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颈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频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颈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郭文军;梁庆华;叶关权
【摘要】目的探讨射频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颈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88例颈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射频热凝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射频热凝技术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91% (40/44),对照组有效率为72.73% (32/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7%(1/4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82% (3/44),两组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射频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颈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良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期刊名称】《微创医学》
【年(卷),期】2016(011)001
【总页数】3页(P36-38)
【关键词】颈椎;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射频;臭氧髓核消融术
【作者】郭文军;梁庆华;叶关权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龙华新区人民医院疼痛科,深圳市518109;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龙华新区人民医院疼痛科,深圳市518109;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龙华新区人民医院疼痛科,深圳市5181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33
颈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病,目前治疗方法较多。
射频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此类患者临床疗效良好,术后不易复发[1]。
笔者对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8例颈腰椎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8例颈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4例。
对照组男32例,女12例,年龄39~65岁,平均(42.6±5.8)岁;观察组男33例,女11例,年龄40~66岁,平均(43.8±6.1)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排除及纳入标准[2] 排除标准:排除颈腰椎椎间盘突出较为严重的患者;严重
心血管疾病及黄韧带增厚者。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过CT或MRI扫描后均诊断为
颈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及体位存在一致性;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1.3.1 对照组使用医科达公司生产的LeksellLNG-30-1型神经射频仪及相关配套
穿刺针;臭氧治疗仪为德国赫尔曼公司生产。
对照组采用射频热凝技术,应将射频穿刺针22G/100 mm/0.7 mm/0.2 mm/5 mm在C壁机的基础下进行工作,将
工作位置穿刺到突出物中,同时将针芯撤出,放置电极,连接射频仪,射频仪的阻抗通常为150~250 Ω。
首先予以100 Hz、1.0 mA感觉神经测试,如果患者不
存在疼痛感,则证实热凝位置处并未存在感觉神经;随后再予以3 Hz、1.2-2.0-3.0 mA运动神经测试,患者的臂部位置以及患侧无肌肉收缩,则证实热凝位置处并未存在运动神经;最后予以患者热测试,当患者臂部和患侧位置处并为肌肉收缩时,证实热凝位置并无运动神经。
并予以患者相关热测试,热刺时间均为30 s,
温度分别为60℃、70℃、80℃以及86℃,患者在86℃时检测出患侧出现疼痛感,由此能够证实针尖的位置较为准确,随后对患者进行治疗。
1.3.2 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臭氧髓核消融术。
将22G穿刺针在C
臂机的作用进行穿刺,直至病变椎间盘的中后位置处,利用5 mL注射器将60
μg/mL臭氧注射到椎间盘中,颈椎间盘3~5 mL,腰椎间盘5 mL或6 mL。
1.4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MacNab标准[3]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
显效:患者颈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逐渐消失,活动趋于正常状态;有效:患者颈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对活动无严重影响;无效:患者颈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或者症状加重。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851,
P=0.03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2.73%,两组比较,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9,P=0.020)。
见表1。
2.2 并发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血管损伤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7%;对照组
感染1例,神经损伤1例,脏器损伤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82%;两组患者并
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8,P=0.306)。
3.1 发病机理颈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是因为椎间盘产生退行性变化,同时纤维环产
生破裂的退行性病变。
当髓核退行性病理产生变化的过程明显慢于纤维环时,髓核极易呈现出突出状态[4]。
臭氧髓核消融术主要应用于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
臭氧存在一定的强化效果,其利用自身所释放出活跃的氧原子,能够对髓核中的蛋白多糖起到氧化作用,使得髓核细胞出现变形作用进而坏死,大大减少了髓核中的渗透压,同时使髓核体积逐渐变小,产生固化回缩现象,从而缓解机械性压迫。
当产生椎间盘突出后,髓核会产生一定量的炎症介质,使得周围组织产生粘连、水肿等现象,并形成牵拉疼痛[5]。
臭氧对部分炎性因子的释放起到一定的抑制效果,
从而使血管得到充分扩张,进而对患者的神经根水肿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促使局部有害物质可以顺利排出;臭氧同样能够有效地对中间神经元的刺激起到一定抑制,
能够引发脑啡肽等相关合成以及分泌,从而达到镇痛的效果。
3.2 射频及臭氧联合使用的效果采用一定温度的射频热凝能够使电极周边组织发展成为等离子场,从而形成一定量的高度离子化微粒,而离子自身所携带的能量可以有效阻断组织中分子间的连带现象,进而降低压力,实现减压目的[6]。
与此同时,高温能够使炎性因子灭活,对局部水肿产生相应的改善,以此来实现治疗的目的[7]。
臭氧具备强度较大的氧化能力,除此之外还存在抗炎以及镇痛效果,能够对髓核组织中的蛋白多糖起到氧化作用,逐渐丧失蛋白多糖的相关功能[8]。
然而髓核组织渗透性不好,致使水分逐渐消失从而产生萎缩现象,大大降低了经腰椎间盘的压力。
将两种方法进行联合使用能够有效地治疗颈腰椎椎间盘突出症,采用60℃~94℃的射频热凝温度,使得电极周边组织逐渐形成一定量的高度粒子化微粒,而微粒能够使髓核中的压力降低,从而被颈椎间吸收,达到减压的效果。
不论是哪种方法对颈腰椎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的本质均为使髓核产生萎缩现象,从而对其进行消炎以及消肿等,使得颈腰椎椎间盘的压力大大降低,有效防止了炎症产生。
将上述两种方法进行联合应用具有互补作用。
髓核组织如果可以充分接触到臭氧,则蛋白多糖氧化程度加重,因此髓核中的水分会逐渐消失,同时椎间盘中的压力会降低,其治疗效果更显著[8]。
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射频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进行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7%,低于对照组的6.8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对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于颈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中应予以选择射频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方法。
此法安全可靠,有助于加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文献】
[1] 吴建军.臭氧联合射频微创介入手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工
程,2012,19(10):1738-1739.
[2] 王少锋,孟小庆.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
药,2015,10(12):91-92.
[3] 谢静,李僧波.CT引导下三联微创介入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82例[J].医学临床研
究,2014,31(8):1615-1616.
[4] 李武强.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
药,2009,16(10):185,189.
[5] 罗霄,陈信军,李运涛,等.射频联合臭氧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J].颈腰痛杂
志,2011,32(2):145-146.
[6] 周建华,菅新民,胡亚威,等.切吸联合臭氧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西部医
学,2014,26(8):1005-1006,1010.
[7] 贾明睿,宋文阁.经皮旋切减压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总结[J].中国疼痛医学杂
志,2013,19(1):26-28.
[8] 盛艳伟,郭志猛,郝俊杰,等.射频等离子体制备球形钛粉[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3,42(6):1291-1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