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7高考咏物诗鉴赏

合集下载

写景咏物类诗歌鉴赏

写景咏物类诗歌鉴赏

写景咏物类诗歌鉴赏(一)来源于网络一、【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从关键词(名词:日、断桥、人、水、幽树、鸟)入手分析即可。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

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①虚写。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②以景结情。

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的艺术手法。

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分析,尾联为写景句,表现出作者的闲适,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手法;从“更待”两字分析,所写之景应为想象之景,故运用了虚写的手法。

名师点睛1.明确表达技巧的范围。

表达技巧是非常宽泛的概念,从表现手法上看,有联想、对比、衬托、烘托、白描、象征、抑扬、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等;从表达方式上看,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其中的借景抒情考查的频率较高;从修辞手法看,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双关、用典等。

2.掌握答题的思维步骤。

解答鉴赏表达技巧的题目,最重要的是要准确判断诗歌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分三个层面,首先要考虑的是第一个层面,考虑是否运用了对比、衬托、白描、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然后考虑第二个层面,即表达方式,尤其要注意借景抒情的情况;最后考虑第三个层面,也就是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8咏物抒怀诗含解析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8咏物抒怀诗含解析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8 咏物抒怀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古人很喜欢咏物,据统计,仅《全唐诗》已存咏物诗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咏物诗最多的在盛唐时期。

一、主要特点1、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屠隆在《论诗文》中认为:咏物诗“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如:古诗中虞世南的《咏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和李商隐的《蝉》等咏物诗。

又如左河水的《咏棉花》:“不恋虚名列夏花,洁身碧野布云霞。

寒来舍子图宏志,飞雪冰冬暖万家。

”短短四句托物言志特征明显。

2、充分运用形象思维无论是虞世南想表达高洁也好,骆宾王想表达怨情也好,李商隐想表达孤清也好,都不是直说,都是通过对蝉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出来的,这就不生硬,不直白,能够让人有生动的想象。

写诗,必须注重形象思维,必须写得鲜活生动,只有这样,才是文学作品而不是报告也不是论文。

在这个意义上,所有的诗歌都或多或少具有此类特点。

3、形象思维都是经过理性思维烛照过想通过一首诗表现什么样的思想内涵,作者是应当明白的。

在形式上怎么才能表达好这样的思想内涵,用什么样的构思和章法安排,这也离不开理性思想。

当然,这样的思维,有些是在潜意识中完成的。

写诗,不仅要有对诗的感觉,而且要掌握写作的要领,对所写内容本身的规律及诗的文本要求,要有熟悉的掌握。

只有从理性上理解了,认识了,才能从形象上更好地感觉和表现。

4、诗都是物情交融的产物上述三首诗都写到蝉,也都表达了情。

虽然有的是直接表达,有的是曲折表达。

咏物诗,必须有物,没有物就称不起咏物诗。

但只简单写物不行,还要有人的思想情感作其灵魂。

高考复习咏物言志诗的鉴赏

高考复习咏物言志诗的鉴赏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 桃杏—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 “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 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 保持自己的节操。
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 出了梅的清幽、高洁;②“无情有恨何人见, 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 ③“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 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 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自 • • • •北京卷
红 梅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 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注] 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 春的品性。
B .“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 愿趋时的情感。 C .“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 无奈。 D .“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碧玉:出自乐府《碧玉歌》,这首诗是歌咏-位名 叫碧玉的美丽女郎的。
1. 两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方法,前者主 比喻 ,后者主要用了____。 拟人 要用了___

古诗词鉴赏(咏物诗)

