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知识与阅读思路2015
记叙文文体知识及阅读方法
记叙文文体知识及阅读方法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无一不有对记叙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可见记叙文阅读的重要性。
纵观这些试题,从选材看,内容丰富,语言优美,贴近生活,易于理解。
材料更关注人的情感世界,大多是选择反映亲情、友情,给予人生启迪的内容。
从试题类型设置看,一般由主观题占主导地位,其中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多,着眼于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考查内容:读懂文章,能解释、说明、概括阅读材料的内容和特点,能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归纳中心意思,分析写作方法,明了作者的意图及感情,并进行初步的评价和赏析。
题型特点:以主观题为主的综合题型,多数题目的答案要用文字来表述,答案不追求惟一性和标准性,要求“意思对即可”;同时各地的开放性试题也日益增多,成为一种新颖的题型,也越来越被重视。
命题规律:从命题规律来看,主要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考查:1、对记叙文要素、顺序、详略的分析理解。
2、对文章、层意、段意的概括。
3、对文章、段落的结构分析4、对文中表达方式的辨别与理解。
5、对词语的意思、含义、表达作用的品析。
6、对句子的意思、含义、表达作用的品析。
7、对文段的表达作用的理解与分析。
8、对文与段的表达技巧、表现方法的理解及对艺术特色的欣赏。
9、感受人物,分析事件,领会主旨。
10、进行与文章内容有联系的个性化表述。
这些是记叙文阅读命题的最为常见最为基础的角度,几乎所有的题型创新都不能离开这些角度,所以这也是记叙文阅读复习的基本内容。
记叙文的阅读复习,首先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进而学习解题的思路与技巧。
一、识记、理解记叙文体常识1、概念作者主要运用记叙、描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叙事、写人、写景状物,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风尚、揭示人生哲理和社会本质、反映自然规律等所作的文章。
2、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4、角度直接(正面)、间接(侧面)。
5、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小学语文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
小学语文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而不仅仅是让学生背诵和默写文章。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阅读方法,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小学语文文体以及相应的阅读方法。
一、记叙文记叙文主要讲述故事和经历,通过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展开叙述。
记叙文一般分为开头、情节、高潮和结尾四个部分。
学生在阅读记叙文时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2.注意细节:记叙文中经常蕴含着一些细节的描写,学生可以注意其中的人物形象、景物描绘等细节,提高自己的想象力。
3.理解情节:分析文章中的情节发展,把握人物的动态,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发展逻辑。
二、说明文说明文主要是对其中一种事物、概念或现象进行解释和说明,通常包括定义、分类、特点和作用等内容。
学生在阅读说明文时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1.查找重点: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找到关键词和核心句子,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议论文议论文主要是对其中一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通过论证的方式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学生在阅读议论文时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1.辨析立场:明确作者的观点,分清正反两方面的论证,理解作者的立场和观点。
四、诗歌诗歌是一种带有音韵、节奏的文学形式,注重表达感情和形象的美感。
学生在阅读诗歌时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1.朗读诵读:诗歌是通过声音来表达的,学生可以适时地进行朗读或诵读,感受其中的韵律。
2.感受意境:诗歌表达了诗人的感情和意境,学生可以通过文字的表达来感受其中的意境,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
3.解读形象:诗歌中有很多形象的描绘,学生应该通过理解这些形象来理解整首诗的意义和寓意。
总之,学生在阅读不同文体时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来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
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不同的文体,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初中阅读文各类文体知识储备与答题技巧
一、记叙的要素:1、记叙的要素, 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要素, 是记叙文的主体部分, 内容的展现, 人物的塑造, 中心的表达, 就是通过这些来实现的。
阅读记叙文要能明确这三个要素, 即使不要求准确概括, 也须达到能大体将这三点说出来的地步。
把握六要素技巧, 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二、常见的叙述顺序1.叙述类型:顺叙: 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
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 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
