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模式与竞争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成本模式与竞争优势
未来企业成本模式选择
满足“不同目的,不同成本”要求,成本计量模式应是一个突破会计账户框架的开放系统,它是三层结构的、开放型的、多维成本计量的一个计量系统。
1.成本计量模式的三层结构
成本计量模式应该是一个三层结构模式,即作业层次成本计量、经管控制层次成本计量和公司战略层次成本计量(见图1)。其分析顺序是自上而下:公司战略层成本——经管控制层成本——作业任务层成本。公司战略层次运用价值链分析工具,进行“成本链”相对成本优势分析;经管控制层制定成本预算,进行成本过程控制和评价;作业层成本,计算特定对象成本,利用成本动因分析进行成本改善。而成本计算顺序恰好相反,应该是自下而上:作业层次进行原始成本纪录和成本计算;经管控制层利用成本基础信息汇集进行成本预算控制;而公司战略层次则利用作业层与经管层的成本信息进行战略决策与分析。
2.成本数据库DSS设计思想
为了保证成本信息能支持多目标决策,成本原始数据库结构应该采用DSS设计思想。DSS系统可以支持多目标决策需要;可以解
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经管决策问题;可以进行人机交互增加适应性;反应速度快,可以应付不同数据输入,等等。设置两个基本库——数据库和方法库,数据库记载会计交易的基本事项,而方法库则存放不同的确认和计量规则(包括会计准则和非会计准则规则,会计准则只是规则中的一种方法)。在信息使用者使用成本信息时,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目的,选择不同的确认和计量规则,组合成与信息使用者决策最相关的成本信息内容,而不是传统成本计量系统将规则固化在会计数据里。
3.突破账户约束的开放系统结构
未来成本计量模式应该突破会计账户系统,在账户系统之外构建一个开放系统。在设计底层作业层次的成本计量系统时,要考虑上两层次即公司战略层次和经管控制层次的需要,以便于数据汇总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图1所示成本计量系统的内在逻辑结构:(1)首先设计成本对象。一般成本对象是多维的,包括产品、服务、工程、客户、作业、部门、商标、计划等。成本对象数量确定要谨慎,因为增加一个成本对象,系统数据处理量将是级数倍增加。(2)根据不同成本对象决定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概念是动态的。直接成本采取追溯方式直接计人特定成本对象,间接成本则需要分配计人。一般来说,将成本划为直接成本越多,成本计算越准确,但计算代价也越大。(3)划分成本等级,确定汇总逻辑关系。制造企业的成本等级一般有产量层次成本、批量层次成本、
产品支持成本和工厂服务成本四个等级。划分成本等级,确定合适的成本动因,有利于不同层次经管者分析成本需要。(4)确定间接成本库数量和寻找合适成本动因。一般来说,间接成本库数量越多,越有利于进行成本动因分析,有利于找出价值链上不增值或低效率活动,采取措施降低成本。另外,成本分配基础并不都是成本动因,在正常情况下应该将成本动因作为成本分配基础。(5)选择合适的成本计算制度。实际工作中,单纯的成本计算制度很少见,大多是混合成本计算制度。
4.财务成本计量系统与经管成本计量系统的内在“一体化”
经管成本计量系统要突破财务会计系统的束缚,但与财务成本信息有“一体化”联系要求,即数据相互关联,不应该设计成两个数据相互独立的系统,否则将会出现数据不一致问题。在一体化系统设计思想下,尽可能采取“保证局部数据应局部使用,全局数据应全局使用”的原则。此外在进入会计账户数据库的数据时,要设立“屏障”以保证符合会计准则法定性要求。
5.改变传统成本计算的数据流向
传统成本数据流向顺序是财务会计系统——经管会计系统——业务系统,即会计交易事项通过凭证输入记入账簿系统,由账簿系统向业务系统提供成本信息资料,为各部门提供成本信息的决策支持。基于这种成本数据流向设计的成本信息系统存在着固有的缺陷,
无法从根本上克服成本信息与物流、人流和资金流匹配问题。未来成本计量模式中的数据流向应该恰好相反,由业务系统流向经管会计系统直至财务会计系统。业务部门发生活动立即被实时地记录下来,形成物流、人流、资金流“三流”相匹配信息数据,这类原始状况信息需要占用极大的存储空间。对于外部财务会计而言,所需信息十分有限,将从业务数据库中获取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的成本信息,记入会计账簿系统。大量价值信息(不符合会计准则要求)被屏蔽在账簿系统之外。
高新技术企业成本优势的四大来源
根据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现状,企业应该对自身的产品生产和经管过程中成本的降低引起高度的重视。成本控制必须注重全过程的控制,不仅要控制生产成本,而且要控制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内容。只有当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会显著降低。综合来看,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优势主要来源有4个方面。
产品生命周期经管
一般而言,越是处于生命周期的前阶段,能够确定的成本额越大,且功能、构件变更的容易程度越高,两种因素的结合,使这一阶段降低成本的潜力大增。
低成本设计
当产品的设计说明书完成时,该产品的成本结构就已确定下来。对许多高新技术产品来说,到设计说明书完成时,该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80%-90%已不可改变。
为了最大限度地压缩成本,产品设计必须着眼于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要根据市场调查或顾客订货协议估计产品销售价格,再由企业的目标盈利率确定产品的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确定目标成本后,产品设计人员和操作人员就可以根据市场调查结果进行作业设计。如果完成产品全部作业的成本低于目标成本,则产品设计是可行的,否则,就要进行再设计,直到可行为止。
卓越的开发过程
开发费用成为高新技术产品的最大成本要素之一。高新技术企业在产品开发中应充分考虑市场定位,不能只片面追求技术性能的先进性。在计算机软件和医药产业领域中,单位产品所分摊的开发成本超过了产品销售成本;在其他产业领域中,单位产品所分摊的成本可能超过了其他的可控成本,如劳动力成本和经管费用。许多公司已经发现产品开发的生产率可以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并且随之所产生的成本差异可能是非常明显的。
高效的生产环节
生产环节中涉及的生产成本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战略密切相关。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要集中有限的资本和技术力量,像日本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