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传感器技术与嵌入式平台
第2章物联网的体系结构ppt课件全
2.3 应用层
2.3.2 应用层关键技术
3.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研究人类智 能活动的规律,构造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统,研究如 何让计算机去完成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胜任的工作, 也就是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的软硬件来模拟人类某些智 能行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2.2 网络层
2.2.2 网络层关键技术 3. 无线短距离通信技术
(1)ZigBee (2)蓝牙 (3)Wi-Fi
2.3 应用层
2.3.1 应用层主要功能
应用层包括各类用户界面显示设备以及其他管理设备 等,这也是物联网体系结构的最高层。应用层根据用户 的需求可以面向各类行业实际应用的管理平台和运行平 台,并根据各种应用的特点集成相关的内容服务。
2.3 应用层
2.3.2 应用层关键技术
1. 云计算 云计算概念是由Google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 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 源池向用户提供相应服务。
2.3 应用层
2.3.2 应用层关键技术
2. 中间件 中间件是一类连接软件组件和应用的计算机软件,它包 括一组服务,以便运行在一台或多台机器上的多个软件 通过网络进行交互。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DBBCD 6~10:BCDCC 11~15:D AAA 二、简答题 略
2.3 应用层
2.3.2 应用层关键技术
4. 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Data Mining),就是从存放在数据库、数据仓 库或其他信息库中的大量的数据中获取有效的、新颖的、 潜在有用的、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非平凡过程。
2.3 应用层
2.3.2 应用层关键技术
物联网专业学什么
物联网专业学什么物联网专业是指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培养学生具备物联网系统设计、开发、运维和管理等相关能力的专业学科。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物联网专业的学习内容涉及物联网相关的技术和知识,包括网络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开发、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物联网专业需要学习的内容。
第一部分:网络通信技术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是将各种物理设备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交互。
因此,物联网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网络通信技术,包括网络协议、网络拓扑、数据传输等相关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以太网、Wi-Fi、蓝牙等无线通信技术,并掌握它们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物联网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能够将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传输给物联网系统。
传感器技术涉及信号采集、传感器选择和应用、传感器网络等内容。
学生需要学习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常用传感器的特点和应用领域,并能够进行传感器的选型和应用设计。
第三部分:嵌入式系统开发嵌入式系统是物联网设备的核心,它包括硬件、软件和操作系统等组成部分。
物联网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技术,包括硬件设计、嵌入式软件开发和操作系统的配置和优化等。
学生需要具备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本编程能力,掌握常用的嵌入式开发工具和技术,如C语言、汇编语言和开发环境等。
第四部分:数据分析与云计算物联网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如何高效地存储、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成为了物联网系统中的重要问题。
物联网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包括数据库管理、数据挖掘、大数据处理和云平台的应用等方面。
学生需要熟悉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如SQL、Hadoop和Spark 等。
第五部分:安全与隐私保护物联网涉及大量的隐私数据和敏感信息,因此安全与隐私保护是物联网系统设计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物联网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网络安全、密码学和隐私保护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并能够进行物联网系统的安全设计和防护。
《智能仪器》(第二版 程德福 林君)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智能仪器考试题型:名词解释、简答、简述、综合没有给重点,但是老师说考题都是由课后习题凝练出来的,所以我将大部分课后习题答案整理出来,仅供参考。
难免有错误,望大家谅解并指出。
课后习题参考第一章1-1 你在学习和生活中,接触、使用或了解了哪些仪器仪表?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类型?指出他们的共同之处与主要区别。
选择一种仪器,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提出改进设想(课堂作业)。
解:就测量仪器而言,按测量各种物理量不同可划分为八种:几何量计量仪器、热工量计量仪器、机械量计量仪器、时间频率计量仪器、电磁计量仪器、无线电参数测量仪器、光学与声学测量仪器、电离辐射计量仪器。
1-2 结合你对智能仪器概念的理解,讨论“智能化”的层次。
解:P2 智能仪器是计算机技术和测量仪器相结合的产物,是含有微型计算机或微处理器的测量(或检测)仪器。
由于它拥有对数据的存储、运算、逻辑判断及自动化操作等功能,具有一定智能的作用(表现为智能的延伸或加强等),因而被称为智能仪器。
P5- P6 智能仪器的四个层次:聪敏仪器、初级智能仪器、模型化仪器和高级智能仪器。
聪敏仪器类是以电子、传感、测量技术为基础(也可能计算机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
特点是通过巧妙的设计而获得某一有特色的功能。
