. Na2O的电子式:C. H2O的结构式:D. Na+的结构示意图:3.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Al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于制铝箔B. Fe2O3粉末呈红色,可用于制颜料、油漆C. NaClO溶液显碱性,可用于杀菌、消毒D. HNO3有酸性,可用于洗涤附有银镜的试管4. 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0.1 mol·L-1 NaHCO3溶液:K+、Al3+、NO-3、SO2-4B. 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溶液:Mg2+、Na+、SO2-4、NO-3C. 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的溶液:NH+4、K+、Cl-、I-D. 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2mol·L-1的溶液:NH+4、Ca2+、Cl-、AlO-25. 下列关于Cl 2的制备、净化、收集及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甲 乙 丙 丁A. 用装置甲制备Cl 2B. 用装置乙除去Cl 2中的HClC. 用装置丙收集Cl 2D. 用装置丁吸收尾气6.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Na 2O 2与CO 2反应生成O 2B. 铁片投入到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C. NH 4Cl 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D. AlCl 3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生成Al(OH)37.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KClO 3溶液和浓盐酸反应:ClO -3+Cl -+6H +===Cl 2↑+3H 2OB. NaHSO 3溶液和NaClO 溶液混合:HSO -3+ClO -===HClO +SO 2-3C. 酸性KMnO 4溶液和双氧水混合:2MnO -4+5H 2O 2===2Mn 2++5O 2↑+6OH -+2H 2OD. NaHCO 3溶液加入少量的Ca(OH)2溶液:Ca 2++2OH -+2HCO -3===CaCO 3↓+CO 2-3+2H 2O8. 短周期主族元素X 、Y 、Z 、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位于第ⅣA 族,Y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Z 原子半径为同周期中最大,W 与Y 同主族。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高考化学实验部分知识点归纳全面总结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高考化学实验部分知识点归纳全面总结
2
3
4
5
化学实验复习系列二:基本操作
考纲要求 : 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装配、仪器洗涤、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和重结晶、萃 取和分液等基本操作
1、. 药剂取用
( 1) 使用仪器: 固(块状)镊子(粉状)角匙 取用方法: 固 一横二放三慢竖
, 液 量筒 ,滴管 ,滴定管
,液 倾倒 口对口标签对手心
,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食盐中少
量的泥沙。
b、若要得到纯净的沉淀或需称量沉淀的质量
,则需对沉淀进行洗涤:洗涤的原因是洗去沉
淀表面的可溶性物质;洗涤的方法是:用蒸馏水浸洗滤纸上的固体
,待流完后 ,重复若干
次 ,直至洗净。
c、沉淀是否洗净的检查: (检验溶液中含量较多且易检验的离子
,以含较多的 SO42-为例)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
目录 CONTENTS 化学实验复习系列 一: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 ┉
化学实验复习系列二:基本操作 ┉┉┉┉┉┉┉┉┉┉┉┉┉5┉┉┉┉┉┉
1、 .药剂取用 ┉┉┉┉┉┉┉┉┉┉┉┉┉┉┉┉┉┉┉┉┉┉┉5┉┉┉┉┉┉┉┉┉┉
2、仪器洗涤 ┉┉┉┉┉┉┉┉┉┉┉┉┉┉┉┉┉┉┉┉┉┉┉6┉┉┉┉┉┉┉┉┉┉
③观察气泡、水柱等现象得出结论。
注:若连接的仪器很多
,应分段检查。
三、实例 【例 1】 如何检查图 A 装置的气密性
图A
图B
方法 :如图 B 将导管出口埋入水中
,用手掌或热毛巾焐容积大的部位
,看水中的管口是
否有气泡逸出 , 过一会儿移开焐的手掌或毛巾
,观察浸入水中的导管末端有无水上升形成
水柱。若焐时有气泡溢出
Ⅲ。物质鉴别专题总结

