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排序法

合集下载

C语言数组的五种简单排序,选择法排序,冒泡法排序、交换法排序、插入法排序、折半法排序

C语言数组的五种简单排序,选择法排序,冒泡法排序、交换法排序、插入法排序、折半法排序

C语⾔数组的五种简单排序,选择法排序,冒泡法排序、交换法排序、插⼊法排序、折半法排序⽂章⽬录1、选择法排序选择法排序是指每次选择索要排序的数组中的最⼩值(这⾥是由⼩到⼤排序,如果是由⼤到⼩排序则需要选择最⼤值)的数组元素,将这些数组元素的值与前⾯没有进⾏排序的数组元素值进⾏互换代码实现需要注意的是:声明⼀个数组和两个整形变量,数组⽤于存储输⼊的数字,⽽整形变量⽤于存储最⼩的数组元素的数值与该元素的位置,在我的代码中实现为a[] temp position。

代码具体如下#include<stdio.h>int main(){int m,n,k;printf("please input the length of the array:");scanf("%d",&k);int a[k];int temp;int position;printf("please input the number of the array:\n");for(m=0;m<k;m++){printf("a[%d]=",m+1);scanf("%d",&a[m]);}/*从⼩到⼤排序*/for(m=0;m<k-1;m++){temp=a[m]; //设置当前的值为最⼩值position=m; //记录当前的位置for(n=m+1;n<k;n++){if(a[n]<temp){temp=a[n]; //如果找到⽐当前的还要⼩的数值,则更换最⼩的数值与位置position=n;}}a[position]=a[m];a[m]=temp;}for(m=0;m<k;m++){printf("%d\t",a[m]);}return 0;}结果如下2、冒泡法排序冒泡法排序就是值在排序时,每次⽐较数组中相邻的两个数组元素的值,将⽐较⼩的(从⼩到⼤排序算法,如果是从⼤到⼩排序算法就是将较⼤的数排在较⼩的数前⾯)排在⽐较⼤的前⾯在代码实现的过程中:声明⼀个数组与⼀个整型变量,数组⽤于存放数据元素,整型变量⽤于交换时作为中间变量。

c语言选择法排序10个数

c语言选择法排序10个数

c语言选择法排序10个数
c语言选择法排序10个数的相关解析,如下所示:
解析:选择排序思路如下,设有10个元素a[1]~a[10],将a [1]与a[2]~a[10],若a[1]比a[2]~a[10]都小,则不进行交换,即无任何操作。

若a[2]~a[10]中有一个以上比a[1]小,则将其中最大的一个,与a[1]交换,此时a[1]中存放了10个中最小的数。

依次类推,共进行9轮比较,a[1]~a[10]就已按由小到大的顺序存放了。

c语言选择法排序10个数里分为四部分:(附图注解)
第一部分键盘输入10个数:
第二部分输出键盘录入的10个数:
第三部分排序逻辑:
第四部分排序后的10个数:
编译运行结果如下:。

各种排序方法总结

各种排序方法总结

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希尔排序、‎堆排序不是‎稳定的排序‎算法,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归‎并排序和基‎数排序是稳‎定的排序算‎法。

‎冒泡法‎:这‎是最原始,‎也是众所周‎知的最慢的‎算法了。

他‎的名字的由‎来因为它的‎工作看来象‎是冒泡:‎复杂度为‎O(n*n‎)。

当数据‎为正序,将‎不会有交换‎。

复杂度为‎O(0)。

‎直接插‎入排序:O‎(n*n)‎选择排‎序:O(n‎*n)‎快速排序:‎平均时间复‎杂度log‎2(n)*‎n,所有内‎部排序方法‎中最高好的‎,大多数情‎况下总是最‎好的。

‎归并排序:‎l og2(‎n)*n‎堆排序:‎l og2(‎n)*n‎希尔排序‎:算法的复‎杂度为n的‎1.2次幂‎‎这里我没‎有给出行为‎的分析,因‎为这个很简‎单,我们直‎接来分析算‎法:首‎先我们考虑‎最理想的情‎况1.‎数组的大小‎是2的幂,‎这样分下去‎始终可以被‎2整除。