初级智能仪器除了应用电子、传感、测量技术外,主要特点是应用了计算机及信号处理技术,这类仪器已具有了拟人的记忆、存储、运算、判断、简单决策等功能。
模型化仪器是在初级智能仪器的基础上应用了建模技术和方法,这类仪器可对被测对象状态或行为作出评估,可以建立对环境、干扰、仪器参数变化作出自适应反映的数学模型,并对测量误差(静态或动态误差)进行补偿。
高级智能仪器是智能仪器的最高级别,这类仪器多运用模糊判断、容错技术、传感融合、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技术。
有较强的自适应、自学习、自组织、自决策、自推理能力。
1-3 仪器仪表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P3-5解:(1)仪器及检测技术已经成为促进当代生产的主流环节,仪器整体发展水平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2)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既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前提,也是创新研究的主题内容之一和创新成就得重要体现形式,科学仪器的创新是知识创新和及时创新的组成部分。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第2章
第2章 传 感 器 概 述 2.2.2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输入量随时间变化时传感器的响应 特性。 由于传感器的惯性和滞后,当被测量随时间变化时,传 感器的输出往往来不及达到平衡状态,处于动态过渡过程之中, 所以传感器的输出量也是时间的函数,其间的关系要用动态特 性来表示。一个动态特性好的传感器,其输出将再现输入量的 变化规律,即具有相同的时间函数。实际的传感器,输出信号
2) 一阶系统
若在方程式(2-8)中的系数除了a0、a1与b0之外,其它的 系数均为零,则微分方程为
dy(t ) a1 a0 y (t ) b0 x(t ) dt
上式通常改写成为
dy(t ) y (t ) kx(t ) dt
(2-10)
第2章 传 感 器 概 述 式中:τ——传感器的时间常数,τ=a1/a0; k——传感器的静态灵敏度或放大系数,k=b0/a0。 时间常数τ具有时间的量纲,它反映传感器的惯性的大小, 静态灵敏度则说明其静态特性。用方程式(2-10)描述其动态特 性的传感器就称为一阶系统,一阶系统又称为惯性系统。 如前面提到的不带套管热电偶测温系统、电路中常用的阻
入量变化范围较小时,可用一条直线(切线或割线)近似地代
表实际曲线的一段,使传感器输入输出特性线性化,所采用的 直线称为拟合直线。
第2章 传 感 器 概 述 传感器的线性度是指在全量程范围内实际特性曲线与拟合 直线之间的最大偏差值ΔLmax 与满量程输出值YFS 之比。线性度
也称为非线性误差,用γL表示,即
第2章 传 感 器 概 述
第2章 传 感 器 概 述
2.1 传感器的组成和分类 2.2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第2章 传 感 器 概 述
2.1 传感器的组成和分类
嵌入式智能传感器设计与应用研究
嵌入式智能传感器设计与应用研究一、嵌入式智能传感器的概念及技术特点嵌入式智能传感器是一种将计算能力、存储能力、通讯能力及传感能力融合在一起的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智能家居、物联网等领域。
嵌入式智能传感器具有以下技术特点:1.小巧化:嵌入式智能传感器通常采用微型电子组件和封装技术,体积小、可嵌入被测物体内部,可实现无人值守检测。
2.低功耗:嵌入式智能传感器大多采用功耗极低的单片机和特定芯片,采用低功耗模式实现长期运行。
3.智能化:嵌入式智能传感器可以通过嵌入算法,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初步处理,提取有用信息,并作出智能决策。
4.通用性:嵌入式智能传感器通常采用标准接口、协议,可以与不同品牌、型号的设备通信,实现多种数据处理和分析。
二、嵌入式智能传感器设计的关键技术当设计嵌入式智能传感器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关键技术:1.传感器的选择:不同传感器适用于不同的检测任务,需要根据被测物体特性、环境因素等选择最合适的传感器。
2.信号采集和处理:传感器采集到的原始数据需要进行滤波、放大、A/D转换等处理,以得到精确的数值。
3.算法设计:算法是智能传感器的核心,需要根据不同的检测任务,选择最合适的算法,如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等算法。
4.通信协议:智能传感器通常需要能够与主机或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因此需要选择适合的通讯协议,如Wi-Fi、LoRa、ZigBee 等。
5.低功耗设计:智能传感器通常需要长期工作,需要采用低功耗技术,如长睡眠、快速唤醒、功耗最小化等技术,以延长使用寿命。
三、嵌入式智能传感器应用案例1.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家居系统是嵌入式智能传感器的一个典型应用案例。
传感器可以安装在各个房间,监测温度、湿度、烟雾、光强等因素,推动智能家居系统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控制,如自动调节室内温度、照明、电器开关等。
在智能家居系统中,使用多种嵌入式智能传感器相互协作,实现完整的智能化系统。
2.智能健康监测系统嵌入式智能传感器在医疗领域也有了广泛的应用,如智能健康监测系统。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2.3
2.4
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间件软件 面向多类型网络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接入技术
2.5 2.6
2.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硬件设备概述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节点既要实现数据采集和处 理转化,又要实现数据的融合和路由,并对本身采集的数据和 收到的其他节点发送的数据进行综合,转发回监控终端。
• 低能耗; • 实时性;
• 低成本;
• 安全和抗干扰; • 协作。
2.1.7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主要应用领域
生活习性监测 地震监测
战场评估
医疗状况监控
无线传感器网络
精细农业 深海监控
目标跟踪和检测
森林火灾监控
小区安全监控
第二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硬件基础
移 动 管 理 平 台
拓 扑
网 络 管 理
(a)
(b)
图2-2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栈
2.1.3 无线传感器网络基本特点 传统的无线网络和 MANET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
以传输数据,完成通信为目 的,中间节点仅负责分组数据 的转发,通常节点具有持续的 能量供给。他们注重在高度移 动的环境中通过优化路由和资 源管理策略,最大化带宽利用 率,同时提供高性能的服务质 量QoS(Quality of Service)。
2.2.5 无线传感器网络硬件开发套件
• 图像音频传感器的核心处理器为 Mega128,可以采用 JTAG ICE仿真 器进行仿真。 • 图像传感器的辅处理器为Tiny12,可 以采用stk500与之通信。 • 视频传感器的核心处理器为 i.MX27 ,开发板的flash中已经配臵好嵌入式 Linux。
