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jfag关于假期经济的调查报告
假日经济调研报告
假日经济调研报告假日经济顺应了潮流,满足了消费需求,促进了生活方式的提高,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假日经济产业覆盖面广,覆盖服务业、旅游业、餐饮业、交通、商业,特别是服务业包括交通、商贸、产品、医疗卫生,还带动了农业发展,产业链条比较长。
同时,假日经济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恰逢消费需求升级以及全域旅游时代,假日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假日旅游市场消费旅游对消费拉动力指数:春节旅游对泛消费行业拉动力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分城市线来看,一线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旅游产业成熟,旅游消费拉动力指数最高。
二三线城市旅游消费拉动力呈持续上升趋势,发展潜力充足,四五线城市受乡村旅游等特色旅游兴起带动,也逐步成为当地重要经济来源产业。
春节旅游对行业拉动力指数:旅游消费对餐饮、娱乐、住宿、购物四个行业的拉动力指数均在60%以上。
较去年分别提高2.6、4.9、2.2、4.5个百分点。
作为生活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消费为拉动相关行业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春节餐饮消费热度:餐饮消费逐年上升,美食成为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5-2018年春节餐饮消费热度逐年增长。
随着快餐、咖啡厅等轻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游客在小额餐饮的消费增长迅猛,同比增幅超50%。
春节餐饮消费金额:2018年春节餐饮类交易金额同比增长40%以上,餐饮类单笔交易金额同比增长35%,中高端餐饮服务增长明显。
其中,消费交易最高的5个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佛山。
国庆旅游市场数据:旅游业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而假日更是刺激了人们的旅游消费。
2018年国庆旅游收入达到近6000亿元,其中山东、河南、湖北以及广东四省份旅游收入超400亿元。
国庆餐饮企业收入:2018各地婚庆喜宴、家庭聚餐市场持续火爆,大众化、特色化餐饮广受青睐。
据数据统计显示:“十一”黄金周期间,陕西、江苏、湖北重点监测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3.2%、12.6%和12.5%,广西、吉林、四川分别增长11.2%、10.2%和9%。
假日经济现状与经济学分析
假日经济现状与经济学分析假日经济不仅是“节日经济”,更不仅因为在假日内旅游行为是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就说假日经济是“旅游经济”。
假日经济是以消费为主,包括旅游、休闲、娱乐等主要表现形式,涉及到商品消费、旅游服务消费和文化娱乐消费三个领域。
文化旅游也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旅游方式,其以“满足旅游者学习文化、了解历史、探索知识”的新概念比传统旅游更符合现代人增长见识、提高水准的旅游需要,各个历史文化景点的开发,和依附于节日的音乐会、戏剧的发展,将会对文化消费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文化建设目前在我国还相对薄弱,要发展文化旅游业,让其成为拉动经济中的顶梁柱,还需假以时日。
标签:假日经济;消费;经济学分析;可持续发展1 当前文化消费发展明显不够我国的文化娱乐消费产品仍然处于十分匮乏的状态中。
一方面,目前我国的城市中,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文化消费场所数量较少,艺术表演场所、电影放映场所、演艺娱乐场所、美术品经营场所等都明显不够。
其中,已经存在的美术品经营场所,所涉及的门类也不够丰富,主要集中在历史等方面,而自然、科学、艺术等门类数量还有待提高。
另一方面,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大,人们的文化消费素质也有待提高。
从整体上看,人们现在偏好集中在娱乐性较强的产品上,对文艺性的产品需求较低,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电影院更愿意放映娱乐片、音乐厅的票价只有演唱会门票的几分之一,其厅堂中却依然经常坐不满。
这样的现状对于我们的假日经济发展中的精神文明积极建设是十分不利的。
2 市场服务意识差目前我国的假日消费市场呈现一片繁荣之像,但是服务意识的缺乏却始终是个问题。
假日中商家大量的热卖促销,很容易造成各商场和商铺的人员爆满,许多服务人员只能匆匆应付,这样很容易造成服务品质的下降,甚至出现服务人员对顾客冷漠、缺乏礼貌和耐心、三言两语草率打发等行为。
在餐饮类时情况可能会更严重,由于客人的增多使得服务品质下降,甚至影响卫生环境。
这不仅仅影响人们的消费情绪,甚至有可能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假日经济发展调查
大学生思政实践课调查报告假日经济发展调查——以广州地区为例摘要:假日休闲作为一种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不同于基本生存需要的单一化和物质型,而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和精神型。
将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文化产业整合成一个休闲产业系统,并加强其建设,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假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产业结构;休闲产业;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一、前言中国的公众假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放假较为集中,而不是象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那样采取分散放假的形式。
分散放假可以大大提高国民享受假期的质量和水平,也免除了旅游行业和旅游设施出现的忙闲不均的现象。
目前,国内除去每周末两天假外,全国公众假期一年有10天,分别是元旦一天,春节、五一和十一各三天,这实际上已经接近或者达到国际上许多国家放假的水平。
但在放公众假期的时间运作上,却可以很好研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实施和管理公众假期的规律和经验。
假日经济是以旅游、文化、体育、交通、餐饮等连带产业群为主体,将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文化产业整合成一个休闲产业系统。
假日经济的出现,是国家刺激消费,推动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带来的成果,是近年来人们期望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它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如何维护假日经济这一良好势头,使它长盛不衰,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值得认真地总结和研究。
二、调查结果分析与评价本小组通过利用假期的时间根据问卷调查方式对广州市73个市民进行调查了解人们假日消费的情况对假日经济的看法是。
对假日经济的看法是:认为很好可以促进各行业发展占68.49%,对经济发展不利5.48%,假日经济职能起到一时的促进作用,不能维持长久21.92%。
