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评价表参与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学习评价表参与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初探文/李小军
李小军湖南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

一、自主学习评价表的缘起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出现了一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如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课堂模式、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等。

这些“高效课堂”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抓手”就是“导学案”。

导学案中的“导案”侧重教师的教,“学案”侧重学生的学,二者虽然都对教学评价有所涉及,但没有具体的指向性要求,主要还是通过知识测试的方式来评价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教学测试,没有真正意义上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更没有师生双向互动的评价功能。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进成为可能,“任务单”概念随之出现。

“任务单”全称“自主学习任务单”,学生拿到“任务单”,就会产生“学习是自己的事”的心理感受。

“‘任务单’认为,学生人人有自主学习能力,只要提供必要的支架,所有的孩子都能发现知识,有质量地完成学习,达成目标。

”[1]“任务单”为学习活动搭建了支架,但主要侧重“学生的学”,教学评价退居次要地位甚至完全淡出。

“导学案”与“任务单”都具有十分可贵的教学论意义。

自主学习评价表即源自“导学案”和“任务单”,但摒弃了二者的繁琐形式,更多地突出了学生主体性在学习中的体现以及学生对教师的教给予怎样的评价,其最大的价值在于使“学—教—评”成为一个整体。

“自主学习”指向学生的学,“评价”指向教师的教,二者互相联系、互相包容。

自主学习评价表在“评价”中有对学的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在“自主学习”中又有对教师教学过程的反馈,并将导学和评价真正结合在一起,从而让教与学成为师生共同构建、相互促进的过程。

二、自主学习评价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开始之后,课堂教学评价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其一,教学评价的主体开始逐步向教师回归。

其二,教学评价更多地关心学生的过程性学习。

如引进“成长记录袋”模式为每个学生收集平时学习的进步素材,为每一个学生建立课堂表现与平时成绩档案并最终计入总评成绩,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并鼓励学生撰写调查报告、读书报告与研究报告等。

其三,教学评价开始关注对学生的民主意识、怀疑态度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更多地体现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维度的关心。

[2]以语文教学为例,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更加强调对学生的社交能力、为人处世态度等非技能性因素的锻炼,在作文教学中更加强调对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写真意等价值观因素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更加强调对学生敢于质疑教材、反思课文等平等、自由、民主精神的养成等。

在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以及通过网络与他人互动已经变得非常容易。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主体意识、思维视野和信息获取、鉴别、沟通能力不一定弱于教师。

那么,在进行教学评价,尤其是教学评价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评价时,我们不得不重视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主体性。

就课堂教学评价而言,“主体性”指向了课堂目标因素、学生因素、教师因素、教材因素、教学方法与管理因素等等。

然而,一线教师对“主体性”的理解仍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也导致了一些“伪主体性”现象的出现,尤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伪主体性”评价在各类教学观摩课和比赛课中随处可见。

一堂课学生七嘴八舌,热热闹闹,可究竟学生的能力提升了没有,知识夯实了没有,内容掌握了没有,都缺少一套有效的标准与方法进行评价。

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并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因为我们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是要通过学生来体现,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组织、设计、效果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自主学习评价表就是体现学习主体性和参与能力的新型课堂教学评价形式。

三、自主学习评价表的设计及使用
自主学习评价表的核心是基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和设计,依托表格这一重要载体,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根据表格中所列任务的完成情况,做出自我评价,它是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形式。

通过自主学习评价表,学生在评价中可以实现自我反思、自我促进,同时给教师的教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师自我完善,逐步形成“教师设计—学生评价—师生改进—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下面,笔者就结合具体的语文课课型来展示自主学习评价表的设计方法及过程。

首先,教师在设计表格的时候要根据新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分层次设计出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并尽量呈现课堂的动态化过程。

在课堂上,学生便可围绕这个基本框架展开研讨和学习。

如此,可以避免把语文课上成其他课,如历史课或政治课。

表1为笔者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必修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课时设计的自主学习评价表。

