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1卷高考历史题解析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含解析版)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如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2.(4分)《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3.(4分)表: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 1.4%小计139100%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4.(4分)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
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5.(4分)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6.(4分)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
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专题1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
专题17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021年】1. (2021·全国乙卷)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
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A. 男尊女卑观念消亡B. 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C. 按劳分配得到实施D. 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土改后,太行山区农民买了驴,要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村中规矩,男人开支一斗米以上须经女人同意,并且男人支配粮食的上限高于女人。
女人经过土改分得土地,经济地位有所上升,故而家庭地位有所上升,故B正确。
土改后,男尊女卑观念并没有完全消失,故A错误;在公有制范围内,多老多得少老少得的原则是按劳分配,材料与按劳分配无关,故C错误;传统的社会伦理包括父子、君臣、夫妇、朋友等关系,这些在土改后并没有颠覆,故D错误。
2. (2021年1月浙江选考)下图为光绪三十四年《日新画报》刊登的画作,画中有“大姑娘拿着风筝来回奔跑,实在不好看。
但分人家有点规矩,绝不能让姑娘在满街上疯跑啊!咳!此事不但因女学堂不甚发达,而于警务亦有妨害(其害乃电线电灯等类),岂不是无形的危险吗”等字样。
此画反映A. 近代男子传统服饰的变革B. 女子普遍走出家庭步入社会C. 西方文明成果已经传入中国D. 新文化运动批判旧礼教和旧道德【答案】C【解析】根据“而于警务亦有妨害(其害乃电线电灯等类)”可知当时西方的电线电灯已经传入中国,即西方文明成果已经传入中国,故选C;由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图中男子的服饰还是中国传统服饰,排除A;“普遍”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新文化运动尚未开始,排除D。
3.(2021年6月浙江选考)1910年,上海某刊载:“一车辟易人百千,双轮足值价万钱。
汽声呜呜向前进,按机四顾心雄然。
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1卷附答案解析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答案】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32.在公元前 9 至前 8 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
3
是打败全民族共同敌人——日本侵略者,而不是反抗国民党政府,排除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31.1990 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 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
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答案】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 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 1 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 20 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 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 1 钱。这一举措
1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 《新唐书·高祖本纪》
举战于泾州,败绩。”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 《新唐书·太宗本纪》
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表 2 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是分封制。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有利于中原文化
新课标全国卷1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新课标全国卷1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新课标全国卷1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一、试题总体评价2024年新课标全国卷1高考文综历史试题整体上延续了以往的风格,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强调历史事件的深度理解和分析。
试题题型稳定,内容涵盖广泛,重点突出,难度适中。
二、具体题目解析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该题考查了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涉及了农业、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方面。
试题以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等为材料,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基础和深入的理解能力。
2、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该题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为主题,选取了多个历史事件为背景材料,涉及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重要历史事件。
试题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历史事件的经过,还要理解其历史意义和影响。
3、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该题以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涉及了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等重要历史事件。
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并能够分析其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4、世界古代文明该题以世界古代文明为主题,选取了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等文明为背景材料,涉及了政治制度、文化传承等方面。
