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提纲-测绘地理信息专题
中考地理复习提纲
中考地理复习提纲
一、地理学科概述
1.地理学科的定义和意义
2.地理学科的主要分支
3.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二、地球与地球运动
1.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2.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
3.地球上的坐标系统和经纬度
三、宇宙与地球
1.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2.地球的太阳系位置
3.地球和其他行星的比较
四、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
1.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2.土壤的形成和特征
3.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五、人类的生活环境
1.人类的聚居与分散
2.不同自然环境下的人类生活
3.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六、地理信息技术
1.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2.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地理信息技术对地理学研究的影响
七、区域与区域发展
1.区域的概念和特征
2.区域的划分与分类
3.区域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八、地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1.地球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地球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3.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施
九、地理学科的实践应用
1.旅游地理和地理旅游
2.区域规划与城市发展
3.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十、地理学科的社会意义
1.地理学科对社会的贡献
2.地理学科的就业前景
3.现代社会对地理学科的需求。
高考地理总复习提纲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新人教版必修3
2014高考地理总复习提纲必修3: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一、主要内容(一)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二)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三)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四)数字地球2、数字地球与我们的生活二、重难点内容讲解(一)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组成、工作过程及应用简要程序: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GIS的数据源是多种多样的。
将收集好的各种数据资料经过分类和标准化处理后,就可以输入到计算机中。
对于图形数据的输入,常用的方法是扫描纸质地图后进行数字化处理。
GIS 的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将地图中不同要素,存储在不同的“层”中,将不同的“层”要素进行重叠,就形成不同主题的地图。
对GIS的数据进行操作与分析,可以使各类数据之间的关系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形式可以是图形、地图或表格,用户和决策者对操作结果进行判断分析后,就可以应用。
应用:GIS所采集的信息是按地理空间分布特征来反映地理实体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
凡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以借助GIS技术。
目前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评估、灾害预测、国土管理、城市规划、邮电通信、交通运输、公安、水利、公共设施、商业金融等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二)遥感技术系统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接受装置、数字或图象处理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等组成。
具体过程是:传感器在航空或航天器中接受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
对遥感信息经过处理和判读分析,并经过野外实地验证,最终服务于资源勘探、动态监测和有关部门的规划决策等。
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目标物→传感器→遥感地面系统→成果遥感的主要特点:(1)探测的范围大。
每幅陆地卫星图像覆盖的地面范围达3万平方千米。
(2)获得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能反映动态的变化。
陆地卫星遥感每18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如果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9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并且是连续观测。
地理7年级上册提纲3篇
