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遇冷凝结――逐帧动画.
《小学科学《凝结》课件
汇报人:
01 添 加 目 录 文 本 03 教 学 内 容 05 教 学 环 节
02 课 件 简 介 04 教 学 方 法 06 教 学 资 源
单击添加文档标题
课件简介
针对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凝结》单元 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凝结现象及其原理 结合实验和实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凝结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增加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习兴趣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展示学生制作的凝结实验作品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 反馈学生的实验结果和思考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和体会
准备材料:水、冰块、温度计、烧杯等 实验步骤:将冰块放入烧杯中,观察冰块融化过程 记录数据:记录温度变化,观察冰块融化时间 分析结果:解释冰块融化的原因,理解凝结现象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凝 结现象、原因和影响
强调凝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如降雨、结冰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凝结现象 解决实际问题,如防冻、除湿等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 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凝结现象
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和探索欲望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 能力
小学生
家长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科学教师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教育机构
生动有趣:通过动画、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使科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 互动性强:鼓励学生参与实验、讨论,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知识全面:涵盖凝结现象、原理、应用等方面,使学生全面了解凝结知识。 贴近生活:结合生活中的凝结现象,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五年级上册凝结实验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凝结》说课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水循环”的第三课《凝结》。
一、实验教学目标《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的运用,从而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认识凝结,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2、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小水珠的成因,巩固使用对比的方法解决问题,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锻炼动手实验能力。
3、体验自主学习,自主发现的乐趣;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
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自然观。
二、实验内容设计:设计对比实验探究认识水蒸气的凝结现象三、实验方法设计主要采用对比实验法四、教学准备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分组实验器材:小镜子、相同烧杯2个、玻璃片、热水、酒精灯、试管夹、火柴。
五、教学过程《科学课程标准》提倡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生活应用”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
为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先通过学生生活常见现象——向镜子哈气出现小水珠从而引出问题,通过思考,提出假设,再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的对比实验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并尝试应用。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探究大自然中另外一种很有趣的现象——凝结,下面我们从一个小游戏开始。
对着镜子哈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镜子上有小水珠。
)请同学们边哈气,边观察,边思考。
【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中提出问题:水珠是怎样产生的呢?】(二)学生猜想(可能是呼出的(热)气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遇到镜子变成了水珠。
)水蒸气真的能变成水吗?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呢?学生可能有许多种猜想。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下面我们就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三)实验验证1、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2、全班交流实验方案并进行完善。
设计对比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内,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在两个杯口同时分别盖上冷玻璃片和热玻璃片,过一会儿,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凝结》 说课稿
《凝结》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凝结》。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凝结》是小学科学教材中的一课,这一内容属于物质科学领域。
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将对物质的变化有更深入的理解。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凝结现象,了解凝结发生的条件,并探讨凝结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以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小学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好奇心强、喜欢探索的阶段。
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对水的形态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凝结现象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在能力方面,这个阶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在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凝结的概念,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
2、科学探究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能力。
3、科学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凝结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凝结的概念,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
教学难点:设计并完成探究凝结现象发生条件的实验,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五、教学方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讲解,让学生对凝结的概念和相关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他们在实践中观察和体验凝结现象,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实验现象和问题进行讨论,激发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逐帧动画教案
第二章第二节《制作动画》
东辽县渭津镇中学校刘翠苓
【教学内容】:第二章第二节一、逐帧动画
【教学目标】:1、了解逐帧动画的制作原理
2、能够运用逐帧动画制作万家灯火
【教学重点】:1、楼房轮廓图的制作
2、逐帧动画的制作
【教学难点】:图形上色
【教学准备】:事先做好的演示动画、红蜘蛛多媒体网络课堂管理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与互助合作(属性修改与轮廓图制作)
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有没有见过万家灯火依次点亮的这样一个过程?或
者在电视上看到过?比如楼上的窗口,一会儿这儿亮一个,一会儿那儿亮一个,见过是吧?
没见过不要紧,我们可以一起来看一下。
(播放事先做好的动画)这样一个动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那么咱们这节课就要学习用flash来展现这样一个过程。
2、知识回顾:1)帧的类型有哪些?
2)什么是元件?
3)元件库的打开方式是什么?