古诗词鉴赏(咏物诗)
这首诗寓含着一种什么哲理?谈谈你的看法。
答:许多事故往往出于人人自 以为安全而失去警惕的时候。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柳 (曾巩 )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 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 反复无常的小人
• 找出特点:抓住所咏物的形态、色泽、特征、
生长环境,分析物的外在特点。
• 联系背景:把物的特征和作者的生平、遭遇
或者时代背景联系起来。
• 物志契合: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揣摩
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比兴、象征、反衬、拟
人、对比
鉴赏思路 写了什么物
有什么特点
(表现手法) 寄托的情感
答:对比。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
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 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思路总结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 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表现手法的高妙。
三点注意:
1、不能对象外之意牵强附会,胡乱 猜测,一定要结合事物的特征以及 作者的具体身世处境来分析。 2、同一事物在不同诗人的笔下 会有不同的寓意,应细加区别。 3、一些咏物诗表达上存在多义性。
答题技巧总结:
• 一般提问方式: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 象特点(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 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 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 • 模式: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 么感情。

2017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咏物诗

2017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咏物诗

咏物诗的类型
1.描摹情态,表达喜爱。 这类诗歌诗人往往满怀喜悦之情对事物的形、神、 意进行描摹,字里行间往往洋溢着诗人的喜爱。
题榴花
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当堂演练】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咏绣障(唐•胡令能)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本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三、四句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 用? 答: • 【参考答案】对精美的刺绣的赞美和喜爱。三四句写“绣 成”以后绣幛的精美巧夺天工:把它安放到春光烂漫的花园 里去,虽是人工,却足以乱真,连黄莺都上当了,离开柳枝 向绣屏飞来。从侧面写出了绣屏的精美和女红之工巧。
3.借助物象,抒发情怀
在这一类诗歌中,物象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 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作者自己的情怀 通过诗中的意象流露出来。所以歌咏也好,描 摹也罢,最终抒发的还是作者自己的情怀。
京兆府新栽莲,时为周至尉趋府作 白居易 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 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 下有青泥污,馨香无复全。 上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 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 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 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 今来不得地,憔悴府门前。
2017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诗歌鉴赏之咏物诗
关于咏物诗
• 咏物诗有悠久的历史,是抒情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文 心雕龙》中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 自然”,意思是通过咏物可以抒发情志,这就是咏物诗创 作的特征。《诗经》中的《硕鼠》,《楚辞》中的《橘 颂》,大家耳熟能详,其中的缘物兴情、咏物明志的表现 手法,至今影响深远。唐代以后,咏物诗大量涌现。诗人 们或即物寄兴,或托物抒怀,大千世界,大如日月星辰, 风云雨雾、冰雪霰露、季节时辰、山峰岩谷、江河湖海、 溪瀑泉潭、塞外大漠,小到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器物杂 类、蚊蚋草芥,皆成为诗人描述的对象。多愁善感的诗人 们,往往能由自然界里的万物,生发出无限的感慨,这便 产生了咏物诗。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咏物)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咏物)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 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环境特点 梅花特点 作者处境 所言之志 手法
• 1、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
(环境烘托)
• 2、梅花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
志不渝。
(正面描写)
• 3、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 4、所言之志:
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
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示例一:要尊重天性,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 (tuò ),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顺应自然。
示(例1二):本要诗呵前护人三才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不要摧(残2人)才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携,示使(例自3三己):有请期所你待作谈得为到谈。提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侧面烘托的手法。
• (04北京)(1)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性的(黄何若此评②春及片。情人2昏石村石对林天早春BCAD对ABCD)感....这见”曼学曼的开光...逋.这““““。红诗心读面尚自独首酒愿放。,卿中卿,《首梅人境对余恐开下诗晕望。诗月至《《决梅生使幽百””迟的”。面的晓陋红 红非花机用寒花句句”理句苏赏风语梅 梅桃难拟的盛》在不即解是析轼抑人红开清写也》 》李是点诗,说,的,手梅的红说出不梅欲。诗诗 诗云不烂法“诗“梅自了恰花坠说的。云,恰漫,怕春“己论红当之当时理出皮,“开以愁态雪真梅的色并的由苏日“”疏放红贪”霜的晚一仿回一,轼休认,,梅睡影,姿担开项佛项答冰自”红并赞桃《”决心,横是是是问容况,梅的,也作人扬无白非斜雪,不题仍同而赋饮具绿写莲红水姿表肯深时是。予酒体叶梅》莲清,达随自,含了后(分,花诗诗浅孤了“怵也蓄她脸5析辨、云。瘦与春,惕透地不分上高桃”,杏白此,露表与暗泛)。洁杏,保出达众有莲起乃“香,一故持一了花的青的写无浮自起而自丝不争红枝物诗情动成装未己无愿春晕之而有”月一点能的奈趋的。批功恨,。时品。

