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史第23章__计划经济的实践与转型

合集下载

经济思想史(第8版)

经济思想史(第8版)

经济思想史(第8版)•目录:•第1章导言与概览•1.1经济思想的时间序列表•1.2五个主要问题•1.3研究经济学及其历史的意义•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附录经济思想史:资料来源第2章重商主义学派•2.1重商主义概览•2.2托马斯·孟•2.3杰拉德·马利尼斯•2.4查尔斯·戴维南特•2.5让·巴蒂斯特·柯尔培尔•2.6威廉·配第爵士•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3章重农学派•3.1重农学派概览•3.2弗朗索瓦·魁奈•3.3安·罗伯特·雅克·杜尔阁•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4章古典学派:先驱者•4.1古典学派概览•4.2达德利·诺思爵士•4.3理查德·康替龙•4.4大卫·休谟•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5章古典学派:亚当·斯密•5.1生平细节•5.2对斯密有重要影响的因素•5.3道德情操论•5.4国富论•5.5竞争经济中的经济规律•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6章古典学派: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6.1历史与知识背景•6.2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6.3市场供给过剩理论•6.4对马尔萨斯贡献的评价•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7章古典学派:大卫·李嘉图•7.1生平细节•7.2货币问题•7.3收益递减与地租理论•7.4交换价值与相对价格理论•7.5收入分配•7.6政策含义•7.7李嘉图对失业问题的看法•7.8评价•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8章古典学派:边沁、萨伊、西尼尔、•穆勒•8.1杰里米·边沁•8.2让巴蒂斯特·萨伊•8.3纳索·威廉·西尼尔•8.4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9章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9.1社会主义概览•9.2亨利·克劳德·圣西门•9.3沙利·傅立叶•9.4西蒙·德·西斯蒙第•9.5罗伯特·欧文•9.6路易·布朗基•9.7查尔斯·金斯利•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10章马克思的社会主义•10.1生平细节与影响马克思的各种•学术思想•10.2马克思的历史理论•10.3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10.4资本主义运动规律:一个•总结•10.5对马克思经济学的评价•复习题•精选文献第11章德国历史学派•11.1德国历史学派概览•11.2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1.3威廉·罗雪尔•11.4古斯塔夫·施莫勒•11.5马克斯·韦伯•11.6后记•复习题•精选文献第12章边际学派:先驱者•12.1边际学派概览•12.2安东尼·奥古斯丁·古诺•12.3朱尔斯·杜普伊特•12.4约翰·海因里希·冯·屠能•复习题•精选文献第13章边际学派:杰文斯、门格尔、冯·维塞尔和冯·庞巴维克•13.1威廉·斯坦利·杰文斯•13.2卡尔·门格尔•13.3弗里德里希·冯·维塞尔•13.4欧根·冯·庞巴维克•复习题•精选文献第14章边际学派:埃奇沃思和克•拉克•14.1弗朗西斯·Y.埃奇沃思•14.2约翰·贝茨·克拉克•复习题•精选文献第15章新古典学派:阿尔弗•15.1马歇尔的生平与学术方法•15.2效用与需求•15.3供给•15.4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15.5收入分配•15.6成本递增与成本递减行业•复习题•精选文献第16章新古典学派:货币经济学•16.1约翰·古斯塔夫·克努特·•维克塞尔•16.2欧文·费雪•16.3拉尔夫·乔治·霍特里•复习题•精选文献第17章新古典学派:不完全竞争•经济学•17.1皮耶罗·斯拉法•17.2爱德华·黑斯廷斯·张伯伦•17.3琼·罗宾逊•复习题•精选文献第18章数理经济学•18.1数理经济学的类型•18.2莱昂·瓦尔拉斯•18.3瓦西里·里昂惕夫•18.4约翰·冯·诺依曼和奥斯卡·•摩根斯坦•18.5约翰·R.希克斯•18.6线性规划•复习题•精选文献第19章制度学派•19.1制度学派概览•19.2索尔斯坦·邦德·凡勃仑•19.3韦斯利·克莱尔·米切尔•19.4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20章福利经济学•20.1维尔弗雷多·帕累托•20.2阿瑟·塞西尔·庇古•20.3路德维希·冯·米塞斯•20.4奥斯卡·兰格•20.5肯尼思·阿罗•20.6詹姆斯·M.布坎南•20.7阿马蒂亚·森•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21章凯恩斯学派——约翰·梅纳德·凯恩斯•21.1凯恩斯学派概览•21.2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22章凯恩斯学派:凯恩斯之后•的发展•22.1阿尔文·H.汉森•22.2保罗·A.萨缪尔森•22.3后凯恩斯主义者•22.4新凯恩斯主义者•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23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23.1罗伊·F.哈罗德爵士与埃弗西·多马•23.2罗伯特·M.索洛•23.3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23.4拉格纳·纳克斯•23.5W.阿瑟·刘易斯•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24章芝加哥学派:新兴古典主义•24.1芝加哥学派概览•24.2米尔顿·弗里德曼•24.3小罗伯特·E.卢卡斯•24.4加里·S.贝克尔•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25章结束语•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人名索引主题词索引。