3、自主操作:1)学生读课文,老师提问(什么是逐帧动画)。
2)学生看书操作
4、互助合作:与左右同学相互帮助完成制作
二、课中小结:教师操作演示,解决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自主探究与互助合作(逐帧动画制作)
1、自主操作:完成万家灯火效果的制作
2、互助合作:与左右同学相互帮助完成制作
3、一帮一辅导:制作完成的同学可帮助附近出现问题的同学完成制作
四、展示:展示学生作品
五、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逐帧动画来制作万家灯火的效果,给大家留个任务,回家想一想,咱们家里的时钟(带指针的那种)走动的这个过程如何来实现。
凝结幼儿教案范文
凝结幼儿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凝结现象,知道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凝结现象的定义2. 凝结现象的例子3. 实验操作:观察凝结现象4. 创意活动:制作凝结艺术品三、教学准备1. 教具:PPT、实验材料(如水、杯子、冰箱等)、绘画材料2. 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凝结现象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激发幼儿兴趣。
2. 讲解:简要讲解凝结现象的定义和例子,让幼儿了解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3. 实验操作:指导幼儿进行观察凝结现象的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并感知凝结现象。
4. 创意活动:引导幼儿利用凝结现象制作艺术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 总结:回顾本次活动的内容,巩固幼儿对凝结现象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操作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凝结现象的理解。
2. 评价幼儿在创意活动中的表现,考察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搜集幼儿在活动中的提问和回答,评估幼儿对凝结现象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六、教学扩展1. 延伸学习:让幼儿了解其他物态变化,如融化、蒸发、沸腾等。
2. 家庭作业:邀请家长参与,让幼儿在家中观察凝结现象,并与家长分享。
七、教学策略1. 生动讲解: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结合实物演示,使幼儿更容易理解凝结现象。
2. 互动提问: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3. 手动操作: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八、安全注意1. 确保实验材料安全无毒,避免幼儿误食。
2. 实验过程中,提醒幼儿注意个人安全,避免烫伤、割伤等意外。
3. 教师应全程关注幼儿的操作,确保实验安全进行。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应在活动结束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2.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发现不足之处,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凝结》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凝结》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凝结》这部作品的主题、结构和文学特点;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3. 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分析《凝结》的主题和结构;2. 理解作者借助凝固这一现象来表达人生的意义;3. 探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计。
三、教学内容:1. 作品导入:通过介绍《凝结》的背景和作者背景,引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2. 主体内容:分析《凝结》中的主题、结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计;3. 拓展阅读:提供相关资料和案例,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凝固这一主题在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2. 讨论交流法:组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作品的意义;3. 创作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实践,让他们从中体会到凝结这一主题的力量。
五、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展示创作作品等;2. 作业成绩:包括阅读笔记、文章写作、小组讨论记录等;3. 期末考核:以主题论文形式进行考核,评估学生对《凝结》的全面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周:作品导入,介绍《凝结》的背景和作者;2. 第二周至第四周:分析《凝结》的主题、结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计;3. 第五周:拓展阅读,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凝结这一主题;4. 第六周:总结回顾,进行课程评估。
七、教学资源:1. 《凝结》原文2. 相关文献资料3. 案例分析资料4. 论文写作指导八、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凝结》这部作品,理解凝结这一现象在人生中的意义,培养出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讨论和创作实践,学生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在本课程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同时也能够体会到文学对人生的启迪和影响。
寒霜凝结——认识小雪
寒霜凝结——认识小雪教案课程名称:寒霜凝结——认识小雪课程对象:幼儿园中班幼儿课程时长:3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小雪节气的特点和意义。
2. 掌握小雪节气的常见天气现象。
3. 培养幼儿对小雪节气的认同感和兴趣。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小雪节气的相关图片。
2. 天气相关的道具,如冰块、水蒸气等。
3. 小雪节气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与幼儿们一起观察窗外的天气,询问幼儿们今天的天气是怎样的。