物联网导论(概论)
教学安排
4学时
1.1 物联网的概念与定义
1.1.1 物联网的起源
1.1.2 物联网的概念与定义
1.1.3 物联网的特征
1.1.1 物联网的起源
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 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也曾提及物联网。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Auto-ID,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 2005年: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中提出:通过一些关键技术, 用互联网将世界上的物体都连接在一起,使世界万物都可以上网。
2. 源信息处理
一般来说采集的源信息需要经过一定的处理才能通过通信系统的传输 传送出去。这是因为传感器采集的信息一般是一个电压或电流信号,而这 样一个信号不能直接由通信系统传送,需经过一定的处理、编码、变换才 能传送。
3.信息传送
信息传送就是将经过处理的源信息通过通信系统传送到信息处理与应用部分。 它主要由通信系统组成,包括有线与无线通信系统。最简单的传输系统是两根导 线。
1.3.2 物联网应用
*智能物流 *智能交通 *智能家居 *环境监测 *金融与服务业 *智慧医疗 *智慧农业 *智慧工业 *智能电网 *国防军事
1.4 物联网涉及的主要学科及其知识体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 电子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 通信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
计算机科学技术 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 人工智能 计算机系统与结构 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工程
欧盟定义:将现有的互联的计算机网络扩展到互联的物品网络。
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定义 物联网主要解决物品到物品( Thing to Thing, T2T),人到物品(Human to Thing,H2T),人到人(Human to Human,H2H)之间的互连。
嵌入式实验电子教案文档
嵌入式实验电子教案文档第一章:嵌入式系统概述1.1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与特点介绍嵌入式系统的概念解释嵌入式系统的特点,如实时性、功耗低、资源有限等1.2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列举常见的嵌入式系统应用领域,如家电、医疗、工业控制等1.3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趋势讨论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趋势,如物联网、智能制造等第二章:嵌入式硬件基础2.1 嵌入式处理器介绍嵌入式处理器的基本概念讲解常见嵌入式处理器架构与选型2.2 嵌入式硬件平台介绍嵌入式硬件平台的基本组成分析嵌入式硬件平台的设计与选型原则2.3 嵌入式外围设备讲解嵌入式外围设备的作用与选型,如存储器、传感器等第三章:嵌入式软件基础3.1 嵌入式操作系统介绍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概念与作用讲解常见嵌入式操作系统,如Linux、uc/OS、FreeRTOS等3.2 嵌入式软件开发工具介绍嵌入式软件开发工具的概念与作用讲解常见嵌入式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如编译器、调试器等3.3 嵌入式软件设计方法讲解嵌入式软件设计方法与流程分析嵌入式软件的模块化设计、实时性要求等第四章: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践4.1 嵌入式系统设计流程讲解嵌入式系统设计的整个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硬件选型等4.2 嵌入式系统实践项目提供一个具体的嵌入式系统实践项目案例分析项目的需求、设计方案、实现过程等4.3 嵌入式系统设计的注意事项讨论嵌入式系统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安全性、稳定性等第五章:嵌入式系统的应用案例分析5.1 智能家居嵌入式系统应用案例分析智能家居嵌入式系统的需求、架构、实现方法等5.2 工业控制嵌入式系统应用案例分析工业控制嵌入式系统的需求、架构、实现方法等5.3 无人驾驶嵌入式系统应用案例分析无人驾驶嵌入式系统的需求、架构、实现方法等第六章:嵌入式系统编程语言6.1 嵌入式系统编程基础介绍嵌入式系统编程的基本概念讲解嵌入式系统编程的常用语言,如C、C++、汇编等6.2 嵌入式系统编程技巧讲解嵌入式系统编程的技巧与最佳实践分析如何提高嵌入式系统编程的效率和质量6.3 嵌入式系统编程实例提供几个简单的嵌入式系统编程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掌握嵌入式系统编程的方法和技巧第七章:嵌入式系统调试与优化7.1 嵌入式系统调试方法介绍嵌入式系统调试的基本方法讲解嵌入式系统调试工具的使用,如逻辑分析仪、示波器等7.2 嵌入式系统性能优化讲解嵌入式系统性能优化的方法与策略分析如何提高嵌入式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响应速度7.3 嵌入式系统调试与优化实例提供几个嵌入式系统调试与优化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掌握嵌入式系统调试与优化的方法和技巧第八章:嵌入式系统安全与防护8.1 嵌入式系统安全概述介绍嵌入式系统安全的概念与重要性讲解嵌入式系统安全的基本要求与挑战8.2 嵌入式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讲解嵌入式系统安全防护的技术与方法分析如何防止嵌入式系统受到恶意攻击和非法访问8.3 嵌入式系统安全防护实例提供几个嵌入式系统安全防护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和掌握嵌入式系统安全防护的方法和技巧第九章:嵌入式系统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9.1 嵌入式系统项目管理概述介绍嵌入式系统项目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讲解嵌入式系统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与方法9.2 嵌入式系统项目团队协作讲解嵌入式系统项目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与方法分析如何提高嵌入式系统项目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协作质量9.3 嵌入式系统项目管理实例提供几个嵌入式系统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和掌握嵌入式系统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的方法和技巧第十章:嵌入式系统发展趋势与未来挑战10.1 嵌入式系统发展趋势分析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趋势,如物联网、大数据、等讲解新兴技术对嵌入式系统发展的影响和挑战10.2 嵌入式系统未来挑战讨论嵌入式系统在未来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推动嵌入式系统的创新与发展10.3 嵌入式系统发展方向的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嵌入式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嵌入式系统的研究与创新,为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贡献力量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嵌入式系统是一类专用的计算机系统,它集成了硬件和软件,用于完成特定的任务。
