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思路
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措施与策略
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措施与策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战略目标。
为了适应全球化时代的需求,各国纷纷采取一系列措施与策略来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
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一、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
通过与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来本国留学,还可以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为此,各国可以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如学术交流、教师互访、联合研究等,以增进不同国家高校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学术交流。
二、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课程为了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来本国留学,各国高等教育机构应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课程。
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可以满足不同国家学生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增强国际学生之间的交流。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设跨学科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建设高水平的国际化教育平台为了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各国可以建设高水平的国际化教育平台。
这些平台可以提供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吸引国际学生来本国留学。
同时,通过与国际知名高校的合作,可以吸引优秀的教师和学者来本国进行教学与研究,提升本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声誉与影响力。
四、加强语言培训与文化交流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是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因素。
为了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各国可以加强语言培训,提供丰富多样的语言学习机会。
此外,还可以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增加学生对不同国家文化的了解与体验,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五、加强国际学生管理服务国际学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国际学生的管理与服务是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关键举措。
各国可以加大对国际学生的招生宣传力度,提供更加便利的入学申请和签证办理服务。
同时,建立完善的国际学生管理体系,为国际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包括生活、学习、就业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六、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与法规制定为了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各国应加强国际化政策与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的发展,中国逐渐成为了一个受欢迎的留学目的地和高等教育的中心。
许多国际学生和学者都选择来到中国学习和研究,同时中国的高等教育也正经历着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那么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是什么?本文将进行探讨。
一、提高国际影响力中国正在努力提高自己的国际影响力,成为世界级教育中心之一。
通过鼓励国际学生和学者来中国学习和研究,中国正在尝试打造一个兼具高质量教学和研究水平的全球化教育体系。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在高校规模、教育质量、教育科研等方面不断加强和完善,以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二、改善教育质量中国正在逐步改善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这也是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改善教育质量的措施在于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育体制,加强教育评估和质量监控等。
例如,中国高等教育的机构评估和学术评审也在逐步发展,以确保高等教育的标准化和国际化。
三、加强国际合作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趋势是加强国际合作。
与国际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可以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更广泛的资源支持和国际化的视野和经验。
在此基础上,中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也可以扩大其国际影响力和学术地位。
四、提高国际学生和学者的吸引力中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也对国际学生和学者表现出越来越高的吸引力。
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方面也对外国学生和学者具有吸引力。
因此,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为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和学者,一方面需要提高自身教育与研究水平,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国际学生和学者的需求,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
五、加强信息技术支持在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方面的支持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趋势。
专业的信息技术可以为中国高等教育机构提供更多的教学、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机会,同时也可以为国际学生和学者提供更好的学习和交流环境。
因此,中国高等教育机构需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双一流”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双一流”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推进策略背景“双一流”是指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培育和建设一批国内顶尖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工作目标。
实现“双一流”的关键在于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推进策略1. 加强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
推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鼓励和支持学生和教师到国外学习和交流。
可以通过建立学生交换项目、派遣教师到海外讲学等方式,推动学生和教师的国际交流,提升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优化课程设置,引进国际先进课程和教学方法。
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的先进经验和教学模式,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开设适应国际化需求的课程,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视野的人才。
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
制定评价标准和方法,评估学生在国际化素质、语言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国际化。
2. 拓宽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为了拓宽交流与合作渠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外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
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共建研究实验室等方式,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加强高校间的合作交流。
可以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学术交流讲座等方式,搭建起高校间交流的平台,促进学术创新和学科发展。
加强与国际企业的合作。