2020版高考化学苏教版大一轮复习讲义:专题9 第29讲 化学实验热点 Word版含解析.docx

2020版高考化学苏教版大一轮复习讲义:专题9 第29讲 化学实验热点 Word版含解析.docx

第29讲化学实验热点热点一以“模拟无机物的工业制备”为载体的综合实验探究题解答物质制备试题的一般程序(1)认真阅读题干,提取有用信息,包括实验目的、反应条件、陌生物质的性质、陌生反应原理等。

(2)仔细观察装置图(或框图),联想熟悉的实验,观察装置图(或框图),找出每件仪器(或步骤)与熟悉的某一实验相似的地方,分析每件仪器中所装药品的作用。

(3)通读问题,整合信息,把所有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运用题给信息和化学基础知识做出正确答案。

答案(1)去除水中溶解氧分液漏斗(2)①Zn+2Cr3+===Zn2++2Cr2+②排除c中空气(3)c中产生H2使压强大于大气压(冰浴)冷却过滤(4)敞开体系,可能使醋酸亚铬与空气接触1.(2018·全国百强校高三一模)CuCl 晶体呈白色,熔点为430 ℃,沸点为1 490 ℃,见光分解,露置于潮湿空气中易被氧化,难溶于水、稀盐酸、乙醇,易溶于浓盐酸生成H 3CuCl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s)+3HCl(aq)===H 3CuCl 4(aq)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CuCl ,反应原理为:2Cu 2++SO 2+8Cl -+2H 2O===2CuCl 3-4+SO 2-4+4H +CuCl 3-4(aq)===CuCl(s)+3Cl -(aq)(1)装置A 中分液漏斗中的试剂应该是________。

A .稀硫酸 B .98%的硫酸 C .65%的硫酸(2)装置B 中反应结束后,取出混合物进行以下操作,得到CuCl 晶体。

混合物――→冷却ⅰ―――――――――→倒入溶有SO 2的水中ⅱ――→过滤ⅲ――→洗涤ⅳ――→干燥ⅴCuCl 晶体 操作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ⅳ中宜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高考苏教版《实验化学》必记知识点复习总结(新)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高考苏教版《实验化学》必记知识点复习总结(新)

《实验化学》必记知识点总结【专题1】1、海带灰化目的是使有机物分解,呈气体逸散,待测的金属或非金属以氧化物或无机盐的形式残留下来。

所用仪器有坩埚、坩埚钳、酒精灯、玻璃棒、三脚架、泥三角2、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出两种溶液时,注意分液漏斗使用前须检查旋塞及玻璃塞处是否漏水。

分液时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目的是与大气相通,使液体顺利流下。

能用CCl4萃取碘的原因是CCl4与水互不相溶;I2在CCl4中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3、纸层析法作为一种物质分离的简单方法,是色谱分析法的一种。

它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附着在纸上的水是固定相,不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又称展开剂),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和物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间的分配比的不同而使之分离。

为使观察效果更明显,实验中采用氨熏显色。

请写出Fe3+、Cu2+分别与足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3++3NH3·H2O==Fe(OH)3↓+3NH4+、Cu2++4NH3·H2O==Cu(NH3)42++4H2O显色反应结果是滤纸上方颜色呈蓝色,下方呈棕黄色(均在原点之上),说明Fe3+和Cu2+得到了分离。

由此可以得出Fe3+和Cu2+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分配情况是Fe3+在流动相中分配的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快一些Cu2+在固定相中分配的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慢一些。

在用纸层法进行层析操作时,为什么不能让滤纸上的试样点接触展开剂?如接触,样点里要分离的离子或者色素就会进入展开剂,导致实验失败。

4、要制备颗粒较大的硝酸钾晶体,应选择的结晶条件是减慢溶液的冷却速度。

当溶液发生过饱和现象时,如何操作使晶体析出振荡容器,用玻璃棒搅动或轻轻的摩擦器壁,或投入几粒晶种,都可促使晶体析出。

加热蒸发浓缩NaNO3和KCl的混合液时,为什么NaCl先析出?NaNO3、KCl、KNO3在高温时具有较大的溶解度,温度降低时,NaNO3、KCl的溶解度明显减小,而KNO3的溶解度则急剧下降;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化学》必记知识点总结【专题1】1、海带灰化目的是使有机物分解,呈气体逸散,待测的金属或非金属以氧化物或无机盐的形式残留下来。

