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合集下载

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培养及产物性质研究

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培养及产物性质研究

白、 多糖、 脂类 、 纤维素和核酸等高分子聚合物 。较无机和
有机 合成 絮凝 剂 , 微生 物絮 凝剂 具有 产生 菌易 得 、 效 、 高 无 毒 、 分解 等优点 , 易 可广 泛应 用 于污 水 处 理 、 药 工业 、 医 矿 产工 业等 方 面 。 目前微 生 物絮凝 剂 研究 中需 要 解 决 的 主要 问题 是 筛
2 0/ i 振 荡 培养 1 h 然后 以 5 的接 种 量接 到 盛 有 0 rm n下 2, % 发 酵培 养基 的发 酵 罐 中 ,O【,0 rmi 3 。 5 0/ n下进 行发 酵培 养 。 =
1 材料 与方 法 1 1 实验 材料 . 样 品来 源 : 集 污 水 处 理 厂 、 水 养 殖 场 、 流 人 海 采 海 河
满刻度 , p 调 H值 至 70 振 荡均匀后放置 5 i, 1m ., mn 取 0 L
上 清液并 以蒸馏水 为参 比溶液 , 用 紫外 可见 分光光 度 计 应 在 50 m下 测定 其 吸光度 , 5n 并用 以下 公式 计算 其 絮凝 率 。 絮凝 率 =( B / 0 A— )AX 0 % 1
微 生物 絮凝 剂 ( co i lcua t, S 是 一 类 由 Mi ba Foclns MB ) r l
微生 物产 生 的具 有 絮 凝 活 性 的次 生 代 谢 产 物 , 括 糖 蛋 包
在 2 mL比色 管 中 加 入 2 mL 0 5 高 岭 土 悬 浊 液 、 5 0 .% 1 1 C C,溶液 以及 0 5 mL % a 1 . mL发 酵上 清 液 , 馏水 补 加 至 蒸
口、 活 污水排 放 口等污 染严 重地 区 的污泥 。 生 细 菌 筛 选 培 养 基 : 萄 糖 2g 酵 母 汁 05 , 葡 0, .g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研究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研究

68·FOOD INDUSTRY 刘云 王琳 河南格瑞德环境检测公司 贾保军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和分离划线法进行菌种的分离。

对培养2-3d的培养皿进行观察,根据形态和颜色的差异,分离得到较纯的微生物菌株。

将分离得到的菌株接种到筛选培养基中,于32±0.5℃,150r/min培养72h,对发酵液进行初步絮凝活性的检测,得到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

絮凝活性的测定。

在50mL具塞比色试管中加入2mLl%CaCl2溶液,0.2g高岭土,定容,调节pH值为9,再加入3mL培养液摇匀,静置10min,吸取上清夜于比色皿中,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660nm处测定上清夜的吸光度(OD660),以不加发酵液的培养基为对照。

通过计算确定其絮凝活性。

絮凝率(%)=(A-B)/A×100%式中:A——对照在660nm处的吸光度B—样品在660nm处的吸光度培养条件的优化。

对筛选出来的四株菌株, 分别改变培养条件, 如培养基的成分及初始pH值、培养温度、摇床转速等因素,测定培养液的絮凝活性, 以确定微生物产絮凝剂的最优培养条件。

结果与分析分离筛选结果。

通过菌种的分离,并将纯化后的菌株经初筛和复筛后共获得4株具有较生物絮凝剂是利用微生物技术,通过生物发酵、抽提、精制而得到的一种具有生物分解性和较高安全性的新型、高效、无毒的廉价水处理剂,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已经筛选到了许多能够产生絮凝剂的微生物。

产生絮凝剂菌分布广泛,在土壤与污水中分布较多,且种类繁多。

目前对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还多局限于实验室水平的菌种筛选及特性研究。

 获得高活性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研究其培养条件, 降低生产成本是后续研究和开发应用的基础。

本文通过对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的分离筛选,得到4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菌株,并分析其最优的培养条件,为高活性微生物絮凝剂的产生及其实际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材料与方法菌种的来源。

本研究以某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为对象,筛选得到4株具有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并对其最佳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实验。

微生物絮凝剂的筛选

微生物絮凝剂的筛选

微生物絮凝剂(microbial flocculants,MBF)是微生物在生长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絮凝能力的高分子有机物,主要成分是粘多糖,蛋白质,纤维素等。

不光具有絮凝剂特性外,其生物降解性良好并且无二次污染等特性引起广泛关注。

国内外学者筛选的几十种产絮凝剂微生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Kurane利用红平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研制的微生物絮凝剂NOC-1,对河水、粉煤灰水、纸浆废水、泥浆水等均有很好的絮凝和脱色效果,也是目前唯一工业化应用的微生物絮凝剂。

而新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培养条件的优化、絮凝率的提高及用量的降低都是当前微生物絮凝剂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

本研究从新疆达坂城盐湖采集了5份土样进行筛选,将获得的2株产高活性絮凝剂的芽孢杆菌XN-1 XN-2,通过单因素实验设计和均匀实验设计确定碳源、氮源、温度、摇菌时间、接种量、摇床转速等因素来确定该微生物产絮凝剂的适宜条件,以期提高微生物絮凝剂絮凝率并且降低培养成本,为微生物絮凝剂工业化的生产提供参考。

1实验1.1主要设备1.2材料1.2.1菌种来源取自新疆达坂城盐湖底泥及周边林带土壤中筛选出来2株能够产微生物絮凝剂的细菌1.2.2实验所用培养基(1)富集分离培养基蛋白胨10g,酵母浸粉5g,NaCl 5g,蒸馏水1L,pH7.0-7.2,灭菌(121℃, 30min)。

(2)发酵培养基葡萄糖20g,K2HPO45g ,KH2PO42g,NaCl 0.1g,MgSO4·7H2O 0.2g ,(NH4)2SO4 0.1g,尿素0.5g,酵母膏0.5g,蒸馏水1L,pH 7.5~8.5,灭菌121℃20min。

1.2.3高磷土悬浊液:取高岭土4g到1L烧杯中,加1000ml蒸馏水,搅拌均匀。

1.3实验方法1.3.1菌株的筛选将土样用无菌水制作成土壤悬液,采用平板划线分离并纯化菌种,获得纯化菌株,将纯化的菌株接至250ml装液量为50ml的发酵培养基中,放入摇床设定温度30℃、转速150r/min条件下摇培72h。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的研究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的研究
维普资讯
2 0 年 2月 08 第 2期 ( 总第 1 ) 1期 1
广 西 轻 工 业
G A G I O R A FL H D S R U N X U N L O I TI U T Y J G N 食 品 与 生 物
微 生物 絮凝 剂 产 生 菌 的筛 选及 培 养条 件 的研 究
表 2 不同氮源对该 茵生絮凝荆的影响
氮源 蛋白 胨 牛肉青 豆芽汁 马铃薯汁 №l N 卜 0 ⅡN 3
1 材料 与 方法
11 菌 种 来 源 . 污水 沟 污水 和 污 水 处 理 厂 的活 性 污 泥 。 12 培 养基 . 蔗 糖 3 gL Na 0 . / ,Mg 0 ,H: . L, K 1 0 /, N 330 L g S 47 0 5 0 C 05 / e O . gL K HP . /, H 自然 。 .gL F S 40 1/, 2 O4 1 L p 0 0 g
15 培 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对该茵产絮凝剂的影响 . 改变培养基碳源 、 源、 氮 初始 p 培养时间 、 H、 培养 温度及摇 床振荡速度等条件 , 测定培养 液絮凝率 。

蓉 o 4
!O
培 #时间 ( r h)
图 2 3  ̄ 时培养时间对絮 凝活性 的影响 02 (
絮凝取 % 4. )7 6
5. 6 8. 8 7 6
86 Z
骶2
5. 5 3
223培养基初始 p .. H值 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H值在 5 — , 菌体生长量多, p .7 0 0时, 絮凝效果 好。尤其是 p H值在 6 . 菌体生长最好, 0时, 絮凝率接近 9 %。 0
2. . 4培养 时间的影响 2
2 结果 与讨论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效果试验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效果试验

2013年第39卷第9期工业安全与环保Sept em ber2013I ndust r i al Saf e t y a nd Envi r onm e nt al Pr o t ect i on23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茵的筛选及其絮凝效果试验*田连生(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环境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扬州225127)摘要采用富集培养和稀释平板法,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絮凝剂产生菌株Px一1,研究了该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絮凝效果以及絮凝活性分布。

