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两首 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长春版语文初二上册第3课《宋词二首江城子》

长春版语文初二上册第3课《宋词二首江城子》

长春版语文初二上册第3课《宋词二首江城子》【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古代诗词。

2.了解要紧内容。

3.体会所表现的情志或意趣。

【教学重难点】1.朗读背诵古代诗词。

2.了解的要紧内容。

3.体会所表现的情志或意趣【教学过程】一、讲授词一样分为婉约派和豪爽派。

上节课我学过了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的《凤栖梧》,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下豪爽派的代表人物苏轼的一首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漂亮。

代表人物:李清照、温庭筠、柳永。

豪爽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大。

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进展而推向高峰。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伙儿。

为“唐宋八大伙儿”之一,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爽派要紧作家之一。

苏轼是豪爽词派的创始人,但细数《东坡乐府》,340多首传世之作中,真正称得上“豪爽”的也只是十分之一、实际上,苏轼是豪爽婉约两擅长的大伙儿。

2.写作背景: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确实是苏轼写的第一首,也是最为典型的一首豪爽词。

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

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

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预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

三、读词:自由、放声地大声朗读四、研读探究1.“密州出猎”什么缘故要用“出”,而不用“打”呢?答:词专门讲究练字,“打”字是口语,“出”字是书面语。

因为打猎时要走出城,因此用“出”。

2.上阕描画的是如何样的内容?答:描画出猎时的盛大场面3.你认为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呢?答:狂4.哪些语句表现“狂”?(1)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2021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三宋词二首水调歌头教学设计2长春版

2021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三宋词二首水调歌头教学设计2长春版

水调歌头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和“月亮”在古诗中的意象情感。

进程与方式:反复朗诵,让学生“明其意,懂其理,诵其情”,通过联想和想象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酷爱诗歌的情怀,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

培育学生踊跃、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2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学习过古代诗词,对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诵方式有必然的熟悉。

对本诗的作者苏轼,学生并非陌生,他们在课外读过许多有关苏轼的小故事,对其人其作品有初步的了解,而且本课是苏轼的名篇,千古传颂。

学习本课,学生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了一分熟悉,还能在慢慢感受苏轼对亲人的怀念之情的进程中,情感作者表现出来的旷达胸怀。

3重点难点一、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及其旷达胸怀在词中的表现。

二、训练学生合理、斗胆、独特的联想和想象。

把握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转变。

4教学进程活动1【导入】图片导入,视觉联想一轮明月,悠悠千载,它不仅见证了历史的浮沉,世事的变迁,同承载了古入往今来文人墨客太多的情怀:深切的思乡情,缠绵的恋人曲,更有那对亲人的思念与挂牵。

此刻咱们就先来一个“对月吟诗”。

师:同是这轮明月,东坡先生在一个中秋月圆之夜为我们吟下了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首词,去感受先生的情怀,走进苏轼,领略一位磨难中的智者的风采。

活动2【教学】以生为主,层层递进二、了解作者,熟悉背景一、学生预习汇报,教师补充苏轼(1037 -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广博,文章诗词书画均工。

著有《东坡乐府》。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在散文、诗词、书画方面均有较高成绩,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

【精选】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3宋词二首水调歌头教案长春版

【精选】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3宋词二首水调歌头教案长春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

故事是此词意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遣情、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诚挚祝愿的情怀。

【知识与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欣赏古词的方法。

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2、通过感悟本词情景交融的意境,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一、唤起体验1、导语设计中秋节有哪些习俗呢?(吃月饼、赏月等)同学们知道哪些与中秋咏月有关的诗词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中秋咏月的宋词——苏轼的《水调歌头》。

(出示相关课件,板书课题。

)2、交流作者有关资料及写作背景。

(出示相关课件)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时追谥文忠。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传诵甚广。

题解及写作背景:水调歌头,是词牌名。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

唐代演变为宫廷乐舞的“大曲”。

截取大曲《水调》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因而得名。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