通过与国际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就业基地,推动产学研合作,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3. 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加大对外招生和引进高水平留学生的力度。
通过提供奖学金、优先录取等政策,吸引更多的外国学生来中国留学,增加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氛围。
加强国际合作办学。
可以通过联合培养、共建学院等合作方式,在国外建设分校或办学机构,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平台,拓宽学生和教师的国际交流机会。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在全球化时代的影响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正在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科技、文化的快速发展,国际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一、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推动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人们的跨国交流和合作不断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必然受到全球化的影响。
国际化的高等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竞争力,还能促进国家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二、国际化的教育模式国际化的教育模式在高等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建立合作项目、开设双学位课程、招收国际学生等方式,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机会。
同时,国际化的教育模式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就业环境,提高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下,高校之间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也变得日益频繁。
通过与外国高校的合作,学校能够共享教育资源,拓宽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学生也有机会参与到国际交流活动中,增加跨文化的体验和认知。
四、留学的普及与提升随着全球留学的普及程度不断提升,许多国家将留学视为提高教育水平和培养全球视野的重要途径。
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不仅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还能够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增加个人竞争力。
同时,留学也为各国培养了大量的国际化人才,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人才流动和交流。
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挑战与影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与影响。
首先,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难度增加,需要解决语言、教育体系、文化差异等问题。
其次,国际化的高等教育可能带来学术依赖和知识流失的问题,一些发展中国家可能会受到较大的冲击。
此外,高等教育国际化还需要解决学术标准、学分互认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教育质量和学生权益。
六、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将会持续推动,未来还会出现更多的合作与交流机会。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快速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成为了当前教育界的一个重要话题。
国际化不仅仅是国内学生出国留学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球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发展趋势。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表现在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大学以及高等教育机构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包括联合办学、学生交换、教师互访等。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深入推动了各国高等教育体系之间的互联互通,提供了学生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机会。
二、移动科技的迅速发展移动科技的迅速发展是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现如今,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在线学习平台获取全球顶尖大学的教育资源,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有网络连接就可以进行学习。
这种移动科技的普及使得跨国教育的实现变得更加容易,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机会。
三、职业需求的变化职业需求的变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科技的进步,跨国公司对于全球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要适应全球化时代的需求,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四、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还体现在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在一个全球化的社会中,人们需要具备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能力。
通过国际化的高等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和教师,拓宽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五、知识的全球化共享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还表现在知识的全球化共享。
全球顶尖大学的研究成果可以通过国际期刊、学术会议等形式进行全球传播和共享,推动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
这种全球化的知识传播不仅促进了科学研究的进步,也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深入、移动科技的发展、职业需求的变化、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以及知识的全球化共享等因素共同推动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高等教育语言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语言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语言教育正经历着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这一趋势对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语言能力强大的优秀人才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语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和相关策略。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语言教育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语言教育正逐渐走向国际化。
这是由全球化趋势所导致的。
随着跨国公司的兴起,人们越来越需要掌握多种语言以适应跨国合作的需求。
此外,全球化也促进了跨国留学的发展,这使得语言教育更加重要。
二、提升语言教育质量在高等教育语言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提升语言教育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教师的专业培训应该得到重视。
高校应该加强对语言教师的培训,提升他们的语言教学水平。
其次,教材的选择也十分重要。
教材应该反映国际化的需求,涵盖不同领域的专业术语和实际应用场景。
此外,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学习和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注重文化交流与意识培养语言教育不仅仅是教授语言知识,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意识。
高等教育语言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兼容性。
学生应该学会欣赏不同文化的特点,并且具备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
这需要在教学中注重跨文化素质的培养。
四、借助技术手段促进国际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语言教育也可以借助技术手段促进国际化。
一方面,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网上课程、学习平台等获取全球各地的语言学习资料。
另一方面,利用在线交流平台,学生可以与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进行交流,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高等教育语言教育的国际化离不开与外国高校的合作与交流。