假‎设为2的k‎次方,即k‎=log2‎(n)。

‎2.每次‎我们选择的‎值刚好是中‎间值,这样‎,数组才可‎以被等分。

‎第一层‎递归,循环‎n次,第二‎层循环2*‎(n/2)‎.....‎.所以‎共有n+2‎(n/2)‎+4(n/‎4)+..‎.+n*(‎n/n) ‎= n+n‎+n+..‎.+n=k‎*n=lo‎g2(n)‎*n所‎以算法复杂‎度为O(l‎o g2(n‎)*n) ‎其他的情‎况只会比这‎种情况差,‎最差的情况‎是每次选择‎到的mid‎d le都是‎最小值或最‎大值,那么‎他将变成交‎换法(由于‎使用了递归‎,情况更糟‎)。

但是你‎认为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有多大?‎?呵呵,你‎完全不必担‎心这个问题‎。

实践证明‎,大多数的‎情况,快速‎排序总是最‎好的。

‎如果你担心‎这个问题,‎你可以使用‎堆排序,这‎是一种稳定‎的O(lo‎g2(n)‎*n)算法‎,但是通常‎情况下速度‎要慢于快‎速排序(因‎为要重组堆‎)。

算法实例选择排序法

算法实例选择排序法

2.选择排序算法的程序实现 选择排序的程序同样采用双重For循环嵌套来实现,外 循环来控制是第几遍加工,内循环用来控制数组内进行排序 元素的下标变化范围。在每一遍加工结束,都需要用一个变 量来存储这一遍加工中所找出的最小(或最大)的数据在数组 内的下标。 现有n个数据,分别存放在数组变量a(1 To n)当中,采用 选择排序算法程序实现其从小到大的程序结构如下:
【例2】(浙江省2012年9月高考)实现某排序算法的部分VB程序如下: For i = 1 To 6 k=i 找出最小的 For j = i + 1 To 7 If a(j) < a(k) Then k = j Next j If i <> k Then 小的不在前面就交换 t = a(i): a(i) = a(k): a(k) = t End If Next i 在排序过程中,经过某一遍排序“加工”后,数组元素a(1)到a(7)的数据依次为“10,41, B 75,12,63,11,85”。则下一遍排序“加工”后数组元素a(1)到a(7)的数据依次是( ) A. 10, 11, 41, 75, 12, 63, 85 B. 10, 11, 75, 12, 63, 41, 85 C. 10, 11, 12, 75, 63, 41, 85 D. 10, 11, 12, 41, 63, 75, 85
上虞区小越中学信息技术组
【例1】在2015年秋季学校运动会上,男生第一组6位选手的110米栏成绩(单位:秒) 分别是“18.4、17.3、16.9、18.8、18.1、16.7”,若使用选择排序法将该组的成绩按第 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顺序排序,则第一次交换数据后的顺序是 ( B ) A.18.8 18.4 17.3 16.9 18.1 16.7 B.16.7 17.3 16.9 18.8 18.1 18.4 C.18.8 17.3 16.9 18.4 18.1 16.7 D.16.7 18.4 17.3 16.9 18.8 18.1

三维数组某一维取最大值的方法

三维数组某一维取最大值的方法

三维数组某一维取最大值的方法以下是关于三维数组某一维取最大值的50种方法,并且展开了详细描述:1.普通遍历法:使用三重循环遍历三维数组,对每个元素进行比较,找出最大值。

2.空间迭代法:创建一个一维数组,将三维数组的某一维元素复制到一维数组中,然后在一维数组中找到最大值。

3.递归法:使用递归函数遍历三维数组,比较每个元素的值,找到最大值。

4.深度优先搜索法:使用深度优先搜索算法遍历三维数组,记录每个元素的值,找到最大值。

5.广度优先搜索法:使用广度优先搜索算法遍历三维数组,记录每个元素的值,找到最大值。

6.二叉堆排序法:将三维数组的某一维元素构建成二叉堆,然后进行堆排序,得到最大值。

7.选择排序法:遍历三维数组的某一维元素,每次选择出最大值,移动到该维的最后位置,然后继续比较剩余元素,得到最大值。

8.冒泡排序法:遍历三维数组的某一维元素,每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的值,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交换位置,一次遍历可以得到最大值。