地理7年级上册提纲地理7年级上册提纲精选3篇〔一〕地理7年级上册提纲1. 第一章:地理的研究方法和技巧1.1 地理的定义和研究领域1.2 地理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地图阅读、实地考察、统计分析等2. 第二章:地球和地球的运动2.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2 地球的旋转和公转运动2.3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2.4 地球的时间和时区3. 第三章:地理信息与地图3.1 地图的定义和作用3.2 地图的种类和制图要素3.3 地图的使用和阅读方法3.4 地理信息的搜集和处理4. 第四章:地球的陆地4.1 七大洲的分布和特征4.2 五大洋的分布和特征4.3 地球上的主要高原、山脉、平原等地形特征4.4 世界上的主要岛屿和其特点5. 第五章:地球的水资5.1 淡水资的分布和利用5.2 地下水资的形成和分布5.3 江河湖泊和水库的分布和特点5.4 地球的重要海洋和海洋资的开发利用6. 第六章:地球的气候和天气6.1 气候的概念和要素6.2 世界主要气候带的分布和特征6.3 中国的气候区划和特点6.4 城市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7. 第七章:地球的生物资7.1 生物资的分类和特点7.2 世界生物区系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7.3 中国的主要生物资和保护措施7.4 人类活动对生物资的影响和保护8. 第八章:地球的居民和城市8.1 人口的分布和迁移8.2 人口开展的因素和特点8.3 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的特点8.4 世界主要城市和中国的主要城市9. 第九章:地球的环境问题9.1 环境污染和资短缺的现状9.2 地球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9.3 环境保护的目的和措施9.4 个人行为对环境保护的影响10. 第十章: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10.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10.2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10.3 中国的气候、地形和水文特征10.4 中国的生态环境和资分布以上是地理7年级上册的提纲,涵盖了地理的根底知识和概念,包括地球的运动、地理信息与地图、地球的陆地和水资、地球的气候和天气、地球的生物资、地球的居民和城市、地球的环境问题,以及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等内容。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提纲—八年级上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地理信息技术1.地理信息技术的定义和特点-地理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获取、处理、存储和传输地理信息的方法和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具有高效、准确、可视化、动态等特点。
2.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功能-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的支持下,用于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表达地理信息的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地图制图、空间分析、数据库管理、网络通信和决策支持等功能。
3.遥感技术的定义和应用-遥感技术是指利用航空或卫星等观测手段,对地球表面进行非接触式的地物探测和信息获取的技术。
-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地质、环境、城市规划和气象等领域。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花费的时间,约为24小时。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所花费的时间,约为365天。
2.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的交替,造成地球表面的各地区有不同的光照和温度变化。
3.地球公转的影响-地球公转是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之一,地球公转使太阳照射地球表面的角度和范围发生变化。
第三单元:图形的绘制与解读1.地球上的地理现象的表示方法-等高线图:用等间距的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平面图。
-分级符号图:用不同的符号和颜色表示不同的地理现象。
-图例:图中用来解释符号或颜色的说明。
2.地图的比例尺-比例尺表示地图上距离与真实距离的比例关系,分为比例尺线和比例尺分数。
3.地图方向的表示方法-方位角:用角度表示方向。
-方位角和方向图:用简单的图形表示方向。
第四单元:气候1.气候带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经度:纬度越高,气候越寒冷。
-海洋和陆地分布:海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
-大陆气候和海洋气候:大陆性气候季节变化明显,海洋性气候季节变化不明显。
2.气候带的划分和特点-寒带气候:寒冷、干燥,气温呈日较差大的特点。
-温带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
-热带气候:气温高,年内温差小。
3.气温的计量和分布特点-气温用温度计来测量,以摄氏度为单位。
《地理信息系统》复习提纲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复习提纲第一章概论1、数据,信息,两者之间的关系;数据:数据是通过数字化并记录下来可以被识别的符号,用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事物的特征和状况。
信息:信息是指主体与外部客体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和客体之间一切有用的消息或知识,是表征事物的一种普遍形式。
关系:数据是信息的表达形式,是信息的载体。
而信息是数据中蕴含的事物的含义,是数据的内容。
数据只有通过解释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2、地理数据,地理信息及其特征;地理数据:地理数据是与地理环境要素有关的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图像、文字和图形的总称。
地理信息:地理信息是地理数据所蕴含和表达的地理含义。
地理信息的特征(空间数据的特征):1、空间特征2、属性特征3、时序特征p.33、地理信息系统及其构成、基本功能;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构成: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和应用模型P.6基本功能:1、数据采集与编辑2、数据储存与管理3、数据处理和变换4、空间分析和统计5、产品制作与演示6、二次开发和编程应用功能:1、资源管理2、区域规划3、国土监测4、辅助决策4、研究内容,发展简史和研究前沿。
