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刘半农求骂

合集下载

刘半农

刘半农

后世纪念
纪念馆 墓地
墓志铭 纪念文章
纪念馆
刘氏兄弟纪念馆(6张) 刘半农故居位于江苏省江阴市西横街,是一座二进六间二侧厢的建筑,三个天井和一 个庭院间隔其中,总面积400多平方米,距今约有150多年。1989年,刘半农故居已辟为刘氏三兄弟(刘半农、 刘天华、刘北茂)纪念馆,分成六间展室,陈列着刘氏三兄弟生平起居的情况及大量手稿、实物。
民国九年(1920年)春,刘半农赴欧洲深造,初入英国伦敦大学院,在语音......
个人成就
语言科学
文学主张
其他方面
文学主张
文学改革
51年中华书局版-刘半农《四声实验录》(2张) 民国六年(1917年),发表了《我之文学改良观》,认为文 学应表现自我的真情实感;只有将窒息性灵的古人作文的死格式推翻,新文学才能得到发展。主张在白话文没有 取得正宗地位之前,文言和白话可暂处于对待地位,白话应吸收文言的优点,而文言应力求浅显,以便和白话相 近。提出破坏旧韵,重造新韵,主张增多诗体和以今语作曲。提倡文章分段,采用新式标点符号。随后,又发表 《诗与小说精神上之革新》。在介绍英国约翰生和美国樊戴克的文学思想时,强调文学的真实性,批判背离现实 的虚伪文学。 刘半农首先从“形式”的角度,以西方文学为参照,力求实现文学的变革;其次,以实事求是的 态度对待文言与白话,对文学语言变革形成自己的观点; 第三,为推进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统一的语言,作出了创 立新式标点等具体而又切实的努力。
双簧事件
新文化运动刚起步时,许多人习惯于恪守旧的传统,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缺乏足够的认识。为壮大文学 革命的声势、宣传文学革命,钱玄同与刘半农于民国七年(1918年)3月在《新青年》上分别扮演了正、反两个 角色,进行辩论。钱玄同化名“王敬轩”,发表了《文学革命的反响》。这篇文章以反对新文化运动的顽固派身 份,陈述新文化运动的“罪状与弊端”,攻击《新青年》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刘半农则以新文化运动的捍卫 者身份,发表了《答王敬轩》的长篇文章,针对“王敬轩”所列的新文化运动的“罪状”,以犀利的笔锋逐条批 驳,将对方驳得体无完肤。

周五小测(2)答案

周五小测(2)答案

高三语文周五小测(2)参考答案1、(2014深圳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1)“插”字以动写静,化静为动,赋予静态的山以动感和勃勃生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独秀峰那刺穿青天的孤高与挺拔之势。

(答出“以动写静,化静为动”“插,直插云天,富有动感”之类的意思1分;谈表达效果2分。

)(2)作者的处境:像独秀峰一样孤独(孤立)。

(2分)作者的心境:有恪守正直秉性,甘愿特立独行,不因孤独而伤感,永不言败,永不退缩的坚毅(积极乐观、向上进取);(1分)有对人生境遇的微微怨嗟。

(1分)2、(2014广东江门一模)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1)参考答案:词人醉意朦胧,轻漾小舟,随着水流来到花林深处,兴奋不已(2分)。

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喜爱和向住之情。

(1分)。

(得分标准:心情2分,结合诗文分析1分)(2)参考答案:“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勾勒出一幅壮阔而又迷濛的黄昏景象(1分),表达诗人被贬之后天涯飘泊、凄冷之情(1分)。

“山无数,乱红如雨”,描绘了一幅萧飒的暮春画面(1分),写出了诗人前途迷茫、无法实现理想的无奈愁苦之情(1分)。

(先分析两景,后分析两情也可。

)3、(2014佛山市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1)岸边堆积如雁形的沙石也被狂风一扫而平,(1分)既形象地写出了风力之强劲,(1分)又突出了黄河的汹涌澎湃,风助水势,水借风威。