9.插入排序法:遍历三维数组的某一维元素,将每个元素插入已排序区间的正确位置,得到最大值。

10.快速排序法:选择三维数组的某一维元素中的一个值作为基准,将小于基准的元素移到基准的左边,大于基准的元素移到基准的右边,然后递归地对左右两个子数组进行排序,得到最大值。

11.归并排序法:将三维数组的某一维元素分成两个子数组,递归地将两个子数组排序,然后再将排好序的子数组合并起来,得到最大值。

12.希尔排序法:将三维数组的某一维元素按照一定的间隔进行分组,然后对每个分组进行插入排序,最后缩小间隔并再次分组,直到间隔为1时进行最后一次插入排序,得到最大值。

13.堆排序法:将三维数组的某一维元素构建成一个大顶堆,然后依次将堆顶元素与最后一个元素交换位置,并调整堆,得到最大值。

14.计数排序法:统计三维数组的某一维元素中每个元素出现的次数,然后根据元素的大小进行排序,得到最大值。

15.桶排序法:将三维数组的某一维元素划分成多个桶,每个桶内进行排序,然后合并所有桶的结果,得到最大值。

27.用选择排序法对10个整数排序

27.用选择排序法对10个整数排序

27.⽤选择排序法对10个整数排序
简单选择排序的算法思想:假设排序表为L[1...n],第i趟排序即从L[i...n]中选择关键字最⼩的元素与L(i)交换,每⼀趟排序可以确定⼀个元素的最终位置,这样经过n-1趟排序就可以使得整个排序表有序。

1 #include <stdio.h>
2 #include <stdlib.h>
3int main()
4 {
5int i,j,A[11],n=10,min,t;
6for(i=0;i<n;i++) //依次输⼊10个数
7 {
8 scanf("%d",&A[i]);
9 }
10for(i=0;i<n-1;i++) //⼀共进⾏n-1趟排序
11 {
12 min = i; //记录最⼩元素的位置
13for(j=i+1;j<n;j++) //在A[i..n-1]选择最⼩元素,从第i+1开始
14if(A[j]<A[min]) min = j; //更新最⼩元素的位置
15if(min!=i) //与第i个位置进⾏交换
16 {
17 t=A[min]; //交换的是A[]中的元素,t只是⼀个临时变量(A[t]是错误的)
18 A[min]=A[i];
19 A[i]=t;
20 }
21 }
22for(i=0;i<n;i++) //输出已排好序的10个数
23 {
24 printf("%d ",A[i]);
25 }
26return0;
27 }。

选择排序法和冒泡排序法的解析与探讨

选择排序法和冒泡排序法的解析与探讨

法— — 选择 排 序 法 和 冒泡 排序 法 。本 文从 两 种 排序 法 思 想 角度 分 析 , 最后 到 程 序 代码 的 实现 。针 对 传 统 选 择 排 序 法 和 冒泡排 序 法 的 局 限 提 出相 应 的 改进 思 想 。让 学 习者 能 更加 透 彻 的理 解 这 两 种 经典 的排 序 方 法 。