第二章地理基础1、地理空间及其数学建构;2、坐标系,地理坐标系,我国的坐标系;坐标系:地理坐标系:纬度,经度,任一点位置的确定平面坐标系:平面极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我国常用坐标系:1)1954年北京坐标系2)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3)200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4)WGS-84坐标系5)1956年黄海高程系6)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3、地图投影及其分类;投影:建立两个点集之间的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
分类:1)根据投影面及其与球面相关位置的分类正轴、横轴、斜轴+圆锥、圆柱、方位2)根据投影变形性质的分类等角投影: 保证投影后的由任意两条微分线段构成的角度不产生变形,使得投影前后的形状保持不变。
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1. 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 地理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区别
- 地球的结构、形状和运动
2.地球上的自然环境:
- 大气层的组成和特征
- 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及特征
- 水文循环和气候变化
3.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 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 城市化和人口增长的影响
- 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
4.中国地理:
- 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分布
- 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 农业和工业的区域发展特点
5.世界地理:
- 五大洲的地理特征和人口分布 - 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特点
- 地理环境对各国发展的影响
6.地图阅读和地理信息技术:
- 地图的类型和制作方法
- 地图符号和比例尺的使用
-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地理研究
7.社会与经济地理:
- 农业和工业的区域发展特点
- 经济区域的合作与发展
- 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功能分区
8.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主要挑战
- 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再生利用
-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践
以上是八年级地理复习的提纲,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需要进行详细的学习和总结。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书本、课堂笔记和练习题进行巩固和强化。
同时,通过观看地理相关的纪录片和参加实地考察等活动,有助于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高考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复习大纲
高考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复习大纲正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仍然是命题的热点,并且题型多以选择题为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高考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复习大纲,仅供大家参考!高考地理复习大纲一地理信息技术【知识梳理】一、概念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二、应用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考地理复习大纲二遥感【知识梳理】一、概念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二、装置1.传感器——遥感的关键装置传感器在航空或航天器上接受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
2.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地面接收站、信息处理系统等。
三、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和功能四、遥感的优越性1.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2.遥感信息作为重要的信息源,为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模式的转化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五、遥感技术的应用【典例】棉花遥感识别是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以下是我国北疆地区不同日期棉花光谱信息与其他作物光谱信息的曲线分析图。
图中前3个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第4波段为近红外波段。
读图回答1~3题。
1.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 )A.蓝波段B.绿波段C.红波段D.近红外波段2.根据图中信息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6月份和9月份相比,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期在9月份B.盛絮期棉花反射率明显增大C.北疆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D.棉花随着植株增高、叶片增多,叶面积系数增大,覆盖率增大,反射率逐渐降低3.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有不同的反射率,据此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监测的有( )①近海赤潮灾害②人口分布③海上石油污染④工业生产总值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答案】1.D 2.A 3.D多,叶面积系数增大,覆盖率增大,反射率逐渐升高。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重点复习提纲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重点复习提纲一、填空:1、GIS的英文全称: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2、在GIS中计算机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外部储存介质、输入输出设备、网络传输设备3、GIS中的计算机软件包括:系统软件、GIS专业软件4、空间信息的基本特征:空间位置特征、属性特征、时态特征5、专题地图内容表示方法:符号法、等值线法、质底法和范围法、基于统计资料的方法P236二、解释概念1、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它不随载体的物理设备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特点:客观性、实用性、传输性、共享性。