通过蒽酮等显色反应初步确定该菌株产生的是以多糖为主的高分子絮凝剂。

在最佳培养条件下,即初始pH值为7、投液量1%、培养48h、装液量50/250m L时,絮凝率达到95.3%。

在农药厂废水处理方面优于聚合硫酸铝。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培养条件多糖Scr ee ni ng of Fl oee ul ant Pr oduci ng St r ai n PX-1and i t s Fl oeeul al i on E f f ect T es t删Liansheng(J/angsu E m.v;r onm en t a/B i ot e chndo gy R e se ar c h and D eoel opm e nt C enter,Y angxbu Po l yt e chni c I nst i t u t e ya懈bu,Ji angsu225127)A bs t r a ct A f l oeeu l ant produci ng st l:ai l l PX一1i s s eroe ned fr om act i v at ed sl udge by t he e nr i c hm e nt cul t ur e a nd di l ut i onp‰m et hod.It s opt i m a l cul t ur e co ndi t i on,f l o ccul at i n g r at e a nd f l occul at i ng ael ivi t y di st r i but i on i s r es pect i ve l y st udi ed.I ti s pr el i m i nar i l y det er m i ned by ant h.1'snonc co|or r eaet l on t hat t h i s s t r ai n is pol ym er t l oc eul ant,m ai nl y m a de fr om pol F戳w.cha-r i de ext ra cel l ul a r.Thef l oc eul at i ng r at e0811r each95.3%under t he opt i m a l cul t ur e con di t i o ns of i ni t i al pH7,i nv ent o r y r at-岖l%,cul t ur al t i m e48h,c ul t ur e m edi ul n eapoei t y50/250m L,super i or t o pol yal um i ni um st/I f/l i e i n p枷ci ac f act or y w a st cw a t e r t r eat m eal t。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性能研究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性能研究

生 物 絮 凝 剂 是 一 类 由 微 生 物 产 生 的 有 絮 凝 活 性 的 代 谢 产 物 , 多 糖 、 白 质 、 维 素 等 … 。从 其 来 源 有 蛋 纤 看 , 属 于 天 然 有 机 高 分 子 絮 凝 剂 , 此 它 具 有 天 然 有 机 高 分 子 絮 凝 剂 的 一 切 优 点 。生 物 絮 凝 剂 是 一 种 也 因 新 型 、 效 、 价 、 毒 、 二 次 污 染 的 水 处 理 剂 , 能 快 速 絮 凝 各 种 颗 粒 物 质 , 其 在 废 水 脱 色 、 浓 度 有 高 廉 无 无 它 尤 高 机 物 去 除 等 方 面 效 果 独 特 。 目前 , 国 生 物 絮 凝 剂 的 应 用 大 部 分 还 处 于 实 验 室 研 究 阶段 , 正 工 业 化 的 我 真 较 少 。 土 壤 和 活 性 污 泥 被 认 为 是 筛 选 和 分 离 絮 凝 剂 产 生 菌 的 最 好 源 泉 , 其 是 活 性 污 泥 , 是 絮 凝 剂 产 尤 它 生菌 的 主要来 源 , 为活性 污 泥本 身就 是 以絮凝 性 细菌 为 中心形 成 的各种 微 生物 的聚 集体 因 液模 拟 待处理 的废 水 , 用 生物 絮凝 剂 进行 实验 , 其 絮 凝活 性及 絮凝 条 件进 行优 化研 究 。 利 对 。 所 以 本 实
活 性 较 高 且 稳 定 的 菌株 , 别 命 名 为 M1M2 M3 N 。 对 其 中 l株 进 行 絮凝 活 性及 絮凝 条 件 的研 究 , 絮凝 活 性 物 分 、 、 、5 其 质 主 要 为 菌 体 分 泌 物 , 菌 可 产 生高 絮凝 活 性 的 最 佳 絮 凝 条 件 : 于 浓 度 为 1~ g L的 高 岭 土 , 佳 助 凝 剂 为 1 该 对 9/ 最 % 的 C C 投 入 量 为 4 / ,H 值 为 9 絮凝 率 可 达 9 % , 有 良好 的热 稳 定 性 , 于 工 业 化 生产 。 a 1, 0mgL p , 8 具 适 关 键 词 : 凝 剂 产 生菌 ; 物 絮凝 剂 ; 絮 生 絮凝 活性 ; 絮凝 条 件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鉴定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鉴定

5 00 ) 3 0 1
(. agi 1 Gu n x Unv ri f Nain l i , n i g, a g i 5 0 0 , ia 2 Gu n x a h r iest o t ai e Na nn Gu n x , 0 6 Chn ; . a g iTec e y o材 料 .
1 1 1 茵种 来源 菌 种 的样 品采集 于广西 民族 大学 . . 校 园花 圃中的土 壤 , 宁市 西乡 塘 区相 思湖 的湖水 和 南
湖底 淤泥 中 。每个地 方采集 3 , 9份样 品 。 份 共
1 1 2 实 验 仪 器 . .
Ke r s mir b a f c ua t ,sr i s s r e i g, e t ia in y wo d : c o il l c ln s ta n , c e n n i n i c t o d f o
微 生物 絮凝 剂 ( co i l cl t简 称 MB Mi ba f cua , r l o n F)
工程手 段实 现产业 化 , 因而微 生物 絮凝剂 的开发是 大
有前途 的 。 是 , 但 絮凝剂用 量 大 , 本高 等问题 给微 生 成 物 絮凝剂 在工 业 上广 泛 应用 造成 了巨大 障 碍L 1 。因 此 , 找高效 絮凝 剂产 生菌 , 寻 提高 絮凝 活性 , 降低 絮凝 剂用 量 已经成 为 絮凝 剂 能否 在 工业 中得 到 推广 应 用 的关键 所在 。 本试 验从 土 壤 、 湖水 、 底 淤 泥 中筛 选 到 2株 高 湖
是 一类 由微 生 物产 生并 分 泌 到 细胞 外具 有 絮 凝 活性 的代谢 产 物[ ] 具有 良好 的絮凝 沉 淀性能 , 1 。 安全 、 无 毒, 易于 生物 降解 [ 。已知 的微 生物 絮凝 剂 有糖 蛋 5 ] 白、 多糖 、 维素 和 D 纤 NA 等 [ 。微生 物絮 凝剂具 有 7 叫] 安全 、 高效 、 可生 物 降解 和对 环境无 害等优点 , 且能 并 产 絮凝 剂 的 微 生 物种 类 多 ,生 长 快 ,易 于 采 取 生 物

微生物絮凝剂菌株的培养条件优化

微生物絮凝剂菌株的培养条件优化
g n zn u n i n e e a u e e ii g q a t y a d t mp r t r . t Ke r s fo c l t n;mir o g n s ;mi r y wo d :l c u a i o c o r a im c o—b ol c u a t rh g n lts i f c l n ;o t o o a e t o
第3 7卷第 1 0期
21 0 2年 1 0月
环境 科 学 与 管 理
ENⅥ R0NM哐NTAL CⅢ NCE S AND ANAGEM ENT M
Vo . 7 1 3 No 1 .0
0c .2 2 t 01
文章编 号 :6 4-6 3 ( 0 2 1 0 5 0 17 1 9 2 1 )0— 1 0- 3
关键词 : 絮凝 ; 生物 ; 微 微生物絮凝剂 ; 正交试验
中 图 分 类 号 : 12 X 7 文献标识码 : A
Op i z to fCut r n i o o ir — o o c ln ce im t miain o l e Co dt n f rM co— Bif c u a tBa tru u i l
行 菌种培养增殖 , 中筛选 出具有絮凝活性菌种 , 为 J 。在原特定 的培养基基础上 , 从 记 3 对培 养基 的组成 和培养 条件进行优 化 , 进行 了正交实验设计 , 选择影 响微 生物絮凝 弃发 酵培 养基 的碳 氮源 (I) 培养温度 ( I 、H值 】 、 I)p ( 和通 气量( 等 4因素进行试验 , Ⅲ) Ⅳ) 得到 了J 3茵最佳 培养条件 。
h s b e b a n d.Th se p r n p i z d t e c mp sn n u t r o d t n o u t r d u b s d o rgn l u t a i n a e n o ti e i x e me to t i mie h o o i g a d c l e c n i o f l e me i m a e n o i a l v t u i c u i c i o