高校可以与其他国家的高校建立联合培养计划或合作项目,提供更多的国际化教育机会。
另外,招聘具有海外教学经验的外籍教师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六、推动语言教育改革为了适应高等教育语言教育国际化的需求,必须进行语言教育改革。
大学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方向
大学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方向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大学教育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了一个趋势。
学生和教师们需要面对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挑战,把握国际化机遇,发展国际化素养和竞争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教育需要走向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一、提高国际化理念意识,从教育初步开始大学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最重要的是提高教师、学生和管理者的国际化理念和意识。
学生应该首先获取国际化意识,认识到更加广泛和灵活的就业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而教师则应该注重提高自身国际化素质,寻求更多的国际化机遇,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国际化意识和素质的提高需要从教育初步开始,从小学教育到高等教育等不同阶段,不同课堂中传播国际化理念和文化,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国际化意识和素质。
教育大纲、课程设置和教材应该符合国际化标准和需求,注重国际化理念的渗透和传播。
二、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加速信息全球化进程大学教育要走向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必须加强与国外大学的交流和合作。
开展国际性学术交流、实习、培训、游学等项目,多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教育机构应该采用国际化的教育模式,增加发展国际化人才的机会,培养适应全球化环境的人才。
此外,国际间的信息传播也是推进大学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网络技术的普及,信息的全球化属性,大学可以通过信息网络手段与海内外高校建立紧密连接,合理利用跨国网络资源和在线教育资源,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加速信息全球化进程。
三、开源节流,增加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大学教育要发展国际化,不仅需要在质量方面有所提高,还需要在教育资源管控和配置上做出优化。
开源节流和资源共享可以增加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加速国际化发展进程。
现代大学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及时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体系,开拓教育新领域,提高教育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利用能力;同时,学术研究的开展也需要大力倡导资源共享和交流,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学术品质。
总之,大学教育的国际化需要确立国际化发展方向和定位,加强对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认识,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国际化素质和意识,加速国际化教育的交流和合作,加强教育资源的开源节流与共享,不断努力实践和探索新的国际化教育模式,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体系,推进大学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
国际化的高等教育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术交流和学习机会,还对大学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一、跨国合作与交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表现之一是跨国合作与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学术界之间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
学校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也日益增多。
这种跨国合作不仅有助于推动知识的共享,还培养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国际化的课程设置另一个促使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因素是国际化的课程设置。
许多大学对于不同专业设置了国际化的课程,吸引着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
这些课程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还能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例如,一些大学开设了全英文授课的课程,吸引了许多来自海外的学生。
三、留学与交换项目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留学与交换项目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以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丰富的学习经历。
同时,学校之间的交换项目也变得更加广泛和多样化。
这些留学和交换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与不同国家的学生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四、国际化的教学团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也意味着大学需要拥有国际化的教学团队。
学校需要引进一流的教师和专家来提升教学水平,并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教育环境。
这些教师和专家不仅具备丰富的学术背景和教学经验,还能够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
五、全球化的求职市场需求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还与全球化的求职市场需求密切相关。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许多公司更加重视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化经验。
具备国际化背景的毕业生更容易适应国际工作环境,并有更广阔的就业机会。
因此,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提供了学术发展的机会,还对毕业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国内化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国内化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正逐渐从国内向国际转变。
国际化和国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
本文将围绕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国内化展开讨论,并探讨它们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和意义。
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指大学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与国际社会的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国际化的形式主要包括人员流动、教学合作、科研合作以及学术交流等方面。
首先,人员流动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体现。
国内学生赴海外留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他们可以接触到更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
而外国学生来华留学则促进了国内大学的国际化进程,丰富了校园多元化文化。
其次,教学合作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各国高校之间可以开展课程交流和共建项目,提供学生参与国际教育的机会。
这种合作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促进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
此外,科研合作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方面。
科研项目的跨国合作可以提高研究水平和科研成果的国际影响力。
通过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科研人员可以共享资源和经验,加强学科交叉和创新能力。
二、高等教育的国内化高等教育的国内化是指高等教育向内发展和服务国内需求的过程。
在国内化的过程中,高校更加关注国内经济社会的需求,聚焦国内发展战略,通过研究和教学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在高等教育的国内化中,各个高校加强了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根据地方实际需求设置专业和培养人才。