试题要求学生具备对古代文明的深入了解和分析能力。
5、世界近代史该题以世界近代史为主题,涉及了工业革命、殖民地运动、世界大战等重要历史事件。
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并能够分析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备考建议1、夯实基础知识高考历史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因此,学生在备考时要认真学习历史教材,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制度。
同时,要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2、提高解题能力高考历史试题不仅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还强调历史事件的深度理解和分析。
因此,学生在备考时要注重解题能力的提高,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要善于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关注时事热点高考历史试题往往会结合时事热点进行命题。
2017年高考历史-高中历史选修5-6-专题练习及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历史高中历史选修5-61.(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C)[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清史稿》是关于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正史著作,有着较重要的史学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912年中华民国肇建,清王朝覆灭,但为前朝编纂正史的做法却还没有放弃。
1914年北洋政府成立清史馆,聘请前清东三省巡阅使赵尔巽为馆长,开始纂修清史。
仿效前代正史的纂修办法,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史料。
经过考虑之后,纂修者们认为既然是最后一部正史,那么沿用历代正史体例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决定按照《明史》的体例撰写。
史馆开局不错,但两年后无人过问,经费匮乏。
在这种情况下史馆近乎瘫痪。
1921年,赵尔巽想方设法寻求支持,使得史馆重新运作起来。
1927年,年已八旬的赵尔巽自知去日无多,下决心将“清史”出版,是为《清史稿》。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组织专门委员会对《清史稿》进行审查,最终以《清史稿》对孙中山等人不敬为由加以查禁。
——摘编自李隆国《史学概论》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史稿》得以编成的原因。
(5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清史稿》在史学编撰上的得失。
(5分)2.(浙江省宁波市2017年新高考选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吉萨金字塔群中的三大金字塔俯瞰示意图材料二:1798年,拿破仑率领庞大的舰队进军埃及,除士兵外,随行的还有来自法兰西学院的天文学家、矿物学家、画家等200余人。
进入埃及后,这些科学家、艺术家近乎贪婪地搜集任何可以看到的东西,不断观察、测量、研究。
虽然拿破仑远征埃及在军事上以失败告终,但却打开了人类研究埃及文明的豁口。
自此以后,国际上各个学科考察埃及、揭秘埃及的研究就没有停息。
——摘编自《失落的文明:远古文明发现之旅》(1)写出材料一中数字2对应的金字塔的名称,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三大金字塔的布局特色。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1798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的背景。
三年高考(2017-2019)历史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版)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4,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代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11代出现12位王,平均每代有王,从而可以推导出周代的王基本是代际相传,其王位继承方式已经不是兄终弟及,故答案为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王朝建立后,“传贤”变为“传子”,禅让制瓦解,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商代诸王和西周诸王的寿命有明显差别,排除C项;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4,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的纽带是血缘关系。
根据材料“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可知突出的是血缘关系,A选项符合题意。
禅让制属于原始社会推举首领的制度,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
郡县制属于中央集权强化的产物,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
察举制属于汉代的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1.(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4,4分)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答案】A【解析】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A;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B 不符合史实;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C;题干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D。
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历史41题——论证题汇总
四、论证题:纵观近5年的全国卷第41题(历史论证题),大致分两类:(1)历史阐释题:观点提炼+阐释说明。
如2014年全国Ⅰ卷;2016全国Ⅰ卷(2)历史探讨题:观点判断+论证评价。
如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从赞成、反对、片面三种观点中选其一;2015年全国Ⅰ卷自主观点下多维阐释。
(1)历史阐释题中常见行为动词为“说明”(证明)、“阐述”(阐明并论述)。
此类题答题步骤一般为三步:①材料观点“为何”(是什么)②论证过程“缘何”(为什么)③提升小结(2)历史探讨题中常见的行为动词为“评”、“评述”、“评论”、“评析”(评价并论述),“探讨”或“探究”(探索研讨)。
此类题答题步骤一般为四步:①材料观点“为何”(是什么)②我的观点“若何”(怎么样)③论证过程“缘何”(为什么)④提升小结近年来,小论文性开放性试题的高考评分“采用solo评分和采分点评分相结合的办法,从论述和思维两个方面计分”。
因此,“是什么”+“为什么”+小结或“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小结的论证模式是完全符合此类试题高考评分标准的。
例1(2012年高考课标全国卷文综41题.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