第 三轮 ( . - 2 ) 后 1 0 , 9 , 8 , 1 , 2 , 6 第四轮 ( i =3 ) 后 1 0 , 9 , 8 , 6 , 2 , 1 第 五轮 ( I 一 4 ) 后 1 0 , 9 , 8 , 6 , 2 , l
( 四) 小结
第二轮的 比较先从 d a t a [ 1 ] 开始 , 依次进行相同的操作 , 选出其 余元素中最大的进 行交换 。直到将所 有的数据全 部排 序完毕
湖北 函授 大学 学报 ( 2 0 1 3 ) 第2 6卷 第 6期
选 择 排 序 法 和 冒泡 排 序 法 的解 析 与探 讨
柴 文 慧
( 山西管理 职业学 院 , 山西临汾
[ 摘
0 5 1 0 0 5 )
要】 排 序是 c语 言 中一 类经典 的问题。对数 据进行排 序 的方法是 多种 多样的 , 本 文只介 绍 两种排序 的 方
即可 。
( 二) 程序 代码
选择排序的其实是对 交换 排序法 的一种合 理改 进。在形 式上选择排序法所要进 行 比较 的次数并 不 比任 何一种排 序法 少, 但是 经过程序 的实 现过程我 们可 以发现 , 数据 的交换次数 却 大 大 减少 了 , 每一 轮 的 比较 之 后 , 最多只进行 1 次的交换 , 整 个程序执行完最多只执行 N—1次 , 这样就大 大提高 了程序 的 执行效率。 虽然选择排序法 比交换排序法 省去 了很多次 的数据交 换 , 尤其是当我们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排 序时 , 但 是选 择排序法在执 行的趟数上并没有任何的优势 。为了在执行趟数上有所减 少 , 现做如下改进 : 传统 的选择排序法每完成一 趟的排序只能选 出 最大数或最小数 , 并将其放在第一个元 素的位置。如果我们能 在 一 趟 的排 序完 成 后 选 出 最 大 数 和 最 小 数 , 并 将 其 分 别 放 在 第 个 和 最后 一 个 元 素 的位 置 , 那 么 算 法 的执 行 趟 数 就 减 少 了 一 半 。所 以我们 在 对 数 据 进 行 排 序 时 , 可 以尝试使用 这种“ 大 小

删除Excel表格中多余空白行的4种方法,你会几个?

删除Excel表格中多余空白行的4种方法,你会几个?
二、筛选法
选中所有的数据(不能按“Ctrl + A”),接着点击筛选按钮,筛选出空白,接着点击第一个空白 行,按住Shift键再点击最后一个空白,最后批量删除这些空白行。
三、定位法
按“Ctrl + G”,接着设置定位条件为空值,最后右键一下,删除整行。
四、公式法
添加辅助列,并输入公式“=COUNTA(A2:D2)”,这样就可以计算出每行有几个数据,然后筛选 出“0”,将这些行都删除即可。
1、行与行之间没有顺序 那么强烈推荐你重新给数据按照数值升序排列,排列之后所有的空白行都显示在数据最后,这 就相当于删除了数据。 2、数据行与行之间的顺序不能修改 首先添加辅助列,并输入序号,然后按照原始数据排序,这样原始数据空白行就会显示在最 后,接下来删除掉这些行,再按照辅助列排序,即可恢复原有的顺序。 添加辅助列序号时,有个小技巧:首先按“Ctrl + End”查看数据最后一行是第几行(本例为 172),接着使用自动填充序列,快速添加序号。
标题不同,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6. 排序法、定位法、公式法法的使用场合和注意事项
1. 要删除的数据顺序无关紧要,选择排序法最高效。 2. 少量数据,数据顺序不可更改时,选择筛选法最方便。 3. 要删除所有带空白单元格的行(哪怕一行只有一个空白)时,选择定位法。 4. 只删除空白行,部分单元格空白的行予以保留时,选择公式法。 5. 每一列数据空白单元格数不同时,排序法排序时选择的关键字不同,筛选法筛选时选择的
首先添加辅助列并输入序号然后按照原始数据排序这样原始数据空白行就会显示在最后接下来删除掉这些行再按照辅助列排序即可恢复原有的顺序
删除 Excel表格中多余空白行的 4种方法,你会几个?
表格中难免会出现了一些多余的空白行/空白列/空白单元格,怎样快速删除这些空白呢?至少有 4种方法,看看你都会几个