2、数据结构:(P38)具体指同一类数据元素中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三个组成成分: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和数据的运算。
3、数字高程模型:(P170)(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是以(x,y)为自变量的高程z数据的有序集合。
常用的DEM有两种形式:一种称为高程矩阵,高程数据布满覆盖整个区域的方格网的网格,相当于高程的栅格数据;一种称为DEM的高程数据布满覆盖整个区域的三角网网点,实际上就是TIN数据。
4、不规则三角网:(P84)(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简称TIN):TIN由基于离散数据样点直接构造,即直接采用不规则样点构成的三角形作为空间分析的地面单元。
TIN的网眼结构本身适应于数据的实际分布,即在空间数据或事件密度较高的区域,TIN的地面单元即分析单元自然地小而密;反之则变大而疏。
5、数字地形模型:是在一个区域内,以密集的地形模型点的坐标(x,y,z)表达地面形态的有序数值阵列。
(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
是描述地面特性的空间分布的有序数值阵列。
)6、空间数据插值:是指通过已知点或分区的数据,推求任意点或分区数据的处理及其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复习提纲
(一)在国民经济建设方面 1.用于资源的勘测、规划、设计和开发; 2.各级政府机构和工农业管理部门将地图作为规划和管理的工具; 3.各种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和施工; 4.资源利用和环境改良; 5.航空、航海等其他领域 (二)在国防建设方面 1.各种国防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 2.军事训练和演习; 3.战争中用地图来研究敌我态势、地形条件、自然资源、交通条件、居民情况等 4.卫星侦察、导弹飞行都需要用到地图。 (三)在科学、文化方面 1.在地学研究中探索地理规律,开拓新的区域,记录科学成果; 2.在文化领域作为宣传、鼓动的工具。 (四)在其他方面 1.在人民生活中作为查询有关资料的工具; 2.各种文件、报告的附图; 3.划定边界时具有法律意义的附件 二、地图学的定义及学科体系 (一)地图学的定义 廖克——地图学是研究以图形的、数字的或触觉形式反应空间关联信息的结构、传输、表现 和利用的科学, 它包括在制作地图及有关空间信息产品中从数据获取到最终产品利用的所有 阶段。 (现代地图学) 祝国瑞——地图学是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 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地图学——地图学是一门研究利用地图图形或数字化方式科学地、 抽象概括地反映自然界和 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相互联系、空间关系及其动态变化,并对地理环境空间信息 进行数据获取、智能抽象、存储、管理、分析、处理和可视化,以图形或者数字方式传输地 理空间环境信息的科学和技术。 地图学由地图理论、制图技术和地图应用三个分支学科组成。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联系?(见课本) 1) 地图学理论不断开拓,从70年代提出地图传输论到90年代的空间认知论,从过去地图语 言和地图符号学到现在地图可视化,以及一些文献讨论的地图模型、数字制图综合和最近陈 述彭教授提出的地图图谱等。应该说这些理论概念的探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2) 地图制作方式发生根本变化。大家知道,传统地图生产是模拟方式,一种是野外测绘(包括 航空摄影测量)或野外现场调绘,另一种是室内地图编绘。现在这两种方式已经在资料获取、 处理、加工和成图过程中实现了数字化作业。不论是原始测绘调查的数据,或通过地图数字 化而生产的数字信息,都为地图生产自动化和分析应用打下了基础。 3)地图可视化研究进展。地图可视化出现于90年代初。1987年美国科学基金会率先 提出了“科学可视化”(Visc)的概念。可视化是指科学或艺术领域内将原始数据或思维 想象转换成为可被人类视觉所能接受的形式。 地图可视化指对地球空间信息转换为地图形式 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地图可视化的发展应用同GIS、ViSC、WWW技术、虚拟现实(V R)分不开。使地图学突破了仅为信息表达的观念,逐步形成了集多维、动态、网络化、多媒
GIS地理信息系统复习提纲
GIS期末复习大纲第一章1.(P1)数据和信息: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
2.(P2)地理信息的基本特征:地理信息具备信息的基本特征:信息的客观性、信息的适用性、信息的可传输性和信息的共享性,还具备一些独特的特性:空间相关性、空间区域性、空间多样性、空间层次性。
3.(P4)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4.GIS的基本功能需求:①位置②条件③趋势④模拟⑤模式5.GIS的基本功能①数据采集功能②数据编辑与处理③数据存储、组织与管理功能④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功能⑤数据输出6.(P13)GIS的组成①硬件系统②软件系统③网络④空间数据⑤人员7.(P17)GIS类型按数据结构划分:矢量GIS、栅格GIS、矢量—栅格GIS8.(P27)GIS发展概况①地理信息系统的开拓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②地理信息系统的巩固发展期(20世纪七十年代)③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大发展时期(20世纪八十年代)④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普及时代(20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注:GIS托胎于地图,第一个GIS为加拿大GIS。