(1分)(2)意思是:空中传来渔歌的声音(1分)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

(2分)黄河风急浪涌,引起诗人对坎坷身世的慨叹,在茫然不知所往的时候,远处传来的渔歌歌声令诗人为之释怀,顿生归隐之心。

(1分)4、(2014梅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共7分)(1)开头写芳菲凋零,渲染苍凉氛围(1分),接着写极目远眺故国家园,想到美丽的故园已落入敌方之手,不禁悲从中来,连用两个“伤心切”,直抒胸臆,加重了内心的悲切程度(1分);末尾两句描写迷离朦胧的烟水山色,表现了伤心之情就像那无边无际的山水一样悠远绵长(1分),融情于景,进一步渲染悲切之情(1分)。

大全 名人故事100字

大全 名人故事100字

大全名人故事100字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

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

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

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

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

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

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林则徐对联立志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

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

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气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

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语文作文素材 近代名人

语文作文素材 近代名人

章太炎故事与刘半农的轶事“五四运动”时期兴起的白话文运动之中,有一位北大教授,名刘复,字半农,他发出一种论调说“文言文是死的文字,什么人再写文言文,就是死人;白话文是活的文字,凡是写白话文的,就是活人。

”刘半农采访章太炎时,就问其对白话文的见解如何,章太炎说:“白话文不自今日始,我国的《毛诗》就是白话诗。

历代以来,有白话性的小说,都是以当时的言语写出来的,写得最好的是《水浒》、《老残游记》等,甚至有用苏州话写的《海上花列传》。

但是你们写的白话文,是根据什么言语做标准?”刘半农侃侃而谈说:“白话文是以国语为标准,国语即是北京话。

”章太炎听了哈哈大笑,问刘半农:“你知不知道北京话是什么话?”刘半农不假思索答说:“是中国明清以来,京城里人所说的话。

”章太炎就以质问的口吻问刘半农:“明朝的话你有什么考据?”刘半农呆着无词以对。

章师就用明朝的音韵,背诵了十几句文天祥的正气歌,其发音与北京话完全不同,接着就说:“现在的国语,严格地说来,含有十分之几是满洲人的音韵,好多字音都不是汉人所有。

”这番话说出,刘半农更呆住了好久,说不出一句话来应付。

章太炎又说:“如果汉人要用汉音,我也可以背诵一段汉代音韵的文字。

”说完他就背了两首汉诗,许多字的音韵都与现代不同。

他又问:“你知不知道现在还有人用汉代音韵或唐代音韵来讲话的?”这时,刘半农已听得呆若木鸡,这一问他倒振作起来,便说:“现在哪里有人用汉音来说话?”他说得好像振振有词的模样。

章太炎说:“现在的高丽话,主要语是汉音,加上了唐朝的唐音、朝鲜的土话和外来话,即是今日的高丽话。

”接着他说:“还有日本话,主要的中国字,称为汉字,即是汉音,其余的联缀词,日本各地的土音,又加上了近代各国外来语,就成为现在的日本。

日本人的发音,各处不同,以东京为正宗,汉音也最准。

各道各县的发音,连东京人也听不懂,这是你刘半农先生不研究‘小学’,不研究‘音训’,不曾研究过《说文》,所以你听了我的话,可能会觉得很奇怪。

2020高考作文素材精编大家小传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10页)

2020高考作文素材精编大家小传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10页)

2020高考作文素材精编大家小传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小时候抽烟、酗酒……恶习累累。

长大后用微积分学音乐,用心理学把妹,用语言骗过全世界。

他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音乐家…他也是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

他就是赵元任。

1892年11月3日,赵元任在天津出生了,刚一落地,还没来得及哭上几声,他就差点被当做女孩扎了耳朵眼儿,原来他的父母在他出生前请了算命的,算命的说肯定生的是个女孩,于是他的父母提前备好了针,就等着他出生。

他的母亲擅长诗词及昆曲,他的父亲中过举人,擅长吹笛,被称为“晚清公子”。

他还是宋太祖的直系后裔,诗人赵翼的后代,就是写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那位。

赵家甚至连丫头都会做诗!书香门第出才子,赵元任从小就“骨骼惊奇,异于常人”。

清末,他的祖父在北方做官,年幼的他便随其家人在北京、保定等地居住,小时他在祖父做知州的衙门里长大。

他节拍感绝佳,看祖父升堂审案,打犯人板子,他看着看着就弄通了衙役们,计数的特别办法:有的数一拍,有的数半拍,有的数省略……别人四五十才能掌握的装嫩技能,他五岁的时候,就用得炉火纯青!明明已经会说话,说得很好,却故意假装话说不清楚,在大人面前装小,比如把“猫吃我的面”,说成“猫雌我的灭”…再后来,他祖父从常州请来,一位姓陆的先生教他念书,用的是地道的常州音。