《物联网应用技术(智能家居)》电子教案
第1章智能家居概述
教学过程
第2章感知与控制技术
教学过程
第2章感知与控制技术
教学过程
第3章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教学过程
第3章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教学过程
第4章智能化技术
教学过程
第4章智能化技术
教学过程
第5章智能家居企业平台与生态
教学过程
第6章智能家居单品
教学过程
第7章集成开发环境
教学过程
第7章集成开发环境
教学过程
第8章智能家居系统开发样例
教学过程
第8章智能家居系统开发样例
教学过程
第8章智能家居系统开发样例
教学过程
第8章智能家居系统开发样例
教学过程。
智能硬件设计基础知识点
智能硬件设计基础知识点智能硬件设计是指将传统硬件设备与软件技术相结合,使得硬件设备具备一定的智能化能力,以实现更高级别的功能和交互体验。
在智能硬件设计中,有一些基础的知识点是设计师必须要掌握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智能硬件设计的基础知识点。
一、嵌入式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各种非计算机设备中的一种系统。
在智能硬件设计中,嵌入式系统设计是基础中的基础。
设计师需要了解嵌入式CPU的选择以及系统级别的设计原则。
此外,还需熟悉各种嵌入式操作系统,比如Linux和RTOS,以及相关的开发工具和平台。
二、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智能硬件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传感器可以感知周围环境的各种参数,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
在智能硬件设计中,设计师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比如温度传感器、光线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此外,设计师还需要考虑传感器的选择、布局和数据处理方法。
三、嵌入式软件开发嵌入式软件开发是指为智能硬件设计开发适配的软件系统。
设计师需要熟悉嵌入式软件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C/C++等编程语言以及相关的开发工具和调试技术。
此外,设计师还需要了解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接口和通信协议,比如UART、SPI、I2C等。
四、无线通信技术智能硬件设计中常常会使用无线通信技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
设计师需要了解各种无线通信技术,比如蓝牙、Wi-Fi、Zigbee等,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此外,还需要考虑通信协议、数据安全性和功耗等方面的问题。
五、电源管理技术电源管理技术在智能硬件设计中尤为重要。
设计师需要合理选择电源供应方案,考虑功耗优化、电池管理、充电和保护等问题。
此外,还需了解电源管理芯片的使用和相关的电源管理策略。
六、人机交互设计人机交互是指用户与智能硬件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操作方式。
在设计智能硬件时,设计师需要考虑人机交互的方式和界面设计。
这包括硬件设备的按钮、显示屏、声音等交互元素的设计,以及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界面设计。
物联网导论课程设计
物联网导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领域;2. 掌握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如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网络通信等;3. 了解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物联网的实际应用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2. 学会使用物联网开发工具和平台进行简单的项目设计与实践;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探索未知、追求创新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物联网技术在安全方面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关注物联网技术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联网导论,旨在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特点:初中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但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实践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 物联网基本概念与原理- 理解物联网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 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架构、关键技术及运作原理;- 了解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和行业案例。
教学安排:2课时。
2. 物联网关键技术- 学习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网络通信等物联网关键技术;- 分析各类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实例;- 了解物联网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安排:4课时。
3. 物联网项目实践与案例分析- 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分析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中的解决方案;- 学习使用物联网开发工具和平台,进行简单的项目设计与实践;- 以小组形式进行项目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安排:4课时。