世界经济史商业革命课件

世界经济史商业革命课件
存在的原因:
距离遥远和不确定性 商业活动均属于高风险 由于垄断
• 影响: 1.对社会的影响很大。 2.在某些方面控制影响着工业的发展。
2 第 节 商业革命
1二 贸易路线的转移
世界的贸易中心随着新航线的开辟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 西洋。
继意大利诸城邦后,16世纪中期的安特卫普(“世界 商业之都”) 、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成为了欧洲经济 中心。
显的体现是实行对外扩张,为此政府进行商业 战争和颁布一系列航海法令。 法国则注重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法国的手工工 场多为法国政府直接出资创办。
3 第 节 重商主义
三 商业战争与商业文明
重商主义时代人们普遍认为世界财富的总量是既定的,国 际市场是有限的,贸易就是常年的战争,谁在贸易中占 据首位,谁就可以充当战争与和平的裁判者。因此,各 国政府都致力于如何从大致固定的国际贸易额中获得最 大利益,如何利用本国的条件造成贸易顺差,从而保证 金银多进少出。商业原因引起的国际冲突集中表现为对 海上霸权和海外殖民地的争夺。
2 第 节 商业革命
四 商业组织形式的创新
创新
合伙制的推广
特权公司
特许公司
股份公司
契约公司
早期的股份公司
• 价格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新兴农场主和工商 业者的壮大,旧式封建贵族的没落,城乡劳动者 的进一步贫困,从而有利的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 展,加速封建社会的解体。
第七章 商业革命
第一节 地理大发现 第二节 商业革命 第三节 重商主义 第四节 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七章 商业革命
地理大发现的经济影响 商业革命的主要内容
重点问题
重商主义在经济史中的表现
第七章 商业革命
第一节 地理大发现 第二节 商业革命 第三节 重商主义 第四节 世界市场的形成

世界经济史第二十一章 计划经济的实践与转型

世界经济史第二十一章   计划经济的实践与转型

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成就
一、苏联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创立与成就
这方面的改革措施主要有: 1. 建立对企业经营活动实行集中管理的联合公司 ,以及领导该部门所有联合公司的管理机关, 加强经济管理权限的集中 2. 取消作为国有企业供销机构的辛迪加,加强物 资供应的集中 3. 把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改组为供应人民委员会 ,并陆续建立了一些新的人民委员会,从而逐 步形成高度集中地部门管理体制
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成就
三、东欧国家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成就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都经历了社会主义建立过程,即各国 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和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的过程。这些 国家基本上采用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模式,但有 所区别。国有化的改造采取两种方式: 1. 无偿没收 2. 有偿购买 在此基础上,东欧国家仿效苏联建立起高度集中的经济 管理体制。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主要采取 国家占有形式。 与这种管理和监督方法相适应,国家和上级对企业经营 成果实行包干负责制。
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成就
三、东欧国家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成就
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对于克服 各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混乱,建立国 民经济新秩序,迅速恢复经济,特别是对集 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加速发展重工业 ,实现国民经济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起了 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 体制在各国都暴露出许多问题。
一、苏联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创立与成就
具体来说,苏联的计划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4. 价格管理 5. 企业经济核算 6. 工资管理体制 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于国家工业化时期。 一方面,这种计划体制对于动员人力、物力、财力 加快国家工业化,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另一方面,这种计划管理体制是在单一的所有制基 础上建立的,忽视商品货币关系,忽视市场作用。