插叙:在叙述过程中, 由于内容的需要, 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 插入和内容有关的情节和事件, 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记叙顺序作用:顺叙:按时间发展, 有条有理。
倒叙: 1.强调。
2.制造悬念。
3.情节富于变化, 吸引读者。
插叙:1、补充内容, 丰富情节。
2.照应上文, 或为下文铺垫。
三、记叙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 线索是文章的纲, 抓住了这个纲, 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 掌握文章的结构, 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线索是重要的, 只有那些能够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具体事物, 才能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
※※※线索类型: 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线索大致分六类: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技巧: 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的纲。
①文章的标题②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四、概括归纳记叙文中心内容把握中心思想的原则是: 从整体上去把握感知, 切忌拘泥、局限某一局部纠缠不清, 即使是某一片段、段落的分析, 也必须立足于文章的整体去思考、探究, 掌握整体和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 在抓住本质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精确、完备的概括。
文体基础知识及阅读鉴赏要点
(文体按表达方式分,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4种;按文学样式分,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4种。
)1.叙述的方法:⑴顺叙。
按照人物的成长过程或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
⑵倒叙。
一般将结果或高潮提到文章的前面,有助于造成悬念,使读者急于要看下去。
⑶插叙。
暂时中断主要事件的叙述,插人一段相关的叙述,对主要情节起衬托和补充作用。
2.叙述的线索:线索指有一条或几条鲜明的脉络贯穿全文,使文章的全部题材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有以时间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等等。
一篇记叙文一般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要线索。
有两条或两条以上复线的,则有主线与副线之分、明线与暗线之别。
3.记叙文的人称:⑴第二人称。
“你”或“你们”,便于对话、抒情。
自由灵活,真实亲切。
(当对话者为物时)起拟人化的作用。
⑵第一人称。
“我”或“我们”。
作为故事的参与者来直接讲述故事,使叙述真实亲切,拉近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便于议论、抒情。
⑶第三人称。
用“他”或“他们”来叙述。
站在故事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讲述故事。
便于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全面灵活反映现实,深入人物内心。
4.描写的种类:⑴人物描写⑵景物描写⑶场面描写⑷细节描写/⑸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⑹白描(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地勾勒出生动传神的形象)⑺工笔细描(细致入微,工整细密)5.人物描写的方法:⑴肖像描写。
是对人物的体态、服饰、音容笑貌进行的描绘。
⑵语言描写。
专指人物的对话、独白等话语的描绘。
⑶行动描写。
是对人物所做的事情(文章的情节)以及做事时具体动作描绘。
⑷心理描写。
指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思想活动的展示。
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思路三部分(体现在文章中便是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也叫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叫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3.主要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喻证法、引申法(归谬法)。
4.论证结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
语文阅读理解三种文体技巧与方法
语文阅读理解三种文体技巧与方法记叙文是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主要特点。
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阅读前:在阅读之前学生可以先看标题、导语、开头,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预测文章的主要情节。
同时,可以通过观察插图和图片,了解文章的背景信息。
2.阅读中: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故事情节的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
可以通过画时间轴或者做简单的时间线图来帮助理解。
同时还可以通过揣摩人物心理和角色关系,来把握故事的发展。
3.阅读后:阅读完成后可以进行复述。
可以总结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做到有的放矢,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说明文是以解释、介绍和说明事物原因、功能、特点、用途等为主要特点的一种文体。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阅读前:在阅读之前学生可以先看标题、导语、开头,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同时,学生还可以预测文章的结构,比如通过查看目录和标题,了解各个部分的内容顺序和逻辑关系。