这种紧密合作的模式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适应性,将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随着国家发展的需要,大学也加强了对应用技术的研究和教学。
国内高等教育开始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积极推动科研与产业结合,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另外,高等教育的国内化还表现为推动学科建设和研究创新。
国内高校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加强学术交流,提高学科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这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和学术水平的提升。
高等教育国际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通过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学校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强国际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实现全球化的教育目标。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关注和努力的方向。
本文将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意义和挑战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背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间人员的流动性越来越高。
高等教育国际化因此成为各国重要的发展策略。
通过国际化,各国院校能够吸引全球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为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意义1. 提高教育质量高等教育国际化有助于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课程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与国际一流大学的合作,学生和教师可以接触到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技术革新,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
2. 培养国际化人才国际化的高等教育可以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他们具备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适应跨国企业和国际组织的工作需求。
同时,他们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和交流经历,使他们具备开放包容的思维方式和国际视野。
3. 促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为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
吸引国际学生留学不仅为当地经济带来直接的经济收入,还有助于推动当地的文化交流和社会发展。
另外,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和创新中心的建设也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三、挑战1. 跨文化交流的挑战国际化的高等教育意味着接纳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和教师,这就需要学校提供良好的学术和社会环境来促进跨文化交流。
同时,学校也需要为国际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环境。
2. 建立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国际化的高等教育需要建立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提供适应全球化需求的专业和课程。
这需要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更新。
3. 资源整合和共享要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学校需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整合和共享国际教育资源。
高校国际化发展策略
高校国际化发展策略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校国际化不仅能够提升学校的国际竞争力,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元的学习机会。
本文将探讨高校在国际化发展中的策略与实践。
一、制定明确的国际化战略1. 确定国际化目标高校首先需要明确自身的国际化发展目标,这些目标应与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相一致,包括但不限于提升学术水平、增强科研能力、扩大国际影响力等。
2. 制定实施计划根据确定的国际化目标,高校应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短期和长期的行动计划,确保每一步都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二、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1. 建立国际合作伙伴关系高校应积极与海外知名学府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学术交流、联合研究等方式,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2. 推动师生国际交流鼓励和支持师生参与国际会议、研讨会等活动,同时设立奖学金支持优秀学生出国交流学习。
三、提升教育教学质量1. 引入国际课程体系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2. 招聘国际教师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加盟,丰富师资队伍的国际化背景,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教育资源。
四、构建国际化校园环境1. 提供多语种服务在校园内提供多语种的标识和服务,帮助国际学生和教师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
2. 举办国际文化活动定期举办国际文化节、国际美食节等活动,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五、加强国际科研合作1. 参与国际科研项目积极参与或主导国际科研项目,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2. 发表国际学术论文鼓励教师和学生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展示学校的科研成果。
结语高校国际化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全校上下共同努力,持续推进。
通过上述策略的实施,高校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高等教育国际化方案
高等教育国际化方案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各个国家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方向之一。
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各国纷纷制定和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方案,以提升教育质量、吸引留学生、培养全球化人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意义和实施方案。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意义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高等教育国际化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
通过引入国际教育资源,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领域,增加视野,拓展思维。
国际合作项目和交流活动也能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其次,高等教育国际化可以吸引留学生来我国学习,为我国培养更多的国际人才。
留学生的来访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还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友谊的建立。
最后,高等教育国际化有助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并增强国际竞争力。
全球化时代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高等教育国际化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去了解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方案的实施在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与外国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换项目和联合培养项目。
通过合作研究,可以共享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水平。
其次,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活动。
开设双语授课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背景和视野。
同时,在校园内提供国际化的学习环境,如建立国际学生交流中心,提供文化和语言学习支持。