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例2(2014全国卷一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二十一章两条路线、两个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3.平型关大捷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奈件投降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 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解试题(全国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
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王位继承制度【解析】据材料“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说明西周王位更替时间相比商朝较长,这是因为西周确立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王位继承方式产生变化,故选B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而不是“兄终弟及”,排除 A项;王位世袭与君主寿命无关,排除 C项;材料的“兄终弟及”和父子相传都是体现血缘且西周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答案】B2.(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解析】“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里面的“孝”“悌”“乐”“礼”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选A 项;“禅让制”更强调继任者的“才”,不强调“血缘”,不会突出“孝”“悌”,排除B项;“郡县制”是一种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和伦理道德无关,排除C项;“察举制”里的一项内容是“孝”,但其制度本身是服务于君主专制即服务于宗法制的,排除D项。
【答案】A3.(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X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商汤灭夏建商【解析】由材料“X设的罗网四面密实......乃去其三面”、“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可知这种网开一面的仁爱之心赢得诸侯拥护,最终灭夏建商,故A项正确;夏商时期已形成奴隶制生产方式,奴隶集体耕作,土地轮流休耕,且材料强调的是商汤的仁德之心,故B项错误;由材料“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可知商汤认为四面设网捕猎鸟兽的方式过于残忍而非保护环境,故C项错误;夏商更替的主因在于社会矛盾的激化而非资源争夺,故D项错误。
高考文综全国卷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 C.辛亥革命时期
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答案】D
• 【解析】材料中“皖直交斗”的关键信息说明 了当时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正在混战,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这应该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所 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 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 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 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 直交斗,滨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这 一时局出现在( )
•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 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 有所发展。(10分)
• 不同之处:汉代儒学吸收了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家 的学说,强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 应”、“君权神授”等主张;成为正统思想。孔孟儒 学则强调“仁、礼”、“德治”、“仁政”等,不受 统治者重视。
发展: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完成了儒学的理论化和 思辩化;提出“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等 思想。
• 解析:不同之处可结合所学知识,从汉代儒学的含义 和主张等方面进行比较;“发展”可从宋代儒学的形 成、主张和影响等角度解答。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 分)
• 在英国政府帮助下,戴高乐重新组建了法国军队,并且很快 投入到同盟国在非洲和欧洲的战场中。1941年9月,法兰西民 族委员会成立,1943月改组为法兰西解放委员会,并与各盟 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44年6月,法兰西解放委员会改组为法 国临时政府。诺曼底登陆后,法军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 国的战斗,并在盟军的帮助下解放了巴黎。1944年10月,英、 苏、美等国先后承认了法兰西临时政府。联合国成立后,法 国和英、美、苏、中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摘编自《戴高乐将军回忆录》等
2017年高考新课标卷文综历史答案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解析打字:余世友、杨伟平、黄金重、史玲玲、韦钧苑、朱凤龙、刘广华、刘广华、魏忠仁整理:龙辉校对:张庆君解析人:云南昆明李怀平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解析】:此题只要读懂材料即可做对。
从“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并把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等信息,即可得出答案为C。
【答案】:C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解析】:此题关键要注意“宋代”这一历史时期。
宋代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队伍壮大,适应市民文化生活需要的话本、风俗画等出现和增多。
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明显与封建传统道德相违背,但其故事确在宋代杭州流传,反应的只能是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答案为D。
【答案】:D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解析】: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的一些地方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再结合材料反应的信息:从事工商业的人增多,从事农业的人数减少,可得知答案为B。
0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017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穿透卷含解析
考点说明:高考历史必修部分共85个二级考点,14道必修题目,每年考20个考点左右。
本考点的主要内容是秦的统一、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及其相关制度。