2.阅读中: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关注文章的段落结构,通过阅读每一段的开头句、中间句和结尾句,找出文章的主旨和核心信息。
同时,还要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和词组,这些词语通常是文章的关键信息。
还可以通过比较和对照的方法,将文字信息和图片、表格、图表等信息进行对比,帮助理解文章。
议论文是以提出观点并加以论证、支持的文体。
议论文的阅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阅读前:在阅读之前学生需要先了解文章的题目、导语、开头等信息,抓住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同时还要预测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立场,这样有助于理解文章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总之,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对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非常重要。
通过预测、分析和总结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核心信息,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七年级下册语文记叙文文体知识及阅读方法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下面为您推荐七年级下册语文记叙文文体知识及阅读方法。
① 如何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分析人物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特征。
例:鲁迅《孔乙己》“孔乙己第一次到酒店喝酒的情景”。
外貌——贫困潦倒、好逸恶劳。
语言——迂腐可笑、自欺欺人。
神态——死要面子、掩饰不安。
动作——穷酸、显示是个规矩人。
理解具体事件,了解人物形象。
例:魏巍《我的老师》“排除小纠纷”。
反映了蔡老师公正、善良、热爱学生的精神品质,也表现了“我”热爱、赞颂老师的思想感情。
从叙述角度了解人物形象。
例: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松骨峰战斗”。
直接描写了志愿军战士在松骨峰与敌人激战的情景,反映了志愿军战士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并通过营长述说战后的情景间接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刻骨仇恨。
② 如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记叙文的中心要特别注意文章的开头、结尾和过渡。
开头、结尾的文字往往能够点明文章的中心或者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意义,从表达方式上看多是抒情和议论的句段。
另外,记叙文中过渡段也是不可忽视的。
这些过渡段绝大多数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过渡自然,浑然一体。
同时,过渡段往往既是对上文的小结,点明主要内容,又是对下文的提示。
不同类型的记叙文,在归纳中心上有所不同。
以记事为主的文章,要侧重对事件的把握,通过对事件发生、发展、变化过程的理解,分析事件本身的内涵。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要通过对人物的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要侧重体会所写景物的特点,通过分析景物特点而捕捉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
归纳中心意思的主要格式是:本文记叙了……(对所写人或事件内容的概括),表现了(歌颂了或揭示了)……(指事件意义、人物思想品质、性格特点等)。
归纳中心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注意题目的提示。
一般说题目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
各类文体阅读知识与技巧—张晓版
各类文体阅读知识与技巧一、记叙文阅读知识与技巧1、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2、文章内容(中心)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3.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4.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5.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6.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7.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
格式:“××”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句子含义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打伏笔(5)照应前文(开头)二、说明文阅读知识与技巧一、分类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2015中考语文阅读:现代文3大文体知识要点
一、主要区别1、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分别以叙述、议论,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2、记叙文以形象感染读者,陶冶情操;议论文以理服人,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方式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说明文以介绍知识为主要任务。
3、记叙文有很浓的主观感情色彩;议论文表达作者的思想见解;说明文必须客观地反映事物。
4、记叙文材料具体化、个性化;议论文材料概括性强;说明文材料要突出事物特征。
二、三大文体知识要点:1 记叙文文体知识要点(1) 以记叙文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
语言特点,生动,形象。
(2) 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就是记叙文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依靠人,事,景,物这些材料来表的。
因而记叙文的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做到中心明确,集中。
