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企业的背景资料

合集下载

我国创业板上市合理定价分析

我国创业板上市合理定价分析

我国创业板上市合理定价分析一、背景和概述二、创业板上市对企业的重要性分析三、创业板上市企业的估值方法分析四、影响创业板上市企业估值的因素分析五、合理定价的实践案例分析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地发展,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日益增多。

如何对这些企业进行合理的估值是当前创业板上市的重点之一。

本文从创业板上市的背景和概述,创业板上市对企业的重要性,创业板上市企业的估值方法、影响估值的因素以及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背景和概述中国创业板是中国证监会于2009年6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的股票市场,是我国继上证、深证交易所后的第三家证券交易所。

由于创业板上市企业较为年轻且规模、品牌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在定价方面会存在较大风险。

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对创业板上市企业进行合理的定价。

二、创业板上市对企业的重要性分析创业板上市不仅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融资空间,帮助企业扩大规模和产业链的拓展,而且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更高效的市场监管机制,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三、创业板上市企业的估值方法分析创业板上市企业的估值方法有多种,例如市盈率法、市销率法、市净率法等。

其中,市盈率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市盈率法对于成长型企业较为适用,但是市盈率法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企业的成长性、盈利质量、风险因素等,否则容易被高估或低估。

四、影响创业板上市企业估值的因素分析创业板上市企业的估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行业政策、商业模式、公司股权结构、管理层水平等。

其中,公司的股权结构和管理层水平是影响创业板上市企业估值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管理层的管理经验和行业背景对于企业创新和发展尤为重要。

五、合理定价的实践案例分析下面将列举5个创业板企业的实践案例,以说明估值方法及影响估值因素的具体体现。

1. 软件公司A:采用市净率法估值,较为稳定的管理团队和强大的技术团队,因此估值偏高。

2. 医疗器械公司B:采用市销率法估值,公司成长性高,市场潜力大,但产品线还不够丰富。

论创业板的投资价值

论创业板的投资价值

论创业板的投资价值一、创业板的背景及发展历程创业板是中国股市的一个特殊板块,于2009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

作为中国A股市场的新星,创业板的出现填补了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一个空白,为国内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了更加灵活、开放的融资渠道。

自创业板成立以来,其发展历程经历了起伏,但总体上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

2010年1月22日,创业板指数开盘,初始点位为1000点。

随着时间推移,创业板指数经历了几次大幅波动,但最终还是逐渐趋于平稳。

截至2021年初,创业板指数已经经历了十余年的交易,大幅上涨至超过2500点。

二、创业板企业的特点与A股企业相比,创业板企业在种类和特点上存在很多的不同点。

创业板企业一般是新兴、成长型企业,业务范围涵盖了互联网、高新技术、环保、生物医药等行业。

创业板企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成长性:创业板企业一般具有高成长性,这也成为了投资者吸引的重要因素。

这些企业通常涉及到创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等,其成长性和前景比较浓厚,也更容易引起市场关注。

2.高风险性:创业板企业的业务较为新颖、创新性强,往往处于试错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因此,创业板企业的风险系数较高,投资需谨慎。

3.市值较小:创业板企业通常是市值较小的企业,往往涉及到私募或风险投资,以便更好地进行融资。

但这也意味着创业板企业的流动性相对较差,风险较高。

三、创业板的投资价值对于投资者来说,创业板股票的投资价值有不少亮点。

1.成长潜力巨大:创业板企业通常是成长型企业,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具有很高的成长潜力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涌现了许多新型的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的成长势头更是不可忽视。

2.波动空间大:创业板股票的价格波动较A股股票更为剧烈,具有较大的波动空间。

这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操作机会,也意味着更大的盈利空间。

3.配置价值突出:创业板股票往往是传统投资组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和其他股票有很大的协同效应。

新三板发展的历史背景

新三板发展的历史背景

新三板发展的历史背景
新三板想做的事情,有点类似美国的半个OTCBB,半个NASDAQ。

中国的资本市场是自上而下设置的,而美国更多是自下而上形成的。

自上而下设置就会遇到先鸡还是先蛋的问题。

好企业不愿意去新三板,因为暂时没有太多融资功能和流动性,而没有好企业,这个市场就缺乏流动性和融资功能。

市场需要养几年。

为了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屌丝“帮助屌丝)
阶段1:屌丝帮助大国贵族,企业家是干部
90年开始快要破产的大国企融资问题让主板的屌丝解决了
阶段2:屌丝帮助民间高帅富,企业家多是50后60后
04年大中型民营企业融资让中小板屌丝解决了
阶段3:屌丝帮助民间新贵,企业家多是70后
10年创新型中型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让创业板的屌丝解决了
阶段4:”屌丝“帮助新贵屌丝
创业板更多是成果展示板,中小微企业怎么办,只能求助高利贷。

不搞三板不行了,必须让屌丝再来解救,加是因为目前真屌丝还真玩不了,后面会解释。

企业家可能是75后,未来可能是80后和90后,80后90后更多是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现有资本市场一堆bug:
企业没有利润,怎么给企业估值,没有估值怎么融资?
主板和创业板都要利润,怎么上?注册制怎么改?
没利润的企业无法上市退出,不能上市退出,怎么促进投----退的正向循环
怎么让好的企业不需要VIE结构,留在国内?
现有的资本市场利益把持控制太严重,让新三板去做摸索闯闯吧。

(免责声明:上述文章所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买卖依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

创业板的特点范文

创业板的特点范文

创业板的特点范文创业板是中国股市的一种板块,于2024年推出。

与主板股票市场相比,创业板具有以下特点:1.门槛低:相比主板,创业板的上市门槛更低。

旨在为创新型、高成长性的企业提供融资渠道。

创业板鼓励和支持创业企业上市,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

2.高风险高收益:创业板投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创业企业的业务模式和市场前景相对不稳定,盈利能力也往往较低。