微生物絮凝剂方案

微生物絮凝剂方案

微生物絮凝性产生菌的筛选一、引言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的有絮凝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如糖蛋白,粘多糖,蛋白质,纤维素,和DNA等,是一种高效、安全、能自然降解的新型水处理剂。

二、材料和方法1.、菌种来源:河南大学金明校区池塘污水一份、河南大学金明校区池塘淤泥一份、河南大学金明校区旁农田土壤一份2、实验器材:超净工作台、恒温振荡培养箱、离心机、721型分光光度计、高压灭菌锅。

3、培养基配制:分离培养基:牛肉膏3 g,蛋白胨10 g,NaCl 5 g,琼脂15~20 g,水1000 mL ,pH 7.0~7.2,121℃灭菌20 min。

发酵培养基:葡萄糖20 g,KH2PO4 0.2 g,K2HPO4 0.5 g,(NH4)2SO4 0.2 g,NaCl 0.1 g,脲0.5 g,酵母膏0.5,MgSO4 0.2 g,水1000 mL,pH 7.0~7.2,121℃灭菌30 min。

三、菌种的筛选1、样品的预处理:(1)用烧杯量取污水一份,用六层纱布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2)称取土样10g,放入盛90mL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烧瓶中,振摇约20min,使土样与水分混合,使细胞分散,制成土壤菌悬液。

(3)淤泥同上2、初筛①分离:取4个灭菌试管,分别加9mL灭菌水。

取1ml水样注入第一管灭菌水中,摇匀,在自第一管取1mLl至下一管灭菌水中,如此稀释到第四管,稀释度分别为10-1 、10-2、10-3、10-4 。

取稀释度10-2、10-3、10-4 的菌悬液0.2mL置分离平板中涂布均匀,37℃倒置培养24h。

②筛选:在超净工作台中,用接种环挑取所要筛选的菌种,接种于装有50mL发酵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在37℃,120r/min恒温振荡器中摇瓶培养72h,培养结束后取培养液5mL在3000r/min下离心15min。

取2mL上清液加入100ml的4g/L高岭土悬浮液中,振荡均匀,同时以不加培养液的高岭土悬浮液进行对照,观察现象,以絮凝出现时间和程度作判断絮凝活性的高低进行初筛。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特性的研究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特性的研究
Ke r s Mir b a o c l n ; le u ai n r t ;S a e y wo d : co i f c u a t F o c lt ai ll o o w g
水资 源 的短缺尤 其 是 现 实 可利 用 的 淡 水 资 源 的缺 少 日 受到 重视 , 体 的污染及 各种 污水 的处 理成 为 了学 者 益 水 们关 注 的热点 , 絮凝技 术 以其 基建 投 资 少 , 处理 时 间短 的 特点 广 泛 应 用 于 水 处 理 领 域 , 其 是 各 种 污 水 的 预 处 尤 理 。微 生 物 絮 凝 剂 ( c b l l cl t B f cu Mioi o ua 或 i oc- r a fc n o l l t为通 过直 接利用 微生 物 细胞 、 提取 物或 代谢 产 物 a) n 细胞 提取 、 制而得 到 的有 絮凝 活性 的物 质 , 精 克服 了无 机 和 有 机 高分 子 絮凝剂本 身 固有 的成本 高 、 絮凝 效果 有 限及 存在 二 次污染 且对 人体 有 害的缺 陷 , 成为 了一 种 高效 、 毒 、 无 无
过 一定 时 间的发酵 培 养 , 培 养 液进 行 絮 凝试 验 , 选 出 用 筛 具 有絮凝 活性 的絮凝剂产 生菌 。 12 1 微 生 物 絮凝 剂产 生菌初 筛 在 试 管 中加 入 lm .. OL 浓度 为 4/ gL的高 岭土悬 浊液 ,% 的 CC 1 a 1溶液 10 L .m 及 絮凝 剂样 品 10 L 轻轻 振 荡 , 置 1mn 目测 絮 凝 剂样 .m , 静 0 i, 品的絮凝 活性 判断标 准 : 与不加 絮凝剂 样 品的悬 浊 液对 先 比 , 入 絮凝剂 的高 岭土悬 浊液 是否 比不加 絮凝 剂 的悬 看加 浊液 沉降 的快 , 动 试 管 , 沉 降 下来 的颗 粒 是否 凝 聚 再摇 看

降解六硝基生产废水微生物絮凝剂的驯化及培养条件优化

降解六硝基生产废水微生物絮凝剂的驯化及培养条件优化

化工中间体Chenmical Intermediate582013年第02期科研开发任文萍摘要:[目的]驯化培养出降解六硝基生产废水高效絮凝剂产生菌,并优化其培养条件。

[方法]利用含六硝基生产废水的固体培养基对几株较高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进行逐级驯化培养,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六硝基生产废水COD 去除率为评价指标,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

[结果]通过驯化培养得到一株高效降解六硝基生产废水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该菌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碳源为葡萄糖、初始PH 为8、培养时间60h 、培养温度34℃。

[结论]在最佳培养条件下,废水COD 去除率可达65.38%,微生物絮凝剂M BF SY -1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水处理剂。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废水驯化培养条件中图分类号:TQ5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T1672-8114(2013)02-058-03(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山西太原030051)目前,对六硝基(HNS )生产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的报道很少,主要有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法[1]、微生物法[2]、微生物絮凝法[3]。

虽然都有一定的处理效果,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法存在设备腐蚀、管道堵塞、运营成本高。

微生物法存在投加量大,处理周期长等问题,它们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应用。

因此新型、高效、无毒、廉价的微生物絮凝沉淀法成为了处理六硝基生产废水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利用六硝基生产废水驯化培养筛选得到高效降解HN S 生产废水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以HNS 生产废水为对象研究了培养基,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对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效果(COD 去除率)的影响,优化培养条件,为高效降解HN S 生产废水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生产和应用提供基础。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菌种来源。

前期实验室保存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中对高岭土悬液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4株菌种,絮凝率均在80%以上。

1.1.2培养基。

驯化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降解六硝基生产废水微生物絮凝剂的驯化及培养条件优化加入一定量的六硝基生产废水。

高效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优化

高效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优化

高效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优化陈成;刘人荣;夏祥;邱成书;谢翼飞;陈存【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46)006【摘要】[目的]筛选和优化高效生物絮凝剂产生菌.[方法]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高活性的生物絮凝剂产生菌株B17,从生理生化特征、形态特征等方面对该菌进行初步鉴定,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培养时间、碳源、氮源、碳氮比、初始pH、接种量等培养条件.[结果] B17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优化后发酵培养基的碳源为乳糖,氮源为乙酸铵,碳氮比为20∶1,发酵初始pH为6.0~7.0,接种量为3%,在该最优组合的发酵条件下以30℃、160 r/min培养24h,絮凝活性可提高25.0%~ 38.3%.[结论]该研究可为筛选高效的絮凝剂产生菌、优化菌株的培养条件、提高絮凝剂的活性提供借鉴.【总页数】4页(P52-54,61)【作者】陈成;刘人荣;夏祥;邱成书;谢翼飞;陈存【作者单位】成都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1130;成都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1130;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成都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1130;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成都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11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1【相关文献】1.2种微生物絮凝剂高效产生菌的筛选和培养条件的优化 [J], 邓冬梅;彭晓春;陈志良;董家华;刘旺;杨兵2.1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J], 欧红香;闫永胜;毛艳丽;朱红力;依成武3.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J], 林瞻;刘旭;陈亚飞;董新姣4.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XNJ1的筛选与絮凝条件优化 [J], 王融;刘云鹏;霍远涛;郭元飞;李顺鹏;蒋建东5.一种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基优化 [J], 周礼;张永奎;陈晓;李万全;徐绍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株高活性产絮微生物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优化