丙辰年(即1076年)中秋,当时41岁的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六七年没有见面。

吉林省长春市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词两首》之渔家傲教学设计 长春版-长春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吉林省长春市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词两首》之渔家傲教学设计 长春版-长春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渔家傲秋思》1、教材分析《渔家傲秋思》是某某200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第三课《词两首》中的一首。

作者X仲淹是北宋名臣,颇具文治武功,但人们大多认为他是文官,而很少当他为武将。

这首词就是告知人们,他是怎样用“词”这种文学样式来表达切身的军旅生活的。

全词真切感人,它讲究内容和形式的浑然一体。

时间上,由白天、黄昏到深夜;对象上,由景物深入到人的精神境界。

词人把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采用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和戍边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纵观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无论题材、情调还是艺术方面,它都为宋词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

2、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有感情的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品味词中描写的边塞风光,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词句品味、体悟词作内涵,学会在“解题—析景---悟情”中赏析词的意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词人忧国思家、壮志难酬的情怀。

3、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基础,理解作品的能力在逐渐加强,赏析作品的方法也有了些许的积累,对于描写边塞生活的作品也比较熟悉。

所以,根据《渔家傲秋思》的写作背景和词人的个人经历以及这首词中描绘的“异”景“悲”情。

我觉得,教授本词的过程中,应重在朗读、问题引领和适时的追问、点拨,课堂上立足于读深读透,解析时加以合理的知识、方法,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自主学习。

我相信,即使有疑难问题也可迎刃而解。

4、重点难点重点:朗读、解读全词,了解边塞风光之“异”和戍边生活之“苦寒”,体会作者的忧国思家、壮志难酬的思想情怀。

难点:领悟词作者通过景物描写,寓情于景,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5、教学过程【导入】情境引领激趣入文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既有政治远见,又有军事谋略,虽仕途之路荆棘丛生,但他连遭贬谪,却矢志不渝。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的胸襟和抱负的写照;“军中有一X,西贼闻之惊破胆”是他的能力和魄力的展现。

(新)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宋词二首》教学设计

(新)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宋词二首》教学设计

《江城子》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

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

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活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了解次的艺术风格和豪放词派。

2、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3、引导学生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了解词人和写作背景。

2、诵读诗歌,用心体会诗词的意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跨越时空,和古人对话,理解古人的情思,学习他们那种为追求理想、报效国家而敢于献身的传统精神和求真求美的创作态度。

【教学重点】1、品味词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

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情感2、理解词人的创作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和讨论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此的感悟、鉴赏能力。

多媒体、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请同学们仔细看画面,观察画中人物的年龄、身份,引发大家的兴趣,猜想任务的行踪,导出标题《江城子》。

(大屏幕出示图片和标题)二、出示学习目标三、作者及作品介绍1、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嘉祐(宋仁宗年号)进士。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狱,后贬黄州。

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2、写作背景: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

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

这首词是熙宁八年(1075)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四、朗读理解词意1、播放示范朗读;2、学生自由朗读;3、结合课下注释再读理解词意;4、教师指导理解词意;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三宋词二首江城子教学设计长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三宋词二首江城子教学设计长春

江城子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著名词人生平,词的风格。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本词,体会豪放词风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人的情感,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本词。

2学情分析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热情和状态参差不齐,程度稍好的已经有了一定学习古诗词经验的学生,不但关注诗文的语言所传达的意思,更关注诗文内在魅力对他们的吸引;而另一部分学生看到古诗词就头疼,背诵默写就是他们最头疼的事,更谈不上理解赏析了,所压迫引领学生走进诗词的意境体会诗词的情感。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词人的豪情壮志。

教学难点:把握词的词眼。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情境导入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幅什么画?画上的人们在做什么呢?(展示PPT)(一幅古人在狩猎的画作)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的一首词,《江城子·密州出猎》活动2【讲授】二、合作探究1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①有没有同学愿意主动介绍一下苏轼呢(请同学回答)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词学上,苏轼是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②由老师讲述本词背景,学生由此体会词人情感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他写的第一首,也是最为典型的一首豪放词.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中,祭常山归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