但是,投资者也有机会获取较高的收益,因为成功的创业企业可能会经历快速的增长和放大。

3.强调创新:创业板的核心目标是为了支持和发展创新型企业。

创业板提供了更多的扶持政策和财务资源,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4.自主定价:相比于主板股票市场的发行价格由规定的市值和盈利能力确定,创业板企业的定价更加自主。

发行价格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投资者的认可来确定,有更大的灵活性。

5.高成交量和波动性:创业板市场的成交量通常较高,波动性也较大。

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更容易受到市场情绪和投资者心理的影响,股票价格在短期内可能产生较大的波动。

6.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创业板市场相对开放,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可以参与其中。

相比与散户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具备更多的专业经验、研究能力和资金优势,能够在投资决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7.长期投资价值:尽管创业板市场具有更高的波动性和风险,但是如果投资者能够挑选出一些成长潜力强的企业,长期持有可能会获得可观的回报。

相比主板股票市场,创业板上市公司有更大的成长空间和机会。

8.弹性交易制度:创业板市场采用了一些弹性的交易制度,例如盘中临时停牌机制和熔断机制。

这些制度有助于维护市场的稳定,减少不理性的交易行为。

在以上的特点中,创业板的强调创新、低门槛和高风险高收益是其最显著的特点。

创业板的设立为中国的创业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为创新型企业的成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同时,投资者也可以通过投资创业板股票,参与到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获取可能的高收益。

国有企业的创业板上市与融资

国有企业的创业板上市与融资

国有企业的创业板上市与融资近年来,中国国有企业纷纷选择在创业板上市,以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

国有企业的创业板上市与融资对于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创业板上市的背景、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创业板上市的背景创业板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板块,于2009年正式设立。

创业板面向高新技术创新型企业,提供了更为灵活的股权融资渠道。

国有企业选择在创业板上市,旨在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创业板上市的优势1. 资金来源多元化:创业板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资者渠道,为国有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

相较于传统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创业板上市为国有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和灵活的融资方式。

2. 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形象:创业板上市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知名度和公信力,在市场上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

这对于国有企业拓展市场、吸引投资、扩大经营规模具有积极的作用。

3. 激励企业创新发展:创业板对于高新技术创新型企业提供了更为优惠的上市条件和制度环境,这鼓励了国有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国有企业通过创业板上市能够更好地推进企业的创新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创业板上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 信息披露不规范:部分国有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后,信息披露缺乏透明度,影响投资者的判断和决策。

针对这一问题,国有企业应加强信息披露的规范与透明度,确保投资者能够获得准确、完整的企业信息。

2. 经营管理不规范:部分国有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后,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经营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

国有企业应建立科学的企业治理结构,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经营风险。

3. 市场波动性大:创业板市场较为波动,这对国有企业的上市后股价稳定性带来一定的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国有企业可以积极与投资者沟通,维护好投资者关系,加强公司治理,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

四、总结国有企业的创业板上市与融资对于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创业板解禁规则

创业板解禁规则

创业板解禁规则一、背景介绍创业板是中国证券市场中的一种特殊板块,旨在支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为了保护创业板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相关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的解禁规则,限制创业板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的时间和数量。

二、解禁规则的目的和意义解禁规则的制定主要是为了维护创业板市场的稳定和投资者的利益。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东减持股份可能会对市场造成较大的冲击,导致股价大幅下跌,给投资者带来较大的损失。

因此,解禁规则的制定可以有效地避免股东减持行为对市场的不良影响,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维护市场的稳定。

三、解禁规则的具体内容1. 解禁时间创业板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的解禁时间一般分为两个阶段:锁定期和限售期。

锁定期是指创业板上市公司股东持有股份一定时间内不得转让或减持,一般为一年。

限售期是指锁定期结束后,创业板上市公司股东可以按一定比例减持股份,但仍然受到一定限制,一般为三年。

2. 解禁数量创业板上市公司股东在解禁期内减持股份的数量也受到一定限制。

一般来说,创业板上市公司股东在锁定期结束后的第一年,最多只能减持所持股份的50%,第二年最多只能减持30%,第三年最多只能减持20%。

3. 解禁方式创业板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的方式一般有两种:集中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

集中竞价交易是指股东通过证券交易所进行正常的买卖交易,以市场价格进行股份的减持。

大宗交易是指股东通过协议方式进行股份的转让,一般以优惠价格进行交易。

四、解禁规则的影响解禁规则的实施对创业板市场和投资者都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解禁规则的制定可以稳定创业板市场,避免股东减持行为对市场的冲击。

其次,解禁规则的实施可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降低投资风险。

最后,解禁规则的制定也可以提高创业板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五、解禁规则的改革与展望随着创业板市场的不断发展,解禁规则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

一方面,可以适当缩短解禁时间,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的灵活性。

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行为的监管,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创业板注册制交易新规则

创业板注册制交易新规则

创业板注册制交易新规则创业板注册制交易新规则是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于2024年底正式实施的创业板措施,旨在进一步股票发行和交易制度,为优质的创新型企业提供更多直接融资的机会。

下面将从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三个方面分析创业板注册制交易新规则。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创业板注册制的背景。

原来,创业板的发行和交易一直使用了审查制度,即企业首先需要通过证监会的审核,才能在创业板上市。

这种审查制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不仅增加了企业上市的时间和成本,也限制了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因此,为了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创新型企业的发展,证监会决定实施创业板注册制交易新规则。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创业板注册制交易新规则的主要内容。

