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规范个人品德建设

合集下载

浅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篇)

浅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篇)

浅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以下是关于浅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供大家参考!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那么,作为新一代中国青年——当代大学生,又该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其实,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和书本中学习知识,更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历练自己,在努力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范围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加强自己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处理能力,这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不仅要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过硬专业知识,还要有一个友善的心灵坐标和一个诚信的道德标准,更要有一个敬业的责任意识,而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不变的爱国信念。

当然,站在自由、民主、开放、新锐的思想浪头的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背几段文字、喊几句口号就能落到实处的。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不是玄而又玄、不可触及的空洞理论。

它不在天上,也不在云里,它就在我们身边。

去年暑假,xx跟随一直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的xx同学和他的志愿者团队,走进了甘肃岷县灾区,为那里的老人和孩子们义务拍摄了4000多张照片。

在团队组建了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就这样拿着一个简单的卡片相机,利用节假日走进乡村,用短短三秒钟按下快门,将瞬间化为永恒,为贫困山区的老人留下珍贵的画面,为偏远乡村的孩子记下快乐的童年。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代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内在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制度和社会文化的核心价值,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统一体,是社会发展的道德指南和行为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富强是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

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的强大,国家才能有更多的资源和能力来保障人民的福祉。

实现富强是国家的基本目标,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支撑。

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制度。

人民的利益是最高利益,人民的意愿是最高意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人民的地位和权利,要求以人民的民主权利为基础,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法治环境。

文明是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精神的集中体现。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方向,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人们树立文明的品质和行为,推进社会的公德进步和文明建设。

和谐是社会的基本状态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和目标。

和谐发展是建设美好社会的原则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

自由是人类追求幸福的基本权利。

个人的自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保障和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人们充分享有自由的权利,并以自由为基础推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平等是每个人享有权利和机会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人们拥有平等的待遇和机会,反对一切形式的不平等和歧视,促进社会的公正和平等。

公正是社会的正义和道德的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人们在行为和决策中坚持公正原则,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公正、法治、诚信的社会环境。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保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人们依法行事和依法维权,倡导法治精神和法制思维,推动社会的法制化进程,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种价值观体系,旨在引领社会发展和个人行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以下内容:1. 爱国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要素,爱国主义鼓励人们热爱自己的祖国,为国家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八个方面。

这些价值观指导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中的行为准则。

3. 个人品德: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素质提升,包括诚实守信、友善和善良、辛勤努力、勇于创新、自立自强等品质。

这些品德使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相互促进。

4. 社会公德:鼓励人们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尊重他人权益,关心弱势群体,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5. 家庭美德:强调家庭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关心家庭,培养良好的家庭道德和家庭责任,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

6. 个人精神追求:鼓励人们积极追求真理、美好和完善。

这包括追求知识、追求艺术、追求精神境界提升等。

7. 民族精神:鼓励人们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创建与推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政府需要加强教育、宣传和法治建设,培养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社会组织和媒体也应当积极传播正能量,引导社会舆论。

同时,个人也应该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以身作则,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总之,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引领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指导原则。

它不仅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也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积极意义。

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全社会道德建设、价值追求的准则和规范。

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要素,是引领社会发展、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共识,为国家治理提供道德支撑和意识形态统一,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全社会价值追求、道德行为的指导原则。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统一全社会的思想认同,增强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具有继承和创新的双重意义。

2.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

这些价值观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交融,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

3.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中的地位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人们可以更好地接受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小学到大学,教育系统应该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培养力度,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使他们成为拥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新时代人才。

4.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和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不仅仅需要在教育领域进行,还需要在文化、媒体、网络等各个领域进行积极宣传。

要充分发挥文化创作的引导作用,推出更多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作品,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众中的认同度和接受度。

5.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策支持和推动力度,同时,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也应积极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

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

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
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富有民
族精神、时代特征和人民利益为核心的共同价值观念体系。

通过教育、宣传等途径,培养公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益
意识,努力做到诚实守信、友爱互助、勤奋上进等。

2.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观:强调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引领作用,培
育公民信仰社会主义思想和道德的情感认同,树立正义、公平、法治
等核心价值观念。

倡导公民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强调道德与法律的统一,鼓励个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

3. 推进德育工作:加强学校、家庭、社区等社会单位的德育工作,培养学生和公民具备良好的品德、道德和行为习惯。

强化学校和
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加强课堂教育,组织开展各类道德实
践活动,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 建设诚信社会:倡导诚实守信的道德要求,打击和预防各类
欺诈行为,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推动诚信体系在经济、政治、文化等
方面的全面落实,构建风清气正、信用互助的社会氛围。