在假日里,旅游38.36%的人通常选择哪种方式度过,购物9.32%,聚餐聊天43.84%呆在家里45.21% 看电影39.73%,上网50.68%,睡觉41.1%,其他10.96%,由此看出假期人们普遍都会出外消费。
影响度假方式的主要因素认为出行路线占8.22%,消费价位和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占57.53%,个人爱占27.4%。
假日经济工作情况汇报总结
假日经济工作情况汇报总结根据关于假日经济工作情况的调查和汇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总结。
一、市场概况据市场调研显示,假日经济在过去几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假日购物、旅游、餐饮等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假日经济已经成为支撑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二、消费升级趋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服务体验、品牌形象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升级。
假日经济也在不断受到消费升级趋势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假日选择高品质的购物、旅游和餐饮服务。
三、旅游市场发展假日旅游市场在近年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度假观念的普及,假日旅游需求持续增长。
一些旅游热点地区成为假日旅游的热门目的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同时,假日旅游也带动了当地酒店、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餐饮行业现状假日餐饮行业在近年来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
消费者在假日更愿意外出就餐,特别是一些特色餐饮、美食街、酒吧等都受到了较大的关注。
许多餐饮企业也推出了假日特色菜品和活动,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五、假日经济对就业的影响假日经济的发展,为就业创造了大量机会。
特别是在旅游、餐饮、零售等行业,假日季节性用工需求大幅增加。
许多地方因此得到了增加就业机会的好处。
六、假日经济存在的问题假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是一些消费过度,存在“压岁钱”效应;另一方面是一些假日景点和商业区的拥挤、交通问题等也需要引起重视。
此外,假日经济的一些短期性、波动性也给企业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七、假日经济发展趋势未来,假日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休闲度假的需求将愈发旺盛。
同时,随着消费升级趋势的深入,假日市场也将会呈现出更多的新特点和亮点。
总的来说,假日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也为就业创造了大量机会。
然而,假日经济发展也需要引起重视,必须加大对假日经济的监管和引导,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假日经济的健康发展。
假日经济工作情况汇报
假日经济工作情况汇报近年来,假日经济在我国迅速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作为一名假日经济工作者,我将对我所在地区的假日经济工作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假日经济在我所在地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假日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各种旅游、休闲、娱乐项目受到广泛关注和参与。
景区、旅游景点、主题公园等假日经济产业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同时,假日经济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业的繁荣,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假日经济格局。
其次,假日经济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政府加大对假日经济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了假日经济的繁荣发展。
各级部门积极引导和支持假日经济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加强了假日经济产业的规范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同时,广泛开展假日经济宣传推广活动,提高了假日经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为地方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再次,假日经济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假日经济产业结构亟待优化,目前以旅游业为主导,其他假日消费领域发展相对滞后。
二是假日经济产品和服务质量不高,部分假日经济项目缺乏特色和竞争力,影响了假日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是假日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假日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需要加大对假日经济的扶持力度,提升地区假日经济的整体水平。
为了进一步推动假日经济工作,我建议,一是加大对假日经济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假日经济项目建设和运营,推动假日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是加强假日经济产品和服务质量监管,提高假日经济项目的品质和竞争力,增强市场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是加强假日经济工作的统筹规划,推动假日经济发展的区域均衡性,实现假日经济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假日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对于我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要充分认识假日经济的重要性,不断完善假日经济工作机制,促进假日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地方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有关中学生假期消费调查报告范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有关中学生假期消费调查报告范文【标题】中学生假期消费调查报告【正文】一、调查目的和方法假期是中学生们放松心情、开展兴趣爱好的重要时期。
为了解中学生假期消费情况,掌握他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意识,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
问卷内容涵盖假期消费项目、消费金额和消费理由等方面,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185份,有效答卷率为92.5%。