首先,新规则废除了原有的审查制度,而引入了注册制度。

这意味着符合条件的企业只需进行一系列的材料披露,并接受交易所的审核,即可直接在创业板上市。

其次,新规则取消了上市核准制度,并将发行审核和交易监管划分为两个环节。

这样一来,企业可以更快地进行发行股票,并与投资者进行交易。

此外,新规则还明确了创业板上市申请的条件,包括企业的创新能力、盈利能力、信息披露能力等。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创业板注册制交易新规则的意义。

首先,新规则有利于促进优质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由于取消了审查制度,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更快地进行上市,从而获得更多的直接融资机会。

这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推动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

其次,新规则有利于提高市场活力和流动性。

由于更多的企业将有机会进入创业板市场,投资者将有更多的选择,并且可以更灵活地进行交易。

这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同时也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和流动性。

最后,新规则有利于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创业板注册制的实施意味着中国的股票市场将更加开放和规范,这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境内外投资者。

这将促进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总体来说,创业板注册制交易新规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之一,它为优质的创新型企业提供了更多直接融资的机会,促进了市场活力和流动性的提升,也提升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创业板 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创业板 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创业板内部控制鉴证报告1. 背景创业板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一部分,为了支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而设立。

作为一种资本市场工具,创业板需要具备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来确保企业的财务报告准确可靠、风险得到合理管理,并提供投资者保护。

本报告旨在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鉴证,评估其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合规性,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2. 分析2.1 内部控制概述内部控制是指公司为达成经营目标而建立的一套管理机构、流程和方法,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等手段,确保公司资产安全、财务信息真实可靠、遵守法律法规及公司政策等。

2.2 内部控制目标•资产安全:保护公司资产免受损失、盗窃和滥用。

•财务报告准确可靠:确保财务报告真实反映企业经济状况。

•合规性:遵守适用法律法规和公司政策。

•效率和效益:提高业务流程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2.3 内部控制评估方法本次内部控制鉴证采用了综合评估方法,包括了对公司的文档审查、内部控制流程的观察和内部控制测试等。

3. 结果经过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综合评估,得出以下结果:3.1 资产安全大多数公司在资产安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如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对资产的监管和保护等。

然而,仍有少数公司存在资产管理不规范、资产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

3.2 财务报告准确可靠大多数公司在财务报告准确性方面表现良好,财务数据真实可靠。

但是,个别公司存在财务数据造假、虚增利润等违规行为。

3.3 合规性绝大多数公司在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政策方面做得较好。

然而,少数公司存在未能及时调整业务模式以适应法律法规变化、违反行业规范等问题。

3.4 效率和效益大多数公司在业务流程的效率和效益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通过引入信息技术、优化流程等手段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是,仍有个别公司存在流程冗杂、资源浪费等问题。

4. 建议根据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评估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4.1 加强资产管理和保护•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

创业板 科创板

创业板 科创板

创业板科创板
创业板和科创板是中国证券市场中两个重要的板块,它们分别为有
创新意识和高成长性的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

本文将对创业板和科创
板的背景、特点以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一、创业板
创业板是中国证券市场上的一个重要市场板块,设立于2009年,
旨在为成长性好、创新力强的企业提供融资渠道。

创业板采取注册制,相比主板更加灵活,更适合初创企业。

创业板的特点包括:资金门槛低、审核周期短、更具风险、更具波
动性等。

这些特点吸引了许多初创企业选择在创业板上市,实现快速
发展。

创业板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能力的
提升,创业板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更多的创新型企业提供成长空间。

二、科创板
科创板是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最新板块,于2019年设立,旨在为科
技创新企业提供更加包容的融资环境。

科创板采取注册制,更加注重
创新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商业模式。

科创板的特点包括:设立制度创新、市场监管严格、投资者适当性要求高等。

科创板吸引了众多高科技企业的关注,成为他们融资的首选。

科创板的发展前景广阔,中国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未来将有更多的高科技企业选择在科创板上市,带动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

总之,创业板和科创板作为中国证券市场中的两大重要板块,各自有着独特的背景、特点和发展前景。

我们期待更多的优秀企业通过创业板和科创板的平台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为中国经济的进步做出贡献。

我国创业板市场的设立背景_经济影响与发展对策

我国创业板市场的设立背景_经济影响与发展对策
我国的创业板市场如果采取完全与主板相同的 定位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的话,创业板市场的必要 性就值得怀疑。 但如果采取与主板市场完全不同的 定位,也同样不可行。 因为主板市场的定位是经营稳 定的蓝筹股, 如果创业板市场的定位与主板完全错 开,则意味着创业板市场只能面对处于创业初期、经 营不稳定的中小企业, 而这些公司成长为蓝筹股后 就转到主板, 其结果是创业板市场总是充斥高风险 的中小企业,无法分享企业成长所带来的好处。 成功 的创业板大都定位于具有发展潜力的成长型高科技 中小企业。 就此而言,在我国已存在两个证券交易所 的情况下,将上交所定位于主要支持大型企业发展, 深交所主要定位于支持高科技中小企业创业, 既有 利于避免证券交易市场的重复建设, 又有利于两个 交易所的专业化发展。
2. 拓展融资渠道。 我国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严重失衡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直接融资的比重只占 10%-15%左右, 发达国家和地区占 50%以上。 过去 10 年中, 支撑中小企业强劲增长的资金绝大多数来 自于内部融资, 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 司中也只有 5%左右是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的蓬勃发 展与其使用中介进行融资的限制之间的矛盾表明, 如果中小企业不能拓展其融资渠道, 可能将无力维 持现有的增长速度。 国际经验表明,这种源于内部融 资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随着企业的成熟和规模的 扩大,其对外部融资的需求也将会不断增长。 创业板 市场的建立, 将分流国民经济储蓄中的一部分进入 资本市场, 支持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上 市,这是推进资本市场建设、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和拓 宽融资渠道的现实选择。
创业板市场不仅通过风险投资间接对产业升级 提供支持, 其本身也是企业在产业升级过程中重要 的直接融资渠道。 从资金供给者的角度来看,创业板 市场的投资者一般具有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 相比 于主板市场投资者, 他们更愿意投资急需进行产业 升级的中小企业。 从融资效率的角度看,创业板市场 的直接融资既能保证资金筹集与使用过程具有较高 的透明度,又能够通过股票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将投 资者的短期投资转换为对上市公司的长期投资,保 证充足的长期资本供给。 从激励机制角度看,通过产 业升级实现结构转型的企业的成功上市可以激励更 多的企业进行产业升级, 从而促进整体经济结构的 调整。 从经营管理的角度来看,通过加强对上市公司 的监管,有助于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机制, 并帮助企业有效控制产业升级过程中骤增的经营风 险,从而有利于企业的顺利转型。