世界历史上的经济大转型与发展

世界历史上的经济大转型与发展

世界历史上的经济大转型与发展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经济发展一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变的重要动力。

伴随着各个时代的变迁,世界经济也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转型。

这些经济大转型,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世界历史上的几个经济大转型,并分析其对当时社会的意义和启示。

一、农业革命及从封建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型约在公元前10,000年左右,人类从游牧生活逐渐过渡到定居农耕的生活方式,这标志着农业革命的到来。

农业的兴起使得人类开始精细化地种植作物和驯化动物,农业产出的增加带来了人口的快速增长。

在这个过程中,农业社会的形成逐渐取代了原始的狩猎采集社会,人们开始形成了村庄和氏族组织。

随着农业产出的增加和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的逐渐确立,社会逐渐进入封建社会。

封建经济的核心是农业生产,土地财产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经济资本,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

封建制度下,贵族拥有绝对的社会地位和财产,他们通过对庄园的控制获取利益,而农民则处于地位较低的劳动阶层。

然而,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商业贸易的发展,封建经济开始面临挑战。

城市经济代表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商人通过贸易积累了财富,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

城市经济的崛起对封建制度形成了冲击,人们开始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增加,这促使了封建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型。

二、工业革命及从手工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型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爆发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

以英国为中心,机器替代了手工劳动,机器制造业的兴起成为工业革命的象征。

工业革命使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商品可以大规模生产和销售,这进一步推动了商业经济的发展。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工人阶级逐渐形成。

工人阶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力,而工厂主则掌握着生产资本。

工业经济的转型使得经济权力逐渐离开了传统的地主阶级和贵族,转移到了工商业资本家手中。

资本主义逐渐取代了封建主义成为主导经济形态,社会地位和财富开始与个人的商业才能和努力相挂钩。

世界经济史第一节

世界经济史第一节

世界经济史第一章导论世界经济史的主题,就是研究世界上各个国家不同时代的经济发展及其生产和交换关系。

具体说包括两个方面:⏹历时性问题指的是按时序描述和阐释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制度演进。

包括三个层面:经济增长、制度变迁、社会进步。

——决定世界经济史的时间范围。

⏹共时性问题包括世界所有国家和民族经济增长的实绩、经济交往,以及各民族经济在历史上的冲突与融合。

——决定世界经济史的空间范围。

世界经济史从地缘结构上考察,可以分三个区域中心和三个核心经济形态:⏹东方经济形态:中国⏹西方经济形态:古希腊罗马和中古及至近现代的西欧⏹西亚经济形态:阿拉伯-伊斯兰国家世界经济史的逻辑演进:⏹16世纪以前:始终存在以不同民族为代表的不同生产方式的竞争。

而在竞争中不同生产方式走向趋同,而在趋同以后,在内外竞争下,又进一步融合与创新,产生新的生产方式。

⏹16世纪以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工业生产方式,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而西欧各民族也改变了落后面貌,一举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世界历史民族”。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都在资本的统治之下,世界各地的生产方式又一次出现趋同和统一趋势。

⏹20世纪:出现了社会主义革命;非西方国家和地区也相继走上了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

