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共和国的必要性

合集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人民日报/2009年/9月/1日/第007版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中国史学会执笔张海鹏壮丽史诗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独立、主权降到不可能再低的程度,中国人受到了无比的欺凌和盘剥。

●在失败和屈辱中,中国的先进分子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国家发展的方向。

中国最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这个选择经过了严酷的历史实践的检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确立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

今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日。

这是一个十分值得庆祝的日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事件,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事件。

这个伟大事件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近代中国:列强侵略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我们首先回顾一下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中国和世界。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仅封建社会就经历了两千多年。

到公元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中国进入了近代。

从1840年至1949年的109年,是中国社会变化空前剧烈的时期,是中国落后挨打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是中国人民在民族危亡面前不断觉醒,为了国家独立、民主和现代化而奋起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统治的时期,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期,是旧中国走向新中国的关键时期。

1842年8月,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被套上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枷锁。

那时候,西方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期,急于在世界各地寻找殖民地并开拓世界市场,促使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为帝国主义,为此不惜发动战争,包括20世纪上半叶发动的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知识线索,按第2页“资料?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梳理下列“纲要信号”:─民主主义革命─上溯到1840年→30年以来(新民主主义革命)→3年以来旧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北伐)→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讲述:三大战役胜利不久,中国共产党就在河北平山的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为建立新中国做好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今天我们接着了解,当年怎样在组织机构上完成建国工作。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新课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小结:指的是新中国的建立、巩固、建设和发展,包括政治、军事、外交、民族、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经济建设。

因为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共产党为了替人民打天下,主要从事政治和军事的斗争,在经济建设方面还缺乏经验。

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重要讲话、庆典议程等基本要素分解提问、回答。

开国大典问:1、在开国大典上,人们听到国歌、看到了国旗,这些新中国的象征是怎样确定下来的呢?2 、这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与1946年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有什么联系和区别?3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简称什么?他起了什么作用?[提醒学生看课文注解](简称《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4 、会议还决定了新中国哪些国家象征?(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国都——北京,纪年方法——公元纪年。

)A.根据第5页“自由阅读卡?国旗的诞生”回答:国旗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红色象征革命,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小五角星象征各行各业革命人民,小星围着大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B.根据第3页“动脑筋”回答: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它是抗日救亡运动中诞生的革命歌曲,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旋律激昂,饱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

中考历史作业本 中国现代史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中考历史作业本 中国现代史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政权的保障);民主 革命时期的土改经验;致力于秩序稳定和生产发展, 最大限度地团结了各种力量(广大农民支持);土改法 规兼具严密性与灵活性,并得到严格的贯彻执行。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所述事件的共同作用。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拓展视野】
14.(2021·眉山)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
( D)
A.中法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5.(2021·福建)下图所示体现了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人民 A.热情好客,彰显礼仪风范 B.爱好和平,打击侵略者 C.士气旺盛,武器装备精良 D.努力生产,踊跃支援前线
( B)
6.★(2021·苏州)下图是 1950 年创作的漫画《纸老虎》(漫画中的文字 “杜鲁门声明”和“三十八度线暴风雨”),作者创作此漫画意在( B ) A.阐释解放战争的必要性 B.鼓舞军民的必胜斗志 C.呼吁世界人民团结反帝 D.抨击美国的冷战政策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形成
D.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夙愿
11.(2021·常德)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
自 1840 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选项是其前四集的名
称,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
朝”应集中在
( C)
( B)
A.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B.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为国家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10.★(2021·巴彦淖尔)下图是 1952 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土地改革》
邮票,方寸票幅中,老农手指一台由年轻农民驾驶的大收割机,而小小

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教案 川教版

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教案 川教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教案第一部分主题研究【方法总结】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为例,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意义?对历史意义,重在分析,切忌硬背。

下面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为例,应该从国内意义、国际意义,对当时、对后世的意义入手。

从政治、文化、经济三方面举例加以说明。

教材叙述如下: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概括为:(1)、结束了过去: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开创了未来:中国开始走上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并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3)、影响了世界:打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