2. 通过引入问题,激发幼儿对天气的兴趣,然后引出今天的主题——小雪。
探究:1. 展示小雪节气的图片,引导幼儿们观察图片中的元素,如白雪、冷空气等。
2. 与幼儿们一起探讨小雪节气的特点,如天气变冷、开始下雪等。
3. 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让幼儿们感受小雪节气的寒冷和美丽。
实践:1. 利用天气相关的道具,如冰块、水蒸气等,进行实践活动。
- 让幼儿们触摸冰块,感受冰的冷。
- 呼吸口中的气息,观察水蒸气的形成。
2. 引导幼儿们思考,为什么小雪节气会有这些天气现象,如为什么会下雪、为什么会变冷等。
3. 鼓励幼儿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雪节气的特点和意义。
总结:1. 教师总结小雪节气的特点和意义,再次强调小雪节气的寒冷和美丽。
2. 鼓励幼儿们分享自己对小雪节气的认识和感受。
3. 通过总结,巩固幼儿对小雪节气的理解和记忆。
扩展:1. 鼓励幼儿们观察和记录小雪节气的天气变化。
2. 指导幼儿们绘制小雪节气的画作,表达自己对小雪节气的理解和感受。
评估: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评估他们对小雪节气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们对小雪节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对小雪节气的特点和意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通过绘画等活动,培养了幼儿们对小雪节气的认同感和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形式的活动,进一步拓展幼儿们对节气的认识和理解。
大连理工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八级上册教案 遇冷凝结——逐帧动画【推荐下载】
大连理工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八级上册教案遇冷凝结——逐帧动画《遇冷凝结——逐帧动画》教学设计课题分析本课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担负着学习Flash动画制作基础知识的重要责任,同时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对动画制作原理和制作思路的了解,都要在本节课来完成。
兴趣的浓厚与否,对动画原理的了解程度,都直接影响着后面的学习;另一方面,也是本课的另一主要任务,要实现四大类动画中的最基础动画——逐帧动画的制作。
逐帧动画制作成功会为学生接下来学习树立自信心,因此,本课只讲解利用导入的图片素材,实现简单的逐帧动画,让学生尽快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经有了初一学习Photoshop应用软件的基础,因此学习Flash动画制作有一定帮助。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与Photoshop界面进行对比,加深加快学生对FlashMX界面的熟悉。
初中学生对Flash动画制作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第一课应该充分调动,尽快让学生体味到实现动画的成功和喜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FlashMX界面;初步了解库的作用;了解Flash动画的思想和原理;初步了解帧的作用;2、会启动、退出FlashMX;3、掌握FlashMX逐帧动画的制作方法;4、会用命令插入帧和(空白)关键帧;5、会向库中导入图片;6、动画文件的保存过程与方法:1、通过视觉暂留现象,了解Flash动画的原理,调动学习积极性2、通过观察动画效果和所用图片素材的对比,了解逐帧动画的制作原理,掌握制作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互相协作的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FlashMX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熟悉FlashMX界面2、FlashMX逐帧动画的制作方法;3、会向库中导入图片素材;难点:帧、空白关键帧、关键帧的运用;课前准备教师:视觉暂留小动画、废电影胶片、动画素材学生:教材教学环境: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安装FLASH MX程序软件教学方法:教法:任务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学法:探究式学习、成果展示学习教学过程:。
第五课 遇冷凝结
完成任务三:教师演示,学生自主练习。
提出任务四:布置天空及文字。
分析任务四:参照教材49页,将库中的灰尘添加到场景中,调整大小。并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文字及颜色及字形。
完成任务四:教师演示,学生自主操作。
提出任务五:创建逐帧动画。
分析任务五:逐帧动画可以单独编辑,相邻帧中的对象变化并不大,确定起始关键帧的位置,插入空白关键帧。按照设计要求图画出现后1秒钟开始创建动画,所以起始关键帧的位置为12帧。在第12帧处右击插入空白关键帧。
课题
第五课遇冷凝结---逐帧动画
第1课时
整理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填充变形工具调整颜色渐变的方向,文字添加,以及逐帧动画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1在学生分组寻找、公布不同信息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收集信息的不同方法,
2培养学生的辨别、选择、加工信息的能力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本课程的决心;
完成任务五:学生操作,进行探究式学习。
(该环节学生的任务比较繁琐,应注意提示学生,并且鼓励其坚持。)
3交流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我们学习了多场景的建立
文本工具的使用方法。
4巩固提升:制作种子破土的动画。
板书设计:
第五课遇冷凝结
1插入新场景
2创建灰尘颗粒图形元件
教学反思:
完成任务一: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进行自主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提出任务二:制作天空背景。
分析任务二:为了让天空的颜色更加生动形象,可将天空的颜色设置为上面深蓝色下面浅蓝色的颜色渐变。
【推荐】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五单元凝结∣青岛版(六年制,三起) (共14张PPT)
课堂练习
1.我会填 (1)医药上可以利用水和水蒸气之间的互 相变化制取(蒸馏水 )。 (2)在装有热水的两个杯口上分别盖上冷 、热玻璃片,在( 冷 )玻璃片上会出 现水珠。 (3)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
10
课堂练习
2.说说生活中的凝结现象有哪些? 盐粒、烟粒、露水、霜、窗花等。
3.阳光下冰雪融化时,人为什么感觉比 下雪时冷?