二、调查结果1. 假期消费项目中学生在假期的消费项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购物、旅行、娱乐、学习和社交活动。
其中,购物占比最高,达到55%,旅行占比为20%,娱乐占比为15%,学习占比为5%,社交活动占比为5%。
2. 消费金额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在假期的消费金额分布较为均匀,绝大部分学生每月的消费金额在200-500元之间。
其中,200-300元的学生占比为40%,300-400元的学生占比为30%,400-500元的学生占比为20%,500元以上的学生占比为10%。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消费理由中学生进行假期消费的主要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放松心情、满足个人需求、丰富生活、提高自信和增加社交圈。
其中,放松心情占比最高,达到40%,满足个人需求占比为30%,丰富生活占比为20%,提高自信占比为5%,增加社交圈占比为5%。
三、分析和建议1. 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学生在假期的消费项目和消费金额相对较为理性和稳定。
购物是中学生最主要的消费项目,表明他们在假期消费中有一定的理性和目的性,但也需要注意消费过程中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消费金额相对较为均匀,说明学生们在控制自己的消费预算方面表现较好。
消费理由主要集中在满足个人需求和丰富生活,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和社交技巧。
2. 建议针对调查结果,本调查报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消费。
中学生在假期消费过程中应该养成合理消费的习惯,尽量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经济状况进行消费,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假日经济调研报告
关于假日经济产生的原因调研报告1999年,为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国务院通过上移下借的方法调整假日时间,使得当年的国庆假期变成“长假”,增至7天。
在这7天里,全国共有4000万人次出游,旅游总花费达140亿元人民币,7天中的旅游消费相当于1998年全年旅游总收入的5.9%。
在当时国内需求普遍不足的情况下,这种“假日经济”刚一出现即赢得了各方赞誉。
2000年,随着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在正式实施,我国百姓开始每年拥有春节、“五一”、国庆等三个“长假”,如果算上双休日,那么,我国公民可享有的假日每年共达114天,约占全年的1/3时间。
“假日经济”受到了政府、百姓、媒体、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顾名思义,“假日经济”是指假日里特有的一种经济现象,它的实质是假日消费经济。
具体地讲,“假日经济”主要是指由于假日延长对经济生活各方面造成的影响,主要突出放假期间所发生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及产生的相关经济效应.人们会利用节假日集中购物、集中消费的行为,带动供给、带动市场、带动经济发展的一种系统经济模式。
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因为有一部分人休息,而使另一部分人获得工作的机会。
假日经济属于消费经济范畴。
假日经济的主要特征是消费,假日经济具有的文化特征是休闲与旅游,假日经济具有的空间特征是流动与聚合,包括人流、物流和资金流。
从时间上来讲,集中在双休日与三个"七天"的节日高峰。
“假日经济”在我国出现的原因任何一种经济现象的产生都必然有其特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
一、假日经济产生的背景第一,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年收入过到500至800美元,是旅游消费急剧扩张的时期。
199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5854元,已达500美元左右,有的城市已达1000美元,可以说我国已迈入了旅游扩张期的门槛;第二,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
1999年国务院决定增加公民的假日时间,全年达到114天,占全年总天数的31.2%。
“假日经济”的经济学分析
“假日经济”的经济学分析“假日经济”的经济学分析摘要: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集中购物、集中消费,从而带动市场繁荣,它对我国的消费市场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其同样存在弊端。
通过对假日经济的现状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运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劳动供给曲线模型阐释假日经济的产生,并提出对于我国假日经济发展的可行性对策,使得假日经济真正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关键词:假日经济假日旅游黄金周旅游消费近年来,“假日经济”逐渐升温,但它是并非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一样是经济学界一直以来就存在的概念。
“假日经济”这个名词是在经历了1999年的国庆假日,元旦春节假期,以及后来的清明端午中秋等小长假之后,才被媒体、报刊所炒作。
在我国,每年的公休假日已达114天,本文通过对假日经济的经济学分析,从而提升人们对假日经济的关注以及加强假日经济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假日经济的概念及特征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集中购物,集中消费从而带动市场繁荣、经济发展的一种综合性经济模式。
假日经济的涵盖体系面十分广泛,基本上涉及了第三产业之中的大部分行业。
人们在节假日里集中性的消费大大地刺激了消费市场的活跃,有效地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假日经济不仅仅是指简单的消费这一方面,其涵盖面十分广泛,涉及政府、市场、消费者三方面的利益。
假日经济的特征有以下几点:(1)消费主体的广泛性。
每一个阶层的人都会参与其中,参与的人数较多,消费量十分巨大;(2)消费数量的集中性。
在大的节假日,政府可以扩大消费拉动内需,消费者的消费数量较大,数量较多;(3)消费方式的多样性。
主要是以旅游、娱乐、休闲、结婚等为主,也兼顾具有其他方式。
同时旅游经济不仅仅是假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在假日经济中起着导向性的作用;(4)消费类型的休闲性、即兴性。
根据调查,休闲消费、即兴消费、礼品消费占假期消费的65%左右;(5)消费领域的全面性、综合性。
假日旅游集食、宿、行、游、购、娱为一体,涉及各种行业。
节假日消费调查报告
节假日消费调查报告节假日消费调查报告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节假日消费也愈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节假日消费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
1.调查背景本次调查针对不同年龄、职业和地区的人群进行,以获取尽可能全面的消费情况。
调查对象主要包括年轻人、上班族、学生等不同社会群体,以及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居民。
2.调查结果(1)节假日消费占比调查结果显示,在节假日期间,绝大部分受访者都会有消费行为。