于是他学会了用常州方言背诵四书五经。

他的听觉特别灵敏,能在短时间内,就学会一种方言,此后终生不忘。

9岁时,他的祖父病逝,他随着全家回到了老家常州青果巷,在家塾二中读书。

他又从大姨妈那儿学会了常熟话,从伯母那里学会了福州话。

一般人语言能力最厉害的时候,就是幼儿时期,学什么都快,一旦年龄增长就没那么容易了。

但是赵元任的语言能力,从小到大都一直处于巅峰无敌的状态。

1907年,15岁的赵元任,考入南京江南高等学堂预科班,当时全校270名学生中,只有3个是地道的南京人,他又从这3位同学那儿,学会了地道的南京话。

刘半农生平故事简介,刘半农历史评价,刘半农怎么死的?

刘半农生平故事简介,刘半农历史评价,刘半农怎么死的?

刘半农生平故事简介,刘半农历史评价,刘半农怎么死的?刘半农,原名寿彭,改名复,字半农,号曲庵,后以字行。

1891年5月27日(清光绪十七年四月二十日)生于江苏江阴县。

父宝珊是个秀才,曾教书多年。

刘半农四岁从父识字,六岁入塾,1904年入本城翰墨林小学,1907年入常州府中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学校停闭辍学。

刘半农离开学校后,江阴已为革命势力所控制,有人发起组织青年团抗清,其弟天华入团进行革命活动,刘半农亦“北走靖江,以书牍翻译之事佐戎幕”[1],旋回乡参加演文明戏,筹款支援革命。

1912年刘半农去上海,先任《中华新报》特约编译员,1913至1916年又任中华书局编辑员。

居沪期间他专心从事翻译和创作,发表了《玉簪花》、《髯侠复仇记》等才子佳人小说。

鲁迅说刘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思想,也有人称他为鸳鸯蝴蝶派或礼拜六派人物,但他自己是不承认的。

1917年,刘半农应陈独秀之邀赴北京,任北大预科教员。

此时陈和胡适等人发起了革新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运动,刘积极参加了这一运动。

同年夏,继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之后,刘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之文学改良观》及《诗与小说精神上之革新》两文。

阐述了对改革散文、韵文、诗歌、小说、戏曲等方面的意见。

他赞成以白话文为正宗,但认为白话中应吸收文言的优点,同时提出不用不通之字、破坏旧韵重造新韵、增多诗体、提高戏曲在文学中的地位、注意分段、采用标点符号等主张,尤其强调“非将古人作文之死格式推翻,新文学决不能脱离老文学之窠臼”[2]。

刘认为诗与小说是文学中两大主脑,做小说要有“根据真理立言自造一理想世界”或“就所见世界为绘一惟妙惟肖之小影”的本领;写诗“只须将思想中最真的一点用自然音响节奏写将出来,便算了事,便算极好”[3]。

他斥责那些专讲声调格律、拘执平仄的诗为假诗,为虚伪文学,与虚伪道德相互推波助澜,在社会上起了很恶劣的作用。

1918年春,为了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更好地同旧派作战,刘半农与钱玄同一起在《新青年》上合演双簧。

语文作文素材近代名人

语文作文素材近代名人

章太炎故事与刘半农地轶事“五四运动”时期兴起地白话文运动之中,有一位北大教授,名刘复,字半农,他发出一种论调说“文言文是死地文字,什么人再写文言文,就是死人;白话文是活地文字,凡是写白话文地,就是活人.”刘半农采访章太炎时,就问其对白话文地见解如何,章太炎说:“白话文不自今日始,我国地《毛诗》就是白话诗.历代以来,有白话性地小说,都是以当时地言语写出来地,写得最好地是《水浒》、《老残游记》等,甚至有用苏州话写地《海上花列传》.但是你们写地白话文,是根据什么言语做标准?”刘半农侃侃而谈说:“白话文是以国语为标准,国语即是北京话.”章太炎听了哈哈大笑,问刘半农:“你知不知道北京话是什么话?”刘半农不假思索答说:“是中国明清以来,京城里人所说地话.” b5E2R。