再次,增加留学生的招生数量。
通过设立奖学金和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我国学习。
此外,加强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辅导,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最后,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培养和引进具有国际化教育背景和教学经验的教师,提高教育质量。
高等教育国际化方案的实施需要各个层面的支持和配套政策。
政府应当加大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资金和法规的支持。
高校应当积极响应,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落实各项举措。
教师和学生要积极参与,增强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参与到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去。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路径与策略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路径与策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能够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路径与策略。
首先,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路径之一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校可以与国外知名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换项目、教师互访和科研合作等活动。
通过与国外学校的合作,学生可以获得更广阔的学术资源和交流机会,教师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国际组织合作,共同开展研究项目和学术会议,提升学术影响力。
其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路径之二是招收国际学生。
吸引国际学生来校留学不仅能够增加学校的多样性,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跨文化交流。
学校可以积极参与国际教育展览和招生活动,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提供奖学金和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来校就读。
为了更好地服务国际学生,学校还可以设立国际学生办公室,提供专门的服务和支持。
再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路径之三是开设国际化课程。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面向国际学生的课程,以满足他们的学术需求和兴趣。
这些课程可以涵盖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文化、历史、经济、科技等。
通过开设国际化课程,学校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来校就读,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校授课,为学生提供与国际接轨的学习体验。
最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之一是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跨文化交流课程、组织国际交流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流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实习和志愿者活动,提升他们的国际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这些举措,学校可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背景的优秀人才。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路径与策略包括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招收国际学生、开设国际化课程和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等。
通过这些举措,学校可以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优秀人才。
高等教育中的国际化教育理念
高等教育中的国际化教育理念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高等教育中的国际化教育理念变得越来越重要。
国际化教育理念是指教育机构在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时,面向全球,与国际接轨,将国际化的元素融入到教学、科研和管理等环节中,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能力的人才。
一、国际化教育理念的意义国际化教育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际化教育理念可以促进国际教育交流,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国际化教育理念的实施,可以与全球优秀高校、教师和学生开展交流合作,借助其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科研成果,不断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其次,国际化教育理念可以增强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能力。
国际化的教育环境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而增强其跨文化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使其具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好的国际竞争力。
最后,国际化教育理念可以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国际化教育理念的实施,可以吸引更多的海外学生和学者来我国学习和工作,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发展。
二、国际化教育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实践国际化教育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学校可以与国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合作开展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吸引优秀的国际教师和学生来校任教和学习,借助其优秀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科研成果,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水平。
其次,加强国际化课程建设,增强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能力。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面向全球的课程,例如国际金融、国际商务等专业课程,通过与国际知名高校和企业的合作,结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最后,加强留学生教育和管理,提高学校的国际化水平。
学校可以制定专门的留学生管理办法和服务体系,提供多种多样的国际化教育服务和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和服务,帮助留学生更好的融入校园生活和我国社会,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国际化水平。
大学教育中的国际化发展
大学教育中的国际化发展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化成为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趋势。
国际化教育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还能提高大学的国际竞争力和声誉。
本文将探讨大学教育中的国际化发展策略。
首先,大学应加强国际化课程设置。
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以本国知识和文化为主,忽视了国际化的需求。
大学应开设国际化课程,如国际关系、全球经济、跨文化交流等,帮助学生掌握国际化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大学应积极引进国际化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提高课程的国际化水平。
例如,使用国际化教材,采用双语教学,邀请外国专家和学者授课等,都是有效的方法。
其次,大学应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国际化教育的关键,大学应积极引进和培养国际化的教师例如,大学可以通过国际招聘吸引优秀的外籍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和国际化水平;同时,可以派遣本校教师出国进修和访学,提升他们的国际视野和教学能力。
此外,大学应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积累国际化的教学和研究经验。
第三,大学应建立国际合作交流平台。
国际合作交流是国际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大学应积极与世界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合作办学、联合科研、学生交换等项目。
例如,与国际顶尖大学联合开设双学位或联合培养项目,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和交流,组织学生赴海外实习和交流等。