9.GIS的发展趋势(此题需自己上网整理)第二章1.(P55)我国采用的3种格网系统①10°×10°格网系统②4°×6°格网系统③直角坐标格网系统第三章1.(P62)地理空间地理空间是指地球表面和近地表空间,是地球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智慧圈交互作用的区域,地球上最复杂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就发生在该区域。
2.(P64)空间实体抽象的3个层次概念模型:是指地理空间中地理事物与现象的抽象概念集,是地理数据的语义解释,从计算机系统角度来看,它是系统抽象的最高层。
逻辑数据模型:是GIS描述概念模型中实体及其关系的逻辑结构,是系统抽象的中间层物理数据模型:是概念模型在计算机内部的具体存储形式和操作机制,即在物理磁盘上如何存放和存取,是系统抽象的最底层。
天津市考研测绘科学与技术复习资料地理信息系统与大地测量学重点知识点解析
天津市考研测绘科学与技术复习资料地理信息系统与大地测量学重点知识点解析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GIS)是一种以地理空间信息数据为基础,集地理信息系统软硬件和地理信息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地理信息处理系统。
大地测量学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测量地球形状和尺度、测定地球表层形态和变形以及测定各种物理量的科学。
一、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信息数据为核心,利用计算机科学、地理学和数学等多学科知识,实现对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的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数据系统和人员系统四个要素组成。
1. 硬件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硬件系统包括计算机、外围设备(如打印机、扫描仪等)、显示设备(如显示器、投影仪等)和网络设备等。
计算机硬件的性能决定了地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处理能力。
2. 软件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系统是指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输入、处理、分析和输出的各种软件工具和算法。
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有ArcGIS、QGIS、MapInfo等。
3. 数据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系统是指地理信息数据的来源、存储和管理。
地理信息数据可以分为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两种形式。
矢量数据以点、线、面等几何要素为基本单元,用来表示具有明确地理位置的地理要素;栅格数据是将地理空间划分为有规则的网格,每个网格单元内存储一个数值,用来表示某一地理属性。
4. 人员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人员系统是指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工作的专业人员,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师、数据采集员、数据处理人员、系统管理员等。
这些人员应具备地理学、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知识。
二、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多种功能,主要包括地理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和管理、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展示和应用等。
1.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工作,主要通过现场调查、遥感影像解译、GPS测量等方式获取地理信息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复习提纲(修改版)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课程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地理信息——指表示地理环境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象和图形等的总称,属于空间信息,具有多维结构的特征,时序特征十分明显。
2.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种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用于获取、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是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综合体。
3.地理坐标系统(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是由经纬度定义的地球表面空间要素的定位参照系统,经度和纬度都是用角度度量的。
4.地图投影——指从球形球体的地理坐标转换到平面位置的地球表面到平面的数学转换,其结果是以经纬线在平面上系统排列来代表地理坐标系统。
5.投影坐标系统(Projection Coordinate System)——是基于地图投影而建立的,由大地基准面和地图投影两组参数确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6.拓扑(Topology)——是研究几何对象在弯曲或拉伸等变换下仍保持不变的几何属性,即拓扑属性,用图表或图形来研究几何对象排列及相互关系,能确保数据质量和完整性、强化GIS分析以及执行空间数据查询。
7.栅格数据模型——也称基于字段的模型,是用规则格网来覆盖整个空间,该格网的每个像元值对应于该像元位置上空间现象的模型,能较好表示连续现象。
栅格数据结构实际上就是像元阵列,由像元大小确定它的分辨率,由行列号确定它的位置,由像元值表示空间对象的类型、等级等特征。
8.无损压缩——是一种减少数据量的数据压缩方法,保留了像元或像素值,允许原始栅格或者图像被精确重构,用来分析或产生新的数据。
9.元数据——是一种提供关于空间数据信息的,对于数据进行描述或说明的数据,说明空间数据内容、质量、状况等其它有关特征的背景信息。
10.几何变换——指利用一系列控制点和转换方程式在投影坐标上配准数字化地图、卫星图像或航空相片的过程,它利用一系列控制点建立数据模型,使一个地图坐标系统与另一个地图坐标系统建立联系,或者使影像坐标与地理坐标建立联系。
