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练习题(11)(含解析)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练习题(11)
李仕才
一、选择题
1、汉唐宰相大多出自世家大族,朝堂之上可以坐着与皇帝议论国家大事,谓之“坐而论道”。
宋朝时,大臣多出自科举,已无“坐而论道”的资格,在皇帝面前必须直立奏对。
这表明( ) A.贵族执政退出历史舞台
B.官僚政治体制逐步确立
C.君主专制统治登峰造极
D.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发展。
题干所给材料体现了汉唐到宋代大臣地位的变化,要注意其对应关系:世家大族到科举、坐而论道到直立奏对,前者体现选官的变化,后者体现君臣关系的变化。
秦朝以后,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但不能说贵族执政退出历史舞台,A项错误;君主专制登峰造极是在清朝,C项不符合时间概念;选官制度只是变化之一,D项没有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故排除;材料的两种变化都属于官僚政治的表现,故B项符合题意。
2、《数字中国-2016》:“从城市建制、城市功能、城市公共服务三个方面,宋代的城市化远超其他王朝。
城市人口比例达前所未有20%,而后世就连清朝嘉庆盛世也只不过7%,民国只有10%。
当时世界上的最大城市开封人口达150万,远远超过当时的伦敦的10万。
”下列与宋代城市化增长无关的因素是( )
A.古代中国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繁荣
C.海外贸易与货币经济的发达
D.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扶植
【答案】D
【解析】城市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而由“重农抑商政策”的内涵可以确定古代中国政府不可能扶植鼓励城市化的发展,故答案为D项。
3、九一八事变后,民国史学家发扬传统史学精神,大力构建新民族主义史学,以从文化意识形态上宣扬反击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重要性。
这里的“传统史学精神”最有可能源自( )
A.原始儒学B.南宋史学
C.宋明理学D.前清史学
【答案】B
4、下图中的“?”应填( )
A.贵族、平民B.公民、自由民
C.平民、贵族D.罗马人、自由民
【答案】B
5、“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
”这则材料反映了( )
A.近代学校广泛开展女权运动
B.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答案】C
【解析】题干体现了当时的女学生思想发生变化,但不能推断出女学生的思想变化是由于学校广泛开展了女权运动,故A项错误;维新启蒙思想主要涉及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材料没有涉及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可知,当时女学生的思想发生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抵制专为她们设置的修身课的现象,同时出现了“抗婚”、“逃婚”等现象,用实际行动反抗三纲五常,抵制封建礼教,这是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而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就是“民主与科学”,故C项正确;在材料中强调的是学生对封建礼教的抵制,不是自由平等思想,故D项错误。
6、《欧美文学》在讲述某一文学流派的思想基础时写道:“不少作家将动物学、生理学、解剖学等最新自然科学成果用之于文学创作,将自己看作社会的研究家、解剖家、记录员等。
”下列哪部作品属于这一文学流派( )
A.《哈姆雷特》
B.《人间喜剧》
C.《巴黎圣母院》
D.《老人与海》
【答案】B
【解析】“将自己看作社会的研究家、解剖家、记录员等”,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剖析与批判,符合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哈姆雷特》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故A项错误;《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故B项正确;《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故C项错误;《老人与海》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故D项错误。
7、美国总统奥巴马仍在坚持1992年提出的沃尔福威茨理论,即通过武力在全世界保持一种美国领导的单极态势,遏制其他强国的崛起。
沃尔福威茨理论提出的背景是( )
A.东欧剧变
B.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世界两极格局崩溃
【答案】D
8、1973年,根据周恩来指示,国家计委提出:在今后三五年内,从国外进口一批技术先进的成套设备与单机,价值43亿美元。
在当时被称为“四三方案”。
这一方案( )
A.属于“文化大革命”促进经济的体现
B.说明领导人有了对外开放的初步设想
C.是各级干部群众抵制“左”倾的结果
D.说明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全面调整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熙元年)令滨海民悉徙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
于是麾兵拆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
……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
材料二(康熙五十五年下诏)海外有吕宋、葛喇巴等处,常留汉人,自明以来有之,此即海贼之薮也……东洋可使贸易,若南洋,商船不可令往。
——《清圣祖实录》
材料三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窘迫)。
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清】蓝鼎元《论南洋事宜书》
(1)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的主要目的。
这里的“海禁”与材料一中的“海禁”有什么不同?
(3)据材料三,指出“开海”的积极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海禁”对中国社会长远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由“开海”与“海禁”的反复,指出清朝统治者政治决策上的根本出发点。
【答案】(1)封锁台湾(或收复台湾需要)。
给沿海居民带来巨大灾难。
(2)清除海贼(防止沿海商人与海盗勾结)。
材料一:完全禁止。
材料二:限制。
(3)人民富足;社会安定。
消极: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延缓了中国发展步伐。
(4)维护封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