这些合作交流项目不仅能提升大学的国际声誉,还能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国际化学习和实践机会。
此外,大学应注重营造国际化的校园文化。
国际化教育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大学应通过举办国际文化节、跨文化交流活动、国际学生论坛等活动,营造多元化、开放包容的校园氛围。
例如,组织国际美食节,让不同国家的学生展示和分享各自的美食文化;举办国际学生日,展示各国学生的风采和文化传统;设立国际学生社团,促进国际学生与本地学生的交流和融合。
最后,大学应提供完善的国际化支持服务。
国际化教育需要完善的支持服务体系,大学应设立国际学生服务中心,提供语言培训、签证办理、住宿安排等全方位的服务,帮助国际学生顺利适应和融入校园生活。
高等教育中的国际化办学与学科建设策略
高等教育中的国际化办学与学科建设策略概述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机构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国际竞争压力和对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需求。
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各大学纷纷采取国际化办学和学科建设策略,以提高自身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高等教育中的国际化办学和学科建设策略。
一. 国际化办学策略1. 招收外籍生为了实现国际化办学目标,高等教育机构积极开展招收外籍生工作。
通过吸引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秀留学生,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多样性、增加跨文化交流与理解,并提供具有全球视野的教育体验。
因此,大学应加强招生宣传工作,在海外市场推广自身优势并提供专业指导。
2. 建立双边及多边合作项目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合作建立双边或多边项目是实现国际化办学目标的重要方式之一。
这些合作项目可以包括学生交流、教师互访、联合研究以及共同培养硕博士学位研究生等。
通过与世界上著名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高等教育机构能够获取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研资源,提升本校的声誉和影响力。
3. 推动双语教育推动双语教育是国际化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在课程中引入外语授课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机会和国际交流平台。
同时,高等教育机构应加强外籍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他们的双语授课能力。
二. 学科建设策略1. 开展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开展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对于提升高等教育机构学科水平至关重要。
通过与境外优秀研究机构进行联合科研,可以引入新领域的专业知识,扩大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此外,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实践经验。
2. 增加教师的国际化背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学科建设的基础。
为了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高等教育机构应该积极招聘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验的教师,并鼓励现有教师参与国际交流活动。
这样可以促进知识共享、引入最新的学术思潮,并提高整个学科团队的素质。
3. 注重基础建设与环境营造为了支撑学科建设和国际化办学,高等教育机构需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营造。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
各国高校纷纷采取各种策略,以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以下是一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1. 建立国际合作伙伴关系高校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教学、科研和文化交流活动。
这种合作可以包括学生交换项目、联合培养研究生、共同举办学术会议等。
通过这些合作,高校可以提高自身的国际知名度,为师生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
2. 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高校可以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如聘请国外优秀教师来校授课、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等。
这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3. 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高校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奖学金、优化留学生服务体系等方式,吸引更多国际学生来校学习。
留学生的加入不仅可以增加校园的多元文化氛围,还可以提高学校的国际声誉。
4. 加强国际科研合作高校应积极参与国际科研项目,与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这有助于提高科研水平,推动学科发展,同时为师生提供更多的国际学术交流机会。
5. 举办国际性学术活动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参加,展示学校的学术实力。
这有助于提高学校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扩大学术影响力。
6. 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包括外语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创新思维等。
这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实现。
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
总之,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高校在各个方面进行努力。
通过实施上述策略,高校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路径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路径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路径在当今全球化日益深入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路径显得愈发重要。
就像一位探索未知领域的旅行者,高等教育通过多样化的方式,为学生开启了通向全球化社会的大门。
这条路径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适应和响应着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国际化路径犹如一条精心设计的路线图,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学术和文化体验。
通过国际交流项目、双学位课程以及跨国合作研究,学生可以在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中探索学术知识的多样性,拓展视野,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
这些经历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深处的一次洗礼和成长。
其次,国际化路径如同一位启迪者,引领学术界走向全球化的前沿。
通过跨国研究项目和国际化的学术合作,高等教育机构在全球舞台上分享知识、探索解决方案,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这种跨境合作不仅加速了科学进步和创新,也促进了全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国际化路径仿佛一位智者,启发学生超越国界,追求卓越。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学生不再局限于国内的教育体系和就业市场,而是积极探索国际职场的机会和挑战。
通过国际化的学术资历和跨文化的工作经验,他们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化社会中脱颖而出,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未来领导者和创新者。
然而,国际化路径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难题。
文化差异、语言障碍以及教育体系的差异性,都可能成为学生和教育机构在国际化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障碍。
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教育者需要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以及学生支持方面不断创新和改进,为学生提供更加包容和开放的学术环境和学习体验。
总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路径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想的碰撞和文化的交融。