其中,有超过70%的人表示,他们在节假日消费的金额会超过平时。
这反映了人们在放假期间对于购物和娱乐的高需求。
(2)消费类型调查显示,餐饮、旅游和购物是节假日消费中最常见的三类消费类型。
将这些消费类型进一步细分,发现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流行餐饮、短途旅游和购买时尚商品,而中老年人则更喜欢享受传统美食、长途旅行和购买耐用品。
(3)消费方式线上消费在节假日消费中占据重要地位。
超过60%的调查对象表示,他们更喜欢通过网络购物,尤其是购买服装、电子产品和家居用品。
同时,线下实体店铺的吸引力也不可忽视,约有4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更愿意在购物中心或商场进行实体购物。
(4)消费偏好由于年轻人具有更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识,因此调查结果显示他们更倾向于追求品质和个性化的消费。
而中老年人则更注重购买实用和稳定性的产品。
此外,与过去相比,健康和环保意识在消费时也变得更加重要。
(5)消费预算根据调查结果,超过5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设定一个节假日消费预算。
有足够的预算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同时也能保护个人财务的稳定。
然而,也有约4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节假日消费时不会设定具体的预算。
3.调查分析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节假日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中,餐饮、旅游和购物成为节假日消费的主要方向。
线上消费方式的普及和实体店铺的魅力仍在持续存在,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和预算意识也在逐渐改变。
假日经济发展调查
假日经济发展调查在当今的社会中,假日经济正快速发展。
随着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和旅游等活动变得越来越普遍。
因此,假日经济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领域。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考察假日经济的发展。
一、假日经济概述假日经济是指在节假日或周末等时间内,人们利用闲暇时间进行消费和娱乐的经济活动。
主要包括旅游、餐饮、购物、文化娱乐等方面,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周期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假日经济不断壮大,成为了重要的消费增长点。
在过去的几年中,假日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一方面,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休闲娱乐,愿意在假期中进行消费和娱乐活动;另一方面,政府对于假日经济的重视也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各地政府不断推出各种优惠措施和政策,鼓励人们到当地旅游、购物、美食等地方进行消费。
三、假日经济的主要特点1、强烈的消费和娱乐需求。
假日经济的主要消费者是家庭和个人,在假期里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生活。
2、高度的时效性和周期性。
假日经济有着很强的时效性,通常只有在假期才会出现消费高峰。
3、多元化的消费和娱乐方式。
假日经济的消费和娱乐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旅游、餐饮、购物、文化娱乐等方面。
四、假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虽然假日经济正在快速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说:1、市场竞争激烈。
由于假日经济利润丰厚,很多企业都想要在这个领域分一杯羹,因此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2、假日消费过度。
一些消费者在假期过度消费,不断追求刺激和新鲜感,导致假日经济的消费主体存在资金紧缺的问题。
3、假日旅游资源短缺。
由于人们对旅游的热情不断增加,一些旅游资源已经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不断上涨,对消费主体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
尽管假日经济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其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随着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假日经济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未来几年,假日经济将会继续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相关产业的市场规模和增速也将不断扩大。
总之,假日经济正迅速发展,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假日经济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
假日经济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学生姓名:朱玥坤学号:14202080206班级:14建筑一班首先,让我们从一张图来直观的看一下黄金周大家的消费和平时的差距。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被我们称之为黄金周的时间段里,人们的消费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这是为什么呢?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假日经济”。
“假日经济”,已经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悄然闯入我们的生活。
商机无限成了我们普通大众对“假日经济”的第一印象。
所以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我就对这个“假日经济”进行了一次探究。
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利用假日集中购物、集中消费的行为带动供给、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系统经济模式。
前者是《中国旅游学刊》对假日经济的定义。
更有人形象的称之为:因为有一部分人休息,而使另外一部分人获得工作的机会。
假日经济主要表现为休闲购物、旅游消费等,涵盖了包括旅游业、交通运输、餐饮业、商业、娱乐业、展览业、体育产业、传媒等产业在内的大部分第三产业。
假日经济是由各种需求、供给和资源配置所引起的经济行为,假日经济的实质是一种拉动消费的经济形态,是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社会福利体系提升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假日经济也是具有明显特征的一种经济模式,它的特点集中体现为:发生时间具有阶段性和固定性,均是在法定节假日或者双休日等;假日经济具有井喷性,例如我国在黄金周期间创造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季节旅游;消费群体具有广泛性,只要时间和条件允许,人们大都有现实和潜在的消费需求,在我的问卷调查中,发现不管是谁,只要是有闲暇时间的人都有消费的需求,而且节假日的消费面广,消费量也比平时有明显增加;消费动机具有多样性,人们会以满足物质需求或精神需求为目的采取不同的消费形式;消费具有多层次性,不同收入层次的人群在不同假期时限会表现出不同的消费需求;消费方式也是多样性的,大家都趁着节假日好好放松一下,消费方式主要以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主,也有其他的消费形式,比如在我的一份问卷中,我收到了“结婚”这样的回答。