高考咏物诗鉴赏咏物抒怀诗

高考咏物诗鉴赏咏物抒怀诗

同样是咏蝉;李商隐的感受却与虞世南大不一样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生在晚唐;一直处在牛李党争的旋涡中;始终 不得志;心情常常处于忧愁苦闷之中 这首诗;他托物自 嘲;蝉因处在高高的树梢上;只能吸风饮露;叫的声音再 大也没有用;白白地浪费精力;自己不也是这样吗 因为 太清高;不趋炎附势;即使不停地写诗文;鸣不平;甚至写 到才思枯竭;都不见什么反应;多么令人伤心啊 诗人那 种牢骚哀怨 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 现
2主要的写作技巧
托物言志
二 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
住其某些特征形态 色泽 所处环境等 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
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 神似
概括为:描其形;求形似;
融入理;求神似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三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 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 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 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 主次之分
画菊 南宋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独立疏篱;自甘寂 寞;不求虚荣;不屑与百 花为伍 它坚持节操;傲
霜怒放
菊花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相对应的百花则是影射那些屈节仕元的
故宋臣属 花开不并百花丛是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脱俗;宁
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是一种宁愿粉身碎骨也不委曲求全
如黄巢落第后所作的 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把它作为广 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 那么;与之相对应的百花自 然是比喻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

咏物诗的鉴赏(课内)

咏物诗的鉴赏(课内)
花中最后凋谢 对菊花的喜爱
• 画菊 郑思肖 •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 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 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①梗犹泛②,故园芜已平③。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①薄宦:官卑职微。 ② 梗犹泛:这里是自伤沦落意。 ③芜已平:荒芜到了没胫地步。
【简析】
这首诗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前半首闻蝉 而兴,重在咏蝉;它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 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后半首直抒己意, 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胡不归去?因 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 题:“高难 饱”,鸣“徒劳”,声“欲断”,树 “无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实属 “咏物”佳绝。
情感:坚持操守,渴望归隐,身世之悲。
在狱咏蝉
骆宾王
• • • •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 借蝉的高洁品行, 托物言志,抒发 自己的品行高洁 却“遭狱中之苦” 的哀怨悲伤之情, 表达了辨明无辜, 昭雪沉冤的愿望
• 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 宾王“露重飞难进,风 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 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物诗

咏物诗

思想内容
语言特色
清新淡雅、情理明快、、简朴洗练、多用口语、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李商 明白如话、朴实无华、明白晓畅、生动形 隐《蝉》(凝炼简明) 象、含蓄委婉 托物言志、比兴、象征、拟人、比喻、衬托、 对比、讽刺、白描、联想、想象、虚实结 合、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嗅觉 描摹细致、体物传神、栩栩如生、生动贴切、 形象逼真、形神兼备、烘云托月、朦胧含 蓄、新颖自然、不落俗套、跌宕有致、曲 尽其妙、物我交融、浑然一体、意味悠长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 蝉。—— 李商隐《柳》(拟人、 对比、托物言志)
• •
画眉鸟
欧阳修
• • • •
百转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 ⑴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 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 由自在的美好形象:鸟声 宛转,鸟影翩翩,山花绚 丽,树阴浓密,可以自由 的飞翔。 • ⑵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 现作者的思想? • 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 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 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 求。
•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 声。”的妙处。 • 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 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 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 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 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 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 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 •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 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 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 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 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鉴赏

参考答案


(1)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卷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 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 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 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 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 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 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 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 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 难归之情。
(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 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
(1)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 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 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 (2)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 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 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实战演练5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 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 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 雨声。”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 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 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 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 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 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为诗歌最 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2)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 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2017高考咏物诗鉴赏