选择排序法课程设计

选择排序法课程设计

选择排序法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选择排序法的概念,掌握其基本原理和步骤。

2. 学生能运用选择排序法对一组数据进行排序,并解释排序过程中各步骤的作用。

3. 学生了解选择排序法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认识到其与其他排序算法的优缺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独立编写选择排序法的程序代码。

2.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提高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分析并优化选择排序算法,提高编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编程的热情。

2.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通过学习选择排序法,认识到算法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学科,以算法学习为主线,结合编程实践,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对计算机编程有一定了解,具备基本操作能力,但编程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编程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选择排序法,并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二、教学内容1. 选择排序法基本原理:介绍选择排序法的概念,阐述其工作原理及排序步骤。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选择排序法”2. 选择排序法的编程实现:- 引导学生了解选择排序法在编程中的具体应用,学习编写程序代码。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三节“选择排序法的编程实现”3. 选择排序法实例分析:- 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选择排序法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四节“选择排序法实例分析”4. 选择排序法的优化:- 探讨如何优化选择排序算法,提高排序效率。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五节“选择排序法的优化”5. 编程实践:- 布置相应的编程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六节“编程实践”教学安排与进度:1. 第1课时:选择排序法基本原理及步骤。

工作计划中的优先级排序方法

工作计划中的优先级排序方法

工作计划中的优先级排序方法在工作计划中,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安排工作任务,我们常常需要采用一种优先级排序方法。

优先级排序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工作任务的紧急程度和重要性,从而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优先级排序方法,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一、ABC排序法ABC排序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优先级排序方法。

根据任务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将任务分为A、B、C三个类别。

具体分类标准如下:A类任务:重要且紧急的任务,需要立即处理。

B类任务:重要但不紧急的任务,需要预留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

C类任务: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任务,可以延后处理或委派他人。

ABC排序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可快速对任务进行分类。

然而,它没有考虑到任务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容易导致一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任务被忽视。

二、Eisenhower矩阵Eisenhower矩阵是由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提出的一种优先级排序方法。

该矩阵将任务分为四个象限,分别表示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任务。

具体划分如下:第一象限:重要且紧急的任务,需要立即处理。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的任务,需要预留时间进行规划和安排。

第三象限:不重要但紧急的任务,可以尽量委派他人处理。

第四象限: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任务,可以延后处理或放弃。

Eisenhower矩阵的优点是能够更全面地考虑任务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帮助我们更好地安排工作。

然而,这种方法可能存在判断不准确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三、时间管理矩阵时间管理矩阵是一种结合时间因素的优先级排序方法。

它将任务分为四个象限,分别表示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任务。

具体划分如下:第一象限:重要且紧急的任务,需要立即处理。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的任务,需要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处理。

第三象限:不重要但紧急的任务,可以尽量减少时间消耗或委派他人处理。

第四象限: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任务,可以延后处理或放弃。

删除Excel表格中多余空白行的4种方法,你会几个?

删除Excel表格中多余空白行的4种方法,你会几个?

删除Excel表格中多余空⽩⾏的4种⽅法,你会⼏个?表格中难免会出现了⼀些多余的空⽩⾏/空⽩列/空⽩单元格,怎样快速删除这些空⽩呢?⾄少有4种⽅法,看看你都会⼏个⼀、排序法1、⾏与⾏之间没有顺序强烈推荐你重新给数据按照数值升序排列,排列之后所有的空⽩⾏都显⽰在数据最后,那么强烈推荐你重新给数据按照数值升序排列这就相当于删除了数据。

2、数据⾏与⾏之间的顺序不能修改原始数据空⽩⾏就会显⽰在最⾸先添加辅助列,并输⼊序号,然后按照原始数据排序,这样原始数据空⽩⾏就会显⽰在最后,接下来删除掉这些⾏,再按照辅助列排序,即可恢复原有的顺序。