怎样分析历史事件的意义【方法提示】1. 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意义:该起义的特点+沉重打击了(或动摇了、瓦解了、推翻了)**朝的反动统治+迫使**统治者调整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 中国古代统一战争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开创**长期统一稳定局面,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生产发展和各地区经济交流,为国家繁荣强盛创造了条件。

3.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意义:(1)对本国的政治而言:推翻了**统治(或废除了**制度),确立了**形式的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初步或进一步)扫除了障碍;(2)对本国的经济发展而言: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发展表现的高度概括(可选);(3)对外国的影响(可选)(4)特点或局限性(可选)4. 中国近代史上重大人民运动的意义:性质+特点+影响(1)性质:斗争目标(反……反……)+阶级属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学生、人民等)+斗争形式(革命、改革、起义、运动等)(2)特点(可选)(3)影响或历史功绩(略)5. 近现代史上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的意义:解决了**问题(或提出了**主张,结束了**错误,确立了**正确理论或领导等,总之是会议的核心内容),标志着……,为……指出了正确方向+会议的特点(可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案

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第一节新中国成立时的国内国际条件教学目标:1、了解新中国成立时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2、掌握人民共和国方案的形成过程和最终方案的内容要点;3、引导学生掌握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时的国内和国际条件。

教学难点:人民共和国方案的要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新中国成立时的国内国际条件1、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奠定了建立新中国的前提条件;2、经过人民大革命,形成了全国人民空前的大团结;3、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极端落后;4、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中苏两党关系加强;5、世界“冷战”局面开始出现,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

二、人民共和国方案的形成1、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3、抗日战争末期和解放战争后期4、人民共和国方案的要点第一,关于国体和政体。

第二,关于经济形态和经济方针。

第三,关于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

第四,关于新中国的社会性质及其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新中国的诞生教学目标:1、了解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以及召开的过程;2、掌握《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1、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以及召开的过程;2、《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号召: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烈响应2、新政协筹备会在北平成立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二、《共同纲领》的制定1、第一次初稿《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纲领初稿》2、第二次草案初稿《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3、《共同纲领》的内容第一,关于新中国的性质和任务。

第二,关于新中国的政权制度、军事制度及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政策的总原则。

第三,关于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三、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开过大典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2、开国大典3、中央人民政府全部组织机构的建立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第一,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共和国史(自己整理,仅供参考)

共和国史(自己整理,仅供参考)

参考书目:名词解释:1、《共同纲领》:也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于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

《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制度;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总结,也是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

它包括序言和七章,共60条,7000多字。

内容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关于新中国的性质和任务(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第二,关于新中国的政权制度、军事制度及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政策的总原则;第三,关于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大宪章,它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这个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具体体现,又是全体政协代表集体智慧的结晶,对刚刚诞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各项工作都起了规范和指导作用。

)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加强中苏两国的友谊与合作,中苏双方于1950年1月20日在莫斯科签订的条约。

条约共6条,有效期为30年。

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当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国之侵袭而处于战争状态时,“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等。

《条约》核心问题是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再起和对中国的再次侵略。

《条约》局部改变了1945年雅尔塔会议后苏联的基本战略,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条约》的签订,表示中苏两国的团结和反对侵略的共同立场。

是对我国重要的国际支持,不但使我国获得了国内建设所需要的资金及援助,更使我国在国际上有了一个可靠的盟军,这样就有利于我国放手进行建设工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这对维护远东和世界和平,都起了积极作用。

共和宪法:君主制和共和制的妥协

共和宪法:君主制和共和制的妥协

共和宪法:君主制和共和制的妥协1875年,经历了长期动荡的欧洲大国法国再次通过了一部共和制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此,法国历史上君主制和共和制的反复较量终于暂告一个段落,共和制终于在法国确立了下来。

但这部宪法实际上却带着鲜明的共和派和君主派相妥协的痕迹。

1.从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任期和权力范围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照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总统是国家元首并统率武装部队,行使行政权;在立法权和司法权方面: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尽管将立法大权授予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但同时规定“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享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总统有特赦权”。