(3) 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有几种: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记叙。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写,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写事件的经过。
插叙:在记叙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然后再按着记叙原来的事情。
(4) 记叙文中的详略安排应该是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应该详写;与中心有关系,但是不很重要的材料,应该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应该舍弃。
这样,才能使记叙的中心集中,鲜明,突出。
(5) 记叙文的样式常见有:对现实生活中典型人物和事迹作具体报道的通讯。
用文字语言和文学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的特写。
记叙山川景物,旅途见闻为主的游记。
追忆本人或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回忆录,传记,访问记等。
它们共同特点是:所写内容必须真实,不容许随意夸大或缩小事实,更不能编造虚构,即要有真实性;对所写的内容又要求作必要的加工。
力求文章中心突出,形象鲜明,构思精巧。
(6) 特写是报告文学的一种样式,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个片断,细致地加以描述。
(7) 传记一般分两类:一类记叙自己的生平;一类记叙他人的生平。
传记的主要特点是实录,要求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夸张。
三种文体阅读指导思路
三种文体阅读指导思路※中考记叙文阅读(一)、主要考点: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对句子、段落的理解和赏析。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结合内容和材料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二)、具体过程:阅读理解文章题目——阅读文章——看清文章后面的试题——按试题要求回头有重点地再看原文——整理答题点、思路——答题。
(注意:文章要看两遍或以上,尤其是开头和结尾。
)(三)、答题技巧归纳:A整体感知,概括记叙文的各段段意:1、方法一:对内容的感知包括对段落内容的感知对事件过程的感知对形象心理的感知对作者情感的感知2、方法二:概括事件中心内容(1)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2)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3)联合法:有些文段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意思,就要把这些意思连接起来,概括出联合段意。
概括一件事的框架(方法)是:谁(一般是文章的主人公)干了什么。
3、方法三:对形象心理(作者情感)的概括(1)提炼、合并、转化(2)储蓄一些相关词汇,从表面叙述中,发现隐含的信息。
B文段中关键词语、句子的理解。
1、关键句子包含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重复、反语、设问)。
这种句子答题套路:本文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比喻要指出本体和喻体是什么),使(能)“……”(套修辞作用)注意:在答题时必须结合文章的具体内部实质意义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2、理解关键词语、句子的深刻含义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试用同义或近义词语替换,理解词语的本义。
(2)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语境意。
(3)要分析出词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生活哲理、人生态度等3、理解句子的作用(1)文章开头段(句)的作用可能有: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2)文章结尾段(句)的作用可能有: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等;(3)文章中间段(句)的作用可能有:过渡(承上、启下、承上启下)作用。
各类文体阅读指导
各类文体阅读指导第一节一般记叙文阅读要点一掌握一般记叙文的要素、顺序、人称、线索等文体知识1.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的顺序及作用:①顺叙②倒叙:制造悬念,吸引读者③插叙:插入情节,补充交代3.记叙的人称及其作用:①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增强亲切感和真实感(小说中“我”不是作者本人)②第二人称:便于直接与读者交流③第三人称:不受限制,写起来自由开阔4.记叙文的线索:(1)类别:①以时间变化为线;②以空间转移为线;③以具体的人事物为线;④以作者或其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⑤以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为线。
(2)提炼、寻找线索的方法:①注意文章的标题;②注意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联;③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④注意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
要点二析题和拟题1.分析题目:分析标题应该从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考虑。
①具体、形象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含蓄隽永、意味深长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③有的题目直接揭示了中心,点明了主旨。
2.拟写题目:拟写标题应该做到扣住中心、精炼、醒目。
要点三根据题材内容,分析结构层次1.以写事为主的文章: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③按事情的发展阶段分析。
2.以写人为主的文章:①按人物的成长阶段分析;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④按人物的感情变化来分析。
