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大题课课练:(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活跃和社会分工的扩大,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发
生了明显的变化。
嘉靖、万历时期极大地发展起来的民营手工业适应新的形势,不断改进经营方式。
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有些部门的有些业主逐渐使用雇佣劳动,从事较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从而出现了人们通常所说的“资本主义萌芽”。
……官营已经逐渐没落•民营手工
业则开始居于主导地位。
——摘编自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叶民营手工业“后来居上”的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营手工业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曲礼下》材料二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
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
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官府给予报酬。
与此同时,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
清代御窑仅6座,沿袭“官搭民烧”,到乾隆以后更加衰败。
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
远胜官窑,工艺水平也大为提高,产品畅销海内外。
材料三(明清中后期)大户(机户)张机为生,小户(机工)趁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飨(生计)计。
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空虚),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1. 材料一反映的手工业属于哪种经营形态?其生产的产品在中国古代诸多手工业产品中居于
怎样的地位?为什么?
2. 材料二反映出手工业生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 材料三表明明朝的手工业出现了何种新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其最大特征是什么?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田。
寒窑虽破
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明朝末期,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材料三瓦特在改进蒸汽机后,与别人合伙开办工厂,进行蒸汽机的商业生产。
材料四美学石油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垄断企业,它拥有从采油、炼油到运输、销售的几乎所有石油产品的生产和经营部门,它生产的石油一度占美国市场的90%以上,查晰了美国的石油和石油产品市场。
请回答:
1. 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生产方式?该生产方式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有何特点?
2. 据材料二,可以判定明朝末期出现了什么新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在当时有何特征?
3. 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发生在哪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使用产生了什么影响?
4. 材料四反映的现象出现在哪次工业革命中?如何看待垄断组织这种生产方式?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
军事需要。
春秋时期,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的国都作为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
些地方筑城。
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摘编自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材料二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指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
其盛非宋州可比。
――摘编自(北宋)王巩《闻见近录》材料三
闇©)两汉I:商业城rtf分布图图(h)構朗工航业城甫分布图
材料四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
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
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的一个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
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 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我国古代工商业城市分布区域发生的变化。
2. 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原因。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太祖认为,“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自然家给人足。
”清雍正皇帝也说,“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
——摘编自《明实录?太祖实录》《大清会典事例》材料二(明朝中后期)苏民无积
聚,多以丝织为生。
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
东,皆习
机业……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
无
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摘编自《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六七六引《苏州府志》请回答:
1. 材料一中明太祖和清雍正皇帝的认识有何共同之处?这种认识对明清时期的工商业发展有
何影响?
2. 材料二从本质上反映了城市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方面分析明清之际这种新现象受到了哪些因素的阻碍?
3. 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答案
1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旺盛;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出现了雇
佣劳动;民营手工业与市场联系密切。
2. 影响: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进一步活跃了商品经济,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促使明清之
际出现了具有早期民主色彩的思想。
解析:1.由材料“商品经济的活跃和社会分工的扩大”“不断改进经营方式”等分析作答。
2.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回答即可。
2答案:1.形态:官营手工业。
地位:产品质量最高。
原因:官府控制,集中大作坊生产;工匠最
优秀,技术最高超,生产不计成本;原料等次最好
2. 变化:明朝中叶以后,在制瓷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原因:官
营手工业自身的弊端;明清时期生产力及商品经济的发展
3. 新现象: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
特征:出现雇佣关系
解析:1•“形态”要抓住关键信息,即“天子之六工”,即这六种手工业都是为天子服务的
,
所以应是官营手工业。
由于政府调动最优等工匠、最优等原料进行不计成本的生产,所以其
产品质量在手工业的三种形态中是最好的。
2•“变化”注意抓住一些数字做对比即可得出答案;“原因” 一要从官窑自身寻找,二要从
当时商品经济发展要求更多的产品提供给市场来考虑。
3•“新现象”注意从材料中提炼、归纳而不要照抄;“原因”和“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3答案:1.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
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耕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比较稳定,但十分脆弱;精耕细作。
2. 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特征:机户出资组织生产以获取利润,机工出卖劳动为生(或者回答雇佣
关系也可)
3. 第一次工业革命。
影响: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工业革命进入“蒸汽时代”。
4. 第二次工业革命;看法:资产阶级为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对生
产组织形式的调整,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资产阶级也获得了更多的利润
解析:
4答案:1.原因:政治、军事的需要;商业发展的结果;交通要道人口聚集的结果。
变化:由主要在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南方、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发展。
2.原因:交通要冲;手工业、商业发达;城市人口增加。
特点:专业化城市发展:经济功能加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解析:
5答案:1.认识:都主张“重农抑商”。
影响:阻碍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
芽的发展。
2. 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阻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购买力低);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用于买房置地,严重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的发展;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
3.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