2.请同学根据老师刚才所提供的背景,体会一下词人的感受,带着这种感受去朗读整首词。

①给学生一分钟自己体会,然后找同学来朗读。

②音频范读,学生谈谈听后感受。

③男女同学分上下阙朗读。

3.我们一起来看词的上片。

找同学来读一下。

①老夫聊发少年狂。

是什么意思?聊:姑且;发:发一发。

宋词二首(《凤栖梧》《江城子密州出猎》) 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宋词二首(《凤栖梧》《江城子密州出猎》) 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宋词二首(《凤栖梧》《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宋词二首(《凤栖梧》《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上册)1宋词二首(《凤栖梧》《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本次教学内容为《凤栖梧》《江城子密州出猎》,分别选自苏轼和欧阳修的词作。

这两首词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是学生认识宋词、学习古文的重要材料。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宋词的基本韵律、体态、特点;理解《凤栖梧》《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大致意思和文学价值;掌握赏析宋词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人的习俗与生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同时,使学生体会语言的美妙和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学生应先背诵《凤栖梧》《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词句,以感受古人优美的语言和精神内涵,为本节课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2.阅读课文(2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共两人一组,给每组发放一份《凤栖梧》《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讲义,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张口读一遍,然后再回答几个基本问题,如《凤栖梧》中“蛾儿雪柳黄金缕(词里本无人")”中的"蛾儿"、"雪柳"、"黄金缕"及其他人物、景象的区别。

学生通过组间交流加深对两篇词的理解和感知。

3. 文本解析(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用大家共同理解的语言和自己对词的理解,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每首词的主题是什么?(2)怎么理解每首词的情感表达?4.欣赏与分析(50分钟)老师在课堂上播放两篇词的朗诵,并要求同学在听的过程中,注意理解作者的感情语言、修辞手法等特点,同时在纸上画出自己的感觉。

教师指导学生单独分析两篇词,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心得,是的学生能从表象中看到更深层次的意蕴,培养学生的文学意识和阅读感性。

5.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今天的阅读体验、分析感受和理解问题,让学生有机会分享知识和体验,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解决不懂的地方,认真听取老师的意见建议,找到自己的做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词两首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宋词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著名词人的生平,词的风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当堂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把握词的文眼,感受词作者的情感,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

教学重点
词眼赏析。

教学难点
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词人面:对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完成《凤栖梧》自学提纲
指导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了解作家作品,理解诗意。

3、品味字句,体会诗歌语言的精妙。

4、整体把握诗歌主旨。

完成自学目标
一、:文学常识
关于作者
二、字词的音形意
1、易错字参考(抄写并注音)
2、重点词语的理解
3:、重点词句理解
三、体会主旨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提到柳永,你能想到他的哪些名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情种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孤独、迷茫的柳永;“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这是不倦地寻找美、享受美的飘逸的柳永;“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这是天涯沦落人的柳
永;“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是满怀愁绪的丹青手柳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凤栖梧》。

二、复习宋词的常识。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一定的。

每句的平仄也是一定的。

别名:诗余、曲子词、长短句等。

形式::有词牌,有标题,一般都是两段(片),句子长短不一。

分类:按字数--小令、中调、长调。

按段落--单调、双调、三叠……
派别: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秦观等);豪放(苏轼、辛弃疾等)。

三、教师范读两首宋词,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宋词中蕴涵的情感。

四、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

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

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

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仕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

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
馆,与歌伎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

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

许多歌伎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而身价大大提高。

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

他的《乐章集》中有一半属于慢词。

在他之前,慢词只是个别人试作,还不怎么流行。

由于他的提倡,使得慢词广为流行,形成了与小令并驾齐驱的局面。

长调的运用,扩大了词的容量,使词的表现手法得到丰富和发展。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擅长铺叙,柳词“铺叙展衍,备足无遗”(李之仪《姑溪词跋》)。