上证深证和创业板有什么区别

上证深证和创业板有什么区别

上证深证和创业板有什么区别上证指的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深证则指的是深圳证券交易所,而创业板是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的一个专门为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板块。

尽管都是股票市场的一部分,但上证、深证和创业板在定位、标准和特点方面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区别。

上证和深证定位上证和深证分别位于我国的两大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和深圳。

上证成立于1990年11月26日,是我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具有较为长久的历史和较为成熟的市场机制。

深证则是成立于1991年12月1日,在刚开始时专注于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市场特色。

交易品种上证和深证的交易品种也有所不同。

上证主要包括大型蓝筹股和国有企业,如工商银行、中国石油等,而深证则涵盖了更多的中小盘股以及高新科技类股票。

在这一方面,深证对创业型企业和新兴行业的支持更为显著。

监管机构上证和深证虽然分属不同的证券交易所,但均受到证监会的监管。

证监会依法对上证和深证的运作情况进行监督,保护投资者的权益,维护市场的稳定。

创业板发展背景创业板是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的专门为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服务的板块。

其成立旨在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更为灵活的融资机制,促进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股票标准相较于上证和深证,创业板对企业的上市标准更为宽松。

在 A股市场中,创业板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上市标准,包括盈利性要求、股东结构以及财务指标等方面。

这为中小型企业和初创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上市选择机会。

投资特点创业板上市公司除了具备创新能力外,还具有较高的成长性。

创业板股票的投资风险相对较高,但潜在回报也十分吸引人。

投资者可以通过创业板获得更多成长型企业的投资机会,参与更多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

总结综上所述,上证、深证和创业板在定位、交易品种、监管机构以及发展背景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

投资者在选择股票市场和投资标的时,应当充分考虑各市场的特点和自身的风险偏好,以谨慎的态度进行投资,争取获得最佳投资回报。

收购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案例

收购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案例

收购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案例摘要:一、引言二、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背景及收购原因三、收购过程及策略四、收购后的整合与运作五、案例启示与建议正文:收购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案例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收购海外上市公司来拓展国际市场。

本文将以一起收购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案例为例,分析收购过程、策略及后续整合运作,并探讨该案例带来的启示与建议。

一、引言香港创业板作为亚洲重要的金融市场之一,吸引了众多中国内地企业赴港上市。

然而,部分企业在上市后面临经营困境,为其他企业提供了收购的机会。

本文所涉及的收购案例即为一例。

二、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背景及收购原因被收购公司为一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产品线单一等原因,公司近年来业绩持续下滑,股价低迷。

另一方面,收购方为一家在中国内地从事高科技产业的企业,具有较强的资本实力和丰富的产业资源。

收购方希望通过收购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实现产业布局的优化和国际化战略的推进。

三、收购过程及策略1.前期沟通与谈判:收购方通过与被收购公司股东、管理层沟通,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潜在风险等信息,并就收购价格、交易结构等核心问题展开谈判。

2.签署收购协议:双方就收购条件达成一致后,签署正式的收购协议。

3.提交监管审批:收购方向香港证券监管机构提交收购事项及相关文件,等待审批。

4.完成交割:在获得监管批准后,双方按照协议约定完成股权交割,收购方成为被收购公司的控股股东。

四、收购后的整合与运作1.优化治理结构:收购方通过改选董事会、监事会等,加强对被收购公司的治理,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2.调整经营策略:收购方对被收购公司的产品线、市场布局等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战略。

3.资源整合:收购方将自身的产业资源与被收购公司的技术优势相结合,实现协同发展。

4.业绩提升:经过一系列整合运作,被收购公司的业绩逐渐改善,股价也有所回升。

我国创业板354家上市公司高管团队背景分析

我国创业板354家上市公司高管团队背景分析

产型职能”则侧重于组织生产,包括过程 “产出型职能”的会计、财务管理,因此,本
管理、设备管理等组织活动,主要以生产 文将财务高管同时划分为“产出型职能”
效率提升为向导;“外围型职能”是指为公 和“外围型职能”。由于我国现代企业管
司上述活动提供支持的工作,比如法律咨 理发展不完善,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几
关键词: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团队规模
能和外围型职能。“产出型职能”顾名思
对国内的上市公司高管职能划分,可
义,主要是对外实现公司的业绩,包括营 划分为研发、管理、销售、财务四个职能。
销、销售、产品研发等[1],强调通过组织活 但是,由于在国内分类中,财务高管并不
动满足顾客需求,从而扩大市场份额;“生 仅仅是“外围型职能”的融资需求,还包括
我国创业板设立的初衷就是为了服
务高成长、高科技的创业公司。本文统计 354 家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团队的职能类 型占比,如表 1 所示,“产出型职能”高管 占比小于 20%的有 172 家,将近占样本总 数的 50%;“生产型职能”高管占比大于 70%的有 223 家,而“外围型职能”高管占 比有 291 家小于 30%,从数据分析可以看 出,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仍以“生产”为首 要目标,符合本文前面的论述。
DOI:10.16653/ki.32-1034/f.2016.23.004
我国创业板 354 家上市公司高管团队背景分析
������金融纵横
郭琼之
摘 要:高管团队(Top Management Team, 分为三个大类——产出型职能、生产型职 大于“外围型”职能背景的高管。
简称 TMT)对企业战略决策和战略执行有显著 影响。高管团队特征及其在战略管理中作用 的研究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本 研究以我国创业板 354 个上市公司高管团队背 景信息为样本,分别从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团 队规模、受教育水平等 3 个维度研究团队异质 性因素,并与现有理论比较。