一株高活性产絮微生物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优化
技 研究 开发 计划课 题 ( NO:00 0 1 E 2 1Z 0 一 )国家 自然科 学基 金项 目
( :07 3 4 。 NO 3 80 8 )
1 实验材 料与 方法 11菌种 来源 .
作者 简介: 褚可成 (9 5 , , , 北人 , 1 8 一)男 汉 河 研究生 ; 研究 方 向: 资源与 环境微生物。
中图分类号: 77 X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G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07 ( 02 0 - 0 0 ( 0 - 0 92 1 )2 1- 6
絮凝剂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水处理药剂 ,可使水 筛选得到 。 96 , aa ua . 17 年 N km r j 等人从霉菌、 细菌 、 放
中不 易 沉淀 的 固体 悬 浮颗粒 凝 聚沉 降 . 应用 的絮 线 菌 、 目前 酵母 菌等 菌 种 中筛选 出 l 9种具 有 絮凝 能力 的 凝 剂 有 无机 高 分子 絮 凝剂 、有 机 高分 子 絮凝 剂 和 天 微 生物 , 中以酱油 曲霉 ( priu oa)J02产 其 Asegls ue 70 l s A 18 T kg H等人研 究 了 然 生 物高 分子 絮凝 剂 。其 中 , 机 高分子 絮凝 剂用 量 生 的絮凝 剂效果 最好 。 9 5年 ,aai 无
采用兰州佛慈 中药制药厂废水池旁 的土壤作为
实验样 品 。
第 2期
褚 可 成 : 株 高活 性 产絮 微 生物 的 筛选 及 其培 养 条 件 优化 展 一
12菌种 筛选 .
絮凝率 )( — ) x0 % = A B / l0 A A 对 照上 清液 50 m处 的光密度值 。 B 样 品 : 5n :
微生物絮凝剂可 以克服无机高分子和合成有机高分 好的絮凝和脱色效果 ,是 目前发现的最好的微生物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与研究的开题报告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与研究的开题报告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与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微生物絮凝剂具有结构独特、生物可降解、无毒无害等优点,是一种环保型的水处理药剂。

为获取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需要对产生细菌进行筛选和研究。

研究在市政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水产品养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实际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从自然界中收集多种微生物,通过试管筛选和涂布分离法分离高效细菌,针对其结构和代谢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选出一种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菌株。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微生物菌群分析:从自然界收集多种微生物,进行菌群分析,筛选出具有活性的微生物菌株。

2.微生物分离与筛选:采用试管筛选和涂布分离法对微生物进行分离和筛选,筛选出高效细菌。

3.菌株鉴定和结构分析:通过鉴定学和生化试验对筛选出的高效细菌进行鉴定和结构分析。

4.菌株代谢特征分析:研究代谢途径和产物组成,了解细菌的生长条件和活性。

5.微生物絮凝剂制备并性能研究:采用培养基培养筛选出的高效细菌,利用培养液提取微生物絮凝剂,通过实验测试其在处理废水中的性能表现。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细菌的筛选和研究,具体包括:1.微生物菌群分析:采用16S rRNA基因PCR扩增和测序,对自然界中收集的微生物进行分类和分析。

2.微生物分离和筛选:采用试管筛选法和涂布分离法进行微生物细胞的分离和筛选。

3.菌株鉴定和结构分析:采用鉴定学和生化试验进行菌株的鉴定和结构分析。

4.菌株代谢特征分析:采用色谱等技术对菌株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进行分析。

5.微生物絮凝剂制备和性能测试:采用培养基培养细菌,提取微生物絮凝剂,并通过实验测试其在处理废水中的性能表现。

四、研究目标1.筛选出具有高效絮凝作用的微生物细菌。

2.对高效微生物菌株的鉴定和结构分析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其代谢途径和产物组成。

3.制备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

4.得出高效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工艺和使用方法,为水处理领域提供一种绿色、有效的新型水处理药剂。