章太炎就以质问地口吻问刘半农:“明朝地话你有什么考据?”刘半农呆着无词以对.章师就用明朝地音韵,背诵了十几句文天祥地正气歌,其发音与北京话完全不同,接着就说:“现在地国语,严格地说来,含有十分之几是满洲人地音韵,好多字音都不是汉人所有.”这番话说出,刘半农更呆住了好久,说不出一句话来应付. p1Ean。

章太炎又说:“如果汉人要用汉音,我也可以背诵一段汉代音韵地文字.”说完他就背了两首汉诗,许多字地音韵都与现代不同.他又问:“你知不知道现在还有人用汉代音韵或唐代音韵来讲话地?”这时,刘半农已听得呆若木鸡,这一问他倒振作起来,便说:“现在哪里有人用汉音来说话?”他说得好像振振有词地模样. DXDiT。

章太炎说:“现在地高丽话,主要语是汉音,加上了唐朝地唐音、朝鲜地土话和外来话,即是今日地高丽话.”接着他说:“还有日本话,主要地中国字,称为汉字,即是汉音,其余地联缀词,日本各地地土音,又加上了近代各国外来语,就成为现在地日本.日本人地发音,各处不同,以东京为正宗,汉音也最准.各道各县地发音,连东京人也听不懂,这是你刘半农先生不研究‘小学’,不研究‘音训’,不曾研究过《说文》,所以你听了我地话,可能会觉得很奇怪.”刘半农面有赧色,无词以对. RTCrp。

刘半农:方头真博士

刘半农:方头真博士

刘半农:方头真博士作者:魏邦良来源:《同舟共进》2020年第02期刘半农原名刘寿彭,与钱穆是常州府中学堂的同学。

府中学堂首次招生,刘寿彭是江阴县第一名;二年级考试,刘寿彭乃全校第一;年终考试,仍高居榜首。

连中三元,刘寿彭成了学校名人,同学们都以结识刘寿彭为荣。

刘寿彭成绩好,思想也进步。

当时,府中学堂舍監陈士辛思想守旧,对学生管理甚严。

一次,陈士辛在办公室里将身为学生代表的刘寿彭训斥了一顿。

出了办公室,刘寿彭昂着头,大呼:“不杀陈士辛,不为我刘寿彭。

”小小年纪就显露出桀骜不驯的脾性。

四年级学年考试后,刘寿彭即退学去了上海,致力于小说创作,改名半侬。

后应蔡元培、陈独秀之邀,赴北大任教,易名半农。

做了北大教授,刘半农仍然锋芒毕露,冲劲十足。

1919年6月5日,北大教授在一间简陋的教室开会,商谈挽留蔡元培校长事。

当时有位姓丁的理科教授上台发言,此人方言重,说话啰嗦,在台上唠叨了半天,底下人只听到几个单调的词:今天,北大,北大,今天……语不成句,不知所云。

正值盛夏,闷热难当,挤在教室里听如此单调的长篇大论,谁受得了?这时,有人推门把刘半农叫出去。

不一会,屋外传来刘半农骂声:“混账!”里边的人吃了一惊,那位丁教授听到骂声,不敢再啰嗦,赶紧下台。

等刘半农回来说明情况,大家才知道,刘半农骂的是北大法科学长,因为他不支持学生运动。

没想到歪打正着,屋外发炮,击中了屋内的丁教授。

后来,刘文典对人说,他特别感谢刘半农那句“混账”。

因为当时他实在无法忍受丁教授的啰嗦,正准备上台给他一个嘴巴,再低头道歉。

刘半农一句“混账”救了他。

刘半农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也有“菩萨低眉”的时候。

遇到坏人坏事,刘半农是怒发冲冠的斗士,而在亲友眼中,他又是一个温情四溢的君子。

刘半农性格刚强,但心地非常善良。

和朱惠订婚后,刘半农在岳家看到未婚妻穿的是缠足的绣花鞋。

刘半农就说:“她已经和我订婚了,也不必担心嫁不出去了,何必吃这个苦。

”岳母听到未来女婿说这样的话,当然高兴,因为她也不想让女儿遭这份罪。

名人故事大全简短

名人故事大全简短

名人故事大全简短欧阳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写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极苦。