第二章东方奴隶制的特点⏹东方国家都存在过奴隶制,这些国家的奴隶制并不发达,没有出现发达的奴隶制形式,而广泛存在的是所谓“普遍奴隶制”。

⏹表现:奴隶一般来源于战俘和债务奴隶,尽管有时奴隶的数量可能是很大的,但不作为主要的社会生产者,不是生产力的代表。

而作为社会主要生产者的是在国家统治下、被组织在村社中的广大农民。

⏹第一,东方国家的奴隶制,是以国家土地所有制和村社制度为基础的一种特殊的奴隶制度。

⏹第二,东方国家的奴隶制,是在商品经济极不发达的情况下出现的。

⏹第三,东方国家没有公民或自由民概念,所以也就没有平民与奴隶的对立。

埃及是古代东方专制主义国家,是中央集权的半父权制-半奴隶占有制国家。

世界经济史——精选推荐

世界经济史——精选推荐

世界经济史第一篇导论第一章世界经济史概述约瑟夫·熊皮特[美]:经济学的内容,实质上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独特的过程。

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的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包括当前)的经济现象。

阿什顿[美]:尽管经济史是一个地峡,但是她仍然有广阔的海域。

卡尔·哈达赫[德]:国民经济学和历史学是经济史的科学上的父母。

不过经济史这位女儿现在已经取得了独立的地位,它既不是按照年代编撰的经济知识,也不是用经济统计数字点缀的历史叙述。

经济史不仅反对任何知识的单一化,更重要的是它坚信决定命运的不是经济,而是政治。

第一节经济史和世界经济史世界经济史是经济史的一个分支,若想理解世界经济史的含义,首先需要理解经济史的含义。

一、经济史经济史是一门与经济学同样古老的学科,是一门伴随经济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学科也是一门介于经济学与历史学、社会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经济史运用经济分析方法,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研究经济组织、经济制度和经济部门的发展演变过程,研究经济发展的结构和历史过程,研究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相互关系。

通过对各种文明、国家和民族经济发展历史的比较,科学地解释经济历史现象,为总结历史经验、认识现实经济、预测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为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经济思想、学说和政策提供历史背景;为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提供历史资料。

经济史研究也是一种经济分析的技术,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史还与一般的经济理论相关,因为经济发展的历史有其内在的逻辑性,这种逻辑性被经济理论所概括。

经济理论作为一种叙述结构应用于历史。

二、世界经济史就经济史研究所覆盖的地理范围,可以分为国别经济史、地区经济史和世界经济史。

一般而言,理解世界经济史有两种方式,一是世界的经济发展演化历史,这样的世界经济史在人类社会存在之时就已经出现,它探讨的内容是世界各地在一个长的时段中的经济发展演化的历史;二是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这样的世界历史只出现在特殊的历史阶段,她孕育于中世纪的襁褓里,成长于地理大发展时期,发展于工业革命时期,成熟于后工业时代。

最新-世界经济史课程教学大纲 精品

最新-世界经济史课程教学大纲 精品

《世界经济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世界经济史英文名称: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45学分:2.5适用对象: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二、课程简介本课程研究时间上从农业革命到20世纪末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从空间上包括世界各地区和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

其主题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经济增长,即人类社会技术进步与经济实绩提高的历史;第二,制度变迁,即人类社会经济形态和经济制度演变的历史;第三,社会进步,包括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文发展两方面的历史。

要从共时性角度研究不同时代各民族的经济交往、冲突与融合以及共同发展的历史。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为扩大本科学生的专业知识,扩展学生理论视野而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世界经济史的时空结构和逻辑演进,理解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从农业革命以来经济增长、制度演进及社会进步的发展历程。

理解人类历史是不断扩展其自身活动范围,从狭窄的民族历史走向广阔的世界历史进程。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导论(一)目的与要求1. 阐述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2. 理解世界经济史的时空范围和时空结构;3. 理解世界经济史的演进逻辑。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 主要内容经济学的经济史与历史学的经济史;经济史与作为实证科学的经济学;经济史与作为历史科学的经济学。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在科学哲学意义上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所采用的方法并没有本质区别;经济史研究的三个层面-编年经济史、分析经济史、历史方法的经济学;经济史是实证经济学的一部分;实证主义方法包括经验实证方法和逻辑实证方法;理论经济学主要研究短期的经济现象;经济学一开始就具有历史主义的方法论传统;经济学作为一门历史的科学基础理论具有相对性;科学的方法应该是从历史与现实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历史与现实。