从近几年高考题考查情况来看,全国Ⅰ卷明确考查郡县制的是2010年,涉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是2014年;全国Ⅱ卷涉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是2014年;全国Ⅲ卷涉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是2016年.从高考选取考点的轮换规律看,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隔3年左右会考查一次;在考查本考点时,以郡县制、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相关的其他制度和思想为主;全国Ⅲ卷是2016年新增试卷,考查了汉承秦制。
近两年高考全国Ⅰ、Ⅱ卷尚未涉及本考点,故2017年有可能考查本考点。
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卷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秦始皇废除了六国王室子弟和卿大夫的分封采邑,广泛采用掌握了文字和法律的文吏与法吏处理地方政务.这一变化A.提高了秦朝统治水平B.使儒学成为选官的标准C.促进了郡县制的形成D.标志着中央集权的出现】原创【答案】A【难度】一般2.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想把王位的宝座千万世的传下去;汉王刘邦做了皇帝之后,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这表明A.君主专制得以不断强化B.宗法制决定帝王治国思想C.分封制的基础依然存在D.帝王借宗法血缘维护统治】2017年河南洛阳一模【答案】D【解析】材料中刘邦的做法与君主专制强化无关,故A项错误;帝王的治国思想中存在宗法制的影子而不能说宗法制决定帝王治国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与分封制无关,故C项错误;秦始皇想将皇帝的宝座千万世的传下去,刘邦的非刘氏不王都体现了其利用宗法血缘关系维护统治,故D项正确。
【难度】一般3.关于蒙恬主持修长城一事,秦二世以其“绝地脉”而杀之;司马迁认为其“阿意兴功……遇诛为宜";而郭嵩焘认为“蒙氏固将也,以任边事,其职应然”,不应被处死。
2020高考历史复习选择题题型专项训练:图片、表格类选择题(含答案和解析)
图片、表格类选择题1.(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5,4分)表1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答案】C【解析】表格反映了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数量增多,结合所学知识,汉初到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逐渐加强,王国问题逐渐解决,因此不能说明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更不是反映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排除A、D;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数量增多体现地方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排除B;中央集权逐渐加强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实力,可以集中力量解决匈奴边患,故C项正确。
2.(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4,4分)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答案】D【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铁器实物的分布主要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铁器分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D符合题意;从图片材料中铁器分布的地区可知,当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铁制农具,故A中“普遍”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铁器实物的分布情况,不能得出新疆和中原地区的关系,也得不出冶铁技术的发展情况,故B、C不正确。
3.(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6,4分)表1表1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答案】A【解析】均田制条件下一般的自耕农授田是20亩,一家有几个男丁露田与桑田加在一起应当超过20亩,20~130亩占74.1%,比重较大,这部分应该是自耕农,所以答案选择A项。
通过对材料数据的分析可知大土地所占的比例比较小,所以不能得出B项的结论。
高考历史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B.南方与北方的权力之争
C.立法与行政的职权之争
D.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
【答案】D
【解析】联邦(中央)与州权(地方)之争。
【备注】《高中历史辅助教程》必修第84页。
21.市场需求推动技术发明,英国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典型个案:织布速度的提高,推动了纺纱技术的改进,纺纱技术的改进,又呼唤织布技术的革新。下列发明,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答案】A
【解析】关键词:抗日,新秋,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一“黄浦江”解题足以。
【备注】《高中历史辅助教程》必修第31页。
14.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
③美国商品借资本输出完全垄断中国市场 ④侵华列强丧心病狂地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题眼“20世纪初”。①从时间上看勉强符合本时间段,但题目问的是“坏事”,排除①。③与史实不符。
9.20世纪初,《复报》登载了学生编的新歌:“世界新,男女重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我中华,旧俗直堪嗟,抑女权,九州铸铁错。”后《大公报》《申报》等相继刊载。这一现象反映了
A.自由落体定律 B.天演论 C.相对论 D.加速度定律
【答案】C
【解析】时间和空间会与物质的统一性。
【备注】《高中历史辅助教程》必修第298页。
23.大数据分析为历史认识提供了新的方法。下图所示为德国在1820—1870年、1870—1913、1913—1950、1850—1973年四个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结合所学分析判断,反映1913—1950年经济增长情况的是
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1卷历史(附答案解析)
美洲大陆。佛罗伦萨 200 余 相制度。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
家纺织工场雇佣 3 万余名工 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
人。
16 世纪
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
17 世纪
“一条鞭法”改革。李时珍《本草纲目》 心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 刊刻。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 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 传入中国。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 科学知识。莎士比亚出生, 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 代表作《哈姆雷特》。 求爱情自由。