1
导入新课
课前给大家布置了一些预习活动,你们 有什么发现吗?在你们预习的过程中,你们 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提出了哪些问题? 又进行了怎样的探索活动呢?这节课,我们 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2
新课学习
凝结现象
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 种现象叫做凝结。
3
新课学习
4
新课、火柴、试管夹、烧杯、小 碟子、少量冰块、 三脚架、石棉网 实验步骤: 1.在三脚架上放石棉网,把装有水的烧杯放在 上面。在烧杯上面放装有冰块的小碟子。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
2.把两个玻璃杯装上同样多的热水,一个 盖上冷玻璃片,一个盖上热玻璃片。
7
新课学习
3.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冷玻璃片上出现小水滴,热玻璃片上没有 出现水滴。 实验结论: 水蒸气在遇的条件下才可以凝结成水。
8
结论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了解了什么叫凝结,自然界中有哪些凝 结现象,以及露是怎样形成的。
因为下雪时放热,化雪时要吸热。
11
作业布置
观察并思考: ⒈下雨前,自来水管壁上会出现很多" 汗珠",这是怎么回事? ⒉太阳出来后,露珠就慢慢地消失了, 你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12
板书设计 22.凝结
小水珠 水蒸气 凝结 露
逐帧动画教学课件
《逐帧动画》教课方案教教事例基本信息对应信息技术T17 网络教课平台的应用主题开始时间00’00结束时间40’00学科信息技术学段中学年级初二事例名称逐帧动画书名:信息技术教材第一版社:北京第一版社第一版日期: 2014 年 6 月教教事例设计参加人员分工(可改正)姓名单位设计者张建忠北京市顺义区教研中心实行者张学慧北京市顺义区第二中学学科指导者张建忠北京市顺义区教研中心信息技术指导者蒙广平北京市顺义区李桥中学课件制作者张学慧北京市顺义区第二中学课程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课内容联合方面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照)新课程标准倡议学生主动参加、乐于研究、勤于着手,培育学生收集和办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剖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照本宣科、机械训练的学习状况,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踊跃主动地学习,教师由讲堂的主宰,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
讲堂教课应有效地保障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教课过程转变为学生不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学习过程。
而且,针对不一样的学习内容,选择接受、研究、模拟、体验等的合适学生特色的学习方式。
别的,一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获取悉识的手段、方法、门路。
网络教课平台,给学生供给开放、自主、交互的学习环境,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能够依靠平台,在教师的指引、指导下,利用网络供给的文本、音视频等教课资源,展开自主学习、研究学习。
学生能够在教室、家里等任何学习场所,随时应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有效保障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利用网络平台供给的各样沟通工具,发布看法、评论等沟通活动,提高沟通的空间和时间,实现师生间的在线交互,增添沟通的时机。
信息技术环境软硬件要求及搭建环境状况红蜘蛛多媒体网络教室、网络教课平台、教师演示文稿、教课背景剖析教课内容:本课内容参照北京第一版社信息技术第五册第七章《动画制作》中的第三节《逐帧动画》。
《凝结》教案
《凝结》教案一、教学内容1. 物质的凝结现象: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叫凝固,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叫液化,固体变为气体的过程叫升华。
2. 凝结现象的基本原理: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之间转变,伴随着吸热或放热。
凝固、液化放热,升华吸热。
3. 凝结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冰冻食品的保存、空气净化器、衣柜里的樟脑球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凝结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凝结现象的本质和原理。
2. 教学重点:凝结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冰箱中的冰块,提问冰块是如何形成的?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冰块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2. 知识讲解:讲解凝结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转变的过程。
3. 例题讲解:以冰冻食品的保存为例,讲解凝结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凝结现象的基本概念:液体→固体(凝固)、气体→液体(液化)、固体→气体(升华)2. 凝结现象的原理:吸热或放热3. 凝结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冰冻食品、空气净化器、樟脑球等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冰块是如何形成的?2.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凝结现象,并说明其原理。
3. 思考一下,如何利用凝结现象来改变物质的状态?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冰箱中的冰块,引导学生了解凝结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例题讲解和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参与度高。