5. 加强公民教育与素质提高:加强公民素质教育,提高公民的
知识水平、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培养公民具备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公民道德修养和自我约束能力,推动公民个体的全面发展。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德教育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德教育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德教育党的十七x报告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一、解释党的十七x报告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四德”建设提到事关和谐文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建设和谐文化指明了方向。

二、关系必须以个人品德修养为基础。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这四个道德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其外延由大到小,内涵由浅到深,共同构成一个完善的道德体系。

在四德建设中,人的能动性及个人品德建设是事关重要的,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构建和谐文化体系的进程,个人的修养特别是个人品德的修养是树立四德意识、规范言行举止、建设和谐家庭、模范地做好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的基础。

可以说,个人品德修养犹如石投水中引起环形水波一样,是四德建设的波源和基点。

实际上,这是要求我们每个人在道德建设过程中自觉地以自身品德修养为起点,首先向内作工夫。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体现为一种系列关系,个人品德是系列之始,亦即个人品德、修养、构建和谐家庭、建设和谐社会有内在的统一性,个人品德修养是社会公德的扩大,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是个人品质的外化与扩大。

不仅如此,在道德建设与人的关系中,人还是道德的体现者,只有个人具备优良品德修养才能由己及人,才能由己及家庭、集体和社会。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和谐文化中道德建设也是如此。

从公务员队伍来说,加强公务员个人品德修养就是旨在通过修养个人品德,使我们的公务员既是一名称职的人民公仆,又是一名受到公民学习、模仿、关注的对象。

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务员队伍素质的高低,尤其是个人品德修养的好坏对社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
提升企业员工道德素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道德和诚信,有助于提高企业员工 的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案例
中国移动
以“正德厚生,臻于至善”为核心价值观,强调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推动企 业在服务社会中不断发展。
阿里巴巴
以“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为企业价值观,注重客户体验和员工成 长,实现了企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如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愿景、使命和价值…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元素融入企业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中,使其成为企业文化的有 机组成部分。
通过培训和教育活动强化员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开展各类培训和教育活动,强化员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提高员工的道 德素质和职业操守。
诚实守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诚实守信,要求人们在经济、社 会交往中恪守诚信原则,建立相互信任的社会关系。
勤劳节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勤劳节俭的美德,鼓励人们勤奋 工作、节约资源,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如何在社会道德建设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01
宣传教育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社会广泛
文明友善
某青年志愿者长期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用友善的 行为传递了正能量。
如何在个人品德建设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化于心
深入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将其融入内心深处, 形成自觉的价值追求。
外化于行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实际行动,以良好的行为举止展现个 人品德的风采。
知行合一
传播,使广大民众深入理解其内涵和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石,是引领全社会文化建设和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

以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几个方面:
1. 社会凝聚力和道德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凝聚了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它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等为核心内容,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倡导诚信、友善、公正、谦虚、勤奋等美德。

2. 教育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领域和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

国家将其融入学校课程和教材,强调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在文化建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人们创作弘扬优秀文化作品和精神传统,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3. 社会发展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原则。

它强调共同富裕、社会公正、民主法治、文明和谐等价值目标,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协调。

在发展改革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着推动创新、开放、包容、绿色发展的路径。

4. 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通过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塑造了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它强调民族自信、文化自觉,推动传播中国价值观,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国家凝聚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涉及政府、教育机构、媒体、文化产业和个人等多个方面。

中国将继续在价值观教育、文化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深化推进,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力量和道德支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道德建设作者:孙冬梅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31期孙冬梅(云南开放大学,云南昆明 650500)【摘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党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本身包含了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是我国公民应该遵守的基本美德。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道德建设;《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凝练和升华。

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良好的公民个体道德素养、均衡的社会整体道德水平,是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伦理环境。

同样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公民道德建设,不但对提升公民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展现公民个人的道德理想与道德追求至关重要,而且也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是提升和展现民族形象的重要方面。

本文仅从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准则角度浅析公民道德建设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素质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核心价值观的内核是文化建设,公民的道德风貌是其外在表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素质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纳入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并以此作为根本的价值目标、指导思想和重点内容,不仅是我国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取得实效的内在要求。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学习资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价值、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含义1.价值人创建自我世界的一切发展即有价值,价值的核心本质内涵是人创建自我的存在即为自由人。