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说:何必这样折磨自己?难道还怕老师责骂?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人笑。

匡衡凿壁偷光分析:顺境中获得成功,固然是锦上添花,而逆境中打翻身仗方显英雄本色!艾柯卡如果没有第二次的成功,至多不过一推销巨星而已,正是逆境中的崛起才造就了他的"英雄"之名。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

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五四运动后,北京大学教授刘半农极力提倡“俗文学”,并在《北京晨报》刊登启事,征求“国骂”,拟搜集全国各地骂人的语辞辑为“地方骂”和“国骂”。

范仲淹断齑划粥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

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

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

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车胤囊萤照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囊萤照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一定会明白。

100字外国名人故事大全二博迪是一名法国记者。

他在一次心脏病发作后四肢瘫痪,只有左眼可以活动。

但他决心把打好腹稿的作品《潜水衣与蝴蝶》写出来,于是他要求笔录员门迪宝协助他,每天花6小时笔录他的著述。

而他们之间的沟通只能靠左眼的眨动来完成。

每次,门迪宝按顺序读出法语常用字母,博迪每眨眼一次表示字母正确,眨两次表示错误,然后拼成词语。

这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写作"终于在数月后奇迹般地完成了。

这本150页的著作已被出版,受到人们的欢迎。

新文化运动的“闯将”刘半农

新文化运动的“闯将”刘半农

新文化运动的“闯将”刘半农打开文本图片集5月27日是刘半农(1891—1934年)诞辰120周年纪念日。

刘半农原名刘寿彭,江苏省江阴县人,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刘半农不如陈独秀和胡适有名,但鲁迅曾这样比较过刘半农与陈、胡的区别:“如果将韬略比作武器仓库的话,陈独秀的风格是仓库门大开,里面放着几支枪几把刀,让别人看得清清楚楚,外面则竖一面大旗,旗上写着:‘内皆武器,来者小心!’胡适的做法,是库门紧关,门上贴一张小纸条,说‘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两位都是高人,一般人见了,望而生畏,不上前。

可刘半农没有什么韬略,他没有武库,就赤条条一个人,冲锋陷阵,愣头愣脑。

所以,陈胡二位,让人佩服,刘半农却让人感到亲近……”朋友圈子里的磁场刘半农在巴黎留学时,正值一战后,欧洲经济萧条,货币贬值,留学生的日子难熬,刘半农便将书房命名为“化子窝”,好友赵元任夫妇曾前往看望,临别时拍全家福留念,刘半农竟指挥众人,坐在地板上,伸出手来做乞讨状。

归国后,刘半农从事民间文学研究。

他在报上刊出启事,广泛征求方言中各种骂人的话,赵元任和钱玄同见报后联袂登门拜访,分别操中国各地方言,把刘大骂一顿,骂过后,彼此抚掌大笑不已。

刘半农爱好音乐,他曾与赵元任合作,由刘作词,赵谱曲,创作出上世纪30年代最为流行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词中的“她”,属中国文字的首创。