1株絮凝剂高产菌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优化

1株絮凝剂高产菌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优化

1株絮凝剂高产菌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优化摘要:从污水中筛选到1株新型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N-7, 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初步鉴定为杆菌。该菌培养32 h进入稳定期,36 h时絮凝活性达到最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表明,菌株N-7最适培养基为初始pH 7.5、培养温度30 ℃、转速170 r/min,在此条件下,所产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率高达91.3%。关键词:菌株筛选;微生物絮凝剂;正交试验;优化Screening of a High Flocculants-producing Bacteria Stain and Optimization of Culture ConditionsAbstract: A new high flocculants-producing bacteria strain N-7 was isolated from wastewater. It was preliminary identified as a bacillus based on its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bacteria reached stationary phase after been cultured for 32 h, and had the maximum flocculating activity after 36 h. According to single-factor and orthogonal test, the optimum flocculants-producing conditions were initial pH 7.5, temperature 30 ℃, rotation speed 170 r/min. The flocculation efficiency in Kaolin suspension reached to 91.3%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Key words: strain screening; bioflocculant; orthogonal test; optimization絮凝剂是一种可使液体中不易沉降的固体悬浮颗粒凝聚沉降的物质。传统的絮凝剂按照其化学成分可分为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两类。其中无机絮凝剂是指利用铁、铝等金属离子沉降液体中不易沉降的固体悬浮颗粒,有机絮凝剂主要是指聚丙烯酰胺等一些具有高絮凝性的有机试剂[1-3]。传统的絮凝剂由于成本低而被广泛应用,但传统的絮凝剂存在二次污染现象,对人类身体健康和自然环境有潜在危害。因此,开发高效、无毒、无二次污染的新型絮凝剂具有重要的意义[4]。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由微生物或其分泌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其絮凝范围广、絮凝活性高,作用条件粗放,可以广泛应用于污水和工农业废水处理中。由于其具有高效、安全、不污染环境的优点,在医药、食品加工、生物产品分离等领域也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5-10]。由于微生物絮凝剂可以克服传统絮凝剂的缺陷,最终实现无污染排放,因此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正成为当今世界絮凝剂方面研究的重要课题。此前,国内外学者分离筛选出的产微生物絮凝剂的菌株有几十种。国外对于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部分已处于工业化,由于微生物絮凝剂成本较高、絮凝活性低,目前我国尚未广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中,本试验从污水中筛选得到1株具有高效絮凝作用的菌株,通过对其絮凝条件的优化,以期为工业化应用奠定理论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菌株来源试验菌株分离自沈阳仙女河污水处理厂以及沈阳西部污水处理中心收集的污水样品。1.1.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麦芽汁培养基、查氏培养基、PDA培养基。1.1.3 菌株分离将污水充分振荡后,吸取1 mL悬浊液,加入到装有50 mL培养基的三角瓶中,160 r/min、28 ℃的条件下振荡培养24 h后取出,用去离子水将悬浊液稀释成浓度梯度为10-1~10-5的悬浊液。分别吸取0.08 mL 悬液涂在筛选培养基平板上。28 ℃培养2~5 d,用平板划线的方法反复划线,得到单一菌株。1.1.4 模拟污水的制备以菌株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作为菌株是否具有絮凝作用的判断依据。用化学纯高岭土和去离子水制成的4 g/L悬浊液作为模拟污水。1.2 方法1.2.1 菌株富集培养与初筛在250 mL三角瓶中加入50 mL液体培养基,挑取筛选培养基上的单一菌株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160 r/min、28 ℃振荡培养24 h。采用高岭土悬浊液测试培养液的絮凝活性。筛选出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1.2.2 菌株复筛将初筛获得的有较高絮凝活性的菌株用平板划线法进行纯化分离,28 ℃恒温培养1~2 d,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待充分生长后选单个菌落接种于装有50 mL培养基的250 mL锥形瓶中扩大培养48 h,培养条件同初筛。试验重复3次,筛选出絮凝率较为稳定的菌株作为本试验后续研究的出发菌株。1.2.3 絮凝活性测定以高岭土悬浮液模拟实际废水,取浓度为0.4%的高岭土悬液100 mL 于250 mL三角瓶中,同时加入2 mL经培养24 h的菌液及5 mL CaCl2溶液,以只加5 mL CaCl2溶液、不加菌液的高岭土悬液作为对照,三角瓶充分振荡2 min,静置8 min,用移液枪吸取上清液,测定其在550 nm处的吸光度。通过公式(1)计算出絮凝率[11-14]。η=■×100% (1)式中:A为对照上清液550 nm处的吸光度;B为样品上清液550 nm处的吸光度。1.2.4 絮凝条件的优化研究培养条件的优化:以筛选培养基的培养条件为基础,通过分别改变培养基的初始pH、培养温度、摇床转数和培养时间等条件测定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率,确定该菌种的最佳培养条件。试验初始pH分别设为6.0、6.5、7.0、7.5、8.0、8.5、9.0,进行了3次平行试验;对培养温度分别设为24、26、28、30、32、34 ℃,进行了3次平行试验;对摇床转速分别为140、150、160、170、180 r/min 进行了3次平行试验。2 结果与分析2.1 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结果试验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分离得到13株菌,编号分别为N-1,N-2,……,N-13;从高氏1号培养基上分离得到7株菌,编号分别为G-1,G-2,……,G-7;从麦芽汁培养基上分离得到4株菌,编号分别为M-1,M-2,M-3,M-4;从查氏培养基上分离得到21株菌,编号分别为C-1,C-2,……,C-21,从PDA培养基上分离得到2株菌,编号分别为P-1,P-2。上述菌株经初筛后得到18株具有絮凝作用的菌株。经过复筛后得到6株絮凝率超过50%的菌株,分别为N-6,N-7,N-13,C-4,C-15,C-19。以上6株菌通过反复接种传代3次后,菌株N-7的絮凝效果最稳定,因此本研究选取N-7作为后续试验菌株。2.2 N-7菌落形态菌株N-7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形成橘黄色半透明菌落(图1),表面光滑、黏稠,单菌落直径0.4~0.6 mm。生理生化试验表明,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孢,接触酶试验阳性,甲基红试验阴性,V-P试验阴性,发酵产酸不产气,轻微水解淀粉,明胶液化试验阴性。2.3 单因素试验结果2.3.1 培养时间将1 mL菌种液接于pH 7.0的发酵培养基中,于30 ℃、160 r/min摇床中培养,试验从第30小时起,每2 h取样进行絮凝率测定,共取7个时间点,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絮凝率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呈先升高再缓慢下降的趋势,在36 h处达到最高点89.0%,随后出现缓慢下降趋势,结合菌体生长曲线可知,菌体在32 h后开始进入稳定期,36 h时菌体数量和活性基本稳定,表明菌体此时产生微生物絮凝剂的效果最佳,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菌体出现老化现象,菌体活性随之下降,菌体的絮凝效果也逐渐降低,因此本试验确定培养时间为36 h。2.3.2 培养基初始pH 制备N-7菌株种子液,取1 mL种子液分别接种于初始pH为6.0、6.5、7.0、7.5、8.0、8.5、9.0的发酵培养基,30 ℃、160 r/min摇床培养36 h,取发酵培养基的菌悬液2 mL加入到高岭土悬浊液中,充分振荡后静置8 min,在550 nm的条件下测吸光值,进行3次平行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培养基初始pH对菌体的絮凝效果有直接的影响,絮凝率呈先逐渐增加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在pH为7.5时最大,达到81.2%。因此菌体絮凝率达到最高的培养基的初始pH为7.5。2.3.3 培养温度取1 mL N-7菌株的种子液分别接种于6瓶初始pH 7.5的发酵培养基中,温度分别设置为24、26、28、30、32、34 ℃,在转速为160 r/min的摇床培养36 h,取发酵培养基的菌悬液2 mL加入到高岭土悬浊液中,充分振荡后静置8 min,在550 nm的条件下测吸光值,进行3次平行试验,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培养温度对菌体的絮凝性也有较大的影响,絮凝率在24~28℃之间逐渐升高,从69.5%升高到87.3%;随后开始下降,因此最佳培养温度定为28 ℃。2.3.4 培养转速取1 mL N-7菌株的种子液分别接种于5瓶初始pH 7.5的发酵培养基中,置于28 ℃、转速分别设置为140、150、160、170、180 r/min,振荡培养36 h。取发酵培养基的菌悬液2 mL加入到高岭土悬浊液中,充分振荡后静置8 min,在550 nm的条件下测吸光值,进行3次平行试验,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转速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菌体的生长繁殖以及代谢物的分泌,因此对絮凝率的影响也很关键,随着培养转速的不断增加,絮凝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转速为160 r/min时达到最高点(87.2%),所以最佳培养转速定为160 r/min。2.4 正交试验结果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菌体絮凝性的大小为考察指标,采用L9(43)正交表,进行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正交试验设计与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4个因素对絮凝率影响大小依次为C、D、B、A,即培养温度的影响最大;结合k值可知,优化提取工艺是C3D3B2A2,即培养时间为36 h、初始pH为7.5、培养温度为30 ℃、培养转速为170 r/min。按C3D3B2A2进行3次平行试验,测得平均絮凝率为91.3%,高于正交试验结果的最大值,因此认为正交试验得出的最优水平是可靠的。3 结论从污水中筛选得到的新型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株N-7,经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出其培养基在初始pH为7.5、培养温度30 ℃、摇床转速170 r/min、培养36 h时所产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率高达91.3%。本试验菌株来自污水中,培养基成本低、易筛选,并且通过对絮凝条件的优化,絮凝效果较好,可以对工农业生产中的污水处理及环境保护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参考文献:[1] 陶然,杨朝晖,曾光明,等.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5,25(8):76-81.[2] 袁辉洲,李素清.产絮凝剂菌的优化培养与絮凝特性研究[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28(5):433-437.[3] 朱艳彬,马放,黄君礼,等.生物絮凝剂絮凝特性与絮凝条件优化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6,22(3):4-8.[4] 张娜,尹华,秦华明,等.微生物絮凝剂的稳定性及其对城市污水厂浓缩污泥的絮凝脱水[J].微生物学通报,2008,35(5):685-689.[5] 昝继轻,林炜铁.一株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J].微生物学通报,2010,37(4):547-552.[6] 江蕙华,马森,方继敏.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活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8990-8993.[7] 史艳丹,刘永军.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特性[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0,5(9):722-725.[8] 王卫平,朱凤香,陈晓旸,等.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J].安徽农学通报,2008,15(19):45-48.[9] 刘丽琼,张艳敏.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四川环境,2009,28(6):109-114.[10] 薛广雷,王龙,郑洪领.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机理及絮凝效果影响因素[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0(1):36-38.[11] 黄凯,李小明,曾光明,等.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1):12-13.[12] YOU Y, REN N Q,WANG A J,et al. Use of waste fermenting liquor to produce bioflocculants with isolated strai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2008,33(13):3295-3301.[13] WANG S G, GONG W X, LIU X W. Production of a novel bioflocculant by culture of Klebsiella mobilis using dairy wastewater[J].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07,36(2):81-86.[14] BOER W D, KOWALCHUK G A. Nitrification in acid soils: Microorganisms and mechanisms[J].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1,33:853-866.。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性能研究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性能研究
维普资讯
第 3 卷 第 1 5 期
2 8笠 00
北 京 化 工 大 学 学 报
J OURNAL JNG OF BEII UNI VERS TY I OF CHEM I CAL TE CHNOL OGY
v0 . 135. No. 1 200 8
测 定 吸 光 度 As , 同 时 搅 拌 的 、 加 待 测 样 品 的 s 以 。 不 高 岭土 悬浊 液上 清 液 测 定 的 吸光 度 作 为 对 照 。 确 来 定 发 酵 液 或 絮 凝 剂 的 絮 凝 活 性 ( 絮 凝 率 来 表 用
征) 1 c。 3
本 文 主要是 从 活性污 泥和 土壤 中分 离和 筛选 产
X MX~1 模 拟 洗 煤 废 水 的 应 用 研 究 表 明 。 F对 其应 用 到处 理 实 际 洗 煤 废 水 中的 前 景 是 可 观 的 。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 价培养 基 ; 廉 絮凝条件 ;多糖 ;红外光谱 ; 洗煤废水
中图 分 类 号 :Q 3 95
引 言
微 生物 絮 凝剂 是 利 用 生物 技 术 , 过 微 生物 发 通 酵 、 离提 取 而得到 的 一种新 型 、 分 高效 、 安全 、 能 自 且 然降 解的新 型 水 处理 剂 。 与 传统 絮凝 剂 相 比, 它不 仅可 以提高 被 絮凝 物 质 的沉 降性 能 , 且 对环 境 无 而
( Ertrp l ) R. yh o oi 所产 絮凝 剂 NO - s C 1的絮 凝效果 最 好 [ 。 目前对 微 生 物 絮 凝 剂 的 研 究 大 多停 留在 实 1 ] 验室研 究 阶段 , 远未 达 到 大 规 模 的 应 用和 工 业 化 生 产 阶段 。制 约 微生物 絮 凝剂发 展 的关键 问题 在 于生 产成本 过 高和 产量过 低 。