创业板上市运作计划书

创业板上市运作计划书

创业板上市运作计划书创业板上市运作计划书一、项目背景和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创业板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渠道和投资机会,逐渐成为广大创业者和投资者的关注对象。

本文介绍了一个创业板上市的运作计划,旨在帮助创业者实现资本运作和企业发展的目标。

二、项目目标通过创业板上市,实现以下目标:1. 融资扩大规模,加快企业发展速度;2. 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3. 提高企业的估值,为未来战略合作、并购提供更多机会。

三、项目计划1. 公司准备工作1.1 完善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并制定相关的治理制度和规章制度。

1.2 完善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包括会计制度、财务报告制度等,并加强内部控制机制,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1.3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和技术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巩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审计和财务报告2.1 择期完成审计选择合适的时间,完成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情况的审计工作,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

2.2 编制财务报告根据创业板上市的要求,编制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并进行内部审计和财务分析。

3. 律师事务3.1 找专业律所寻找一家知名的律师事务所,完成创业板上市所需的法律文件和审批程序,确保整个过程的合法合规。

3.2 完成法律程序与律师事务所合作,完成法律文件的起草、修改和审批,包括公司章程、发行文件、合同等。

4. 发行筹资4.1 择期发行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市场环境,发行股票,并确定发行价格和发行数量。

4.2 招商和配售通过创业板的相关机构和证券公司,进行招商和配售,确保发行股票的顺利进行。

4.3 筹划路演活动与投资者、券商等相关方进行沟通,筹划和组织路演活动,宣传公司的经营状况、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

4.4 成交和上市根据创业板上市的要求,成交股票并顺利上市,实现融资目标。

5. 公司发展5.1 加强营销和品牌建设增加营销投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创业计划书企业概况写什么

创业计划书企业概况写什么

创业计划书企业概况写什么一、企业概况1、企业名称:XXX科技有限公司2、企业性质:民营科技公司3、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4、成立时间:2022年5、经营范围:主要从事信息技术领域的软件开发、互联网应用开发等业务6、公司规模:初期员工30人,预计第一年招聘新员工20人7、总部: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8、分支机构:计划在上海、深圳等城市设立分支机构二、市场分析1、市场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应用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日益广泛。

随之而来的是对软件开发人才需求的增加。

我国信息技术市场潜力巨大。

2、市场需求:目前市场上对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量大,但好的开发团队却相对匮乏。

对于高质量、高效率的软件开发服务的需求十分迫切。

3、市场竞争:在信息技术领域,竞争激烈,但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为以质量为核心的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4、市场定位:XXX科技将以高质量、高效率的软件开发服务为主打,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服务覆盖各行业。

5、发展前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软件开发行业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XXX科技将抓住这一机遇,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三、产品与服务1、产品与服务介绍:主要为客户提供软件开发、互联网应用开发、信息化解决方案等服务,同时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开发各类软件产品。

2、产品特色:高质量、高效率、服务周到、技术领先是XXX科技的产品与服务特色,通过不断创新,提升客户体验。

3、定制化服务:针对各行业的不同需求,XXX科技可提供针对性的定制化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四、营销策略1、市场推广:通过参加行业展会、网络推广、合作推广等方式,扩大公司知名度,吸引更多客户。

2、客户关系: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定期跟进客户需求,及时解决问题,提升客户满意度。

3、品牌建设:注重品牌建设,提升公司形象与口碑,树立行业领先地位。

4、销售策略:根据市场需求和公司实际情况,制定销售策略,提升销售额。

五、财务计划1、费用预算:根据公司规模和业务需求,制定合理的费用预算,控制成本。

创业板的交易规则

创业板的交易规则

创业板的交易规则一、创业板的背景介绍1.1 什么是创业板? 1.2 创业板的目标和意义二、创业板的发展历程2.1 创业板的设立 2.2 创业板的改革和发展三、创业板的交易规则概述3.1 交易品种 3.2 交易时间 3.3 交易方式四、创业板交易规则的具体内容4.1 交易机制 4.1.1 涨跌幅限制 4.1.2 集合竞价交易 4.2 成交价格确定 4.2.1 资金撮合成交 4.2.2 盘后交易定价 4.3 交易费用 4.3.1 交易手续费 4.3.2 交易征费 4.4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4.4.1 资金要求和交易限制 4.4.2 投资者分类和风险警示机制五、创业板交易规则的特点和亮点5.1 灵活的市场机制 5.2 创新的风险控制措施 5.3 高效的交易体系 5.4 促进创新和创业六、创业板的发展与展望6.1 未来的改革和创新 6.2 机构和投资者参与的前景一、创业板的背景介绍1.1 什么是创业板?创业板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一种特殊板块,是为了支持和鼓励创新创业企业而设立的。

创业板的股票上市交易满足一系列条件,并遵守相应的交易规则。

1.2 创业板的目标和意义创业板的设立旨在为具有创新能力和成长潜力的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帮助它们实现快速发展。

通过支持创业企业,创业板的目标是推动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改革,促进创新和创业的发展。

二、创业板的发展历程2.1 创业板的设立创业板于2009年6月被证监会正式批准设立,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创业板的设立是为了解决传统主板市场对创新创业企业融资的限制,提供一个更适合创新型企业的融资平台。