价值包括本体、源泉、结果及核心本质。

人即价值本体,人本身是价值的根本对象;人的行为即价值源泉;人的发展即为价值结果。

价值包涵人的意识和生命的整体发展,包涵人和外在自然的整体发展。

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主体和客体之间所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2.价值体系价值体系是指人们在确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各种价值观念的总和,即主体以其需求系统为基础,对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整合而形成的观念形态,价值体系是一个整体系统,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诸多要素,如指导思想、志向、信仰、信念、价值取向、价值评价等。

价值体系是慢慢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旦形成,又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许久性。

3.核心价值体系当一个社会中存在多种价值体系时,就有可能形成一种主导价值体系,并以它为统领,建立和形成这个社会的价值体系,这就要形成核心价值体系。

核心价值是对林林总总事务的发生、运行或物体存在样式进行了统括性的精简提炼后所得的核心要领,能够反映现实,具有“普世价值”的坐标体系,给人们一种相识世界、指导行动的原点和维度依据。

(2)任何社会都会推行反映根本制度和要求、服务于自身须要、处于统领地位、发挥主导和支配作用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以发展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整合社会意识,更好地巩固经济和政治制度。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3)核心价值体系是揭示阶级、政党、国家的核心价值,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处于核心地位,对阶级、政党、国家的生存发展起核心作用的思想体系。

建设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实现政治主见、巩固执政地位、维护统治秩序的基本途径,是衡量一种社会制度成熟、先进和否的一个重要标记。

(4)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着社会的本质,指导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

请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请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请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套包含思想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等方面内容的核心价值观体系。

其主要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富强是指国家富强、民族富强,追求经济繁荣和国家发展的目标。

民主是指人民当家作主,拥有平等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利。

文明是指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包括道德文明、教育文明、科技文明等。

和谐是指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包括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自由是指人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权利,追求个体的自由发展。

平等是指人人平等,没有任何人因为种族、性别、财富等原因受到歧视。

公正是指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追求社会资源和利益的公平分配。

法治是指社会的管理和治理依法进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是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手段。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爱国是指热爱自己的祖国,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敬业是指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和专业精神,追求个人的事业成功和社会的进步。

诚信是指言行一致,守信用,讲究信誉和信任。

友善是指和他人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树立和弘扬,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全民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深入推广和广泛传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内容。

个人品德修养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

个人品德修养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

个人品德修养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把这一目标作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内容,现代国家的合法正当性不仅需要健全的法律或法制,而且也需要健全而高尚的道德伦理和文化精神。

道德建设的加强,必须建立在个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没有个人的品德修养就没有社会的道德建设。

【关键词】个人品德修养;社会道德建设一、个人品德修养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道德是人们做人处世行为规范的总和;作为行为规范,道德首先是通过对个人的作用来实现其社会作用的。

作为个人,只能在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而有社会关系就必然有维护这种关系、要求个人予以遵守的行为准则,道德便是其中最为普遍、最为基本的行为准则。

这就是说,道德是以规范的形式表现着人所特有的社会关系,表现着人的社会本质。

一个人有无道德,是其是否由生物意义上的人转化为社会意义上的人的标志;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必要的道德素养,才能为社会所认同、接纳,才能取得扮演特定社会角色的资格。

所以,道德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点之一,是人之成为社会的人的主体性资格之一。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观念表现,凡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道德的存在,道德规范这一“应然之则”依据于社会的“必然之理”。

因而,把握了道德,也就从一个方面把握了社会和人生。

因此,个人品德修养,也是个人认识和把握社会的重要方法。

个人从来都不只是孤立的个体,他总是生活在特定人际关系的网络之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而道德原本就产生于调节人们关系的需要,因而,调节和融洽人际关系是道德的根本职能。

正是基于此,人们将道德通俗地理解为“处世之道”。

掌握这一”处世之道”,即修养个人品德,人便可以在人际关系的调节中,化干戈为玉帛,化紧张为宽松,进而建立起和谐、融洽、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

道德不仅对个人具有约束性,即“不应当做什么”,同时,道德对个人还有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即“应当做什么”。

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作者:岳涛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18年第12期摘要: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同属于道德的范畴,虽各有侧重,却相互结合,有机统一,由内而外,由小到大,涵盖了个体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群体的道德关系。

在中职德育中对这三者进行有效落实,可以构成中职德育的核心德育体系。

本文从四个方面简要论述中职德育中“三德结合机制”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结合机制;中职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4C-0068-03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方面和国家公民道德建设的三个着力点,而且,个人品德是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基础,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是个人品德的外在表现,这三者相互结合、密不可分。

一、以德育教学为源头,着重落实道德的认知建构明礼而知耻,崇德而向善,道德认知是对道德关系、道德现象和道德规范的认识,是培养道德情感、支配道德行为、评价是非美丑的先导条件。