土壤微生物絮凝剂菌株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优化

土壤微生物絮凝剂菌株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优化

J nx g c l rl nvri , a ca g3 0 4 C ia i gi r ut a U iesy N n h n 3 0 5, hn ) a A i u t
Absr c : p i m tan CSB3 wi ih fo c ai g a tvt s c o e y p ei n r c e n n t a t An o t mu sr i t h c ultn ci i wa h s n b r lmi a s r e i g h g l y y a d r s r e i g fo 1 tan fb ce a,wh c r s lt d fo 3 k n s o ul v td s i i he a e f n e c e n n r m 7 sr i s o a t r i ih we e ioae m i d fc t a e o l n t r a o r i Po a g La e y n k .By p ei n r d n i c t n,CSB3 wa s o e e s a r d,g a —n g t e sr i . T n t e r lmi a i e tf ai y i o sdic v r d a o rm e ai ta n v he h
为 10rmn 温度 为 3 2 / i, 0℃ , 培养时 间为 2 2 。C B 6— 8h S 3菌株产生 的絮凝剂对 质量 分数 为 5 0 % 高岭土悬浊液 的
最高絮凝率为 9 . %。 31
关键词 : 微生物絮凝剂 ; 筛选 ; 培养条件 ; 作土壤 耕
中 图分 类号 : 14 3 S5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0— 26 2 1 ) —0 1 0 10 2 8 (0 1 0 4 8 7— 6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相应产生出越来越多的各种生产生活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作用。

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三大公害污染物中以废水的危害尤为突出,世界各国对于由污染而引起的水环境质量恶化现象十分重视,各种污水治理方法不断地被开发应用,其中污水的絮凝处理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絮凝剂也被广泛地应用于给水净化、工业用水与废水及城市污水处理以及污泥脱水等水处理工艺中,而且在发酵工业后处理、食品工业、选矿等的固液分离中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水处理工程中常用的絮凝剂有无机絮凝剂、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天然高分子絮凝剂。

无机及有机高分子絮凝剂都具有一定的毒性,且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等,会对人类健康与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1]。

在给水处理中使用最多的无机絮凝剂主要是无机铝盐,如聚合氯化铝(PAC),其对与原水浊度的去处有很好效果,但也会造成处理后出水中铝离子含量过高而易引起老年痴呆症等问题,聚丙烯胺(PAM)作为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代表,虽然用量少,絮体沉降速度快等优点,但其单体有强烈的神经毒性和佷强的致畸、致癌、致突变效应,在应用上也受到很大的限制[2]。

许多国家已禁止或限制使用此类絮凝剂。

同样无机铁盐也是无机絮凝剂的主要代表,但在其使用过程中的不安全性和对环境的潜在二次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实际应用中使用无机絮凝剂会导致处理后的水中残留金属离子,同时产生大量的含铁等污泥,处理处置难度大。

此外铁盐有一定腐蚀性,而且容易残留铁离子,使被处理后的水带有颜色,影响水质感官。

市场上已有被替代的趋势。

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往往需要进行化学改性,而且其絮凝效能大都不如合成高分子絮凝剂,在研究和应用上有较大的局限性。

因此,研究开发安全无毒,絮凝活性高效,廉价,易于降解,不造成二次污染,和对环境友好的新型絮凝剂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所以,微生物絮凝剂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水处理技术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向,幷引起国内外环保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碳氮源的优化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碳氮源的优化

微 生物 絮 凝剂 是 性 弱 [1 90 -1 。要实 现 微 生物 絮 凝 剂 的商 业 化 生
活 性 的高分 子 化 合 物 , 有 絮凝 沉 降性 能 好 、 全 、 具 安 无 毒 、 二 次 污 染 、 于 生 物 降解 等 优 点 , 仅 能快 无 易 不
a d r d cn r d cin c s.S n l a tr e p r n h w d t a h p i lc r o n i o e o r e r 5 g。 一 o n n e u ig p o u t o t i ge f co x e i o me t s o e h tt e o t ma a b n a d n t g n s u c s we e 3 L c r r sa c n . ・ ~u e e p c iey I h sc l r d u t e f c u ai g a t i fMB 1r a h st 8 2 . tr h a d 30 g L r a r s e t l . n t i u t e me i m,h o c l t ci t o F1 e c e 9 . % v u l n vy o
Dee2 0 .01
文 章 编 号 :0 2 2 9 (0 0 0 - 0 9 0 10 — 0 02 1 )6 0 1— 4
微 生 物 絮凝剂 产 生 茵 的筛 选及 碳 氮 源 的优化
陈雍 涵 。 秀杰 高振 王彦杰 洪 。 ,
(. 1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 大庆 13 1 ;. 6 39 2大庆市农业推广 中心 ;. 3大庆市农业委员会 ) 摘 要 :从 污泥 中分离到 1 絮凝剂产生菌 ,命 名为 MB l 。根据 生理 生化实验和 1Sr N 株 Fl 6 D A序列 同源性分 析 ,初步鉴定