刘半农的“浅”时人在品评刘半农这个“矮个子,方头颅,生气勃勃”的“老叟”时,送其一个“浅”字。

浅有二意,一为“胸无城府,浅如清溪”。

出国留学前,昔日上海滩文友在酒家宴送,席间对诗,满是卿卿我我旧词藻。

刘半农无法忍受,讽刺道“真是一群鸳鸯蝴蝶”,酒宴遂不欢而散。

还有一次,时任《世界日报》总编辑的成舍我向刘半农约稿,刘半农问,我写的都是骂人的,你敢登吗?成舍我回道,只要你敢写我就敢登。

刘半农便写了一篇《南无阿弥陀佛戴传贤》,直斥考试院院长戴传贤只念佛不做事。

因为发明了这个字,她被女性骂了3年

因为发明了这个字,她被女性骂了3年

因为发明了这个字,她被女性骂了3年1931年,刘半农在郑颖孙家做客,遇到了徐志摩。

这两人当年一起在伦敦待过,关系还不错。

徐志摩就开玩笑了,说明天的这个时候,我就在陆小曼家里逍遥了!刘半农就说了,说现在的飞机不安全,我是不敢坐的。

徐志摩微微一笑:“如果真出了事,麻烦你给我写个挽联啊。

”不料却一语成谶,徐志摩的飞机第二天就在济南党家庄附近坠毁了!各位,话不可乱说,这还是有道理的哦。

据史料记载,1934年,刘半农在内蒙考察,与其他人一起睡在了一个大帐篷里,其他人都睡在土炕上,唯独他睡在了中间的地上。

刘半农开了个玩笑,说我这是停柩中堂啊!结果,就是在这次考察中,他染上了回归热,于当年7月份离世。

怎么样各位,这两件事够奇特吧?那咱为啥要说这两件事呢?因为从中咱可以发现,刘半农此人性格直率,有点小事不拘的感觉。

而这,也体现在了他对中国传统语言的创新上。

据史料记载,1915年,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将矛头直接对准了儒家文化。

胡适等人则顺势提出,要进行一场文学革命,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刘半农对此也是极力赞成。

他进一步指出,就目前国人的文化水平而言,就算是白话文,也没有多少人认识。

所以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普及文字,为此必须用罗马字拼音法来标注汉字,便于国人辨识。

据史料记载,1925年,刘半农写成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为推广汉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在翻译外国人的著作时,刘半农发现,人家外国人的第三人称是分开的,而我们中国则不管男女,动物还是人,统一用的“他”这个字。

刘半农认为,这种用法很容易引起误会,为此,他发明了“它”和“她”这两个字。

特别是后者,专门用来代称女性。

各位,这个字现在倒是每个人都在用,但当年,因为发明了这个字,她被女性骂了3年。

当时正是新文化运动期间,大伙儿都在提倡民主和平等。

特别是女性,她们很生气,说为啥要给她们专门发明一个“她”字呢?为啥就不能将原来的“他”字专指女性,而给男性重新发明个字呢?这难道不是性别歧视么?国人就骂刘半农,说你是不是认为女性不配用老祖宗留下的“他”这个字?当然,刘半农是无辜的,他只是从汉字普及和辨识的角度发明了个字而已,哪会想这么多啊!。

“青年与青春”主题作文素材,10组人物素材

“青年与青春”主题作文素材,10组人物素材

“青年与青春”主题作文素材,10组人物素材,超优质!角度一:青春陈独秀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青春向阳,不负芳华,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梁启超说:“青年人是时代的希望,祖国崛起强大会伴随无数青年人的前仆后继以及那些青春激昂的希冀与梦想。

”青春就是要见山见水,独善其身,兼济天下,除了诗与远方,还有家国天下。

李大钊说:“人失其青春,则人无元气。

”青春不在于年龄,而在于心境;青春永不会散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角度二:启蒙鲁迅说:“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五四”精神最主要的是启蒙,是以民主和科学为主题,对国民进行启蒙的新文化运动,遗憾的是未能最终完成。

所以百岁高龄的马相伯,临终前痛心地说:“我只是一条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也没有把国人叫醒。

”马相伯是复旦大学创始人,现代教育的先行者,另一个教育家蔡元培的恩师。

角度三:救世梁漱溟说:“世界文化的未来,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

”“五四”时期,有各种“救国论”,如“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等,还有“东方文化救世论”,代表人物有梁漱溟。

1917年10月,梁漱溟在湖南目睹军阀交战、民不聊生的惨景,心中悲悯,写成《吾曹不出如苍生何》,并自费印刷千册散发,后来他放弃北京大学教授的职位,到农村去做乡村建设,都体现了救世济民的精神。

蔡元培说:“大学之大,因其无所不包,各种言论思想均可自由,但亦不必出于互相诟骂。

如各有主张,尽可各自鼓吹自己主张之长处,不必攻击或排斥他种主张。

”蔡元培主办北京大学,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教育方针,聘用留过洋的新派人物,也聘用精通传统学问的旧派名家。

梁漱溟本是一个没有考上北大的中学毕业生,由于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引起了蔡元培的注意,认为是一家之言,就聘请梁漱溟到北大讲授印度哲学。

角度五:自由陈寅恪说:“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活活找骂,一代大文豪——刘半农

活活找骂,一代大文豪——刘半农

活活找骂,一代大文豪——刘半农为读书居然而睡三角床的一代大经济学家——王亚南错把墨汁当小菜的大学者——黄侃用木棍搓脚读书的一代工人领袖——施洋一代狂哲雷事儿——熊十力。