⼩技巧:⾸先按“Ctrl + End”查看数据最后⼀⾏是第⼏⾏(本例为添加辅助列序号时,有个⼩技巧:⾸先按),接着使⽤⾃动填充序列,快速添加序号。

172),接着使⽤⾃动填充序列⼆、筛选法选中所有的数据(不能按“Ctrl + A”),接着点击筛选按钮,筛选出空⽩,接着点击第⼀个空⽩⾏,按住Shift键再点击最后⼀个空⽩,最后批量删除这些空⽩⾏。

三、定位法按“Ctrl + G”,接着设置定位条件为空值,最后右键⼀下,删除整⾏。

四、公式法添加辅助列,并输⼊公式“=COUNTA(A2:D2)”,这样就可以计算出每⾏有⼏个数据,然后筛选出“0”,将这些⾏都删除即可。

五、4种⽅法的使⽤场合和注意事项1. 要删除的数据顺序⽆关紧要,选择排序法最⾼效。

2. 少量数据,数据顺序不可更改时,选择筛选法最⽅便。

3. 要删除所有带空⽩单元格的⾏(哪怕⼀⾏只有⼀个空⽩)时,选择定位法。

4. 只删除空⽩⾏,部分单元格空⽩的⾏予以保留时,选择公式法。

5. 每⼀列数据空⽩单元格数不同时,排序法排序时选择的关键字不同,筛选法筛选时选择的标题不同,会对结果产⽣影响。

6. 排序法、定位法、公式法同样也适⽤于删除空⽩列。

选择排序法c++代码

选择排序法c++代码

选择排序法c++代码
选择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每次从待排序的元素中选择一个最小的元素,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

以下是选择排序的C++代码实现:
```
void selectionSort(int arr[], int n) {
int i, j, minIndex, temp;
for (i = 0; i < n - 1; i++) {
minIndex = i;
for (j = i + 1; j < n; j++) {
if (arr[j] < arr[minIndex]) {
minIndex = j;
}
}
temp = arr[minIndex];
arr[minIndex] = arr[i];
arr[i] = temp;
}
}
```
上述代码中,`arr[]`表示待排序数组,`n`表示数组元素个数。

外层循环每次确定一个最小元素,内层循环从剩余元素中选择一个最
小元素,并将其与已排序序列的末尾交换位置。

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不适合对大规模数据进行排序。

但它的代码实现简单,排序过程直观易懂,可以作为初学者学习排序算法的入门练习。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算法与程序设计-选择排序算法(区一等奖)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算法与程序设计-选择排序算法(区一等奖)

选择法排序算法(1课时)一、教科书分析教材采用广东教育出版社的《算法与程序设计》一书的的内容来学习,以加深学生对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关系的体会。

新课标对排序算法的要求是初步掌握,因此必须在给学生讲授算法的过程中应让学生动手完成算法,以加深理解。

排序算法是程序设计中的重要算法,应用非常广泛,它的学习即是对已经学过的三种程序设计结构的综合运用,又为后面其他的算法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程序设计的三种结构,也用VB实现过若干应用程序,对于事件处理过程、对象属性有一定的了解,学习使用过VB里的数组。

但在学习排序算法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数组变量的变化难以理解,同时由于程序中有多个对象的事件需要编写代码,对代码的位置会难以把握。

对于排序过程中数组元素的变化,可以采用实际生活中给若干个同学按照身高排序为例进行理解,而代码的编写过程应针对事件的发生。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排序的概念,初步掌握选择排序算法的程序实现。

2、过程与方法熟悉VB的程序设计步骤和方法,提高将算法转换成程序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将自己的逻辑思维与计算机程序设计相结合的过程。

四、重点、难点重点:对选择排序的理解难点:选择排序实现五、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对排序算法的介绍以讲授法为主,把排序的方法用程序语言表达出来,最终实现程序。

两个课时中第一课时为选择排序算法的分析及实现,第二课时为插入排序算法的分析及实现。

六、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通过排成顺序对高效查找以及科学研究等的重要性来引入排序算法。

2、新课教学(1)选择排序的思想: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在所有的数据中选出最小的数据,把它与第一个数据交换,然后在其余的记录中再选出最小的数据与第二个数据交换,依此类推,直至所有数据排序完成。