史实,排除;夏商时期的政治也是贵族政治,分封制中固然含有贵族世袭特权的因素,但不
是确立,而是延续了过去的做法,所以 D 不符合史实,排除。
【点睛】
本题把分封制置于三代秦汉这一历史长时段来考查,既要发现它与商代时期政治(如内外服
2017高考历史真题(新课标3)(含答案解析版)
D.法律至上
11.(4 分)1953 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
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
资。这一措施旨在( )
14.(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
8.(4 分)如图为 1954 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
20~130
103
74.1%
131~300
10
7.2%
300 以上
2
1.4%
小计
139
100%
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7.(4 分)1949 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
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
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提高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4.(4 分)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 9.(4 分)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
高中历史选择题常见错因解析及应对措施
高中历史选择题常见错因解析及应对措施一、时空错乱例题1(2018·全国I卷高考·33)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
”这一变化说明(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命题者设置陷阱】时空错位:故意设置与题干时间、地点相近、相似的史实表述。
【解析】据《2018年广东高考年报》分析,此题难度为0.29,有超过40%的考生错选B选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错答原因之一是对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时间把握不够准确,1847年6月马克思主义尚未诞生。
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体现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而正义者同盟接受了这些,说明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故A项正确。
【应对措施】在错题旁边写上正确的时间及主要的内容: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加强记忆理解历史阶段特征、时间顺序和重要史实的时间,通过整理、联系、比较等方法进行记忆理解,如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41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皖南事变。
例题2(2015·全国Ⅰ卷高考·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
2017高考全国1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2题,48分)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C【考点定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以儒学传统典籍-—五经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和理解.《论语》属于四书的范畴,而本题将我们平时熟悉的四书和五经做了分开处理,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能够甄别出四书与五经之间的区别,考查细致入微,特别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25。
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
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答案】D【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的变化【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图片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以古代的农业生产形式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东汉王朝建立后,由于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盛行,土地兼并的迅速发展和西汉末年的战乱等原因,豪强地主建立了一个个封建地主田庄.地主田庄的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它占有大片土地和山林川泽,种植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还经营手工业、渔牧业等,通常采用田庄式的规模经营。
本题的干扰项为C项,井田制下也采用集体劳作的方式,但井田制下土地名义上是国家共有,实际上是君主私人所有。
井田制随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而逐渐崩溃,所以汉代没有土地公有制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全国1卷高考历史题解析平定一中苏双银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今北京)。
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解析】本试题依托经典史料,呈现出分封制的时空特征,考察学生对分封制认识,从选项内容设置看,试题采取了比较思维选项设置,学生所需要基本知识是分封制政治实质(D分封制把王畿之外土地分封给贵族,实现王权通过各层贵族对地方统治,其中君主贵族实行分权体制,确定了分封下贵族政治)和对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的影响(A是间接影响),以及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BC属于中央集权下政治特点),以点带线考察内容主题是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发展的趋势。
涉及两大政治制度即分封制与郡县制特征的比较。
25.表1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解析】本题采用了大事年表形式,呈现出历史事实演变中的基本过程,表格主题“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与图表信息结合时空域特征明确。
学生思考重心放在与四个选项的逻辑推论上,A是本主题的背景,B不符合主题领域特征(中央对地方管理),D信息提炼与图表信息相悖。
因此正确答案是C。
本题学生应具有的基本史实是汉武帝中央集权的措施。
26.表2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解析】本题是史料辨析题,主题明确“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设问明确要求是“不同历史叙述——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要求学生在不同历史叙述中找出共性的历史结论。