痛批国民政府,直人快语——司徒美堂敢踹蒋介石的硬骨头文人——刘文典敢批袁世凯的狂傲奇人——章太炎在德国人面前显狂的超级牛人——辜鸿铭坦荡七君子之忧国为民——邹韬奋、坦荡七君子之爱国民主进步——李公朴敢逼孔祥熙纳税的民国第一清官——石瑛武汉大学要担起文化中枢的责任——王世杰宁死不为洋人开嗓——梅兰芳“有痴气”“有癖好”的藏书家——韦力收集全世界怕老婆的故事——胡适文人与将军的君子之交——李烈钧与冯玉祥花钱买回自己的假画——大家风范齐白石清清白白为官的民国大政治家——朱启钤组织两对三角恋的尴尬饭局——画家刘海粟波动文艺界的口水战——白壁德和斯平加恩民族大义前突显珍贵——鲁迅、周作人兄弟的恩恩怨怨文人在政治压迫面前的立场——鬼才刘家昌民国时期恩恩怨怨两文人——陈布雷、王芸生性情中人的革命导师——孙中山八十有三不糊涂,敢骂总统“不是东西”——王闿运以及下面的这些人物:刘家昌、鲁迅、周作人、陈布雷、王芸、黄侃、胡适秋瑾、陈独秀、熊希龄、徐志摩、田汉、林语堂请大家整理的时候注意,凡是这里面已经列出来的人物事迹,则不再重复找,然后各自找到了什么人物,并且写出来后,直接在下面回贴,这样,大家就能看到,谁找到了什么人物进行描写,以免其他人做重复的功夫,必须是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故事,你只需要将基本的内容以幽默的笔法来组织好即可(这些内容网上基本能搜到。

自己只要稍加工,尽量多涉及幽默的文字。

)每篇一千一百字左右,只要能成篇有中心就能过关,每篇一元,交稿不限,如果两个人都写同一个人物,则以第一个交稿的为准。

暂收22篇,效果好我会再收,因为主要是以找资料为主成篇,所以价格不高,一篇数分钟就可以搞定,不需要很高的质量,就能通过。

最好能保持与样文相似。

题目拟得好的,审核更容易。

刘半农的传奇人生

刘半农的传奇人生
四海钩沉
刘半农的传 奇人生
■王乐飞
少年才子的传奇婚姻
刘半农, 原名寿彭, 后改名 复,号半农。 1891 年 5 月 27 日,他 出生于江苏江阴西横街。 父亲刘 宝珊,曾中过秀才,后与人创办江 阴最早的小学 翰 墨 林 小 学 。 1905 年 ,14 岁 的 刘 半 农 从 翰 墨 林 小 学 毕业, 以江阴考生第一名的成绩 考取由八县联办的常州府中学 堂。 同期录取的还有后来蜚声海 内外的国学大师钱穆。 刘半农天 资聪颖, 每次考试各科成绩平均 都 在 90 分 以 上 ,深 受 学 监(校 长) 屠元博的喜爱。 一次,刘半农到屠 家拜访,偶然结识了屠父屠敬山。 屠敬山是远近闻名的史学家,交 谈中, 屠敬山发现这个少年学子 才识双全,可堪造就,于是破例将 他收为弟子, 此事在当地一时传 为佳话。 枪打出头鸟,出于嫉妒, 有人说他好钻营取巧, 这让他心 里很不是滋味。 他没有理睬别人 的造谣,决心用实力证明自己。 不 久机会就来了。 一次,知府到学堂 视察,临时出了一道命题作文,想 考察一下学生的成绩。 结果刘半 农又以第一名的成绩再夺花魁, 并得到知府亲自嘉奖。 这样一来, 连原先嫉妒他的人也心服口服。 刚入常州府中学堂第一年, 刘半 农每次考试几乎都名列第一,被 学校“列入最优等”。 一时声名大
31
刘半农从法国学成归国,受 到北大热烈欢迎。 在蔡元培的关 心支持下, 成立了我国第一个语 音实验室。 他制订了一个宏大的 计划,决定完成一部《四声新谱》、 一部《中国大字典》和一部《中国 方言地图》。
刘半农到常州府学堂读书 后,考虑到家务事多,父母便将朱 惠接到家中做了童养媳, 毕业前 一年,母亲突然犯病,为了冲喜, 家人让两人匆忙结了婚。 婚后,朱 惠吃苦耐劳,由于过度劳累,先后 两次流产,父亲极为不满,为了刘 家香火,父亲决定为儿子纳妾。 此 刻接受新思潮影响的刘半农,对 父亲的决定十分反感, 为了避免