而同样是民主共和制的美国,1787年宪法则规定,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尽管宪法没有明文规定,但自首任总统华盛顿起,美国即确立了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不成文的惯例;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又是武装部队的总司令,拥有广泛的行政权,但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严格的“分权制衡”原则,美国总统并不享有立法权和司法权,只享有对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衡权:他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以2/3多数再次通过该法案时,总统否决无效;美国总统尽管有权任命最高法院法官,但无权干预司法,司法保持相对独立。

二者相较可以看出,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与美国1787年宪法在总统产生方式、任期,特别是权力范围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但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它的很多规定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比如在国家元首的任期方面,因为法国总统“连选得连任”而无限制,因此从理论上讲他可以像德国皇帝一样任职终身;他还可以像德意志皇帝一样拥有立法权和司法权。

因此,从任期和权力范围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总统更像有浓厚专制色彩的君主立宪制的德国皇帝,而不是实行民主共和制的美国总统,这是该宪法存在着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色彩的痕迹之一。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巩固.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巩固.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巩固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周村实验学校胡春燕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其内容。

开国大典的时间、过程和盛况。

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大致经过。

通过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或相关的影视资料,在小组内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

学生在了解开国大典具体史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明白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是开国大典。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政府主席。

确定了国旗、国歌、国都和纪年方式,还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这一切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开国大典,是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难点是认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一是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二是极大地影响了世界。

但是从开国大典这一历史史实的本身很难得出这一认识。

其国内影响要从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历程,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的变化发展,从人民的政治地位、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多角度的对比分析中得出。

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有限,对史实的了解不全,特别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不了解,是认识形成的最大困难。

新中国成立的国际影响学生更难理解,因为学生对同一历史时期世界情况不了解。

教学方法:洋思教法导入新课:出示讨论话题:“百年中国──1901年的中国与2008年的中国在哪些方面有明显的不同?百年巨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组织学生自由发言。

目的是为突破教学难点,为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打下伏笔,同时激励学生的广泛参与。

教师在学生谈论巨变原因时,捕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主要原因之一,因势利导,自然过渡到新课的教学中来。

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课下认真读本P2---5,包括图片和注释,大字部分仔细读,小字部分快速读,阅读过程中注意在书上划出重点,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1981.11.30•【分类】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正文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今后经济建设的方针——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三十日和十二月一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各位代表:从去年9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零两个月。

在这段时间里,政府对于内政、外交各方面的工作,先后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过六次报告。

根据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经济工作。

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和各位代表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的中心工作。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就当前的经济形势,今后经济建设的方针,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向大会作以下报告,请予审议。

(一)当前的经济形势过去的一年,我们的经济工作是在巩固已有的成绩、克服面临的困难中前进的,是在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认识的过程中前进的。

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以后,国务院对当时的经济情况和发展趋势作了进一步的全面分析,发现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1979年以来,国家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的各种支出大大增加,尽管步子走得快了一点,但总的说是做得对的。

在这同时,国家预算内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减得很不够,行政费用还继续增加,这就使各项开支的总和超过了财政收入。

1979、1980两年,连续出现很大的财政赤字,货币投放量过多,物价上涨。

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1981年还会有一百几十亿元的赤字,那么,几年来人民生活所得到的改善必将丧失,比例失调的状况将进一步加剧,国家经济生活将发生严重混乱,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难以巩固和发展。

鉴于这种情况,国务院在去年10月、11月先后召开全体会议和全国省长、市长、自治区主席会议,对经济工作进行了讨论。

随后,中共中央于12月召开工作会议,在对全国形势作了符合实际的估量的基础上,作出了在经济上实行进一步调整、政治上实现进一步安定的重大决策。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正草案)》的说明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正草案)》的说明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正草案)》的说明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3.05•【分类】立法草案及其说明正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正草案)》的说明——2021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XXX各位代表:我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正草案)》的说明。

一、修改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要职权。

全国人大议事规则是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度和工作程序的基本法律,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的重要制度保障,是宪法有关规定的立法实施。