所用仪器有坩埚、坩埚钳、酒精灯、玻璃棒、三脚架、泥三角2、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出两种溶液时,注意分液漏斗使用前须检查旋塞及玻璃塞处是否漏水。

分液时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目的是与大气相通,使液体顺利流下。

能用CCl4萃取碘的原因是CCl4与水互不相溶;I2在CCl4中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3、纸层析法作为一种物质分离的简单方法,是色谱分析法的一种。

它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附着在纸上的水是固定相,不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又称展开剂),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和物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间的分配比的不同而使之分离。

为使观察效果更明显,实验中采用氨熏显色。

请写出Fe3+、Cu2+分别与足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3++3NH3·H2O==Fe(OH)3↓+3NH4+、Cu2++4NH3·H2O==Cu(NH3)42++4H2O显色反应结果是滤纸上方颜色呈蓝色,下方呈棕黄色(均在原点之上),说明Fe3+和Cu2+得到了分离。

由此可以得出Fe3+和Cu2+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分配情况是Fe3+在流动相中分配的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快一些Cu2+在固定相中分配的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慢一些。

在用纸层法进行层析操作时,为什么不能让滤纸上的试样点接触展开剂?如接触,样点里要分离的离子或者色素就会进入展开剂,导致实验失败。

4、要制备颗粒较大的硝酸钾晶体,应选择的结晶条件是减慢溶液的冷却速度。

当溶液发生过饱和现象时,如何操作使晶体析出振荡容器,用玻璃棒搅动或轻轻的摩擦器壁,或投入几粒晶种,都可促使晶体析出。

加热蒸发浓缩NaNO3和KCl的混合液时,为什么NaCl先析出?NaNO3、KCl、KNO3在高温时具有较大的溶解度,温度降低时,NaNO3、KCl的溶解度明显减小,而KNO3的溶解度则急剧下降;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

趁热过滤的原因防止温度降低KNO3结晶析出如何趁热过滤用已预热过的布氏漏斗进行抽滤,过滤装置如图1—8所示,采用这种装置过滤的主要目的是过滤速度较快;可以得到比较干燥的沉淀。

这种装置工作的主要原理是抽气泵给吸滤瓶减压,导致装置内部的压强降低,使过滤的速度加快。

这种装置要有布氏漏斗、吸滤瓶、安全瓶、抽气泵等仪器组成,其安全瓶的作用是防止倒吸,导管应短进长出。

布氏漏斗的颈口斜面与吸滤瓶的支管口相对,以便于吸滤。

吸滤完毕时,应先拆下连接抽气泵和吸滤瓶的橡皮管,然后关闭水龙头。

减压过滤不宜用于过滤胶状沉淀或颗粒太小的沉淀。

欲将KNO3粗产品提纯,可采取的方法是__重结晶。

具体操作是按粗产品∶水=2∶1(质量比)的比例,将粗产品溶于蒸馏水中。

加热、搅拌、待晶体全部溶解后停止加热。

(若溶液沸腾时,晶体还未全部溶解,可再加极少量蒸馏水使其溶解。

)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抽滤。

为什么选用这方法可使产品获得较高的纯度?可以除去晶体中微量的杂质【专题2】5.破坏铝表面氧化膜的方法有①用砂纸擦②用NaOH溶液③用稀酸浸泡设计一实验证明铝表面氧化膜已被破坏将一片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入CuSO4溶液中,铝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增强铝表面氧化膜保护的方法有放入冷的浓硝酸或浓硫酸中浸泡。

设计一实验证明将一片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入冷的浓硝酸或浓硫酸中浸泡后,洗净放入CuSO4溶液中,铝片表面无红色物质析出。