中国文学名人故事精选七篇

中国文学名人故事精选七篇

中国文学名人故事精选七篇中国文学名人故事篇1从骑着自行车去邮局寄稿子,到30年推出100余部作品,到多次获得国内国际重要文学奖项,多年来,贾平凹因小说成就大名声,也因小说遭受大毁誉,但无疑已成为“一字千金”的文坛领军人物。

谈亲情: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作为父母,我们向两个孩子说三句话。

第一句,是一副老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

做对国家有用的人,做对家庭有责任的人。

好读书能受用一生,认真工作就一辈子有饭吃。

第二句话,仍是一句老话:‘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

’做普通人,干正经事,可以爱小零钱,但必须有大胸怀。

第三句话,还是老话:‘心系一处’。

在往后的岁月里,要创造、培养、磨合、建设、维护、完善你们自己的婚姻。

”在女儿的婚礼上,贾平凹用这样三句话,寄望自己的女儿女婿。

贾平凹自称“丑陋的汉人”,在我眼里却是个“鬼才”。

从这三句话里,也可以见到他对生活的态度和人生哲学。

在贾平凹的心目里,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是父亲。

父亲是个乡村教师,爱朋友爱热闹爱主持别人的事情。

父亲对家里人都严厉得很,尤其对作为长子的贾平凹非常严格。

“从上大学一直到父亲去世前,漫长的二十年中,只要我回去,哪怕明天早上要走了,父亲前一天晚上肯定要开一个家庭会议,把妈妈弟弟妹妹都叫上,有时开到半夜一两点,跟孩子们讲人情世故,讲单位的事情怎么好好干,对人家长辈怎么尊敬,做人应该怎样善良宽容,怎样要谦虚不要张狂等等,就是说这些事情。

这些老话,今天说了明天可能还说,所以大家都在那儿打盹。

最后才说,到时候了吧,晚了,一点了,该睡了,大家才散了睡了。

每次都这样,长长短短几个小时。

”父亲的严厉,从某种意义上讲,成就了贾平凹。

对父亲的敬畏,使贾平凹刻苦地走上了文学之路,以后更成了一个文坛的领军人物。

父亲日日夜夜跟他唠叨的“做人要宽容、要善良、要谦虚、要好好干事”,影响了他的一生。

在以后的日子,更成为了他的财富。

然而作为父亲,面对女儿的任性和淘气,贾平凹却显得有点束手无策。

(整理版)忆刘半农君

(整理版)忆刘半农君

忆刘半农君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

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

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

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

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

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投稿之后,由蔡孑民先生或陈独秀先生去请来的,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

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

譬如罢,答王敬轩的双鐄信,“她〞字和“牠〞字的创造,就都是的。

这两件,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假设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确实是“大仗〞。

现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了。

然而这曾经是事实。

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

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不会的。

倘假设失了算,那是因为没有算好的缘故。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

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

假设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

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

〞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

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

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点。

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

但他好似到处都这么的乱说,使有些“学者〞皱眉。

有时候,连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

他很勇于写稿,但试去看旧报去,很有几期是没有他的。

那些人们批评他的为人,是:浅。

不错,半农确是浅。

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鉴于大家对作文素材频道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名人故事刘半农求骂,供大家参考!
题目:名人故事刘半农求骂
五四运动后,北京大学教授刘半农极力提倡俗文学,并在《北京晨报》刊登启事,征求国骂,拟搜集全国各地骂人的语辞辑为地方骂和国骂。

语言学家赵元任博士见了启事,当天就跑到刘半农宿舍,拍着桌子,用湖南、安徽、四川各地骂人的话骂了他一顿;接着周作人前来,又用绍兴话骂了他一顿。

上课时,又被宁波及广东学生相继用方言大骂,弄得刘半农啼笑皆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