我国宪法第七十八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织和工作程序由法律规定。

”1989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议事规则。

这部法律的颁布施行,对于保障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推动人大制度、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

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有必要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修改全国人大议事规则,进一步完善全国人大的会议制度和工作程序。

(一)修改全国人大议事规则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全国人大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第十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

第十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

第十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

它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从此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新中国的诞生,人民民主政权在全国范围的建立和巩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这一天下午,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他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人民解放军三军受阅部队迈着威武雄壮的步伐通过天安门前。

群众游行的队伍高举红旗,纵情欢呼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的诞生。

开国大典之前,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一致决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等。

中央人民政府和政务院机构负责人包括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海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等许多方面的优秀代表人物、知名人士和专家,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精神和政权特色。

新中国成立后,领导和组织这场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成为在全国范围执政的党,担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政权的重任,党的各级组织和人民军队,在建立新国家的工作中表现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艰苦奋斗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令人耳目一新。

人民政府有效地开展工作,将全国人民迅速地组织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其他各种组织里。

全国各族人民革命热情高涨,广大工农劳动群众以翻身作主人的崭新面貌,在战争废墟上重建家园,恢复生产。

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欢欣鼓舞,踊跃参加革命工作。

许多身处海外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如李四光、华罗庚、老舍等辗转返回祖国参加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现实的成就。

它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体制,实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这一历史进程,是在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最快、变化特别快、进步极大的时期;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并不断发展壮大,完成二元化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

这一历史进程,是我党长期奋斗、探索、总结和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认识水平,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不断深化过程。

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英勇奋斗历史任务,是马克思主义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结合的又一次伟大革命!经过长期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国七十年来取得巨大成就并不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会发展到高度发达这样一个更高水平。

因此我们有必要总结这一历史进程中取得的经验,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回顾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求今后更好推进实践、凝聚力量;更有针对性地把我们党关于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确定为“中国特色大国战略”。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转变是中国社会发展到近代以来中国最深刻、最彻底的社会变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中国旧社会的性质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资产阶级专政。

资产阶级统治和剥削人民。

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封建官僚地主、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专制独裁政权。

这是封建制度在西方列强压迫下的必然结果,它深刻地反映了半殖民地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也使这一制度对广大人民群众吸引力非常小。

从根本上说,它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

中国资产阶级及其他反人民的政党始终没有取得革命的胜利。

这对旧社会的统治是无法被人民所推翻!因此,中国历史上也有说法:“资产阶级统治中国”。

由于中国资产阶级自身的原因;加上其他原因;我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明确目标。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引中国通过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政治前提。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共产党从在革命根据地、解放区局部执政的党成为执掌全国政权的党,担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国家、新社会的重任,使党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是否应该推行全球共和制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推行全球共和制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推行全球共和制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推行全球共和制。

1. 逻辑清晰,全球共和制可以带来全球的和平与繁荣。

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全
球政府,可以避免国家之间的冲突和战争,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公平分配。

2. 论据充足,历史上有许多国际冲突和战争,例如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等,这
些都是因为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而导致的。

而全球共和制可以通过统一的法律和规则来解决国家之间的矛盾,从而避免战争的发生。

3. 名人名句,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加利说过,“全球共和制是人类社会进步
的必然趋势,是实现世界和平与繁荣的最佳途径。

”。

反方观点,不应该推行全球共和制。

1. 逻辑清晰,全球共和制可能导致国家主权的丧失,削弱国家的独立性和自主权。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利益,全球共和制可能会忽视这些差异,导致文化和民族的同质化。

2. 论据充足,世界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政治体系和社会制度,全球共和制可能
会强行将这些差异化为一致,导致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受到威胁。

此外,全球共和制可能会导致权力过于集中,容易滋生腐败和专制。

3. 经典案例,苏联解体后,原苏联各个国家独立建国,这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

如果推行全球共和制,可能会削弱这种国家主权,导致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

综上所述,全球共和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正方和反
方都有其合理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是否应该推行全球共和制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推行全球共和制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推行全球共和制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应该推行全球共和制。