假日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 假日经济(Holiday Economy) 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集中购物、 集中消费的行为,带动供给、 带动市场、带动经济发展的一 种系统经济模式。
• 假日经济是伴随着我国第一个 “黄金周”而出现的。1999年9 月,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在 经过一段时间的双休日的试行 后,决定增加广大劳动者的休 闲时间,将春节、“五一”、 “十一” 三个中国人民生活中 最重要节日的休息时间延长为 7 天,于是“黄金周”的概念应 运而生 。
92 82 87 65 隐患
能促进经济发展
有利有弊
11%
没什么影响
18%
7期性
假日经济的隐患的表现
假日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假日经济问卷分析小结
假日制度的设立鼓励了人们的消费,带动了旅游、餐饮、 交通、商业、通讯、娱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了整个 国民经济的发展 。然而,假日经济存在种种隐患。景点人 满为患,超负荷接待导致旅游资源的过度损坏;交通拥堵, 航班、车次、汽运高度紧张,安全事故增多;供求关系的 变化,导致旅游价格上涨;接待量的剧增,使服务质量下 滑,消费者利益受损;投诉率的提高,迫使许多旅行社人 为压缩业务量等。
我们的思考
• 2、注重需求对经济“量”的拉动的同时,更注重其对经济 的“质”的促进。
• “五一”节假期中出现的情况给有关行业以很大的启示。商业、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文化服务业纷纷提出要加强对经济运行规律的研究,搞好 市场调查,改善经济管理,完善服务,以提高经济效益。这是一个好的 信号,它不仅表明有关行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可望以此为契机得到 提高,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需求对经济质量的促进作用。美国经济学 家波特在其著名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中指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 是由包括生产因素、需求因素、支持性产业及其辅助因素决定的。就需 求因素来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需求量,二是需求的层次,三是 需求的超前性。具有强烈市场意识的、高水平的、挑剔的消费者是本国 该产业发展的可贵财富。它们的消费需求作为一种鞭策,能为企业的自 我发展、自我创新提供无穷的动力。在我国的经济实践中,需求量的作 用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对其质的作用则重视不够。“假日经济”提醒 我们,应加强对消费者的引导、培训和教育,提高我国的消费层次,使 需求发挥促进经济“质”的跃迁的作用。而且,应该认识到,这种作用 与需求量的作用不同,无论在过热时期还是紧缩时期,它都能为经济的 良性发展提供积极的力量。
论假日经济分析
论假日经济分析发布:yglww 浏览:456次一、假日经济概述1、假日经济定义假日经济的产业体系涵盖面非常广,几乎涉及了第三产业中的大部分行业。
除作为假日经济支柱行业的旅游业外,商业、餐饮业、娱乐业、体育产业、交通运输业、影视业、展览业、广告业,甚至是彩票都是假日经济的一部分。
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是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日益增多的情况逐渐形成的。
近年来,为拉动经济发展,政府提出了"鼓励消费、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
在此前提下,推出了"五、一"、"十、一"、"春节"三个七天的假期,使中国每年的公休假日达到114天,为居民消费、休闲度假提供了充裕的时间,从而也奠定了假日经济坚实的基础。
2、假日经济现状据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调查显示,春节期间,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大直辖市的商品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0%,而杭州市11家大商场销售总额达1.6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达到22.7%。
在我看来,节日市场之所以呈现出如此旺销的局面,主要有四大方面的原因。
首先,随着经济的稳定增长,人们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报告显示,截止至今年一月底,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超过6万亿元,居民有巨大的消费潜力。
其次,双休日及延长假期政策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礼拜之久的长假,这增加了人们的消费时间,也扩大了消费空间,人们有时间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选择出门旅游来放松心情、开阔眼界,或是去商场细心选购商品,在购物中寻得一份松弛,也愿意掏钱买一份舒心。
再次,随着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钱长见识,出去旅游观光,人们用在娱乐休闲方面的花费有了显著的增加。
据统计,1998年,全国共有6.94亿人次外出旅游,出游率为56.4%,其中城镇居民的出游率则高达89.2%,外出旅游热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的增长,也带动了旅游相关产业(如饮食业、交通业、土特产品业)的发展,去年国庆期间,仅短短五天,旅游部门赚了141个亿,铁路部门也沾光多赚了20个亿,假日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可见一斑。
假日经济发展情况调查分析
其实,是这样的~ 黄金周,你心里的天安门 是这样的~
60 50 40 30 20
从折线图可以看出,黄金周消费呈逐 近几年十一黄金周消费人数比 年上升趋势,由此可以推出,我国的 假日经济处于上升阶段。
假日经济的发展状况
10
0 2008 2009 2012 2013
给你个机会,节假日你会去干什么?
十一黄金周,你想怎么过?
旅游
逛街购物
朋友聚会
还是? 学习
⊙﹏⊙
那我们先来看一下网民朋友们是怎么度过他们的
“十一黄金周”(2008年数据)
再来看看2013年的数据
2013年,选择回家的人数却占据了主导地 位,这是为什么呢?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这是中国第14 次、也是新世纪的第一次阅兵。这次阅兵真是给了我们 不小的震撼。 所以大家只顾着看阅兵了,对消费 没什么兴趣了··· ···
(三)商业街休闲好去处。 现代的商业街里,商场、超市林立,各种专卖店,餐饮店,应有尽 有。加之城市及城乡之间交通便利,人们已将“逛街”看成首选的 休闲方式,商场也就成为休闲产业最大的窗口之一。
凡事有利就有弊