3.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②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要点四归纳文意的方法1、归纳文意的一般方法有:①分析文章标题②分析文章结尾③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④结合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⑤抓住段落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加以综合归纳2、概括记叙性作品的内容常用的格式是: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体知识梳理
文学类文本阅读文体知识梳理:
1.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的线索:
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3.记叙的人称:
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4.记叙的顺序:
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5.文章的表达方式:
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
一篇文章往往是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6.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7.描写方法:
(1)人物描写
——按描写的内容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
按不同的描写角度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8.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对比、铺垫、伏笔、照应、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悬念、衬托(正衬和反衬)、联想、想像、象征、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小学语文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
小学语文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而不同的文体对于学生的理解和阅读方法也有所不同。
以下将介绍小学语文中常见的各种文体以及相应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1.记叙文:记叙文是以时间为线索,叙述故事、经历或事件的文章。
阅读时,学生可以关注故事的情节、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的主题。
可以通过阅读时的想象、感受来体验故事情节,了解人物的沉浮起伏,同时注意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说明文:说明文是以阐述、解释为主要目的的文体。
阅读时,可以关注文中的事物、现象或概念的特点和关系,理清各个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学生可以提前对文中的问题进行预测,在阅读过程中确定答案和理解文中的解释和说明。
5.诗歌:诗歌是通过韵律、声韵、形象等手法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体。
阅读时,可以关注诗歌中的意象、押韵和节奏。
可以通过感受韵律和押韵的美感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题,也可以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来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在阅读各种文体时,还可以使用以下的阅读方法:1.阅读前:在阅读前,可以先预读标题、段落大意和图表等信息,预测文中的内容。
通过了解文中的基本情况,可以更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并提前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
2.阅读中:在阅读中,可以通过标记和侧重关注关键词、关键句和关键段落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用笔在文中划重点,或者在旁边做写注释,帮助理解和记忆。
同时,学生还可以适时地自我复述或总结,来确保对文中内容的理解。
3.阅读后:在阅读后,可以进行复述或总结文中的内容,复述时可以用自己的话重新叙述故事或阐明观点,来巩固对文本的理解。
还可以进行扩展阅读和讨论,比较不同文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拓宽思维和对不同文体的理解。
总之,小学语文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主要包括前期的预读和准备,中期的精读和理解,以及后期的复述和讨论。
通过这些阅读方法,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不同文体的特点和要求,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文体知识
文体知识(一)一、表达方式:(1)记叙(2)描写(3)抒情(4)议论(5)说明二、表现手法:(1)联想(2)想象(3)拟人(4)夸张(5)象征(6)衬托(7)对比三、写作手法:(1)托物言志(2)对比(3)欲扬先抑……四、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五、文章的感情激调:1激越、豪迈2、深沉、悲壮六、常见句子语气:(4种)陈述(2)疑问(3)祈使(4)感叹七、描写方法:(1)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概括描写、细节描写(2)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八、文章阅读知识(1)文章阅读:文章思路、词语含义、句子作用段落功能、段落结构、段落意思修辞方法、文章主旨、文体特点(2)文章的写作思路:并列式、层进式、总分式(3)理解词含义: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人物形象、作者感情以及上下文等理解词语的转化义、语境义,其中语境义最主要,它包括词语在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深层含义以及言外之意。