2. 拓展延伸: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凝结现象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凝结》教案
《凝结》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凝结的概念,知道凝结是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学生能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凝结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凝结的概念和条件。
常见的凝结现象及其原理。
2、教学难点理解凝结的微观过程。
解释生活中复杂的凝结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玻璃片、热水、冰块、酒精灯、三脚架等。
2、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清晨草叶上的露珠、冬天窗户玻璃上的水珠等现象,提问学生:这些水珠是怎么形成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凝结。
2、讲授新课(1)凝结的概念结合导入环节的现象,讲解凝结的定义:凝结是指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举例说明: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就是一种凝结现象。
(2)凝结的条件提出问题: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发生凝结?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讨论后,总结学生的观点,并进行补充讲解:凝结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气体要达到饱和状态,二是要有冷却的过程。
通过实验演示,加深学生对凝结条件的理解。
例如,在一个烧杯中倒入热水,然后用玻璃片盖住,过一会儿,观察玻璃片上出现的水珠,说明热水蒸发产生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片发生了凝结。
(3)常见的凝结现象让学生思考并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凝结现象,如:①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瓶外壁会“出汗”。
②冬天戴眼镜的人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片会变得模糊。
针对学生列举的现象,逐一进行原理分析,帮助学生巩固凝结的知识。
(4)凝结的微观过程利用多媒体展示物质的气态、液态微观结构示意图,讲解凝结在微观层面上是分子运动和排列方式的改变。
气态时,分子间距大,运动剧烈;液态时,分子间距变小,运动相对减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遇冷凝结——逐帧动画》教学设计
大连市127第中学冉崇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场景的含义及作用。
2认识文字工具。
技能目标:1会插入新场景。
2会修改场景名称。
3能够使用混色器进行颜色填充。
4熟练应用文本工具添加、编辑文字。
5熟练掌握逐帧动画的创建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演示法:创建逐帧动画属于难点,因此教师采用演示法,利于学生的掌握
2尝试法:插入新场景,创建元件的操作等比较简单,使用尝试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制作动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问题探究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创建逐帧动画。
难点:1使用混色器进行颜色填充
2创建逐帧动画
学情分析
学生在知识面和操作技能方面有一定的差距。
但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初步了解并掌握基本工具的使用;掌握图层的应用和使用方法;掌握创建图形元件的方法;会插入编辑关键帧。
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尝试法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
分配一激情导入请同学们欣赏实例动画
:“同学们我们第一幕动画水汽蒸发已经完成了,今天开始我们要一起设计第二幕凝结成云。
”
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本课需要完成的目标欣赏动画,并与老师一起分析本课需要完成的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 二新授
1插入新场景:“我们在做第二幕动画前需要一个新的舞台。
”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根据书中步骤完成新场景的插入操作。
提示修改场景的步骤。
并在学生中间巡视指导
尝试完成新场景的插入操作并修改场景名称
本操作比较简单让学生尝试看书独立完成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己动手完成操作可以使学生更加自信 4 2制作天空背景:“有了舞台,那我们应该怎样舞台上制作出天空背景呢?”
布置任务,请学生进行制作天空背景的操作
学生思考,并根据书中步骤独立完成
让学生尝试看书独立完成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己动手完成操作可以使学生更加自信
5 3创建灰尘颗粒图形元件:“现在我们需要在演员队伍中加入一个新成员,灰尘颗粒!”
布置任务,请学生创建图形元件
完成图形元件的创建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学过的知识
5 4布置天空:“一切就绪了,现在我们可以来对天空做布置了。
”讲解示范天空的布置,
提醒:注意选对图层听讲,进行天空布置的操作给学生提供思路,便于学生完成操作
6 5添加文字:“布置的差不多了,再加几个文字就更好了。
”
提示用“文本工具”添加、修饰文字
听讲,做文字添加的操作
根据提示,独立完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6 6创建逐帧动画:“关键时刻到了,下面我们让水汽凝结成云吧!”讲解示范逐帧动画的创建操作听讲,并完成逐帧动画的创建属于本课难点,教师讲解演示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10 三展示、评价作品评价学生作品上交,评价作品让学生发现彼此的优点和缺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5 四归纳总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