2.2 创业板的改革和发展创业板在设立之后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发展。

改革的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市场的活跃度、流动性和透明度,同时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和风险控制。

创业板的不断发展为中国证券市场注入了新活力,吸引了大量的创新创业企业及投资者的关注。

三、创业板的交易规则概述3.1 交易品种创业板的交易品种包括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和债券等。

创业板退市规定

创业板退市规定

创业板退市规定一、背景介绍创业板是中国股票交易市场的一种特殊板块,旨在支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创业板公司会陷入困境,经营状况恶化,甚至出现违法违规行为,这就涉及到创业板退市规定。

本文将对创业板退市规定进行详细介绍。

二、创业板退市规定的目的和意义创业板退市规定的目的是保护投资者利益、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创业板公司的健康发展。

通过建立合理的退市机制,能够及时清理、处置经营不善的创业板公司,防止投资者损失进一步扩大,维护市场的稳定和公平。

三、创业板退市的标准1.经营状况指标创业板公司若连续两年亏损,或连续三年净资产为负,或连续两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则具备退市条件。

2.股权结构指标如果创业板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发生重大失信行为,或者出现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有关监管部门进行处罚或调整,且对公司的影响较大,也可能引发退市。

3.重大违规行为创业板公司若出现重大违规行为,如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等,也会引起退市程序。

四、创业板退市的程序1.退市风险警示创业板公司一旦符合退市标准,交易所将发布退市风险警示,提醒投资者注意相关风险。

2.审核程序创业板公司被确定为退市风险警示后,交易所将组成专门的审核委员会,对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违规行为进行综合评估。

公司有权进行申辩,并提供相关证据。

3.退市决定审核委员会在评估完毕后,将对公司是否退市做出决定。

若决定退市,则需经相关监管部门批准后,交易所将公告公司即将退市的决定。

4.退市程序创业板公司退市后,交易所将终止其股票的交易,并根据相关规定,进行退市清算和投资者赔偿的安排。

五、创业板退市规定的影响和启示1.倒逼公司规范运营创业板退市规定强化了公司的自我约束和规范经营的意识。

面对退市风险,公司将加强财务管理、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经营水平,避免触碰退市线。

2.加强市场监管创业板退市规定对于加强市场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严格的审核程序和退市决策,监管部门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违规行为,捍卫市场秩序。

浅析科创板的设立背景及其发展现状

浅析科创板的设立背景及其发展现状

浅析科创板的设立背景及其发展现状科创板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自2019年7月22日正式开市以来,备受市场与投资者的关注。

其设立旨在推动高科技、高成长企业的融资发展,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

本文将从科创板设立的背景出发,浅析科创板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的展望进行初步探讨。

一、科创板的设立背景1. 国家战略需求:科技创新一直被视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以及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之一。

而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短板和不足,尤其是在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方面,长期以来受到制约。

设立科创板符合国家战略需求,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2. 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性: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次重要改革,科创板的设立是对传统融资发展方式的一次颠覆性尝试。

传统的主板市场在对高科技企业融资方面存在不足,而科创板的灵活制度和市场机制有望为高科技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吸引更多创新型企业上市,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3. 顶层设计和试点经验:科创板的设立得益于我国顶层设计的战略布局,以及此前在深交所创业板和创新板的试点经验。

深交所的创业板和创新板的相继设立,为科创板的设立提供了宝贵的试点经验,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和技术支持。

1. 促进科技创新:科创板的设立将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更广阔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

许多高科技企业由于融资困难而无法充分发挥其创新能力,科创板的设立填补了这一短板,为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2. 完善资本市场生态:科创板的设立有助于完善中国资本市场的生态环境。

其市场机制的灵活性和与时俱进的制度设计,为资本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范本。

吸引更多高成长、高创新的企业上市,有望为中国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3. 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科创板的设立将促进金融供给侧改革,推动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引入更多高质量的上市企业,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促进高科技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浅析科创板的设立背景及其发展现状

浅析科创板的设立背景及其发展现状

浅析科创板的设立背景及其发展现状科创板是指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19年正式开板的创业板市场,旨在支持和促进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科创板的设立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一步,也是为了满足国内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需求而设立的。

下面将从科创板的设立背景和其发展现状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科创板设立背景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为此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金融改革举措。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一环。

长期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着对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传统的创业板市场长期以来对创新型企业上市要求过于严格,审核流程繁琐,很多符合条件的企业难以在创业板上市。

中国资本市场迫切需要设立一个专门服务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创业板市场,以满足他们融资的需求。

科创板的设立正是应对了这些问题。

通过设立科创板,中国资本市场有望更好地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为其提供更为便利的融资环境,吸引更多的科技创新企业在国内上市,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二、科创板的发展现状自2019年正式开板以来,科创板在中国资本市场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对科创板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1. 制度创新科创板在注册制的基础上进行了多项制度创新,如推出了“一试多评”的注册制审核模式,强化信息披露标准,加大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审核力度,对红筹企业进行了更为精细化的管理等。

这些制度创新为科创板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其他创业板市场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2. 上市企业数量逐渐增多自科创板开板以来,已有众多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成功在科创板上市,其中包括了很多在国内外都具有重要影响的企业,比如华为的子公司华为终端、中国联通旗下的中国联新、中国移动旗下的中移动通信等。

这些企业的上市将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企业的集聚和发展。

3. 投资者积极参与得益于科创板带来的科技创新发展机会,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纷纷涌入科创板市场,积极参与科技创新企业的投资。

创业板ipo

创业板ipo

创业板ipo创业板IPO:创业板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趋势摘要:创业板IPO是指中小企业进入创业板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过程。