絮凝剂产生菌克雷伯氏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

絮凝剂产生菌克雷伯氏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

絮凝剂产生菌克雷伯氏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韩宴秀;莫创荣;周云新;邓国龙;周柳香【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4(014)018【摘要】采用常规细菌分离方法从木薯淀粉黄浆废水中筛选得到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编号为M2.经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反应试验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克雷伯氏杆菌,命名为Klebsiella sp.M2.通过单因素实验对菌株M2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种类、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温度及摇床转速分别为查氏培养基、5、30℃及150r/min.与大部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上清液表现出絮凝性不同,菌株M2的菌体本身表现出絮凝活性;经过使用超声波破碎仪证明菌体本身具有絮凝活性,最佳絮凝率达到93.20%,具有易于运输、便于使用的优点.菌株M2在以蔗糖作为碳源、KNO3作为氮源的情况下絮凝活性最好.【总页数】6页(P177-182)【作者】韩宴秀;莫创荣;周云新;邓国龙;周柳香【作者单位】广西大学环境学院,南宁530004;广西大学环境学院,南宁530004;广西大学环境学院,南宁530004;广西大学环境学院,南宁530004;广西大学环境学院,南宁53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99【相关文献】1.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研究 [J], 易允燕;叶劲松;俞志敏;卫新来;吴克2.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J], 罗平;杨林玉;卫宏毅3.活性污泥中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J], 耿振香;宋丹丹4.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 [J], 石璐;寻立祥;唐受印;戴友芝5.一株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和培养条件优化 [J], 李潭;赵弘毅;王静;韦小玲;刘海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7209210基金项目:沈阳市科技基金资助项目(104102921202205)作者简介:潘多涛(19792),男,宁夏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E 2mail :panduotao @ 文章编号:167223961(2008)0320099205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潘多涛,刘桂萍,刘长风(沈阳化工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42)摘要:从林下土壤中筛选得一株产絮凝剂的细菌X MX 21(其产生的絮凝剂命名为X MX 21F );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淀粉、玉米浆是廉价的碳氮源;通过乙醇提取的方法,从发酵液离心后的上清液中获得絮凝剂粗产品71685g/L ;通过蒽酮反应、紫外扫描以及红外扫描等多种方法手段分析确认X MX 21F 是以多糖为主的高分子絮凝剂,多糖含量为77187%;在实际废水处理方面,通过X MX 21F 对模拟洗煤废水的应用研究表明,其应用到处理实际洗煤废水中的前景是可观的.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廉价培养基;多糖;红外光谱;洗煤废水中图分类号:Q935 文献标志码:AScreening of microbe producing flocculant and optimizationon its cultural conditionsPAN Duo 2tao ,LI U G ui 2ping ,LI U Chang 2feng(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henyang Institute ofChemical T echnology ,Shenyang 110142,China )Abstract :A strain was screened from s oil ,and named X MX 21(the bioflocculant produced byX MX 21named X MX 21F ),which has the highest flocculating activity.C ornstarch and the corn steep liquor were chosen as carbon and nitrogen s ources.71685g/L X MX 21F raw product was obtained from the supernatant by using ethanol.The X MX 21F is mainly com posed of polysaccharide ,which was determined by Anthrone reaction ,ultraviolet spectroscope method and In frared spectra.The polysaccharide content is 77187%.In the treatment of high SS waste water ,X MX 21F shows high flocculating activity.S tudy of X MX 21F flocculating coal 2washing wastewater indicates the actual application potential of X MX 21F.K ey w ords :bioflocculant ;cost 2effective medium ;polysaccharide ;In frared spectra ;coal 2washing waste water0 引言微生物絮凝剂是利用生物技术,通过微生物发酵、分离提取而得到的一种新型水处理剂.与传统絮凝剂相比,它不仅可以提高被絮凝物质的沉降性能,而且对环境无2次污染,使用方便、安全、应用范围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入到这方面的工作中,其中以日本仓根隆一郎筛选出的红平红球菌(R.Erythropolis )所产絮凝剂NOC 21的絮凝效果最好【122】.目前对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未达到大规模的应用和工业化生产阶段.制约微生物絮凝剂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生产成本过高和产量过低.本研究主要目的是从土壤中分离和筛选产絮凝剂的高产细菌,并寻找其生产絮凝剂的廉价培养基,以降低生产成本,并进行了粗产品的提取及成分分析. 第38卷 第3期V ol.38 N o.3 山 东 大 学 学 报 (工 学 版)JOURNA L OF SH ANDONG UNIVERSITY (E NGINEERING SCIE NCE )2008年6月 Jun.2008 1 实验部分111 菌种来源及培养基111.1 菌种来源从沈阳北部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泡菜水、味精厂废水、味精发酵废母液、淀粉厂废水及吉林采集样品进行初筛.目的菌为菌落较粘稠的、粗糙,细胞具有荚膜的细菌【3】.11112 培养基(g/L)(1)基本发酵培养基:葡萄糖20,酵母膏2, MgS O41,K H2PO44,K2HPO41;(2)固体培养基:牛肉膏3,蛋白胨10,NaCl5,琼脂2.(3)种子液培养基(g/L):牛肉膏3,蛋白胨10,NaCl5.112 目的菌株的分离筛选样品经富集培养后,以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为细菌分离培养基,采用稀释法或平板划线法分离并纯化.113 培养条件11311 基本培养条件菌种筛选培养条件:从纯化获得的各菌株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50m L/250m L三角瓶),在摇床(30℃,150r/min)中培养48h.摇瓶培养条件:制得种子液后,用灭菌后的移液管以2%的接种量接入发酵培养基(50m L/250m L 三角瓶)中进行培养,在30℃,150r/min的摇床中培养60h.11312 培养条件优化考察培养基的碳氮源、初始pH值、培养时间、接种量,以及装液量等因素对生产絮凝剂的影响. 114 絮凝率测定方法在50m L烧杯中加入4g/L的高岭土悬浊液28m L及1m L011m ol/L的CaCl2溶液和110m L发酵液(或絮凝剂),用六联搅拌机先快速搅拌3min,再慢速搅拌2min,静置2min,取上清液于550nm处测定吸光度OD550,以同时搅拌的、不加待测样品的高岭土悬浊液上清液测定的吸光度作为对照,来确定发酵液或絮凝剂的絮凝活性(用絮凝率来表征)【4】.絮凝率(%)=(A-B)A×100.其中A———对照组的OD550nm,B———待测样品的OD550nm.115 絮凝剂的提取发酵液高速离心后所得上清液中加入2倍体积乙醇,混匀后在4℃下静置过夜,析出的沉淀物在大容量低速离心机中以3000r/min离心20min,所得沉淀用丙酮洗涤,最后真空干燥得絮凝剂粗品.将粗品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待用.116 性质分析(1)取适量絮凝剂溶液,在200~600nm范围内进行紫外扫描,考察特征吸收峰.(2)取适量絮凝剂溶液,分别用双缩脲试剂、茚三酮、α2萘酚、蒽酮等显色剂进行显色反应.(3)取适量干燥的粗产品,进行红外光谱扫描.(4)通过苯酚———硫酸法【526】测定微生物絮凝剂中的多糖含量.117 实际废水处理应用考察生物絮凝剂在模拟洗煤废水处理中的应用【7】.模拟洗煤废水的配置:在煤场采集原煤样品,将适量的原煤研磨成细粉状.取煤粉过200目筛的细煤粉用自来水浸泡24h,制得4g/L的模拟洗煤废水待处理.2 结果与讨论211 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结果经分离纯化以及实验室现有菌种共46株细菌,初筛获得18株有絮凝能力的菌株.经过复筛后,最终选定10#(X MX21)为产絮凝高效菌株,发酵液絮凝率大于95149%.经革兰氏染色后,确定为革兰氏阴性菌,菌体形状为球状,菌落边缘不规则,突起,菌落周边有透明环带.菌种有待于进一步鉴定.212 絮凝剂最佳产生条件21211 培养基组成以葡萄糖、蔗糖、D2乳糖、麦芽糖、玉米淀粉、豆腐水、可溶性淀粉为碳源,以硫酸铵、硝酸铵、蛋白胨、酵母膏、尿素、玉米浆为氮源代替基本培养基中的相应成分,经相同条件发酵后,测定絮凝率.结果显示:价格低廉的玉米淀粉作为碳源(图1所示)、玉米浆(淀粉厂的副产品)作为氮源(图2所示)时效果最好.图1 不同碳源对X MX21合成微生物絮凝剂的影响Fig.1 E ffect of carbon s ource on flocculant producing 100 山 东 大 学 学 报 (工 学 版)第38卷 图2 不同氮源对X MX 21合成絮凝剂的影响Fig.2 E ffect of nitrogen s ource on flocculant producing212.2 培养基初始pH 值对生物絮凝剂合成的影响采用前述实验确定的玉米淀粉、玉米浆作为碳氮源,其他组分不变配置培养基.调整各组培养基的初始pH 为3,4,5,6,7,8,9,10接入菌种经摇床培养后,测定培养液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活性,并测定培养结束后发酵液的终了pH 值.由图3可知,培养基初始pH 值为5~6时(未经调节的培养基pH 值为5左右),发酵液的絮凝活性在90%以上,如果初始pH 值低于5或高于6时,则对X MX 21产生絮凝剂有抑制作用.在后续培养中,培养基的维持原有pH 值(5左右)即可.图3 培养基初始pH 值对微生物絮凝剂合成的影响Fig.3 E ffect of pH on flocculant producing21213 培养时间对微生物絮凝剂合成的影响分别测定培养时间不同的发酵液液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活性.结果如图4所示.图4 培养时间对X MX 21合成絮凝剂的影响Fig.4 E ffect of culture time on flocculant producing由图4可知,当培养时间在为12~24h 时,絮凝率迅速增加;培养时间为60h 时,絮凝效果超过90%,72h 时絮凝效果最好,絮凝率达到9216%;此后,随着培养时间的进一步延长,絮凝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因此,X MX 21产絮凝剂的较好的培养时间是60~72h.因此,X MX 21发酵合成絮凝剂的最佳获得时间是72h.21214 接种量对微生物絮凝剂合成的影响在培养基中分别以2%,3%,4%,5%,6%的接种量接入种子液,经摇床培养72h 后,分别测定各组培养液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活性.