6、使苯酚晶体变成苯酚液体的方法有用乙醚或用热水浴加热融化实验室制乙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乙醇中慢加浓硫酸,混合液温度迅速上升到170℃7、检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否为CaCO3,宜选用的试剂是盐酸与石灰水,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 CO2↑。

检验牙膏中的保湿剂是否为甘油,宜选用的试剂是新制的氢氧化铜,实验现象为出现绛蓝色溶液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所用试剂的配制方法是向3 mL5% NaOH溶液中加入几滴2% CuSO4溶液,即可生成氢氧化铜悬浊液。

牙膏配成的溶液PH>7的原因是牙膏中的安息香酸钠、氟化钠等溶于水水解使溶液显碱性。

含氟牙膏有什么特别功能预防龋齿它的成分是氟化钠写出防蛀作用的离子方程式Ca5(PO4)3OH+F—Ca5(PO4)3F+OH-【专题3】8、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某同学提出用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更为简便。

他的操作是:ⅰ.当图中所示火柴头燃烧完时,立即移出火柴;ⅱ.迅速将甲烧杯倒扣在乙烧杯上,轻轻振荡乙烧杯欲检验火柴头中是否含有氯元素,可能有以下方案:(1)将燃尽的火柴头浸泡在水中,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若看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有氯离子,反应的方程式是KCl+AgNO3===AgCl↓ +KNO3 。

(2)将多根火柴浸于水中,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和NaNO2溶液。

溶液,若看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有氯元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 NO2—+ ClO3— +Ag+====3 NO3—+AgCl↓9、如何区别亚硝酸钠与氯化钠方案1:NO2-+Fe2++2H+=2NO↑+Fe3++H2O方案2:2NO2-+2I—+4H+=NO↑+I2+2H2O方案3:5NO2-+2MnO4-+6H+=5NO3-+2Mn2++3H2O方案4:Ag++Cl—====AgCl↓ Ag++ NO2-====AgNO2↓方案5:NaNO2+H2SO4(稀)====NaHSO4+HNO2HNO2=====NO↑+NO2↑+H2O方案6、NO2—+ H2OHNO2+OH—【专题4】10、硫代硫酸钠与硫酸的反应方程式是:S2O32-+2H+===SO2↑+S↓+H2O如何比较实验中溶液出现浑浊的快慢以两溶液混合时开始计时,以锥形瓶底部“﹢”完全遮盖时为终催化剂点计时,比较所需时间。

11. H2O2分解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O2↑.如何判断H2O2分解速率的大小收集等量气体所需的时间或记录单位时间产生的气体的量。

图P4912.氯化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oCl4]2-(蓝色)+ 6H2O[Co(H2O)6]2+(粉红色) + 4Cl-①加水稀释: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加浓盐酸或氯化钙向逆方向移动。

②二氯化钴水合物加热时发生的变化(依序从左到右):CoCl2·6H2O(粉红) CoCl2·2H2O(紫色)CoCl2·H2O(蓝紫色)CoCl2(蓝色)在试管中加入半试管95%乙醇和少量红色氯化钴晶体(CoCl2·6H2O),振荡使其溶解,逐渐加热,则溶液最终会变成___蓝__色。

原因是_氯化钴的水合物失水而显蓝色【专题6】14、食醋总酸含量的测定(1)食醋分酿造醋和配制醋两种,食醋总酸含量是指每100ml食醋中含醋酸的质量,(2)指示剂的选择:①滴定开始时,溶液的PH通常变化缓慢,当接近完全反应时(即滴定终点),pH出现突变,称为滴定突跃。

②用NaOH溶液滴定CH3COOH时,宜选用的指示剂是酚酞③用盐酸滴定氨水时,宜选用的指示剂是甲基橙。

(3)在滴定时为什么要将市售食醋稀释10倍?稀释有助于减少食醋的颜色对滴定终点颜色的干扰,减少滴定误差(4)实验过程中,移液管和滴定管在使用前都要润洗,如果使用未润洗的移液管或滴定管,会对测定结果产生什么影响?盛装样品的锥形瓶是否也需润洗?为什么?如果不润洗,装入的溶液被稀释,会导致测定结果有误差。