本文旨在探讨创业板IPO的重要意义以及其发展趋势。

首先,分析了创业板IPO的背景和目标,指出其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和发展的新机遇。

然后,通过对创业板IPO的历史发展进行回顾,总结了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最后,展望了创业板IPO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创业板IPO、中小企业、融资、发展、机遇、政策建议一、引言创业板IPO是指中小企业进入创业板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过程。

自2009年设立以来,创业板IPO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创业板IPO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趋势,旨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创业板IPO的背景和目标创业板IPO的设立旨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

根据中国证监会数据,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平均PE(市盈率)相对较高,说明创业板IPO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创业板IPO的目标是支持优质中小企业的成长,推动创新、创造就业和提高研发投入。

创业板IPO还有助于培育合规、规模适中的上市公司,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整体质量。

三、创业板IPO的历史发展自2009年正式开板以来,创业板IPO经历了不少挑战和机遇。

在初期,创业板IPO爆发了一波投资热潮,有些公司发行价甚至超过了100倍市盈率。

然而,由于监管不完善,市场泡沫逐渐膨胀,最终导致了2015年的股市崩盘。

随着监管机构的加强,创业板IPO逐渐回归理性。

在2017年后,创业板IPO数量和规模逐渐增大,投资者对创业板的热情也有所回暖。

经过多年的发展,创业板IPO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四、创业板IPO的发展趋势在未来,创业板IPO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将需要通过创业板IPO获得融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创业板企业的背景资料(1)创业板企业现状我国的创业板市场自2009年10月30日正式启动以来,由于其创新能力强、发展能力大,在短短两年内获得了市场给予的高评价和高期望。

高评价给创业板企业所带来的“三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率)问题,使得创业板企业的成长性受到了怀疑。

据统计,创业板上市公司IPO(股票首次发行)的超募比例(超募资金/计划资金)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点:以2009年年底前上市的36家公司为例,最低超募比为46%,最高超募比为303%,平均超募比达到125%。

“超募”资金理论上应用于项目再投资,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但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IPO“超募”严重,超出原计划投资项目资金过多,大量资金在短期内难以找到并投资新项目,因此盲目投资,拼凑募投项目,甚至变更募集资金投向,降低募集资金的投放质量的现象便比比皆是了。

这不仅破坏了证券市场的资本配置机能,更是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2)创业板企业国内研究现状国内针对主板和中小板的上市公司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动因、影响因素及募集资金使用方式对业绩的影响三个主题展开的。

然而相对于主板而言,我国的创业板市场建立的时间更晚,所以有关创业板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

目前为止国内的专家学者的研究项目主要在对上市公司超募资金现象进行探索性研究方面。

例如,针对创业板市场的“三高”现象指出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可能会造成盲目投资,进而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冯晓,崔毅,2010)。

以及针对造成创业板超募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现行股票发行机制和定价机制的不完善,提出了完善新股发行定价市场化机制的建议。

王永刚(2010)以创业板超募资金的产生原因及监管必要性为视角,研究了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现象,认为超募资金源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行询价体制和严格的审核体制,而上市公司挪用超募资金的圈钱行为引发了监管的必要性,并从事前监管、引入融资管理制度、积极引导上市公司制定科学超募计划等方面提出提高超募资金使用效率的一系列建议。

蒋欣和李全(2010)通过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价进行分析后认为,创业板市场上存在着非理性的高股价、高市盈率和高市净率现象,而这些巨额超募资金会引发市场对资金使用效率的担心,并可能导致企业家人才从创业板市场流失,最终造成人才和资金的流失。

他们分别从宏观政策层面和微观市场层面出发,对超募资金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建议价格机制应该恢复有弹性的“窗口指导”,同时加大股票的供应量,兼顾实行存量发行制度,以缓解创业板超募这一现象。

虽然多数国内学者均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的上市公司闲置募集资金与其投资绩效低迷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但并未回答上市公司究竟主要以何种方式闲置募集资金以及由此造成的投资绩效低迷的原因。

而且在目前看来, 国内的有关募集资金投向的文献在研究设计中的数据来源这一环节显得颇为单一, 基本上都是采用公开披露的数据, 而很少有通过调研问卷等形式来获取一手数据。

国内学者在研究方法上一般是运用多元回归来进行处理, 而多元回归模型的假设之一是模型中任何自变量之间不存在精确的线性关系, 但是相当一部分学者却忽视了这个问题, 因此, 对其研究结果的可信度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创业板企业国外研究现状相对于国内而言,国外的创业板市场建立较早,对其所进行的研究也较为深入。

但国外相关文献针对上市公司超募资金的原因分析较少,更多的是从超募资金的使用方面展开的。

如,MichaelC.Jensen(1986)首先提出自由现金流的概念,并认为存在自由现金流的情况下,自由现金流留在公司并不会创造价值,为使股东财富最大化需将自由现金流分配给股东。

但在实际经营中,当公司拥有大量现金流时,管理者和股票持有者的利益冲突愈发明显,管理者为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倾向于将资金进行投资,他们宁愿把闲余的资金投资到能够给其带来非现金收益的企业投资规模扩大方面,或者将资金投入到回报率较低的项目从而产生过度投资行为,也不愿支付给股东。

MichaelWestphalen(2002)通过建立计量分析模型认为,当上市公司存在自由现金流引发代理成本的情形下,采用债务融资方式可以产生出类似企业税负作用的“挡板”效用,从而有效降低代理成本,进而约束管理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但是这种挡板效用在上市公司破产后便消失。

Michael C.Jensen(2004)认为股票市场上股票价格被高估的情形对管理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海洛因式的诱惑。

他从美国股票市场上几家上市公司的经典案例入手,认为在股票价格被高估的情形下,管理者对维持高股价有一定的担心和压力,当他们认为股价确实过高并产生消极投资的策略来维持高股价时,会产生不理性投资行为。