2017高考咏物诗鉴赏
陈诗的头两句写在高山僻雅之地忽然看到一树 梅花,“惊起晓妆匀”五字,写出了红梅初绽, 风韵嫣然,极有情致。 陆诗的头两句“坼晓风”写出了梅花不畏寒冷
,笑迎晨风;“雪堆遍满四山中”写出了梅花纷
繁似雪,遍开山中。
9.这两首诗中的后两句是如何借助奇特的 想象表达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的?请加 以分析。
• 陈诗的后两句将梅花与辅佐刘邦取得天下后被封
不第后赋菊
黄巢
事件:没有考中 进士后写菊花. 九月八:古代九 月日为重阳节, 有登高赏菊的风 俗。说“九月八” 是为了押韵。 杀:凋谢。 香阵:阵阵香气。 黄金甲:金黄色 的铠甲,此指菊 花的颜色。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译文:直等到秋高 气爽,人们迎来了 重阳佳节,菊花啊, 要盛开怒放,看百 花凋谢,消散了芬 芳。菊的香气向云 天直冲,弥漫在整 个长安城中。秋菊 在这里栽遍;遍地 都是金黄如铠甲般 的菊花!
温故知新
请背诵一首你读过的咏物诗歌? 还记得吗? 猜猜下面诗歌的所咏何物。 一 鹦鹉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三 云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绘 尽 天 下 万 物 态
黄巢(?—884),曹州冤句(今山东省 菏泽市牡丹区西南)人,出生于盐商家 庭,富有财产,本人也从事贩卖私盐的 活动。黄巢除了精通武艺外,也爱读书, 能诗能文。他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 试,但没有考中。不过,科场的失利却 使他有了另外的收获:那就是看到了考 场的黑暗和吏制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 朝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考试不第 后,却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 的怀抱。

古诗词常见题材之咏物言志诗鉴赏

古诗词常见题材之咏物言志诗鉴赏

古诗词常见题材之咏物言志诗鉴赏咏物诗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

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

一、基本特点1、标题:直接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

2、形似:用形象语言描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多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3、神似:借物抒怀,表达理想、志向、情怀。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4、分类(1)描摹情态类这类诗歌诗人往往满怀喜悦之情对事物的形、神、意进行描摹,字里行间往往洋溢着诗人的喜爱。

(2)托物言志类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3)咏物抒怀类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

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4)以物喻人类这类咏物诗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

(5)托物言理类这类诗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

在理学兴盛的宋代,写这种类型诗歌的人最多。

4、写作技巧(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2)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3)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比喻、拟人、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二、鉴赏方法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一)注意“三读”1、读标题咏物诗以动植物名称作为标题,如《蝉》(李商隐)、林逋《山园小梅》、《鹧鸪》(郑谷)、《金钱花》(罗隐)、《石灰吟》(于谦)、《小松》(杜荀鹤)。

从标题中我们明确了作者所描述的对象,理解作者所选取的事物的特性和寓意。

精品课件 高考语文咏物诗鉴赏

精品课件 高考语文咏物诗鉴赏
• 表达情感:讽刺那些看似可以“救民 于水火”,实际上“不问苍生”的当 权者的尊容。
• 手法:象征、拟人、对比。
咏物诗的特点
1、实写物的形态、色彩或其所处的环境。 ( 体物肖形,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不滞于物)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用比喻、拟人、 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具体描写看,除了正面 描写外,还常用侧面烘托手法。
鉴赏技巧:
1 把握所咏之物的 特点和比喻或象征 意义(寄托)。
特点1实写物的形态、色彩或其所处的环境。
特点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 2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
写出精神品格。
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
人所托之情和所言之志。
特点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拟 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具体描写看,除了正面 描写外,还常用侧面烘托手法。
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 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拟人。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 所咏之物:牡丹。 • 特点:倾国倾城、艳压群芳。 • 表达情感:表达对牡丹雍容之美的赞
赏。 • 手法:拟人、比喻、对比烘托、侧面
描写。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 1、策略之一:选择阅读
• “人生有涯知无涯”,如果把宝贵的人生阅读时用于漫无目标的阅读,无疑 也会收效甚微。果戈理的名著《死魂灵》中就有个名叫彼什伽秋的人物 ,他嗜书如命,什么书都读。结果,由于他毫无选择、毫无目标地阅读 ,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 因此,我们要指导中学生读第一流学者写的书,才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 读书效果。
3 体会诗人艺术手法的高妙。 (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