锥形瓶不需润洗,如果润洗,会使测定结果偏高。

(5)如果滴定的终点没有控制好,即NaOH过量,溶液显深红色,如何补救?用上述配置好的醋酸进行回滴至溶液显浅红色,记录所需醋酸的量,两者合计即为醋酸的总体积。

(6)该实验产生偏差的原因有哪些?(1)滴定读数时,俯视或仰视;(2)滴定终点的判断不准确;(3)滴定过程中锥形瓶内溶液溅出(其它合理答案均可)15、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的测定(1)取三块镀锌铁皮(A、B、C,截自同一块镀锌铁皮),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度与宽度。

(2)用电子天平(精度0.001g)分别称量三块镀锌铁皮(A、B、C)的质量。

(3)将镀锌铁皮A放入烧杯中,加入约40mL 6mol·L-1盐酸。

反应时用玻璃棒小心翻动镀锌铁皮,使铁皮两边锌镀层都充分反应,到反应速率突然减小时(产生气泡的速率变得极慢)立即将未反应的铁皮取出,用自来水冲洗掉附着的酸液。

该操作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内层铁与酸反应(4)将铁片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小火烘干,冷却后用电子天平称量。

(5)实验是否缺少必要的步骤?如果缺少,写出应补充的实验步骤:分别用B、C重复进行实验步骤3、4。

(6)根据实验所得数据,求出镀锌铁皮的镀锌铁皮的锌镀层厚度。

写出镀锌铁片的镀锌层厚度的计算公式:_h=(m1-m2)/2ρS )准确判断锌完全反应是本实验最重要的一环。

若判断过早则会使锌未完全溶解;若过迟会使铁部分溶解,都会增加实验误差。

判断锌在酸中完全溶解的实验现象是产生氢气速率突然变慢,其依据是锌反应完,原电池作用消失,铁于酸反应显著减那们慢。

(7)结合计算公式:h=(m1-m2)/2ρS,本实验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如何克服?镀锌铁片长、宽测量;反应前后铁皮质量称量;终点判断;反应后铁皮洗涤;铁皮未烘干。

措施:提高测量工具的精密度,减少系统误差。

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减少偶然误差。

【专题7】13、硫酸亚铁铵的制备硫酸亚铁铵,商品名称为摩尔盐,其化学式为(NH4)2SO4·FeSO4·6HO,浅绿色晶体是一种复盐。

易溶于水,难溶于酒精。

(NH4)2SO4和硫酸亚铁溶液混合,加热浓缩即可制得硫酸亚铁铵,其主要原理是在相同温度下,硫酸亚铁铵在水中的溶解度比FeSO4或(NH4)2SO4都小。

写出反应式FeSO4+(NH4)2SO4+6H2O=(NH4)2SO4·FeSO4·6H2O↓ (1)Na2CO3溶液用以除油污的原因是Na2CO3水解呈碱性,加热更有利于提高去污能力的原因是加热促进Na2CO3水解,使碱性增强,提高去污能力。

,将剩余的碱液倒掉的方法是倾析法(2)将称量好的Fe屑放入锥形瓶中,加入25 mL 3mol/L H2SO4 ,放在水浴中加热至不再有气体生成为止,再加入 1 mL 3mol/L H2SO4,趁热过滤,将滤液转移至蒸发皿中。

趁热过滤的目的是为防止因冷却使FeSO4晶体析出而造成损失反应结束时再加入 1 mL 3mol/L H2SO4的作用是抑制硫酸亚铁水解在制备FeSO4过程中常会出现黄色现象,避免这种现象的有效方法是Fe屑过量(3)(NH4)2SO4与FeSO4混合后,缓缓加热,浓缩至表面出现结晶薄膜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