首先,全球共和制能够促进全球的和平与稳定。

在全球共和制下,各国将不再以国家利益为首要考虑,而是以全球利益为出发点,共同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贫富差距等。

正如美国总统肯尼迪所说,“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我们都有责任共同守护这个星球。

”只有通过全球共和制,才能实现全球的和平与繁荣。

其次,全球共和制有利于解决全球性问题。

在当今世界,许多问题都已经超越了国家的边界,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来解决。

例如,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

而在现行的国际体系下,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竞争使得解决这些问题变得困难。

只有通过全球共和制,才能让各国共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

最后,全球共和制有利于促进全球的公平与正义。

在现行的国际体系下,发达国家往往占据着更多的资源和权力,导致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地位。

而通过全球共和制,可以建立起更加公平的国际秩序,让各国在全球事务中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和权利。

正如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所说,“在一个不公平的世界中,没有人能够享有真正的自由。

”只有通过全球共和制,才能实现全球的公平与正义。

反方辩手观点,不应该推行全球共和制。

首先,全球共和制可能会导致国家主权的丧失。

在全球共和制下,各国将不再拥有完全的自主权,而是需要遵循全球共和制的规则和决定。

这可能会损害一些国家的利益,导致国家主权的丧失。

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说过,“国家主权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原则,任何国家都不应该轻易放弃自己的主权。

”。

其次,全球共和制可能会导致全球的统一化和同质化。

在全球共和制下,各国需要遵循统一的规则和标准,这可能会导致全球的文化多样性和民族特色受到威胁。

正如印度作家阿米塔夫·甘地所说,“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每一个文化的独特性。

”只有通过保持各国的独立性和多样性,才能实现全球的文化繁荣。

中国 联合国五常

中国 联合国五常

中国联合国五常联合国五常国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俄罗斯联邦(俄罗斯)、美利坚合众国(美国)、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法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俗称五常),分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俄罗斯联邦(俄罗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和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法国)、美利坚合众国(美国)。

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及原则,安理会负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是唯一有权采取强制行动的联合国机构,其中五大国有安理会否决权。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的五位创始成员国,即二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国中的4大国和参加反德同盟的法国。

《联合国宪章》第二十三条第一款中明文规定:“中华民国、法兰西、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美利坚合众国应为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

1958年起,法兰西改称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席次,蒋介石的代表在非法占据的席位上被驱逐。

1991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席次为俄罗斯联邦所继承。

成为常任理事国,不仅需得到所有联合国会员国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票,且现任的所有常任理事国的赞成票亦是必要条件成为常任理事国的条件:1、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二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2、大国;3、联合国的创立国。

五常的特权:1、五常的席位可以继承,但是仅限于这五个国家本土的政权,比如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继承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席位,俄罗斯继承苏联的席位等。

2、《联合国宪章》第27条第3款指出,安理会关于一切实质性事项(非程序事项)的决议,应该由常任理事国在内的9大理事国同意,只要有一个常任理事国不同意,此次决议都无法通过。

3、《联合国宪章》41条规定,安理会可以动用经济关系,在海、陆、空,无线电等等方面,封锁那些存在安全问题的国家。

如果41条的办法无效,可采取42条的办法:动用海陆空军发起示威,封锁,甚至军事行动。

革命的必要性

革命的必要性
正义性:.满族人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孙中山一直推行“五族共和”的民族和解政策,近代中国革命之正义性并不在于满族人统治不合法不合理,何况,他们也创造了辉煌的“康乾盛世”。正义性主要是晚清政府卖国求荣,软弱无能,对内镇压百姓剥削民众,而近代中国的辛亥革命是提倡“民权”,实行三民主义。
进步性:进现代中国革命经历了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民主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它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给人民带来了思想上的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而五四运动打响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枪,五四运动具有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具备的特点,它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的群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展现了新的面貌。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开始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进行革命斗争,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线。在经过曲折艰苦的斗争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代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最终胜利。
现在的中国只会是帝国主义列强的原材
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
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
我们不得不拿起武器,
保卫自己
的祖国,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同时,
中国人民的革命是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华民族的解放。
毛主席曾
说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我认为中国人民的革命
是必要的,
因为帝国主义是在侵略中国,
义之后,
革命与改良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
改良派对于革命的负面影响和破坏也
愈烈,
革命与保皇之间的斗争也愈演愈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篇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的标志是______a.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标志着我国初步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共和国的必要性
1.绪论
1777年到1787年,刚刚脱离大英帝国的北美十三州度过了邦联制之下的十年。