(2)利用教材自带的算法flash软件,进行选择排序思想的讲解。

(由于选择排序比较好理解,所以直接看流程图能看懂)(3)选择排序:用8个具体的数字存到数组d(1 to8) 中,用选择法的思想,以图示法一步一步的去展现排序过程,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了解到这种排序方法的思想和排序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序算法思想:采用2轮循环,外循环是有序后的元素遍历,内循环用于寻找最值。

假设最小元素在数组的第0个位置上,从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开始遍历数组,找出最小的元素分别和数组的第0个位置上的元素分别比较,如果该元素小于第0个元素,则交换该元素,则交换后该元素就是有序的。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每次选择剩余数据中的最值调整到有序部分的后面去。

冒泡法排序算法思想:程序采用2轮循环,外循环遍历要排序的元素,内循环用于挑选出最值。

内循环用于将相邻的两个元素进行比较,将小的元素调到大元素的前头。

内循环的循环次数表示相邻元素的交换趟数。

选择排序法B 为本词条添加义项名?义项名代表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汤唯(词条名)-中国女演员(义项名)。

添加义项名后该词条即可拆分为多义词查看详细规范>>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是:每一趟在n-i+1(i=1,2,…n-1)个记录中选取关键字最小的记录作为有序序列中第i个记录。

我们主要介绍简单选择排序、树型选择排序和堆排序。

目录1 算法展开1 算法+1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百度贴吧人人豆瓣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是:每一趟在n-i+1(i=1,2,…n-1)个记录中选取关键字最小的记录作为有序序列中第i个记录。

我们主要介绍简单选择排序、树型选择排序和堆排序。

简单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第i趟简单选择排序是指通过n-i次关键字的比较,从n-i+1个记录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并和第i个记录进行交换。

共需进行i-1趟比较,直到所有记录排序完成为止。

例如:进行第i趟选择时,从当前候选记录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k号记录,并和第i个记录进行交换。

图9.5给出了一个简单选择排序示例,说明了前三趟选择后的结果。

图中大括号内为当前候选记录,大括号外为当前已经排好序的记录。

{ 48 62 35 77 55 14 35 98 }↑↑i k14 { 62 35 77 55 48 35 98 }↑↑i k 14 35 { 62 77 55 48 35 98 }↑↑ i k 1435 35 { 77 55 4862 98 }↑↑ i k 选择排序示例简单选择排序的算法具体描述如下:void SelectSort(RecordType r[], int length) /*对记录数组r做简单选择排序,length为数组的长度*/ { n=length; for ( i=1 ; i<= n-1; ++i){ k=i;for ( j=i+1 ; j<= n ; ++j) if (r[j].key < r[k].key ) k=j;if ( k!=i) { x= r[i]; r[i]= r[k]; r[k]=x; } } } /* SelectSort */1 算法编辑本段简单选择排序算法分析:在简单选择排序过程中,所需移动记录的次数比较少。

最好情况下,即待排序记录初始状态就已经是正序排列了,则不需要移动记录。

最坏情况下,即待排序记录初始状态是按逆序排列的,则需要移动记录的次数最多为3(n-1)。

简单选择排序过程中需要进行的比较次数与初始状态下待排序的记录序列的排列情况无关。

当i=1时,需进行n-1次比较;当i=2时,需进行n-2次比较;依次类推,共需要进行的比较次数是∑=(n-1)+(n-2)+…+2+1=n(n-1)/2,即进行比较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选择排序法是对定位比较交换法(也就是冒泡排序法)的一种改进。

在讲选择排序法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定位比较交换法。

为了便于理解,设有10个数分别存在数组元素a[0]~a[9]中。

定位比较交换法是由大到小依次定位a[0]~a[9]中恰当的值(和武林大会中的比武差不多),a[9]中放的自然是最小的数。

如定位a[0],先假定a[0]中当前值是最大数,a[0]与后面的元素一一比较,如果a[4]更大,则将a[0]、a[4]交换,a[0]已更新再与后面的a[5]~a[9]比较,如果a[8]还要大,则将a[0]、a[8]交换,a[0]又是新数,再与a[9]比较。