(4)理解句子的作用○1从内容看:根据不同的文体,在记叙性的文章中,句子的主要作用是点名主旨或表达作用者的主要感受;在议论文中,表达中心论点,以及分论点;在说明文中,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理。
有的句子还交代了原因或者之所以这样说的依据。
○2从结构看:在文章不同的位置,句子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总提、总结、承上启下、标志文章思路等作用。
○3从艺术效果看,文学作品中,有些句子还有升华中心,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文体知识(二)一、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写人记事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
1、六要素:时间——记叙内容所发生的具体时间。
地点——事情发生的地方。
人物——文章记叙的人物对象。
事件——记叙了一件么事、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记叙顺序: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
插叙——在事件的叙述中插进另外一件仅有点关系的小事,然后再按原来的本事来写。
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知识与技巧
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知识与技巧(一)答题基本知识:1。
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2。
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3。
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
(二)常用写作手法(技巧)(加横线的为高考常考手法)第一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象征,类比,虚实结合,渲染,烘托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第四类: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第五类:描写手法: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三)基本题型题(非探究型和评价型)及解答思路题型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A。
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B。
短文阅读理解的思路和技巧
短文阅读理解是一种常见的考试形式,通常包含一篇短文和几道问题,要求考生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要想在短文阅读理解中取得好成绩,通常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和技巧:
预读短文:快速浏览短文,了解其大意和结构。
细读短文:仔细阅读短文,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和细节。
解题:根据问题的要求,找出短文中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推理。
答题:根据解题的结果,回答问题。
另外,在短文阅读理解中,还可以尝试使用一些常见的技巧来提高做题效率,如:
重点记忆:记住短文中的关键词和重要信息。
排除法:当问题有多个选项时,可以根据短文中的信息排除不可能的选项。
归纳推理:根据短文中的一些特定信息,归纳出更大的规律或结论。
回归原文:如果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回到短文中寻找线索。
通过运用以上思路和技巧,可以帮助你在短文阅读理解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提高阅读能力:
多读:多读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能够帮助你扩大阅读量,培养阅读习惯。
认真做笔记: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尝试做笔记,帮助你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尝试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可以尝试视读、听读、朗读等方法,让你的阅读更加丰富多彩。
加强词汇量:拓展词汇量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阅读效率。
文体常识阅读理解及方法
文体常识阅读理解及方法一、识记、理解议论文体常识。
1、概念作者针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某些现象、问题,所表达观点、看法、评价、见解或所提出的意见、号召等,并运用议论为主的表达方式,进行事实分析或道理分析,加以证明的一种文体。
2、论点作者的观点,回答“证明什么”的问题。
中心论点统领全文论述内容的观点。
分论点中心论点的延伸、深化,证明中心论点某一方面问题的观点。
3、论据证明论点的依据或材料,回答“用什么证明”的问题。
事实论据一般事实、史实、数据等。
道理论据名言警句、科学公理、民间熟语等。
4、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或方法,回答“怎样证明”的问题。
摆事实运用事实论据证明论点。
讲道理运用道理论据证明论点或直接分析事理。
5、论证角度正面论证运用具有积极意义的正面事实或理论证明论点。
反面论证运用具有消极意义的反面事实或理论证明论点6、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针对社会生活中所出现的某一问题或现象,旗帜鲜明的提出所要论述的观点。
分析问题(本论)紧扣中心论点,挖掘现象本质,深入问题核心,摆事实、讲道理,进行严谨充分的论证。
解决问题(结论)归结全文内容,深化中心论点,提出呼吁、号召。
7、论证方式立论作者针对社会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现象,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
驳论通过驳斥错误、荒谬、消极的观点、依据或论证过程,树立自己正确、积极的观点。
二、阅读方法与技巧(一)快速阅读全文,确定文体。
(二)认知文章内容,按文体特点解答。
(三)审清文题,明白所问。
(四)掌握方法,灵活运用。
1、如何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①文章答案文章找从段落位置找按开头、结尾、文中次序,在相应段落找出明确表达作者观点,且带有“可见、这样、综上所述”等标志性词语的归结性语句。
例:《从三到万》的三个分论分别由“一般地说”;“之所以”和“由此可见”这样明显的标志性语句予以提出。