江苏省考研测绘科学与技术复习资料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重点整理
江苏省考研测绘科学与技术复习资料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重点整理一、引言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是测绘科学与技术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包含了测量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两个主要方向,旨在实现对地球表面特征及其变化的测量、存储、处理和分析。
本文将对江苏省考研测绘科学与技术中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的重点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以帮助考生高效备考。
二、测量1.测量基础知识(1)测量的定义:测量是指通过观察和记录,确定事物、现象、量值及其相互关系的过程。
(2)测量的要素:测量要素包括测量对象、测量目的、测量单位、测量方式和测量精度等。
(3)常见测量方法: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相对测量和绝对测量等。
(4)测量精度与误差:测量精度是指测量结果与事物真值之间的接近程度,而误差是测量结果与事物真值的差异。
(5)坐标系与坐标变换:坐标系是用来描述和表示空间位置的基础框架,而坐标变换是将不同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进行相互转换。
2.地形测量与高程测量(1)地形测量的方法:包括天顶距、水准测量、广义三角测量、电磁波测高等方法。
(2)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包括重力法、水准法、大地水准面、高程系统等知识点。
3.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测量(1)大地测量的基本原理:包括大地方位角、大地测量的目的和内容等。
(2)地球物理测量的方法:包括重力测量、磁力测量、地震测量等。
三、地理信息系统1.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知识(1)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以地理信息为基础,集成数据采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和展示等功能的系统。
(2)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应用、数据处理和管理等方面。
2.地理空间数据(1)地理空间数据的分类:包括矢量数据、栅格数据和三维数据等。
(2)地理空间数据的表示方法:包括要素对象表示法和栅格表示法等。
3.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功能(1)空间分析:包括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栅格分析等。
(2)属性分析:包括统计分析、查询和符号化等。
四、考研复习建议1.理论知识的掌握(1)深入理解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地理信息系统》复习提纲及答案
《地理信息系统》复习提纲及答案2008年第一学期2005级《地理信息系统》复习提纲及答案第一章概论1、数据,信息,两者之间的关系;数据是指某一目标定性、定量描述的原始资料,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图形、图像以及它们能够转换成的数据等形式。
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它不随载体的物理设备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两者之间的关系:1)信息与数据是不可分离的。
2)信息由与物理介质有关的数据表达,3)数据中所包含的意义就是信息。
4)数据是记录下来的某种可以识别的符号,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也可以加以转换,但其中包含的信息内容不会改变。
5)信息可以离开信息系统而独立存在,也可以离开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和阶段而独立存在;6)而数据的格式往往与计算机系统有关,并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7)数据是原始事实,而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
8)不同知识、经验的人,对于同一数据的理解,可得到不同信息。
2、地理数据,地理信息及其特征;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的总称。
地理数据:是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符号化表示,包括空间位置、属性特征及时态特征三部分。
地理信息的特征:区域性:即按照特定地区的经纬网或公里网建立的地理坐标来实现空间位置的识别,并可以按照指定的区域尽心信息的并或分多维性:即在二维空间的基础上,实现多专题的第三维的信息结构时序性:即可以按照时间的尺度进行地理信息的划分3、地理信息系统及其构成、基本功能;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决策支持系统。
它的定义由两方面组成,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学科,是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以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届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工程测量赛区理论
知识考试复习提纲
一、复习参考书目
1.中国测绘职工职业道德规范
2.测绘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工程测量》(测量员版)
3.测绘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测量基础》(测量员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二、复习内容
1.全文学习《中国测绘职工职业道德规范》
2.全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3.测量基础知识部分
(1)学习测绘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测量基础》(测量员版)整本教材。
(2)测绘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工程测量》(测量员版)第一至第八章、第十、十一、十四章。