高三复习咏物诗鉴赏

高三复习咏物诗鉴赏

不幸遭遇、坚贞人格 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化身 象征意义 的写照
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通过描写梅花 不畏严寒、傲雪开放的形象,表现了作者 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表现了作者低沉孤傲、消沉
无奈的思想感情。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 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小结:鉴赏咏物诗步骤与方法
三步到位:第1步:概括事物的特征 第2步:指出作者寄寓的情志 第3步:分析表现手法
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 2、整体把握物象的形态特征,紧扣文本。 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联系写作背景,揣 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架空分析情感。 4、关注表现手法。常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比喻、象征、拟人、对比、反衬、侧面描写(环境 烘托)的手法。 5、注意答题规范:明物象—指特点—析感情
感受咏物诗
阅读下面一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 王安石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 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 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答:托物言志。林 中鸟与笼中鸟不同 境遇的对比手法表 达了对自由的热情 赞美,对束缚个性、 禁锢思想、窒息性 灵的憎恶和否定。
古人云:“一枝一叶总关情”“歌 诗合为情而发”。以客观事物为描写对象, 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抒发出来或暗示自 己的志向情操,这就是咏物诗的定义。咏 物诗常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咏物诗的目 的不在“物”,而在“情”。“物”只是 一个载体。要提高赏析咏物诗的能力,关 键是要找准“物”的特点,然后与自己的 感情引起共鸣,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
咏物诗的鉴赏思路: 咏物诗鉴赏步骤:

高考语文咏物诗鉴赏

高考语文咏物诗鉴赏

D.尾联实写一群群鹧鸪的“行不得也哥哥”的叫声在浩 瀚的湘江上回响,在“日西向”时,它们飞回苦竹丛中。 D(理解太实,是群群鹧鸪在低回飞鸣呢,抑或是 佳人游子一“唱”一“闻”在呼应呢,这是值得想象 和玩味的。)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山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 士 不甘埋没 人__________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 目光短浅 的__________。
刺 2.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 ___字显示其 出 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____字写出其锐不可挡 的发展势头。
B.第三句由描写转入议论,讽刺社会上的一些小人见 风使舵,前倨后恭,趋炎附势,溜须拍马的时弊。 C.诗人自身微寒,才华山众,却报国无门,一生潦倒。 埋没于深草里的“小松”,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D.由于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对小松的描写 精练传神,描写和议论,抒情和哲理,达到了有机统一。 B(应是艺术地表现了社会上的一些人目光短浅,缺乏远 见,在新事物刚刚开始的时候,往往不去关注,待到长 成气候,才去重视。)
3.两人在诗中都表明自己的心迹,骆诗表示自己的 心迹的词语是_________,李诗表示自己 高洁 的心迹是____________ 。 举家清
4.对两首咏蝉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位诗人都以寒蝉的清高来表现自己的志行高洁, 以寒蝉所处环境的冷酷来表现自己的不遇于时。
B.骆诗的首联“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两句,写 出自己在特殊处境中,听到秋蝉的悲鸣,引发心中的深 沉悲恨。
贬斥、嘲讽 ____________ 的态度。
3.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 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 由此联想到什么? 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姻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 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 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完整版咏物诗常见情感分类