世界经济史

世界经济史

世界经济史第一篇:世界经济史亚细亚生产方式: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首先提出的概念。

现在一般认为,劳动密集型、效率偏低的传统农业,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代表。

日耳曼所有制:公社财产只表现为每个个人所占土地的公共附属物,公社只是在这些个人土地所有者本身的相互关系中存在着。

封建领主制经济:中国的封建领主经济建立于西周,是指土地归国王所有,国王把土地以封地的形式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可以把属于自己的封地分封给下一级贵族,下一级贵族再分封给下一级,以此类推。

依宗法制规定,他们一般将这些土地世代相传,使被封赐的土地成为各级封建领主的世袭所有。

这就是封建领主制经济。

封建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的特点一是分散,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抑商政策:土地可以买卖;家里有两个成年男子不分家的,加倍征收他们的赋税;粟帛生产得多的,受到免除徭役的优待;经商及因怠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没入官府当奴隶。

封建社会:两种含义:一是分封制的国家结构,这是和西欧的中世纪和中国夏商周先秦时期的国家结构,夏商时期以中央王朝和万千方国结合的方式出现,周朝则以天子和诸侯国的形式出现;二是社会形态,指的是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为经济基础的社会形态。

分封制:古代皇帝或国王分封诸侯的制度。

被封诸侯有自己的领地,在诸侯领地内皇帝或国王并没有直接的权力。

商业革命:地理大发现导致经济史上最大的一次商业冲击,使欧洲整个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这种变革集中表现在商业的革命性变化上。

价格革命:大量廉价金银的涌入,使欧洲在16世纪经历了持续不断地、规模空前的通货膨胀。

价格绝对水平的提高和工资落后于其他价格的巨大差距,是这次价格上涨被称为“价格革命”。

马尔萨斯陷阱:18世纪以前,整个农业发展的历史和世界人口的历史在单调的重复着。

当人口增加超过社会粮食供给时,生活水平开始下降,疫病、饥荒、海上和路上的抢劫、战争等丑恶事情开始泛滥。

(NEW)池元吉《世界经济概论》(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NEW)池元吉《世界经济概论》(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导 论第一篇 世界经济成长的基础与历程第1章 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与历史沿革第2章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与世界经济的新发展第3章 科技革命与信息经济时代的来临第4章 世界资源状况与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二篇 世界经济的运行与协调第5章 国际贸易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第6章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的发展第7章 当代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与金融全球化第8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第三篇 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变迁第9章 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第10章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改革第11章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转轨第12章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导 论说明:作为教材的导论,本章简单地介绍世界经济的概念及研究对象等。

本章未添加课后习题。

第一篇 世界经济成长的基础与历程第1章 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与历史沿革1怎样认识世界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系与区别?答:(1)世界经济的含义世界经济(World Economy)是各国(地区)经济走向市场化、国际化和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体系。

或者说,世界经济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在国际分工、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而相互联结、相互依赖和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是超越于民族国家界限的全球经济体系。

(2)国际经济的含义国际经济(International Economy)是指各国之间发生的经济关系。

国际经济以国家为出发点和单位,体现国与国之间的分工,商品交换,资本、技术和劳务交流等的经济关系。

(3)世界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系①历史同步性。

两者都要求国与国的联系密切,都以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为前提。

②共同主体。

两者都以国家为共同主体。

③两者都超越单一国家之上,受到如国际价值/价格规律等共同经济规律的支配。

(4)世界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区别①主体不同。

相对于国际经济,世界经济主体还包括民族国家、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组织等。

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23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共43张PPT)

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23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共43张PPT)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 定,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 实行固
材料三: “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 围绕着美元转。”
——美国财政部长福勒
35美元=1盎司黄金(31.1035)
这两个金融机构如何体现美国主导地位呢?
总部都设在华盛顿
决定性的

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

控制权
3.美国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企图确立在世界 经济中的霸主地位。
“······会议最终基本 上按照美国的·····”
说明什么问题?
布雷顿森林会议 (1944年)
经济实力决定国家 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
[基础知识梳理] 二、过程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选B。
B.世界银行 D.关贸总协定
4.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表述,不
正确的是(