教材章节关联:1. 物联网基本概念与原理——《物联网导论》第一章;2. 物联网关键技术——《物联网导论》第二章;3. 物联网项目实践与案例分析——《物联网导论》第三章。
物控系统中的智能传感器与嵌入式技术
物控系统中的智能传感器与嵌入式技术智能传感器与嵌入式技术在物控系统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物联网的发展,智能传感器与嵌入式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
在物控系统中,智能传感器和嵌入式技术的结合,为智能化生产和自动化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探讨智能传感器与嵌入式技术在物控系统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智能传感器和嵌入式技术在物控系统中能够实现对产品、设备以及工艺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通过智能传感器对物理量的不断采集和嵌入式系统的数据处理,可以实时获得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进而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和反馈,在工厂的生产过程中,能够实现对物料、产品质量、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精确监测和控制。
这有助于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人为因素对生产操作的影响。
智能传感器与嵌入式技术在物控系统中能够实现对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维护。
在工业生产中,很多设备分布在不同的区域,且设备的运行状况对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智能传感器和嵌入式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设备的远程监控,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能够立即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前预警,避免产生事故和损失。
同时,嵌入式技术还能够支持对设备的远程维护和升级,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第三,智能传感器与嵌入式技术在物控系统中能够实现对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分析。
通过嵌入式系统的计算和算法优化,可以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提取其中有用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用于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也可以用于进行智能决策和预测。
智能传感器和嵌入式技术的应用更可以实现数据的云端存储和共享,通过云计算的方式,将数据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产生更大的效益和价值。
智能传感器和嵌入式技术的应用在物控系统中还能够实现对能源的节约与管理。
通过嵌入式系统的智能算法和优化策略,能够对能源的消耗进行精确的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能源浪费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
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与实现关键技术
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与实现关键技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传感器、物理设备、网络连接和数据传输等技术手段,将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智能化的感知、互联和智能决策的网络系统。
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开发与实现涉及到多个关键技术,本文将从硬件、软件和通信等方面介绍其中的一些重要技术。
一、硬件技术物联网应用系统的硬件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和物联网终端设备技术。
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物联网应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传感器能够感知、采集和传输各种物理量和环境信息,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开发物联网应用系统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类型,并根据传感器的特性进行数据的采集和传输。
2. 嵌入式系统技术嵌入式系统是物联网应用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它通常包括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内存、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
嵌入式系统能够独立运行,通过连接网络实现与其他设备的通信。
开发物联网应用系统时,需要选择适合的嵌入式系统平台,并根据具体需求进行硬件设计和开发。
3. 物联网终端设备技术物联网终端设备是物联网应用系统与现实世界互动的桥梁,如智能家居设备、智能手环等。
物联网终端设备需要具备较小的体积、低功耗、高可靠性等特点。
开发物联网应用系统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终端设备,并进行相关的开发和调试。
二、软件技术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软件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应用开发技术和安全技术。
1.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物联网应用系统产生的数据量庞大,对于这些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是实现智能化决策的关键。
开发物联网应用系统时,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机器学习技术等,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并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2. 应用开发技术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开发离不开应用开发技术。
根据具体应用需求,可以选择使用Java、C++、Python等编程语言进行应用开发。