《望海潮》和《雨霖铃》都是善用铺叙手法的范例。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

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五、题解。

《凤栖梧》为《蝶恋花》之别称。

此词系怀人之作。

1.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

又名《鹊踏枝》等。

双调,六十字,仄韵。

2.重点字词解释。

(1)危楼:高楼。

(2)黯黯:迷蒙不明。

(3)拟把:打算。

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4)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

当:与“对”意同。

(5)强:勉强。

强乐:强颜欢笑。

(6)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六、讲解。

1.词中哪些字、词(意象)或句子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种刻骨的相思和哀愁的感情?
“伫倚危楼”“草色”“残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品味意象。

草色残照--:愁、离情别恨;
例: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淮南小山《招隐士》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古道。

--《饮马长城窟行》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范仲淹《苏幕遮》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明月--思亲、思故、思乡;
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凭阑登高--凭吊怀古、思乡怀人;
松兰梅竹--坚贞高洁的品格;
杨柳--惜别;
杜鹃--沦落失意、哀怨凄悲;
猿啼--羁旅苦况。

3.作者为了抒发春愁之情:,他描写了哪些景物?
细风、草:色、烟光、残照--黄昏春望图。

4.作者观景的立足点在哪里?有何特点?
伫倚危楼--极目远眺。

5.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把“景”和“情”联系起来的呢?
春愁、凄美、伤感--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6.面对孤寂无奈,作者想用什么来排解心中相思的痛苦?结果如何?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

结果:借酒消愁愁更愁(“强乐还无味”)。

7.“春愁”令人如此痛苦难熬,作者后悔了吗?词中哪些句子说明了这个问题?
不后悔。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思考探究一:柳句源自《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柳句与原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同:都表达了相思之苦,写相思使人消瘦。

异:原句写恩爱夫妻间相思,柳句写情人间相思;原句只写想瘦了人,柳句则说想瘦了也不后悔。

思考探究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坚贞执著、矢志不移的精神。

结合现实,这两句还可以表达什么?
例:对理想、:学业、事业等的执著追求和坚定信念。

七、布置作业。

欣赏、品味、探究:以“我欣赏(喜欢)……因为……”为格式赏析。

如:我欣赏“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因为“伫倚”意象已为全词定下思念之调,加之写“春愁”从天边长过来,表达脱俗又显得韵味无穷,为全词埋下绵绵愁思之笔。

板书设计:
凤栖梧
柳永
细风草色烟光残照--黄昏春望图
春愁凄美伤感--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词眼--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课时
完成《江城子》自学提纲
指导学习目标:
5、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6、了解作家作品,理解诗意。

7、品味字句,体会诗歌语言的精妙。

8、整体把握诗歌主旨。

完成自学目标
一、:文学常识
关于作者
二、字词的音形意
1、易错字参考(抄写并注音)
2、重点词语的理解
3:、重点词句理解
三、体会主旨
第四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屏幕,这幅画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屏幕展示出猎图)
那么,是在哪里出猎?谁在出猎?(苏轼和他的同僚在密州出猎)
整首词给人的感觉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是什么?(豪放)怎么豪放呢,从词的哪些字眼可以看出?(引导学生朗读词)
二、集体朗读《江城子密州出猎》。

三、教师指导朗读,正音正字,教师示范背诵。

四、苏
[宋词两首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长春版颐和园课件</a>
2.长春版野荷塘教学课件</a>
3.<!--er:/shi/1027986.html-->诗经两首优秀教学设计
4.【潘阆】宋词大全</a>
5.张先宋词大全</a>
6.关于战争的宋词</a>
7.外国诗两首的教案</a>
8.《外国诗两首》课件</a>
9.《古诗两首》教案</a>
10.诗经两首教案</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