A.确立了美国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B.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 融体系建立
C.确立了自由贸易体制
D.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5.世界银行的宗旨是( )
A.稳定国际汇兑
货币金融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三 世界银行 金融 大

经济 体系 以美国为中心的
国际贸易体系
柱 关贸总协定 贸易
以美国为主导
一、背景
1929年经济危机
转嫁危机(关税壁垒)
倾销战、关税战
危机加重
资本主义世界不断分化 德意日结成了法西斯联盟
战争
1.二战后为了防止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规划战后世界 秩序,许多有识之士主张建立有效机制稳定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史课件PPT

世界经济史课件PPT
。 8.吴承明:《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
第3期。 9.刘佛丁:《新时期中国经济史学理论的探讨》,《经济研究》1997年
第5期。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世界经济史课件PPT
2、只有能够说明经济史的经济理论才是有意义的
3、盲目搬用国外经济理论会产生误导作用
4、获得经济学成就的人大都得益于经济史
真正的经济学大师都得益于对经济史的分析和研究。仅1971年-1993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学者中就有7位是直接研究经济史而成为大家的 。在我国,老一代的经济学家如马寅初、陈翰笙、王亚南、孙冶方、 薛暮桥、许涤新、严中平、巫宝三等都是吃透了中国的“昨天”,才 对中国的“今天”提出明确、清晰的认识。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世界经济史课件PPT
4.李伯重著《理论、方法、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史研究新探》,清华大 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
5.高德步:《经济史与经济学》,《经济学家》1998年第5期。 6.吴承明:《市场·近代化·经济史论》,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版
。 7.吴承明:《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经济研究》1995年第3期
v 经济史学是经济学与历史学两者的边缘学科,研究者要有 历史学修养,又要有经济学根底。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世界经济史课件PPT
2、经济史与历史学的关系
(1)在前人的认识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是历史在经济学研 究中的第一个意义。
(2)历史作为实证资料是对经济学原理的检验;
(3)历史作为思想智慧是对现实经济发展的指向。
❖美国的经济史学虽然也是在1890年代成为一门大学课程, 但由于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大学行政制度的各异,经济史学 在美国大学一直是经济学系的课程,成为经济学家领域。

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转型

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转型

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转型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其中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转型是其中一个关键的阶段。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体制下的经济组织方式,而市场经济则是资本主义体制下的经济运行模式。

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中,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相互转换和调整是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计划经济的出现与发展计划经济起源于社会主义革命,旨在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在计划经济下,国家通过制定计划来统一调度资源和分配经济产出。

这意味着国家将根据国家需要和社会利益来决定生产、分配和投资等方面的计划。

计划经济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整合资源,实现高效的经济规划和社会发展目标。

在一定程度上,计划经济能够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市场竞争中的不公平现象。

计划经济还可以调整资源的配置,以满足国家的重大需求和国际竞争的要求。

然而,计划经济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计划经济的决策权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容易产生官僚主义以及缺乏市场反馈机制的问题。

同时,计划经济的决策需要大量的信息和资料,往往会导致信息获取的困难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因此,在市场经济崛起的背景下,计划经济也逐渐开始进行转型。

二、市场经济的兴起与发展市场经济是自由市场和供需关系为基础的经济运行模式。

在市场经济中,个体和企业基于市场需求和价格形成自主决策,资源的配置由市场自由竞争来决定。

市场经济的优势在于它能够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企业的自由竞争和个体的经济自由。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经济上的成功,并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市场经济还通过市场价格机制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最优分配。

然而,市场经济也存在一些问题。

市场的自由竞争可能导致垄断和不公平现象,使得资源和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市场经济也容易给环境和社会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某些阶段,国家需要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和干预。