完整版咏物诗常见情感分类

咏物诗常有感情分类【1. 表现诗人崇敬情操】诗人在诗中表现自己傲慢孤单的人格,坚持理想决不趋势媚俗不向恶权利信服的坚定意志。

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赏析】此诗作于患难之中。

当年,屈居下僚十多年而刚升为侍御史的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违逆武后,遭诬陷,以贪赃罪名坐牢。

作者歌唱蝉的高洁道德,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没有人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

诗人以蝉比兴,以蝉寓己,惋惜自己不为时人所认识,相反还被诬陷入狱,“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

抒发了诗人道德高洁却“迷路艰虞,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梦想。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孤单开无主。

已经是夜晚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没心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赏析】此词以梅花自况,巧借饱受伤害、花粉犹香的梅花,表达自己虽一生曲折,绝不媚俗的忠贞。

咏梅的悲凉以泄胸中抑郁,惋惜人生的失意曲折;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2.抒发自己的愁情幽愤】诗人借咏物或抒发政治失意的烦闷烦忧,表达幽愤之情;或表达期望获取赏识重用的梦想;或惋惜岁月易逝,自伤迟暮等。

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季,已带斜阳又带蝉。

【赏析】先写春日之柳、春风涟漪,百花争艳,乐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

下面两句却蓦地一转,回到眼前的秋柳,情形完好相反,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树上哀鸣,一派肃杀、悲凉的环境。

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自己身世的生动写照。

诗人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

惜牡丹花二首·其一白居易悲伤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赏析】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待到牡丹占断春光的时候,一春花事已经将到尽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2分)
后两句运用了拟人和映衬的手法。 借“烟水茫茫”的环境来映衬墨兰“无处说”的孤独, 借“西湖残月”的清冷来衬托墨兰的孤高寂寞。(2分)
古代诗歌阅读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下阕内容简 要分析。(6分)
贞芳只合深山,红尘了不相关。留得许多清影,幽香不 到人间。
下阕写芳香贞节的兰花只该生在深山, 绝不与那混浊的尘世同流合污。即便画上 能留得住它的清影,它的幽香也不愿飘到 人间。(2分)
温故知新
请背诵一首你读过的咏物诗歌? 还记得吗? 猜猜下面诗歌的所咏何物。
一 鹦鹉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二柳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三云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绘 尽 天 下 万 物 态
古代诗歌阅读
清平乐 张炎
孤花一叶,比似前时别。烟水茫茫无处说,冷却
西湖残月。
贞芳只合深山,红尘了不相关。
留得许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间。
译文:
孤独的花衬着叶子,兰花和以往见到的兰花不同。
面对着烟水茫茫却无处述说,连西湖残月也都显
得非常冷落。
贞节幽香的兰花只应该生长
在深山里吧,与红尘世间没有一点儿关系。即使
陆诗的头两句“坼晓风”写出了梅花不畏寒冷 ,笑迎晨风;“雪堆遍满四山中”写出了梅花纷 繁似雪,遍开山中。
9.这两首诗中的后两句是如何借助奇特的
想象表达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的?请加
以分析。

陈诗的后两句将梅花与辅佐刘邦取得天下后被封
留侯却能摈弃人间富贵的张良联想在一起。自甘独幽
的梅与品质高洁的张良是相似的,借张良的典故歌颂
了梅花自守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对它的喜爱。(3分