没有对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正确认识“输入”,相应的道德价值观建立、道德情感渗透、道德品质形成和道德行为的“输出”都无从谈起,因此,促进学生道德认知的建构是“三德结合机制”建设的首要工作。

专门的德育课堂教学是目前职校教育中唯一可以实现系统化、结构化道德教育的途径,也是唯一可以实现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性德育体系建构的路径,因此,三德结合机制的建设,需要将常规的德育课堂教学为源头和主渠道,在系统化的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对三德的系统化认识,并达成相应的内在道德认知建构。

当然,专门的德育课堂教学需要教学方法灵活、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多样,重视德育实践和体验教育,重视道德知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四者统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以正确的三观引领学生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学习。

在专门的德育教学之外,其他公共课及学科专业课应该成为德育教学的有效补充,即结合本学科或具体课程的特点,挖掘其内在的德育因素,有效整合,引导学生学习课程的同时,也实现德育的逐渐渗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计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计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计划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我们的思想,不断形成精神共识。

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计划1党的十八大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基础,是实现强国富民的“钙”。

也是实现“农科梦”的理论基础,是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钙”。

作为每一个农科人,只有认真学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不断增强道德修养,培养高尚情操,提倡求真务实的精神,发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习惯,才能实现“中国梦”和“农科梦”。

一、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上三个倡导中的第一个倡导主要是从国家层面讲的,也就是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或者说国家要达到什么样的一个面貌;第二个倡导主要是从社会层面讲的,也就是指通过社会的管理与教化要呈现的面貌;第三个倡导主要是从公民层面讲的,也就是作为公民个体所要呈现的面貌,虽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三个层面,但根本是人,即人民群众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对我们农科院来讲广大党员和职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因此,要发动广大党员和职工认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要学习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也就是思想上要有自觉性,即“内化于心”,只有学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更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说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内化于心”的话,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外践于容”,也就是行动上要有自觉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最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最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系到我们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天大的事”。

然而,要想让这一体系真正被老百姓理解、践行,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则要“作于细”,使核心价值观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必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日常生活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日常生活化的必然性 现实生活可以分为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两种类型。

从价值观形成的规律来看,主体的现实需要是价值的内在尺度。

人们对某种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相当程度上是从自身日常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的“小事”的变化来确认是否可信、可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党的理论创新,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观念体系,来源于人民群众丰富的日常生活实践活动。

人们在相当的程度上是从日常生活中去感受、理解、评价和实践某种价值观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发挥其功能,就必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的根基在日常生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各族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并与之相适应的一套价值观念,是价值信仰、价值理想、价值观念和价值规范所形成的统一体。

歌德说过: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灰色的理论常常孕育在新鲜的日常生活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非日常生活正是基于日常生活的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它必须存在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才能获得生命的活力。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发挥引领、统摄、整合作用,必须转化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

日常生活是人的日常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必须把日常生活纳入视野,关注民生,体现民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实现其自身的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非高高在上的圣人伦理,它体现于一点一滴的日常生活实践中。