表1《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自主学习评价表
课题: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用心去阅读这篇美丽的文章,在富有哲思的语言中体会文字的魅力和哲思的
缜密,然后动笔写下你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大家交流
学生自主评价方法指导:(1)通读课文,明了大意;(2)逐段梳理,画出每段中心句;
(3)注意过渡段、过渡句;(4)紧扣中心句、过渡句,概括总结
(意见)
课堂环节学习要求评价主体
与对象
(意见)
1.母爱的特点是什么?(根据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自主学习对教师对自己
2.父爱的特点是什么?(根据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自主学习对教师对自己
3.母爱和父爱有哪些异同?合作交流对教师对自己对同伴
4.文中最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段落有哪些?(交流你的看法)合作探讨对教师对自己对同伴
5.请你谈谈从父亲和母亲身上分别继承了什么样的优秀品质小组展示对教师对自己对同伴
在表1的设计中,“方法指导”意在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逐步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这一类文章的基本方法,这是从“过程与方法”目标维度出发来进行设计的;问题1、2、3主要是从“知识与能力”目标维度提出来的,以培养学生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第4、5两个问题,则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自我讨论中升华自己的情感,获取人生的启迪。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对每一个环节给出量化评估,并对整个教学过程给出意见和建议。

这样,教师对该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就会一目了然,并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而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也得到了调动、发挥,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得到及时反馈。

表2《孔雀东南飞》自主学习评价表
课题:孔雀东南飞
教学目标的提出: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
诗,兼具故事性和民歌性的特征。

教学目标:
1.梳理本文的故事脉络,弄懂几处重要的故事细节。

2.掌握本文体现民歌特色的艺术特征
自主评价
教学环节问题设计
学习
方式
自主评价
故事性
梳理故事情节
本文可能的探究点:
1.刘兰芝为什么遭遣?
2.诗中是怎样对刘兰芝的形象进行刻画的?
3.你认为焦仲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你是怎么理解焦母这个形象的?
5.刘兄一直被后人诟病为焦刘爱情悲剧的
直接制造者,你是怎么看的?
6.你认为焦刘爱情悲剧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你认为还有哪些值得探究的点:
1.
2.
自主
学习
合作
探究
对教师
对自己
对自己
对同伴
对教师
1.超出预期完成
2.完成目标
3.未完成
1.表现积极、热情投入
2.友好谦虚
3.发挥特长
1.环节设定是否合理?
2.活动开展如何?
3.哪个环节最有意义(或需要
改善)?
民歌性本文可能的探究点:
1.序曲与尾声
2.铺陈与比喻
3.夸张与排比
4.联绵字与叠字
合作
探究
对自己
对同伴
对教师
1.超出预期完成
2.完成目标
3.未完成
1.表现积极、热情投入
2.友好谦虚
3.发挥特长
1.环节设定是否合理?
2.活动开展如何?
3.哪个环节最有意义(或需要
改善)?
最后,教师需根据不同的课型(讲授课、研讨课、自习课或阅读课、作文课、口语课等)设计出不同的教学评价表,实现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诸因素进行全面评价。

表2为笔者针对一节阅读合作探究课设计的自主学习评价表。

在表2中,笔者设计了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在课堂探究环节中,照顾到阅读课的基本要求,不但设计了可能的探究点,还设计了“你认为还有哪些值得探究的点”,用以指向部分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

知识与能力的梯度、课堂教学的节奏、教学效果的表现在此都得到了体现。

此外,在评价中,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主体、对象、标准等做了详细的要求,评价的目标指向了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教学改善。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受到,学生使用自主学习评价表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感到“课堂是自己的”“知道自己学了什么”。

通过自主学习评价表,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更是一种民主参与课堂、集体构建课堂、互动改善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和价值观。

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到自己学习的节奏和进度、参与的快乐和收获的幸福。

教师也能够在学生的积极评价中发现自己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与改进,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的角色也由表演者转化为参与者、引导者和帮助者。

参考文献:
[1]金陵.“任务单”与“导学案”之比较[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7f2060101cfvp.html,2016-10-23.
[2]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