结果如图5.图5 接种量对X MX 21合成絮凝剂的影响Fig.5 E ffect of inoculability capacity on flocculant producing由图5可以看出,接种量为2%,3%时,发酵液的絮凝活性都在90%以上,当接种量大于4%以后,发酵液的絮凝活性显著下降.因此接种量也是影响X MX 21的一个因素.由于接种量过大,培养液中细菌的初始浓度高,生长初期细菌生长繁殖则会消耗大量的营养底物,导致絮凝剂的产量下降;而接种量过小,培养液中细菌浓度低,使得培养周期延长.因此X MX 21发酵培养的最佳接种量为3%.21215 装液量对微生物絮凝剂合成的影响以节21517所述方法测定培养液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活性.结果如图6所示.图6 装液量对微生物絮凝剂合成的影响Fig.6 E ffect of culture medium capacity on flocculant producing装液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发酵介质的溶氧水平.结果显示,在250m L 摇瓶中装液量为50m L 时发 第3期潘多涛,等: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101 酵液絮凝活性最高,虽然装液量为80m L 和100m L 时,其发酵液的絮凝活性也达到90%以上,但培养基中的组分利用不充分,考虑经济原因选择装液量为50m L/250m L 最好.213 絮凝剂的性质21311 絮凝剂的提取从40m L X MX 21发酵液离心后的上清液提取获得013074g 粗产品(71685g/L ).将此产品命名为X MX 21F (下同),将粗品溶于适量水中配置成150mg/L 的絮凝剂溶液.21312 微生物絮凝剂粗产品的成分分析(1)在200~600nm 范围内紫外扫描絮凝剂X MX 21F 溶液,结果可知:X MX 21F 的紫外扫描曲线为一条平滑曲线,没有特征吸收峰.这说明絮凝剂中几乎不含有核酸(260nm 有吸收峰)和蛋白质(280nm 有吸收峰).因此可以定性判断该絮凝剂的有效成分不是蛋白质或核酸.如图7所示.图7 X MX 21F 溶液的紫外扫描谱图Fig.7 Ultraviolet spectra of X MX 21F (2)取适量絮凝剂溶液,分别用双缩脲试剂、茚三酮、α2萘酚、蒽酮等显色剂进行生化反应.茚三酮、双缩脲试剂均无颜色反应,进一步肯定X MX 21所产絮凝剂中不含蛋白质(或氨基酸);α2萘酚、蒽酮均有显色反应,判断产品中主要成分是多糖.(3)X MX 21F 干品经红外光谱扫描,如图8.图8 X MX 21F 的红外扫描谱图Fig.8 In frared spectra of X MX 21F和其他一些多糖的红外光谱图相比【829】,图9的谱图是较为典型的多糖红外光谱图,3418cm -1处强而宽的吸收峰是分子内的2OH 伸缩振动所导致形成的.1660cm -1是由多糖中的乙酰氨基(2NHC OCH 3)的C =O 键伸缩振动造成的.1384cm 21处为羧基2C OO -中的C =O 对称伸缩振动.1023cm -1的强吸收峰是糖环中的C -O -C 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谱带.X MX 21F 的红外光谱显示了糖的特征结构外,还有酰胺结构的特征吸收峰,X MX 21F 的主要成分很可能为一种氨基多糖.(4)由以上实验结果,确定X MX 21所产絮凝剂中不含蛋白质,进行多糖的含量测定.经过计算X MX 21F 中多糖的含量为51984g/L ,占产物总量的77187%.这与红外光谱扫描的结果一致.214 实际废水处理效果(1)絮凝剂的投加量对处理模拟洗煤废水的影响:X MX 21F 的投加量为013m L (絮凝体系30m L )时其对模拟洗煤废水的絮凝活性达到最高8519%,之后随着投加量的加大,出现絮凝恶化现象.图9 絮凝剂的投加量对处理模拟洗煤废水的影响Fig.9 E ffect of X MX 21F concentration on flocculation(2)与聚丙烯酰胺(PAM )的对比实验配置011%的聚丙烯酰胺溶液,取1m L 对模拟洗煤废水进行处理.结果显示,PAM 对模拟洗煤废水的絮凝率为7317%,而同时测定的1m L X MX 21F 溶液对模拟洗煤废水的絮凝率达到8319%.3 结论从林下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产微生物絮凝剂高效菌株X MX 21,该菌为短杆状的革兰氏阴性菌.通过实验,找了采用玉米淀粉和玉米将作为碳氮源的廉价培养基,有效地解决了发酵生产中的成本问题.该菌产絮凝剂最佳培养基与培养条件:玉米淀粉10g/L ,玉米浆20m L/L ,MgS O 42g/L ,K H 2PO 44g/L ,K 2HPO 41g/L ,pH 值5,接种量3%,温度30℃,培养时间72h.经乙醇提取、丙酮洗涤、真空干燥,X MX 21所产絮凝剂粗产品的产量为71685g/L.经过对X MX 21F 102 山 东 大 学 学 报 (工 学 版)第38卷 的样品进行紫外扫描分析,蛋白和糖的显色反应以及红外扫描分析,确认是以氨基多糖为主的高分子絮凝剂,多糖含量为77187%.实际废水处理方面,X MX21F对模拟洗煤废水处理效果很好,有望应用到处理实际洗煤废水中.参考文献:[1]T AKE DA M,K URANE R.A protein bioflocculant produced byrhodococcus erythropolis[J].Agric Biol Chem,1991,55(10):266322664.[2]T OE DA K,K URANE R.M icrobial flocculant from alcali2genes cupidus K T201[J].Agri Biol Chem,1991,55(11): 279322799.[3]何宁,李寅,陈坚.生物絮凝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05,32(2):1042108.HE Ning,LI Y in,CHE N Jian.Recent investigations and ap2 plications of bioflocculant[J].M icrobiology,2005,32(2): 1042108.[4]王兰.生物絮凝剂絮凝活性评价方法的探讨[J].生物技术,2005,15(5):57259.W ANGLan.S on assessing methods of flocculating activ2 ity of bioflocculants[J].Biotechnology,2005,15(5):57259.[5]PE LLERI N P,G OSSE LI N M,LEPOUTRE J.Enzymic produc2tion of olig osaccharides from corncob xylan[J].EnzymeM icrob T echnol,1991,13:6172621.[6]BRECCI A J D,C ATRO G R,BAIG ORI M D.Screening ofxylanolytic bacteria using a colour plate method[J].Jounal of Applied Bacteriology,1995,78:4692472.[7]李梅,黄廷林,汪国雅.洗煤废水高效处理的实验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2,34(1):38241.LI Mei,H UANG T ing2lin,W ANG G uo2ya.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high efficiency treatment of coal2washing wastewater[J].Journal of X 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technology,2002,34(1):38241.[8]康学军,曲见松,顾忠泽.白芷多糖的分析[J].分析化学研究简报,2006,34(4):5332535.K ANG Xue2jun,QU Jian2s ong,G U Zhong2ze.Analysis of an2 gelica dahurica polysaccharide[J].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2 cal Chemistry,2006,34(4):5332535.[9]马放,张金凤,远立江.复合型生物絮凝剂成分分析及其絮凝机理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5,25(11):14912 1496.M A Fang,ZH ANG Jin2feng,Y UAN Li2jiang.Flocculating mechanism and ingredient analysis of com pound bioflocculant [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2005,25(11):14912149.(编辑:孙广增)(上接第76页)[7]POPICH L S,RUST2DAWICKI A M,K LAWITTER J J,et al.In viv o characterization of hydroxylapatite(H A)coated pyrolytic carbon im plants[J].Biomedical Engineering C on ference, 1995,4:71274.[8]熊信柏,李贺军,黄剑锋,等.碳/碳复合材料表面声电沉积/碱热处理复合工艺制备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涂层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5,34(9):148921492.XI ONG X in2bo,LI He2jun,H UANG Jian2feng,et al.Bioac2 tive hydroxypatite coating on carbon/carbon com posite prepared by s onoelectrodeposition and alkaline2heat treatment[J].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2005,34(9):148921492. [9]陈华,张伯勋,张巨松.柠檬酸化半水硫酸钙作为骨移植替代材料的安全性及生物相容性评价[J].中国临床康复,2005,9(34):56258.CHE N Hua,ZH ANG Bo2xun,ZH ANG Ju2s ong.Safety and biocom patibility of citrated calcium sulphate hemihydrate as substitute of bone transplantation[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2 cal Rehabilitation,2005,9(34):56258.[10]王放,冯超,周庆海,等.新型可降解生物材料改性PPC生物安全性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2):150821509.W ANG Fang,FE NG Chao,ZH OU Qing2hai,et al.Biologicalsafey evaluation of m odified PPC as a new biodegradable mate2 rial[J].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06,22(12): 150821509.[11]石岩.医学动物实验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332244.SHI Y an.Medical animal experiment practical manual[M].Beijing:China Agriculture Press,2002:2332244.[12]庞保军,吴铁军.临床化验一本通[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5233.PANG Bao2jun,W U T ie2jun.Clinical test manual[M].Bei2 jing:Chinese M ilitary Medical Press,2005:25233.[13]屈孝初,李文平.浏阳黑山羊品种改良配套技术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8(2):1392 140.QU X iao2chu,LI Wen2ping.Breeding im provement of liuyang black coatⅠ.blood physio2biochemical indexes of hybridized liuyang black g oat[J].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2 sity,2002,28(2):1392140.[14]商徵羽,贾静,陶雷.患者学看化验单[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4:127.SH ANG Z hi2yu,J I A Jing,T AO Lei.Patients learn reading lab oratory sheets[M].Beijing:C oal Industry Press,1994:127.(编辑:孙广增) 第3期潘多涛,等: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