对这十三个州而言,这段时期可谓是风雨飘摇,举步维艰。

美国面临着诸多困境:1.国防力量极弱,无力应对来自英法等欧洲强国在北美的军事压力,亦无力保卫本国海上商业利益。

2.中央政府没有经济权利,对内不能消除各州之间的贸易壁垒,加强各州之间的商品流通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对外无力对外国的商品输入做出有效反映,借以保护本国工业。

3.1786年的谢斯起义暴露了美国邦联政府的软弱无能,使其失去了人民的信任。

细究邦联难以维持下去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因为美国人在脱离英国之后,极其珍视来之不易的自由,极度害怕专制的再次出现,甚至于有些矫枉过正。

这种情绪表现在对待中央政府的态度上便是对中央政府的极度防范,生怕其侵夺州权,进而侵犯神圣的个人自由。

于是,各州在几乎没有交出任何权利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中央政府——邦联。

邦联政府作为一个既没钱,又没权,靠各州交钱维持正常活动,手里也没有像样的军队的中央政府,对内难以驾驭拥有主权,相当于一个独立国家的各州;对外难以应付拥有庞大财力和强大军队的欧洲诸国。

这个类似于当今的联合国的邦联政府,在行使一国政府的职能时必然表现为软弱无能,出问题只是迟早的事。

1787年,美国的国父们制定了《联邦宪法》,提出了一个新的国家模式,用以解决邦联所面临的难题,这一模式便是在各州这些小共和国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大的共和国,成立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央政府,将更多的权利赋予中央政府。

由于邦联的不佳表现,美国社会对于建立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央政府已经形成了共识,成立大共和国有了事实上的必要性。

那么,成立大共和国有没有理论上的必要性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第十篇中对党争与成立大共和国的必要性的论述吧。

2.党争及其消除
麦迪逊首先指出了人们对政府的不满来源于党争精神给美国政治带来的“不稳定和不公正的影响”。

1关于党争,中国有一个成语可以概括其本质,这便是“党同伐异”,而麦迪逊对党争的看法是“一些公民,不论是全体公民中的多数或少数,团结在一起,被某种共同情感或利益所驱使,反对其他公民的权利,或者反对社会的永久的和集体利益。

”2 很显然,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党争都是为社会所不容的。

党争的目的往往是为了满足一部分人利益,而非所有人的利益。

于是,党争的结果不是获胜的一方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忽视甚至伤害其他人的利益,就是党争双方两败俱伤,谁的利益都得不到维护。

而且党派间的争斗会造成社会的动荡,影响国家内部的团结。

因此,党争可谓是百害而无一利。

历史上,各国都极力消灭党争,这也是麦迪逊指出的消灭党争危害的方法中的第一条:消除党争的原因。

3
麦迪逊认为消除党争的原因有两个方法:1.取消自由;2.同化人民。

4
党争之所以可以出现是因为人们可以自由的结成党派去争取团体的利益。

所以,没有自由便没有党争。

然而,这一条在美国根本行不通,为了政府的稳定而取消美国人无比珍视的自由,在麦迪逊看来无异于因噎废食,是无比愚蠢之事。

而中国的政治实践也证明以完全取消自由的方式消灭党争难度极大。

中国的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也是在不断取消官员和读书人在各方面的自由,并且中国也一直希望消灭党争,然而即使是在中国的中央集权达到巅峰的清朝,人们实际上的自由依旧存在,党争也没有消失。