同时,还需要掌握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相关知识。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传感器应用试验设计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传感器应用试验设计1. 引言1.1 背景介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传感器应用试验设计是将传感器技术与嵌入式系统相结合,以实现更加精确、稳定和智能的数据采集和处理。
通过对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嵌入式系统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传感器与嵌入式系统结合的应用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嵌入式系统的传感器应用试验设计方法,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今后更广泛的传感器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基于嵌入式系统的传感器应用在各个领域中的作用和价值,通过实验设计和分析,验证传感器与嵌入式系统结合的应用效果。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嵌入式系统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传感器应用与嵌入式系统的深度融合。
本研究也旨在探讨传感器应用试验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实践基础。
通过实验结果与分析,我们将得出结论和展望未来的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通过研究目的的明确,我们将能够更清晰地确定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从而达到更具实践意义的目标。
1.3 研究意义传感器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嵌入式系统作为传感器的重要应用平台,其结合可以发挥更大的效益。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嵌入式系统的传感器应用试验设计方法,通过对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嵌入式系统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传感器与嵌入式系统结合的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意义在于进一步探索传感器与嵌入式系统的结合方式,提高传感器应用的效率和精确度,拓展传感器应用的范围和深度。
通过传感器应用试验设计方法的研究,可以为工程技术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传感器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深入探讨传感器应用的实验结果与分析,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工程实践提供重要的参考,推动传感器应用技术的实际应用和推广。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第一章介绍智能家居作为近年来新兴的领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它通过智能化技术改造家居设备,使得家庭更加舒适、智能化,提升生活质量。
在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中,嵌入式系统因其小巧、高效、低功耗、低成本等优点而备受青睐。
本文将介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第二章设计方案智能家居系统包括硬件、软件和通信模块三个部分。
其中,硬件主要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嵌入式平台组成;软件主要包括采集程序、控制程序和可视化界面程序;通信模块用于实现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联网通信和与外部网络的通信。
2.1 硬件设计传感器用于感知家居设备的各种环境变化,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烟雾、二氧化碳等指标。
执行器则是产生对应的控制信号,控制家居设备的开关和状态。
两者通过控制器进行交互,实现智能家居的控制和管理。
嵌入式平台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用于处理传感器和执行器之间的数据交互以及控制器和通信模块之间的通信。
一般来说,嵌入式平台的选择需要考虑其处理能力、存储容量、低功耗和易于开发等因素。
2.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主要包括采集程序、控制程序和可视化界面程序。
采集程序用于从传感器中采集数据,并将其发送到控制程序中进行处理。
控制程序根据采集程序的数据进行智能化控制,并生成控制信号,实现对家居设备的控制。
可视化界面程序将智能家居设备的状态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出来,方便用户观察和控制。
2.3 通信设计通信设计包括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联网通信和与外部网络的通信。
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联网通信通过无线模块或者有线模块实现。
而与外部网络的通信一般通过带宽较大的互联网进行实现。
在通信设计中,需要考虑网络安全和通信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
第三章系统实现在硬件和软件设计完成之后,需要进行系统实现和调试。
首先,需要搭建嵌入式系统的环境,并进行硬件的连接和调试。
其次,需要进行软件的编译和烧录。
最后,进行系统的测试和调试,验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第2章 任务6 了解物联网(教案)
5.引导学生搜集智慧城市相关知识
根据《超级智慧城市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在建智慧城市达500个左右。在交通、医疗、通信、金融、能源、教育等领域的发展,智慧城市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这将给城市经济建设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支持。智慧城市应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知识讲授与操作演示(30min)
1.引导学生共同探索物联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时间
物联网发展里程碑
2003—2004年
物联网IoT一词在主流的出版社如科学人杂志和波士顿环球报
2005年
联合国的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5年发表了IoT专题的第一个报告;