比如我们正在开展的个人品德建设,就是要倡导国民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78・
直倡 导和奉行 的是 集体主义 . 集体 的利益 高于一切 , 个人利 人 的积极性 、 能动性 和创造性 , 扼杀社会 发展 的活 力和动力。 而市场经济 “ 利益本位 ” 的价值追求 , 一方面使推崇个人利益
然、 社会 和谐 共存 的内在要 求 . 达了对人 的 自由而 全面发 表 精神 的基本 内容概括为以人为本 , 科学发展 , 追求 自南。 以人为本是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人文精神的核 心所在 。 它
பைடு நூலகம்
义思想道德建设 中的突出地位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
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的新探索 . 是全 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
量和 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
为根据 , 、 和融合各种优秀的思想 文化成果 , 吸收 借鉴 在实践
中不 断前进 、 不断发展。9 0年来 , 中国共产党坚持 马克 思主
态 , 能有效 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 , 才 在尊重差异 中扩大社会 认 同, 在包 容多样 中形成思想共识 , 团结不 同社会 阶层 、 同 不 认识水平 的人们共同进 步。
核 心价值观是整个价值体系中最基础 、最核心 的部分 。 是一个人 、 一个 民族乃至一个 国家长期秉承 的一整套根本原
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先后形成 了毛泽东思想 、 邓 小平理论 、三个代 表” “ 重要思想 以及科学发展观这四大理论 成果 , 不断赋予 马克思主义以勃勃生机 。正是在中 国化马克 思主义的指导下 , 中国共产党党不 断从胜利 走向胜利 , 把一
神文 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 根本 目的就在于不断提高人们的道
中图分 类号 :6 G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3 87 (0 2 o — 18 0 10 — 4 7 2 1 )4 07 — 3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加强个人品德建设写入报告 . 突出了 党对社会个体的品德要求 。 也表明了个人 品德建设在社会 主
准则的强大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 系 , 它始终 以客观事实
湖 北 社 会科 学 2 1 0 2年第 4期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规范个人品德建设
孙 彤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 河南 郑州 4 0 1 5 0 5)
摘要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的构建应 该体现五 个方面的实践 原则: 以马克思主 义为指 导的核 心价值观 . 以公
2以公平正义为前提的利益观 。 . 利益观就是人 们关 于一切利益 的信念 、 仰 、 信 理想和标 准的总称 , 它包括利益判断 、 利益取 向和利益评 价等 。 马克思
益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最终动 因。在计 划经济条件下 , 我们一
则。 它从深层次稳定 而又恒久地影响着个体或者群体的思想 观念与价值取向。 核心价值观是无形的 , 并且不具有强制力 ,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的实践原则
中 国特色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的构建应该 体现 以下五个 是 内核 , 渗透并统领其他 四个 方面。而利益观 、 发展观 、 道德
观和社会观没有高下主次之分 , 四者紧密 围绕在价值观的周
方面的实践原则。 这其 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的核心价值观 论 , 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的性质和方 向。我们的核
导致个 人主义和利 己主义泛滥 。社会 主义与市场经 济相结 合, 扬长避短 , 趋利避害 , 形成 了新的利益观。它要求把社会 道德建立在物质利益原则上 . 既要把 国家和社会集体利益放 在首位 , 又要 尊重和保 障社 会成员 的正 当利 益 , 而到达经 从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实践 中 , 各利益主体的需求普遍 而 多层次地凸现 出来 ,从而使 主体 的利益取 向 日益 丰富多
围. 相互联系 、 相互贯通 、 相互促进 , 有序地支撑着社会 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 这五个方面 的实践原则与中共 中央提 出的社
会 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 的四个方 面 , 既有并 列又有互通 , 以 可 说是支配人类进 步的人文精神 的当代中国表达 。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的核心价值观。 .
既要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及时化解各类矛盾又要通过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来树立一种理想境界的信仰把这种与人类生存的本真精神紧紧相连的人生信念渗透于个体内心由感性的接受认知转化为一种自觉地道德诉求从而个体有了崇高的理想意识和强烈的生存渴望这种持续的向上的自我实现的动力也就会自然成为主体性滋生的不竭源泉推动整个社会群体的道德崇高感的树立
平正义为前提 的利益观 , 以人文精神为根本的发展观 , 以社会 主义荣辱观 为核 心的道德观 。 以和合 文化 为依托 的社
会观 。用这五个 实践原则去规 范个人品德 建设 , 是个人品德建设的 内在本 质和逻辑需求。
关 键 词 : 会 主 义核 心价 值 体 系 ; 社 个人 品 德 建 设 ; 实践 原 则
德意识和道德水平 , 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用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规范个人 品德建设 , 是个人 品德建设的内在本质 和逻辑需求 。

个贫穷落后的中 国, 变成为一个初步繁荣 昌盛 、 欣欣 向荣的 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 是社会
主义意识形态的旗 帜, 它为我们提供 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我 益似乎是集体利益 的对立面而遭到批评 , 其结果必然扼杀个 展 的终 极 关 怀 。 由此 , 们 可 以把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的 人 文
的价值导 向得 到重 新审视 , 有利于发挥 人的主体性 , 实现个 人价值 : 另一 方面 , 也极 易使人们见利 忘义 , 迷信 金钱至上 ,
心价值观必须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 如果 离开了马克思主义
的指导 , 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迷失 方向 , 就会 动摇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 。 动摇全党全 国人 民团结统一 的思 想基础 , 导致思想混乱乃至社会 动荡 。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
义 为指 导 . 会 主义 核 心 价 值 观 才能 反 映 社 会 主 义 的 意 识 形 社
态, 进而形成 内在 的支撑 和左右价值判断 、 行为取 向和行 为
但 当它一旦 被行 为主体所接受 ,就会 进入 自觉的无意识 状 说 :人们奋斗所争 取的一切 . 同他们 的利益有关。”l2 “ 都 _p) I8利 (
作者 简介 : 孙彤 (9 2 )女 , 18一 , 郑州航 空工业 管理 学院思政部讲 师, 法学博 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