• 陆诗的后两句则将自己和梅花联系起来,诗人想 :有什么方法能把自己化为千万个人,让每一枝梅花 之前都有 个自己呢?诗人对梅的狂态、赏梅的痴情, 通过这一设想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3分)
古代诗歌阅读
清平乐 张炎
兰曰国香,为哲人出,不以色香自炫,乃得
古代诗歌阅读
清平乐 张炎 兰曰国香,为哲人出,不以色香自炫,乃得 天之清者也。楚子不作,兰今安在?得见所南翁 枝上数笔,斯可矣。赋此以纪情事云。 译文: 兰花叫作国色天香,是为了仁人志士而生长的, 不凭借着自己的颜色香味来自我炫耀,是得到了 大自然的清高之气了啊。如今屈原已经死了,兰 花的精神又在哪里呢?能够见到郑思肖的兰花画, 就可以见到了吧。于是就记录这件事来抒发我的 感情。
•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 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
无根 ,好风凭借力,送 我上青云 。
高贵、美丽 ,对未 来有美好的憧憬
鉴赏咏物诗的方法:
1、整体把握 ; (读清全诗,咏的什么物) 2、把握特征;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如形态、 色泽、特征等等,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知人论世;(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 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为何要咏此物) 4、把握表现手法;(整体:托物言志;具体常用 比兴、象征、反衬、拟人、比喻)
词人借对兰花的礼赞,赞颂了郑思肖隐 居不仕的坚贞气节;(2分)
词人不慕流俗的高洁情怀。(2分)
考点二 事物形象
审题
答题
赋分
(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菊【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qiǔ,干粮。首句典结出合屈诗原句《,离骚》“夕餐秋 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具体描写。1分
托物言志:
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 用象征、比兴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 于某种具体事物的 一类诗歌。
梅花(陈焕) 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云雾中,山溪的小桥旁,一树梅花,占尽了早春风 光。恍如晓妆初匀的女子,令人惊叹,令人神往。 本是傲霜斗雪的秉性,却有如此秀美的形相;这才 相信运筹帷幄的留侯,相貌竟如妙龄女郎!
• 听说山上的梅花已经迎着晨风绽开,四周大山的山 坡上一树树梅花似雪洁白。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我的 身子也化为几千几亿个?让每一棵梅花树前都有一 个陆游常在。
8.这两首诗中的前两句分别写出了梅花绽放 时的不同状态,请简要分析。(5分)
陈诗的头两句写在高山僻雅之地忽然看到一树 梅花,“惊起晓妆匀”五字,写出了红梅初绽, 风韵嫣然,极有情致。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资料链接
答审题案::1.注意搜索诗歌本身的关键词:如颔联中的“野”、“色” 和(“香示”例。)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不23..衬其准问托香确句,概,,“括“无不,肯人为””外即对““部不妙环肯香境””。的而衬改托变。 内“在心野的”和高“洁无。人”为抑,表“述幽全色面”。和1“分妙香”为扬。
在画中能够留住它的清影,不会把一点儿幽香飘
向人间。
古代诗歌阅读
8.词的上阕是如何描写兰花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孤花一叶,比似前时别。烟水茫茫无处说,冷却西湖残月。
上阕分别从形和神两方面来描写兰花。(1分) 前两句从画中墨兰的形态入手,写出了兰花和词 人以往见到的兰花不同,突出了墨兰超凡脱俗的特
[留侯]汉代名将张良,功高位重,但却摒弃人 间富贵。 传说他有大丈夫的胸怀,又有美如少 女的外貌。
该诗写在深山僻野、人迹罕至的地方,诗人突 然发现了傲然特立、寂寞开放的梅花,感到意外 、惊喜。抒写了诗人高蹈自守的襟怀。
梅花绝句(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寄 寓 世 间 感 慨 情
唐多令.咏絮 林黛玉

粉堕百花洲,香
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
成球。漂泊亦如人命薄,
空缱绻,说风流。
• 草木也知愁,韶华 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 收?嫁与东风春不管, 凭尔去,忍淹留。
身世飘零,命运不 幸, 未来不可期翼
临江仙 .咏絮 薛宝钗
•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 风卷得均匀 。蜂围蝶阵乱 纷纷,几曾随逝水 ,岂必 委芳尘 ?
天之清者也。楚子不作,兰今安在?得见所南翁
枝上数笔,斯可矣。赋此以纪情事云。
孤花一叶,比似前时别。烟水茫茫无处说,
冷却西湖残月。
贞芳只合深山,红尘了不
相关。留得许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间。
【注】①楚子:指屈原。②所南翁:指宋末元初
诗人、画家郑思肖,善画无根墨兰,宋亡后,隐
居苏州,不仕。③孤花:有的版本作“三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