以旅游行业为例:旅游业作为假日经济的主导行业,主要依赖旅 游景点、交通运输、宾馆饭店、旅行社等旅游相关服务部门和设施。 由于在假日期间游客数量骤增,游客对于资源、商品的需求远远大于 社会上的供给,所以部分商家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出现降低服务标 准,甚至欺诈、哄抬物价等短期经营行为,严重影响了假日经济整体 的健康发展。面对黄金周期间数以千万计的游客,各地相关服务部门 和设施都出现了超负荷运转的危局,不但无法保证服务质量,而且游 客投诉率明显上升。当整个旅游市场在短时间内需求大量增加,而供 给条件仅小幅暂时性地增加时,会导致旅游产品价格的上涨。不但损 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挫伤了旅游者的积极性,不利于假日经济的长 期可持续发展。 解决此问题,首先需要商家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保证服务质量,不 能鼠目寸光,要把眼光放长远,做到可持续,这点是最重要的一点, 只有商家自觉维护秩序,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其次,各地 的相关部门应做好相应工作,维护好设施,积极调解,避免超负荷运 转,保证消费者权益,避免不必要的投诉和建议。以最优质的服务, 吸引消费者,为假日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假日经济发展调查
日本的假日经济与旅游 业和文化产业密切相关 ,其中元旦和盂兰盆节 是两个最重要的节假日 。
韩国的假日经济主要依 赖于旅游业和娱乐业, 其中中秋节和春节是两 个最重要的节假日。
03
假日经济的产业链分析
假日经济产业链的构成和特点
旅游服务
包括旅行社、酒店、景区等,为消 费者提供旅游服务。
旅游产品
包括旅游纪念品、地方特产等,为 消费者提供特色购物体验。
假日经济具有短时间、高消费、高收益等特点,通常与旅游、餐饮、酒店等相关 行业紧密相连。
假日经济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假日经济的发展历史
假日经济起源于美国,后来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在中国, 假日经济也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
假日经济的发展趋势
未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假日经 济将持续发展,同时也会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绿色化等 趋势。
02
旅游、购物和娱乐是 假日经济的主要…
假日经济涵盖范围广泛,但旅游、购 物和娱乐是其中的主要增长点。
03
消费者支出增加推动 假日经济发展
由于消费者在假日期间支出增加,对 假日经济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于假日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假日经济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应的政策措 施,促进其发展。
技术创新
产品创新
如智能旅游、VR旅游等新兴技术,提升旅 游体验和服务水平。
如主题旅游、定制旅游等新兴旅游产品,满 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模式创新
绿色发展
如分享经济、民宿经济等新兴旅游模式,优 化资源配置和收益分成。
如生态旅游、低碳旅游等理念,促进旅游业 的可持续发展。
04
假日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假日经济调研报告
关于假日经济产生的原因调研报告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集中购物、集中消费的行为,带动供给、带动市场、带动经济发展的一种系统经济模式。
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因为有一部分人休息,而使另一部分人获得工作的机会。
假日经济属于消费经济范畴。
假日经济的主要特征是消费,假日经济具有的文化特征是休闲与旅游,假日经济具有的空间特征是流动与聚合,包括人流、物流和资金流。
从时间上来讲,集中在双休日与三个"七天"的节日高峰。
“假日经济”在我国出现的原因任何一种经济现象的产生都必然有其特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
假日经济产生的背景第一,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年收入过到500至800美元,是旅游消费急剧扩张的时期。
199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5854元,已达500美元左右,有的城市已达1000美元,可以说我国已迈入了旅游扩张期的门槛;第二,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
1999年国务院决定增加公民的假日时间,全年达到114天,占全年总天数的31.2%。
从某种意义上说,假日消费情况的好坏,决定了一年消费市场的阴晴;第三,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
传统道德的影响以及多年来“短缺经济”下的艰难生活使大多数中国人重积累,轻消费,尤其无暇顾及精神消费和生活品质的提高。
实际上,这是与较低的收入水平相适应的。
恩格尔定律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低档品、基本生活消费品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将下降,用于高档品各文化教育支出的比重将大幅增加。
伴随着我国迈入“相对过剩经济”时期,在政府和媒体相关措施的影响下,居民的消费观念逐步发生变化。
没有这一点,“假日经济”是无从谈起的。
第四,我国大多数市场进入买方主导态势,商品和服务种类越来越多。
苏宁颠覆假日经济游戏规则,五一黄金周市场历来是商家必争之地,苏宁重仓蓄势,凭借全国连锁的优势和三店联动出击的契机,从国内外各大家电企业一次性采购上万套市场主流机型“五一”期间苏宁电器将奉行其一贯倡导的“普惠制”原则,三家店携手出击,倾力打造滨城家电新坐标,让大多数消费者感受到苏宁的低价震撼。
中国假日经济
十一黄金周鑫海KTV消费调研报告目录前言 (3)调查前景 (3)调查目的和任务 (3)调查步骤 (3)数据搜集的进程 (3)数据分析 (4)调查内容与相应的结果 (6)意见&建议 (7)结尾 (8)前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在通过一段时刻的双休日的试行后,决定增加广大劳动者的休闲时刻。
假日经济是伴随着我国第一个“黄金周”而显现的。
在旅行治理部门的心中,这是一个宝贵的赚钱机遇;在广大老百姓心中,这是一个宝贵的休闲的假期。
因此在前几个小长假到来之际,没有做好任何物质预备的旅行治理部门和没有做好任何心理预备的广大消费者“一拥而上”,造成了公园、景点、名胜古迹“人满为患”,名山、秀水、风光名胜“天怒人怨”,交通、住宿、旅行社“异样爆满”,美好的光阴却没有美好的享受。
接下来几个黄金周,成熟的广大消费者采取了既要玩好又要休息好的方式,成心识地安排好了时刻,因此整个“黄金周”不管各相关部门仍是广大消费者均过得有条不紊,皆大欢喜。
“黄金周”假日经济推动了我国休闲业和铁道、交通、民航、城市出租车和餐饮、商业等相关行业的进展,有力地拉动了内需,增加了财政收入,知足了人民群众的旅行需求,丰硕了节日生活,对提高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起到了踊跃作用,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普遍欢迎,繁荣了地址经济,增进了资源优势向产业化优势的转化和一些地域特色经济的形成。
假日经济进展因素:多种因素增进了假日经济在中国的进展。
第一,居民的经济收入不断的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是假日经济产生和进展的基础。
第二,各类文化的冲击,致使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的转变,假日消费形式再也不局限于家人团聚的家宴、假日购物,旅行等多形式的假日消费成为主体。
再次,依托于国家政策的扶持,令人们有了更多、更集中的闲暇时刻。
最后确实是物资供给的改善,经济的不断增加使得社会物资供给极大丰硕,交通、通信条件取得专门大改善,第三产业的迅速进展都是假日经济进展的物质基础。