由此可见,通过取消自由来消除党争是不应该的,也是基本不可能的。

当然,如果所有人有相同的利益,党争也就无法存在了,正如老子所言“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5然而,恐怕也只有所有人都处在“无知无欲”的状态之下时,人们才会拥有完全相同的利益——吃饱穿暖吧。

但是,人类社会是不断
发展的,人群的分化是必然的,当人类走出了分工合作的第一步后,便无法再回到利益完全相同的状态了。

正如亚当·斯密所言:“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6人类逐利的天性使我们永远追求进步,分工合作和由此带来的利益分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再加上人们在性格,天赋和成长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差异。

让所有人拥有相同的利益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只要我们还需要国家,党争就永远不会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

制度安排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解决党争对国家安定的威胁。

3.限制党争及其与国家规模的关系
由于无法彻底消灭党争,又不能放任党争危害美国的稳定和公正,所以麦迪逊提出了消灭党争危害的第二个方法:限制党争的影响。

7
那么,如何控制党争的影响,最大限度的减少其造成的不良后果呢?我认为,首先应该为党争建立规则。

只有遵循一定规则的事物才是有可能被限制的,如果党争不受任何规则的约束,便会一发不可收拾地演变为国家和人民的灾难。

正如民国初年的政治,党争在军队力量的介入和暗杀、贿赂等各种非法手段的运用中蜕变为一场场闹剧或战争。

因此,没有控制的党争必然失控,稳固的规则是控制党争危害的基础。

当然,麦迪逊是幸运的,或者说,美国人是幸运的。

基于西方文化将政治与辩论相联系的特点和对个人自由的极度热爱,美国的党争一开始便是建立在遵守法律规定,以选举斗争为基本方式,基本排除军队干预这样的基本文化共识和规则体系之上的。

在这样一个前提下,麦迪逊提出了关于国家规模和限制党争之间的关系的问题。

孟德斯鸠说:“由于共和国的性质所决定,共和国的领土应该狭小”,8这基本上是当时人们的共识。

因为历史上的所有成功的非专制政府,不论是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政府,还是以罗马为代表的共和政府,规模都不大,而罗马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变也部分由于共和政府无法适应国家规模的不断扩大。

所以,大共和国普遍不被看好。

美国各州在选择政府形式时,基本上是以共和政府为主的,因为美国无法接受专制政府,而纯粹的民主政府也不可能在各州相对庞大的领土上建立,因为让数万平方公里领土上的数以万计的公民直接参政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纯粹的民主政府必然是建立在狭小的领土上的少数人的政府。

这样的政府由于人数和地域的局限,某一种感情或意见极易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这些人又极易联合起来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形成多数的暴政。

因此,纯粹的民主政府是党争的恶果滋生的温床。

而代议制的共和政府便成为了美国各州的首选,因为是人民选举代表,而非直接参政,因此,共和政府可以统治更大的区域和更多地人民,再加上从英国人那里继承的议会传统,美国各州顺理成章地建立了各自的共和国。

然而,共和国可不可以变得更大呢?
在限制党争方面,共和政府显然比民主政府更具优势,一方面,共和政府一般规模较大,公民人数的增多和地域差异的扩大增加了在大多数公民间形成共同利益的难度,较大的领土上会产生因不同的地方利益而形成的许多党派,极大地减小了某一党派占据绝对优势的可能性。

显然,在这个意义上,共和国的规模越大,控制党争的影响就越容易。

大共和国比小共和国更具优势。

另一方面,选举代表参政可以集中反映民意,从而找出人民和社会的长远的、真正的利益,有效地防范人民因为某些特殊情况而产生的盲目的情绪导致的错误决定和一部分人因见识的不足而只顾眼前利益的倾向导致的危害社会长远利益的决策。

与纯粹的民主政府相比,共和政府选举产生的代表因其较高的政治素养而较容易消除党争不顾长远的缺点。

显然,由于大共和国的代表是由更多的公民选举出来的,因为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而且可以更好的防范贿选等非法手段,所以大共和国的代表的政治素养要优于小共和国。

综上所述,不论从政治实践的层面还是理论层面来看,在1787年的美国,在13个小共
和国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大共和国都是有其必要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