高二历史必修课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高二历史必修课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对经济的影响
资源配置优化
市场经济通过价格机制引 导资源流向效益最高的领 域,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
经济增长动力
市场经济激发了企业和个 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成 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经济结构调整
市场经济推动了产业结构 的调整和升级,促进了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
对社会的影响
社会财富增加
市场经济通过竞争和激励机制, 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
高二历史必修课件从计划经济到市 场经济
汇报人:XX 20XX-01-13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计划经济时期 • 市场经济时期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与意义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课件背景与目的
课件背景
介绍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 型过程,分析两种经济体制的优劣及 转型的必要性。
转型的过程与步骤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通过赋予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 力,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基础。
国有企业改革
通过放权让利、承包经营、股份制改造等措施,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价格改革
逐步放开价格管制,形成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发挥价格在资源配置 中的基础性作用。
性矛盾。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 上升,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
点和发展动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释放了企业和个人的活力,促进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经验与教训
01
价格机制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能够自动调节市场供求 关系。
02

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9张ppt

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9张ppt
求助热线二:冰岛破产,冰岛克朗对欧元汇率缩水3成, 人均欠债20万美元……
求助热线三:墨西哥为应对突如其来的H1N1…… 求助热线四:2008年,中国5·12汶川大地震后的灾后重
建工作……
货币贬值、收支失衡找—— IMF 恢复、发展缺资金找—— WB
国际货币组织属于“救急”性质机构,当 一个国家发生金融危机时,可以向它求救 ,其贷款属于短期行为;
1、经济大危机及二战的惨痛教训——历史 必然性 2、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变化——契机 3、美国企图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力
“······为什么会 议最终基本上按 照美国的方 案经···济··”实力决定 国家 在国际关 系中的地位。
关于布雷顿森林会议(1944年)
时间; 1944
地点: 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
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五单元 单元知识结构
新航路开辟后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世界经济体系开始建立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经济体系初步确立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世界经济体系最终确立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遭到重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稳定国际汇兑; 宗 协助建立多边支付制度; 旨 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
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WORLD BANK
世界银行拥有的法定资本达1806亿美 元,其资金包括会员国认缴的股金、营业 收入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借款。现有总 资产155亿美元。现有成员国180个,1980 年中国恢复了在世界银行的席位。
41%
1945年美国工业生产、黄5金9储% 备在世界所占比重


生 产 60%

世界经济史课后题标准答案

世界经济史课后题标准答案

世界经济史课后题答案[1]————————————————————————————————作者:————————————————————————————————日期:2世界经济史第二章古代东方的社会经济生活关键术语普遍奴隶制:在普遍奴隶制下,作为社会主要生产者的是在国家统治下,被组织在村社中的广大农民。

他们不是奴隶,但也不具备独立的人格,他们依附于土地,依附于村社,依附于国家,而不依附于某个奴隶主普遍奴隶制指的是东方专制主义国家中人民所处的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明确的法律制度。

与古希腊罗马发达的城邦奴隶制相比表现出非发达性,即身份差异模糊,不存在作为私有财产的明确的占有和活跃的买卖。

这种奴隶制之下的奴隶不从属于明确的奴隶主,而是为国家(农村公社)的土地耕作,只是表现为社会地位低下。

东方普遍制存在的原因:东方国家的奴隶制,是以国家土地所有制和村社制度为基础的一种特殊的奴隶制度,具有社会阶层划分的单一性;是在商品经济极不发达的情况下产生的,社会中所有权制度落后;平民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不独立,导致普遍“奴隶化”现象出现。

亚细亚生产方式:马克思提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但并没有给出定义。

列宁和普列汉诺夫曾就这个问题进行争论。

马扎亚尔总结亚生产方式的特征。

但他的看法没被俄国和中国学者接受。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亚细亚所有制的前提是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包括家庭和通过家庭组成的部落或部落的联合。

土地是共同体的基础和财产。

亚细亚土地所有制是共同占有和利用土地的公有制。

东方社会以土地所有制这一基本关系为基础的形式,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加以实现。

农村公社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重要基础,个人只不过是公社财产的占有者,这种自然经济的特征是农业与手工业结合,导致生产目的成为自给自足,导致农村公社在东方社会长期存在,也是东方社会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

农村公社制度以及农业与手工业结合的自然经济,决定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存在着自然的宗法血缘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