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术经历,也促进了全球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在这条路径上,学生和教育机构共同前行,探索未知,迎接挑战,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多元的全球化社会。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时代的来临,高等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国际化快速发展的时期。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和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一、国际化发展趋势(一)全球化加速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全球化是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得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愈加紧密。
全球化加速了高校对于国际化的需求,使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全球共同的发展趋势。
(二)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加剧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也加剧了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竞争。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使得各国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高校间的排名竞争、办学水平竞争等也日益激烈。
这种竞争不仅是对高校本身的竞争,也是各国之间在国际高等教育领域的竞争。
(三)国际教育合作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促进了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化。
随着国际化的加速,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愈加频繁。
各种形式的合作项目,如合办项目、学分互认、联合培养等,都推动着国际教育的合作发展。
二、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一)加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随着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中国高等教育应更加积极地面向全球开展教育合作与交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二)优化高等教育体系随着国际化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体系也需要不断优化。
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要求我们不断增加国际化的举措,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同时应重视我国传统文化及历史人文特点的教育,结合国际先进的教育模式,优化高等教育体系结构。
(三)提高高校的国际化水平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对于高校自身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高校需要在办学理念、师资队伍、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调整与改进,提高高校的国际化水平,使高校成为国际知名高等教育机构。
结语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是跟随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而来的必然趋势。
我国高等教育要在参照国际先进教育模式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加大教育改革和创新力度,提高高等教育的整体竞争力,为推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打造国际化的高等教育体系
打造国际化的高等教育体系在当前快速发展的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了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实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如何打造国际化的高等教育体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拓宽教育资源渠道国际化的高等教育体系首要考虑的是拓宽教育资源渠道。
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方式,从国内和国际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
例如:与国际知名高校开展交流合作,吸收其优秀的教学模式、先进的教育技术和先进的学术理念。
同时,还可以在国内结合产业、政府等部门的需求,推进学科与专业深度发展,培养具备较强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
二、提升教学品质与水平在拓宽教育资源的同时,提升教学品质与水平也是建立国际化的高等教育体系的必要条件。
这涉及到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
通过探索国际化的教学方式、改革教育管理体制、调整学生培养方案等,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进而形成具有竞争力的高等教育体系。
三、建立国际合作交流平台除了发展和提高本国高等教育,拓展国际化,国际合作与交流也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起国际化的合作交流平台,吸纳国际优秀的教育资源和人才,进一步提高本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与国际知名高校开展金融、医疗、教育、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可传递优秀的教育理念、知识与技术,培训更多的海外人才,同时还可以利用国际平台带入海外学生,促进国内外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
四、打造具有一流国际影响力的高校要想打造国际化的高等教育体系,必须首先聚焦于学校。
一流的高校,一定具备较强的国际影响力。
通过推进国际化进程,打造一流高校,才能提高本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发挥学校的各种优势和特色,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的合作,实现学科交流,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五、深入推进本地化与国际化相结合建立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地方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是创造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化高等教育体系必不可少的一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思路一、高等教育国际化概述(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涵义高等教育国际化通常是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即一个国家面向世界发展本国高等教育的思想理论、国际化活动以及与他国开展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一现象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欧洲古老大学开创的国际化活动,现代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则产生于50年代的美国,1966年美国还率先制定了《国际教育法》。
在70~80年代,随着政治、经济、贸易以及科学技术和情报信息的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得到世界各国的理解和重视。
本文探讨的是现代的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它既不同于古希腊的大学作为跨文化学习和国际教育的先驱所具有的国际特征,也有别于近代大学(如巴黎大学、波伦亚大学等)以及19世纪德国大学(如柏林洪堡大学)作为世界教学和科研中心而拥有的国际教育与合作的国际化现象。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思潮的发展1945年的联合国宪章把教育视为促进不同文化和种族间相互理解的重要工具。
美国国会通过的《1946年富布赖特法》则规定把美国在海外的剩余财产(特别是二战结束时的战争物资)作为资助美国师生到国外学习、讲学和研究基金,同时还规定设立奖学金计划,旨在支持外国学生、学者和研究人员到美国学习、进修和从事科学研究,这也就是《富布赖特交流计划》(FulbrightExchangeProgram)。
此后,美国又先后制定了《美国新闻与教育交流法》(1948年)、《国防教育法》(1958年)和《国际教育法》(1966年),《国际教育法》第6条在支持现代外语教学和地区研究中心的相关规定中指出:“除进行现代外语教学外,还要开展历史、政治学、语言学、经济学、社会学、地质学和人类学等必要学科的教学,以便使学生全面了解用此种语言的地区和国家。
”《国际教育法》进一步指出:“在促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中,相关其他国家的知识是至关重要的……要确保这一代和未来几代的美国人在整个相关其他国家、人民和文化的知识领域,有充分的机会并在最大可能的水准上发展其智力……”美国著名高等教育专家、卡内基高等教育政策研究理事会主席克拉克科尔关于国际教育必要性的阐述则更具代表性,如:“知识无国界”、“教育原本关注的是整个世界”、“拥有众多良好全球意识大众的国家将在国际上占有优势”……他提出:在课程设置中更加注重全球观点和语言教学;继续鼓励外国留学生来美国学习;承认国际研究学术成果的重要性;开发国际教育必需的专门人才和图书资料;联邦政府要改善和鼓励开展国际教育的方案……美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自70年代末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在一定水准上影响和推动了其他国家。