为使当前公司利润可观,以及自身利益最大化,管理者有很大的动机在损害投资者利益和公司长远经营效率的前提下去追求公司短期的高速增长。

由此认为股价高估,募集资金较多情况下,管理者应该采取措施将股票价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而监管者和投资者也需要以新的视角来约束管理者。

可见国外对创业板企业的研究更多地在超募资金的使用上面。

并且集中在对超募资金使用的研究,他通过改变资金使用的途径,是的企业自身利益达到最大化。

这样为超募资金的合理化使用提供了有力的借鉴依据,但由于很少对超募的因素进行分析,所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创业板上市公司资金的超募问题。

2、资金使用效率的背景资料(1)资金使用效率的概述所谓资金使用效率,主要是指资金的使用循环率,又称资金周转率,也就是资金的周转速度。

资金周转速度越快,并且在周转过程中获得的收益越多,说明资金使用效率越高。

创业板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使用对于扩大公司的主营业务规模、促进企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其“超募”严重又短期内无法进行有效投资,从而给人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募集资金是快速有效的“圈钱”手段。

(2)资金使用效率的现状截至2010 年5 月5 日,创业板上市企业中共有44 家上市公司公告了超募资金的使用安排,从公告的数据看,有70.88%的超募资金被闲置,未投资或使用在任何领域,闲置资金总量高达110 亿。

即使有些超募资金被利用,也只有少数按深交所要求用于主营项目的投资或并购,如华谊兄弟、莱美药业、神州泰岳、乐普医疗。

其余大量被利用的超募资金使用在购置不动产、添置办公用品、购买豪华车辆或进行资金“置换”规避监管、发放公司福利、偿还贷款、放在银行吃利息等。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0 年12 月23 日,2010 年上市的114 家创业板公司共募集资金超过900 亿元,而其首发预计募集资金不到300 亿元,超募资金是预计资金的2 倍。

然而,创业板上市公司大都处于创业后期阶段,即发展成熟期,而在成熟期内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并不是很大。

从显示的数据可知,在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的使用中,尚未规划用途暂时处于存款获取利息的部分占到了总量的74%,被投资用于新项目或企业并购的占12%,有些公司甚至尝试将资金用于计划之外的投资,由此可见创业板公司对资金的使用效率是低下的。

而且据有关调查表明,在导致上市公司严重亏损的原因中,70%以上是因为募集资金使用当所引起的。

并且根据Wind 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 年3 月17 日,在47 家已公布的2010 年业绩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净利润较2009 年增长50%以上的共13家,占已公布业绩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总数的28%。

而较2009年下降的有两家,且两家公司业绩分别下滑19%和25%。

如果从该数据看,创业板净利润同比平均增速远落后于主板,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不高,业绩相对主板也并无优势。

有学者认为,对于创业板公司而言,其合理使用资金的能力是有限的,资本运作能力也是有限的,能用好正常的募资就已是不易,而如今又突然给其 2 倍的超募资金,这难免会导致创业板公司盲目投资或找不到合理的投资项目处置巨额资金,导致资金的浪费利用。

证监会规定超募资金应当用于公司主营业务,但是对于在成长初期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来说,其主营业务在短期内要消化几亿元超募资金相当困难,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量资金,发行公司最常见的做法是将资金放在银行吃利息。

但问题是股权资本相对于自有资本和债务资本有更大的风险,要求有更高的报酬率r,如果我们对股权资本获得的银行利息i用股权资本成本r 进行贴现,那么最后净现值(NPV)肯定为负,即:按照项目投资决策折现评价方法,净现值为负的项目将导致股票内在价值下降,该项目的实施是在损毁公司财富。

(3)、资金使用效率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内,针对创业板的上市公司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动因、影响因素及募集资金使用方式对业绩的影响三个主题展开。

关于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动因,朱武祥(2002)发现上市公司融资前立项不够严谨,投资项目的决策甚至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这是造成资金到位后的投向变更的深层次原因;刘勤、陆满平等(2002)以2000年募集资金的上市公司为对象,发现能将募集资金投向所承诺项目的不足五成,募资到位后能按原计划进度投入的公司就更少;刘少波、戴文慧(2004)研究发现,资本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融资约束、市场机制约束缺失、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等是公司变更募资的主要原因。

关于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影响因素,张为国、翟春燕(2005)以665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研究表明,公司规模、股权集中度、关联交易、资金闲置与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邹一平(2009)经过实证研究发现公司闲置资金的规模越大,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几率和程度也就越大。

关于募集资金使用对业绩的影响,徐沛(2004)研究表明大部分上市公司经营增长率与股权融资关系不显著,所投资的项目并不能使大多数企业的经营业绩增长;张为国、翟春燕(2005)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变更募资投向以后确实出现了明显的业绩下滑现象,代理成本越高,投资效率就越低;薛爽、杨静(2005)以314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IPO募集资金按照计划投向承诺项目所产生的效率要分别高于资金用于非主营业务(多元化)、变更资金投向和资金闲置的情况;姜锡明、刘西友(2008)以2005年沪市A股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募集资金变更项目的投资效果,研究表明募集资金的投资效果与第一大股东的关系不显著,而与资金变更规模、主营业务的投资、资金闲置正相关。

通过国内研究文献,发现我国学者主要将对资金使用效率的研究放在对资金使用的投向变更的原因以及对资金使用制度的不规范性上。

而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资金使用效率直接进行因素分析并联系到成长性的研究却很少。

(4)资金使用效率国外研究现状由于国外股票市场环境和法律监管比较健全,大部分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基本会按照招股计划投入使用,对资金使用问题的研究则主要是探讨如何防止公司经理的过度投资行为、投资不足行为和滥用自由现金流等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