假日经济分析
假日经济分析第一篇:假日经济分析假日经济(Holiday Economy)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集中购物、集中消费的行为,带动供给、带动市场、带动经济发展的一种系统经济模式。
假日经济的主要特征是消费,假日经济具有的文化特征是休闲与旅游,假日经济具有的空间特征是流动与聚合,包括人流、物流和资金流。
1999年9月,国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双休日的试行后,决定增加广大劳动者的休闲时间,将春节、“五一”、“十一” 三个中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节日的休息时间延长为7天,于是“黄金周”的概念应运而生。
假日经济的产生有三方面的原因:居民收入的提高、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生活品质的提高。
我国已形成了每年114天的法定假日, 加以带薪休假, 意味着城市工作人口中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处于假日状态,这对于任何商家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旅游和商业是假日经济的主角,对假日经济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今年国庆中秋长假中,旅游市场接待人次约为3.62亿,较去年同比增长20%,旅游收入约为180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24%,民航全国累计发送55926班次,运送旅客人数760.71万人次;铁路全国累计发送旅客6095万人次,同比增长9.4%。
长假期间,商家各出奇招,大部分采用打折、降价、促销的方式来增加销售量,价格战的硝烟弥漫假日经济市场,仅有少数几家商场能营造出相应的节日主题商品。
假日经济的特点包括:时间集中,假日经济伴随着假期,往往集中在几天之内,例如五一、十一等。
消费量大,假日期间的消费量,往往比平日有大幅度上升,有时候会达到几倍,部分商品的销售量甚至是平日销量的十几倍。
消费方式休闲化,假日经济表现出的消费热潮往往集中于餐饮、旅游、购物等领域,这实际上是消费者在假期里放松休闲的一种表现方式。
当前假日经济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1、假日经济具有盲目性。
很多消费者在不了解情况下就跟着他人或商家盲目旅游,更有些人就是为了凑热闹、赶潮流而加入了旅游的队伍,造成旅游场所人满为患,根本达不到旅游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关于假期经济的调查报告调查目标:调查假期经济对社会的弊端与解决方案调查时间:2007年1月25日至2月27日调查对象:与假期经济息息相关的部门调查方式:访谈法引言:经国家旅游局、国家统计局汇总2007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9220万人次,比上年春节黄金周金周增长17.7%;实现旅游收入4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0%。
,在春节黄金周期间实现的438亿元旅游收入中,民航客运收入30.1亿元;铁路客运收入19.2亿元。
39个重点旅游城市实现旅游收入201亿元,其他旅游城市和景区实现旅游收入188亿元。
春节黄金周期间,39个重点旅游城市监测的179家商业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44.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1%;监测的174家餐饮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3.4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9%。
但是,长假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可用于消费的闲暇时间,给各行各业创造了众多的商业机会,同时也产生了种种问题。
因此,对假期经济的讨论有必要引向深入。
首先应了解假期经济究竟指的是什么。
一假期经济的本质“假期经济”是1999年国庆节期间在国务院调整了节假期时间,通过上移下借的方法,形成了三个黄金长假期以后出现的一个新概念。
事实上,假期消费的本质是旅游消费;假期经济的本质是旅游经济。
旅游经济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假期经济”则是由于旅游经济的增长不是一种短暂的经济现象,尤其是旅游经济在假期里的增长不是一种暂时性现象。
旅游经济有长远的发展空间,假期旅游经济也有长远的发展前景。
可以预料,同今年“春节黄金周”相类似的旅游热还会在今后的长假中出现,这是和旅游经济的“逆动性”密不可分的。
一般的观点认为,旅游产业具有明显的脆弱性,但是,必须看到,旅游产业的脆弱性只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特性。
当旅游活动在示范效应、经济内在推动性下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形成一种社会习惯的时候,旅游产业往往表现出“逆动性”。
这一点在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旅游发展实践中已得到验证。
我国的情况也是如此:1996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是13.2%,旅游总收入增长速度是18.5%;1999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是11.1%,旅游总收入的增长速度是25.3%;1998年旅游总收入又较1997年有10.5%的增长。
旅游产业之所以能被列入新的经济增长点,主要原因在于旅游产业的特性——在整个国民经济总体增长趋缓的大环境中表现出的“逆动性”。
二“井喷式”旅游消费所引发的问题由于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其他一系列相关政策的综合作用,我国居民在消费结构升级上往往表现为一种排浪式消费,引发消费的“同步性震荡”。
假期旅游消费的集中性就是旅游需求实现的“同步性震荡”。
我们知道,旅游需求可以分解为潜在旅游需求和实际旅游需求。
由潜在旅游需求向实际旅游需求的有效转化必须具备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两个基本条件。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旅游消费以其能够满足多层次消费水平的特点(表现为百元级、千元级、万元级等多层次的消费水平),逐渐成为缺乏消费热点时的最佳消费选择。
但是由于另一保证条件——闲暇时间不充分,需求被压抑。
因此,一旦时间条件得到满足,潜在的旅游需求必然如同火山喷发般地爆发出来。
假期旅游消费的集中性现象还源于旅游者的不成熟性。
“五一”也好,“十一”也好,无论在这些假期里有多少旅游者出游,都改变不了中国旅游产业处于大众化旅游的早期阶段这个现实。
大众化早期阶段的旅游者总是不怎么成熟,这种不成熟性表现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往往有一种从众心理。
一方面,部分旅游者往往是出于模仿跟风性的炫耀性的动机而出游,因此导致通过降低旅游享受因素来实现其旅游需求;另一方面,在旅游者收集信息渠道有限的前提下,正是这种旅游需求实现方式导致了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涌向老牌景点,造成消费空间的集中。
由于现阶段的假期旅游消费往往表现为集中性的冲击性的消费,所以,在产生积极拉动作用的同时,必然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出现了短期内的需求集中性导致的供给短缺。