196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2届大会通过了广泛开展国际教育合作的建议。
1968年国际教育局(1925年在日内瓦成立的民间机构)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下属机构,此后,国家间的教育协作和援助活动便开展起来。
1966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为文部省提供的咨询报告中明确指出:“处于世界政治和经济中的当代日本人,必须充分地面向世界,面对世界的复杂形势,日本人应成为世界通用的日本人。
”之后,日本学术界和政府乃至产业界对大学国际化问题展开积极研讨,日本著名学者天野郁夫和喜多村和之多人曾进行系统研究,后者撰写的《大学的国际化》(玉川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提出建设性的见解,即大学国际化的三性原则(通用性、交流性和开放性)。
中国自1978年起逐渐恢复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1983年9月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1985年5月27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教育体制改革要总结我们自己历史的和现实的经验,同时注意借鉴国外发展教育事业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要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增强对外交流,使我们的教育事业建立在当代世界文明成果的基础之上。
”此后,中国高校的国际化活动得以快速全面展开并取得了引入注目的成绩,尽管我国还未正式提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思想和具体方案。
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国际联网)而快速健康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6年发表的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文件中,已将关于高等教育的主题词改为:质量、针对性和国际化(而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为质量、针对性和效率)。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特征1.教育目标的国际化教育目标就是通常所说的培养目标。
教育目标的国际化,实际上就是培养面向世界的通用人才,这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第一大特征。
如前所述,1966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国际教育法》充分表明了美国政府支持开展国际教育和推动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意愿。
当时出台的高等教育全球化发展战略,积极主张学生增强对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民族乃至风土人情的了解,使自己成为国际问题专家。
日本文部省的教育咨询机构——中央教育审议会也于1966年明确建议文部省适应大学国际化潮流并努力培养“世界通用的日本人”。
中国的高等教育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入改革和发展阶段,我们再次放眼世界,在大力培养复合型和外向型人才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2.教育内容的国际化教育内容的国际化,主要是指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的国际化,也就是说通过增设相关国际教育的专业或在原有的课程中增加相对应的内容,以实现上述培养目标。
据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调查资料,自1970年起,在美国四年制大学的普通教育课程中,西方文化、第三世界研究、国际教育等具有国际内容的课程,逐步受到学生的欢迎。
约40%的院校规定学生至少在西方文化史科目中选学一门课程,4%的院校要求学生至少在国际/全球教育科目中修读一门课程,3%的学校则规定学生在第三世界科目中选择一门课程。
70年代中后期,美国高校的国际教育一度受冷落,但80年代以后,有了明显变化;1985年,上述三个相对应百分比分别增加到45%、14%和7%;到1989年,美国77%的四年制大学和46%的二年制院校已在普通教育课程中至少开设一门含国际内容的课程。
日本的很多大学根据政府关于推进大学国际化的政策,或积极开展外语(特别是英语)教学,或创设国际关系、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等新系科,或增设信息科学、比较文化学、西洋文学、非洲文学、西洋人、亚洲史等有国际化内容的课程。
此外,日本高校还积极开展国际(或区域)研究,提倡并推行国际理解教育。
中国的高等院校在教学改革中逐步调整并增设有国际内容的专业及课程,70年代以来先后出现的“外语热”、“外贸热”、“计算机热”、“MBA热”就是很好的说明。
以复旦大学人文/社科本科专业的发展为例,先后增设了世界经济、企业管理、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企业管理、经济法、国际经济法、财务学、会计学、房地产、博物馆学等新专业。
人文社科专业从1979年的15个增至1993年的33个,基本上改变了偏重传统理论学科的局面;1994年以来又增设了投资经济、旅游管理、广告学等新专业。
同时,复旦还特别强调提升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能力,例如,要求本科二年级学生通过全国英语四级考试后,继续学习专业英语,使四年内外语教学持续线,这种教学计划及内容对培养深谙本国文化及异国文化的国际型人才大有裨益。
教育内容国际化的另一重要现象,是带有国际研究或区域研究性质的新专业普遍开设。
国际研究是一项跨学科、跨国家而范围广泛的活动,如当今世界关注的人口与粮食、环境与污染、卫生与保健、人权与法律、交通与能源等一系列相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就需要很多国家通力合作共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引进到大学专业和课程中。
比如,斯坦福大学设有人类生物学课程,初看,人们以为是生物学专业课程,实际上给学生介绍的是诸如人口、饥饿、污染、自然资源保护、卫生保健和救援等问题。
在这方面,复旦大学在综合知识类课程(面向文理科学生)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如新开设的“化学与人类”、“全球社会学”等课程,均深受学生欢迎。
3.教育合作的国际化教育合作的国际化主要包括师生互换、学位等值、学者互访、国际联合办学、合作研究、学术会议等。
现仅以互换留学生和学位等值为例加以说明。
古今中外的高教史证明,选派本国大学生到高等教育相对发达国家留学,以及接纳外国留学生是借鉴他国经验的良方之一。
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接受外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
在美国学习的各国留学生,1995~1996学年达到453787人。
日本自80年代起逐年扩大招收外国留学生,1984年至1990年,留日外国学生人数翻了两番,1991年再增至4.5万人。
中国目前已是世界上接受留学生较多的国家之一,居第八位。
1980年,我国高校刚恢复招生留学生,仅接受1381人,改革开放之初至1996年底,我国先后接受了来自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1万名外国留学生,其中1996年一年就达4.1万余人,创历史最高纪录。
学位等值也是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欧洲委员会在50年代组织20多个欧洲国家先后签订“中学毕业证书等值问题的欧洲公约”、“大学学历等值问题的欧洲协议”、“大学毕业证书及学位承认问题的欧洲协议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领导签署了多个大学学位和证书等值的地区性公约,如拉美和加勒比地区(1974年)、阿拉伯国家与地中海沿岸欧洲国家(1976年)、阿拉伯国家(1978年)、欧洲地区(1979年)、非洲国家(1981年)、亚洲与太平洋地区(1983年)。
包括所有欧洲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以色列、俄罗斯在内的50多个国家已在里斯本国际高教会议上签署了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的协议。
人们希望在世界范围内推行大学学位与证书等值,尽管这涉及到很多细节,也有很多障碍。
综上所述,很多国家已把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战略目标之一。
主要是因为,这不仅对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文化、科技、信息乃至政治和外交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积极接受外国留学生的国家来说,还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收入。
比如,美国1994~1995学年从45.26万名外国留学生身上共获取70亿美元的学费收入,加上这些学子每年的38亿美元生活开支,年收入就达百亿美元。
英国1992~1993学年从9.59万名留学生身上获取15亿美元的经济收入,是同年英国煤、电、天然气出口总额的2倍多。
澳大利亚1995年接受了6.4万名留学生,收入达12亿澳元,据澳政府拟定的规划,2001年将招收15万名外国学生,创汇额将达30亿澳元。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准较高国家的经验借鉴(限于篇幅,内容略)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之路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涉及培养目标的制定,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国际间师生、学者的互换与交流,学分互换与学位等值,以及国际间的教育合作与援助等。
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根据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