一轮比完以后,a[0]就是最大的数了,本次比武的武状元诞生了,接下来从a[1]开始,因为状元要休息了,再来一轮a[1]就是次大的数,也就是榜眼,然后从a[2]开始,比出探花,真成比武大会了,当比到a[8]以后,排序就完成了。

下面给大家一个例子:main(){int a[10];int i,j,t;for ( i = 0; i < 10; i ++ ) scanf("%d",&a[ i ]); /*输入10个数,比武报名,报名费用10000¥ ^_^*/for ( i = 0; i < 9; i ++ )for ( j = i + 1; j < 10; j ++)if ( a[ i ] < a[ j ] ) { t = a[ i ]; a[ i ] = a[ j ]; a[ j ] = t; } /*打不过就要让出头把交椅,不过a[ i ]比较爱面子,不好意思见 a[ j ],让t帮忙*/for( i = 0; i < 10; i ++) printf("%4d",a[ i ]); /*显示排序后的结果*/}好啦,啰嗦了半天总算把定位比较排序法讲完了,这个方法不错,容易理解,就是有点麻烦,一把椅子换来换去,哎~所以就有了下面的选择排序法,开始的时候椅子谁也不给,放在一边让大家看着,找个人k记录比赛结果,然后发椅子。

具体来讲呢就是,改进定位比较排序法,但是这个改进只是一部分,比较的次数没变,该怎么打还是怎么打,就是不用换椅子了。

每次外循环先将定位元素的小标i值记录到K,认为a[k]是最大元素其实k=i还是a[ i ]最大,a[k]与后面的元素一一比较,该交换的也是也不换,就是把K的值改变一下就完了,最后在把a[k]与a[ i ]交换,这样a就是最大的元素了。

然后进入下一轮的比较。

选择排序法与定位比较排序法相比较,比的次数没变,交换的次数减少了。

下面也写个例子:由大到小时:main(){int a[10];int i,j,t,k;for ( i = 0; i < 10; i ++ ) scanf("%d",&a[ i ]); /*输入10个数,比武报名,报名费用10000¥ ^_^*/for ( i = 0; i < 9; i ++ ){ k = i; /*裁判AND记者实时追踪报道比赛情况*/for ( j = i + 1; j < 10; j ++)if ( a[ k ] < a[ j ] ) k = j;if (k!=j){t = a[ i ]; a[ i ] = a[ k ]; a[ k ] = t;} /* t 发放奖品*/}for( i = 0; i < 10; i ++) printf("%4d",a[ i ]); /*显示排序后的结果*/}由小到大时:main(){int a[10];int i,j,t,k;for ( i = 0; i < 10; i ++ ) scanf("%d",&a[ i ]); /*输入10个数,比武报名,报名费用10000¥ ^_^*/for ( i = 0; i < 9; i ++ ){ k = i; /*裁判AND记者实时追踪报道比赛情况*/for ( j = i + 1; j < 10; j ++)if ( a[ k ] > a[ j ] ) k = j;if (k!=i){t = a[ i ]; a[ i ] = a[ k ]; a[ k ] = t; }/* t 发放奖品*/}for( i = 9; i >= 0; i --) printf("%4d",a[ i ]); /*显示排序后的结果*/}java选择排序法代码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Random random=new Random();int[] pData=new int[10];for(int i=0;i<pData.length;i++){ //随机生成10个排序数Integer a =random.nextInt(100);pData[i]= a;System.out.print(pData[i]+" ");}System.out.println();pData=Choose(pData);for(int i=0;i<pData.length;i++){ System.out.print(pData[i]+" ");}System.out.println();}public static int[] Choose(int[] pData){ System.out.println();for (int i = 0; i < pData.length; i++) { for (int j = i; j < pData.length; j++) { if(pData[j]<pData[i]){int a=pData[j];pData[j]=pData[i];pData[i]=a;}}}return pDat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