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民航、铁路、公路、城建、商业、景区、住宿设施的容量与规模都会对旅游接待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假期旅游集中消费给旅游景区、游饭店、交通、餐饮等诸多企业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大规模的旅游需求在一个较短的特定时间段内集中实现,给有限的供给能力带来了极大压力,形成由于短期内的需求集中导致的供给短缺。
供给的暂时性短缺是产生诸多问题的根源。
(二)旅游服务质量普遍下降,旅游者和下游旅游企业的权益受到损害。
相对于旅游需求,旅游供给在一定时期是缺乏弹性的。
在假期旅游集中消费中,为了满足人们相应的旅游需求,旅游企业必然以放弃旅游服务的深度来换取旅游服务广度,加之在黄金假期时间里扩大营业收入与获取利润的内在冲动,必然造成旅游服务质量的全面下降,从而导致旅游者不能按照正常的旅游计划实现其旅游消费的现象,旅游者正常的旅游消费权益不能保证。
同时,作为旅游服务提供者的旅行社企业,由于旅游者权益受损并不是其自身行为所致,超出了企业能够控制的范围,许多旅行社也蒙受了巨额损失,行业之间的纠纷也随假期的结束而大幅度上升。
(三)是严重挫伤了旅游者的旅游消费热情。
由于假期旅游消费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旅游者的旅游信心受到打击。
此次“五一”旅游消费的“井喷”使大量问题得到了有史以来最集中的爆发,使“长假外出旅游难”再次在旅游者的心目中得到印证。
国家休假制度作出重大调整以来,对于消费者来说,长假期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消费者对这一资源的配置将越来越理性。
在这种情况下,旅游消费的信心受到打击,将直接使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弱化,压制潜在旅游需求的转化,这是假期旅游热将给旅游产业带来的最大的“硬伤”。
(四)影响了景区的环境质量和旅游地居民的生活。
假期旅游的集中性消费不仅给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交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而且,由于绝大多数的旅游需求都指向著名的名胜风景区,短期内使得游客数量远远大于景区的环境承载力,影响了景区的环境质量。
此外,由于需求的集中性,旅游地的基础设施供给也面临着短时间集中性的冲击,给旅游地居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
如果这种现象不加以解决,类似国外“反观光浪潮”的出现并非不可能。
另外,假期经济已经轰轰烈烈的搞了很多年,假期过后,各媒体无不是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大加渲染,比如,零售总额比去年增加了多少,增加了多少就业岗位之类的。
其实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假期经济只是带动了服务业的增长,业并无实质性意义,甚至产生负面影响,比如说对外贸易行业受此影响最大。
中国的国际贸易已突破一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年GDP的70%,可见中国和世界交往的繁忙程度。
然而,就当在每年五月、十月全世界最繁忙的时候,中国却在全民集中放长假,政府和企业都基本上停止运转,股市长假期间关门,这对中国的生产效率和对外经济交往都是很不利的。
其实这也可以从当初长期设置的初衷看出端倪,当时,由于我国内需要严重不足,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是为了适应这一需要才设立的长假。
简单的说就是给市民放长假,让他们多消费,而不是来进行生产,社会财富总额并没有增加。
假如我们不能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假期旅游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消除负面影响,从长远来看,集中性的旅游消费将对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假期消费制度创新的理论基础从理论上看,这种集中性假期旅游所造成的矛盾是可调节的。
如果根据产生原因进行分类,我们可以将旅游供求非均衡分为两类:技术性旅游供求非均衡和制度性旅游供求非均衡。
技术性因素是指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所共有的一般性因素。
以往我们经常提到的造成旅游供求非均衡的原因,诸如“旅游需求的多样性与旅游供给主体指向性之间的矛盾”、“旅游需求的多变性和发展性与旅游供给的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旅游需求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等都可以划归为技术性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在任何一个发展旅游产业的国家都同样存在。
制度性因素是指文化、体制、转轨方式、发展战略等特殊性因素。
比如我国的旅游供求非均衡就与我国所选择的旅游发展战略有关,很明显的一点就是,“入境优先,观光切入”的非常规发展战略造成旅游供给体系的国际国内非耦合可能性,进而增加了旅游供求非均衡的可能性。
旅游供求非均衡的两面性暗示了旅游供求之间的非均衡状况是可以通过制度安排的改进而改善的。
这就是为了扶持旅游产业的发展而进行休假制度的创新。
引导旅游需求,积极扩大有效旅游供给,双管齐下调节供求。
这是采取任何对策都必须把握的出发点。
那种认为应该以扩大旅游供给来解决旅游集中消费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旅游需求产生的特点和旅游供给实现上的特点预示了旅游产业不能以需求高峰时期来配置旅游供给,否则必将造成资源配置的非效率,而且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这种以高峰时期的需求来配置旅游供给的解决之道必将影响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
因为随着长假的过去,这种集中性旅游消费也将进入“休眠”,扩大了的旅游供给所要求的需求量自然就下降,削价竞争很可能又一次出现,在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历史上,这种削价竞争的影响已经不用赘述了。
但是在这里必须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并非所有在市场上存在的旅游供给都是有效的旅游供给,亦即为了满足旅游需求的有效实现,适当地增加有效旅游供给是必要的。
在扩大有效旅游供给的同时必须对旅游需求进行引导,而且由于旅游供给调整的滞后性,积极的旅游需求调节就显得更加重要。
旅游需求的调节既可以是需求实现时间的调节,也可以是需求实现空间的调节;既可以是压抑性的需求调节(如采取旺季高价的时间价格策略),还可以是释放性的需求调节(如调节假期时间的分布)。
促进假期旅游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根据上述的理论基础和因应对策出发点,大概可以设计出一个粗略的对策框架,要点如下:(一)实行休假制度的创新。
休假制度的创新可以立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将带薪休假制度法律化,促进带薪休假的社会化,从而增加旅游需求实现时间的自主性,改变需求实现在时间上的冲突;另一方面是在不改变现行休假总天数的前提下,改变休假时间的空间分布。
休假制度的创新还可包括学校放假制度的创新性改革,比如参照国外学校实行三学期制,因为现在成人出游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孩子;可以积极开展修学旅游,这些创新都可能有效地缓解旅游需求实现的集中性问题。
(二)调节供给。
供给调节的基调是不能以高峰时期的旅游需求来配置旅游供给数量,而是应该尽可能地通过增加弹性旅游供给的途径来解决。
今年“五一”在杭州出现了三家家庭旅馆,在福建金湖风景区出现了26家家庭假期旅馆,这种利用家庭的空置房间招待游客的供给形式就是一种典型的弹性供给。
(三)实行时间价格。
既然假期是一个客观现象,人们在假期选择旅游又是一个正常的消费现象,集中消费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