一个有WiFi功能兔子形状的环境电子设备,能提醒及跟用户谈论股市行情、头条新闻、闹钟等,实现了物联网络的可能性
2014年
苹果公司宣布,HealthKit和HomeKit两个健康与家庭自动化的发展方案;
工业物联网标准联盟的成立,表明物联网具有改变任何制造和供应链流程运作方式的潜力
2017年以来
物联网的发展变得更便宜、更容易、更被广泛接受,引发整个行业的创新浪潮。自动驾驶汽车在不断完善,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已经开始融入物联网平台,智能手机/宽带普及率的提升将继续让物联网成为未来有吸引力的价值主张
③学生对自己完成的工作进行总结与反思,主要总结自己在小组讨论与自己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的收获
无论是智能仓储、智能校园还是现代植物种植,都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智能的实现成为可能;物联网技术是实现“物物相联,人物互通”的基础,它是对信息技术的扩展;智能仓储的应用,解决了仓库管理的难题;智能校园的应用,解决了校园内部监控中的盲点;现代植物种植的应用,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吃到自家的有机蔬菜。
物联网感知层技术
引言: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各种物理设备(如传感器、智能设备等)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交互和共享,从而实现智能化的生活和工作。
而在物联网中,感知层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让物体具备感知、采集和传输数据的能力,为物联网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本文将从引言概述、正文内容、总结几个方面,详细阐述物联网感知层技术的相关内容。
概述:物联网感知层技术是构建物联网的基础,它能够将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进行连接,实现物体间的智能交互。
感知层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通信技术等。
在感知层技术中,传感器技术是最核心的一部分,它能够将物理世界的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并通过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到云端或其他设备中进行处理和分析。
正文内容:一、传感器技术:1.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传感器是物联网感知层的核心设备,它能够将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并输出给其他设备进行处理。
传感器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物理量与电信号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来实现的,常见的传感器类型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
2.传感器的分类: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测量对象的不同,传感器可以分为接触式传感器和非接触式传感器。
接触式传感器需要与测量对象直接接触进行测量,非接触式传感器则不需要直接接触。
3.传感器的应用场景: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工厂、智能交通等领域,能够实现环境监测、智能安防、智能物流等功能。
二、嵌入式系统技术:1.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嵌入式系统是指在其他系统中嵌入的计算机系统,通常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嵌入式系统通过感知层设备上的嵌入式芯片来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2.嵌入式系统的特点:嵌入式系统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响应速度快等特点,能够适应物联网中大规模的传感、控制和通信需求。
3.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嵌入式系统广泛应用于智能方式、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领域,能够实现智能化的数据处理和控制。
三、通信技术:1.通信技术的作用:物联网感知层需要通过通信技术将感知到的数据传输到云端或其他设备中进行处理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指纹图像的获取
对指纹采集设备来讲,一般经过“感知手指”、 “图像拍照”“质量判断与自动调整”三个主要 过程。考虑到设备功耗,在无手指接触时,采集 设备处在休眠状态。当手指接触到采集设备时, 采集器会迅速感知到手指的接触并切换到工作状 态。对于半导体类指纹采集设备大多具有这种敏 锐的指纹察觉技术。有的时候还会根据手指特有 的生理表现,来判断是否为真实的手指,如果用 手背等其它肤纹来接触采集设备,会被拒绝。随 着活体采集技术的研究进展,指纹采集设备还会 判别是否为活体手指,这可以通过检测手指的活 体特性(如出汗、血液流动、导电性等)来实现。
指纹采集的过程本质上是指纹成像的过程。其原 理是根据嵴与峪的几何特性、物理特征和生物特 性的不同,以得到不同的反馈信号,根据反馈信 号的量值来绘成指纹图像。 指纹的几何特性是指在空间上嵴是突起的,峪是 凹下的。嵴与嵴相交、相连、分开会表现为一些 几何图案。 指纹的生物特性是指嵴和峪的导电性不同,与空 气之间形成的介电常数不同、温度不同等。 指纹的物理特性是指嵴和峪着力在水平面上时, 对接触面形成的压力不同、对波的阻抗不同等。
2.2.2 半导体电容采集技术
大规模集成电路 技术的快速发展, 对人们设计更小 化的更智能的传 感设备提供了条 件。半导体电容 采集技术就是一 个芯片式的集成 电路。在不足 0.5平方厘米的 面积上,可以布 满成千上万个半 导体阵列以及相 关控制电路和接 口电路。
指纹采集芯片内部构造
2.2.2 半导体电容采集技术
2.2.2 半导体电容采集技术
半导体电容指纹原理示意
2.2.3 半导体压感采集技术
半导体压感采集技术是通过感知半导体压敏介质材 料单元的形变来形成图像信号的。 半导体压感指纹采集设备表面,布满一系列微小压 敏介质单元。这些细小的单元,对外界压力的变化 感应非常敏感。当手指放置到指纹采集表面时,由 于指纹的嵴是凸起的,峪是凹下的,凸起部分就会 对压敏单元形成压力,并使压敏单元发生形变。由 于压敏单元形变之后,其电阻值会发生变化,从而 造成电压变化。凹下的峪没有在对应的单元产生压 力,所以其对应的电压值不会变生变化。通过不同 的电压值就可以形成指纹图案上嵴与峪的数字信息。 采用半导体压感采集技术的指纹采集设备目前逐渐 变少。
2.2.7 传感器简介
过去指纹传感器大多数是基于光学技术的 指纹传感器,这类传感器结构复杂,价格 昂贵,体积庞大,并且对手指和取像镜片 的要求较高,因此造成实际系统价格非常 昂贵。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光学传感器 的价格和体积也开始大幅度下降。
2.7 传感器简介