附件:测绘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工程测量》(测量员版)内容提纲
附件
测绘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工程测量》
(测量员版)内容提纲
第一章地球的形状及坐标系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知识点: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总地球椭球与参考椭球。
第二节测量坐标系
知识点:天文地理坐标系;大地坐标系;空间大地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84世界大地坐标系。
第三节高程基准面和高程系统
知识点:大地高定义;正高定义;正常高定义;大地高、正高与正常高关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第二章精密光学经纬仪及水平角观测
第一节经纬仪的基本结构及使用方法
知识点:经纬仪主要轴系之间关系;垂直角及指标差计算方法。
第二节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
知识点:照准部水准器轴与垂直轴正交的检校;光学对点器检校;视准轴误差检验及消除误差措施;水平轴倾斜误差检验及及消除误差措施;减弱水平度盘分划误差影响的方法。
第三节水平角观测中的主要误差和操作的基本原则
知识点:水平角观测的基本规则。
第四节经纬仪的维护和保养
知识点:仪器存放注意事项;仪器使用注意事项;仪器转运时注意事项。
第三章电磁波测距
第一节电磁波测距原理简介
知识点:电磁波测距原理;测距仪及电磁的维护保养。
第二节电磁波测距成果的改正
知识点:测距仪仪器系统误差改正;大气折射改正;距离化算方面改正。
第三节广电测距的误差分析
知识点:测距误差的主要来源。
第四节电磁波测距仪的检验
知识点:电磁波测距仪的检验项目;测定加常数、乘常数的方法;周期误差的测定方法。
第四章精密水准仪和水准测量
第一节水准仪和水准标尺的结构及要求
知识点:水准仪的基本结构及其应满足的条件;水准仪及水准标尺维护和保养。
第二节精密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知识点:水准仪i角误差检校。
第四节水准测量误差及减弱其影响的措施
知识点:仪器误差;外界误差的影响。
第五节三四等水准测量
知识点:水准测量基本规则;三、四等水准测量;水准观测中的注意事项;观测中的间歇;成果质量的检核和超限时的处理。
第六节水准测量外业计算
知识点:外业手簿的检查和计算;高差改正数的计算;水准路线闭合差计算和闭合差分配;高差计算;水准测量精度估算。
第五章三角高程测量
第一节三角高程测量原理
知识点:三角高程测量计算公式;大气垂直折光影响及减弱措施;折光系数确定。
第二节垂直角的观测方法
知识点:垂直角观测方法;观测手簿的记录和计算;观测限差和重测规定;仪器高、觇标高量取。
第三节三角高程测量的计算
知识点:三角高程测量计算;高差验算。
第六章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及应用
第一节大比例尺地形图质量标准
知识点:地形图质量标准。
第二节大比例尺数字测图
知识点:数字测图基本思想;数字测图采集信息描述;数字测图作业模式;图形生成及编辑;图形输出;数字地形图成果质量的检查与验收。
第三节数据通信
知识点: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第四节工业场地现状图测绘
知识点:现状图与竣工图区别。
第五节:地形图应用基本内容
知识点:坐标计算、方位角计算、距离计算、高程计算、坡
度计算。
第六节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应用
知识点:断面图绘制;面计量算;土方量计算。
第七章施工控制测量
第一节施工控制网概述
知识点:布设施工控制网必要性;施工控制网特点;施工控制网布设原则、布设形式;选点原则及埋设规格。
第二节水平角测量
知识点:精密测角一般原则;水平角测量方法;观测手簿的记录计算;水平方向值归算。
第三节导线测量
知识点:布设形式;技术要求;边长测量;距离归算;导线水平角观测;垂直角观测。
第四节导线平差计算
知识点:支导线计算;仅有一个连接角的附合导线计算;具有两个连接角的附合导线计算;未测连接角的附合导线的计算;闭合导线计算;导线计算中闭合差的限差。
第五节测量
知识点:选点原则;点位埋设;外业观测;外业观测成果的计算和检查;网平差处理;控制网技术总结。
第六节高程施工控制测量
知识点:水准点选点埋石;水准测量;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第七节施工控制网测量成果的检查验收
知识点:选点埋石的检查;控制测量成果的检查。
第八章施工放样
第一节施工放样概述
知识点:施工放样概念;施工放样程序;施工放样方法。
第二节施工放样基本操作
知识点:水平角放样;全站仪放样;高程放样。
第三节设计平面点位的测设
知识点: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方向线交会法;前方交会法;距离交会法;轴线交会法;正倒镜投点法。
第十章线型工程测量
第一节线型工程测量概述
知识点:线路设计与测量关系。
第二节道路初测
知识点: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
第三节道路中线测量
知识点:道路中线在地面的表示方法;道路中线放样;里程桩设置。
第四节圆曲线测设
知识点:曲线要素计算;圆曲线主点里程计算;圆曲线中线点独立坐标计算。
第五节综合曲线测设
知识点:缓和曲线;综合曲线要素计算;综合曲线主点里程计算;综合曲线独立坐标计算。
第六节竖曲线测设
知识点:竖曲线要素计算;主点里程及高程计算;竖曲线上任一点设计高程计算。
第七节线路纵横断面测量
知识点:纵断面测量及总断面图绘制;横断面测量及横断面图绘制。
第十一章地下工程测量
第一节隧道地面测量
知识点:解析法地面控制测量;三角形网、导线网、网布设形式;隧道地面平面控制网坐标系和投影面的选定。
第二节地形工程测量
知识点:地下导线测量特点、布设、选点埋石、测量;地下高程控制测量特点、布设。
第三节竖井联系测量
知识点:竖井联系测量误差分析;联系三角形法最有利形状、测量、计算;两井定向实质、测量、计算;竖井高程传递测量。
第四节隧道施工测量
知识点:坡度放样、贯通误差测定及调整。
第五节陀螺经纬仪
知识点:陀螺仪特性;陀螺仪指北原理;陀螺仪常数测定。
第十四章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
第一节工程变形监测的基本知识
知识点:变形概念;原因;变形监测定义;作用。
第二节变形监测的精度与观测周期
知识点:精度确定;周期确定;精度、周期与变形速度间的关系。
第三节变形监测网
知识点:变形监测网点关系;垂直位移监测网选点、布设、
标石规格等;水平位移监测网选点、布设、标石规格等。
第四节建筑物垂直位移观测
知识点:沉降观测原理;沉降观测方法;沉降观测成果整理。
第五节水平位移观测
知识点:水平位移观测原理;水平位移测定方法;水平位移观测成果整理。
第六节高耸建筑物倾斜观测
知识点:各种观测方法及使用范围。
第七节裂缝观测
知识点:观测内容、标志埋设、成果提交。
第八节变形监测资料的整理、成果表达和解释
知识点:资料整理内容、分析、成果提交;成果表达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