从结构角度找按总分式结构提示,“总分总”、“总分”结构,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开头;“分总分”结构,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文中的过渡性文句;“分总”结构,中心论点则一般是文章结尾的归结性文句。
小学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
小学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1.叙事文阅读方法:-预测故事情节:在开始阅读之前,学生可以先阅读文章的标题和题图,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预测故事的发展情节。
-确定主题和主要人物:阅读开头部分,了解故事的主题和主要人物。
学生可以思考故事的核心内容和人物角色。
-分析故事情节:在阅读中间部分时,学生可以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了解主要事件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可以注意人物之间的对话和动作,以及他们的心理变化。
-总结故事主题和结局:在阅读结尾部分时,学生可以总结故事的主题,并思考故事的结局是否符合预测。
可以讨论故事中的教训和启示。
2.说明文阅读方法:-阅读标题和题图:先读标题和题图,了解文章的主题。
-了解事物或现象的基本概念:学生可以首先阅读文章的开头部分,了解事物或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可以注意重点词汇和解释。
-分析事物或现象的特点和原理:阅读中间部分时,学生可以分析事物或现象的特点、构造和原理,了解其内在的运行规律。
-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阅读结尾部分时,学生可以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事物或现象的作用和意义。
3.记叙文阅读方法:-预测内容:在开始阅读之前,学生可以预测文本的主题和内容。
可以根据文章的标题和题图进行预测。
-理解人物和环境:阅读开头部分时,学生应理解人物的外貌特点、性格特点和环境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
-推断情节和解决问题:在阅读中间部分时,学生可以推断故事的情节发展和问题解决的过程。
可以尝试回答一些问题或思考故事中的难题。
-总结故事主题:在阅读结尾部分时,学生可以总结故事的主题,并思考故事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
4.议论文阅读方法:-了解文章的主题和观点:首先阅读文章的标题和题图,了解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总结文章的结论:在阅读结尾部分时,学生可以总结文章的结论,并思考该问题的深层含义和影响。
通过以上的阅读方法,学生可以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阅读不同的小学常见文体,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
概括说明内容
逐段逐层概括、关键词(名词) 关键句 合并相同的 规模、位置、历史、特点、地位、影响、 分类、布局、结构 原因、方法(措施)危害、现状、作用、 原理、现状、前景 局部内容,指代内容先确定位置(本段或 向前找,概括)
说明方法
举例子:具体说明 什么 事物 什么 特点 列数字:准确说明 事物 特点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 事物 特点 作比较:什么和什么比较,突出 事物 特 点 引用;、说明什么特点,增加可信性,增加 文采、激发读者兴趣。
善待挫折 ①漫漫人生,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坷。如生活困难,高 考落榜,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不管你喜欢 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挫折随时都可能降临。 ②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③历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 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 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 。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 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17岁失去母亲,26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 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 可贝多 芬不消沉, 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 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 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④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 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动,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 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 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 特殊环境。
记叙文阅读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 描写、说明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记叙文六要素:人物(主要、次 要)、时间(大、小)、地点 (大、小)、事件起因(故事开 端)、经过(主要事件)、结果 (主次要人物的结局)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排比:三个以上,加强气势,增强感 情,突出 夸张:突出 反复:强调、突出 反问:强调、突出 对比:突出
举事实论据:什么人,怎样干某事,结果怎 样,一定要扣住论点举,最后要回扣、总结 论点。 论证结构:抓分论点:并列、层进 词语、句子含义,看语境,前后文,尽量用 原文 某段、句作用:先概括内容,说说结构上一 般承上启下,承接上文… …,引领下文… 开头举例、引名言作用:先概括内容,引出 下文的中心论点… …,可以作为后文的一 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使之更有说服力 ,引发读者兴趣。