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半导体指纹传感器, 最初,这类传感器采集的图像质量和光学 传感器有较大的差距,但是随着半导体技 术的进步,所采集的图像质量也越来越高, 现在这两类指纹传感器采集的图像质量差 距已经很小了。半导体传感器具有价格低、 体积小的优点,特别适合集成在普通的消 费电子产品中。
2.2 指纹图像的获取
指纹的嵴线与峪线
2.2 指纹图像的获取
指纹采集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由指纹采集器件 主动向手指发出探测信号,然后分析反馈信号, 以形成指纹嵴与峪的图案。如光学采集和射频 (RF)采集属于主动式采集。 另一种是指纹采集器件是被动感应的方式。当手 指放置到指纹采集设备上时,因为指纹嵴和峪的 物理特性或生物特性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感应 信号,然后分析感应信号的量值来形成指纹图案。 如热敏采集、半导体电容采集和半导体压感采集 属于第二种。
2.2.1 光学指纹图像采集技术
光学指纹采集原理示意
2.2.1 光学指纹图像采集技术
光学采集设备有着许多优势,它经历了长 时间实际应用的考验,能承受一定程度温 度变化,稳定性很好,并能提供分辨率为 500dpi、甚至1000dpi的图像。但其制造过 程一致性较难保证,所以其成本相对目前 大规模发展的半导体指纹采集技术来讲, 并无太多优势。
2.1 引言
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下的定义是: “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 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 件和转换元件组成”。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 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 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 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 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2.2 指纹图像的获取
第一代指纹采集技术采用“按压留痕”的 方式来采集指纹,利用的是指纹“触物留 痕”的特性。这一时期主要通过“油墨- 指纹卡”的方式采集。 第二代指纹采集技术采用自动化、数字化 的采集方式。指纹数据以数字信息表示和 存储。 我们主要介绍第二代指纹采集技术。
2.2 指纹图像的获取
2.2.6 其它指纹采集技术
光电采集原理示意
2.2.7 传感器简介
指纹传感器(又称指纹Sensor)是实现指 纹自动采集的关键器件。指纹传感器按传 感原理,即指纹成像原理和技术,分为光 学指纹传感器、半导体电容传感器、半导 体热敏传感器、半导体压感传感器、超声 波传感器和射频RF传感器等。 指纹识别系统技术的进步和指纹传感器技 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半导体电容式指纹采集的原理:根据指纹的嵴和 峪与半导体电容感应颗粒形成的电容值大小不同, 来判断什么位置是嵴什么位置是峪。其工作过程 是通过对每个像素点上的电容感应颗粒预先充电 到某一参考电压。当手指接触到半导体电容指纹 表现上时,因为峭是凸起的峪是凹下,根据电容 值与距离的关系,会在嵴和峪的地方形成不同的 电容值。然后利用放电电流进行放电。因为嵴和 峪对应的电容值不同,所以其放电的速度也不同。 嵴下的像素(电容量高)放电较慢,而处于峪下的 像素(电容量低)放电较快。根据放电率的不同, 可以探测到嵴和峪的位置,从而形成指纹图像数 据。
2.2.4 热敏采集技术
半导体热敏采集原理示意
2.2.5 超声波采集技术
超声波指纹图像采集技术被认为是指纹采集技术 中最好的一种,但在指纹识别系统中还不多见, 成本较高,而且还处于实验阶段。超声波指纹取 像的原理是:当超声波扫描指纹的表面,紧接着接 收设备获取的其反射信号,由于指纹的嵴和峪的 声阻抗不同,导致反射回接受器的超声波的能量 不同,通过测量超声波能量大小,进而获得指纹 灰度图像。积累在皮肤上的脏物和油脂对超声波 取像影响不大。所以这样获取的图像是实际指纹 纹路凹凸的真实反映。
2.2.5 超声波采集技术
超 声 波 采 集 原 理 示 意
2.2.6 其它指纹采集技术
除了前面所讲的5种主要的指纹采集技术之 外,还有RF(射频)采集技术和光电采集 技术用于指纹采集。 RF采集技术是把射频信号发射到手指,手 指上嵴和峪对射频信号的产生一定的反馈, RF接收端接收反馈信号。因为嵴和峪的对 射频信号的干涉而不同,形成的反馈信号 量不同,根据接收到的信号量的不同可以 识别出哪个位置是嵴、哪个位置是峪。
第2章 传感器技术与嵌入式平台
鲁静
本章主要内容
2.1 引言 2.2 指纹图像的获取
一.指纹图像采集技术 二.指纹传感器相关原理介绍
2.3 指纹识别技术在手机上的应用
2.1 引言
指纹采集技术的发展经过了较长的历史时期。其 过程也受传感技术的发展影响和推动。指纹采集 技术有两种采集模式,一种是在被采集人已知的 状况下,实施的主动式采集。另一种是在被采集 人未知的状况下,如刑侦现场,通过各种化学的、 物理的方式显影指纹并采集的过程。这种方式一 般称为现场指纹提取,并涉及指纹分离的过程。 在生物特征识别中,可靠、廉价的图像采集设备 是系统运行正常、可靠的关键。
2.2 指纹图像的获取
“图像拍照”是采集过程的关键步骤。指纹采集器件以每 秒几十帧甚至几百帧的速度来产生指纹图像。对于主动 式采集的器件,会通过器件内部的控制电路发出探测信 号,如光、超声波,然后根据嵴与峪对探测信号的反馈 值的大小,来形成指纹图像。对于感应式采集的器件, 根据感应到的嵴与峪所形成的信号大小来绘制指纹图像。 每次形成的指纹图像,采集器件内部的控制系统会判断 图像质量。如果图像质量过低,不能达到预先设定的质 量要求,会通过AGC自动增益电路,增加探测信号或感 应信号的强度,以达到理想的取图效果。部分厂商的指 纹采集器件,在采集过程中,能针对干湿手指作自动适 应,以适应不同类型手指的用户。
由于采集面的形状不同,有的指纹采集器 件是方形,手指只要按上去,整个指纹都 可以一次性采集到。但目前市场上出现了 较多的线型刮擦式采集器件(也叫滑动 式),其宽度只有5mm左右,面积只有手 指的1/5,手指按压上去时,无法一次性采 集到完整图像。这类刮擦式指纹采集器件 在采集时需要手指划过采集表面,对手指 划过时采集到的每一块指纹图像再进行拼 接,才能形成完整的指纹图像。
2.2.1 光学指纹图像采集技术
光学指纹采集系统
2.2.1 光学指纹图像采集技术
光源光线照射到压有指纹的玻璃表面形成反射光 线,反射光线再经过凸镜聚焦后由CCD或者 CMOS去捕获成像。由于指纹的嵴和峪凹凸不同, 形成的反射光的量也就不同。光线经玻璃照射到 峪的地方后在玻璃与空气的界面发生全反射,光 线被反射到CCD或CMOS,而射向嵴的光线不发 生全反射,而是被嵴与玻璃的接触面吸收或者漫 反射到别的方向,这样CCD或CMOS就无法获得 这部分光线,从而形成了指纹嵴与峪的图像。
2.2.6 其它指纹采集技术
RF采集原理示意
2.2.6 其它指纹采集技术
光电采集技术的原理是基于光电成像技术 的。在光电采集表面是一种聚合物,这种 聚合物在合适的电压激励下可以发出散射 光。当手指放到聚合物表面时,其嵴与峪 对光的反射量不同,根据反射光的量值, 利用CCD或者CMOS成像机理,可以把指 纹图像显现出来。
2.2.3 半导体压感采集技术
半导体压感采集原理示意
2.2.4 热敏采集技术
在指纹采集技术中,半导体热敏采集是重 要的组成部分。半导体热敏材料对温度的 变化非常敏感,当指纹的嵴接触到微小的 热敏单元时,会把身体的体热传到热敏单 元。热敏单元由于温度的增高,其电阻值 会随之发生改变,从而电压值也有变化。 峪的部分没有接触到热敏单元,热敏单元 的温度保持不变,对应的电压值不会改变。 从电压值的变与不变,可以清楚的区分出 哪里是嵴哪里是峪,形成指纹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