强调历史叙述具有主观性,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具有客观性,史料真伪辨析是历史实证的前提,是历史学习和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能力。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解析】本题涉及历史现象的时间是“明前中期——明后期”,核心主题是“朝廷对饮食器皿等级管制从严格到松弛”问项是“这一变化反映了”,解题关键在“这一变化”本质是饮食器皿上变化反映的是社会习俗的变迁。
思维转化为学生熟悉思维即“决定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是什么,社会习俗变迁产生的影响是什么”的思路上来,用唯物史观分析,社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A不符合这一理论认识,C项说法绝对化没有适当反映出伦理瓦解的程度性排除。
D项是材料信息的一种表象之一,失之于信息片面。
正确选项是B项。
符合唯物史观认识论。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
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解析】本试题提供信息丰富,主题是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艰难。
本题可以看到中国近代是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的近代化,受到列强排挤和压制,立意在于反思中国近代化进程,民族经济发展一定是以民族政治独立为前提的,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经济现代化发展。
考察国家政策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BC不符合材料主题排除,D项放在洋务运动特定时空中思考,没有政治独立,中国重工业无从发展是历史事实。
因此排除。
正确选项是A。
此试题平实的如同一个模拟题,不符合高考选拔功能。
A项答案仅仅是就试题论试题而已。
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解析】本试题的时空范围分别是1904年和南北方,主题是留学生南北方地域分布的不平衡性,问原因,这是一个典型的因果判断。
采用唯物史观分析,留学生分布地域不平衡反映的是教育水平高下的地域不平衡问题,教育属于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此试题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是新瓶装旧酒的考法。
30.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
”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解析】陕甘宁边区,指明了试题时间空间范围,即抗日战争时期,在西北抗战大后方,主题是抗战时期中共政策变化,问项不确定性是在考察学生逻辑思维推论能力。
是历史解释能力的考察。
认知背景是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把握历史阶段性特征基本知识和能力。
基本知识是土地革命是1927-1936年,民族战争是抗日战争1931-1945年,国民革命史1924-1927年,反抗国民党是在1945-1949年。
正确选项是B。
此试题区分度低。
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解析】材料信息的时间是1990年,信息内容核心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问项为“该报告主旨是”,是问改报告的“主要意义、或者是说目的”。
A项只反映了材料中片面信息即肯定罗斯福新政中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模式。
B项与材料中主题信息不相符,是中国主动改革开放的原因。
结合学生应有的基本知识是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项是对西方罗斯福新政实质的认识,不符合问项。
正确答案选C项。
具有培养学生应有全球视野。
世界文明历史国际意识和文明成果的借鉴。
32.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
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解析】学生基本知识是古代雅典人文主义时间是公元前5世纪,材料核心信息神与人形象与性情相似,时间是雅典人文主义思想诞生前,因此正确答案是B。
优秀文化是根植于传统文化,并对传统文化扬弃和发展的结果。
培养学生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意识。
33.表3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年份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数额(百万英镑)140 175 360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1755 1797 1835指数42.74 42.48 78.69综合表3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解析】图表解读,此题实际上是有两个图表,结合两个图表确定此题主题是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国民总收入”与“英国工人实际工资”的比较。
立意是核心素养考查,是对学生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考查。
既源于教材,又回应社会热点中民生关怀。
依据材料信息,1770-1797年之间,英国国民收入提高,工人工资水平基本没有提高还略有下降,1790-1835年之间英国国民收入增张,大约略高于一倍,同期工人工资增长不到一倍。
据此分析,AC信息是错误的,B选项不符合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阶级对立的基本史实。
正确选项是D 项。
34.图4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
该漫画表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解析】漫画分析,从漫画中和“水力发电站等文字”、收音机发出信息与四个人物听到信息的神态推论,确定漫画信息主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苏联的工业化发展与国际环境。
学生结合应有的基本知识做推论,A项是1917-1920年代,C项不符合二战时间国际关系,D项“遏制政策”是二战后美国对苏冷战政策。
AC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题信息。
正确选项是B项。
35.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
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
从这一历程可看出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解析】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解读问项中“这一历程”所需的基本信息:时间信息为1976—冷战结束后90年代-1999年,时间涵盖了20世纪末30年间;历史事件的空间信息为冷战时期西方国家构成的七国集团到冷战结束后八国集团,再到世纪末西方国家与新兴民族国家组成二十国集团;这些国家构成集团解决的是世界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中难题。
完整的问项是“从这一历程可看出”,考察历史解释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核心信息与选项做逻辑推论。
学生应有基本知识是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发展具有多极化趋势。
中国等国际可以参与西方国家解决世界经济难题的集团源于国家实力提高和国际政治影响力扩大。
正确选项是A项。
BC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题信息。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