某段作用
对比,什么和什么对比,更能突出什么主 题(情感) 铺垫,引出:为下文的什么做铺垫,或引 出下文的 插叙:概括内容,使内容更充实,情节起 波澜
理解句子深刻含义
联系前后文 抓关键词句 换种说法 解释为什么 联系自我怎么做 由浅入深,联系主题 分解组合
照应、对比、铺垫、伏笔、过渡
答案
1.“书主”是指做读书的主人:读书时以我 为主,不被书籍牵着走,把书籍读懂、读 通,书籍能为其所用的,对书籍要大胆质 疑,这就是 善读书者。 2.引用孟子的话,有力的证明了 “对书籍 要大胆质疑,不能不假思索全盘接受”这 一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3、如(1)读书要善于质疑,有所取舍 (2)读书要真正读懂、读通,为我 所用
⑤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 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 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 站得更高。” 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自 觉地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 生活的强者。 ( 有删改 ) 1、 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采用这种论证方法有 什么好处? (3分) 2、 第④段 一句中“往往” 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3、 文章第⑤段加点的“绊脚石” 和“垫脚石” 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 (2分) 4、本文所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针对这一论点补充一个事实 论据并作简要分析。 (4 分 )
第引出什么说明对象,说明什么 特点 激发读者兴趣,吸引读者
设问句作用
设问,承接上文 内容,引领下文 内容 使文势起波澜 引发读者思考
理解某词作用
解词,同义词或说限制时间、范 围、程度、频率 联系具体语境解释作用。 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形象性
用了什么修辞(哪个词)或(打比方说明 方法)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某物什么特点,体现了生动形象性。
人物描写方法
判断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动 作、心理、神态) 形象生动(准确)写出人物 状态 (心理),表现人物 性格(特 点)
概括全文内容
人(主人公)+(什么情况)(特 殊性)做什么事+结果 句子完整、简洁、通顺
赏析词句表达效果
1、解词 2、说修辞及表达效果 3、抓关键词说特点 4、说情感或主题
⑤读书时以我为主,古今学有所成者几乎莫不如此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看毛泽东读过的书 ,无论是“二十四史”还是古典文学作品,都是勾抹 点划,不少地方还加上旁注、眉批。经过这样一番“ 涂抹”批注,达到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目的,书 籍自然为其所用。苏东坡少时读《汉书》,每读一遍 ,先立一个主题,几遍过后,《汉书》才算彻底读完 。经过这样一番分类、整合,达到了把书籍读懂、读 通的目的,书籍能为其所用,这真正是以我为主来读 书. ⑥由此看来,善读书者都是坚决做“书主”而绝不 沦为“书奴”的。 1. 说说文中“书主”一词的含义。 (2分) 2.第④段引用孟子的话,有何作用?(1分) 3. 文中所谈的观点,对你读书有何启发?(2分)
准确判断 结构作用(照应:前后呼应,使结构 完整) (对比,突出强调)(伏笔:前后照 应,结构严谨)(过渡:承上启下) 什么内容 什么主题
说明文阅读思路
说明对象:题目、反复出现 特征:首尾、概括、总领、总结、始终围 绕 顺序:什么逻辑顺序、抓时间名词、空间 方位词 结构:总分总,递进:逐段找关键句、合 并
题目含义
结构:线索 表层,相关内容 深层抽象义(比喻、象征) 主题(情感) 题目好处 除了含义,一般还有新颖形象,引 发读者兴趣(铺设悬念等)
环境描写作用
概括内容;环境描写,写了什么景 渲染 气氛, 烘托 心理 表现人物 特点(性格),表现什 么主题 为后文 情节做铺垫(推动 情节 发展)
答案
1、举例论证,举了司马迁、贝多芬遭遇挫折而发愤 有为的例子,有力证明了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 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更有说服力。 2、不能,往往,是常常的意思,是说一般情况下, 挫折能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但并不排除特 殊情况,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比喻论证,绊脚石是把挫折比喻为阻碍弱者前进 的障碍,垫脚石是把挫折比喻为帮助强者前进的动力 。 4、只有善待挫折的人,才会成功。举例:某名人遇 到什么挫折,怎么善待,怎样成功。这有力证明只有 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 的强者。
“书奴”还是“书主” ①书,人人皆读,然而未必人人会读。史学家顾颉 刚曾说:以前他非常喜好读书,但这种喜好只是被动的 ,只知道局限在书里边;后来他才把书籍中的知识为个 人所用,把书当作一种参考而不是作为准绳。 ②这真是智者之见。这种读书方法,概而言之,就 是要做“书主”而不能当“书奴”。 ③中华民族自古尚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书籍在人们头脑中被神圣化了。这真是大谬不然! 在这种认识下,书读得越多越糊涂,最终只不过成了一 只“有脚书橱”。 ④高明的人是绝不肯被书籍牵着走的。孟子早在两千 多年前就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他认为,对 书籍要大胆质疑,与其对书籍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则 不如束书不观。这就是 善读书者。
议论文考点
论点:必须是完整的句子,完整的表述, 尽量用原文语句。(开头、结尾、题目) 论据:道理、事实论据,用了… …(概括 内容)论据,有力证明了… …(完整表述 )论点,更有说服力。 论证方法:道理、举例、对比、比喻论证 方法。有力证明了(突出) … …论点, 把什么比作什么(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 论证了… …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